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概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七章 药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药效学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引起机体(病原体) 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组织形态发生的作 用。主要表现为调节机体的功能、抑制 或杀灭病原体。 • 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兴奋/抑制 • 药物作用方式:局部/全身,直接/间接 •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选择性、两重性、 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 (一)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 指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 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 作用弱.如青霉素G •
基础医学
药剂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理学
药学
治疗学
(内、外、儿、妇科等)
(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桥梁学科,多学科融汇。
3、药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性的学科)
实验药理学方法 清醒动物--整体观察
麻醉动物--器官及系统观察 离体器官、组织、细胞
实验治疗学方法
病理模型
临床药理学方法
人体实验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起效慢、维持时间短?( B ) 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 E ) A.药物理化性质 B.组织器官血流量 C.血浆蛋白结合率 D.组织亲和力 E.药物剂型
三、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代谢) • 定义 化学结构的变化
• 部位 肝 • 方式
40
(1) 消化道给药
给药方式
口服(per os)
吸收部位
小肠粘膜
舌下(sublingual) 颊粘膜
直肠(per rectum)
直肠粘膜
(2) 注射给药
•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 iv) •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 iv in drop) •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 •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 sc)
药理学第1章绪论
2国家基本药物应符合以下哪些要求( ) A剂型适宜 B价格合理 C保障供应 D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E公众可公平获得
2020/4/12
第二节 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概述
药学服务的概念 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
向患者及家属、医药护人员等提供与药物使 用相关的各类服务 。
心理
患者 生活
方式
2020/4/12
现代药理学 19世纪末
1878年 Langley根据阿托品 阻断毛果芸香碱刺激唾液分泌 的实验结果,提出受体概念, 奠定了受体学说的基础
现代药理学
20世纪3050年代
多马克 1935 磺胺药
弗莱明 1928
发现青霉素
弗洛里
1940
青霉素用于临床
2020/4/12
钱恩 1940
现代药理学 20世纪 中后期
(2) medicine(药品):指原料药(化学药、 生物药、天然药)的制剂。
(3) poison(毒物): 是指能损害人体健康的 化学物质。
(4)chinese medicine中药:是依据中国传统 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 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药理学》研究内容与任务
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 特别是用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作用、作用机制
吸收、分布、转化、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2020/4/12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食物中, 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当人 类长期缺乏维生素C时,会得 坏血症,这是需要维生素C治 疗,但如果过量服用,会引起胃粘膜受损,导 致新疾病。
试述药学专业各主干学科的定义和相互联系。
在药学领域,主干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理毒理学、药剂学、药理学和药事管理。
这些学科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药学的完整体系。
1.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新药的设计和合成等内容。
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密切相关,是药物研发的基础和核心。
2.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药效学和毒理学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揭示药物的作用效应和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3. 药理毒理学:药理毒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毒理作用、毒性机制和防治方法的学科。
它关注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作用,以及毒性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为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提供保障。
4. 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配制、保存、贮运和使用的学科。
它包括制剂学、药物分析学和药物技术学等内容,关注药物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以及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5.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社会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学科。
它关注药品的流通、使用、管理和监督,以及药物政策、药物经济学等议题,为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支持。
6. 药事管理:药事管理是研究药品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和药物政策等内容的学科。
它包括医院药事管理、药品监管、临床药学等领域,关注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合理使用和药物安全等问题。
药学专业的各主干学科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药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药物化学提供了药物研发的基础,药理学为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药剂学保障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药理学和药事管理则关注药物在社会环境中的应用和管理。
这些学科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共同为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和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个人看来,药学专业的各主干学科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中,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药学的各个学科,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为医学和健康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专业必修课)一、基本概念总结梳理(注:其中红色字体表示的为必记重点概念,常见考点)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
(其着重从药物角度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为药物治疗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体内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排泄的过程。
阐明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4.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基本过程以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其任务是运用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治疗风险。
(其是从疾病的角度研究药物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是药理学的具体化和综合化,是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必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规范性原则。
6.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状态的影响。
【兴奋作用】-凡是能使机体原有生理功能或状态增强或提高的作用。
(如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脏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凡是能使机体原有生理功能或状态降低或减弱的作用。
(如苯巴比妥产生的镇静催眠作用,表现为中枢抑制作用)【注】-同一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基本作用可以不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使用吸入性麻醉药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先表现为中枢兴奋(诱导期),后表现为中枢抑制(麻醉期))。
7.药物的作用方式:根据其作用范围/方式分类。
①局部作用:是指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给药部位出现的作用。
(如75%的乙醇(酒精)、碘酒、过氧化氢水溶液等对皮肤黏膜表面的消毒作用,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等的局部麻醉作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名词解释大全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2.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3.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6.药物清除半衰期(half life),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清除速度。
7.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清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8.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9.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即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比。
药理学完整详细版
第一篇绪言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organism)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2、药物(drug):是影响机体生理机能及生化过程的化学物质,用以防治、诊断疾病。
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
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桥梁学科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研究目的: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防治不良反应;帮助医药工作者合理用药;为寻找新药提供线索;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6、药理学的学科任务:阐明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研究开发新药;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先进的研究方法。
7、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基础药理学方法:①、实验药理学方法:以健康正常动物为实验对象,分整体/离体器官、细胞、微生物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②、实验治疗学方法:将正常动物造成类似于人体疾病的病理模型(如四氧嘧啶、SHR)进行药效学或药动学研究。
(2)临床药理学方法:以人体整体或离体器官、组织、体液等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9、新药研究过程:三个阶段:(1)药物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的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纯度、处方筛选、剂型选择、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药理、毒理、动物药动学等研究。
(2)临床研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Ⅰ期志愿者20-30例,找出安全剂量;Ⅱ期随机双盲法对照临床试验(100例);Ⅲ期选择特异体征病人300例。
(3)上市后药物监测。
社会性考查分析。
第二章药动学1、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绪论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3.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4.称药效学。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
药效学1.局部作用:药物无需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作用。
2.全身作用:药物被吸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分而产生的作用。
3.对症治疗:为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
如用解热镇痛药所消除机体发热之症状。
4.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发病的原因,去除疾病的根源。
如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病原体。
5.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6.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7.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
8.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映,是因药物系抗原,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药物时,抗原和抗体结合产生变态反应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
9.后遗反应:后遗反应指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0.继发反应:是指使用药物治疗后随之而引起的反应。
11.特异质反应:由于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于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能与某些常人不同的反应。
12.药物依赖性:病人连续使用某些药物所引起的对药物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
13.剂量:一般指药物每天的用量。
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
临床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14.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刚能效引起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5.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即效能16.效价强度: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药理学(第四章)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1.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 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 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在临床应 用药时,既可以产生符合用药目的的 作用(治疗作用),也出现一些不符 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 应(不良反应)。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治疗作用: 指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健康自愿者或病人
3.2 新药研究
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成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
有药品的药物。
《药品管理法》:新药是我国境内未上市销售的
药品,包括创制药品和仿制药品。 新药研究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 市后药物监测。涉及药学和药理学。
3.3 新药研究程序
一、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 标准、稳定性试验等。 药效学与药动学及一般药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急性和慢性毒性、生殖毒 性、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实验。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结合型药物特点 : (1) 非特异性及可逆性。 游离型 结合型动态平衡。 (2) 暂时失活(不能达到作用部 位)。 (3) 不能进行转运、代谢和排泄。 (4) 存在饱和及竞争性抑制现象。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两种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 合而发生置换现象,增加血中游离型药物浓 度→毒性↑,如: 保泰松 + 双香豆素 → 出血不止
售后调研
指新药上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 重点调研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 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依靠广大 用药者(医生及病人)作出正确的评价。
4.药理学分支学科 基础药理学、 神经药理学、 心血管药理学、 生化药理学、 内分泌药理学、 分子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免疫药理学、 老年药理学、 生殖药理学, 遗传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等
药理学基础知识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 致畸反应、致突变反应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是指对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收集 、评估和报告的过程,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报告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是发现和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药物安全性问题。
影响因素
药物的消除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的性质、体 内分布、代谢和排泄途径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Kabs)
半衰期(t1/2) 生物利用度(F)
表观分布容积(Vdss) 清除率(Cl)
05
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而非治疗作用相关的反应,包括 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停药反应等。
第一阶段反应
生物转化主要发生在肝脏,分为第一阶段 反应和第二阶段反应。
第二阶段反应
涉及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主要生成 极性代谢物以便于排泄。
涉及结合反应,将极性代谢物转化为可溶 性物质以便于排泄。
药物的消除
概念
药物的消除是指将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 代谢和排泄。
途径
药物可经尿液、胆汁、汗液、眼泪等途径排出。
感谢观看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跨膜转运
01
02
03
被动转运
药物通过脂溶性扩散、经 载体易化扩散等方式通过 生物膜。
主动转运
药物通过载体或通道转运 ,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 继发性主动转运。
膜通道型转运
药物通过通道蛋白转运, 如离子通道、水通道等。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学的联系与区别1、两者之间的异同1.1概念之差异临床药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药学知识,结合临床,研究药物在病人体内的作用及代谢等方面的规律,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更好地保证病人的安全,有效,合理地进行药物治疗的综合性学科。
另一解释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与病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用客观科学指标来研究具体病人的合理用药。
其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与合理。
还有一更简洁的解释是一门以病人为对象,研究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科学。
从以上三个解释中体会到,临床药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研究具体病人合理用药的一种临床实践。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
又一定义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既是药理学的分支,也是药理学研究中的最后综合阶段,其目的在于弄清新药的疗效,体内转运与转化规律,毒副作用的性质和程序,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指导临床合理和安全有效地用药;最后对药物作出确切,科学的评价。
从它的定义看,它属于药理学范畴。
从两个名词的定义来看,临床药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一种工作实践;而临床药理学则是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渗透了多种医药学的内容,成为分支学科,但仍属于药理学的范畴。
1.2 研究内容之异同两者的研究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涉及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方案设计等。
但又各有重点,临床药学侧重于急救药学,药学监护,治疗药物监测;临床药理学则侧重于各类药物的药理研究,新药的评价,药物治疗学。
2、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学之间的关系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理学联系临床医学的桥梁,是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也是药理学研究的最后综合阶段,它是通过运用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生物医学知识来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进而阐明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从而为新药剂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用药提供指导。
《帕金森病病案讨论》
《帕金森病病案讨论》患者,男,54岁。
患者2年来发现四肢颤抖,且逐渐加重,先是左侧肢体,1年来波及到右侧肢体,伴有行走困难。
近1个月头部出现不自主晃动,说话声音变小,饮水时有呛咳,吞咽费力,流口水增多,写字困难,行动更加迟缓,时有走路跌倒,并常有便秘。
既往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但一直未确诊,也未系统治疗过,为进一步诊治而来诊。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脑血管病病史,无脑炎、外伤、中毒等病史。
查体。
体温36︒c,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5mmhg。
神志清楚,构音障碍,表情呆板,瞬目减少。
屈曲体态,起步缓慢,行走呈碎步。
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头部可见不自主晃动、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强,双手震颤呈“搓药丸”样。
“小写症”阳性。
四肢深、浅感觉无障碍,各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分析思考:1.诊断及本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
该患者所患的是(原发性)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
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1)姿势与步态。
面容呆板,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
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显,手指表现为粗大的静止性震颤(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九样”震颤)。
震颤早期常在静止时出现,作随意运动和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晚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僵硬。
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
与肌肉僵硬有关,如发音肌僵硬引起发音困难,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5)其他。
易激动,汗液、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
2.锥体外系受累可出现的两类症状是什么。
答。
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调节肌张力,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掌管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如行路的双臂摆动、模仿、手势、面部表情动作、某些防御性反应运动等)。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4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6 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些药物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反应。
7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8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9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10.兴奋药: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
11.抑制药: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
12.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13.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物质。
14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15 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6 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17 耐受性:指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
18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19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药理学名词解释
1.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3.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4. 离子障(ion trapping):药物在跨膜转运时,非离子型(非解离部分)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另一侧。
5. 首关消除(first pass metabolism):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易被肝脏截留破坏(代谢),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小。
6. 药酶诱导剂: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使药酶合成加速,从而加快其本身或另一些药物转化,使其作用减弱或缩短。
7.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此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8.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又称恒比消除,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
9. 零级动力学消除(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又称恒量消除,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
1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Css):也称坪值。
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一般需经4~5个t1/2 后达到稳态浓度。
11. 半衰期(half life, t1/2):常指消除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
4.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5. 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
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6. 代谢: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从体内消除,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7.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泄,其次经粪排泄。
挥发性药物主要经肺随呼出气体排泄。
药物的汗液和乳汁排泄也是药物的排泄途径。
8. 离子障:不论弱酸性或强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各药有其固定的pKa值。
当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书上暂时未找到,来自百度)9. 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百度)10. 药酶诱导剂:凡能诱导药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11. 药酶抑制剂:一种能抑制某种酶活性的化学物质。
它通过控制某种酶的活性,来调节或阻抑某些代谢过程,还可抑制耐药性细菌的钝化酶,故可用于某些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12. 干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干肠循环。
药学概论1-4章
药学概论1-4章第⼀章绪论第⼀节药学的概念⼀、药的含义⼆、药学的概念 1药学⼀、现代药学起源1、药学起源于原始⼈类活动经验的积累。
2、最早记载的医学实践之⼀可能是在巴⽐伦时代(公元前2006年)3、世界上较早系统记载药物的专著:中国魏晋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
4、世界上已知的重要药学著作:公元前1500年“艾柏斯纸抄本”。
5、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师:盖伦。
6、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世界上第⼀家私⼈药店,开发出天然糖浆剂、保鲜剂、蒸馏⽔、醇类制剂:阿拉伯⼈。
7、官⽅编撰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唐朝政府苏敬、于志宁编的《新修本草》。
公元659年⼜称《唐本草》。
8、第⼀个向盖伦说提出严峻挑战的:瑞⼠医⽣巴拉赛尔苏斯 9、 1805年,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个活性成分:吗啡。
10、1818年分离出:番⽊鳖碱 11、1819年分离出:奎宁12、1820年,另外两位药物化学家⼜⼀次分离出了奎宁,并对此进⾏治疗性研究,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于临床的⼀个新的起点。
1821年,巴塞罗那爆发疟疾,帕莱蒂尔将药送去,并建⽴制药⼯⼚,从此各国逐渐建⽴制药⼯业。
13、吗啡分离成功是现代药学开始的⼀个⾥程碑。
以⽣产奎宁为主开设的药⼚是现代制药⼯业的⿐祖。
2药学-化学-医学的关系药学是化学和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现代药学的发展(⼀)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葡萄球菌感染有效,成为第⼀个对任何全⾝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药物。
(⼆)药学各学科发展现状药学逐渐发展成具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量实验⼿段的重要学科。
三、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药物化学⽅⾯1、我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原料药⽣产的第⼆⼤国。
2、我国⽬前临床上使⽤的化学药物中约97%以上是外国研制的,我国仅仅是仿制⽣产。
3、1993年化合物实体(即药物、农药)纳⼊专利保护制度。
(⼆)药物制剂⽅⾯1、现在我国⽣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毒理
治疗剂量可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有效冠状动脉 灌注压常能维持,但血压过度降低或心率增快使舒张期充盈时 间缩短时,有效冠状动脉灌注压则降低。使增高的中心静脉压 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肺血管阻力与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
心率通常稍增快,估计是血压下降的反射性作用。心脏指数可 增加、降低或不变。左室充盈压和外周阻力增高伴心脏指数低 的患者,心脏指数可能会有增高。相反,左室充盈压和心脏指 数正常者,静脉注射用药可使心脏指数稍有降低。 尚无评价其致癌性的长期动物试验。
化过程的本质
主要包括:
药动学
有机体
药物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简称药效学 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即研究药物的生化、生理作用和药物的作用机理 。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进行
处理。 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二 ) 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口服
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为8%
适应症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 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
片剂:成人一次用0.25~0.5 mg(1片)舌下含 服。每5分钟可重复1片,直至疼痛缓解。如果 15分钟内总量达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应立即就 医。在活动或大便之前5~10分钟预防性使用, 可避免诱发心绞痛。
药理学研究目的
pharmackon (药物或毒物) logo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或论文)
pharmacology
要想使化学物质转变成药物,首先要进行药理学研究
1. 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 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 据
2. 为开发研究新药或新剂型提供实验资料 3.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机体的生理生
孕妇及哺乳期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
妇女用药
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儿童用药
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尚不确定。
老年患者 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⑴中度或过量饮酒时,使用本药可致低血压。
⑵与降压药或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硝酸盐的致体位性 低血压作用。
⑶阿司匹林可减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清除,并增强其 血流动力学效应。
第四章 药理学
第一节 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 药理学的概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的概念 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 律及其原理,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 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
硝酸甘油片剂使用说明
硝酸甘油片
化学药品说明书的总体构成
【药品名称】通用名、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汉语拼音。
禁忌症
禁用于心肌梗塞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 时)、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和已知对 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还禁用于使用枸橼酸西地 那非(万艾可)的患者,后者增强硝酸甘油的降 压作用。
不良反应
⑴头痛:可于用药后立即发生,可为剧痛和呈持续性。 ⑵偶可发生眩晕、虚弱、心悸和其他体位性低血压的表 现,尤其在直立、制动的患者。 ⑶治疗剂量可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 吐、虚弱、出汗、苍白和虚脱。 ⑷晕厥、面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均有报告。
• 药理学首先是一门基础科学
它应用生物化学、生理学、生物学以及其他许 多生物科学分支的知识、概念和技术在整体、器官、 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在任何一种动物的动态 过程及其发挥的作用。因此, 药理学是以生理学、 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的桥梁学科。
注意事项
⑴应使用能有效缓解急性心绞痛的最小剂量,过量可能导致 耐受现象。片剂用于舌下含服,不可吞服。 ⑵小剂量可能发生严重低血压,尤其在直立位时。舌下含服 用药时患者应尽可能取坐位,以免因头晕而摔倒。 ⑶应慎用于血容量不足或收缩压低的患者。 ⑷诱发低血压时可合并反常性心动过缓和心绞痛加重。 ⑸可使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引起的心绞痛恶化。 ⑹可发生对血管作用和抗心绞痛作用的耐受性。 ⑺如果出现视力模糊或口干,应停药。剂量过大可引起剧烈 头痛。
⑷使用长效硝酸盐可降低舌下用药的治疗作用。
⑸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加强有机硝酸盐的降压作 用。
⑹与乙酰胆碱、组胺及拟交感胺类药合用时,疗效可能 减弱。
药物过量
过量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 导阻滞、心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晕厥、持续搏动性 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 搐、脸红与出汗、恶心与和呕吐、腹部绞痛与腹泻、呼 吸困难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药代动力学
舌下含服
立即吸收,生物利用度80%。舌下给药约2~3 分钟起效、5分钟达到最大效应,血药浓度峰 值为2~3 ng/ml,作用持续10~30分钟,半衰 期约1~4分钟。
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60%。主要在肝脏代谢,中间 产物为二硝酸盐和单硝酸盐,终产物为丙三醇。两种 主要活性代谢产物1, 2-和1, 3-二硝酸甘油与母体药 物相比,作用较弱,半衰期更长。代谢后经肾脏排出。
结构式?
药理毒理
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
硝酸甘油释放氧化氮(NO), NO与内皮舒张因子相 同,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 苷酸(cGMP)增多,导致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调 节平滑肌收缩状态,引起血管扩张。
硝酸甘油扩张动静脉血管床,以扩张静脉为主
其作用强度呈剂量相关性。外周静脉扩张,使血液潴留 在外周,回心血量减少,左室舒张末压(前负荷)降低。 扩张动脉使外周阻力(后负荷)降低。动静脉扩张使心 肌耗氧量减少,缓解心绞痛。
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及其结构式。
【性状】【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适应症】 【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 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规格】【贮藏】 【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
硝酸甘油片剂
通用名:硝酸甘油片 英文:Nitroglycerin Tablets 拼音:Xiaosuanganyou Pian 主要成分:硝酸甘油 MC3H5N3O9 =227 性状:白色片 规格:0.5mg/片 贮藏:遮光、密封、 在阴凉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