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教案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幼儿园大班《感受味道》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感受味道》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感官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味觉作为感官之一,对幼儿的认知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开展《感受味道》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味道,激发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辨力。
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同味道的特点,区分甜、苦、咸、酸等基本味道。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提高幼儿对食物的认识和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活动准备1.牛奶、砂糖、柠檬、盐等能代表不同味道的食物。
2.小勺、杯子等用具。
3.盲目用品,如眼罩等。
4.记录表格。
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认知味道1.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向他们展示牛奶、砂糖、柠檬和盐,并简单介绍这些食物代表的味道。
2.让幼儿闭上眼睛,尝试用小勺品尝每种食物,并记录下他们的感受。
3.让幼儿口中含着不同食物,让他们通过口味判断出食物是什么味道。
可以设置小活动让幼儿猜味道。
第二阶段:感受味道1.让幼儿围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其他幼儿分别品尝不同食物,代表要通过观察其他成员表情来猜出食物的味道。
2.可以组织一些口味辨识游戏,让幼儿通过肉眼观察和身体感受等方式来认知不同味道。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对甜、苦、咸、酸等基本味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加了他们的观察和分辨力。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延伸活动1.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味道认知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体验科学乐趣。
2.可以开展有关口味偏好的调查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人口味的差异。
经过这次《感受味道》科学活动,相信幼儿们对味道的认知和理解会更加丰富,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为《感受味道》科学活动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探索味觉世界——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

探索味觉世界——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一、教案设计目的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孩子探索味觉世界,了解味觉的构成和作用,培养孩子对不同味道的感知能力和分辨能力,启发孩子对美食的发现和探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发展语言、思维和动手能力,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案内容1.活动一:做味觉大师活动目的:了解味觉的构成和作用;培养孩子对不同味道的感知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盲人眼罩、带有不同味道的水果、饮料、食品。
活动过程:(1)让孩子围成一个圈,每个孩子轮流戴上盲人眼罩。
(2)老师拿出不同味道的水果、饮料或食品让孩子品尝,让孩子猜出是什么味道的。
(3)每个孩子品尝完后,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其他孩子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4)总结一下不同味道的食品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比如有些食品能够增加体力,有些食品则能够提高免疫力等等。
活动点评: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够了解到味觉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孩子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2.活动二:寻找美味的颜色活动目的:启发孩子对美食的发现和探索,培养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
活动准备:彩色水彩笔、白纸、水果。
活动过程:(1)老师先给孩子们看一些色彩鲜艳的水果,让孩子们猜它们的名字。
(2)老师发放白纸和彩色水彩笔,鼓励孩子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同时让孩子们写下这种水果的名字。
(3)让孩子们挑选自己画的代表美味的水果与大家分享。
(4)可以结合孩子们画的水果,介绍不同颜色水果的营养成分和健康作用。
活动点评:这个游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孩子们通过画画的过程,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和味道,同时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3.活三:互动厨房活动目的: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增进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切菜工具、盐、糖、醋、油等调料、适量肉类和蔬菜。
活动过程:(1)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
(2)老师分别给每组提供相同数量的食材和调料,并让小组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一起做出一道美味的菜。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食物的味道》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食物的味道》教学目标•了解不同食物的味道及其特点。
•增强幼儿对不同食物的认识和兴趣。
•提高幼儿的口齿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食物的味道分类–甜–酸–苦–辣–咸2.不同食物的味道及其特点–甜:糖果、水果、巧克力等,味道甜且有滋味。
–酸:酸奶、柠檬、醋等,味道酸且刺激味蕾。
–苦:咖啡、红酒、苦瓜等,味道苦涩。
–辣:辣椒、花椒、姜等,味道辣且刺激。
–咸:盐、酱油、腊肉等,味道咸且有咸味。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谈话交流:问幼儿们喜欢吃哪些食物,他们喜欢吃这些食物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简短介绍今天的主题内容。
2.学习环节–味道分类的介绍: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向幼儿们介绍不同味道的分类。
–食物味道的学习:将不同食物的图片和实物放在幼儿面前,教师以问答、鉴别等方式逐一向幼儿讲解和介绍每种食物的不同味道及其特点。
3.实践环节–组织游戏:以甜、酸、苦、辣、咸五个味道为线索,设计小游戏,让幼儿们通过咀嚼糖果、尝试柠檬、品尝苦瓜等,切身感受和区分不同的味道。
4.巩固环节–家园共育:家长通过与孩子一起品尝各种食物,讨论不同食物的味道和原料等,促进口齿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
教学评价1.参与评价: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对其进行评价和点赞。
2.问答评价:以问答方式,对幼儿进行复习和知识巩固,对其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3.总结评价:让幼儿们自由表达对这次学习的收获,评价教学效果。
课后拓展1.点心DIY:引导家长和幼儿们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糖果、曲奇等小点心。
2.探访市场:带领幼儿们到当地市场,让他们亲自体验购买食材的过程,并发现、学习不同食材的特点和用途。
3.数字游戏:让幼儿尝试通过数学的方式认识不同的味道,如比较柠檬和苹果的酸度和甜度等。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扩展了自己的词汇量,增加了利用语言表达内容的机会,并且加强了对不同食物味道的感受和认知。
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式的实践环节,让幼儿们在玩乐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教案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教案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味觉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食品味道,培养学生对食物的味觉识别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品尝、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食物的喜爱和欣赏,提高饮食素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味觉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食品味道,培养学生对食物的味觉识别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观察、品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味觉识别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情景描述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与味觉相关的问题,如:我们吃东西时,有时会感到香甜、酸辣等不同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2.呈现(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味觉的基本概念,即味觉是一种感觉,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来感知食物的味道。
然后,教师将几种不同味道的食物摆放在教室的一侧,并向学生介绍每一种食物的味道特点,如咸、甜、酸、苦等。
3.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种食物,利用味觉进行观察和品尝,记录下自己对于食物味道的感受和评价。
学生可进行交流和讨论,比较不同食物的味道。
4.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品尝的过程,整理出食物的味道特点。
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讲解食物的味道分类和常见的味道特征。
5.拓展(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扩展课堂内容,进一步了解食物的味道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联。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全堂课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品尝食物时的表现和记录的内容,评价其对于不同食物味道的识别能力。
2.参考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3.通过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进行教学反思。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中品尝不同味道的食物,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食物的味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食物的味道》含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辨认不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2. 能够用本身的语言描述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3. 能够理解食物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4. 能够学会共享和敬重他人的不同味觉偏好。
教学重点:1. 感知不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2. 学会用本身的语言描述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教学难点:1. 理解食物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 学会共享和敬重他人的不同味觉偏好。
教学环节:1. 导入老师问同学“你们爱好吃什么食物?”引导孩子们神经系统开始思考和感性认得。
2. 课堂活动第一步:触摸感官让同学将闭上双眼,给他们递过一个食物,让他们品尝并用本身的感觉描述食物的味道和口感第二步:听觉感官供应仅仅只有食物发出啮齿动物嚼食的嘎吱声、食物在嘴里唾液混合发出的声音、食物被切割的声音、烹饪过程中颠簸的声音。
让小同学听食物和食物做的声音,能让孩子认得感官和食物的巨大关系。
第三步:味觉感官通过橙子、苹果、香蕉、草莓等水果的味道,让孩子们体验不同口感和食物对味觉的刺激。
让孩子们感受不同水果的甜、酸、苦、辣等味道,并让孩子们把新的口感储存在本身脑海中,对下次感性对食物的评价具有更好的精准性。
第四步:视觉感官以不同食物给小伙伴呈现,用颜色、形状和外观进行解释,引导小伙伴懂得视觉感官与食物的关联。
制作蒜蓉脆皮烤三文鱼后,让孩子们就它的口感和食用效果,发表本身的看法和阅历。
第五步:指触感官通过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的手感、热饮料的温度等感受手指在食物与饮品上所体验到的不同触觉。
第六步:共享感官孩子们可以与家长共享他们的感官攀谈和体验。
第七步:吸入气味让孩子们尝试奶酪、煎饺、面包等的香气,并描述它们的气味。
3. 反思:这节课让孩子们有了一些关于食物味道和口感的新认得,让他们从感性、直观的角度认得食物,并学习和共享敬重他人的不同味觉偏好的态度。
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都将连续享受与食品的关系,能在不同的场合自若的谈论食品,对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味觉体验的班级科学教案:品尝各种蔬菜,了解不同种类的特点与用途

味觉体验的班级科学教案:品尝各种蔬菜,了解不同种类的特点与用途一、活动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的蔬菜,并品尝它们的味道。
2.学习蔬菜对人体的营养功效。
3.掌握蔬菜的处理方法及简单的烹饪方法。
4.培养学生爱吃蔬菜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1.各种蔬菜:黄瓜、胡萝卜、青椒、菜花、西兰花、生菜等。
2.切菜用品:刀、菜板、水。
3.味道辨别器官:舌头、鼻子。
4.烹饪用品:锅、勺子。
5.食品安全用品:洗手液、餐巾纸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简单了解蔬菜。
(2)介绍蔬菜的分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蔬菜。
(3)通过画图或幻灯片展示不同蔬菜对应的味道、颜色、气味、口感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活动环节(1)品尝不同种类的蔬菜,比如黄瓜、胡萝卜、青椒、菜花、西兰花、生菜等,让学生尝一尝它们的味道、口感以及质地。
(2)让学生通过观察、闻、尝的方式来判断蔬菜的新鲜程度、熟烤程度等。
(3)介绍不同蔬菜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等,让学生了解蔬菜对人体的好处。
(4)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蔬菜的切割、清洗、烹饪方法,让学生掌握好的食品安全卫生习惯。
(5)分小组进行切菜、烹饪比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总结环节(1)让学生回想品尝蔬菜过程中的味觉体验,总结出每种蔬菜的特点。
(2)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综合各组的烹饪效果,评选出最佳组。
(3)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不足以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四、活动延伸1.邀请家长来体验品尝蔬菜的乐趣。
2.参加蔬菜展览,扩大学生的视野。
3.安排学生进行蔬菜的种植、养殖、收获等实践活动。
五、注意事项1.活动前必须准备好相关器材及食品,确保食品安全。
2.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人卫生,要求学生洗手后再进行实践操作。
3.活动结束后,要对教室进行清扫,保持教室整洁。
4.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珍惜食物,并在对食物的探索与利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大班教案《味道》

大班教案《味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教材《探索奇妙的世界》第四章《味道的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味道的基本概念,探索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的特点,学习通过味觉来识别不同的食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味道的基本概念,知道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
2. 培养幼儿通过味觉识别不同食物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经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学会通过味觉识别不同的食物。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准确描述不同味道的特点,以及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味道测试瓶、各种味道的食物(如柠檬、糖果、苦瓜、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品尝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味道测试瓶,邀请幼儿猜测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味道,引发他们对味道的好奇心。
与幼儿分享生活中关于味道的趣事,让他们初步感知不同味道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的特点,让幼儿认识并掌握这些味道。
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尝过的不同味道的食物。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味道的食物,邀请幼儿上台品尝,并引导他们准确描述食物的味道。
针对幼儿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味道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品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分享品尝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味道的世界》2. 内容:酸:如柠檬、醋等甜:如糖果、蜂蜜等苦:如苦瓜、中药等咸:如盐、酱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味道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不同味道,记录在作业纸上。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他们准确描述味道的特点。
2. 答案:酸:如酸奶、橙子等甜:如苹果、蛋糕等苦:如咖啡、茶叶等咸:如薯片、酱油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掌握味道概念方面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食物的味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食物的味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了解不同食物的味道,培养幼儿的味觉,丰富幼儿的口腔感受。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区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于食物的品味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区分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体验食物的不同味道,培养幼儿的味觉。
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比如糖、盐、醋、酱油、苹果、橙子、柠檬等。
五、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0分钟)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带一些不同味道的食物到课堂,然后拿出一个盲fold>fold>會合活动>討論總結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让幼儿了解食物的不同味道,培养幼儿的味觉,丰富幼儿的口腔感受。
同时,通过合作活动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观察和品尝,幼儿可以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差异,培养他们的味觉和区分能力。
同时,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道,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食物的品味是多样且丰富的。
这个过程中,幼儿们还可以通过聆听伙伴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的味道,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品味的兴趣,加强他们对味觉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灵活性,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幼儿的反应,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补充更多的例子、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探索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全体教师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学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
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身体和情绪变化,及时与家长交流,共同关心幼儿的发展。
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和实施要点,希望全体教师认真研究,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也会造成对某 些味道的喜好发生变化,在体内缺乏维 生素A时,会显现对苦味的厌恶甚至拒 绝食用带有苦味的食物,若这种维生素 A缺乏症持续下去,则对咸味也拒绝接 受。
3.3.2 饥饿和睡眠的影响
人处在饥饿状态下会提高味觉敏感性。 饥饿对味觉敏感性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
喜好性却几乎没有影响。 缺乏睡眠对咸味和甜味阈值不会产生影响
苦
盐酸奎宁(二水化合物) M=196.9 咖啡因(一水化合物结晶)M=212.12
咸 无水氯化钠 M=58.46
甜 蔗糖 M=34.23
浓度 g/L
2 1
0.020 0.200
6
32
3、稀释液(根据试验目的,用储备液制备几何系列
的稀释溶液)
表2 几何系列
成分
试验溶液浓度,g/L
稀
释 储备液 水
酸
苦
1、四种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 2、觉察阈,识别阈,差别阈的测定。 3、味觉敏感度的测定。
实训材料
1、水 无色、无味、无嗅、无泡沫、中性,纯度 接近于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2、储备液(按表1规定制备)
基本 味道
表1 储备液 参比物质
酸
DL酒石酸(结晶) M=150.1 柠檬酸(一水化合物结晶) M=210.1
辨别味道的难易程度随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的粘度 而变化,通常,粘度增加味道辨别能力降低。
3.3身体状态的影响 3.3.1疾病的影响
身体患某些疾病或异常时,会导致失味、 味觉迟钝或变味。由于疾病而引起的味觉 变化有些是暂时性的,待病恢复后味觉可 以恢复正常,有些则是永久性的变化。
在患某些疾病时,味觉会发生变化。从某 种意义讲,味觉的敏感性取决于身体的需 求状况。
20岁时的味蕾最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味 蕾数减少。味蕾的分布区域, 随着年龄增 大逐渐集中在舌尖、舌缘等部位的有廊乳 头上,一个乳头中的味蕾数也随着年龄增 长而减少。
老人的味觉能力一般都明显衰退,一般是从 50 岁开始出现迅速衰退的现象。
2.1.2味觉神经
一般来说,人的舌前部位对甜味最敏感, 舌尖和边缘对咸味较为敏感,而靠腮两边对 酸味敏感,舌根部则对苦味最为敏感。
2
G2 31
0 0.06 0.030 0.0006 0.006 0.18
1
G1 16
0.03 0.015 0.0003 0.003 0.09 0.5
4、设备
(1)容量瓶:清洁、干燥、容量适宜。 (2)其他容器(玻璃杯、烧杯):清洁、 干燥、容积约50 mL。 (3) 恒温水浴。
实训步骤
1、四种基本味道识别能力的测定
咸(舌前侧) 甜(舌尖)
味觉产生的过程是:可溶性呈味物质进入 口腔后,在舌头肌肉运动作用下将呈味物 质与味蕾相接触,然后呈味物质刺激味蕾 中的味细胞,这种刺激再以脉冲的形式通 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经分析后产生味觉 。
2 基本味
2.1 基本味 酸、甜、咸、苦是味感中的四种基
本味道。 基本味是味感直接刺激味感受体的
3影响味觉的因素 3.1 温度的影响
四种基本味中,甜味和酸味的最佳感觉温度 在 35~50℃ , 咸 味 的 最 适 感 觉 温 度 为 18~50℃,而苦味则是10℃。
3.2介质的影响
味觉受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的影响。是因为呈味物 质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扩散至味感受体进而产 生味觉。
介质的粘度会影响可溶性呈味物质向味感受体的 扩散,介质的性质会降低呈味物质的可溶性或抑 制呈味物质有效成分的释放。
通常,味感往往是味觉、嗅觉、温度 觉和痛觉等几种感觉在嘴内的综合反应。
口腔内舌头上隆起的部分——乳头是最重 要的味感受器。在乳头上分布有味蕾。味 蕾是味的受体,它的形状就像一个膨大的 上面开孔的纺锤。
在舌尖容易感觉甜味和咸味,苦味则在舌 后部,感觉较为灵敏,酸味在舌两侧感觉 较易。
苦(舌根) 酸(舌后侧)
不同部位或不同成分所接收,然后 又由不同的神经纤维所传递。
注意: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粘膜、鼻腔 粘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 产生一种收敛感觉。咸味反应时间最短,甜 味和酸味次之,苦味反应时间最长。苦味最 敏感。
2.1.1 味感受体
主要为味蕾,其次为自由神经末梢。
制备具有四种基本味道已知浓度的参比溶液,按未知顺 序提供给评价员,每次品尝后作记录。 (1)试验溶液
按表2稀释储备液,配制每种基本味道溶液。 (2)测定
把稀释溶液分别放置在已编号的容器内,每种味道的溶 液分置于1~3个容器中,另有一容器盛水,评价员按随机提 供的顺序分别取约15 mL溶液,品尝后,按附录A填写。
竞争作用:指在呈味物质中加入另一种物质 而没有对原呈味物质味道产生影响的现象。
如:盐酸不影响氯化钠的咸味,但其它酸都 增加氯化钠的咸味。 糖能减弱酸味感,但对咸味影响不大。
实验 味觉敏感度的测定
主要学习内容: 1 四种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 2 四种基本味的觉察阈,识别阈,差别阈 的测定
实训目的
优选教案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教学重点:
四种基本味及其在舌头上敏感部位分布; 影响味觉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味觉的因素
第三节 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1 味觉生理学
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 对味感受体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从试验角度讲,纯粹的味感应是堵塞 鼻腔后,将接近体温的试样送入口腔内而 获得的感觉。
,但是能明显提高酸味的阈值。
3.3.3 年龄和性别
➢ 年龄对味觉敏感性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主 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
➢ 感官试验证实,60岁以下的人味觉敏感性 没有明显变化,而年龄超过60岁的人则对 咸、酸、苦、甜四种基本味的敏感性会显著 降低。
4 各种味之间的相互作用
补偿作用:指在某种呈味物质中加入另一种 物质后阻碍了它与另一种相同浓度呈味物质 进行味感比较的现象。
咸
甜
液 mL mL 酒石酸 柠檬酸 盐酸奎宁 咖啡因 氯化钠 蔗糖
G6 500
1
0.5
0.010 0.100
3
16
G5 250 稀
0.5
0.25
0.005
0.050
1.5
8
G4
125
释 至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25
0.0025
0.025
0.75
4
G3 62 100 0.12 0.062 0.0012 0.012 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