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文化面子观和顾及面子策略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_叶晓兰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_叶晓兰
在煤层气生产过程中,煤粉的产出对其产能的持续高效具有重大 的抑制危害作用。 根据煤层气排采现场中大量的生产资料统计可知, 不同的煤层气排采区块、不同的煤层气生产层段以及不同的煤层气生 产井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煤粉产出现象。 煤粉的产出将造成煤储 层中裂缝导流能力的降低 ,导致煤层气井产能过早地衰减 。 此外,煤粉 的大量产出亦能造成井底埋泵、卡泵的发生,这必将对煤层气的持续 开 采 带 来 严 重 影 响 [3-4]。
本文基于陕西省韩城地区煤层气生产现场实践与煤粉产出物理 模拟实验,从不同角度对煤粉的形成着手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煤 层气生产区块内的煤体结构、煤储层构造特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 析其对煤粉形成的影响。其中包括煤岩变质程度的分析及煤体结构构 造的研究;并通过进行煤粉产出物理模拟实验,主要选择具有不同变 质程度和不同变形构造程度的煤岩进行实验分析,进一步寻找煤粉的 产出与煤体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此实现正、反演同步分析研究的 目的。
20 世纪 80 年代,语用学刚被引入到中国。 最先提出“面子”的 是 顾 曰 国 。 他 认 为 Brown & Levinson 的 面 子 不 适 用 于 中 国 文 化 和 中 国 人,后来又形成了一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礼貌准则。
人类学家胡先缙在《中国人的面子观》中提出中国人的面子具有 两 个 方 面— ——“脸 ”和 “面 ”。 “脸 ”指 的 是 社 会 相 信 的 个 人 道 德 品 格 。 “面”是个人透过成就和夸耀而获得的声望。
因此,尽量降低或有效控制煤粉的产出是对煤层气资源高能排采 的重大保障,而进行煤粉的成因分析与产出机理的深入研究是对煤粉 产出进行科学控制的先决条件。
煤粉的产出是煤(储)层自身特征、储层改造工程以及排采工程扰 动相互耦合效应的结果。 其中煤(储)层中的煤体结构、构造等因素是 导致煤粉形成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 。 由于我国的煤盆地 (群)经历了包 括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内的中、新生代大地构造运 动的影响,煤(储)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从而造成程度不一 的构造煤的发育及煤变质程度的高低各异。 由此可知,煤体结构对我 国煤层气开发中煤粉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煤体结构是指 煤层经过地质构造变动后煤的结构和构造的保留程度。煤层遭受的构 造破坏愈强烈,煤就愈破碎、煤的原生结构和构造保留得也愈差,因而 煤层结构、构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面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深植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又在西方社会的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中西方关于面子的研究,以期揭示面子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性与差异。

本文首先对面子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内涵。

接着,回顾并分析中西方关于面子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探讨面子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

总结面子研究的未来趋势,以期为面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往往与个人的尊严、荣誉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资本。

而在西方社会,面子虽然不如东方文化那样显著,但同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希望通过对比中西方关于面子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面子现象的理解,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面子的定义与内涵面子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和社会心理意义的概念,它广泛存在于中西方的社会生活中,但在定义和内涵上,两者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色。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几乎可以说是社会交往的基石。

它通常指的是个体或团体在公众场合的形象、尊严和地位,表现为个人或团体希望获得的尊重和认可。

面子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它与权力、地位、荣誉等紧密相连。

个体为了维护或挽回面子,常常会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如送礼、请客、道歉等。

在中国社会中,失去面子往往意味着尊严和地位的丧失,甚至可能影响到个体的社会生存。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中的面子概念更为复杂和多元。

它既可以指个人的自尊和尊严,也可以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和角色。

在西方文化中,面子并不总是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需要维护的事物,有时它也可以是一种负担或压力。

例如,个体可能因为过于在意面子而避免某些可能失败或丢面子的行为,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会限制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社会交往。

尽管中西方面子在定义和内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形象和尊严问题。

对于面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交往模式,也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人类社会的共性和差异。

论中国的面子文化

论中国的面子文化

论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文化摘要中西方学者对面子的概念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面子是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概念,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的商品化时代,自古以来形成的面子文化对于人们的商业活动渗透的更加深刻。

面子文化形成原因是复杂的,而了解面子文化在商业文化中占据的位置,对我们理解当前种种商业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促进自身正确的生活和消费规范。

关键词:面子问题;面子文化;商业文化一、“面子”文化概论(一)“面子”文化的产生根源“面”由字面上看,是指人脸、头的前部,它原来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指标,后来演化为心理及社会意义的价值象征。

据胡先缙考证,早在公元前4 世纪, “面”就具有了指涉个人与关系的象征性意义。

爱面子其实是一种世界各国人民都具有的心理因素。

但是形成的面子文化却是中华民族独有现象。

中国“面子文化”的形成由来已久,最原始的“面子”就是“脸面”,古人外出活动前都要洗脸打扮,在镜子面前照上一照,梳洗完毕才能做正式的工作——上朝的上朝、下地的下地、经商的经商。

中国人以“四大美人”为傲,以黄皮肤为荣,正是看重这样的有形脸面才形成了无形的面子文化。

(二)“面子”文化的内涵“面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

西方世界最早研究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著述当属1894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所著的《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

明恩溥认为,“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1。

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写过分析国人“面子”的文章,他说外国人往往认为所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而其实“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富于变化2。

而中国文豪林1[美]明恩溥.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M].舒扬等译,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3;1.2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6.语堂认为,“面子触及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3。

他提出“面子”、“命运”、“恩惠”是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而“面子”是最重要的一个。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
叶晓兰 【 海 南 大学 旅游 学院 , 海南 海 口 5 7 1 1 2 7 )
【 摘 要】 在跨 文化交际的过程 中, 因为文化的差异 , 时常 出现面子冲突或 者威胁 面子行为。 因此, 对 于跨文化交际者来说 , 了解对方的面子

道德性 的。 首先 . 面子在 中国文化中是作为关系而被概念化的 这就表 明面子是以人 的感情为基础 . 照顾别人 的面子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 谐。中国人 面子 的关系性可 以概括为 : 面子既是人们在社会 中加强和 表达和谐人 际关 系的目标 , 也是达到此 目标 的手段 . 它是关于责任 、 权 利和义务的严格法律 的代替者。在他看来 , 中国人面子的第二特征是 其公共性, 社会性 :面子是公众对任何偏离或违背社会准则行为 的检 验。 这样 , 害怕丢脸就 表明意识到社会制裁的力量 中国人 的面子观念 起源于儒家思想 , 并且具有等级性 人们根据家庭 内部 的关 系、 等级形 式、 面子功能、 年龄 、 血统和社会等级构 成了这种关系等级 中国人面 子观的第四个特征是其道德性。正如胡先缙 的观点一样 . “ 脸” 是道德 标准的首要载体 综上所述 在 中国文化 中 面子是一个特殊 的概念 . 中国人 的面子 与美 国人的面子最主要 的区别是 中国人的面子体现在人 际关 系上 . 或 者说是 中国人面子的关 系性 它与儒家思想里 的社会秩序有着密切联 系。 儒家思想所倡导 的是 : 一个人应该尽 自己最大 的努力 . 在最大程度 上服从于 自己所在的社 团或社会 . 以达到同属和共识 的氛 围 个人应 该 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 . 归属于一个集体 . 而不 是单单满足 自己的欲 望。 在中国 , 面子是社会资本 , 有“ 薄” 、 “ 厚” 之分 , 可 以借 、 可以给 , 可以 提升 , 也可以缩小。面子深深植入 中国人 的身份和正直的核心 。而且 . 因为中国人 的身份 和正直 与他人是联系在一起 的 . 所以面子是 “ 集 体 财产 ” ( C o l l e c t i v e p r o p e r t y ) 。因此 . 面子 主要是社会 问题 , 不 能脱离社 会 背景 。 因此 , 在 中国文化 中。 “ 面子 ” 的作用是在社会 网络 中保持 和谐 . 在 社会关 系中起到承认成员身份和地位 的作用 “ 面子” 可 以通过成就获 得, 而赢得 “ 面子” 的更重要的 因素是善于给“ 面子” 和顾“ 面子 ” . 这意 味着信任 。此外, “ 面子 ” 在人 与人之 间意味着 责任 . 顾“ 面子” 和给“ 面 子” 是建立在等级 、 责任与忠实基础上 的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并以电影《喜宴》为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面子,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关乎个人的尊严、荣誉和社会地位。

而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存在类似的概念,但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却与中国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电影《喜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西方价值观在“面子观”上的冲突与融合。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家庭在儿子婚礼上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深刻反映了中西方价值观在“面子观”上的差异。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中汲取启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深入发展。

这也对于推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西方“面子观”的解读面子,这一深植于中华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理解中国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代表着个人的尊严、荣誉和地位,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期待获得的正向评价。

人们通常会为了维护面子,采取各种策略,如送礼、请客、夸耀等,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面子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联着整个家庭和家族的名誉,因此,面子的得失往往与家族、亲友乃至整个社区息息相关。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面子”这一概念并不如东方文化中那样显著。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自主和权利,个体的行为更多是基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而非外界的评价和期望。

因此,西方人在社交场合中,往往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不会过多考虑如何维护面子。

电影《喜宴》就是一个生动展现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例子。

在电影中,男主角高伟同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他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他要满足父母对于他结婚生子的期望,以维护家族的面子;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与一个并不爱的女人结婚。

试论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

试论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

事行动 的胜负 ,它可 以推翻政府 的一个 部 。中国人正是靠
说话 人来说 ,所说 的言语 比较模 糊 ,听话人 还可能从 其他 角度理 解话语含义 ,可 以避免直 接对 听话人 存在潜在 的面 子损伤 ,而且说话人 对特定 的意图不会 有责 任 ,可 以免去 乱提要求 而威胁 听话人 的面子之嫌 ,还会 因显 示 出说 话 比
我今日带了你侄西方受文艺复兴renaissance影响很深文艺复儿板jl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兴时期人们反对宗教神学追求人性自由美国人就是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为了逃避宗教迫害才到新大陆来的所以束缚人的旧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第1 6卷
第 6
琼 州学 院学报
Jun l f i gh uU ies y o ra o o zo nvri Q n t
文 章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67 (0 9 0 一 o 8 _0 0 8 7 2 2 0 ) 6 0o _ 3
关 键 词 :中 西 面 子 文 化 ;差 异 探 析 中图 分 类 号 :G 0 4
由于 中西文 化 差异 人们 对 面子 的感 觉 和表 达方 式各
手段保 全 自己或 他人 的面子 。请看下 面两位教 授在一次 学 术会议上 的对话 :
A:您 贵 姓 ?
B :免 贵 姓 李 。
大 家庭的主人变穷 以后 仍然要 下馆 子 ,到馆 子里去 即便是 吃了两三个文钱 的烧饼 ,也 要摆 出吃了什 么山珍 海 味的面 孔 走 出来 ,他们要装 着在 桌子上 写字 ,将手 指上蘸 了唾沫
学 内涵 ) 。
差异及其成 因浅作探讨 。 中 西 方文 化 的 面子 观 及 差异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植根于此面子观后的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文化观念。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面子”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面子”

跨文化交际作业The differences in “Face”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he differences in “ Fa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All Asians have this quality of face , honor , integrity and pride . In return , all Asians respect the face of their people, familyetc. Their values are to be truthful but discreet and considerate; caring without being weak ;and never lose your face or cause an Asian to lose face . Face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Asians have long memories, and any loss of face will be remembered.How can we Chinese measure Face ?Face is the measure of one’s self pride, integrity, character and good name, but it is much more than personal pride; it involves the entire group (the family, the school, the neighborhood, the work place,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Face keeps relationships in order as it allows the longevity of group harmony, and it promotes group solidarity. It measures the social standing of the person within the group and the social standing of the group as well. If one person loses face, the whole group loses face, so it is much deeper and stronger than a simple embarrassment. The theory of face allows the group to have social control over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It is most evident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periors and subordinates.Do Westerners have Face ?Westerners have a face component in their society, but appear to place more value on privacy as they have ever written books on privacy and adamantly guard their right to it. Through the actions of many Westerners, the absence of the Asian—type face is visible. There is no timidity with a Westerner in regards to speaking theirmind, asking questions in the classroom or challenging their superiors, to say an outright no to friends or colleagues, this end result of their actions does not affect the group in any manner, just the individual. Westerners sometimes refer to having a loss of face as a form of slight awkwardness, but shame is usually not a large part of it. When a Westerner does something wrong, he or she feels more guilty than shame. If an individual does something wrong, he will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himself .Thus the group is not held responsible for the action of the individual. Westerners think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democratic culture where every individual has his own personal rights.The reas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FaceTh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Fa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reflect two different values: “ We-culture” and“I-culture”, also called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The Confucian ideal for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untry and the individual is: self—cultivation for the harmony of the family, for the order of the country and for the peace of the world. What’s more, this ideal has become a belief and practice of the whole Chinese people. Influenced by this tradition, Chinese tend to maintain the collective interest even by sacrificing his owninterest. Thus, one mus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amily,society, race and nation. It is also embodied in the famous couplet: Concern for the world comes first, joy for the self comes last.Western tradition cultivates the Individualism , the essence of culture values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western history and culture , Individualism is praised as high as liberty, democracy,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It is obvious, when we think about it, that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backgrounds , have different values, attitudes andbehaviors towards the same thing.关键词:面子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儒家文化传统哲学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中文摘要: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人重视面子和荣誉,他们也同样尊重家人和他人的面子,在公共场合,尤其谨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态度,以免自己丢面子,同时造成家人或单位乃至集体跟着没面子。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导语:文化差异是世界各国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其中价值观的差异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

其中,中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观”差异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以电影《喜宴》为例,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面子观,探讨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通过该电影,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中,“面子观”的不同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文化原因。

一、面子观的概念与作用面子观是指人们对于在他人面前表现、声誉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和在意。

不同文化中,面子观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共同点是人们都希望在他人眼中维护好自己的形象。

在中西方文化中,面子观作用显著,无论是在家庭关系、社交圈的建立、商业交往还是政治外交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喜宴》中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面子观差异《喜宴》是一部以台湾文化为背景的影片,通过两个家庭的婚礼准备与婚礼本身,展现出中西方文化中“面子观”的差异。

在电影中,男主角大侠与女主角绿雨来自不同的背景,展现了中西方文化中面子观差异的不同表现。

1. 面子观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在电影中,大侠与绿雨的婚礼筹备中,两个家庭的观念差异凸显出来。

大侠的家庭注重亲友的面子,不惜铺排大场面,为了显示繁荣、社会地位的象征,他们为婚礼准备了精心的布置和贵重的礼物。

而绿雨的家庭则更加注重新婚夫妻的幸福和情感,他们没有刻意迎合他人的期望,更加关注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这体现了中西方在家庭关系中的面子观差异,中西方文化中对待家庭关系的态度和观念有所不同。

2. 面子观在社交圈的建立中的表现中西方文化中,面子观在社交圈的建立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电影中,大侠和绿雨所处的社交圈也展现出了中西方差异。

大侠的家庭注重社会地位,不惜代价追求借助社交圈中强大的人脉关系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而绿雨的家庭则更加看重平等和真诚,他们更加注重与人建立真诚的友谊,而非单纯追求社会地位的提升。

中西方面子维护策略

中西方面子维护策略

一、中国“面子观”研究综述众所周知, 中国人以“爱面子”、“要面子”而著称。

汉语中与“面子”相关的词语有: 脸面、颜面、丢脸、翻脸、赏脸、给脸、丢面子、顾面子、争面子、要面子、给面子、留面子、面子上过得去/过不去、面子大/小、事情办得体面/不体面、没脸见人、有嘴有脸、脸上贴金、脸上下不来、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还看主人面、死要面子活受罪等等。

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用语义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脸”和“面子”进行了研究。

金耀基把“面子”分为“社会性的面”和“道德性的面”。

“社会性的面”与西方“耻”( Shame) 的概念相联系。

“道德性的面”与西方“罪”(Guilt) 的概念相联系。

香港心理学家何有晖把“面子”定义为: 个人由于地位和贡献而从他人那里获取到的尊重和顺从。

大陆学者翟学伟把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分为四类: 第一类: 有脸、有面子。

第二类: 有脸、没面子。

第三类: 没脸、没面子。

第四类: 没脸、有面子。

毕继万(1996) 进行了“礼貌”的文化特征研究。

徐盛桓( 1992) 在外语学刊上发表了《礼貌原则新拟》一文。

Mao给中国的面子和脸分别定义如下: Miànzi stands for p restige or reputation; Liǎn refers tothe respect of the group for a man with a good moral reputation(Mao, 1994: 57) 北京大学的顾曰国先生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中国人日常交际的特点, 提出了汉语言文化交流中的4 个方面的礼貌特征: 尊敬、谦虚、热情、文雅( respectfulness, modesty, attitudinal warmth and re2finement) 。

同时借鉴Leech的礼貌6原则, 总结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礼貌5准则: 贬己尊人准则( The Self - denigra2tion \ dep reciation Maxim) , 指谈及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 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务时要“抬”、要“尊”; 称呼准则( The AddressMax2im) , 指人们出自礼貌, 在相互称呼时仍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文雅准则( Refinement Maxim) , 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 求同准则(Accordance\ ConsistencyMaxim) 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和德、言、行准则(Virtue, Speech and BehaviorMaxim) , 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跨文化交流正成为主流,比如面子问题在交际中容易演变为文化冲突。

本文以电影《面子》为切入点,分析女主人公小薇为维护“面子”作出的努力,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面子观形成差异的原因,寻找维护双方面子的解决办法。

一、中西方文化对“面子”的理解“面子”最早被华裔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的成就得承认”在中国的定义中,“面子”不仅代表声望、权威、地位、金钱、荣誉、尊严,它的内涵比这些词语包含的范围还要广阔,它是“体面”与“情面”的总和。

其中“情面”作为中国文化所独有,指人际关系中的情分或情意,所以中国人的“面子”倾向于社会心理地位的认定,具有社会性、相互性和等级性特点。

而“面子”在西方通常有很多解释,但都指同一个含义:个人在他人面前和社会上的地位和尊严,即个人自尊心。

西方有人将“面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面子”,即个人行动自由不受他人阻碍,个人意愿不受别人干涉;另一种是“积极面子”,即个人意愿、行动和要求受他人影响并且得到满足。

西方文化中的认知更倾向于“消极面子”。

虽然西方人认为面子也有社会性,但与中国对“面子”的理解相比,西方更注重个利、行动的自由。

二、面子冲突的成因分析(一)文化价值观差异中西文化价值观最明显的差异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取向。

中国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取向,中国人往往会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换取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表现在面子观上注重积极面子而弱化消极面子。

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恭谦和自谦的手段给予对方脸面以达到交际的和谐。

而西方则倾向于个人主义取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完全不依赖于其家庭和人际关系,在面子观上的表现追求消极面子,弱化积极面子。

西方人讲究隐私,不喜欢把工作、婚姻等私人告知别人,也不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1)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1)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英语教育写作批次: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笔者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2年 4月23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Ⅱ)引言 (Ⅲ)1.文献综述 (1)2.面子涵义 (1)3.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观 (1)3.1.西方文化中的面子 (1)3.2.中国文化中的面子 (2)3.3.中西方面子的差异 (2)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顾及策略 (3)4.1.言行举止要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3)4. 2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4)4.3. 选择合适的面子技巧 (4)4. 4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要求 (5)4. 5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要求。

(5)4. 6避免直言不讳,不直接触及听话人的面子。

(5)5结语 (6)6.注释 (7)7.参考文献 (7)8.致谢 (8)摘要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策略, 随着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

我们应了解这些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文化,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AbstractAs a social phenomenon, politeness is universal. In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texts, the ways of face perception and expression are also different.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termines the difference of face percept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uch difference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ion,content,face-saving mechanism and its value.We should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so as to successfully carry 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Face”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引言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礼貌时都注意到了面子问题。

中西方角度分析“面子”

中西方角度分析“面子”

中西方文化视角之“面子”文化刘斐玥3150105071“面子”二字,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特殊。

几千年来积淀的语料,如“士可杀不可辱”、“君子死,冠不免”,中国人对面子的重视性可见一斑。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中西方学者对中国面子文化的理解有同有异。

而对面子文化的正确认识对当今中国形象构建、中国文化传播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认识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与美国作家明恩溥的《中国人的素质》二书中有关面子的文本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就面子产生的原因与根源而言,中西方作者便持有不同的观点。

明恩溥在书中称“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有一种强烈的戏剧本能”,他将中国面子文化产生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人的戏剧性心理,即生活如同演戏,中国人善于将自己置身于戏剧场景之中,作为演员的中国人必须“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讲出一段漂亮的话”,并且要“在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中像这样恰当地去做”,如果不这样做,或者忘记这样做,就叫“下不了台”、“丢面子”。

在明恩溥眼中,中国人是夸张的drama queen,中国人因为面子文化而做的种种事情,均是因为与身俱来的民族性的戏剧血液与强烈的代入感。

明恩溥代表了大多数西方人的观点,即他们认为中国的面子文化,即使不荒唐,也是多余的,是一种“戏剧表演”,是我们主动地将自己代入,扩大自己的情感,放大自己的反应。

但实际上,中国的面子文化根源已久,是有着长久以来不可抗拒因素所塑造的民族心理,而非西方作家片面理解的“戏剧本能”。

首先,源于中国半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人极强的自我意识;其次,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面子产生的直接原因,长期被儒家礼制浸润的中国社会使得中国面子文化尤为突出;加之中国人的人情社会和耻感文化,使得面子文化成为传统。

以上原因是被普遍认可的,但中国作家柏杨在书中又另外引入了“只我例外”的心理原则来进行阐述。

文中写到中国人在遇到种种事情时,常怀有“盖我阁下如果不能例外,岂不有失面子?”的心理,认为中国人的面子文化源于骄傲与自私的丑陋民族个性,这便与面子的定义有关了。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毕业论文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毕业论文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44321022410074 院系 :网络教育学院专业 :英语教育写作批次 :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笔者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2年 4月23日目录摘要………………………………………………………………………………………………I Abstract …………………………………………………………………………………………? 引言………………………………………………………………………………………………?………………………………………………………………………………………1 1.文献综述2.面子涵义………………………………………………………………………………………13. 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观………………………………………………………………1 3.1(西方文化中的面子………………………………………………………………………1 3.2(中国文化中的面子....................................................................................2 3.3(中西方面子的差异....................................................................................2 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顾及策略.....................................................................3 4.1.言行举止要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3 4. 2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4 4.3. 选择合适的面子技巧.................................................................................4 4. 4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要求...........................................................................5 4. 5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要求。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导言中西方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其中之一就是对待“面子观”的态度。

在中西方文化中,面子观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两者对待面子的方式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以电影《喜宴》为例,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面子观差异,来探究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观面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文化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重视。

首先,中华文化中的面子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个人的尊严、社会地位和家族声誉,而且与亲情、友情以及社会关系密切相关。

对于中华文化,面子是需要维护和保护的,失去面子就是失去了一切。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观并不像中国文化中那样重要。

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他们相信真实和坦诚,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直接解决。

他们追求个人价值和成就,对于外界的看法并不如中国文化中那样重要。

二、电影《喜宴》中的面子观差异《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家庭为了维护家族的面子而进行的一系列喜事。

在这部电影中,中西方文化的面子观差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首先,电影中的主人公曾经同性恋的事实成为了一个需要隐藏的面子。

在中国文化中,同性恋被视为一种丢脸的事情,因此被家庭所否定。

而在西方文化中,这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个人选择和自由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这一差异使得电影中的家庭面临着巨大的困惑和矛盾。

其次,在电影中,主人公选择婚姻的对象受到了家族的强烈的责备和抵制,因为她来自底层社会,与传统中国家庭的期望相去甚远。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幸福和选择是至高无上的,而在中国文化中,个人幸福往往需要顾及家庭的利益和面子。

这一差异使得电影中的主人公面临着是否坚持自己选择的困境。

最后,在电影中,电影创造了许多笑点和尴尬的场景,尤其是在宴会上出现的错误和糗事。

这些场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面子面子”观念,中国人往往不愿意在公众面前出现尴尬和错误,因为这会直接伤害到个人和家族的面子。

[试论面子理论的中西文化差异]从电影《面子》看中西文化差异

[试论面子理论的中西文化差异]从电影《面子》看中西文化差异

[试论面子理论的中西文化差异]从电影《面子》看中西文化差异莱可夫、布朗与列文森、利奇等人对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礼貌原则,面子,威胁面子的话语等进行讨论,从而丰富了会话含意理论,推动着语用学的发展。

而在处理礼貌问题方面布朗与列文森提出的“面子理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面子理论简介布朗和莱文森在高夫曼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论,力图将面子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来研究。

他们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

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希望彼此维护对方的面子,并随面子威胁程度的增大而采用较高程度的礼貌策略。

面子威胁程度的计算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社会权力的差别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

(桂诗春,2004,46)他们于1978年推出了专著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经过修订以后1987年又出版了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其中布朗和列文森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礼貌理论。

该理论实际上包括三个基本概念: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礼貌策略。

面子可以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两种。

正面面子是指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喜爱或赞许,以及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如果这些得到满足,正面面子就得以维护与保留;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权利、有行动的自由,行为不受他人的强制或甘于。

如果说话人迁就或服从听话人,从听话人的角度着想,不强求或者打扰对方,这就是维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的行为,这也称为“负面礼貌”。

维护听话人正面面子的行为就是向对方表示双方的一致性,强调双方的共同性,这也称为“正面礼貌”(Goody,1978; Yule, 1996)BL的面子理论的中心原则是,某些语言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威胁面子的,因此需要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人们在实施这些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要采取一些礼貌策略以减少对面子的威胁。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本文是对中西方面子的研究综述,主要讨论了中西方对面子的定义、历史演变及文化意义,以及中西方在面子上的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在对面子的定义上存在着差异:中国将面子定义为一种“心理状态”,即有某种心理压力和威胁感时,会表现出某种社会行为来抵消这种威胁;而西方则将面子定义为“社会地位”,指一种形式的社会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社会关系和政治活动中。

此外,中西方在面子的历史演变上也存在着差异:中国人的面子概念源于古代的“尊卑”,在古代,尊卑的分别主要由官职、礼仪和礼义来决定;而西方的面子概念则源自希腊印第安哲学,在希腊古代,面子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概念,而是社会的一种游离状态,并且在每个文化中都有所不同。

在文化意义上,中国人认为面子是一种尊严,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而西方人则认为面子只是一种社会影响力,没有特殊的意义。

此外,中西方在面子的形成和展示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中国人更看重面子的形成,喜欢用行动来表现和展示面子,如恭敬、慷慨大方、谦虚有礼等;而西方人则更喜欢通过表达来表现和展示面子,如夸奖、口头赞美、道贺等。

总之,中西方在对面子的定义、历史演变及文化意义上都存在着差异,中西方在面子的形成和展示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中西方应注意弥补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隔阂,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减少文化误解,从而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中西方面子观课件

中西方面子观课件
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表达方式 的差异
01
直接与委婉
在西方,表达方式通常比较直接, 而在中国,表达方式则更为委婉。
02
谦虚与自谦
在中国的面子观中,谦虚和自谦是 重要的美德,而在西方,个人成就 和自信是被重视的。
维护面子的方式差异
01 西方强调个人主义
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强调个人能力和成就,以显示自己的面子。
了解中西方面子观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尊重中西方面子 文化的差异,避免因面子问题而产生的误
解和冲突。
灵活运用沟通策略
在沟通中,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如先赞扬 后批评、先询问后命令等,以适应不同的
面子文化需求。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了解不同文化背 景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
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
促进沟通
理解面子观可以帮助 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 更好地表达自己,促 进有效沟通。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文化交流
中西方面子观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外交政策
面子观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如国际争端中的 折中处理和强硬态度。
对个人形象管理的影响
西方重视个人价值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重视个人价值和个人形象,认为个人形象是展示个人价 值和魅力的方式之一。因此,西方人在个人形象管理方面更加注重时尚、品味和 个性化。
02
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适 当的沟通方式,避免因面子问 题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03
灵活应对
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 观时,要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 态,善于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沟 通方式。
避免面子问题导致的文化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文化的面子观和顾及面子策略摘要世界上的人类交往离不开面子的交际,而交际是靠语言来表达和实现的。

言语又是受到礼貌制约、由面子来维系的。

中西不同的面子观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因此,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策略,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出现语用失误,从而用英语进行更礼貌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观礼貌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一面子的涵义面子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交际事件中所扮演的人际身份,这个身份主要是由人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不同而决定的:一是个体的真实身份,二是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在1978年发表的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一文中提出了面子论,即人们在交际中保留特定的面子是基于交际的双方都是有理性的社会成员,具有为交际目的的实现而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的推理能力。

而保留面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交际双方的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交际的目的得到更好的顺利实现。

二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观“面子”(face)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所对应的意义是等价的,从字面上讲就是对人或者有机体的脸部的一种称呼。

但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史而言,人是社会性和群体性的动物,行为和话语都与自身的社会地位、尊严、荣誉及外在形象等价值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就分别探讨中西文化背景下不同的面子观。

1中国人的面子观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文化中,礼貌一向被提高到道德和个人修养的高度。

在以群体和他人为取向、以差异格局为社会结构的中国社会中,社会的每个成员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权利、义务、责任、荣誉和行为,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履行社会义务。

如果违反社会规范,就会名不正、言不顺,就会丢失脸面。

所以在“礼”的制约下,与“礼”直接相关的“面子”或“面子工夫”是一种扮演社会角色、做给别人看的功夫。

对中国的面子文化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如何保住面子。

《荀子》一书中指出:“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以分之,则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而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

它是用来制约人的行为的,它调节着人们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二者能达到一种能够维持社会存在的均衡状态。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固定的身份,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取决于一个固定的身份,与礼直接相关的脸或面子是指与人的身份地位相匹配的社会正价值,面子是一种扮演社会角色或身份地位并实践其社会正价值的能力,当这种正价值被别人认同,就会“有面子”,觉得脸上有光。

2西方人的面子观美国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以西方文化为基础,他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positive social value),是一种公共形象。

一个人丢不丢面子归根到底掌握在他人手中,人们在交际中为了避免丢面子,就要必须实施符合社会规约对面子所要求的言语行为,即使用礼貌用语。

而英国学者brown和levison沿用和继承了goffman的“面子”概念,建立了西方文化背景之下的面子保全论,并将面子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面子观:消极面子就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权利至少不全部受其所属群体或其群体的价值关键所束缚,而且不强加于人,也不受彼人的强制。

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

积极面子关系到个人的权利,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正常的、对别人支持和有所付出的交往原则。

其实质上都是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正常的交往原则。

在社会交往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这样才能给对方留点面子,同时也给自己挣点面子,以免带来难看的局面或使关系恶化。

3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brown和levinson所说的消极面子和中国文化的面子存在不少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主张个人存在,希望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尊重、个人权利和个人自主的言行得到尊重。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主动给人提供便利或物品是处于诚意和关心,是为了让对方收益,很难理解是危险面子的言语行为。

为了维护面子,中国人谈话常用奉承和谦虚的词语,在受到赞扬时,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之词,贬低自己,以表示谦虚。

自卑而尊人是汉文化礼貌的核心成分。

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说“thank you”,以表示接受。

他们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

西方国家的面子观强调的是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代表的是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

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面子观是个人的需求不要超过社会地位所给予他的身份地位,代表的是个人从属于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面子观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人格标准,同时也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整合工具,一张社会行为规范。

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顾及策略人际交往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对方建立暂时性的平等关系,确立双方可接受的某种亲近程度。

而交际意图也在实际上存在着差异,交际双方若要达到交际目的、取得交际成功,就要保持交际地位的平衡和适当的亲密度,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较明显;交际双方文化心理比较敏感的场合和区域,适当地运用有效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

1在汉文化中,由于受到社会结构、传统伦理、宗教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做事需要谦虚谨慎,人际交往中言行举止要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例如,在相互称呼中,我们常常使用“你”和“您”的不同形式来表达面子关系;相互问候时,经常会使用“您贵姓?”对称谓自己及其有关的东西时,用“鄙人”、“愚见”等,而在称谓他人或有关事物时,则用“高见”、“尊姓”等。

而在西方国家,因其文化取向、社会格局、人际关系的不同,对相互称呼也就保持了一种平等的关系。

在表达不赞同时,我们总是会先考虑对方的面子,尤其是权势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中国人一般不会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而是先肯定,然后很委婉地用“不过”、“当然”等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受到了赞美的时候,首先都会给予否定的回答,如“哪里,哪里”、“不,我做得不够”等。

而在西方文化下,在社会交际中,人们既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通过给予听话人“面子”来减轻对听话人可能的面子伤害。

积极面子的言语策略主要体现在对听话人表示关注、同情和感兴趣;对听话人所谈观点、意见表示共鸣,往往会采用一种方式来交谈,如:“i like your……”,“you are really……”,“i think so……”。

而消极面子的策略就主要体现在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说话人通过承认并尊重对方消极面子的需要,不干预听话人的行动自由来尊重对方消极面子的需要。

其主要策略是谦让、说话迂回、避免突出个人,给听话人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主要是以回避的方式进行交谈。

比如:“could you please……”(请问你能否……);“it would be nice to……”(如果这样做的话,的确是很好了……)。

2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灵活运用人称代词,用不定代词one代替人称代词you,会使批评的口气委婉,如:“one shouldn’t do things like that.”(一个人不能做那样的事情)比“you shouldn’t do things like that.”(一个人不能做那样的事情)更能给听话人留消极面子。

再如,灵活运用被动语态。

说话人向听话人道歉,表示承认自己的过失,有损面子。

若使用被动语态就可以给说话人保留消极面子,如:“it is regretted that…”(很遗憾的是)。

另外,使用被动语态可以避免直接提到听话人,不使听话人感到受人压迫。

最后,尽量避免用否定回答。

在表示对听话人的看法不同意的时候,尽量回避直接表示否定态度,而将自己对听话人猜测的否定态度隐藏在肯定句中,给听话人保留积极面子。

例如:a:so this is permanet?(这个是永久性的吗?)b:yeah,it’s permanent-permanent until i get married again.(是的,这个是永久性的,永久到我结婚为止)3根据交际目的、当时的客观环境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面子技巧。

例如使用委婉语的情况:a:你怎么不带你的女儿来参加舞会?b:她不大方便。

c:她腿不大方便。

在这个例子中,b的回答意思是说女儿有残疾,不能让她来参加舞会,比较委婉。

如用c的回答的意思是表明了女儿的不方便的具体部位——腿,就会威胁到说话人的面子。

4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要求。

表明共识,包括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赞赏、兴趣点和观点方面的认同等,表明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合作,使听话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例如:you are right. i’ll think it over and let you know my decision.你说的话很有道理。

我会仔细考虑一下的,并且会告诉你我的决定。

5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要求。

说话人通过承认并尊敬听话人的消极面子的需要,不干预听话人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

例如:(1)i would like to borrow your car if you wouldn’t mind.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借用一下的车子,可以吗?(2)can you please pass the salt?请问你能不能把这个盐递过去?6避免直言不讳,不直接触及听话人的面子。

采用这种策略因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比较模糊,使得听话人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对之加以理解,可以避免对听话人存在潜在的面子损伤之嫌。

如说话人说:“it’s hot here.”(这个地方好热啊)听话人如理解了说话人的意思,就可以说:“oh,i’ll open the window then.”(哦,那我给你把窗打开吧)。

这样,不仅听话人得到了关心他人、考虑周到等赞誉,而且说话人也免去了乱提要求而威胁听话人的面子之嫌。

四结语综上所述,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礼貌程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同言语行为对交际双方的威胁程度有关,说话人往往因为面子关系使用不同程度的礼貌语言。

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言的使用是一个极易产生交际障碍的方面。

面子是人们倍感珍惜的东西,它涉及社会关系和文化。

为了面子,人们会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用声东击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不坦率明言,让听话人去费心推理、意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