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优秀3篇)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优秀3篇)《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篇一今天,又拿起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了。
书中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届的特级教师的课例及特色教学。
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
毕竟名人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也能让自己枯燥的语言得到些许的滋润。
向里看去,我看到了小语教学可以达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级教师令人叹服的智慧,看到了小学生令人惊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开我长久存在的疑惑。
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得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中第一篇就介绍了于永正老师,一次又一次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
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到一名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
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
三要爱读书,爱写作。
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
看来自己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还要加倍努力呀。
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
比如: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就像于老说的,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这样,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就拉进了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
这一些建议不正是于老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吗?不仅是对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非常有用,对我这所谓的老教师何尝不是一样有效!惊叹于老师的艺术修养。
于老师会讲,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
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
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
语文课,是学生们每天都要上的课程之一。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语文课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呢?
老师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往往是由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所决定的。
老师可以通过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多媒体、引入故事情节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只有让学生对于语文课有所期待,他们才会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热情。
课堂内容也需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语文课的内容除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介绍一些有趣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老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
老师也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就包括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老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语文的奇妙之处。
语文课堂也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进行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竞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会更加投入。
学习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学习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篇一」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感展现于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犹如艺术家,把最真实的知识艺术性地教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感。
无论上什么课,如果让学生时刻绷紧脑筋、毫无轻松之时,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在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轻松愉快、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出发点,结合文本进行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他注重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迫使自己积极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
同时引导人们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逐步获得真理和知识。
“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
”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因素。
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要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以学生为本,把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呈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去。
学习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篇二」通常而言,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科学是符合客观的真,艺术是发自于内心的美。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当然,对于教学艺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但是,把教学艺术看成是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教学设计、某种教师的动人表演都是不全面的。
教学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课堂因律动而出彩
课堂因律动而出彩在教育领域,律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
通过律动,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知识,增加思维活跃度,提高学习效果。
将律动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课堂因律动而出彩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律动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为何课堂因律动而出彩是如此重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积极性。
而律动教学能够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律动,学生可以充分动用自己的身体,增加参与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律动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课堂因律动而出彩,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实施律动教学呢?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律动动作,例如简单的手指操、体操操、跳绳等等。
通过这些简单的律动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加活动的乐趣和参与感。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律动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数学的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相关的律动动作,让学生在律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律动比赛,增加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舞蹈等元素,设计具有情感和艺术性的律动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通过这些具体方法,可以有效实施律动教学,让课堂因律动而出彩。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律动教学,律动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有效应用。
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文艺汇演、校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中,可以融入律动元素,增加活动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在社团活动、校园公益活动中同样可以融入律动教学,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活动中去,发挥个人特长和团队力量,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课堂因律动而出彩是非常重要的。
律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中,课堂是知识传授和思想交流的地方,它承载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而当课堂变得如此灵动,教育自然变得更加美好。
一、灵动的课堂氛围课堂的灵动,首先体现在氛围的营造上。
一个灵动的课堂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会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对知识的热爱,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而不是被 passively 的接受知识。
灵动的课堂氛围也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而不是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二、多元的教学方式灵动的课堂需要多元的教学方式来支持,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多元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灵动的课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他们在思考和实践中得到成长。
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四、注重情感教育灵动的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更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能够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并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处理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和幸福。
灵动的课堂还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教师-学生关系和学生-学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灵动的教育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学术科技比赛、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
一个灵动的课堂是教育的希望所在,是学生成长的理想场所。
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
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作者:张莉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0年第02期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
说法一:导学助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这个标准综合地说就是: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的“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
学生学得有兴趣,有信心,有方法,有余力,有实效,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不只释放了潜能,汲取了知识,开发了智力,练就了技能,并且提升了文化素养、人格品位,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健康发展。
说法二:思维同步、情感共鸣。
师生之间在智力因素上做到了思维同步,在非智力因素上达到了情感共鸣,这堂课肯定是一节成功的课。
构成好课的几大要素:一、亲——亲切、亲近、亲和师爱似海,教师心中应是一个广阔的情感世界。
师爱中刻着两个字:一个是“远”,一个是“近”。
远者,教师关注着学生的未来,是个高瞻远瞩的人,时刻眷顾着学生的精神家园和智慧与能力;近者,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是那么贴近,总给人以无言的感动。
这时候,学生自然会打心眼里喜欢你,甚至变得离不开你。
有了这种情感关系的驱动,学生上你的课能不用功吗?你的正确指导和严格要求他们能不接受吗?“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确实如此。
1.将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自由和智慧的一种互动学习的天堂。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
没有爱,教育的阳光无法照射进孩子的心灵。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
要在教学中真正认识、了解、发现学生的各个方面。
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例:订正试卷时,让错题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课堂上精彩表现
让学生在课堂上精彩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一个精彩的表现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精彩的表现呢?老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样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到愉快,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趣味性的小游戏或者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营造这样的氛围。
学生们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表现得更为精彩。
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感。
在课堂上,老师不是唯一的主角,学生应该成为课堂上的一部分。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一来,学生们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他们的声音是被听到和重视的,这种参与感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表现得也更加精彩。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和学习阶段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贴近他们生活的、与他们相关的。
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值得的,他们才会在课堂上展现出精彩的表现。
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课堂上精彩表现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他们的学习动力。
老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激励等方式,鼓励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并且表现出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有老师善于发现并且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发挥出潜能,表现得更加精彩。
学生在课堂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律能力。
优秀的学习态度和自律能力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重要保障。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善于总结和归纳所学的内容,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还应该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压力处理能力,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让学生在课堂上精彩表现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老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注重学生的参与感,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精彩生成来自课堂因势利导
精彩生成来自课堂因势利导作者:朱秀兰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年第05期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而高效课堂最重要的特征是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
因为从预设的实施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而从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机智。
所以,在听课时,我们常常被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折服,但更为老师对出乎意料的生成的巧妙处理喝彩。
在各级课堂教学的评比中,教师对生成的处理也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课堂上,有效、精彩的生成成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那么怎样的生成才是有效、精彩的生成呢?我认为,精彩的生成除了来自课前的精心预设外,更是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在遇到知识的生长点时,难免会发生意外,出现“不速之客”,这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一带而过,而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一定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索,把学生的思维带向更高的层次。
这样意外的“生成”,也会成为我们课堂上预料之外的精彩!下面是我在教学一道题目时,抓住知识的生成点,急中生智,因势利导产生的三次精彩生成。
题目: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么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想想做做第2题)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重点考查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灵活运用。
在备课时,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过程:(1)通过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入新课;(2)通过学生列举的答案,引导学生探索并归纳出满足题目条件的全部答案;(3)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进行巩固练习。
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就是在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通过学习,你认为怎样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生:我认为,如果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展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展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文/陈国峰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5期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的作用不可小觑。
课堂常常因为展示而精彩,学生也在展示中大有收获。
一、“展示”能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学困生是教师必然面对的一个群体,由于他们成绩落后,好像成了时代的弃儿,他们普遍都有自卑心理。
例如,这部分学生不敢坐在教室的前排,总喜欢往后排和角落钻,怕教师眼睛盯到他们,怕提问,怕发言,怕考试等等。
作为教师,应不言放弃,而要创造机会把他们从困境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展示”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课堂上可以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发言、讨论、互帮互学,给学困生创造一个与他们心理水平相适应的环境,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胆量和勇气。
让学困生多上黑板展示,体味“我也行”的滋味,让他们上讲台介绍自己的每一个进步,使他们的每一个亮点,哪怕是一丁点儿也要让其在群体面前闪光。
通过实践,这类学生的自信心普遍增强,成绩也有很大起色。
二、“展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特点。
有的思维能力强但表达能力差,有的朗读能力强但行为能力差。
在课堂上,如果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示自己,让他们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能尽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如何应对并处理好这些事件的能力要从小培养,“展示”恰恰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善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和辩论中展示自己。
例如,在引导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这一课题时,学生一般只会循序渐进地复习中国古代每一阶段发展成果。
这时教师如果向学生抛出一个“李约瑟难题”的问题,那么学生常规的思维会被打断并陷入沉思。
继而,全班学生立即争辩起来,学生在争辩中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
当然课堂上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只是手段,而通过探究和展示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展示”也能让学生在某些枯燥内容方面增添兴趣众所周知,背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强化记忆,孤立的背诵极容易让人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导致效果不好。
课堂需要“静悄悄的精彩”何大芳
课堂需要“静悄悄的精彩” 何大芳发布时间:2021-09-20T11:17:13.40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月中作者:何大芳[导读] 简约是一种美,简约的语文课堂会更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的简约,就是避免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让语文课堂回归简约,回归单纯,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需要在“静”中引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静悄悄”地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温州市墨池小学何大芳【摘要】简约是一种美,简约的语文课堂会更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的简约,就是避免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让语文课堂回归简约,回归单纯,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需要在“静”中引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静悄悄”地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静悄悄课堂;简约“静悄悄”的语文课堂,并不是简单的语文课堂,而是简约,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浸润,一种语言的内化,是一种富有情趣和韵味的精彩。
只要形式上的花哨,没有充实的内容,这不是精彩;只求表面上的热闹,没有实际的效果,那也不是精彩。
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因为学生年龄偏低,认知能力不足,接受能力也比较弱,很多情况下更需要一种“静悄悄的精彩”,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一、在“静听”中捕捉语文的精彩在小学语文课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都很积极,发表意见也非常踊跃,争先恐后、七嘴八舌,显得很热闹,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认真地听完其他同学的意见和想法。
没有认真聆听的这个过程,就不会发现别人的亮点和不足,学习效果就会打折扣。
所以说,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更需要一个“静悄悄”的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首先都要静下心来,静静地品读文本,静静地与作者交流,静静地思考问题,然后认真聆听别人的见解,找出可取和不足,发表自己更加新颖的观点,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我制作了一个音频,有那首凄婉关于丹顶鹤的歌,还有丹顶鹤美丽的叫声,然后是配乐朗诵《美丽的丹顶鹤》课文。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静下来,坐好,然后闭上眼睛,来听这段音频。
课堂教学的问题来自哪里?
课堂教学的问题来自哪里?一、课堂因问题而存在教学问题是课堂永恒的驱动力。
教师的陈述式独白不是真正的教学,不假思考的阅读不是真正的学习,没有思维碰撞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
所谓的学贵有疑、问题驱动式教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问题是自主学习的真正起点课堂上的问题,无论是教师抛给学生的,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起点。
学生要带着问题出发,有问题才有学习,才需要课堂教学。
反之,既非学习,更非自主。
那种只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的“放羊式”教学之所以效率低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在自主的时间里拥有需要去自主的问题。
2.问题是思考探究的强大动力探究式学习是古往今来普遍认可的学习方式。
探究的本质就是积极的思考,思考的前提是有值得思考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常常不愿意听讲,许多时候并不是学生听不懂,而是学生觉得没有听的必要和听的动力。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长于说些逗趣的话,但是,如果教师说的是与教学问题无关的逗趣的话,那么它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考的活力,也不能给学生带来高层次的思维乐趣。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幸福,我思故我快乐。
3.问题是引发合作学习的需要人天生就有学习的能力,思考的兴趣,合作的需求。
为什么每次考试后学生第一时间就想在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因为学生实在有自主合作的迫切需求。
为什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懒洋洋打不起精神?因为他们没有需要思考交流的问题。
因此,有经验的老师很善于在课堂上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层层剥茧地引导学生急切地去做深入的探究合作。
4.问题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特征自主、合作、探究,这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外在表现;思维的生成、输出、吸纳、碰撞,这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在表现;效果好,效率高,效益大,这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高效特征。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精当、精准、精彩的课堂教学问题。
所以说,要追求高效课堂,先要从追求高效的教学问题开始。
如上所说,课堂因问题而存在,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是不是有些课堂如音乐、美术、体育就不需要问题了呢?当然需要。
课堂需要“静悄悄的精彩”
课堂需要“静悄悄的精彩”发表时间:2020-02-26T19:07:07.220Z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作者:戴娟丽[导读]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时常在想: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呢?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潘宅中心小学322200摘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是开放的,还是束缚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定夺。
让我们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用我们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焰,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关键词:情感感悟生命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时常在想: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呢?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是提神的,还是压抑的;是开放的,还是束缚的,都是由我们教师定夺,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呢?听了窦桂梅老师的《清平乐村居》我感慨万分,受到了不小的启发。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让激情照耀课堂如果你想感动学生,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染学生。
有人称窦桂梅老师为“激情燃烧的玫瑰”。
的确,窦老师的课自始自终都充满着极富感染力的激情。
她曾经说过:没有激情的老师,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在她的课堂当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他的情,更重要的是这情也深深地感染了她的学生们,她用她那饱满的深情唤起学生内在真挚的情感。
在她的课堂上她帮助学生走进教材的情,唤醒孩子的情,实现多情共振。
通过景的情、人的情,时时体现情,处处发展情。
2.“溶情”于教学活动中溶情即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境之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借情入境,促进教学。
窦老师的课中就很注重“溶情”。
窦老师用她那浓浓的真情感染学生,她还创设各种情境带着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孩子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卧剥莲蓬的小儿,以致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与诗人身心交融为一体,读起诗来仿佛言其心声,投入而饱含真情。
课堂教学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意义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家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文本之后,谈谈对祁黄羊的认识。
出示:“悼公听了很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1. 联系下文,体会带点语句的意思;2. 悼公为什么这样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在体会“出以公心”时,很多学生还联系了祁黄羊在向悼公举荐人才时的那种庄重的态度,并且很快找到了文中三处写关于祁黄羊的“想”: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
”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2.“看来只有祁午才能担当此任了。
”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3. “……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郑重”和“想了想,又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
师:祁黄羊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郑重地说”?生1:祁黄羊在想朝中谁可以担此重任。
生2:祁黄羊也应该想到解狐也曾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杀父仇人是让人不会忘记的。
生3:祁黄羊的心里很矛盾,到底举不举荐解狐呢?一面是血海深仇,一面是国泰民安。
他在彷徨,结果想到了国家的利益,他舍小家、为大家。
还是选择了举荐解狐。
生4:我给大家补充一下,前文悼公也“说”了,中军尉的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祁黄羊前思后想经过了艰难的抉择,所以才显得很郑重。
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巩固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有了对“第一想”的理解,“第二想”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了:生1:祁黄羊可能在想,我举荐儿子祁午会不会有人说我偏心眼呢?可是,转念又想,解狐死了,除了祁午以外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了呀!为了国家,我只能举荐了祁午。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培育学生生态人格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培育学生生态人格作者:郭敏来源:《中小学班主任》2024年第08期[摘要]对小学生进行生态人格教育,开展联系真实生活的情境活动,以境润情,情境创设从零碎走向整体;以情唤知,问题视角从淡漠走向自觉;以知启智,思辨认识从混沌走向明晰;以智导行,活动方式从接受走向发现。
以《小水滴的诉说》一课为例,关注学生心灵滋养,关注内在心智,鼓励学生自由对话并关注其个性发展,构建充满审美愉悦的绿色生态课堂;通过“和谐”“浸润”的方式,唤醒学生对自然的关爱,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关键词]真实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小水滴的诉说》;生态人格生态人格理论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倡导人与自然共荣共生,实现彼此平等、和谐相处。
以笔者曾执教的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第九课《小水滴的诉说》为例,谈谈如何努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学生生态人格。
试教时,为了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笔者曾关闭学校教学区的水阀总开关,在教学中现场采访学生:没水的时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缺水用、没水喝的痛苦,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但后来细想,水只是为人类而存在吗?珍惜水资源难道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吗?学习了生态人格理论后,笔者清醒地意识到,看似深刻的感受与体验,其目标还是指向水对人的重要作用,其立足点还是以“人”为地球的中心,水只是人类资源化、对象化的产物,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课堂上蔓延与滋长,势必使人的私欲无限膨胀,明显背离“生态人格”的初衷。
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认为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与大自然一样是纯朴的,儿童是大自然娇宠的孩子,儿童与大自然可以水乳交融,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可以如鱼得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指出,2-7岁的儿童会表现出“万物有灵论”,即“泛灵论”,认为世间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所以,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展生态人格教育,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儿童的内在需求,尤其是联系真实生活的情境活动,更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让教育更走心、更具实效。
让学生动起来 使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作者:卢绍芬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5期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人从《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中深感课堂教学的精彩主要源于学生的精彩发现和不断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增添了真实和活力。
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名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
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表现尤其强烈。
”该案例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愿望,本人感受很深,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赏析和反思:一、问题是课堂活起来基础。
二、创设真实的互动交流空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反思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052-02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将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识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流性。
而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教学来说,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从学生来说,交往是学生思想的解放,个性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
从教师来说,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参与、分享学习的过程。
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书匠变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
下列教学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的聪明智慧使课堂异常精彩,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案例:兔场原有兔子35只,卖掉7只,又运进12只,现在兔场里有多少只兔子?(题目刚一抛出,有人在低声说话)生1: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师:那请你说说你的好方法,让我们共同欣赏吧!生1:用12-7=5(只) 35+5=40(只)师:好方法,请把你的解题思路向大家说一遍好吗?生1:12-7算的是运进的比卖出的多几只?那么现在兔场里就比原来多了5只,所以用35+5=40(只)。
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评价的重要性
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评价的重要性作者:马建芳来源:《今日中国教研》2013年第08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
它是一项不断发现、判断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一、评价的主导作用小学生尤其是是低年级学生,特别重视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当特别慎重。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都更有力量。
不容置疑,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表现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赞扬孩子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形成强有力的内部动力机制。
以激励孩子不断地去争取机会,参与活动,取得成功。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不是很满意,于是我因人而异,对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生信心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对优秀学生,我多给予启迪。
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停留在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
浅谈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
浅谈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作者:郭浩东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9期摘要: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学生课堂学习参与人数不多的尴尬场面。
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
关键词:扩大;课堂学习;幽默;实验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物理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课堂学与教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物理课程的主阵地,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课堂学习参与人数不多的尴尬场面。
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
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探索者,与教师一起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特点、修正方案、检验方案等一系列真实的认知过程,能力发展过程,进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改变农村教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把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增强参与意识,建立并落实扩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的长效机制。
一、用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面能否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
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
”幽默风趣的课堂,可以解决学生学习厌倦,消除恐惧心理,是一剂活跃气氛的良药,能激活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学生课堂学习身心高度紧张,易出现疲劳现象,学生感到枯燥、沉闷,此时思维处于低谷,继续传授知识,学习效果不好,这时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引起学生欢乐,消除疲劳,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学生思维就能重拾兴奋的精神状态,投身课堂学习。
1.教学幽默拉近师生距离,交融师生情感,促进师生民主平等,助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刻板、视自己为权威的教师,难于放下孤傲身段,令学生望而生畏,无幽默可言;语言风趣、幽默、富有启发性的教师,常常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
基于教师角色转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
基于教师角色转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作者:王会敏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5年第01期为了改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笔者准备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变教师主讲的课堂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一、叩问:怎样设计这节课,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摒弃对学生的灌输行为,释放学生的心灵空间。
教师授课可让学生以自由结合的方式组成小组,由小组长指定信息收集者、记录者和发言人。
其次,教师应及时转换角色,以组织者、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介入课堂。
设置问题让小组讨论并鼓励学生借助各种工具查阅资料。
最后,通过竞争的方式展示讨论成果,教师适时点评。
二、颠覆传统教师角色: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
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传授得精彩,而是学生自我建构得精彩。
笔者不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无缺,而更愿意为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的课堂推波助澜。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散思维,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课堂:在这里学生施展魅力,让思维扬帆起航1.预设:鼓励学生有备而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
以本课为例:借用工具书来疏通文意,利用互联网搜索苏轼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周瑜的人生经历及赤壁之战的经过。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苏东坡,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建议学生上课之前阅读。
2.合作:三把钥匙开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门第一把钥匙:读一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教师在幻灯片上把《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呈现出来,并标出生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笔者首先为学生范读。
接下来让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者:高婧来源:《成功•教育》2007年第08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对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主要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注意的一些策略,进而探讨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发展策略在课改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要真正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时代。
一、数学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马克思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自身的运动引起的,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反复讲过的习题,有的学生在考试中同样做不出来;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
学生只有真正对知识进行“消化”,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进步。
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环节1.预习环节:让全体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比较、综合活动等。
例如:阅读教材,查阅资料。
学生要有疑有思,疑难点,要思考,确实不懂,要用不同标记标出,以便上课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和向老师提问。
2.课堂讲解环节:(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讲解《找规律》一课时,我通过做游戏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2)诱发学生的灵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鼓励学生想法别出心裁,解答突破常规,构思标新立异,并且应充分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
──回忆《所见》课堂上的生成信息处理
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小学施玉华
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这么几句话: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生成信息,教师需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或放大、或搁置、或缩小。
因此,有人说,教师不仅要做课堂生成的催化剂——交往互动,还要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披沙拣金。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古诗《所见》的课堂。
一、面对质疑,慧眼拾金
有一回,我和孩子们正兴致盎然地品评大诗人袁牧的《所见》。
忽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这首诗不好。
”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落到我脸上,他们以为我肯定会生气。
是呀,大家正诗兴正浓,表达着各自对这首诗的赞赏,却出现了你这个不和谐的声音。
说实话,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信息,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斥责他,因为我知道那会打击他的自信心,但我一开始想到的也只是简单敷衍他几句,赶紧把大家的思
路带到“正路”上来。
出于对他的礼貌,我随口问他原因。
他倒一本正经地说:“这首诗没有结果,也不知道有没有抓到蝉?”
我顿时恍然大悟,是呀,因为“意欲捕鸣蝉”,所以“忽然闭口立”,那到底有没有捉到蝉呢?这或许是许多同学心中的问题,也正是他们读懂了这首诗的表现,只是他们没有勇气提出来罢了呢?
──回忆《所见》课堂上的生成信息处理
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小学施玉华
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这么几句话: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生成信息,教师需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或放大、或搁置、或缩小。
因此,有人说,教师不仅要做课堂生成的催化剂——交往互动,还要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披沙拣金。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古诗《所见》的课堂。
一、面对质疑,慧眼拾金
有一回,我和孩子们正兴致盎然地品评大诗人袁牧的《所见》。
忽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
这首诗不好。
”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落到我脸上,他们以为我肯定会生气。
是呀,大家正诗兴正浓,表达着各自对这首诗的赞赏,却出现了你这个不和谐的声音。
说实话,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信息,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斥责他,因为我知道那会打击他的自信心,但我一开始想到的也只是简单敷衍他几句,赶紧把大家的思路带到“正路”上来。
出于对他的礼貌,我随口问他原因。
他倒一本正经地说:“这首诗没有结果,也不知道有没有抓到蝉?”
我顿时恍然大悟,是呀,因为“意欲捕鸣蝉”,所以“忽然闭口立”,那到底有没有捉到蝉呢?这或许是许多同学心中的问题,也正是他们读懂了这首诗的表现,只是他们没有勇气提出来罢了呢?
──回忆《所见》课堂上的生成信息处理
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小学施玉华
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这么几句话: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生成信息,教师需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
选点化——或放大、或搁置、或缩小。
因此,有人说,教师不仅要做课堂生成的催化剂——交往互动,还要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披沙拣金。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古诗《所见》的课堂。
一、面对质疑,慧眼拾金
有一回,我和孩子们正兴致盎然地品评大诗人袁牧的《所见》。
忽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这首诗不好。
”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落到我脸上,他们以为我肯定会生气。
是呀,大家正诗兴正浓,表达着各自对这首诗的赞赏,却出现了你这个不和谐的声音。
说实话,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信息,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斥责他,因为我知道那会打击他的自信心,但我一开始想到的也只是简单敷衍他几句,赶紧把大家的思路带到“正路”上来。
出于对他的礼貌,我随口问他原因。
他倒一本正经地说:“这首诗没有结果,也不知道有没有抓到蝉?”
我顿时恍然大悟,是呀,因为“意欲捕鸣蝉”,所以“忽然闭口立”,那到底有没有捉到蝉呢?这或许是许多同学心中的问题,也正是他们读懂了这首诗的表现,只是他们没有勇气提出来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