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 隐
本课导航
百家争鸣 儒学形成 董新儒学
返回目录
\
III
对接高考
高考考什么→考过什么→再考什么
考查认识、评价、新史观、新情境 【高考典例】 (2011· 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 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审题提示:以安徽境内历史遗迹 为载体,考查儒家伦理思想。
材料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 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 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 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 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 为姓号。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 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 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 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 解正确的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
参考答案: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 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 需要。
练习巩固
1. 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 ) 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 ②思想家的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 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 ④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
合作探究1:汉武帝为什么接受了“罢黜百家 的建议并实施?
独尊儒术”
①、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
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 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②、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
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 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⑴思想: ⑵政治: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⑶教育: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 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 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3、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 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合作探究3: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2.汉代新儒学中糅进了其它学派的思想,不包括 (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阴阳五行家思想
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 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 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 (2000 年津赣 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汉武帝实行“有为”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1、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 奴为患等,需 2、目的:需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 发展趋势
显 隐
本课导航
百家争鸣 儒学形成 董新儒学
返回目录
\
III
对接高考
高考考什么→考过什么→再考什么
对接点3 考查知识、比较、联系、归纳能力 【高考典例】(2012·上海单科,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 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 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 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审题提示:比较比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较儒道法有关天人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关系的言论。 【拓展预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 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 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巩固大一统,稳定统治 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对接点1
【拓展预测】据了解,未来三年我国仍可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 其中2013年4月26日,我国可见月偏食,2014年10月8日和2015 年4月4日,我国连续两年可见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 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拓展预测】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 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 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 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 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家; ②“无为”思想,属道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③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
⑶教育状况 ①儒家经典被规定成为必读的教科书,由五经博教 授。——教育逐渐为儒家垄断 ②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③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 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④私家儒学教育受到鼓励
2 、评价新儒学 积 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 会秩序 2、对儒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评价: 消 极 1、唯心主义
9.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10.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
知识拓展题

11.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 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天 人 感 应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永恒不变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 决定于天.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 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 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生活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代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图片名称:董仲舒像
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 仲 舒 像
下列材料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 受他的主张?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 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合作探究2: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 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
经”。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 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答案: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①董仲舒的新
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
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而治”的原因及措施是什么? 1、历史背景: 秦末战火纷飞,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 心,吸取教训,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巩 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2、指导思想: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与民休息。 3、措施: 减租、免奴为庶人,士兵复员回乡授 予田宅,免其赋役等。
6.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C.君权神授
B.无为而治
D.仁政思想
7.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8.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显 隐
对接点4
本课导航
百家争鸣 儒学形成 董新儒学
返回目录
\
ຫໍສະໝຸດ Baidu
III
对接高考
高考考什么→考过什么→再考什么
考查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 【高考典例】(2012· 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 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 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 人。”这一学派是( )。 审题提示:考查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法家思想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