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理 施之以法
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组织管理和领导中,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是一种常见的理念和实践方式。
它强调通过合理的解释和讲解来使员工理解和认同自己的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通过命令和指示来支配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的理念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吾欲见却见之,吾欲说却说之”。
这句话强调了理解和传达的重要性,即通过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使他人真正理解并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的意思是,通过向员工传达清晰、合理的理由和道理,使他们明白工作的意义和目标,从而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工作中去。
相比之下,仅仅依靠下达命令和强制执行,可能会引发员工的抵触和不满情绪,甚至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和员工积极性的丧失。
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的实践案例包括很多成功的领导者和企业。
他们在工作中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告知员工项目的意义、目标和挑战,使员工能够自觉地认同和追求这些目标,从而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还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是一种更加有效的组织管理和领导方式。
它通过向员工解释和阐述工作的意义和目标,使员工自觉地参与和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方式,与员工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为组织的成功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1.1 概述在概述部分,将对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的意思进行简要介绍,并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可以概括晓之以理为通过理性的解释和推理来使他人理解和接受某种观点或行动方案,而命之以令则是通过命令、指示等权威性的手段来影响他人的行为。
晓之以法 明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1. 引言1.1 概述引言: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是一句古代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规律行事,理性思考问题,情感激发行动,以及实际行动来实现目标。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不仅需要明白法则和原则,还需要理解事物的道理,激发内在的情感,最终通过实际行动来达成目标。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要综合运用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分别探讨这四个方面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2. 正文2.1 晓之以法晓之以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来教育人们认识规则,遵守规则,从而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表达,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个人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手段。
晓之以法,就是通过法律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秩序。
晓之以法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法律课程、媒体报道等途径来进行。
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只有晓之以法,才能让人们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通过晓之以法,可以避免许多违法行为的发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晓之以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们生活的保障。
只有深入晓之以法,才能让人们从内心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繁荣稳定。
通过不断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2.2 明之以理明之以理,即通过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来使人明白事理、道理。
理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地看待问题,避免被主观情绪所左右。
明之以理,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陷入情绪波动中,导致决策不理性,容易偏离正确的道路。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八大策略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八大策略谈话工作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方法策略?肯定有。
方法策略服从和服务于谈话目的。
在长期的审查调查工作实践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被谈话人,不仅要精准把握他们的特点和心理,还要严格遵守纪律、法律规定,注重综合施策,确保谈话的质量和效果。
1 政策攻心法政策攻心是审查调查谈话的基本策略方法。
它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教育的方式引导和促使被谈话人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
核心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唤醒被谈话人的初心,向被谈话人宣讲宽严相济的政策,分化瓦解涉案人员,加快办案进程。
由于被谈话人的社会经历、心理状态、性格特点、错罪轻重以及走上违纪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各不相同,面对谈话的思想活动十分复杂,而且在谈话的不同阶段,会不断发展变化。
这就要求谈话人随时注意分析和掌握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进行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
宽严相济的政策包括宽、严两方面,该宽则宽,当严则严,不是宽大无边,也不是严之无限。
要讲得全面,注意分寸,不言过其实,不脱离纪法规定;不能给被谈话人“许愿”“打保票”,不利用所谓政策搞变相诱供、骗供和逼供;要正确区分对抗审查调查和自我辩解的界限,对于被谈话人提出的有理有据的反证,事关错罪有无、错罪轻重的申辩,要耐心听取,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视为“对抗”,横加指责。
否则,不仅不利于教育和挽救人,还可能造成冤假错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给出的政策,必须是明确无误的,可以落到实处的,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这是得不偿失的,而且也与我们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2 证据揭示法在审查调查阶段,我们应珍惜每一份证据,不是必要时不宜轻易使用,尤其关键的“炮弹”“底牌”更是如此。
必须选准最佳时机,一经抛出,务求必胜,发挥证据的最佳效应。
使用证据较为合适的时机,主要有以下五个:一是在是否交代犹豫不决时。
采取审查调查措施后,被谈话人思想波动较大,对于是否交代、是否如实交代,往往处于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的状态。
这时,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及时使用证据,就能使被谈话人清楚我们已经证据在握,只有交代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从而封堵其退路,促使其向坦白的方向转化。
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晓知以理,动之以情。
诱之以利,绳之以法。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看过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迈的老人,家周围有一群调皮的孩子,欺负老人行动不便,总喜欢往老人家里扔石头,老人追也追不上,也骂过他们,也告诉过他们的家长,甚至动用过警察,结果孩子们变本加厉,扔的更凶了。
老人此伤透了脑筋,终于有一天,老人把孩子们召集在了一起,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发现现在离不开你们每天向我院子里扔石头了,这样吧,你们每天坚持扔,我每人给你们5元钱!”孩子们乐得接受!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有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宣布:我的经济有些紧张,每人每天只能给3元钱了。
孩子们虽然不高兴,还是同意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降到了1元钱,最后,老人无奈的宣布:我已经没有钱给你们了,你们能不能免费向我院子里扔石头?结果,孩子们异口同声的拒绝了,从此以后,老人家里再也没有人扔石头了!!奇怪吗?震惊吗?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由此想到中国古代的诗歌的妙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也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清代的诗人乔灵同样认为诗的好处在于“无理而妙”!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德国,其实验心理学派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情感是很难定性的!从心理学上讲,情感和理性的不一样之处就是情感的难定性,越是有特点的情感,越是微妙,越是难以做理性的定性。
可以说上面的这个故事恰恰就是反映了“情”与“理”的微妙的关系。
古语有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道德教育的两大准则,情与理的结合使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如果充分合理的运用这几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动之以情”:所谓动之以情,就是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沟通。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感情,做到动之以情,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建立这种真挚感情,就要关怀他们,体贴他们,密切联系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热情帮助他们,真诚爱护他们。
<做最好的自己>中的生词
作茧自缚、故步自封
反义词
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范雎因受到诬陷而改名张禄逃到秦国。他针对秦国四人专权问题去拜见秦昭王。他说自己冒死晋见是为了秦国的将来,如果被杀就会让天下有志于助秦的人裹足不前,他分析秦国的现状头头是道,秦王拜他为相。
12.诘问
解释:
追问,责问,质问。诘:追问
解释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词性为贬义。
近义词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反义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奴颜婢膝。
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2一定要积极努力地去学习,否则到失败的时候以前所有的梦想都将是南柯一梦。
15.勘查
亦作“勘查”kānchá
勘查就是实地查看、现场调查的意思。勘查就是专门从事勘查的部门或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原理、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对需要取证的事实进行勘验、检查、调查访问、寻找、发现、固定和提取与有关的痕迹、物品等证据材料和信息,为科技鉴定、综合分析判断提供服务。如:现场勘查。
施之“晓之以理”,应灵活机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处境,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疏通诱导,或直言理论;或感性启迪,或理性证辨;或委婉谲谏,或坦率相陈。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但不论何种方式,都要讲求论理的艺术,使之不煴不火,不急不躁,如春风化雨,冰溶冻解。
后世影响
晓之以理,在于爱心为本。为师者,须有慈爱之心,襄扶之意,才能使“晓之以理”施之有恒,行之有效。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爱护有加,关怀备至,在进行"晓之以理"的教育中,赋予深厚的爱和纯贞的情,使学生在教诲中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使结瘀心头的疑惑、偏见随之释然而去。应看到,当前有的教师,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有时缺乏耐心和信心,或而心情急躁,或而态度粗暴,或而听之任之,甚至视个性强、不易教诲的学生为不化顽石,从而弃之。究其因,盖无爱心所致。如此心态,何能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作者:傅彩虹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8期摘要:习作难吗?难!但只要得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则不难矣!关键词:诱发兴趣;创设情境;体验成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有的学生甚至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而教师绞尽脑汁、苦口婆心、费尽口舌、进而大为恼火,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合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方法——诱发兴趣,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品尝习作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从害怕习作到爱上习作,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动之以情,诱发兴趣许多文人墨客都说写文章是“情动而辞发”,而小学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情感,对自己喜欢和厌恶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耳闻目睹的新奇事,往往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的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越浓厚,学习就越努力、越刻苦。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习作指导也不例外,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
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也乐于助人。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激趣”。
如教学《桃子熟了……》的想象作文时,习作一开始以动画片的形式出现了同学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孙悟空,他遇到了困难:花五年心血研究培植的仙桃成熟了,却无人知晓,该怎么推向广阔的市场?无奈之下,本领高强的孙悟空求助于同学们。
此时,全体学生对于传奇人物的好奇心,对于弱者的同情心被激起了,强烈的助人欲望诱发了作文的内驱力,学生的习作兴趣高昂,个个跃跃欲试。
这时,教师紧紧抓住时机,巧妙动之以情,诱发学生写作激情,学生在这一情景下,眼睛“亮”了,脑子“活”了,主体参与率大大提高,经常出现好几个同学抢着说的可喜情景。
二、晓之以理,创设体验情境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体制转轨在深化,社会转型在加快,利益调整力度在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南宁市着眼“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新时期“三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晓之以理,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晓之以理的实质是教育农民,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近几年来,南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
在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了专栏、专题节目,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完善干部包村、定点联系等制度,推动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政策宣讲团、农村工作队、文艺演出队进村入户,把中央、自治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送到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
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动之以情,带着感情做好“三农”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对待农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党风的根本问题,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必须动之以情,深怀爱民之心。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古语有云“,诱之以利,绳之以法”,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道德教育的两大准则,情与理的结合使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基础,在班级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尤其在倡导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除了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明确的管理目标外,更应重视情感教育,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方式。
因为情感教育,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激发学生进取心。
1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情感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有着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主任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载体,它更能“感染”学生,正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
班主任要具备应有的师德,要有博爱之心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班主任老师作为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集中者,要全面负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正确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其作用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要赢得学生的尊重,班主任必须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必须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从一言一行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
为此,班主任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情感”形象,对自己的情感状态有清醒的认识,防止自身存在的情感缺陷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当好“情感”榜样。
平时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必须先做到;对学生提任何要求,都自己先考虑其可行度,信口开河只会让自己丧失威信。
例如,有的班主任会承诺学生下次去哪里、明天做什么,结果,课后置之脑后,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老师都是随便说说的,不再相信老师。
2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搭建和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是进行情感教育,进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如何来搭建沟通的桥梁呢?班主任教育学生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教育,教育目标往往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情感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的。
所以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案例案例综述:我班有个学生叫唐某,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明知故犯,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朽木不可雕也”。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追综教育:自从有了坚定信念,我就经常瞅准机会,趁他心情好时找他促膝而谈。
我对他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
我们来试试看,看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吗?”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金某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
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
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
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规作者:高金锐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年第02期九月底,我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就是接手高一8班班主任工作。
半路接手一个班级,除了两位教师沟通好交接事宜外,还需让所交接班级的学生从情感、心理上接受、认可自己,让班级工作正常运行。
著名的班主任培训专家丁如许曾经说:成功的班级管理,要有“动之以情”的情感管理,“晓之以理”的思想管理,“行之以规”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一、动之以情“感人心者首推情”。
在正式做自我介绍前,我对8班学生说了这么几句话:“这是我第一次进入8班教室,我已经发现你们身上至少有三个闪光点:一、你们是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青人;二、从你们听沈主任讲话的状态中,我可以推断出你们有着良好的听课习惯;三、从你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你们对范老师的不舍与眷恋,你们是懂得感恩的人,真好,懂得感恩的人是有温度的人,他/她能够发现到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学业还是事业中,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我想,先谈这几句话要比我一上来就做自我介绍更有效果,既表扬了学生的优点,消除了他们对新班主任的戒备,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又间接的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
有了良好的开端,以后开展工作就比较顺利。
第一天跟学生上早操,我发现在6:07分时8班只有8个学生,于是我用手机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早自习开始前三分钟,我说“知道老师为什么给你们拍了一张照片吗?”学生说:“嫌我们来的人少!”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错,我觉得这个点能来这几名学生很不错,这只是我第一天跟操,如果明天来的人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第二天的6:07分,8班全体学生到位。
适时的肯定,真心的表扬,能让学生在亲切的、信任的氛围中找到进步的勇气,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二、晓之以理“管理管理,管在理上。
”班级管理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休止的唠叨,不是粗暴的责骂。
举一个我们8班这几天有关作业问题的案例:作业收不上是普通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刚接手的时候,理科作业呈现十几本、二十几本收不上的现象,就连班主任我,语文作业也会有7、8本收不上来,老师们也抱怨孩子们不给力。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思索,面对的学生能力的差异,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才能正常成长。
教师在教育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认同因材施教的要求。
从教师与学生关系角度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要求等。
只有在师生关系上“目中有人”,教师才能因材施教。
美国在1982年出版的《美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就提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的教学方法。
”18世纪末德国出现的泛爱主义教育流派在教育中注意启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特性。
因为较好得做好了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因为厌学而逃学的孩子相对也较少,西方教育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再成功培养其创造力。
所以,到了大学时代,当中国的教育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西方的教育却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大学真的大有所成。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本身就应充满创造性,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就要做到精雕细刻、因材施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学生不是盛纳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有待发展的人。
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认同受教育者是个独立而自主的个体,重视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创造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育人和教学。
教师应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所有学生相同的机会。
这既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之一,也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榜样。
不管是笨学生还是聪明的学生,漂亮的,或不漂亮的,他们都希望被关注和被尊重。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根据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在比较愉悦和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们还需要做到一条思路要清晰,多条施策要灵活。
班主任要有
健全的计划和安排,清晰明确地规划好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和工作重点。
我们要了解学生
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面对各种具体问题,我们要善于灵活运用教育手段和方法,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
教学效果。
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班主任具备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
我们要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
意思,用准确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在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时,我们要善于运用各
种形式语言,如写一篇班规,组织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等,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
得到锻炼和提高。
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老师和家长,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只有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要在工作中以情动人,以理晓理,在教育教学工
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十章-----德-育
第十章德育典型例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参考答案:D专家点评:心理健康教育也属于德育范畴。
2.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B.心理辅导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参考答案:A专家点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专家点评:德育的认知模式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选择内容和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具有以下( )特点。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参考答案:ABCDE专家点评: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德育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在德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2.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哪几点要求? ( )A.坚持严格要求(锻炼法)B.注重宣传和教育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D.与启发说服相结合(陶冶法)E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参考答案:BCE专家点评:坚持严格要求是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要求,与启发说服相结合是运用陶冶法要注意的要求。
三、填空题1. 2O世纪70年代,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了的道德教育模式。
参考答案:体谅或学会关心专家点评: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o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2.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
参考答案:行专家点评: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和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一)说服教育,晓之以理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
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
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
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
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校通过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三风建设上墙;注重更新学校文化长廊、文化橱窗和黑板报,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一砖一瓦都发挥德育的作用。
(三)示范引领,树立榜样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
晓之以法 明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句话来自于《论语》,意思是说在教导他人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让他们了解法律法规,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发情感共鸣,最终通过实际行动来引导他们。
这句话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教育教导有着深远的意义。
“晓之以法”,意味着我们在教导他人的时候,要让他们明白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约束力。
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学中,都要向学生宣传法律法规,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应该如何遵守法律。
只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存在和约束力,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明之以理”,则要求我们在教导他人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原理。
无论是在知识传授中,还是在道德教育中,都要注重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和道理。
只有让他们明白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行为的合理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标准。
在教育教导中,要注重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要引导学生明白文明法治对社会稳定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自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投入。
要让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中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感动,增强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热情。
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示范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要做学生的楷模和引导者,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导,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教导中,要兼顾“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四个方面,完善教育教导的内容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他人的教育教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作者:王晓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4期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无论是学生的厌学、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高智商,或是德育工作的不灵验,都表露出眼下的教育遇到了“唯理性主义教育”的瓶颈。
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1.情感对学生开展学习过程极为重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因而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学生个体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情感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率:积极的情感可增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习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学习动机的强烈度、学习兴趣的浓烈度呈正相关;积极的情感还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2.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的情景中,互动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因教师的鼓励、支持而更加发奋,教师也会因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更加热爱教育工作。
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
3.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培养意义深远重大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六计
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六计一、无情未必真豪杰——动之以情---------------------------------------------------------------------------------------- 二、敢讲善讲大道理——晓之以理--------------------------------------------------------------------------------------- 三、钥匙对路锁顿开——因人施教--------------------------------------------------------------------------------------- 四、堵而抑之不如导——疏而导之---------------------------------------------------------------------------------------五、两刀相割利自见——以正压邪--------------------------------------------------------------------------------------- 六、把思考的钥匙交给青年——启人以思--------------------------------------------------------------------------------------- 七、细水滴得石头穿一一思想教育的韧性------------------------------------------------------------------------------- 八、重在防患于未然——防重于治------------------------------------------------------------------------------------------九、惊雷未必带来喜雨——严而不训------------------------------------------------------------------------------------------ 十、画饼充饥不可取——爱而不哄------------------------------------------------------------------------------------------ 十一、良师尚须是益友——教人先交友-------------------------------------------------------------------------------------- 十二、良药甜口更利病——忠言逆耳--------------------------------------------------------------------------------------- 十三、愉快的思想教育——寓教于乐---------------------------------------------------------------------------------------- 十四、用美诱发新一辈——示之以美----------------------------------------------------------------------------------------- 十五、勇士未必贪重赏——奖金并非万能---------------------------------------------------------------------------------- 十六、赏之以众情所喜一一赏功与罚过------------------------------------------------------------------------------------- 十七、好花尚须勤浇培一一培育先进之花--------------------------------------------------------------------------------- 以下为参考题目十八、"冷处理"与"热处理"一一火候、时机、分寸---------------------------------------------------------------------------- 十九、潜在的精神能源一一激发自尊心-------------------------------------------------------------------------------------- 二十、并非不打不成人一一废止“皮肉教育”----------------------------------------------------------------------------- 二十一、有春风就会萌芽一一给以希望之路-----------------------------------------------------------------------------------二十三、千人担水万人浇——综合治理---------------------------------------------------------------------------------------二十四、顺应自然本性一一谈气质------------------------------------------------------------------------------------------二十五、顺应自然本性一一二谈性格--------------------------------------------------------------------------------------二十六、心病当以心药医一一心理疗法----------------------------------------------------------------------------------------二十七、打铁先得本身硬一一身教重于言教----------------------------------------------------------------------------------二十八、直挂云帆济沧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成才之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怀恨心理”学生的个案研究与教育一、背景:我现在担任的中专班级中有一名男生“汪小兵”(化名),他刚入学时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的印象还不错:劳动能力比较强、工作比较积极,因此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班级的“劳动委员”。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左传 僖公三十年》
8.烛之武从什么角度离间秦晋关系的?请简要说明。
【解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渡过)而夕设版 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扩张)其西 封,若不阙(亏损)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案】 (1)晋曾经背信弃义,烛之武劝说秦伯要“以史为鉴”。 (2)晋贪得无厌,野心勃勃,烛之武劝说秦伯要“防患未然”。
第三层:秦伯听取烛之武劝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 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
【解析】 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 肆:扩张 阙:使——亏损 焉:哪里,怎么?
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 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
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 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
之 患 也 ’ 。 谋 及 子 孙 , 可 谓 死 君 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
(为了已死的国君)乎!”遂发命, 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
微(加入没有)夫人之力不及
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
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 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 的局面),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 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 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 也就离开了郑国。
③了解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简短因材施教名人事例
简短因材施教名人事例篇一:《因材施教心得体会》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论及教育问题,都饱蕴着教育心理学的观点。
“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意思是学而不思,不深辨其真意所在,必致迷惘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事无验证,疑不能解,将危殆不安。
故『学与思』当齐修并进,不可偏废,仅学不思,容易迷失自己。
仅思不学,亦是把自己封闭孤立了。
)还有“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
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篇二:《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十二种方法》心得体会》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十二种方法》心得体会我们知道,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身以及先天的遗传素质不同,学生不仅有年龄特征,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已经成为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和差异,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特点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论语·雍也》“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
”“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都应该做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孩子才能正常成长。
首先,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认同因材施教的要求。
从教师与学生关系角度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要求等。
只有在师生关系上“目中有人”,教师才能因材施教。
美国在1982年出版的《美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就提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的教学方法。
”18世纪末德国出现的泛爱主义教育流派在教育中注意启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特性。
因为较好得做好了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因为厌学而逃学的孩子相对也较少,西方教育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再成功培养其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之以理,施之以法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具有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
2013年学校举办的歌咏比赛让我记忆犹深。
因为一套失而复得的服装,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做为班主任的意义。
在那个媚阳高照的上午,我们二(2)班捧着“歌咏比赛三等奖”的奖状兴高采烈地回到教室,在我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已经到了放学时间,我对伴舞的6个女孩子说:“你们去老师办公室换一下衣服,咱们租的服装,下午老师要去还给人家。
”教室的学生已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教室,换衣服的6个女孩子也陆陆续续把衣服换好,交到了讲台上。
我和最后一位同学说了:“再见”后,才慢慢的整理讲台上的服装。
怎么只有5套?这可怎么办?很明显,要么有一个同学把服装没交上来,要么哪个同学顺手牵羊带走了。
当然,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下午学生一到校,我就把那6个女孩子召集到了一起,我先压下心理的情绪和疑问,没有马上对这件事做定论,我问她们:“谁把服装还没有交上来?”我的语气中略带焦急,她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我以为孩子们小,不明白“租服装”什么意思,就又一次告诉她们:“这次的表演服装是老师从别的地方租来的,用完后老师还要还给人家的,这和上次我们
自已出钱买是不一样的。
”可是,我期待的事没有出现。
都说:“我交了。
”
面对此情此景,我本想批评她们一顿,再对她们进行一番“洗脑”式说教,但转念一想严厉的批评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没有针对性的教育也不是教育的良方。
何况这件事没有调查清楚,一味地批评是起不到作用的,弄不好,会让“她”更害怕,更不敢说实话。
我平静了一下自已的心情,说:“老师知道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你拿错了没有关系,只要明天来校你悄悄地把它放在桌子上就行,让老师知道,衣服没丢。
这我就放心了。
”
第二天,我没有看到我期待出现的黄裙子。
第三天,我改变策略,我叫来她们6个,和蔼地说:“老师只需要你们给我一个小小的暗示即可,就算你和老师一样犯了粗心的问题,那也没关系,我们以后细心就可以了。
谁都会出错,老师也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会,重要的是知错能改。
”我看了看他们,继续说:“如果你忘交了,动一动你的手就行了。
”我让她们背对我一字排开,然后双手背后,果然,我看到了小扬的手动了一下,我怕自已没看清,又说:“你只要动动你的手让老师看到即可。
”我这次清楚地看到了小扬的手在动。
我说:“你们都很诚实,都是好孩子。
”但我没说是谁。
随后我及时联系了小扬的妈妈。
原来,小扬把衣服带回了家,却告诉妈妈:“老师说什么时候收,再什么时候带到学校。
”了解了这一情况,我同小扬的妈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后。
下午放学,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给她讲了《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告诉他诚实是一个人必
备的素质,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小扬终于流下了眼泪,向我承认了错误。
听了小文的真心话,我笑了。
对她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
这件事是咱俩的小秘密,不能告诉别人噢。
”小扬也露出笑容。
当她再次来到教室时,手里提着一个纸袋子,我俩心照不宣的笑了笑,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高兴的说:“谢谢你的礼物。
”到底是什么礼物,只有我俩知道喽。
小学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
小学生处于道德观形成时期,他们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绘出各种优美的图画。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道德观念的教育,一旦某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又不肯放弃要求,就会导致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现象。
出现了这种事情如果老师当面揭穿,并给予严厉的批评,就会遭到学生情绪上的抵触,甚至会给其心灵造成创伤。
因此在处理这类事情时,首先不能用“偷”来定性,其次要有耐心要得到孩子父母的配合支持,采取沟通、教育的方式,让孩子提高认识,自己认识到错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所以,我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讲求技巧、讲求方法。
任何简单、粗暴的方式都是不适合的。
2014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