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县新益煤矿

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矿长:

总工程师:

编制:黄伟

编制日期:2010年5月

前言

新益煤矿为新建矿井,于2005年批准建设。新益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南西,行政区划属黔西县羊场乡管辖,生产能力为30万t/a,经鉴定,M5煤层在开采+1300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M8煤层在开采+1300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M10煤层在开采+1300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M12煤层在开采+1300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是针对以上区域石门揭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新益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南西,行政区划属黔西县羊场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5o59′09″~106o00′39″;北纬26o49′40″~26o51′30″。矿区距黔西县城33km,距毕节市138km,距贵阳市157km,距黔西火电厂45km,原煤采用汽车运输或在修文久长货运站转载火车外运,矿区交通较方便。详见图。

二、井田范围和煤炭储量

1、井田范围

矿区形状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4.9801km2,开采深度1000m~1500m标高,其拐点坐标(北京坐标系)见表。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函[2003]304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黔西县煤矿区新益煤矿详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的函”:截止2003年12月26日止,新益煤矿保有资源量3677万t,其中:控制内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714万t,推断的内蘊经济资源量(333)1156万t,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1807万t。

第二节地层、煤层及煤质

一、地层及煤层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上部含燧石石灰岩;二叠系上统的龙潭组(P3l)煤系、长兴组(P3c)灰岩、燧石灰岩;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的沙堡湾段(T1y1)粉砂岩,玉龙山段(T1y2)石灰岩、泥质灰岩。此外,沟谷中零星分布有第四系(Q)的坡积、残积含砾、砂的亚粘土、粘土等。

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及蜓科化石,厚度不详。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为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岩及煤层,含可采煤层7层。厚170.0~200.0m,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上部为灰色、深灰色薄层石灰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黑色页岩互层,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燧石灰岩。厚10~40m。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

上部为紫红、黄褐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中部为灰色薄层泥质灰岩、灰岩,下部灰色、深灰色薄层细砂岩、粉砂岩,与下伏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厚约400m。根据岩性、古生物分为二段:

1)沙堡湾段(T1y1)

灰、灰黄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粉砂岩。顶底常夹1~2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

2)玉龙山段(T1y2)

主要为浅灰至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

5、第四系(Q)

沟谷中零星分布,为坡积、残积含砾、砂的亚粘土、粘土等,厚0.00~5.0m,平均厚度2.5m。

(二)煤层

矿区内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7层,其编号为M5、M8、M9、M10、M12、M13、M14。

M5煤层:位于煤系上段上部,上距长兴组底界30m,俗称“大砂煤”,平均厚1.93m。结构单一,不含夹矸,厚度较稳定,全区可采。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8煤层:位于煤系上段中部,上距M5煤层42.5m,俗称“小砂煤”。厚0.35~1.85m,平均厚1.19m。除个别工程见煤含二层夹矸外,一般结构均较单一,厚度较稳定,除ZK201孔变为不可采外,区内其余地段均可采全区可采。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9煤层:位于煤系上段中部,上距M8煤层11m。厚0.78~1.24m,平均厚0.89m。结构单一,不含夹矸。厚度稳定,全区可采。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值泥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10煤层:位于煤系上段下部,上距M9煤层22m,俗称“夹夹煤”。厚1.26~3.90m,平均厚2.90m。结构较复杂,中常含一至二层灰色粘土岩夹矸。厚度稳定,全区可采。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12煤层:位于煤系下段上部,上距煤系下段顶部19m,与M10煤层间距为33.5m,俗称“大面煤”。为全区厚度最大的煤层,厚1.44~5.10m,平均厚3.74m。结构较复

杂,中常含一至二层厚0.10~0.20m的灰色粘土岩夹矸。厚度稳定,全区可采,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13煤层:位于煤系下段中部,上距M12煤层8m,俗称“小面煤”。厚0.10~1.35m,平均厚1.02m。结构较简单,部份地段含一至二层厚0.05~0.10m的灰色粘土岩夹矸。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

M14煤层:位于煤系下段底部,上距M13煤层19m,下距煤系底界1~14m,厚0~2.12m,平均厚1.22m。结构较简单,偶含一至二层厚0.05~0.17m的粘土岩夹矸。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2。

二、煤类、煤质与煤的用途

(一)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物理性质:矿区内各可采煤层外观均呈黑色,性脆,多呈小碎块状产出,仅M10

及M12两煤层部份呈粉末状。体重一般为1.45~1.55t/m3。各煤层肉眼宏观煤岩类型略有不同,M10及M12两煤层由半亮及半暗型煤条带相间组成,其余各可采煤层多为半暗型及暗淡型煤条带组成。

煤岩特征:

(1)有机组份:大致可分为镜质体和丝质体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