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新技术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促进药剂学的发展:
一.药剂学的发展概况:
1.剂型:
第一代制剂:丸剂等
第二代制剂:两个条件:有一定的比较规范的制剂流程,有相关的质量规范标准
第三代制剂:缓控释制剂及透皮制剂第四代制剂:控释制剂或靶向制剂
第五代制剂:智能化给药制剂
2.基本理论:片剂形成理论、微分化理论、固体分散理论、溶解和吸收理论、增溶助溶理论、制剂定性理论、药动学模型理论、固体制剂释放理论。生物酶提取技术:
酶的特点: 1.提取过程中有极高活性—每一个酶分子每分钟能促化底物1000个左右,比普通催化剂速度快107。2.高度的专一性3.催化活性可以被控制4.反应条件温和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底物的来源与浓度2.酶的种类和浓度3.温度(一般极限温度80)
4.PH
5.其他:包括光线,水分,金属离子,有机溶媒,氧化剂,还原剂。三.酶提取技术:
1.植物药破壁的目的:植物药多数活性物质存在于细胞壁内,只有少量存在于细胞间。
2.纤维素酶—由内切葡萄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进行提取
3.高分子有序密集排列的区域称为结晶区;未有序密集排列的称为非结晶区或无定形区。
4.纤维素水解:三大步:作用于非结晶区→水解为小分子糖→水解为单糖四个过程:渗入、内切、外切、糖化
水解主链的酶:β-葡聚糖酶、半乳糖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
水解支链的酶:阿拉伯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半乳糖酶、葡萄糖苷酸酶
四.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1.电负性、2比表面积、3木质素的含量、4结晶度
五.酶提取优点: 1.提取率大幅增加2.降低提取物粘度和吸水率3.降低溶剂利用度与提取时间4.可采用常规设备提取 5.保持和发扬中药复方的优势。
六.酶提取缺点:1.提取过程中温度,PH值往往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偏离后提取效果不好;
2.提取过程中可能改变某种成分。七.酶提取效果较好的一般是根皮类或根皮茎类,用纤维酶;而果实种子类一般除纤维酶外还使用蛋白酶和果胶酶。
包合技术:
一.含义: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二.分类: 1.按结构性质分:多分子包合物、单分子包合物、大分子包合物。
2.按几何形状分:管形包合物、笼形包合物、层状包合物
三.特点: 1.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遮盖不良气味,减少局部刺激性4.液态药物固体化5.调节速度6.用于药物的分离和测定。
四.常见的包合材料:
1.环糊精:6—12个葡萄糖分子。6个就称为α-CD,七个就称为β-CD,八个就称为r-CD,内部疏水,外部亲水,具有极性的外侧和非极性的内侧,呈筒状。
2.β-CD甲基化之后:①在水中溶解度增大,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②底稀释性,高表面活性③包合物溶解性增大④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3.水溶性降低:乙基β-CD,乙酰基β-CD。
4.杯芳烃:对位烷基苯酚和甲醚进行缩合得到的寡聚大烷化合物。
特点:①利于合成②上缘下缘均有选择性修饰,能识别离子型体,又能识别中③有苯环单元组成的疏水通腔④熔点高,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均很好。
5.瓜环:①高度对称的筒状大环分子
②内腔疏水,具有环绕的羰基氧原子;
③疏水作用,氢键,离子偶合作用形成配合物且稳定。
五.原理:
主客分子的结构大小:①化学结构中原子数目不少于5个,水中溶解度小于10mg/ml;②熔点小于250③稠环小于5个④分子量100—400之间。
中药粉碎技术—破壁:
细胞级微粉碎:以打破中药材细胞为目的的粉碎作业。
细胞级中药微粉:经细胞级粉碎作业所获得的中药微分。
特点:1.破壁率高,有利于有效成分释放2.提高生物利用度3.较少剂量,节约原料,降低成本4.有利于中药复方的匀化5.有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成分6.服用口感好。(45μm下无颗粒感)经验式:η=1-(1-1/n)3
η为破壁率,n=粒径(厚度)/细胞直径
n=1,η=100% n=2,η=87.5%(实际破壁率为100%)
n=10,η=27.1% n=100,η=2.97%
膜及超滤技术:
1膜的分类:1、孔径:微滤膜0.1-10um;超滤膜0.01-0.1um,纳米过滤膜0.001-0.01um;反渗透膜<0.001um。2膜的结构:对称膜,不对称膜,复合膜。3、材料:合成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4、膜的分离机理:吸附性膜,扩散性膜,离子交换膜,选择渗透膜,非选择性膜。
2超滤原理:机械筛分。1、技术:超滤膜,浓度极化,表证超渗透的参数:超滤的速率,水通量保持一致。脱除率是指一定分子量的物质膜能截留的程度。
分子截留量:将脱除率为90%-95%的溶质分子确定为截留分子量
压密分子:初始超滤浓度/稳定的超滤速率孔径:贯穿于膜两侧孔道中最狭窄的部分
超滤膜的污染:1初始溶剂通量降低2初始超滤通量降低3长期超滤通量降低
影响因素: 1压力与流通量成正比2药液的前处理3药液的温度(温度越高有利于虑过,降低液体的粘性)4药液的浓度5超滤膜的孔径。
出膏率较好的为10%左右,差一点的为14%
吸附澄清技术:
1概念:是应用吸附澄清剂对不稳定的胶体溶液或混悬液进行处理,使之澄清稳定的一种技术,此种技术保留绝大部分有效成分,去除杂质。
溶胶的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电学性质---电泳
2澄清的原理:1凝聚:在加投的化学物质中,胶体脱稳并使颗粒相互聚集成1nm大小的块状聚集体的过程,胶体是动力学稳定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絮凝:使用絮凝剂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nm大小絮团状的过程
高分子絮凝剂:1、高分子长链2、具有活性官能团3、官能团有吸附性4、同一分子上可吸附多个微粒3特点:1专属性强2有效成分损失少3效率高,成本低4安全无毒,无污染
4分类凝聚剂:碳酸钙,硫酸铝,硫酸钠,硅藻土,高岭土,皂土
絮凝剂:甲壳类及其衍生物,ZTC1+1天然澄清剂,101果汁澄清剂,海藻酸钠,蛋清
5影响吸附澄清的因素:1絮凝剂溶液的配置一般0.02%--0.1%2溶液中颗粒的荷电性3药液的浓度和澄清剂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