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翔庄
鹤翔庄功法
鹤翔庄功法: 第二章静功站桩2009-06-18 10:43第二章静功站桩站桩属于静功的范畴,是鹤翔庄功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通过站桩功,多数能够自然地产生自发动作。
这是鹤翔庄功法的特点之一,也是在动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治病健身疗效的一个重要阶段。
因此对于站桩功,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自然发展,以求达到理想的效果。
站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静而得气,出现最佳气功态,以便进一步提高治病健身之功效。
站桩一般包括调神、调息、调身三大组成部分。
运用意识,属于调神。
形体各部要求,也就是姿势,属于调身。
对调神、调身都有若干具体要求。
但对于调息要求仍是自然呼吸。
一、站桩的前提(一)要对站桩确立一个正确观念练好五节动功是站桩功的首要前提,站桩是五节动功的深化和发展。
在站桩过程中,自然地产生自发动作是“静极生动”,“气行受阻”与病理相联系的自我调节的自然反应。
实践证明,这对于提高祛病强身功效,调动人体潜能,进而探索人体生命奥秘,都有着特殊的作用。
在站桩中自然产生的自发动作,对人体是益的。
(二)要有扎实的动功基础五节动功一定要全都学完,做到姿势正确,动作圆滑,放松入静,精神内守,气感较强,周身的膜络得到初步的疏通,主要穴道能够开合。
在这样条件下站桩,手上有气,脚下有根,出现了自发动作,也会稳妥可靠,效果良好。
但动作未学完和练熟,切不可过早地站桩。
(三)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主要做到八个字:坚信、心静、不怕、不急。
具体来说就是对站桩的客观效应要坚信不疑,要排除一切杂念,做到心静神安,毫无忧虑。
要克服对自发动作的偏见和恐惧心理,认真做到精神和形体都自然放松才会“静极生动”,产生良好的自发动作。
站桩时要耐心坚持,不要急于追求奇特功效。
更不可用后天意识去追求自发动作,同时要反对封建迷信思想,以避免产生副作用。
要做到无外动不追求,有外动也不惊慌,要坦然处之,自然发展。
(四)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并做好练功前的准备要有平整的场地,安静的环境,新鲜的空气,最好有花草树木。
鹤翔庄气功口令词
鹤翔庄气功口令词第一节六方和合预备:两脚成小后八字,略宽于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颚,似笑非笑,双目平视,心澄目洁,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劳宫穴。
转掌心向后,以肩为轴,两臂从胸前缓慢扬起,掌指上翘成90°,柔力收推三次,收-推、收-推、收-推。
松腕展翅,两手分开成一字形,掌指上翘成90°,柔力收推三次,收-推、收-推、收-推。
两手放平,从体侧缓慢下落,转掌心向后,推至45°,同时将脚跟提起,转腕折翅,两手从腋下掏出甩向前方。
十指放松向前平伸,棒气似球,缓慢托起,将气贯入百会穴。
张臂开胸,肩臂成六边形,略停。
十指交叉,翻掌向上,以颈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左松肩、右松肩,上拔颈椎。
以胸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上拔胸椎。
以腰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上下抻腰椎。
两腿直立,两臂夹头,以腰椎为轴,躯体向下俯落,先中间通地合阴一次,松腰,左脚前通地合阴一次,松腰,右脚前通地合阴一次,松腰,松手。
体重右移,绕手在下丹田前抱球。
两手抻气,左脚向左前方45°迈出,双目注视劳宫穴,将头转正,左手向百会穴贯气,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外推,内收。
右脚向右前方45°迈出,右手向右前方扬起,双目注视劳宫穴,将头转正,右手向百会穴贯气,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调正右脚,翻掌外推,左脚跟上半步,内收在下丹田前抱球,松肩、提肛,两手向小腹收拢,距小腹两厘米时,经两胯从体侧放下。
第二节柱地通天预备: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劳宫穴。
掌心相对,以肩为轴缓慢扬起,与肩平,转掌心向下,变剑指,展翅,两臂成一字形,左右通臂三次,左、右,左、右,左、右。
抻成一字形,变单顶指,变阴掌,展翅,观天。
合翅,与躯体成20°时,转掌心向后,转腕折翅,从腋下掏出甩向前方。
借鉴鹤翔庄功气功纠偏
练鹤功是否容易出偏?答:前一阶段社会上流传着关于练鹤功容易出偏的说法,曾引起了一些认识上的混乱,许多练功者纷纷询问此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必要澄清一下。
过去教气功,都讲“六耳不传,单传独练”,所以练气功的人很少,一般人都缺少练功常识;在多数气功门里,对“自发功”又一向列为禁忌,自然一般人对它更是不可能理解。
自鹤功问世之后,由于它容易学、得气快、特别是突破了禁忌,搞了站桩自发功,治病效果明显,治愈了一些疑难症,于是便迅速传开,功法不胫而走,短短两年的功夫,学练本功法的人竟已达数百万之多,这种情况在当时也出乎我们的意料。
由于一下子大面积铺开,辅导力量跟不上去,想限制又限制不了,有相当数量的人便按照《气功的妙用》自学,或向非正式辅导人员学功;还有的教功人员名义上教的是鹤功,实际上已对原功法做了很多的修改。
这样学出来的人,不少搞不清功法要领和意念,有的动作严重失真,意念搞错,完全走了样子;对于练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不能正确理解,遇到问题没有明师指导,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于是便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鹤翔庄气功容易出偏”的论调就这样传播开了。
为了搞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练功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组织力量在学员中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在练一步功(动功和站桩功)阶段出现的所谓“偏差”,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练功后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不适感,如头晕、胸闷、气短等。
(2)出现自发功后自己收不住功,有的手舞足蹈,有的语无伦次,有失常态。
(3)自发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举动和姿势,如有的哭、笑、喊、唱,有的盘腿合十,有的倒地乱滚,有的卧地不起……。
(4)出现自发功后有的原来有病部位更加疼痛,病情似有增无减;有的原来没病的部位出现疼痛,似是无病添病。
以上几种情况,是否都属“出偏”?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又应当怎样解决?是要具体进行分析的。
练动功应当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
练功之后应当感到全身舒适,精神焕发。
绝世武林秘籍峨眉十二桩之四、游龙庄鹤翔庄合诀诀章解句品
四、游龙庄鹤翔庄合诀诀章解句品诀意述真:4句口诀为龙、鹤两庄的总义。
两庄体、用各有分别,是以鹤庄为体,龙庄为用。
“鹤性不争”喻鹤平柔之性而言静之旨,表象庄架与内里气机都是静。
要练出由静生动,“不动动生”,以静制动,由里达表的功夫,必须“喻诸凤德”。
练功时要“治心”,以静治杂妄,使其不能乱外,日常行、住、坐、卧要皆持“鹤性”。
平时的私心杂念少,练功时意马纷沓的反馈也少。
“犹龙见首”,俗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以其形态喻动中有静,由动返静,由表及里的功夫。
初步功夫,游龙庄练用在头功。
“言拟莫测”讲龙鹤2庄气脉变化复杂,不易掌握体会,需明悟“动静相循,表里相应,如影随形,动静表里相对,体用合一”的理旨,又要在练功中体察4者的作用分别,及其体现在阴阳体用上的关系,即可在功态探察自身气脉的虚盛之情,速慢之运,大小之状,开合之门。
终结之时,以已应人,可测察他人的身体状况,如用之于武功,可在击打对方时,审度时辰,袭其经属,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武功上,无非是利己利人与已御制人4项。
练功的目的,是有了功夫用于正道,而不是去倚功损人或逞勇斗狠。
目的明确,在操作架子时不浮不燥,不妄加领引,自然“无为而生有为”,从而以有为法门造无为之本体。
反之,虽可逞一时之势,讲以损人始,结果是害己终。
呼吸导致气脉的变化和架子的变化是遵四正四隅、五行六合、八卦九宫的升降开合而寓法相应,不能任意瞎练,致使偏差的发生。
初步功夫的重点,必须将全身大小关节分松离解,就连每一节背脊骨也如是,才能奠松柔之基。
武功上,用于自卫与对敌时,无论何法,皆有化解之术。
从动静攻守方面讲,此2庄主要是发挥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的要旨。
要求临阵时“持戒礼客”,为使气不上浮,保持镇定,始存恬然如处子之容,这样在出手时,才能凌厉绝伦,如猛虎扑食之勇猛快疾。
8字口诀,每两个字是相对相制的,言练功气机的运行兼及武功的技法。
后8宇口诀为连系应用,主要讲技法的变化。
16字又可分为16个诀法,但每一诀法的架子和气脉又要内外合一。
鹤翔庄气功练功要诀
鹤翔庄气功练功要诀───鹤扬摘录于《鹤翔庄气功修炼指南》功夫来源于哪里?我的体会是,功夫来源于鹤翔庄的理和法,来源于名师的传授和指点,来源于本人的刻苦练功,来源于练功人的品德和正念。
即:中国鹤翔庄气功(一部功),中国自在气功(二部功),秘法内功(三部功)。
一部功是鹤功的基础功。
只有练好基础功才有利于进一步修炼和提高,所以在这里我主要就中国鹤翔庄气功(一部功)谈谈练功的体会。
鹤功一部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就是五节动功;第二部分是站桩功;第三部分是八种辅助功法以及练功九十九问。
鹤功的主要特点是:①动静相兼,调养相依;②得气快,整体疏通经络快,治病见效快;③普遍出自发功,并能想发就发,想收就收,自发自收,安全可靠;④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易推广,练功占地面积小。
下面从五节动功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节六方和合这节讲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六方和合,要求练功者要顺乎自然和宇宙混为一体。
鹤功的每一招式都有它的独特作用,动作本身就是功,动作的规律就是法,有功就有效。
预备功是鹤功的精华。
所以“松静自然恬澹虚无”,实际就是放松入静,扶植正念,培养真意,打通任督二脉,开始后天返先天,为天地人合一,混为一体做准备。
预备功也可以叫它放松入静功,也就是入门功。
这就是练功的法。
有了法,预备功本身也就是对人体进行了有序化的调整。
有的人三、五天得气,气通尾闾,这就是功效。
慢一点的半个月也能达到。
三田的连通也都在功法之中。
这就是预备功对初练者所起的功效。
这一节动功,根据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体生理和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为了补益真气安排了六方和合的动作。
六方指的是天、地、东、南、西、北。
六方和合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型的一个空间。
心中有没有这个形象是不一样的,这个形象就是混沌一团的庞然大物。
在练功时面向南提翅以后,掌指上翘成90度,突出掌心,打通劳宫穴,来回柔力收推三次。
这个动作是通南方的,这就是第一合。
从五行上讲南属火,在人体五脏中为心,这个动作做好了,做通了,人体便与南方和合。
鹤翔庄气功口令词1
鹤翔庄气功口令词第一节六方和合预备: 两脚成小后八字,略宽于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颚,似笑非笑,双目平视,心澄目洁,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劳宫穴。
转掌心向后,以肩为轴,两臂从胸前缓慢扬起,掌指上翘成90°,柔力收推三次,收- 推、收-推、收-推。
松腕展翅,两手分开成一字形,掌指上翘成90°,柔力收推三次,收-推、收 -推、收-推。
两手放平,从体侧缓慢下落,转掌心向后,推至45°,同时将脚跟提起,转腕折翅,两手从腋下掏出甩向前方。
十指放松向前平伸,棒气似球,缓慢托起,将气贯入百会穴。
张臂开胸,肩臂成六边形,略停。
十指交叉,翻掌向上,以颈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左松肩、右松肩,上拔颈椎。
以胸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上拔胸椎。
以腰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上下抻腰椎。
两腿直立,两臂夹头,以腰椎为轴,躯体向下俯落,先中间通地合阴一次,松腰,左脚前通地合阴一次,松腰,右脚前通地合阴一次,松腰,松手。
体重右移,绕手在下丹田前抱球。
两手抻气,左脚向左前方45°迈出,双目注视劳宫穴,将头转正,左手向百会穴贯气,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外推,内收。
右脚向右前方45°迈出,右手向右前方扬起,双目注视劳宫穴,将头转正,右手向百会穴贯气,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调正右脚,翻掌外推,左脚跟上半步,内收在下丹田前抱球,松肩、提肛,两手向小腹收拢,距小腹两厘米时,经两胯从体侧放下。
第二节柱地通天预备: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劳宫穴。
掌心相对,以肩为轴缓慢扬起,与肩平,转掌心向下,变剑指,展翅,两臂成一字形,左右通臂三次,左、右,左、右,左、右。
抻成一字形,变单顶指,变阴掌,展翅,观天。
合翅,与躯体成20°时,转掌心向后,转腕折翅,从腋下掏出甩向前方。
[赏析]鹤翔庄气功
[赏析]鹤翔庄气功鹤翔庄气功一、功法1、预备两脚成小后八字,略宽于肩(先使两脚外侧与肩等宽,平行站立;再将两脚跟提起,外开约20度,形成小后八字,自然放平)双膝微曲;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腭(舌尖轻轻接触上腭发“恬”音的部位,舌根放松。
),似笑非笑(是从心里发出的笑。
两腮放松,嘴角轻轻拉向后上方,使面部肌肉和腹肌放松,有利于气沉丹田,促使丹田自动开阖。
两腮放松可以增强唾液腺的分泌功能,使唾液增多。
唾液增多后,可分三小口吞下,第一口用意念直接送入下丹田,第二口用意念从左侧画弧送入下丹田,第三口用意念从右侧画弧送入下丹田),双目平视(眉宇舒展,眼神含而不放,视而不见),心澄目洁(即排除一切杂念,宁神静意),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即用意念使头、颈、肩、肘、腕、指、胸、腹、背、腰、胯、膝、踝、足、趾依次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用意念将气沿中脉――从百会至会阴直通的一条气脉,贯穿于上、中、下三个丹田――沉入丹田。
下丹田的具体部位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
这里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
意守下丹田,就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下丹田)。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意走中间)至两手劳宫穴。
2、提翅两手转掌心向后,两臂以肩为轴,以与肩等宽之距离,从体前缓慢扬起,待与肩平后,掌指上翘,与臂成90度,突出掌心。
用柔力(两臂紧而不僵)收推三次。
收时,以肩带臂,肩、肘、腕依次放松,肘部下垂(小臂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45度);推时,腕、肘、肩依次柔力前推,同时掌指逐渐上翘,待两臂与肩平后,掌指与臂成90度,突出掌心。
,意念,提翅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收推时,收的意念在双肩,推的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3、展翅松腕,掌指与水平线成45度,两臂向左右分开,成“一”字形,掌指上翘与臂成90度,突出掌心。
柔力收推三次。
,意念,展翅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收推时,收的意念在双肩,推的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鹤翔庄气功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鹤翔庄气功的交流心得。
鹤翔庄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传承,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心得。
一、鹤翔庄气功的起源与传承鹤翔庄气功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源于道家养生思想,以“天人合一”为理念,通过修炼内气,调和阴阳,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鹤翔庄气功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修炼体系。
二、鹤翔庄气功的特点与功效1. 气功动作优美:鹤翔庄气功的动作柔和、舒展,如鹤翔于天,给人以优美的视觉享受。
2. 调和阴阳:鹤翔庄气功注重阴阳平衡,通过修炼内气,调和人体阴阳,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 强身健体:鹤翔庄气功通过锻炼筋骨、增强肌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4. 延年益寿:鹤翔庄气功修炼者普遍寿命较长,这是因为修炼气功能够延缓衰老、改善生活质量。
5. 心理调节:鹤翔庄气功强调“意守”,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提高心理素质。
三、鹤翔庄气功的修炼方法1. 站桩:站桩是鹤翔庄气功的基础,通过调整呼吸、姿势,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2. 调息:调息是鹤翔庄气功的核心,通过调整呼吸,使内气充盈,滋养全身。
3. 打坐:打坐是鹤翔庄气功的修炼方式之一,通过静坐冥想,达到净化心灵、修身养性的目的。
4. 运功:运功是鹤翔庄气功的实践环节,通过练习功法,提高内气运行能力。
四、鹤翔庄气功的推广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鹤翔庄气功得到了广泛推广。
各地纷纷举办气功培训班,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鹤翔庄气功。
同时,鹤翔庄气功在医疗、康复、教育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鹤翔庄气功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宝贵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
在此,我衷心祝愿各位气功爱好者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共同传承和弘扬鹤翔庄气功!谢谢大家!。
鹤翔庄气功
右手拢气时,意念在右手劳宫穴;气入左胸时,意入左气户穴。
10、柱地通天
向下抽左手,向上托右肘(左手与右肘相距约10公分),左手沿右小臂斜向分手抻气,做柱地通天势(即将左手提至百会穴上方15公分处,翻掌心向上;同时,右手撤至尾闾下方,翻掌心向下。两手外劳宫穴相对,两臂成正太极线,上身保持正直),稍停。
[意念]
提翅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两手之间似夹一球,并使两手之气交流。
3、展翅
两手转掌心向下(转掌时两手仍微曲),变“剑指”(中指与食指并拢伸直,拇指压在小指与无名指指尖背侧),两臂左右分开成“一”字形。
[意念]
转掌心向下时,意念将气在劳宫穴含着。
变剑指及展翅时,意念均在剑指。
左手向百会穴方向内收,向百会穴贯气后,左手虎口张开,沿左耳经身体左前侧外导内行(手掌要平,尽量靠近向躯体,拇指不要下折,以意领气由百会穴沿中脉下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意念]
双手抻气时,意念在两手劳宫穴。
右手护下丹田后,意念集中于左手劳宫穴,至头转正。
左手向百会穴贯气时,意将左手之气贯入百会穴。
[意念]
绕手抱球时,意念一直在两手劳宫穴。
10、左回气
左脚略向内画弧,然后向左前45度方向迈出,成弓箭步(迈步时,脚尖先着地,前弓腿的小腿与地面垂直,后绷腿成一直线),同时两手抻气。
右手画弧下行至右腹股沟,掌指放松,微曲,掌心斜向内成45度,护下丹田。
左手画弧上行至左前上方(手臂成弧形,手腕和肩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约45度),双目注视左手劳宫穴(画弧时,眼神随手而行,但注视劳宫穴时不可仰头),稍停片刻(待左手劳宫穴发热、发胀后),将头转正。
秘籍:峨眉十二庄(口诀)
秘籍:峨眉十二庄(口诀)峨眉十二庄分天地庄、之字庄、心字庄、龙鹤庄、游龙庄、鹤翔庄、风字庄、拿云庄、旋风庄、大字庄、小字庄和幽明庄。
这十二庄,每一庄都是一套短拳式的练功法。
一、天地庄[第一段口诀]象天则地,圆空法生,大小开合,唯妙于心。
如如不动,是真阴阳;宝斯不动,发用乃常。
唯气与脉,不动动生,意到神到,开合升降。
降则嘿嘿,升则嘶嘶,开合一如,结丹在兹。
静如秋月,动若飚风,彬彬克敌,分寸之中。
轻若鸿毛,重逾泰山,用中无形,体用一焉。
大哉天地,十二庄首,默识心通,贵在勤苦。
[第二段口诀]气平立正平肩裆,两掌前起半阴阳,后臂平肩等胸阔,前肘微屈对鼻梁,大指翘立齐眉际。
四指轻联并雁行。
再将左右任分腿。
平肩扩大一字裆。
大指收筋阴掌肘。
挥圆开气左右方,臂肘挥圆不着力,神存五指起小娘。
左右平开成一字,曳开肩肝通臂长。
[第三段口诀]纳气华盖与擅中,当下会阴紧收藏。
督脉龈交微着力,任脉同松开承浆。
大椎廉泉微后缩,纳气嘶嘶莫急慌。
气纳膻中莫壮紧,缓开填布满玉堂。
动指当中壮不久,随指吐气亦无妨。
[第四段口诀]再将掌指朝天立,掌心向外背内跄。
平指分合鹰爪劲,继又虎爪屈卷张。
还原平复通臂劲。
续翻两肘半阴阳。
同时屈指描太极,小指居先次第行。
大指指天分筋骨、四指轻倚似梯墙。
松掌随腰如落日,神寄掌心袖底旁。
下腿下腰下手掌,同时俱动忌参商。
腿下骑马裆为止。
腰松脊竖若塔桩。
两掌圆落对犊鼻,若捧河沙供佛王。
[第五段口诀]落脉平胸止曲池,齐腰袖底半阴阳,肩臑缺盆须开曳,脚合涌泉与少商。
同时缓吐任脉气,换合丹田督脉降。
肾齿六枚如咬物,兑端紧合应承浆。
龈交扣紧吐嘿字,阳关命门尽开张。
关元气海壮真气,吸气填中加字刚。
再就童子拜佛起,缓缓上升复原庄。
此时口开丹田升,嘶纳任脉聚玉堂。
下穴会阴紧收合,上提肩颙开承浆,并提督脉耳根劲,百会大椎应长强。
纳气一如开两手,变作抑阴而升阳。
凡此动止是天字,全身不可着力量,一任自然顺气脉,细味小字妙绝方。
[第六段口诀]地字庄与此相反,不同起手左右张,开平一字合中脉。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二
气功与“精”、“气”、“神”大凡练气功的人,都懂得“精”、“气”、“神”的重要性,不论什么门派都强调对“精”、“气”、“神”的修练,因此,“精”、“气”、“神”一向被视为人之三宝。
《类证治裁》有“一身所宝,惟精、气、神”之说,也充分说明对“精”、“气”、“神”锻炼的重要。
对“精”、“气”、“神”三者的锻炼,各气功学派所采用的方法和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虚无”,也就是通过“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四个阶段,来达到“虚无”的境界。
一、何谓“精”、“气”、“神”二、“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夫精者,身之本也”之说。
“精”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
《灵枢·经脉篇》中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这说明了人孕育在母体的阶段,最先生成的就是“精(先天精)”。
“后天精”是人出生后饮入的水谷精微通过脾胃运化而长,藏天五藏之中,故《内经》中有“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的记载。
五脏藏精以肾为本,所以,有“肾藏精”之说,但这个“精”是指五脏六腑之“精(后天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先天精”与“后天精”是相互依存的,“先天精”为“后天精”准备了物质基础,而“后天精”又不断补充“先天精”的损耗。
“气”是充养人体的一种精微物质。
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种: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是指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关于“气”的重要性,《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根绝则茎叶枯矣。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人体的“气”因存在的部位不同,作用不同而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和名称。
古人认为:“真气即元气,气在天者受之于鼻而喉主之,气在水谷者,入于口而咽主之。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三
中国鹤翔庄气功与中医阴阳五行气功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祖国医学的发展史上,气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祖国医学的许多理论,如经络的理论、阴阳五行的理论,药物归经的理论等,都是练气功激发人体潜能的发现和总结;同时,这些理论又指导着气功的实践和发展。
现在有些医学工作者,否认中医理论,不承认经络的存在。
他们曾解剖人体,用放大几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检查,找不到经络,他们就推测:现在医学、自然科学这么发达,也看不到经络,古人当时在简陋的条件下,怎么会发现经络呢?根据是什么呢?于是就否定经络的存在。
经络到底有没有呢?在练气功的人看来,经络的存在是不难理解的。
有不少人根本没有中医常识,但通过练功,激发了潜在功能之后,竟画出了经络的走向图解。
这是他们练功中察照了经络,感觉到了气在经络中的运行。
我们认为,经络是通过练功,激发出人体潜能后发现和总结出来的。
还有,中医的阴阳学说中的阴阳是怎么发现的?根据什么来区分的?为什么古人说的阴阳和现在所发现的人体阴阳,电磁信号的测定结果一致呢?当人体潜能被激发出来以后,这个问题就不解自明了,很多人不是能感知到阴气、阳气吗?所以,阴阳学说也是靠练功激发出人体潜能后发现的。
五行学说,亦是如此。
还有药物归经的理论,不也是练功激发出人体潜能后发现的吗?有不少练功者,练功后从草地或树木丛中走过,马上就能感知到,有的草木归这经,通达这人脏或腑;有的草木归那条经,通达那个脏腑。
把这些材料整理出来,不就是药物归经的理论吗?不就基本上知道了什么药治什么病吗?还有古代许多著名中医诊病、治病,也是靠人体潜能,像扁鹊、华佗、孙思邈,都是如此。
据《史记》记载,扁鹊是渤海郡鄚(mào,①旧读mò;②古邑名,中国战国时属赵,汉置县。
故城在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③姓。
)县人(今河北任邱县),姓秦,名越人。
年青时向长桑君求得医术秘方,并能隔墙看物。
他凭此本领,完全能看清五脏病变之所在,于是他到各国行医。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一
鹤翔庄气功教学一、气功发展简史与中国鹤翔庄气功气功学与其它医学科学一样,也是在人类与疾病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了气功,那时被称作“行气”、“导引”、“吐纳”、“坐禅”、“静坐”、“站桩”、“行功”、“卧功”┄┄。
唐尧时期,就已用形式如舞的“导引”疗法来强身祛病了。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远在陶唐氏(尧所属的氏族部落)之始,天多阴雨,河水泛滥,潮湿阴冷,引起人们气滞血淤,筋骨蜷缩不舒,“故作舞以宣导之”。
这就是古代“导引”的最初形式。
因此,气功是远古人与大自然恶劣环境和自身疾病作斗争的产物。
出土的战国初期的文物――《行气玉佩铭》(文字刻在十二面体的玉柱上)记载:“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
天几庄在上,地几庄在下。
顺则生,逆则死。
”这证明了战国时期就已对气功有了丰富的经验。
对于《行气玉佩铭》的解释,一种认为铭文是一种真气运行法;另一种则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认为铭文所讲的是一种深呼吸法。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解释这段的大意是:“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
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
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另外,老子《道德经》指出:“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等等,都是指练功时,心情安静,呼吸柔和,细长深匀,精神内守,想到腹部下丹田部位,把“意”和“气”结合起来进行锻炼。
《庄子·刻意篇》有:“吹xu(口字加句字)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传说彭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练气功而长寿者)。
这是认为“吐纳”与“导引”可以益寿。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气功也有记载。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翔庄功法修改后的鹤翔庄功法首先对功法正名归本,明确了鹤翔庄功法是全套智能功的第一步功。
它属于混元功的范畴,是开放型功法,练的是外混元。
气机运行的路径,主要是人体周身的膜络。
同时丰富了功法的内容和要求,它主要包括五节动功、静功站桩、捧气贯顶法、集体组场发气治病。
这四者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
总的要求是松静自然,动静相兼、以意领气,意随庄动,气随意行,意、气、形合一。
五节动功练法和要求又各有侧重,第一、二节主要是开,但开中有合;第三、四节主要练自身,培养真气,打开关窍;第五节主要是收,就是把自身上下内外的气和练功场地的气都收回来,使天、地、人三者混元气内外融为一体,收归于下丹田第一章动功第一节通六合双回气本节功主要是开穴道,使人体和天、地、四方自然界的外混元气相合。
也就是掌心、百会、脚心与上、下、前、后、左、右的外混元气相合,人在其中。
这就是通六合达到开合穴道和合外气,疏通膜络,培育真气之目的。
一、预备式两脚成后八字,脚跟略宽于肩。
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
下腭后收,松静站立。
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
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由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1)。
二、提翅意在掌心。
转阴掌,两臂向前缓慢扬起,与肩平,掌指上翘90度,掌心突出,意念向前至天地相接处,前后柔力收、推3次。
收以肩带动肘、腕回收,松腕约成45度,掌心内含,意从天地相接处将气收入下丹田;推,以肩带动肘、腕外推,掌指上翘成90度,掌心突出,意从掌心推至天地相接处(图2~4)。
三、展翅收推松腕落掌约成45度,掌心内含,意在掌心,两臂与肩平,左右展开,成一字形,掌指上翘90度,掌心突出左右柔力收推3次。
收,以肩带动肘、腕回收,松腕约45度,掌心内含,意从左右天地相接处将气收入下丹田;推,以肩带动肘、腕外推,掌心突出,意从掌心推至左右天地相接处(图5~8)四、合翅后推两手放平,掌心内含,意在掌心,松肩合翅,两臂从体侧缓慢下落,约与躯体成20度时,转掌心向后,两臂柔力向后推至与躯体约45度,同时翘掌成90度,掌心突出,意从掌心向后至天地相接处(图9~11)。
五、折翅转掌松肩转腕,意从天地相接处将气收回,掌心相对,掌心内含,双手顺势向命门贯气,从肋侧上提,指尖从六、七肋间缓慢向前伸出(图12)。
六、捧气贯顶意在掌心。
双臂前伸,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臂成圆形,松腕,掌心内含,向头顶贯气,意从头顶将气收入下丹田(图13~15)七、通天合阳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上,先以颈椎为轴,意在颈椎,左右松动双肩,上拔颈椎,意在通天;然后肩臂放松,意将天阳之气收回下丹田;再以胸椎为轴,意在胸椎,左右松动双肩,上拔胸椎;第3次以腰椎为轴,意在腰椎,左右松动双肩,然后肩臂上拔,臀部下坐,上下用力抻腰椎(图16)。
八、通地合阴双臂向上伸直,依颈、胸、腰椎的顺序缓慢卷曲向下俯落,先中间,掌心触地,意在掌心通地合阴;松腰带动上身微起,意将地阴之气收回至下丹田。
再左、右双手扶于左右脚面意经左右脚心通地合阴(图17)。
九、左右回气体重移向右脚,双手分开,右手绕左手抱球,将地气收回至下丹田,同时起身直腰,左脚向左前方向迈出一步,成左弓步;上体中正,分手抻气,转右掌心斜向内护下丹田;左臂向左前上方约45度扬起,成弧形略高于头顶,意念目视掌心,稍停,将头回正,向头顶贯气,沿左耳侧向下导引至脐,外导内行,意将气收回下丹田(图18~20)。
体重移向左脚,左手外推内收翻掌,掌心斜向内护下丹田。
同时将右脚收回,并向右前方向迈出一步,成右弓步,右臂向右前上方约45度扬起,成弧形,略高于头顶,意念目视掌心,稍停,将头回正,向头顶贯气,沿右耳侧向下导引至脐,外导内行,意将气收入下丹田(图21~24)。
十、收式体重移向右脚,缓慢将左脚收回,成自然步,转左掌心向下,上体中正,双手向侧前画弧抱球。
同时腰部后突臀部后坐,大腿根部虚空,双膝微曲,松肩含胸,松腰松胯将气收入下丹田。
然后逐渐起身,双手分开,放于体侧(图25~27),恢复预备式。
第二节柱地通天本节功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开穴道,而开中有合,以便进一步聚敛体内之真气。
一、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下腭后收,松静站立,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自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28)。
二、提翅意在掌心,掌心相对;两臂缓慢向前扬起,与肩平(图29)。
三、展翅转阴掌,变剑指。
意在天地相接处,两臂与肩平左右展开成一字形(图30~31)。
四、通臂以大椎为轴,双肩带动双臂,先左后右,似龙形,左右通臂3次。
意向左右天地相接处(图32~33)。
五、展翅观天变剑指为阴掌,上体微微前倾,转掌心向前。
掌心内含,上身后仰成弓形,同时双臂成弧形,环抱似球,尽量扩胸,双目观天,稍停,恢复后仰前的姿势,意念将气收入下丹田(图34~35)。
六、合翅意在掌心,松肩,两臂向体侧缓慢下落约与躯体成20度角(图36~38)。
七、折翅转掌心向后,掌指前翘立,转腕,掌心在体后相对,双手顺势向命门贯气,从肋侧上提,指尖从六、七肋间缓慢向前伸出(图39~40)。
八、双回气意在掌心,双臂前伸,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气贯头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图41~44)。
九、柱地通天掌心内含,双手左右分开与肩平(图45~46),转掌心向前,同时体重移向右脚,左脚跟内转,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以腰为轴向右转体,左手由左向右将天地相接处之气拢回(图47),待左臂拢至胸前时,将左手拇指逐渐掐点中魁穴(中指中段),意念经左手中指点右气户穴,将气收入体内(图48)。
再依上法,右手由右向左拢气向左转体,将气经右手中指点左气户穴,将气收入体内(图49)。
然后左手向下抽出,转掌抱球(图50),左上右下分手,左手似托物,缓慢向上旋转通天,同时右手转掌心向上,经腰间向后,转掌心向下柱地。
掌心内含,意念柱地通天,向体内收气(图51)。
稍停,再将体重移向左脚,右脚跟内转,两脚跟相对,体重右移,左脚跟外转,向右转体约180度(图52),成右弓步,同时双肩展开与肩平(图53),转掌心向前,以腰为轴,再依上法,意念相同,先右手拢气,后左手拢气,气入体内(图54~55)。
然后右手向下抽出,转掌抱球(图56),右上左下分手,右手似托物,缓慢向上旋转通天,左手转掌心向上经腰间向后,转掌心向下柱地,掌心内含,意念柱地通天,将气收入下丹田(图57)。
十、收式稍停,将体重移向右脚,左脚跟内转,体重左移,右脚跟外转,并将右脚向前收回,成自然步,双手向体侧前画弧抱球,同时腰部后突臀部后坐,大腿根部虚空,膝微曲,松肩,含胸,松腰,松胯,腰部后突,将气收入下丹田。
然后逐渐起身,双手分开放于体侧,恢复预备式(图58~59)。
第三节鹤首龙头气通关本节功主要是练自身,侧重于头颈、躯干和下肢的运动,疏通头颈、躯干和下肢的膜络,重点是打开腰阳关穴,使下肢的胯、膝、踝三节贯通,以利于疏通和调整任督二脉。
一、预备式两脚平行,略窄于肩,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下腭后收,松静站立,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自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60)。
二、鹤首意在承浆,以大椎为轴,以承浆为起点,下颌似鹤嘴,前点后收,画弧上承天(即百会向上),点松收紧。
后收时,要从尾闾开始向上引动椎体,身体微微下蹲,膝微曲,臀部下坐。
保持蹲式,上体中正,全身放松,连续作3 次(图61)。
三、龙头意在尾闾与两青龙角,将头左摆右摆s形上承天(图62)左右各3 次,同时躯体上升,恢复预备式。
四、双回气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双手捧气似球,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将气贯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
双手沿带脉转至身后,掌心向外,掌心内含,掌背紧靠肾俞穴(图63~67)五、双转胯转腰涮胯,上体中正,膝微曲,腰胯放松,意在命门,先向左、前、右、后转3 周,再反转3 周。
六、四转膝拇指扣住掌心,意在掌心,双手下推,沿臀部下推绕向前方,掌心向下,大臂带小臂约成45度时,松肩落肘小臂略平,同时下蹲,双手压向双膝,五指展开,意在双膝(图68~69),双膝并拢,先向左、前、右、后顺转3周,再反转3周(图70~71)。
然后按前开后合转3周。
再按后开前合转3周(图72~73)。
七、气通关下蹲:掌指转向双膝内侧,下蹲时意在双膝,上体中正,逐渐塌腰,大腿略平,双膝不超过脚尖垂直线(图74)。
上起:腰后突,以腰带动,上身中正,手不离膝,缓慢上起,意在阳关穴(在第四、五腰椎之间),蹲、起3次。
第3次身体保持中正向上,缓慢直起(图75)。
八、双回气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双手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气贯头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图76~78)。
九、收式上体中正,双手向侧前画弧抱球,同时腰部后突,臀部后坐,大腿根部虚空,双膝微曲,松肩含胸,松腰松胯,腰部后突,将气收入下丹田(图79)。
同时逐渐起身,双手分开放于体侧,恢复预备式。
第四节仙鹤点水本节功仍然练自身,主要目的是调动体内的混元气,疏通上下肢膜络,达到上下贯通,并使天、地、人的混元气内外相通。
一、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下颌后收,松静站立,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自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80)。
二、双回气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双手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将气贯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图81~83)。
三、仙鹤左脚前点水意在掌心和脚心,体重移向右脚,掌心向下,双臂缓慢从胸前扬起与肩平,同时提起左腿,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上体中正,以腰带动全身,点水。
下点时,肩、肘、腕放松,掌稍内含,同时右腿微曲,左脚尖轻轻着地点水。
上起时,以腰带动全身,如此上下飘然起伏点水3次(图84~86)四、左脚迈仙鹤步意在掌心,掌心斜向外,两臂左右展开成一字形,变剑指,同时左大腿抬平前迈,先着地,体重移至左脚然后抬起右腿,脚心向后,脚尖向下(图87~88)五、通臂双肩带动双臂,似龙形,左右通臂3次,与第二节通臂相同(图89)。
六、仙鹤右脚后点水意在掌心和脚心,剑指变阴掌,掌心内含,下点时,肩肘腕放松,左腿微曲,右脚尖轻轻着地点水。
上起时,以腰带动全身,飘飘然站起,上下点水3次(图90~91)。
两臂再缓慢自然下落至体侧。
然后再以上法转换成仙鹤右脚前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