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1仰望天空》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1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3.1仰望天空》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天空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观察天空时,可能只注意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对于天空中的规律性东西还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天空中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天空中的奥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对天空现象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讲授法:教师讲解天空中的奥秘,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天空的道具,如望远镜、画纸等。
3.准备教学PPT,展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注意过天空中的哪些现象?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天空的奥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同时讲解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天空,用望远镜、画纸等工具记录下自己看到的 sky phenomena。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让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3)在线工具:利用一些在线天文工具,如天文望远镜模拟软件,让学生通过软件体验观测天体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写200字,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仰望天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天空的好奇和探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天空的奥秘。
(4)项目导向学习法:设计一个观测天体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亲身体验观测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天文学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观测天体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简易望远镜、观测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天体的运动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显得被动,没有充分参与其中。我意识到需要设计更多有趣和互动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小组讨论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1.仰望天空【教材简析】《仰望天空》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第1课的内容。
第一部分——聚焦学生前概念,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知道什么?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部分——探索围绕“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展开,利用模拟实验探索月球和太阳的大小特点。
第三部分——研讨,用掌握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两种探索天体的学习方法以及利用韦恩图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四部分——拓展,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十分感兴趣,也很好奇,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三个天体都是球形的,太阳是十分巨大的等等。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得,很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笔者对一个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线上调查。
70%学生认为太阳比月球大,20%学生认为月球大,10%学生认为都很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韦恩图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能利用模拟实验收集的证据论述自己对探究问题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技术探索宇宙。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整理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球)。
【教学过程】(一)聚焦前概念1.出示太阳和月亮图片2.揭示课题没错,就是太阳和月亮,今天我们的科学课就从这开始。
3.思考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来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关键词记录在自己的记录本上。
注意:使用关键词记录。
预设:比如相同点: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每天东升西落;不同点:太阳离地球很远,月亮离地球很近。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的常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让学生认识太阳、云、星星等天空中的常见事物,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天空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天空中的常见现象:日出、日落、云彩、星星等。
2. 天空中的常见事物:太阳、云、星星等。
3. 天空现象的探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天空的常见现象。
2. 让学生认识太阳、云、星星等天空中的常见事物。
3.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天空现象。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天空现象。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天空现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天空的记录本。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天空,引导学生关注天空的常见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空现象。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天空现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太阳、云、星星等天空中的常见事物。
2. 教师讲解天空现象的探究方法。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天空,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分组观察天空,并进行记录。
3. 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空现象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 教师提出保护环境的倡议,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绘制一幅天空图。
2. 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天空图,评价学生对天空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2. 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天空现象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仰望天空(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仰望天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仰望天空》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 1 课。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首先是以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
学生将通过图画、知识分享会、视频简介和模拟实验三种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
《仰望天空》总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太阳和月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第二部分探索,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的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开始探索,主要渠道以模拟实验来验证他们的观点;第三部分研讨,初步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讨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导致我们的视觉差以为太阳和月球一样大。
最后知识延伸“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情分析】为了更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本课教学之前,我对学校4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前调查。
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大部分想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程度参差不齐,了解的内容较为分散,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在广度和深度上理解得并不充分。
大部分学生对太阳、地球、月球的了解比较浅显,概念比较模糊。
三年级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根据已有经验对问题做出简单的推测的能力,也了解了需要通过事实依据来验证自己的推测,但如何用实验结果来验证自己的推测能力需要学习支架,特别是实证方法是如何准确实现证据的收集。
其次是观察与描述的能力,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也需要进行概括和归纳的训练。
【大概念与课程标准】大概念: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课程标准: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3.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太阳是--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诗歌《仰望天空》教学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仰望天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能够朗读诗歌,并注意韵律和语调的把握;3.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天空的感受;4.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习诗歌《仰望天空》;2.学会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境;2.学会准确朗读诗歌,注意语调和韵律。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进行问答,引发思考:你们常常抬头仰望天空吗?看到了什么?2.老师出示一张展示图片,上面是种种不同的天空,让学生用形容词表达自己对这些天空的感受。
步骤二:欣赏诗歌(10分钟)1.老师朗读《仰望天空》,画面感和音韵感的表达。
2.学生集体反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老师进行引导。
步骤三:理解诗歌(15分钟)1.学生课前准备了诗歌《仰望天空》的理解,展示个人的思考;2.集体讨论,合作解读,对于理解不同的地方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四:朗读诗歌(15分钟)1.老师逐句进行诵读,学生跟读;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通过小组互相给予意见和修改。
步骤五:感受天空(20分钟)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形式记录自己所感受到的天空,可以是文字、画画、拍照等;2.学生凭借自己的记录,进行小组分享,表达自己的感受。
步骤六:总结(10分钟)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2.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1.诗歌《仰望天空》;2.展示图片;3.回答问题的问答板;4.画纸、颜料、相机等。
七、教学评估:1.回答问题的问答板;2.个人对天空的感受的记录;3.学生的小组朗读表现。
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观察实践活动,体验观察天空的乐趣。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描述太阳的特点和变化。
答案:太阳是天空中的一个重要天体,它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发出强烈的光和热量。太阳的特点包括:它是恒星,由气体组成,有固定的亮度和颜色。太阳的变化包括:太阳自转、太阳黑子活动、日食等。
例题2:请解释月亮的起源和月相变化。
答案: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撞击说、分裂说等。月亮的表面有山脉、平原和陨石坑等特征。月亮的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变化所导致的,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天空中的基本天体和现象。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月亮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撞击说、分裂说等。月亮的表面有山脉、变化所导致的。
4.星星的分类和特点:主序星是最常见的星星类型,它们处于恒星生命周期的稳定阶段。巨星和超巨星是恒星生命周期中的后期阶段,它们体积大、温度高。
5.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日食是当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地球上的某些区域出现短暂的白天变黑的现象。月食是当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使得月亮上的某些区域出现短暂的夜晚变黑的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仰望天空》》是一节科学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如太阳、云、星星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讲授法:教师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呈现(10分钟)展示天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和现象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通过听讲和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有什么作用?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的特点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观察天空,记录下他们看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并思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的基本知识,知道天空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
2. 培养学生观察天空的习惯,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天空中的物体1. 天空中的太阳2. 天空中的云朵3. 天空中的鸟类4. 天空中的飞机第2课时:天空中的行星1. 太阳系的介绍2.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特点3. 行星的运动规律第3课时:天空中的星星1. 星星的分类2. 恒星和行星的区别3. 星座的认识第4课时:天空中的天文现象1. 日出日落2. 彩虹3. 流星4. 极光第5课时:天空中的气象现象1. 云的形态变化2. 风的形成3. 雨雪的产生4.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天空中的基本物体和现象,如太阳、云朵、鸟类、飞机等。
3. 课堂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天空中的行星、星星、天文现象和气象现象。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天空物体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总结。
3. 户外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户外观察活动中对天空物体和现象的认知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天空中的太阳、云朵、鸟类、飞机等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行星、星星、天文现象和气象现象的视频。
3. 观察工具:望远镜、相机等。
4.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含天空物体和现象的介绍、知识点讲解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利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仰望天空》教案全套
《仰望天空》教案全套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知道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知道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1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很大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能通过比较照片、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观察探究,能利用维恩图来整理完善知识。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圆形纸筒、大圆纸片(代表太阳)、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提问:在2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知识,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每天东升西落。
太阳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运动……)(教学提示: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并用关键词进行记录。
)3.揭题:同学们对太阳和月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仰望天空,进一步认识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
(板书:仰望天空)【设计意图】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既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调查,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一一认识太阳和月球。
维恩图是整理信息的重要思维工具,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的组成,知道天空中有太阳、云、星星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天空的习惯,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天空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天空的组成:太阳、云、星星等。
2. 天空中的现象:日出、日落、云的变幻、星星的闪烁等。
3. 观察天空的方法:用肉眼观察、用望远镜观察等。
4. 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天空的组成,知道天空中有太阳、云、星星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天空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了解天空的组成和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天空现象。
3. 实验法: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了解星星等天体的特点。
4. 讲授法:讲解天空的组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提问:“你们看到了天空中的哪些物体?”2. 讲解:讲解天空的组成,让学生了解太阳、云、星星等。
3. 观察: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天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物体。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天空现象,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现象。
5. 实验: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了解星星等天体的特点。
7. 作业:布置观察天空的作业,让学生持续关注天空,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天空之美”摄影比赛,让学生用镜头记录下天空的美丽瞬间。
2. 组织户外观测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天空,了解天气变化。
3.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天空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天空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天空的认识。
2.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学生是否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天空现象。
3.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小学科学31仰望天空(教案)
小学科学31仰望天空(教案)仰望天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空是什么以及它的特征。
2.探讨天空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
3.了解不同的天空现象,如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原因。
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块白板或幻灯片。
2.复印相应的绘图纸或工作纸。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交流天空的特点和经常在天空中看到的事物,引发学生对天空的兴趣。
2.提出引导性问题:“你有没有观察过太阳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今天的天空和昨天的天空有什么不同?”步骤二:观察天空的变化(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仰望天空,并观察太阳的位置。
提醒他们不要直接看太阳。
2.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变化,并在白板或幻灯片上绘制太阳的位置图。
3.与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是如何发生的。
4.提出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在不同的位置升起和落下?”步骤三:探索天空的变化原因(20分钟)1.教师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明确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天。
2.教师使用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解释它们与太阳升起和落下之间的关系。
3.与学生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引导他们理解太阳高度不同与地球不同位置的关系。
4.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于白昼和黑夜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步骤四:认识天空的其他现象(20分钟)1.教师介绍一些与天空相关的其他现象,如彩虹、云霞、流星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
2.组织学生参与绘制各种天空现象的图片,以加深对它们的了解。
3.与学生讨论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并引导他们思考与宇宙、大气等因素的关系。
步骤五:巩固与总结(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检查他们对于太阳升起和落下、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其他天空现象的理解。
2.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仰望天空?有什么可以从天空中学到的知识?”3.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展示他们对天空的理解。
《仰望天空》教案设计
《仰望天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天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云层、大气层等;(2)培养学生观察天空、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空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天空,学会用图谱和文字描述天空的景象;(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天空中的各种现象;(3)运用科学实验和观察,了解天空中的大气层和天气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天空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天空的基本知识(1)介绍天空的组成部分,如太阳、月亮、星辰、云层等;(2)学习星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常见星座;(3)了解大气层及其作用。
2. 第二课时:观察天空(1)教授观察天空的方法,如用图谱记录、文字描述等;(2)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天空的变化;(3)分享观察成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表达。
3. 第三课时:天空中的现象(1)探究云层形成的原因,了解天气变化;(2)学习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解释天空中的奇观;(3)小组合作,进行科学实验,验证天空中的现象。
4. 第四课时:大气层的作用(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2)学习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3)探讨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
5. 第五课时:环境保护(1)引导学生关注天空环境保护;(2)讨论如何减少污染,保护天空资源;(3)发起“关爱天空,从我做起”的倡议。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天空、星座、云层等;2. 实验器材:放大镜、望远镜等;3. 教学课件:天空知识、观察方法等;4. 视频资料:天空现象、大气层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天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观察天空、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3. 学生合作探究天空现象的积极性;4.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建议1. 注重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天空的美丽和变化;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探究;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天空资源的重要性;六、教学进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空的美丽和神秘;2. 基本知识学习:讲解天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云层、大气层等;3. 观察天空:教授观察方法,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天空变化;4. 探究天空现象:小组合作,探究云层形成、光的折射等现象;5. 环境保护:讨论大气层保护的重要性,发起环保倡议。
小学科学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仰望天空——探索无垠宇宙的奥秘引言:《仰望天空》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宇宙和星体,培养他们对天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教学设计将围绕着小学科学31《仰望天空》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天空中的星体和宇宙的奥秘,培养他们对天空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
一、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仰望天空,观察天空中的云层、太阳和月亮,并提出以下问题:1. 你们平时会用什么方式观察天空?2.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 你们了解过宇宙和星体吗?想了解什么?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并激发他们对天空的好奇心。
二、学习天空中的星体(15分钟)1. 展示天空中的星座图片,介绍星座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辨认出其中常见的星座。
2.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动画,向学生介绍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包括太阳、月亮、火星等。
同时告诉学生,每个星星都像太阳一样,有自己的名字和特点。
3. 向学生展示不同星体的照片,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了解它们的外貌和特点。
三、探索宇宙的奥秘(30分钟)1.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自主探索宇宙的奥秘。
2.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为什么北极星总是在北方?”等等。
3. 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的资料。
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和解释所找到的信息。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向全班做简短的报告。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宇宙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利用实验加深理解(40分钟)1. 为了更好地理解天体运动,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一个小灯泡代表太阳,学生站在地球上,观察小球的表面是如何被灯泡照亮的。
2.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同时让他们明白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造成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原因。
《仰望天空》教案
《仰望天空》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指向“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地球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和“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两个主要概念。
本课旨在了解学生关于太阳、月球的已有认识,并通过观察比较图片和模拟实验的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从而让学生系统认识太阳、月球。
为了了解学生对太阳、月球的前概念,课的开始,以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已知的关于月球和地球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以维恩图的形式逐步呈现。
在观察图片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的过程中,顺势引入“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他们开起来一样大”,驱动学生思考,并初步尝试用模拟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3.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去探索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
3.能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太阳、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1.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享会、比较照片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填写并整理维恩图。
难点:理解模拟实验的一般过程以及模拟实验结果对探究问题的解释。
【材料准备】学生准备:圆形纸筒、大圆卡片(代表太阳)、小圆卡片(代表月亮)、记录单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太阳和月球的照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PPT出示太阳、月球的实景图]教师提问: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将你了解的信息填写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
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1.仰望天空【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单元的第1课,学生开始认识太阳和月球。
首先是以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已经知道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中。
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接着通过比较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利用模拟实验探索宇宙问题的过程,最后学生继续完善维恩图。
学生将掌握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两种探索天体的学习方法以及利用维恩图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整理知识的方法。
通过本课,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十分感兴趣,也很好奇,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三个天体都是球形的,太阳是十分巨大的,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等等。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得,很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分享会、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的方式,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能列举出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能利用维恩图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实验探索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关系,并解释相应的自然现象。
态度责任:通过收集、整理太阳和月球的相关知识,愿意分享自己的已有认知,对探索宇宙有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生能利用维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红黄便签纸各一本,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球)【教学过程】(一)分享会汇总知识——“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10分钟)1.猜谜语,激兴趣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猜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仰望天空》教案
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仰望天空》第一章:天空中的太阳1.1 学习目标:了解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
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太阳的位置:讲解太阳在天空中的升起和落下,引导学生观察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太阳的运动: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位置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介绍太阳的光和热对地球的气候、生物等方面的作用。
1.3 教学活动:观察太阳:让学生在课堂上或户外观察太阳的位置,记录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时间。
地球自转和公转:通过模型或图片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讨论太阳的光和热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天空中的星星2.1 学习目标:认识常见的星星和星座。
了解星星的特点和分类。
2.2 教学内容:星星的分类:讲解星星的亮度、大小和颜色,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星星。
星座:介绍常见的星座,让学生学会识别星座。
星星的特点:讨论星星的距离、光芒传播等特点。
2.3 教学活动:观察星星:让学生在夜晚观察星星,记录星星的位置和特点。
星座游戏: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星座,通过描述和绘制的方式介绍该星座。
星星的特点:通过图片和模型解释星星的距离和光芒传播,让学生理解星星的亮度和大小。
第三章:天空中的云朵3.1 学习目标:认识不同类型的云朵。
了解云朵的形成和变化。
3.2 教学内容:云朵的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云朵,如积云、层云、卷云等,引导学生认识云朵的形状和特点。
云朵的形成:解释云朵形成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水蒸气凝结成云朵的过程。
云朵的变化:讨论云朵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如阴天、晴天等。
3.3 教学活动:观察云朵:让学生在课堂上或户外观察云朵的形状和特点,记录云朵的变化。
云朵的形成:通过实验或图片解释云朵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水蒸气凝结成云朵的过程。
云朵的变化:讨论云朵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云朵的变化。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仰望天空》教案(教科版)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天空中的常见物体,如太阳、云、星星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天空中的常见物体,如太阳、云、星星等。
2. 了解太阳、云、星星的特点和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认识天空中的常见物体。
2. 了解太阳、云、星星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难点:1. 观察和记录太阳、云、星星的变化。
教学准备:1. 天空图片或视频。
2. 日记本或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天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物体。
2. 提问:你们在天空中看到了哪些物体?二、认识太阳(5分钟)1. 介绍太阳的特点,如大小、温度、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在不间的位置变化。
3. 提问:太阳为什么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三、认识云(5分钟)1. 介绍云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变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变化。
3. 提问:云为什么会变化?四、认识星星(5分钟)1. 介绍星星的特点,如大小、亮度、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位置和变化。
3. 提问:星星为什么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五、观察和记录(5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天空中的物体进行观察和记录,如太阳、云、星星等。
2. 学生用日记本或记录本记录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形状、颜色等变化。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结果,讨论和解答疑问。
教学反思:本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常见物体,如太阳、云、星星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问。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探索太阳的周期(5分钟)1. 介绍太阳的日周期,即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2.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时间,了解太阳的周期性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仰望天空》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常见现象,如云、雨、太阳、月亮等,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究。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天空中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天空现象的解释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常见现象,如云、雨、太阳、月亮等。
2.培养学生观察天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天空现象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常见现象,并学会观察和描述。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天空现象进行探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现象。
2.提问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验证对天空现象的解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现象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3.准备天空现象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现象。
如云、雨、太阳、月亮等。
2.呈现(5分钟)展示天空现象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云是怎么形成的?雨是从哪里来的?太阳为什么会升起和落下?月亮为什么会变化?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天空现象进行探究,如观察云的变化、实验验证雨的形成等。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明白天空现象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 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 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 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3. 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 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对生活在地球的人类有很大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享会、比较照片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填写并整理维恩图,尽可能多地了解太阳和月球基本特征,体会科学家认识宇宙的一般方式。
难点:理解模拟实验的一般过程以及模拟实验结果对探究问题的解释。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形纸筒、大圆卡片(代表太阳)、小圆卡片(代表月球)、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太阳和月球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看照片。
呈现一组太阳和月球的照片,如教材中阳光下的向日葵和月光下的皑皑雪山等景象,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球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感受和认知来自于生活的直接观察体验,这里面有特征性的——太阳是明亮的、温暖的、炎热的,月球是黄色的、寒冷的等,也有规律性的——太阳东升西落,月球有圆缺变化,所以这些照片很容易让学生聚焦到本课主题。
2. 谈话: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都了解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将你了解的信息填写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
(板书课题:太阳和月球)
3. 整理信息。
要求:提醒学生用铅笔填写,便于修改。
填写关键字,为补充、更新维恩图留出书写空间。
二、探索
活动一科学分享会
1. 在聚焦环节,学生将观点填写在维恩图中,并分享自己对太阳和月球的认知。
明确活动要求: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可将认同的观点书写在自己的活动手册上。
教师板书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并记录学生提出的关键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维恩图中已经写下很多自己了解的信息,他们积极地展示自己的“知识渊博”。
教师需组织好“科学分享会”,提醒学生,科学家们在工作时也会像这样分享和交换信息。
活动二照片比一比
1. 先仔细观察和简单比较一组生活中最常看到的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
2. 在维恩图上及时更新比较照片所获得的信息。
3. 再仔细观察和简单比较另一组高清的太阳和月球的表面图。
4. 再在维恩图上及时更新比较照片所获得的信息。
活动三模拟实验
1. 展示太阳和月球实际比例的照片并进行对比,提出探索问题:太阳的体积远大于月球的体积,但是为什么它们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呢?
2. 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并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证明的方法。
4. 通过模拟实验,找出原因。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圆形纸筒,大小不同的
圆纸片),与学生交流:这三种材料分别模拟什么,如何进行实验,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
实验步骤:
(1)一名同学用圆纸筒观察,模拟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
(2)另一名同学举着小圆纸片,模拟月球,移动小圆纸片,直到圆纸筒的边缘和小圆纸片的边缘重合,保持位置不变。
(3)第三名同学举着大圆纸片,模拟太阳,移动大圆纸片,直到圆纸筒的边缘和大圆纸片的边缘重合,保持位置不变。
(4)观察三名同学之间的距离。
(5)互换角色,进行体验。
5. 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和完善内容。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科学家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该环节是学生首次接触模拟实验,教师需要和学生交流模拟材料所模拟的对象以及模拟实验证明猜想的过程,结合实验结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模拟实验是在做什么,才能积极思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三、研讨
科学讨论会。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讨论会,围绕问题“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和“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进行。
设计意图:该环节主要内容是提问和小结。
“科学讨论会”的形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提醒学生,科学家在探索结束后也会像这样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太阳和月球存在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它们都是球体,都没有生命存在,而太阳的表面存在黑子,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等等。
我们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解释了“为什么太阳和月球的体积相差很多,但看起来差不多大”的问题。
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更多有关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太阳和月球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第1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在本课中需要多次使用到活动手册中的维恩图。
该维恩图记录了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在后面几课中,学生也将多次添加和更新此图。
第1次记录是在聚焦环节中,当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记录,但教师要强调尽量使用铅笔书写,尽量写关键字且字体要小(该维恩图在整个单元都可以使用,要为后面的记录留足空间)。
第2次记录是在探索
环节的分享会和图片对比之后,
学生已经了解了更多知识,让
学生及时更新并记录。
第3次
记录是在探索环节结束后,学
生需要继续完善维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