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社会工作理论共26页
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理论视角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理论视角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理论视角案例分析司法社工拥有丰富社会经验,预见刑释解教人员行动的结果,做好社会系统定位,指引刑释解教人员安全回归社会,增强各项应有的社会能力。
那么,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理论视角案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个案背景欧某,男,将近60,单身,23年前因贩毒吸毒入狱,于2014 年5 月回归社会,无任何经济基础情况下,想要五万元创业资金,通过创业来独立解决生计。
二、问题评估家庭情况。
父母已故,有两位兄长和一位姐姐,均已自立门户,虽不富裕,可日子还是过得去。
曾有女朋友,因个人犯罪刑期长的缘故,不愿痴情的女方受苦,单方面忍痛割舍断绝往来,最后无法走到一起。
目前刑释出来之后,亲人持观望态度,不予以帮助,担心其借机从事犯法行为;欧某面临吃住来源问题。
成长经历。
欧某个性独立,勤劳肯干,诚信直爽,不畏惧艰险。
是广州地区装修饰品销售的开荒牛,经营规模也是当地佼佼者,遗憾的是有创意和设计本领,却不懂管理技术,最终公司倒闭;接着合伙帮助朋友搞服装批发,生意兴旺后却潇洒退出;再接着两次是开大排档,生意均很红火,遗憾朋友众多,宴请过度导致倒闭。
之后,筹谋违法赚钱方法,原则是可违法,但不能杀人放火,于是涉毒,成为片区贩毒阿头。
刑拘入狱,刚烈兼乐于助人的个性,使其在监狱生活平安度过,还经常与狱友交流生意经。
目前刑释后,完全不适应社会,无论是人际,还是地理环境。
社交网络。
欧某口风严实,身边亲人没有人知道其从事犯罪行为,直到被刑拘入狱。
事后,与亲人关系冷淡,怀疑欧某会再走回旧路,不予施救,持观望态度;欧某则个性缘故,不愿意主动讨好,想通过行动证明一切,整策划一创业方案。
目前受朋友接济,暂时无吃住问题,但并非长久之计,而且穿着和外出方面没有任何经济支撑。
三、制订服务和服务策略总目标。
协助欧某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适应并回归社会,增强社会功能独立生活。
短期目标。
对欧某急于求成的创业行动做心理辅导,理性创业,降低创业风险;通过稳定欧某的生活状况,规范欧某的行为规范,以行动重新与家人搭建信任关系;善用欧某丰富的非正式资源系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轻适应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和痛苦。
社会系统生态理论
社会系统生态理论第一节西方社会生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工作中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系统理论的分支,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具有整合意义或折中主义的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系统生态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于生物学、生态学对社会学中系统理论的影响,它使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把人类社会生存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和社区等)看做一种社会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强调这一系统的生态学属性以及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家庭,社会系统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早起传统可以追溯到达尔文在1859年提出的进化论。
强调有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变化的配合,特别是“适者生存”的概念。
以斯宾赛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提出的社会进化论理论,英国19世纪后期的社会调查研究和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中的生态学派均可看做其思想渊源。
然而,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最终形成,则是在生态学领域。
1935年,英国生物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受丹麦植物学家叶夫根·尼温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首次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即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系统的”正题。
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
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它们包括各种大小和种类。
20世纪初,瑞奇蒙的提出了“人在情境中”这一论述。
这一时期,社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暗示性的元素介入到社会工作领域。
环境因素被认为至少和内部因素一样重要。
戈登在1940年提出社会工作应双重聚焦,即同时关注个人和环境。
20世纪60年代,本特兰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其与社会生态系统具有的共同点在于:关注系统内和系统之间的压力平衡。
关于环境与人的关系,心理学家勒温首先采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心理的问题,提出了人的行为公式:B=f(P,E),即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的函数,其后,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发展了勒温的这一观点,其著作《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比较系统地将生态学的隐喻引入到人类行为的研究。
社会工作理论—生态观点ecological perspective
社會工作理論—生態觀點(ecological perspective)社會工作理論—生態觀點(ecological perspective)壹、前言生態觀點又稱為生態區位觀或區位觀,該理論近似系統理論(general system theory),惟相較於系統理論所源自物理學核心概念,多以無生命、機械性運作方式來詮釋,因此與源於生物學(ecology)之生態觀點理論架構, 故兩者在語彙及概念名詞有所不同,後者尤其關注人的生活與動態之互動過程。
社會工作之實務運用上, 生態觀點強調全方位(holistic)及人與環境之互動(transactional)關係,透過此人與環境間複雜的交流(tranctions)提供多元面向的概念基礎及較廣闊之架構, 社會工作專業所發展的生態關係的中心概念在於,社工服務應立基於某一文化或或次文化脈絡,考量個人權力、需求、能力與人生目標,並與其所處之社會與物質環境質量相容(fit),並經由此面對過程中因此環境之交流與各生命課題(life course)所達成之正向增強與改變。
因此有別於強調個人病理模式之個案工作實施典範,而更加關注到人在情境中(person- in- the-situation)及當前(here-and- now)之現實。
Germain & Gitterman將生態觀點之個案工作典範命名為生活模式(life model)。
Germain & Gitterman於1976年首次提出生活模式(life model)迄今,數十年間,隨社會劇變,社會工作面對的議題在質及量上,相較於十四至十八世紀面對案主因貧窮及不公平對待導致之經濟匱乏與生理困境,現今更形複雜(諸如愛滋病、遊民、慢性心理疾病、兒童虐待及家庭與社區之暴力),由於所面對之社會情境愈加惡劣悲慘,當代生活模式(life model)因此擴大關注焦點,透過四個面向以回應這些問題。
其一、社會工作在實務運作須發展增強社區能力、更具組織性及法律體制上的影響力量以對抗社會對弱勢之壓制,因此晚近倡導之生活模式(life model)特別重視協助案主、家庭、群體之方法與技巧以影響社區、組織及政治體系,其二、強調有效回應人們多元需求的專業實施,其三、實務工作者應尊重及支持每個人不同因應外在困境之因應方式及型態。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工介入助力农民工子女成长的举措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工介入助力农民工子女成长的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涌 入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教育等问题需得到关 注和帮助。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助 于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并寻找有效的干预 措施。
生态系统理论的含义
生态系统理论是用以研究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 论,该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研究一个人 必须要将他放到其所处的环境当中。社会生态系统分为微 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是 指处在社会生态系统环境中的个人;中观系统是指与个人 相关的小规模群体,如家庭、学校、朋辈群体等;宏观系 统是指比小规模群体大一点的社会群体,如文化、组织、 经济等。这三种系统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时进行沟通和疏导,通过开展情绪管理辅导等活动,帮 助他们掌握接纳和应对不良情绪的技巧和方法,学会通 过合理的手段来宣泄和排解这些情绪,从而提高管理和 控制情绪的能力。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民工子女,社 工要帮助其提高抗逆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严格 要求自己。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对其价值观念和行为 习惯的培养,提高感知社会支持的能力,帮助他们意识 到这种社会支持的存在,增强他们对于社会支持的感悟 能力,从而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寻求周围环境的支持 与帮助。
宏观系统。政策方面。对于跟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政 策 可 以 放 宽 其 入 学 条 件 ,或 者 设 立 专 门 的 农 民 工 子 女 学 校 , 保障其基本的受教育权。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学校应适 当给与补助或免除学杂费。对于没有跟随父母外出的孩子 在双休日和假期缺少监管的情况,在条件允许之下,可以 改建造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让孩子有人看管、学习和安全 有保障,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对 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解决,从制度保障方面形成对父母外出就业孩子的 坚强有力的“保护网”,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要强化监督 机制,确保监护落到实处。监护权作为一种权力就必须要 有监督,只有有效监督才能保障监护人履行义务或者行使 好权力。应当明确规定居(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所具 有的权利义务内容,对于父母外出就业的孩子,对其监护 权 设 立 登 记 备 案 制 ,对 委 托 监 护 、变 更 监 护 情 况 进 行 登 记 , 防止不具有监护能力的成为监护人。村(居)民委员会可 以建立监护档案,并定期对监护情况进行调查备案,以确 保孩子们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社会方面。社工要调动一 切社会力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友好型社会。组织青年志愿 者在课余时间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和功课辅导,举办音 乐、美术、文化、体育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 综合素质。在城市依托街道社区活动场所、农民工子弟学 校、大中专院校或农民工聚居地等,在农村依托寄宿制中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介入家庭社会工作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介入家庭社会工作作者:张博伦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群体对于儿童这个群体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为了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民政部在2019《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再一次明确了国家和社会责任。
本文针对困境儿童当中的一个案例,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展开论述,对案主的支持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协助案主走出困境。
【关键词】困境儿童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理论一、进入系统由于王某连续两日未归,王某的叔叔婶婶通过报警向警方叙述了王某失踪时的情况,通过学校老师协助以及网吧附近的派出所民警搜查,于第三天一早找到了正在网吧打游戏的王某,学校中心的社会工作人员得以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进入了王家的生态系统,与王家的父亲、叔婶讨论王某在学校时的问题,同时,王某的父亲也向学校表达了自己未能达到一个合格父亲的原因:两位年迈的父母、破败的屋子、不便行动的身体,他希望能供有人协助改善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从而使其自身家庭系统能解决王某的问题,因此王某的父亲成为了社会工作人员进入系统的主要家庭成员。
二、评估生态与王某的父亲进行交流之后,社会工作人员一方面对于王某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阐述,另一方面对于王家当前生活的情况对于王某的影响进行了可能性评估。
对于案主问题原因的产生,可以主要分为:微观原因、中观层次、宏观方面(1)微观方面,案主王某的个人原因:案主王某的自制力较弱,家庭当前情况既已如此,还能在此情况下逃课、去网吧,甚至于两天两夜不回家;逃避心理,有抵触情绪,由于家庭当前的状况如此,首先没有人能够正确引导他的行为,家人之间缺乏交流,其次是周圍的环境使他不愿意面对,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中观层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家庭方面:案主的父亲由于行动不便,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跟进案主的一些行为;案主父母较早离异,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一些事物的正确认识;案主祖父母年龄与其相差较大,可能在交流过程中偏向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导致交流减少,案主很有可能不愿意听他们的话,并且大部分时间会用在照顾王某父亲的身上;案主生活的周围环境较差,一家四口生活在仅有10平米的房子当中,空间狭小,使王某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是压力感的来源之一,且住宅周围糟糕的环境,也同样不利于王某的身心发展,试想每天放学回家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此处,不论是否会有同学一起路过,每天看到这些场景的心情想必都不会很好。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以S小学为例
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工作方法,能够促进留守儿童的 相互支持和成长。在S小学的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组织了多个小组活动,如兴趣 小组、成长小组等。通过这些活动,留守儿童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分享彼此的 喜怒哀乐,共同成长进步。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旨在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影 响。具体而言,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介入:
1、提供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他们建立自信、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链接资源: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如争取 教育补贴、优秀教师资源等。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 量不断增加。这一现象给农村家庭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许多留守儿童面临着 家庭教育的缺失。本次演示以辛冲镇留守儿童为例,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的缺失及社会工作介入,以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参考。
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父母长期外出务工, 无法在身边陪伴孩子,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其次,受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农村 家庭无法将孩子带入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此外,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缺乏教育意识和知识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 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其次,进行访谈,了解社会工作介入 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改善情况及相关方的看法。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理论架构
优势视角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优势视角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 1) 优势: 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 ) 优势 : 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 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赋权: (2)赋权:优势视角认为探求人们和社区内部的力量就 “必须推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家庭、机构和社区 资源的连接提供机会,让受害者远离自己的思维定式 ;确信人们的梦想”。 成员资格: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公民 (3)成员资格 ,为他们的社区负责,成为有价值的成员。社工所服 务的所有成员都享有伴随成员身份而来的自尊、尊重 和责任。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 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这样才能实现他们 的梦想。
理论架构
1.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认为生活中的问题就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主要包括三个 类型: 类型:
人民大2024社会工作实务(第三版)PPT第四章 生态系统视角、 优势视角与总体干预模式
多元决定论 (multi determinism):“多元”(multi) 意味着,在问题发生的临界 点,多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结果在个人、伴侣、家庭和小 组 身 上 引 起 了 一 种或多种症状,或者一种或多种问题 。 “决 定 论 ” (determinism) 意 味 着 案主难以回避作为结果的症状或问题。
托马斯·库恩 (Thomas Samuel Kuhn,1922—1996)
第一节 实务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一、从单元决定论到多元决定论
单元决定论 认为,任何结果都可以追溯至一个单一的原因。许多人相信,这种线 性科学范式 (linear scientific paradigm ) 将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 其思想很简 单: 一旦揭示了原因,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十一)相互依赖 (interdependence)
人与人、人与系统之间的互相依赖。 个人依赖环境中的其他人和群体,或 与其他人和群体相互依赖。同样,其 他人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尤其是在 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人们是相互依 赖而生存的。
四、系统理论与生态学视角的共性和区别
系统理论的重要概念
相似的概念
理论是一组建立在事实和观察之上的相互关联的 假设、概念和结构,理论试图解释 某种特定的现 象。
理论支柱是任何特定思维或行为方式的理论基础。 框架是一组构件之间相互交织的方式与结果,是 可以重复利用的工具。 模式是对现实过程或具体 事物的描述或呈现,目的是使过程或事物形象化。
理论模式 (theoretical model) 解释人类行为以及 人类问题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实务模式 (practice model)是一组用来引起情感、认知和行为变化的 概念与技术。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doc
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研究》课程作业“社会系统和生态视角”学习报告班级:社工1303 班姓名:吉星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通常提倡将个人放在环境中看待,即社工对个体的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且结合环境考虑不同的目标作为干预重点。
社会系统理论源自于一般系统理论(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则),其发展是为了解释系统(分为开放式系统和封闭式系统两种)中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开放式系统,同时研究这些不同的部分是如何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的。
和社会系统理论一样,生态视角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更多的源自于生态学,生态学中的语言和方法对于评估环境中的人更合适,并且能够为社会工作实务打下基础。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的发展和转型,还有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其常用概念和定义为: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开放的,且系统以目标为导向,这样能够达到稳定概念定义系统一组有序且相关的要素组成了一个具有功能的整体子系统子系统是一个较大系统的要素,但还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小的系统开放式系统两个维度: 1. 对外界环境的开放; 2. 系统内部的开放封闭式系统不会与环境产生互动,并且不会受到外界影响边界每个系统都有边界,以区别自己与其他系统动态平衡指系统维持平衡的状态并能回应改变平衡系统能够回应环境并维持内部平衡不平衡系统失去平衡,在面对外界环境时,采取拒绝积极成长和改变的态度稳定状态系统能够回应外界环境,并产生成长和改变殊途同归实现同一目标,有不同途径的状态,以便发展。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本身,包括人们的行为、人们与其他系统的互动以及人们实现积极成长和发展这一稳定状态的能力。
社会工作中使用该理论的目标是评估和决定哪一个目标系统或子系统可以介入并带来积极改变。
社工可以通过评估有效的决定哪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需要介入,并能产生必要的改变。
详细的评估可以帮助社工决定哪一个系统适合介入。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作者:蒋婧博来源:《财讯》2018年第19期生态视角理论成为社会工作实务主要理论模型,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具有整合意义与折中的社会工作实践视角,它融合了不同的人类行为理论和社会工工作实践理论,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折中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框架,并成为社会工作综融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生态视角反应社会工作介入长期追求个人内在动力和外在环境的改善,是社会工作理论模型中少数具有的实务特色。
生态视角理论是依据人与环境界面问互动关系特质为概念架构,理解个人所在的复杂网络力量如何正向的影响个人与其行动的场域,也关心阻碍个人成长、健康与社会功能的负向生活情境,例如压迫、贫穷、失业s污染等情境。
生态视角理论认为案主历经历的困境为生活中的问题,并非个人的病态或性格的缺陷所致,社会工作分入的目标对象是个人、家庭、次文化、社区等各个层次系统,其助人的模型则是综合各种社会工作取向的方法,主张运用多元方而向和多元系统的介入策略。
生态视角理论的起源及发展背景生态视角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融合了不同的理论和概念。
它的早期传统可以追溯到达尔文1859年提出的进化论,尤其是“适者生存”这一重要概念。
在社会工作领域,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Richmond“在情境中理解行为”这一论述。
可见,社会工作实践脉络化一开始就受到了重视。
社会工作的另一传统是倡导要将实务性服务和临床服务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应案主的需要。
第三个传统来自米尔斯关于“个人困扰”和“公共议题”之间的区分,这一观点洞察到个人困闲扰背后的社会结构因素,因此对环境的改变是十分重要的。
生态学无疑作为一个隐喻进入到社会工作领域,这一概念被赋予这样的含义:“对案主的适应性潜能和他们的环境的滋养性品质需要给予双重和即时的关注。
”( Cermanin.1979: 8)随后,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的出现也为社会工作进一步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认识架构。
Gordon认为社会工作应双重聚焦,即关注个人和环境。
_生态视角
实务 与评论
核心概念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Ecosystems Theory) 视角理论
交互关系的理论 的理论. 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交互关系 的理论 . 该 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 如家 社区等) 庭 、 机构 、 团体 、 社区等 ) 看作是一种社会性 的生态系统, 强调生态环境 人的生存系统) 的生态系统 , 强调 生态环境 ( 人的生存系统 ) 对 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注重人与环 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 注重 人与环 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 影响 , 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
查尔斯.扎斯特罗( 查尔斯.扎斯特罗( Charles H. Zastrow) 人的社会生态系统三种基本类型
微观系统
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 单个的个人, 单个的个人,个人既是一种生 物的社会系统类型, 物的社会系统类型, 更是一种社 会的、 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
中观系统
微观系统
指小规模的群体, 包括家 指小规模的群体, 包括家 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 群体
1.,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 视个人与环境是不可分离的, 境是资源的不足或障碍, 境是资源的不足或障碍,并非个人的病态归因 (2)视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困境,是源于众多变量的互动结 视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困境, 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果,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因而解决的方法也是多元的 (3)社工干预时,应善于运用个人的生活经验及非正式系统的支 社工干预时, 作为干预的切入点, 持,作为干预的切入点,进而致力于透过正面的关系和生活体验提 高案主的个人胜任感. 高案主的个人胜任感. (4)聚焦于寻求解决方法和案主的赋权
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摘要:社会工作人才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在社区开展工作,服务于基层治理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各地区“三区”计划实施中,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聚焦层面比较单一,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寻其适合的培养模式。
以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三区”项目为例,通过对枣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干预,在生态系统理论中展开五个阶段研究以回应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问题。
五个阶段分别为:(一)实地走访与实践初探;(二)关联角色与输入协商;(三)协调沟通与介入产出;(四)反馈回路与行动系统;(五)稳定持续与评估结果。
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聚焦干预过程中的实践反思,发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不足。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行动研究;“三区”计划2010年4月,、国务院首次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
2015年,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出台[2]。
中共十八大以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基调。
社会工作以需要为起点,依靠其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开展干预服务,运用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提供专业的服务,以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笔者立足淳化“三区”项目,尝试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嵌入在基层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从而获得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知识。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20世纪初至70年代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伊始阶段。
20世纪初MARRYRICHMOD和JANEADDAMS强调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中人在大环境下的状态。
1935年,英国坦斯雷(A.G.TANSLEY)强调“生态系统的开放是因为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出循环,其达到的自动调节和自我修补功能以维持生态间平衡”[3]。
奥杜姆、惠特克、苏卡乔夫和德利斯等强调人类生存环境在生态研究领域。
1958年HEARN关注环境层面,心理动力方面被弱化[4]。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区域内各种生态系统的联系、能量和物质之间的流转[5]。
7生态视角8社会视角
7
个 体 主 体 性
个体是在环境中 与各种生态系统 持续互动的主体
19
8
19
9
评估和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19
10
评 估 和 分 析 问 题 的
噪音
A
情绪
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
个人行为
方 法
19
11
问题界定
个人与其所在空间 的生态系统不协调
提升个人管理压力的 能力,影响与改善环 干预方法 境条件以满足个人发 展所需
20世纪初 Richmond“人在情境中” Addams 睦邻组织运动
W.E.Gordon和H.M.Bartlett 同时注重个人与环境的干预策略
19
4
19
5
个体的生存环 境是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
个 体 所 处 位 置
19
6
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19
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各个 环境系统之中,并且系统与个 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的发 展。个人与其所在的生态系统 的不协调使现有状况存在
都强调满足案主需求
Q2:增权包括增加权力和权益两个
社工 方面,当不断增加案主的权益的 角色 同时,会不会导致案主因为获得 权益而更加迎合主流社会的价值, 而导致disempowerment的出现呢?
都强调多元干预 都强调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19
13
19
14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社会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扩 张 • 殖民地国家只有摆脱宗主国的控制才能实 现真正的发展 • 舒马赫哲学:“小即是美” • 生态发展和本土发展 • 社区发展 • 社会福利发展
19 15
第二节 概念框架
社会工作理论生态视角
第一部分选择题
1、生态视角兴起的时间为 (A)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Meyer从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 知道社会工作,其中不包括( D ) A.生活变迁 B.环境品质 C.适合程度 D.家庭框架
1、请简述生态视角的理论起源
答:生态视角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达尔文1895年 提出的进化论,尤其是”适者生存”这一重要概念。 在社会工作这一领域可以回溯到Richmond里奇满 “人在情景中理解行为”这一论述。无疑生态视角 对案主的适应性潜能和他们的环境的滋养性品质需 要给予双重和即时的关注。
5.个人的行动是目标取向的,是有目的的,人类为 了更好的生存而抗争,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意义对于 发展是重要的。
6.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 及其所在的情境中;
7.人格是人在与环境长期交流的发展结果; 8.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可以产生积极改变的; 9.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在生活空间的整体之中进行理 解;
☻达尔文认为,远古 时代的“长颈鹿”中,短 脖子的“长颈鹿”不利于 生存,逐渐被淘汰, 脖子比较长的能够获 取更多的食物,能够 很好的生存下来,颈 短的却因为吃不到树 叶儿最终饿死了(适者 生存)。
☻2.在社会工作这一领域可以回溯到(里奇满) Richmond”人在情境中理解行为”这一论述。无 疑,生态视角对案主的适应性潜能和他们的环 境的滋养性品质需要给予双重和及时地关注。
☻(二)理论发展: ☻1,Germain日耳曼和Gitterman吉德曼 (1980,1996)提出的生命模式是应用生态 视角的一个重要干预模式。生命模式认为人持 续的与其环境的不同层面进行交换并适应之。 他们改变环境亦为环境所改变,这是一种交互 性适应。
绿色社会工作迈向生态环境关怀的社会工作新论述——兼论对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实践方法:通 过教育、宣传、 倡导等方式, 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和参与
度
生态环境关怀的社会工作论述
生态环境关怀的必要性和意义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关怀是社 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生态环境关怀有助 于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幸福感
生态环境关怀有助 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社会工作在生态环境关怀中的作用
促进社区参与: 社会工作可以 促进社区居民 参与生态环境 保护,提高环
保意识。
提供专业支持: 社会工作可以 为生态环境保 护提供专业的 支持和指导, 如环境教育、 环保项目策划
等。
协调各方资源: 社会工作可以 协调各方资源, 如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等, 共同推动生态
环境保护。
关注弱势群体: 社会工作关注 弱势群体,如 贫困人口、残 疾人等,帮助 他们参与生态 环境保护,提 高生活质量。
挑战:绿色社会工作需要与 不同领域的专家和机构合作,
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
推动绿色社会工作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 支持绿色社会工作的发展。
建立合作机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 应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绿色社会工作的发 展。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绿 色社会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创新服务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绿色 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和方法,提高服务效果。
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绿色社会 工作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 平。
加强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绿色社会工作的交 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绿色 社会工作的发展。
结论
总结绿色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工作 介入的理论框架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
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研究》课程作业“社会系统和生态视角”学习报告班级:社工1303班姓名:**学号:**********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通常提倡将个人放在环境中看待,即社工对个体的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且结合环境考虑不同的目标作为干预重点。
社会系统理论源自于一般系统理论(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则),其发展是为了解释系统(分为开放式系统和封闭式系统两种)中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开放式系统,同时研究这些不同的部分是如何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的。
和社会系统理论一样,生态视角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更多的源自于生态学,生态学中的语言和方法对于评估环境中的人更合适,并且能够为社会工作实务打下基础。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的发展和转型,还有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其常用概念和定义为: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开放的,且系统以目标为导向,这样能够达到稳定的状态,以便发展。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本身,包括人们的行为、人们与其他系统的互动以及人们实现积极成长和发展这一稳定状态的能力。
社会工作中使用该理论的目标是评估和决定哪一个目标系统或子系统可以介入并带来积极改变。
社工可以通过评估有效的决定哪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需要介入,并能产生必要的改变。
详细的评估可以帮助社工决定哪一个系统适合介入。
社工制定干预策略通常考虑的四个系统:改变主体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社会系统理论基本假设:1、所以系统都具有边界2、整体大于个部分的总和3、系统的整体和各部分是共存共荣的4、一个系统会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5、系统和各部分之间是动态的,是不断变迁演变的基于这些假设,社会系统理论强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动,鼓励全方位的评估个人系统,并将人置于环境中,评估个人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关系。
系统运作的假设:反馈是贯穿于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的。
社会工作理论—生态观点
社会工作理论—生态观点(ecological perspective)壹、前言生态观点又称为生态区位观或区位观,该理论近似系统理论(general system theory),惟相较于系统理论所源自物理学核心概念,多以无生命、机械性运作方式来诠释,因此与源于生物学(ecology)之生态观点理论架构,故两者在语汇及概念名词有所不同,后者尤其关注人的生活与动态之互动过程。
社会工作之实务运用上,生态观点强调全方位(holistic)及人与环境之互动(transactional)关系,透过此人与环境间复杂的交流(tranctions)提供多元面向的概念基础及较广阔之架构,社会工作专业所发展的生态关系的中心概念在于,社工服务应立基于某一文化或或次文化脉络,考量个人权力、需求、能力与人生目标,并与其所处之社会与物质环境质量相容(fit),并经由此面对过程中因此环境之交流与各生命课题(life course)所达成之正向增强与改变。
因此有别于强调个人病理模式之个案工作实施典范,而更加关注到人在情境中(person-in-the-situation)及当前(here-and-now)之现实。
Germain&Gitterman将生态观点之个案工作典范命名为生活模式(life model)。
Germain&Gitterman于1976年首次提出生活模式(life model)迄今,数十年间,随社会剧变,社会工作面对的议题在质及量上,相较于十四至十八世纪面对案主因贫穷及不公平对待导致之经济匮乏与生理困境,现今更形复杂(诸如爱滋病、游民、慢性心理疾病、儿童虐待及家庭与社区之暴力),由于所面对之社会情境愈加恶劣悲惨,当代生活模式(life model)因此扩大关注焦点,透过四个面向以回应这些问题。
其一、社会工作在实务运作须发展增强社区能力、更具组织性及法律体制上的影响力量以对抗社会对弱势之压制,因此晚近倡导之生活模式(life model)特别重视协助案主、家庭、群体之方法与技巧以影响社区、组织及政治体系,其二、强调有效回应人们多元需求的专业实施,其三、实务工作者应尊重及支持每个人不同因应外在困境之因应方式及型态。
生态系统理论
第七页,课件共14页
Your company slogan
3、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理论应用
系统视角
生态视角
第八页,课件共14页
Your company slogan
3.1系统视角
第四页,课件共14页
Your company slogan
2.1一般系统理论
贝塔朗菲
主要观点
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的有机关联性 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有序性 系统源自目的性第五页,课件共14页
Your company slogan
2.2生态系统理论
理论假设1
理论假设3
人具有与生俱来与其 环境互动的能力
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可以 产生正向改变的 。
第九页,课件共14页
Your company slogan
案主周边环境三大系统
司法、 语言等
社会系统
社区组织、社会 福利机构、商会 、学校等
家庭、朋友、 同事等
正式系统
非正式自然系统
第十页,课件共14页
Your company slogan
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系统——改 变可能影响的
人的系统
服务对象 系统——案 主系统
31系统视角家庭朋友同事等社区组织社会福利机构商会学校等司法语言等案主周边环境三大系统四个基本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案主系统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改变系统改变可能影响的人的系统32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生态视角
生态系统理论
第一页,课件共14页
Your company slogan
社会工作理论生态视角课件
6.探索更大的或宏观的系统的社会脉络,涉及制度资源, 法律,卫生,教育学校,社会,媒体和技术服务。
生态图
生态图是生态视角进行评估的主要工具,这一 图标可以清晰展现案主所在的环境以及可能的 环境压力或环境资源.
专业关系:
答:
生命周期是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之 生 它们都对个人的生活的生活产生意义。
时间包括时钟时间、生物时间、心理时间、文化时间、社会 进化时间。
空间包括建筑风格、地域关系、个人对空间的认知。
活事件, 时间和
基本假设 几组核心概念 生活中的问题
(一)生态视角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有能力与其环境互动,与其他人发生关联是其与生俱来的能力; 2.基因和其他生物常常被视为个人与环境交流的结果; 3.个人——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个人与环境相互影 响,形成一种互惠性关系;
4.调试度是一种个人与环境之间互惠性过程的结果,即一个适应性良 好的人与其具有滋养型的环境之间的交流;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态视角的渊源、主要概念和实践框架。生态视角是 综融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线性的因果关系, 代之以交换的观点,融合了不同的理论模式,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评估 框架。但它缺乏明确的聚集,理论架构流于浅薄。
1,生态理论的视觉工具包括 ( ) A.社会图 B.生态图 C.环境图 D.视觉图
视个人与与环境是不可分离的 社工要成为助人过程中的平等伙伴 检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换 评估影响案主是适应性的所有层次的系统 评估导致高压力水平的生活情景和生活转型
致力于透过正面的关系和生活体验提高案主的个人 生活体验,提高案主的个人胜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