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合集下载

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作者:王帅来源:《人间》2016年第15期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解析是以实践作为基础,并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进行批判,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哲学的分野,开始进入科学的历史观的大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开始转向唯物主义,从而摆脱唯心主义思想的桎梏。

关键字:马克思;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实践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68-0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这一提纲式的笔记是1845年被迫迁移到布鲁塞尔的背景下所写,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第一篇标志马克思的思想与费尔巴哈思想相区别的文章,标志着马克思成熟的思想。

《提纲》虽然简短,但彻底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并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进行彻底地“清算”,形成自己完备的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作正确的界定。

因此,全面的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需要正确理解费尔巴哈如何对人的本质的界定,以及马克思在《提纲》中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批判。

一、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费尔巴哈说:“我的第一个思想是上帝,第二个思想是理性,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

”费尔巴哈把人提升到上帝、理性的高度,由此可见,其对人的关注。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通过对宗教以及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并试图用感性存在的人代替抽象的理性天国中虚幻的人。

“黑格尔在纯思辨的基础上,彻底的把人的本质精神化,将自我意识看成人的本质。

而费尔巴哈主张彻底的抛弃以外化精神的原则来化约人的本质的做法,认为哲学就应当使人自身成为哲学的首要原则,即使是神圣的上帝的形象也不过是人的自我形象在天空的投影”②。

马、恩怎么批判的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

马、恩怎么批判的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

马、恩怎么批判的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学号:Y101340206 姓名:李帅指导教师:贾东海一切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声称,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主义”部分来自费尔巴哈。

我们知道,作为系统化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哲学的部分,有着恩格斯巨大的贡献。

很多德国哲学史家(比如赫尔士博尔格)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哲学的部分主要来自恩格斯。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确是马克思主义受到列宁、斯大林修改之前,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可以算作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这本书中,恩格斯明确地把费尔巴哈看作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在这个里程碑之前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唯心主义。

这个里程碑之后就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时代了。

很明显,恩格斯是把他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定位在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上。

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主义到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还是对费尔巴哈的继承与发展(其实说“修改”比说“发展”更确切一些)。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包括了两个部分。

一是来自早期英国经验主义的、诡辩性很强、学术性很差的纯粹感官主义,二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很流行的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论的这两个部分, 唯物主义与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在唯物主义哲学上有没有自己的创建呢?有,那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强调。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批评。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人通过“实践”主动地经验、认识、改造世界,是一个很核心的理论。

在费尔巴哈那里,“物”对于人是具有绝对的决定性的,他不能想象人的主动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物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显然感到这个问题,提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概念。

但是,作为彻底的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同样不能解释人的主观能动性到底是哪里来的。

因为在他们那里,人的一切都来自经验——传统的经验主义,而不可能有任何先验的东西。

这种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半信半疑的态度,这种在两方面都不能彻底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再后来的政治实践中导致的一些列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无论是过分自信的“战天斗地”还是用“经济发展”定义社会优劣的极端拜金主义。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作者:袁俊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1期摘要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确证了人和自然,并将它们作为其哲学出发点。

但由于费尔巴哈哲学奠基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未能看清历史的前提,没有找到正确的出发点,致使其在历史观上未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最终陷入了唯心史观。

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较之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胜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找准了“实践”这一逻辑和历史的结合点,从而划时代地建立了唯物史观。

关键词直观性旧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1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根源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否定了纯粹理性、绝对精神的主体地位;确证了人和自然(这两个他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并将它们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

费尔巴哈认为,“自然不仅仅是产生了人和包含了人的自然,而且是作为哲学对象的自然,也是人所意识到的自然,是对象化了的自然,或对象化为…客观理性‟的自然”。

而人不是抽象的思辨的精神实体,更不是一架所谓“精密的机器”,而是具有感性能力的生命实体。

在人与自然两者地位关系上,费尔巴哈从人本学的原则出发,认为自然虽然在时间上是第一性的,但在地位上却是第二性的。

一切哲学的立足点都应是那个使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得以可能的“人”。

思维方式不同,直接反映在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

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大多都建立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之上,以费尔巴哈哲学为例,其出发点是脱离社会、缺乏现实性的抽象的人。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足于“直观”(介于仅仅看到“眼前”的东西的直观和看出事物的“真正本质”的高级的哲学直观之间的某种二重性的直观,费氏将之视作其哲学信条),他所看到的只是脱离人的自然,是个体的人。

他没有认识到:人更是历史中的人、社会中的人、实践的人。

这也就使得他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表现出了过度的热情——不仅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因素,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就导致他不可避免地倒向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新文件?

为什么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新文件?

1、为什么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新文件?冯幼军2009体研20091117《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批判费尔巴哈为重点,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

同时《,提纲》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是一块结束旧质开创新质的界碑,在马克思哲学史上具有根本划界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天才提纲。

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和核心,以批判费尔巴哈为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作为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最初著作《,提纲》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提出了新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指出了马克思主。

《提纲》虽然非常简要,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根本划界的意义,恩格斯称《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一、《提纲》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确立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出发点或立足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虽然不少人为实现他们的哲学作过艰难的努力,甚至有的人还运用过实践这个词,但是他们都满足于圆满地解释世界,把哲学的任务仅仅规定为说明世界。

因此,从前的一切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精神、思维,它们把精神、思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本质,从精神、思维出发来理解世界。

对此,马克思进行了批判,指出唯心主义对“能动的方面”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它们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否认主体对客体的依赖性“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本身的”。

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自然,他们从自然存在出发来理解世界,对于人类自身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旧唯物主义是不了解和鄙视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概括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概括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概括费尔巴哈是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继承,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文将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进行解读概括,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意义。

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强调客观世界的重要性。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人的意识和思想来源于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继承。

首先,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是消极的、被动的,未能充分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其次,马克思提出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最后,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未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性。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实践唯物主义还指出,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费尔巴哈提纲的当代意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费尔巴哈提纲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进行批判和继承的重要著作。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摘要:本文研究了马克思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

本文从几个方面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导言》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的思想,这是马克思划时代的历史功绩。

关键词:马克思、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

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觉的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

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

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费尔巴哈提纲的实践论

费尔巴哈提纲的实践论

费尔巴哈提纲的实践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Theses on Feuerbach)中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实践观点,这一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素之一。

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理论家的批判,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虽然正确地承认外部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它却未能理解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旧唯物主义仅停留在自然界的直观上,没有把握住人的社会实践性。

2. 实践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而且是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决定性手段。

他提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们不仅改变自然界,也在社会关系中改变自己。

3. 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并不是某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在其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的历史过程中的活动来确定的。

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实现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 主体能动性和客体改造:马克思提出实践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在实践中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

实践使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 目标指向未来:马克思还指出,哲学应当不仅仅满足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改变世界,这体现了他的实践哲学的行动导向。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论,主张实践在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上的首要地位,从而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局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费尔巴哈实践观以及马克思对其观点的批判改造_读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

费尔巴哈实践观以及马克思对其观点的批判改造_读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

探索研究费尔巴哈实践观以及马克思对其观点的批判改造——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冯 雪 李 娜(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 050091)摘 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人类哲学史上伟大变革过程中的一份研究性的纲要。

本文首先分析费尔巴哈错误实践观以及产生的原因,通过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错误实践观的批判,得出科学实践观的内涵,以及马克思的实践观对我们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 实践 费尔巴哈 马克思马克思在《提纲》中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

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的制定了“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系统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这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以后,在研究政治经济学取得初步成果的条件下,第一次同所有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的标志。

所以,恩格斯高度评价《提纲》说:“作为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一、费尔巴哈错误的实践观以及产生原因费尔巴哈是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斗争中,形成和发展了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从而“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

”但是费尔巴哈却是一个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他在自然观方面坚持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却仍然陷入了唯心主义,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义,这就必然导致他的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一)费尔巴哈的实践观。

1、费尔巴哈简单的把感性直观活动看作是实践活动。

费尔巴哈从他的直观唯物主义出发,不认为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而是“仅仅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他认为实践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活动,而不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显然将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混为一谈,以感性直观活动代替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

浅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浅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浅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是马克思及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深刻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将观念的本质揭示为人类实践的产物,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词语游戏和抽象概念上,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说:“费尔巴哈假定,这些思想运动是‘自我生长’、‘自我进化的’、‘自我繁殖的’,这样就把它们当作静态东西对待。

”(《马克思选集》第2卷)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唯心主义观点的错误性,认为唯有从实践出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改变世界。

二、对解释历史的提出马克思主张历史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他认为社会制度的更替不是由个人的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所不断引发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生产力和交往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历史观的基础。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三、关于革命的思考马克思不仅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也对革命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革命不仅仅是一次暴动,更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他说:“社会变革必须是通过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革命而实现的,必须是由斗争而实现的。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不能仅仅靠暴力和斗争,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

四、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是由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的本质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与自然本质不同。

他说:“这是因为人类实践的第一次基础是使自然适应人类,而这种改造自然是物质的生产活动。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创造历史的本质。

五、关于革命的实践马克思的思想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论证费尔巴哈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论证费尔巴哈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论证费尔巴哈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张慧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摘要:在传统的理解中,人们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是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在这种理解的前提下,人们合乎逻辑地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那么费尔巴哈哲学到底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还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呢?本文将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以及他对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关键词: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马克思是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才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点差不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公认,但是马克思是在什么意义上对这一哲学批判的呢?人们却有不同的理解。

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还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传统的理解方式认为,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旧,是旧在这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家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并由于这个缺陷,它们都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于历史领域,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就在于马克思在汲取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并把它贯彻于各个方面,在历史观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视野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性质被严重地误解了,它被想象为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被形象地比喻为一个笨拙的母亲,她在为孩子洗完澡后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

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从设想出发而不是从事实出发的思维方式,是不符合哲学史的事实的,这对于最讲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哲学史的事实表明,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并不是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缺点。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文 化 艺 术
论 马克思对费尔 巴哈直观 唯物主义 的批判
读 《 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 》和 《 德意志形态》
关 顺
南昌 3 3 0 0 2 2) ( 江 西师 范大 学政 法学 院 ,江 西
摘 要 :费尔巴哈对黑格 尔哲学进行了批判,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的,对他的 批判主要体现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最主要的缺点是直观性,没有正确的实践 ,导 致 了他形而上学的 自然观以及最终陷入唯心史观。通过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形成了具有 巨大现实意义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
物主 义 。
关键 词 :马克 思 ; 费尔 巴哈 ; 直观 性 ; 实践现 ;唯 心 史观
1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缺 点 谓 特 性 的怀 抱 中 去 了 ”。 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是在青年黑格 尔派解题 的过程 中创立的。费尔 马克思在 《 关于 费尔 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做 了具体的阐述 ,他 巴哈在 批判黑格 尔唯心主义基础上,使唯物主义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认为 ,实践是一种主体人 的感性的、客观 的、现实 的活动,是凭借人 让人们对客观世 界有 了新的认识 。费尔巴哈认 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的感 官可 以真是感觉到的客观过程 ,是主体 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 客观 应 当是人与 自然,主 张从神学 的束缚在摆脱出来,恢 复人 的价值,从 世界 的感 性活 动 。 而走向 自由,他的唯物主义又称为人本主义。费尔 巴哈强调 ,只要正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 巴哈 的实践观,发现 了革命 、科学的实践观, 确地运用人本主义原理,就必然会承认 自然界、物 质是存在于人之外 第一次科学 的解决 了理论和 实践的统一问题,这些 重要发现的 目的就 并产生着人的唯一的、真正的实体 。因此哲学研究的最高对象 ,应当 是要指导人们通过革命实践的改变世界 。只有通过革命 ,才能推翻反 是连 同作为人的基础 的 自 然 。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 ,仍然 动统治阶 级;同时进 步阶级只有在革 命中 ,才能抛 掉 自己身上 的陈 没有脱离 历史唯心主义,是 “ 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旧的肮脏的东西,建立起社会的新基础 。马克思哲学是 以实践为基础 对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 的缺点,马克思在 《 关 于费尔 巴哈 的,表 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这个哲学的灵魂。 的提纲》 中做 了详细的阐述 。 《 关于 费尔 巴哈的提纲》第 一条 的开头 3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 写道 :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一包括 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一的主要缺 马克思指 出费尔巴哈不是唯 心主义者而是唯物主义者 ,但他却不 点:对对 象、现实 、感性,只基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 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说 : “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 不 是把 它 们 当做 人 的 感 性 活 动 , 当做 实践 去 理 解 ,不 是 从 主 体方 面 去 性的直观 ;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的感性活动 。” 理解 。”马克思借用的费尔巴哈的 “ 对象 、现实、感性”,在这里都 在 《 关于 费尔 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直观性 是包括费 是指 自然界和人 。 “ 客体 ”是指同人类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单纯的客观 尔巴哈在 内的一切 旧唯物主 义的主要缺 点,并称之为 “ 直观唯物主 存在物 ,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客体。 “ 人 的感性活动 ”即实践活动。 义 ”,马克思认为,这种直观唯物主义必然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不 马克思把实践看做是人类赖 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形式 ,是人类特有的对 懂得科学实践观在认识和 改造 自然、社会、人 中的决定作用,就导致 象性感性活动,是主体为 了满足 自身的需要,使用 一定 的工具,采取 了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会背叛唯物主义的立场。 定的方法能动 的改造外部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 马克 思承认费尔 巴哈相 比 “ 纯 粹的 ”唯 物主义者更 加进步 ,在 费尔 巴哈把实践仅仅看作是满 足人和 自然需要 的一种活动,实践 《 德 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展开了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 活动在改造人的过程 中同时改造 了自然 。费尔巴哈 沩 首要的实践活 的批判 ,他认为 费尔 巴哈: “ 他还 从来没有看到 实践存在着 的、活 动是理论上的,而不是关于社会关系 的革命,这种狭 隘的认识 ,使他 动的人,而你是停 留于抽象的 ‘ 人 ’,并且仅仅限于感性范围 内承认 没有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费尔 巴哈认为,无论是感性活动 、理 ‘ 现实的、单个 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 友情 ,还有理 性活动还是主体思维 的对象,都与实践活动无关 。 想化 的爱与友情 以外,他不知道 ‘ 人与人之间 ’还有什 么其他 的 ‘ 人 马克思认为费尔 巴哈旧唯物主义 的缺点是:把客观事物作为 同实 的关系 ’。 ”费尔巴哈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人 ,所以他 不懂得实践在 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接对象,把人看做是直观者 ,没有从主体人 的时 改造社会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他把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寄托于理论性 间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人、人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 。人不仅仅 是直观 的东西 。他认为只有用抽 象的哎才可以解 决一切社会 问题,所 以在 自 者,还 是改造者 ;客观世界不仅仅 是人的直观对象 ,还是人的改造对 然观上费尔 巴哈是唯物 的,但是在历史观 问题是 ,他又不 自觉地成为 象:人与外部世界 的关系不仅仅是直观与被直观 的关系,还是改造与 历史唯心主义者。马克思用唯物主义的科 学实践观对费尔巴哈的直观 被改造 的关系。 唯物 主义进行 了批判,实践的唯物主义从直观 的角度来理解 自然、社 2批判费尔巴哈实践观 会 、人 和人 的认 识 。 4 、 小结 论及费尔 巴哈的哲学实践观, 人们 自然会想到马克思 《 关于费尔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 《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都是 巴哈的提纲》中的批评 : “ 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 的犹太人活动 的表现形式去理解 和确定 ”马克思认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 对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进 行了批判 ,主要批判的是 费尔 巴哈直观 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 的视野之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 ,他绝不 性的缺点,其次对 费尔 巴哈实践观也进行 了批判。而且在批判的基础 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以时间相对理性更为基础 性的关系为依 上阐述了 自己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 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 的生存活动方式,他与 自然、社会、历史形成 了一种不可分割 的统一 据来实现对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的颠覆。 费尔巴哈简单 的把感性直观活动看作是实践活动。费尔巴哈从他 体 。这是哲学上第 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促使了唯物主义哲学形 的直观 唯物主义 出发 ,不认为实践是人们有 目的、有意识的改造 世界 态上 的变革,从 旧唯物主义进入新唯物主义 ,克服 了费尔巴哈唯物主 的客观物质活动 ,而是 “ 仅仅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他 义直观性的缺点,建立了新唯物主义 。

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
的批判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既批评了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又批评了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体方面”,但是“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无论是从纯粹直观的态度来把握的“物质”,还是从纯粹能动的方面来把握的“精神”,都是对于“对象、现实和感性”的形而上学抽象。

以往的旧哲学都只是在思维概念的逻辑建构中打转,都只是在解释世界,造成“主客对立”的局面。

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世界观的基础,与一切旧哲学彻底划清了界限。

在这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即感性直观,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基于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了正确的历史观,确立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决定性地位。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F. W. J. Schelling)是19世纪浪漫主义阶段德国唯物主义学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学术成果在形而上学、哲学与历史学的研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思想在当时也
引起了浪漫派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其“直观唯物主义”的观点。

但是,费尔巴哈的这一学说也受到了马克思的严厉批评。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点,而是他对实践和社会发
展过程中客观事实表现出的偏见和不足之处。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反
映了他在片面的反马克思的立场的不足之处,他关注的是一个静态的实践观,缺少了关于历史进程和发展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把物质形态已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直
观唯物主义”就是一种新宗教主义。

他只看到了物质形态,未能捕捉到历史变革中存在的
一切。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否定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个人动机的作用,完
全否认改变一切的历史发展力量注定于失败。

因此,马克思在批评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时,用来证明马克思的唯物而又历史主义
的观点。

他强调了物质形态之外的历史进程中个人动机所发挥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只有认清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历史进程的综合性,才能更好地洞察历史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类的解放主义愿景。

总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既突显了他自身观点,又给费尔巴哈唯
物主义哲学思想提出了重要的挑战和批评,为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缺陷]刍议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缺陷]刍议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自然观的解读的机械性
恩格斯概括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费尔巴哈看来,“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是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本质是自然唯物主义,主要观点是自然、物质、存在第一性,精神、意识、思维第二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本质并不是人本主义的自然唯物主义,而是人本主义的感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把感性存在当作纯自然的存在,在人与自然即感性存在的关系上,他认为人来自于自在的自然,人就是人,他(她)没有一个自我生成、自我确证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反映者与被反映者的关系,人由自然所决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费尔巴哈没有从主体出发理解自然界,因此,他没有把自然界看做是与主体具有内在联系的自然界,没有看到自然界在有人之后都会打上人的印记。换言之,费尔巴哈把自然看做是纯化的自然,没有看到自然由纯化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变,他没有认识到自然与社会是一体的,自然是社会(人化)的自然;社会是自然的社会。所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自然观处处显示出其直观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坚持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曾提出理性和实践的认识方式。不过,在他看来,感性认识是各种感官独自地认识事物,理性的认识则是对感性认识的联系和汇总。因此,理性认识只是感性认识量上的增加,而无质的区别,这里的理性认识实际上是感性认识的量的汇总的代名词,即理性认识仅仅是“给本质加上联系,而不是创造本质。”可见,费尔巴哈不了解理性认识和实践的革命意义。由于费尔巴哈对感性认识极端依赖及其对理性认识的错误定位,必然导致他不了解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和理性认识把直观当作认识的基础,不仅是一种认识论上的根本缺陷,也使其在历史观中陷入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因。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一)批判直观主义的直观性。

旧唯物主义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旧唯物主义又有直观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不彻底性等局限。

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文中的“对象”“现实”“感性”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都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自然界,也包括了自然的人。

“客体”是特指费尔巴哈的与人的实践无关的单纯的认识对象。

”人类的感性活动”是指主体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1、文本内容是批判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只是看做人认识的对象、看作生来就存在的直观的对象,没有看到实践对客观事物的作用。

旧唯物主义肯定对象外在于人的意思的客观性,坚持对象世界对人的意识的根源性作用,是客观地认识对象的前提。

但把对象仅仅归结为一种直观的关系,显然是片面的。

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才和自然界发生联系,我们所接触到的客体死经过了人的实践改造的产物,从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2、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而没有理解现实的感性活动。

唯心主义肯定了人的活动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肯定了人对对象的意义。

但却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把精神和思维的东西看成是主体,当成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创造物质的力量。

根源在于美誉真正理解人的实践活动。

同样是片面的。

3、批判费尔巴哈对实践的错误理解。

费尔巴哈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把研究对象定位于客观的物质,重新确立自然界和人类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没有把感性客体当成是人的实践对象,不懂得主体人的作用,不懂的实践的意义在于革命的批判的改变现实没有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

因此他不可能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历史发展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意义。

综述,这一条是马克思从总的方面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通过分析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及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其根源都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人类实践的意义。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一份关于费尔巴哈的详细提纲。

这份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费尔巴哈的批评: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观点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费尔巴哈没有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解释现象。

费尔巴哈只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和批判上,而没有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2. 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观点的肯定:马克思承认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正确的。

费尔巴哈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即商品经济关系的扭曲和人与劳动的割裂。

这些观点为马克思之后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提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马克思指出,与费尔巴哈不同,我们应该将批判转变为实践。

只有通过历史上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问题。

从而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提纲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意味着对现有社会形态的深入分析,同时也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和观点的肯定,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革命斗争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再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三大批判

再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三大批判

再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三大批判陈永盛提要:批判性是贯穿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显著特征,并由此形成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三大批判。

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终结了传统哲学,完成了哲学革命;通过政治批判,马克思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开启了共产主义革命;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揭秘了资本逻辑的统治,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

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虽然各不相同,但又是有机联结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作者陈永盛,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哲学博士(北京100732 )。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最突出的独特性是它的批判性或革命性,这种批判性或革命性贯穿于他 的整个哲学观,并形成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三大批判。

这三个不同的批判构成了马 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核心内容。

虽然是三个不同的批判,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彼此独立和分离 的。

事实上,它们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

哲学批判在一开始批判传统哲学时,就把诉求人类解放的政 治目的作为自己的主题和目的;政治批判不是黑格尔式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 性的都是现实的” ®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相反,马克思在哲学批判的高度上批判专制制度、警察国 家、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等的不“合乎理性”和不“现实”,并要求深人到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揭露它们的内在经济根源,从而实现根本性的批判;同样,政治经济学批判并不局限于只是对资本主 义经济运演规律的批判,它要求在哲学批判和政治批判的高度上使对资本逻辑的揭秘和对资本主义的 各种束缚的解脱相统一。

因此,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相互联结在一起构成了马克思 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有机整体。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7C Z X002)、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马克思早期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研究”(2020YQ N Q D0064)的阶段性成果: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8页。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然 界不 是 也不 可 能 是纯 粹 的 、静 止 的 、孤 立 的 自然 界 ,因 此 ,费 直观 唯物 主义 。 第 一 ,马 克思 指 出包 括 费 尔 巴 哈 在 内 的 旧 唯物 主 义 的主 要 缺 尔 巴哈 关 于 自然 界 的观 点 和看 法 必然 导 致 了他 在 自然 观上 的形 而 点是 直观 性 。《 提 纲》 开篇 第 一 条 马克 思就 毫 不 隐晦 地 指 出 : “ 从 上 学 。
器| i } = 醯 .一: ¨ 一 ・ 一
Hale Waihona Puke - 马 克 思 对 费 尔 巴 哈 直 观 唯 物 主 义 的 批 判
刘俊 德
( 吉首大 学 湖南 吉首 4 1 6 0 0 0 )
作 者 简介 :刘俊 德 ( 1 9 8 8 一) ,男 ,土 家族 ,湖南 吉 首人 ,湖南 省 吉首 大学 2 0 1 4级 研究 生 ,研 究方 向 :马克 思 主义哲 学 。
它 们 当作人 的感 性 活 动 ,当作 实践 去 理 解 ,不 是 从 主体 方 面 去 理 但是 没有 看 到感 性 活 动 ,人 在 费 尔 巴 哈 眼 中 只 是 单 纯 的 直 观 者 , 解” 。这 里指 出旧唯 物主 义一 方 面既 未把 客 观事 物 当作 主体 人 实践 而 没有把 人 当作 积 极 从 事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 的 实 践 活 动 主 体 , 活动对 象 ,另一 方 面 也 仅 把人 当作 单 纯 的直 观 者 ,忽 略 人 的 主 观 人不 是现 实 的人 ,而是 抽 象 的 人 。他 没 有从 现 实 的、人 们 所 处 的
了客 观 、深 刻的批 判 ,主要 体现 在 《 关于 费尔 巴哈的提 纲 》 ( 以下 简称 《 提 纲》 )和 《 德 意志 意识 形态 》 ( 以下 简称 《 形 态》 )中。 1 《 提纲 》 中马克思 对 费尔 巴哈 直观 唯物 主义 的批 判 《 提纲 》 写 于 1 8 4 5年 ,在 《 提 纲》 中 ,马 克 思 对 以 费 尔 巴哈 为代 表 的旧 唯物 主义进 行 了猛 烈 的 批 判 ,尤 其 批 判 了费 尔 巴 哈 的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和超越_学习马克思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和超越_学习马克思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

8收稿日期:2003-11-06作者简介:郑明珍,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高强,中共上海市市级机关工委,哲学硕士。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理论视野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和超越———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郑明珍高强(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摘要]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马克思在《提纲》中首次引入了实践概念,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基础上的世界观和宗教观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同时制定了“新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的要点。

[关键词]费尔巴哈人本学批判超越众所周知,马克思曾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

马克思主编《莱茵报》时,直接参加了德国现实斗争,逐步跳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樊篱,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并逐步认识到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漠视社会实践,充满“人”本质的空泛议论和“爱”的抽象说教。

马克思意识到:要创立新世界观,必须批判费尔巴哈。

马克思受法国当局迫害移居布鲁塞尔客观上为清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提供了条件。

在研读了费尔巴哈大量著作后,开始了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诞生了。

其中的第一、四、六条分别从世界观和宗教观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彻底批判和超越。

因此,正确理解《提纲》对费尔巴哈人本学超越,对于把握马克思思想逻辑转变、理解马克思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对费尔巴哈人本学世界观的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世界观把自然和人作为对象来考察,“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

”[1]费尔巴哈世界观也因此分为两部分:自然界的学说和“人”的学说。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超越,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的。

(一)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基础上的自然学说的批判和超越人是思维与存在的基础,这是费尔巴哈关于自然界学说的核心。

他认为思维与存在统一,应建立在人本学基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吴强①(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并有“实践哲学”之说,其确立则可追溯到其创立初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光辉著作奠定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重要地位,也是在扬弃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了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实现了西方哲学的划时代的革新。

关键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实践性费尔巴哈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并有“实践哲学”之说,其确立则可追溯到其创立初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光辉著作奠定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重要地位,也是在扬弃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了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实现了西方哲学的划时代的革新。

一、直观性——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众所周知,费尔巴哈的“新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在青年黑格尔派解体的过程中创立的。

在激烈的批判宗教和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费尔巴哈使唯物主义再次荣登历史舞台,并指导人们认知客观世界。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他提倡把人与自然当作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主张让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进而恢复人的价值,渐进到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理解为人本主义是有合理性的。

费尔巴哈强调,只要正确地运用人本主义原理,就必然会承认自然界、物质是存在于人之外并产生着人的唯一的和真正的实体。

因此哲学不应当单使人而应当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都成为哲学普遍的、最高的对象。

自然和人是哲学的唯一对象。

他说:“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

”②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具有的直观性,使其仍然没有脱离历史唯心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等光辉著作奠定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重要地位,也是在扬弃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了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提纲》第一条就旗帜鲜明的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①吴强(1980—),男,汉族,湖南娄底人,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

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①在这里,马克思提到的“对象、现实、感性”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都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即自然界和人。

“客体”也是指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客体,即同人类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单纯的客观存在物。

“人的感性活动”就是指实践。

马克思把实践看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是主体人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使用一定的工具,采取一定的方法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客观的物质活动。

费尔巴哈认识不到生产和人类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他把实践仅仅看作是满足人的直接的、自然的需要的一种消费活动。

而实践作为生产活动,在改造人的过程中同时改造者自然。

在费尔巴哈看来,首要的东西是理论活动,而不是献身于作为改变社会关系的革命实践。

费尔巴哈对实践的狭隘的、功利主义的理解,使他不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由于把实践活动排除在主客体关系之外,所以主体和客体处于一种外在的关系中,即主体以被动的方式面对客体,而客体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直观的对象。

这种直观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无论社会实践本身的发展对认识关系中的主体或客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它都不变化。

在费尔巴哈看来,无论感性活动还是理性活动,以及主体思维的对象,其发展都同人们的实践活动无关。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只是从客体性方面或者是从直观性方面去理解自然,把自然当作感性或感性对象,而没有从主体性方面或者说实践方面去理解自然。

没有把自然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的产物;过分强调自然,以致不能区分自然和社会。

认为现实的总和就是普遍意义的自然,一切现实的、实在的东西的总和就是世界或自然。

换言之,世界即自然,自然即世界,人和社会概莫能外;他不能区分人和自然,因而只是把人看成是抽象的自然存在的、类存在物。

没有有能揭示人的真正本质;费尔巴哈不能区分自然和社会。

所以不懂得人在从自然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不懂得实践在从客观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费尔巴哈不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不懂得社会实践活动的革命的、批判的意义。

只是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犹太人卑污的饮食起居、经商牟利的活动。

因此,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只是把客观事物作为外在于主体人,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观对象,把人只是看成是直观者,没有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不懂得人不仅仅是直观者,更重要的是改造者;不懂得客观世界不仅仅是人们的直观对象,更重要的是人们改造的对象;不懂得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直观与被直观的关系或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更不懂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然后才是直观与被直观或者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所以,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九条,直截了当地称旧唯物主义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并深刻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①二、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批判由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质,使其不懂得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因而也就不懂得主体的能动性,丢失了主体的能动性。

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片面、抽象地夸大了主体的能动性。

唯心主义把精神和思维的东西看成是主体,并认为主体是万能的,外部世界只是人的思维或某种精神主体的产物或表现形式。

这样,在唯心主义那里,主体的能动性被夸大为脱离物质、脱离现实的决定性作用的能动性,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实践”看成是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把意识看作是独立与客观世界之外的创造物质世界的能动的主体,而不是现实的人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

在这里,唯心主义把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客观物质性抽象掉了,只剩下人们的意志、愿望等主观的东西。

这是对主体能动性的片面、抽象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说:“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②马克思的哲学就是从主体的物质实践出发去理解、考察自然、社会、人及人的认识。

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扬弃。

马克思在《提纲》中对实践作了科学的概括,他认为,实践是一种主体人的“感性活动”、“客观活动”、“现实活动”,是凭人的感官可以真实感觉到的客观过程,是主体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活动。

这样,不仅区分了动物的“客观”、“感性”活动,还与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也作了本质的区分。

马克思批评包括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仅仅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看成是直观的对象,仅仅把人看成是直观者,不懂得实践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更不懂得主体的能动性,所以没有从主体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批评唯心主义把实践的能动性、主体的能动性看成是意识和精神的能动性,片面、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性。

马克思哲学认为,既要承认外部的客观世界是人们认识的对象,直观的对象,也要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人们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实践改造过的结果和实践的过程;既要把人看成是直观者,也要把人看成是能动的实践存在物,强调人们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

三、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5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直观性”是旧唯物主义陷入唯心史观的理论根源。

旧唯物主义对感性的理解,不是从实践活动去理解,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把人看成既是直观者又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积极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的活动的主体;自然界只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改造的对象。

在《提纲》中,马克思拟定了批判费尔巴哈的纲领性的观念和思路,明确指出直观性是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故将其称之为“直观的唯物主义”。

①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必然导致历史观上唯心主义。

实际上,不懂得实践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人及人类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和意义,就决定了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背叛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也就永远走不出唯心史观的窠臼。

在《形态》中,马克思沿着在《提纲》中确立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展开了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正是通过战斗,马克思以论战的形式抵制了青年黑格尔派利用费尔巴哈哲学观点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制造理论混乱的企图。

他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②马克思用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点对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这一观点是既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共产主义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实践出发来考察理解自然、社会、人和人的认识。

这是对从直观的角度来考察理解自然、社会、人和人的认识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扬弃,即“全部为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实现共产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者就是共产主义者。

费尔巴哈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感性世界,仅仅把感性世界理解为人直观的对象,仅仅把人理解为感性世界具有感觉能力的直观者,不懂得实践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和意义。

从科学唯物主义立场出发,马克思写道,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

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一般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

”③不难看出,马克思这里的观点是与《提纲》中的观点是一致的,都是认为费尔巴哈哲学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感性世界、理解人。

因此,马克思直接指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

大家知道,樱桃树和几乎所有的果树一样,只是在几个世纪以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5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5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前由于商业才移植到我们这个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