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规划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海,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一直在不断探索和优化自身的发展格局。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上海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简而言之,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明确其主体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城市来说,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更是刻不容缓。
在规划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上海的自然地理条件。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而西部地区则相对内陆,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
这些自然地理特征为上海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了基础依据。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海的中心城区,如黄浦区、徐汇区等,具有高度发达的商业、金融和服务业,是城市的经济核心区域。
这些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应侧重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辐射能力。
而在郊区,如嘉定区、松江区等,具备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可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上海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崇明岛作为上海的生态之岛,应着重加强生态保育,发挥其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规划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社会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也是规划的关键之一。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人口规模和需求,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市民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公共服务。
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要增加学校、医院的数量和规模,提高服务的供给能力。
在交通规划方面,要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加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要完善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另一方面,要加强郊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连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附件、附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附件、附图)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效、协调、可持续的国⼟空间开发格局⽬录序⾔第⼀篇规划背景第⼀章规划背景第⼀节⾃然状况第⼆节综合评价第三节突出问题第四节⾯临趋势第⼆篇指导思想与规划⽬标第⼆章指导思想第⼀节开发理念第⼆节主体功能区划分第三节重⼤关系第三章开发原则第⼀节优化结构第⼆节保护⾃然第三节集约开发第四节协调开发第五节陆海统筹第四章战略⽬标第⼀节主要⽬标第⼆节战略任务第三节未来展望第三篇国家层⾯主体功能区第五章优化开发区域第⼀节功能定位和发展⽅向第⼆节国家层⾯的优化开发区域第六章重点开发区域第⼀节功能定位和发展⽅向第⼆节国家层⾯的重点开发区域第七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第⼀节功能定位和发展⽅向第⼆节发展重点第三节其他农业地区第⼋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态功能区)第⼀节功能定位和类型第⼆节规划⽬标第三节发展⽅向第四节开发管制原则第九章禁⽌开发区域第⼀节功能定位第⼆节管制原则第三节近期任务第四篇能源与资源第⼗章能源与资源第⼀节主要原则第⼆节能源开发布局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第四节⽔资源开发利⽤第五篇保障措施第⼗⼀章区域政策第⼀节财政政策第⼆节投资政策第三节产业政策第四节⼟地政策第五节农业政策第六节⼈⼝政策第七节民族政策第⼋节环境政策第九节应对⽓候变化政策第⼗⼆章绩效考核评价第⼀节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节强化考核结果运⽤第六篇规划实施第⼗三章规划实施第⼀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责第⼆节省级⼈民政府的职责第三节监测评估附件1:国家重点⽣态功能区名录附件2:国家禁⽌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然保护区表2 世界⽂化⾃然遗产表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表4 国家森林公园表5 国家地质公园附件3:附图图1 中国地形图图2 ⼈均可利⽤⼟地资源评价图图3 ⼈均可利⽤⽔资源评价图图4 ⽣态脆弱性评价图图5 ⾃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6 ⽬前开发强度⽰意图图7 开发区分布图图8 城市化战略格局⽰意图图9 农业战略格局⽰意图图10 ⽣态安全战略格局⽰意图图11 国家重点⽣态功能区⽰意图图12 国家禁⽌开发区域⽰意图图13 ⽔资源开发利⽤率评价图图14 多年平均降⽔量分布图图15 ⼆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 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图17 ⽣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8 ⼈⼝集聚度评价图图19 地均地区⽣产总值分布图图20 交通优势度评价图序⾔国⼟空间(1)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存和发展的家园。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发展过程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城市和农村的土地使用进行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乡规划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城乡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和乡村进行规划,确定城市和乡村的用地和土地使用方式,使其能够适应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需求,实现城乡的有序发展和协调发展。
城乡规划包括宏观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两个层次,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村庄规划等。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主要指在城市和乡村发展中,将土地和空间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和利用,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并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项目。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核心是要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要求,合理布局城市和乡村发展,促进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优化。
主体功能区规划包括经济发展区、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控制区和农村发展区等。
经济发展区是指重点发展产业的区域,包括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等。
生态保护区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和生态修复区等。
城市发展控制区是指限制城市扩张和控制土地使用的区域,包括城市规划控制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红线区等。
农村发展区是指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包括农业发展区、农村产业园区和农村旅游区等。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密切,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于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空间布局,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和资源利用方式,实现城乡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城乡规划是指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需求和潜力,制定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划并调控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和空间利用。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文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坚持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极为重要13;为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应对未来诸多挑战,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立足我国国土空间的自然状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二章指导思想——开发我们家园的新理念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4,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第一节开发理念本规划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中的“开发”15,特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限制开发,特指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对农产品主产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要鼓励农业开发;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允许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将一些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类区域的农业生产力和生态产品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不同的国土空间,自然状况不同;海拔很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以及其他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并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有的区域甚至不适宜高强度的农牧业开发;否则,将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从提供产品的角度划分,或者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在关系全局生态安全的区域,应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主体功能,把提供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作为从属功能,否则,就可能损害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比如,草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若超载过牧,就会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在农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应把提供农产品作为主体功能,否则,大量占用耕地就可能损害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必须区分不同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根据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开发的主体内容和发展的主要任务16;——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的理念;不同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不同,因而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规模不同;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由于不适宜或不应该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因而难以承载较多消费人口17;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口主动转移到就业机会多的城市化地区;同时,人口和经济的过度集聚以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会给资源环境、交通等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因此,必须根据资源环境中的“短板”因素确定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适宜的产业结构18;——控制开发强度19的理念;我国不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国土空间占很大比重;平原及其他自然条件较好的国土空间尽管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这类国土空间更加适宜发展农业,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不能过度占用耕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由此决定了我国可用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土空间并不宽裕;即使是城市化地区,也要保持必要的耕地和绿色生态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人口对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因此,各类主体功能区都要有节制地开发,保持适当的开发强度;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调整空间结构20的理念;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的反映,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空间载体;空间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方式及资源配置效率;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的城市建成区、建制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区、农村居民点和各类开发区的总面积已经相当大,但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必须把调整空间结构纳入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中,把国土空间开发的着力点从占用土地为主转到调整和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上来;——提供生态产品21的理念;人类需求既包括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包括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从需求角度,这些自然要素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产品的性质;保护和扩大自然界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也是发展;总体上看,我国提供工业品的能力迅速增强,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因此,必须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任务;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根据以上开发定义和开发理念,本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以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22;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划分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主体产品的类型为基准划分的;城市化地区是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农产品主产区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部分工业品;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优化开发区域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重点开发区域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都属于城市化地区,开发内容总体上相同,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不同;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即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从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省级及以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要水源地以及其他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务不同,国家支持重点不同;对城市化地区主要支持其集聚人口和经济,对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支持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支持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第三节重大关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应处理好以下重大关系:——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主体功能不等于唯一功能;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及其开发的主体内容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作为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集聚人口和经济,但也必须保护好区域内的基本农田等农业空间,保护好森林、草原、水面、湿地等生态空间,也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和生态产品;限制开发区域作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但也允许适度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允许发展那些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当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允许进行必要的城镇建设;对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政府从履行职能的角度,对各类主体功能区都要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主体功能区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把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是为了切实保护这类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区域的耕地,使之能集中各种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国家强农惠农的政策更集中地落实到这类区域,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此外,通过集中布局、点状开发,在县城适度发展非农产业,可以避免过度分散发展工业带来的对耕地过度占用等问题;——主体功能区与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往往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或生态功能比较重要,并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往往只是“点”的开发,主体功能区中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更多地是“片”的开发;将一些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的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不是要限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而是应该按照该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为了落实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细化区域政策,更有力地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把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确定为优化开发区域,就是要促进这类人口密集、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区域,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移,从而也可以为中西部地区腾出更多发展空间;把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是为了引导生产要素向这类区域集中,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经济发展;把西部地区一些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条件的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类区域的生态产品生产力,使国家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的政策能更集中地落实到这类区域,尽快改善当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条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政府对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设计和总体谋划,体现了国家战略意图,是确保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在各地区各部门充分沟通协调基础上确定的;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的科学引导作用,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中的主要职责是,明确主体功能定位并据此配置公共资源,完善法律法规和区域政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市场主体根据相关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有序进行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形成,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府主要是通过编制规划和制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向这类区域集聚;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形成,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规划体系来约束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行为,通过建立补偿机制引导地方人民政府和市场主体自觉推进主体功能建设;。
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概述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种城市规划的方法,旨在通过将不同的功能区划分为相应的区域,以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提升人居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主体功能区,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
目标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高效合理发展,并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将不同的功能进行整合和协调,实现城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
同时,主体功能区规划还旨在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合理规划各类功能区域,实现协调发展。
2.相对完整性原则:主体功能区应该相对独立、完整,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功能和配套设施。
3.侧重重点原则: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特点,明确主体功能区的发展重点和特色,突出特定功能。
4.有序开发原则:合理控制土地开发节奏和规模,防止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主要区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主体功能区规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区域:生活功能区生活功能区是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区域,包括住宅、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基本设施和服务。
生活功能区应该紧密配套,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宜人的环境。
办公功能区办公功能区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办公中心,包括各类行政办公楼、商务大厦、金融机构等。
办公功能区应该交通便利,并配备完善的配套设施,为企业和机构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
工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是城市的工业生产区域,包括工业园区、工业开发区等。
工业功能区应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生产和经营环境。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
生态保护区的规划目标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公共设施区公共设施区包括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
公共设施区应该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文化教育等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路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农业视角
乡村振兴路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农业视角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之一,承担着引领和促进乡村整体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视角探讨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乡村振兴路径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性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根据城乡空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国家、地区或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需求,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明确各功能区域的主导产业,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有利于调动乡村各方面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三、农业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地位作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农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计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业是乡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乡村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再次,农业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乡村传统与创新的传承和发展。
四、农业视角下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应当从农业视角出发,合理划分各种功能区域,明确各功能区域的主导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首先,应注重农业与农村区域的整体规划,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应注重农业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
最后,应注重农业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五、结语在乡村振兴路径中,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农业视角至关重要,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之一,不仅关系到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乡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从农业视角出发,合理规划主体功能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和有力的保障。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专业地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图)图1 中国地形图图2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图4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图5 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图7 开发区分布图图8 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9 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0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图12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图图14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15 二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 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图17 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8 人口集聚度评价图图19 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图20 交通优势度评价图————————————————————————————————————(1)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2)党的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
《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对编制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3)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
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编制其他各类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区域政策的基本平台。
约束性,指本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区范围、定位、开发原则等,对各类开发活动具有约束力。
(4)我国陆地国土空间中,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
(5)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指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6)据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复查,64.7%的水力资源集中在四川、云南和西藏。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审批流程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审批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根据国家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城市规划区内不同用地功能和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生活环境。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发展战略,按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布局合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在广东省范围内划定出具有主导功能和关键支撑功能的区域,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质量发展区:重点是发展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质量的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群和特色小镇。
这些区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2.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指广东省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珠江三角洲和岭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同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开发建设活动,保护珠江三角洲和岭南山区的水资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
3.农业保障区:广东省将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用水,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
4.都市圈发展区:重点是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东莞-深圳-珠海都市圈、湛江-茂名-肇庆都市圈等都市圈发展区,这些区域将成为广东省的中心城市和经济极点,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
5.海洋经济发展区:广东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发展区将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海洋产业,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保护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广东省将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建立健全规划的监测评估和调整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
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1、背景。
首先是全球化使世界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各个国家都是开放的,技术、人才、资金、能源、物资等,在地球表层来回流动。
资源流动到什么地方,就看这个地方有没有隆起的门户城市,只有门户城市才能把资源留下来。
所以必须要培育门户城市,或者门户地区。
其次是我国国土区域差异性很大,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不同的区域进行功能定位,按功能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含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开发潜力和现有的开发力度,确定哪些区域适合于优化开发或重点开发,哪些区域应该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
总体来说,把区域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开发类,一类是保护类。
通过综合评价,如果一些区域适合未来人口和工业大规模集聚,那它就是开发区域,不适合人口和工业大规模集聚的区域就是保护区域。
开发区域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展集聚到很大程度,适合参与未来更大国际竞争的区域,叫做优化开发区。
这类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发生转型,功能结构应该升级。
另外一类是重点开发区,与优化区相对说来,经济增长可以粗放一点,但发展模式也必须转变。
保护区域也分为两类。
一类禁止开发,要严格保护,另一类也要保护,但不那么严格。
有了这样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然后制定完善的区域政策,才能有效评价一个地方政府的政绩。
对优化开发区,就是要看节能减排的效果怎么样。
对重点开发区,就是要看在中国人口集聚承载能力提高没有,在全国GDP的比重是不是有提升。
而对那些保护类区域的评价,就不是看经济增长速度。
所以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有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在国土空间上形成一个合理的开发格局。
3、做法。
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对有关区域进行评价,共确定出10个评价指标项,包括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程度、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战略选择等,每个指标还有下级指标。
主体功能区规划
• 我国自2006年起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已逐步形成国家、省级、市县级多层次的
规划体系
• 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方法和经验
经验
• 坚持系统性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 注重动态性原则,根据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主体功能区类型和范围
• 制定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和动态调整
关键技术
•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评估区域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 开发潜力评估:评估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 空间布局优化:合理安排主体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优化空间结构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 系统性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综合
• 旨在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分类
• 优化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集的区域
• 重点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人口和产业结构需要优化的区
域
• 限制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生态环境脆弱,需要限制开发的区域
•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尚不健全,影响规划的有效性
问题
• 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利益调整和分配问题
• 如何处理好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优化与完善
优化方法
• 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开发潜力评估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 加强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提高规划的整体性
• 建立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规划的有效性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在统一的国家空间规划框架内,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确定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该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主体功能区是指以特定功能为主导的区域,包括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和人口功能区。
经济功能区是指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重点发展产业、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区域。
生态功能区是指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为目标,主要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区域。
人口功能区是指以人口发展和人口资源利用为目标,主要集中人口资源,提供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发展的区域。
其次,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在经济功能区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生态功能区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人口功能区方面,要合理统筹人口资源,实现人口分布的合理化,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福利水平。
此外,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还要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结构,促进各地区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遏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可以有效控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还可以提高各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和协调发展各地区,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1. 简介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规划,旨在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该规划针对全国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明确了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撑。
2. 规划目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规划,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区域竞争力:将区域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力,增强地方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均衡布局。
3. 规划原则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规划制定需基于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确保规划合理、科学和可行。
•综合性原则:规划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和影响,确保规划结果综合协调。
•区域性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特点和需求,确保规划贴近实际、符合地方实际情况。
•可持续性原则: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规划目标的长期实现。
•可行性原则:规划要考虑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能够在实践中得以有效实施。
4. 规划内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功能定位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各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等。
4.2 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对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各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4.3 资源整合规划中将对各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地方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发展。
4.4 生态保护规划中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5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中将推动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间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均衡发展。
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形成什么?What?Fra bibliotek战略目标
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
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形成什么?
一、为什么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Why?
科学开发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
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需要
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增强区域调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
一、为什么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一)科学开发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
Why?
我国国土辽阔,是世界第三大国。但 是,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真正可供开发利 用、适宜人们生活生产和居住的空间十分有 限
一、为什么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发达国家虽然城市化已经发展到较高的程度, 但整体上开发强度并不高。而我国的一些地区,开 发强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这些国家的水平。
Why?
一、为什么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Why?
(三)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科学开发我们十分宝贵的国土空间,必 须要明确哪些区域要重点开发,哪些区域不 应开发,以及各类区域的开发强度,使集聚 经济的地区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引导经济 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从而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 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Why?
2000年与1884年相比,日本人口增长了约3.4倍,而三 大都市圈人口增长约6倍,太平洋带状地带人口增长约5倍
日本三大都市圈和太平洋带状地带的人口比率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884 1893 1903 1913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PPT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资源环境基础
河南省的资源环境基础是主体功能区 划分的重要依据,包括土地资源、水 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系统和环境容 量等。
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政策针对性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规划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提供依据, 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02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基础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和划分原则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等条件,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类型区。
划分原则
以高端要素集聚、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 主要特点,定位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引 擎。
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以产业 转型升级和城镇建设为主导,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
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以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为主导,实行开发 与保护并重的方针,确保生态安全和农业 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功能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任 务,严格限制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系统的 完整性。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 规划
• 引言 •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基础 •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现状 •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策略和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和农 业大省,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双重压力。
02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规划是实现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 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发展质量,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百科名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目录四大类主体功能区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国家省级两层编制构想如何出台全文编辑本段四大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国家建设部网站昨天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编制规划将于9月完成初稿,并开始征求意见。
《意见》认为,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绩效考评体系。
“全国主体功能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全国国土空间最新布局办法。
根据这一布局,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
《意见》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
编辑本段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根据《意见》,四大类功能主体区中的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1.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
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
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功能区。
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
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
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
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
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
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
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以城市群、县域等地域范围为基础,通过区域协作、优化资源配置,确定各功能区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环境、产业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旨在推进广西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化率和城市发展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推进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
根据广西的特点和优势,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区:首先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区。
广西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首要任务。
在生态保护区,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水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是区域性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化区。
在这些区域,要加大对城市化进程的支持力度,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形成区域性经济增长极,促进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第三是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区。
广西是农业大省,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第四是交通与物流枢纽区。
广西位于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交通要道上,要加强对交通与物流枢纽的发展支持,提升广西在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间的交通和物流服务水平,推动广西成为连接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重要交通与物流中心。
第五是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区。
广西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广西在文化旅游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合作,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通过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才能实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广西向内陆开放型经济和生态友好型社会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建设和发展,科学地规划和布局城市各种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优化利用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战略性、长远性规划。
下面是一篇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700字的文章。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建设和发展,科学地规划和布局城市各种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优化利用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战略性、长远性规划。
下面是一篇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700字的文章。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域。
城市的功能区包括产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教育功能区、文化功能区、绿地功能区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划定,可以使各种功能区域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实现城市功能的高效协同运行。
其次,主体功能区规划要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
城市各种功能区域的规划和布局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的土地、水源、能源、交通等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再次,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同时,规划和建设好城市的居住、商业、教育、文化、绿地等各种功能区域,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和布局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域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合理布局绿地和自然保护区,减少城市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城市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域,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注重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协调和和谐。
同时,还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共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