乐府“相和歌辞”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府“相和歌辞”研究

乐府“相和歌辞”研究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和文学史上值得研究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文献学、音乐学和文学三个方面,对乐府中“相和歌辞”一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研究。

第一章引论,通过梳理历史资料,对“相和歌辞”作出合理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比较“相和歌”与“清商乐”、“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两组概念的差异,进而概括出“相和歌辞”的三大特征:世俗性、写实性与谐和性。

第二章,通过对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部分的文献考察,明确了郭茂倩的收录标准。再从相和歌辞的曲目编排出发,将之与释智匠《古今乐录》、沈约《宋书·乐志》、郑樵《通志·乐略》、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进行比较,认为郭茂倩在征引资料方面以《古今乐录》为主,兼及其他,音乐因素与诗旨分析并重。

在此基础上,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部分进行曲目和同题曲辞的补录以及同出异名情况的整理。第三、四章从音乐学的角度对相和乐歌的地域特征和流变情况进行研究。

第三章先从《汉书·艺文志》所载歌诗目录入手,将这些地域的歌诗与地域文化圈进行对应,初步判断出京城附近、山东地区、江南地区等是乐府机构采风所涉的地域。然后对现存相和乐歌进行地域特征考察,分析了不同地域歌辞的风格差异,如山东以舒缓柔和为主,荆楚以促迅急迫为主,关中以慷慨悲切为主等。

第四章探讨相和乐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变。探讨曹魏时期相和歌辞的内容所涉及的三个方面:一是俗乐机构清商署的性质。

二是文人制作与乐工改制并举的歌辞生成方式。三是清商三调歌诗、清商大

曲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

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围绕相和乐歌的流变展开研究,这一时期除了少量作品在上层贵族中仍被演唱,用于娱乐;多数已由乐工收集整理,用于宫廷礼仪。最后依据文献资料,整理出南朝流传的相和歌曲目。

第五、六章是从文学的角度对相和歌辞的主题模式和文学影响进行研究。第五章以相和歌辞中的系列诗题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艳情、生命迁逝、行役怀乡三类主题模式的生成与流传,以期把握文人拟作的发展脉络。

具体解析艳情主题下《陌上桑》、《江南》、《楚妃吟》,生命迁逝主题下《长歌行》、《短歌行》、《野田黄雀行》,行役怀乡主题下《门有车马客行》、《上留田行》、《东门行》等系列诗题的流变。第六章先从整体上探讨其对汉末魏晋以来诗歌的影响,然后再具体探讨相和歌辞中的“行”题歌诗对七言歌行体的定型所起的奠基作用。

结语,从俗、雅乐的关系和文学拟作传统的形成两个方面对乐府中“相和歌辞”作简要的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