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摘要】地理是中学环境教育的优势学科,而中学环境教育现状的严峻性要求我们教师在地理教学上做出改进。笔者认为应当准确把握地理课在中学环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目前中学环境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地理;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天空,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环境教育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一名地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把环境教育贯穿于地理教学中,以提高全民环境素质、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使命。
一、地理课在中学环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课的环境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利用地理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境教育有直接、现实的效应。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人们已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但在中学教育实践中,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程还难以实现。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地理课担负着相当大的责任。学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环境教育。
二、当前中学环境教育的状况
当前中学环境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动环境教育、促进中学生环境道德修养提高还没有成为所有中学的共同行动
虽然国家教育部将环境教育作为影响中学生成长中重要的素质
教育内容之一,但在中学里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环保知识匮乏,环境意识淡薄,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绿色教育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197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的“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的《第比利斯宣言》称:“环境教育不只是在现行课程中增加一个科目,而是要并入学校所有课程中。这件工作需要应用新的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并强调教育机构的社会任务,以及教育同仁间建立新的关系。”这就是说,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单一的学科教学所能获得的或达到的。而环境教育也应该是综合性的教育,它牵涉到的学科是多样的,涉及到的价值判断也是多元的。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许多中学认为环境教育只是环境保护的教育,仅仅以宣传环保知识为主,而对学生缺乏环境意识、环境伦理道德、环境素养的培养。另外,在教学形式上,很多学校仍以教师课堂传授为主,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以及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学生感觉所学知识乏味,没有真正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自身的责任。
3.缺乏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
很多学校校园环境较差,在校园规划、校园管理上没有考虑环保问题。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学校在建设、发展规划和管理上注意了环境保护,体现了环境保护意识。有些学生甚至觉得环境保护只不过说说而已,课堂上说的和生活中做的不一致。由于缺乏“润物细无声”的氛围,环境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三、在实践中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1.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空间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应“寓地理伦理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学校。地理学科是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主渠道,并强调地理教学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阵地
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成为环境主人,让学生亲自体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他们环境意识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在参与中树立起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意识,养成朴素、节俭的行为习惯。”课外活动是渗透环境伦理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利用中学地理教材向学生有效地传输环境伦理道德知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必然能更理想地改善中学地理学科教学。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乡土地理教学促进学生环境伦理道德的潜意识
通过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积极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在选修课程中贯穿环境伦理教育,对学生进行地理伦理道德的教育应寓地理伦理道德教育于社会实践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环境伦
理道德的潜意识。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日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的大潮中,乡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与大自然中,对待环境的态度在潜意识里必然可以和谐发展起来。“强调引导学生成为环境道德自律的践行者”,也是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4.发挥中学地理教材的载体作用
地理教育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也是环境教育的内容之一,地理教材必然可以成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应结合地理教材,成功地发挥其载体作用,并且以最近发生的或发生在身边的种种案例创设问题情景,是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进行环境伦理道德观念的渗透途径之一。
我们要通过地理教学帮助正在成为公民的青年学生形成环境意识,学会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自然环境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的活动,如果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协调,地理环境就会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活改善的方面发展;如果人类活动背离了自然界的规律,就要受到惩罚。为此,通过环境教育的实施,促使他们对环境采取负责的行为,从而自觉地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尽一份力量,使地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参考文献:
[1] 凌申.关于地理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7-8).
[2] 黄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4.
[3] 刘清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4(4).
[4] 姚宏宇.环境伦理观的渗透——地理学科的基本任务[j].教学研究,2006(2).
[5] 姚卫新.自主自为自律——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促进学生自能发展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4(6).
[6] 周叶梅.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j].教育革新,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