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的几道变式训练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 练本 中考真题中的教材变式题(一题多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 练本 中考真题中的教材变式题(一题多变)

(2)解:连接AQ,CQ.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BC,∠ABQ=∠CBQ=45°,∠ABF=90°.
∵BQ=BQ,∴△ABQ≌△CBQ(SAS),
∴QA=QC,∠BAQ=∠BCQ.
∵EQ垂直平分线段AF,∴QA=QF,
∴QC=QF,∴∠QFC=∠QCF,
∴∠QFC=∠BAQ.
∵∠QFC+∠BFQ=180°,
∴AB=BC,
∠B=∠BCD=90°.
∵CF平分∠DCH,
∴∠ECF=135°.
∵AG=CE,∴BG=BE,
∴△BG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GE=∠BEG=45°,∴∠AGE=135°=∠ECF.
∵AE⊥EF,∴∠AEB+∠FEC=90°.
∵∠BAE+∠AEB=90°,∴∠FEC=∠BAE,
∴△GAE≌△CEF,∴AE=EF.
的中点G,连接EG.)
变式1:(2022·泸州)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AB上的点,且
BE=2AE,过点E作DE的垂线,交正方形外角∠CBG的平分线于点F,交边BC于
点M,连接DF,交边BC于点N,则MN的长为(
B )
D.1
变式2:(2022·呼和浩特)下面图片是八年级教科书中的一道题.
∵CE⊥BF,∴∠BOE=90°,
∴∠2+∠3=90°,∴∠1=∠3.
∵∠DAB=90°=∠CME,
∵AB=BC,∠ABC=60°,
变式3:(2020·鞍山)在矩形ABCD中,E是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E,过点B作
BF⊥AE于点G,交直线CD于点F.
(1)当矩形ABCD是正方形时,以点F为直角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外部作等腰
变式3:(2022·兰州)综合与实践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经典例题与变式练习(精选题目)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经典例题与变式练习(精选题目)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下图,如果1l ∥2l ∥3l ,则BC EF AC DF =,AB DE AC DF =,AB ACDE DF=. l 3l 2l 1FE D CB A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如图,在三角形中,如果DE BC ∥,则AD AE DEAB AC BC==ABCDEEDC B A3. 平行的判定定理:如上图,如果有BCDEAC AE AB AD ==,那么DE ∥ BC 。

专题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基本应用【例1】 如图,DE BC ∥,且DB AE =,若510AB AC ==,,求AE 的长。

EDCBA【例2】 如图,已知////AB EF CD ,若AB a =,CD b =,EF c =,求证:111c a b=+.FE DCBA【巩固】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BD 相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证明:111AB CD EF+=. FEDCBA【巩固】如图,找出ABD S ∆、BED S ∆、BCD S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FE DCBA【例3】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29AB CD ==,,过对角线交点O 作EF CD ∥交AD BC ,于E F ,,求EF 的长。

OFED CBA【巩固】(上海市数学竞赛题)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a BC b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AF 交BE 于P ,CE 交DF 于Q ,求PQ 的长。

QPFED CBA专题二、定理及推论与中点有关的问题 【例4】 (2007年北师大附中期末试题)(1)如图(1),在ABC ∆中,M 是AC 的中点,E 是AB 上一点,且14AE AB =, 连接EM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D ,则BCCD=_______. (2)如图(2),已知ABC ∆中,:1:3AE EB =,:2:1BD DC =,AD 与CE 相交于F ,则EF AFFC FD+ 的值为( )A.52 B.1 C.32D.2(1)MEDC BA(2)F ED CA【例5】 (2001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E 为 AC 边上的任意一点,BE 交AD 于点O . (1)当1A 2AE C =时,求AOAD的值;E AO(2)当11A 34AE C =、时,求AOAD的值; (3)试猜想1A 1AE C n =+时AOAD的值,并证明你的猜想.【例6】 (2003年湖北恩施中考题)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点E 在AD 上,F 是BE 延长线与AC 的交点.(1)如果E 是AD 的中点,求证:12AF FC =; (2)由(1)知,当E 是AD 中点时,12AF AEFC ED=⋅成立,若E 是AD 上任意一点(E 与A 、D 不重合),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F E DCBA【巩固】(天津市竞赛题)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

部编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5二次根式最热考点——阅读材料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5二次根式最热考点——阅读材料题(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5 二次根式最热考点——阅读材料题(解析版)第一部分 典例精析+变式训练类型一 分母有理化典例1(2022秋•万柏林区校级月考)阅读材料:材料一:两个含有二次根式而非零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3,6﹣2=4―材料二:如果一个代数式的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通常可将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中不含根号,这种变形叫做分母有理化.例如1=,8==请你仿照材料中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 (均写出一个即可)(2)将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要求:写出变形过程)思路引领:(1)根据互为有理化因式的定义得出答案即可;(2)①先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②先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1+―(2)①3=5;②11=+3.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分母有理化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能找出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2022秋•修水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解答后面所给出的问题:两个含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11.(1)请你写出两个二次根式,使它们互为有理化因式: .化简一个分母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时,可以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的方法.例如:3.(2)请仿照上述方法化简:3.(3)比较1与1的大小.思路引领:(1)根据有理化因式的概念写出乘积不含二次根式的两个式子即可;(2)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即可;(3)分母有理化后再比较.解:(122互为有理化因式,+22(答案不唯一);(2=(3∴1<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类型二二重根式的化简典例2(2022秋•郸城县期中)请阅读下列材料:a ,b ,使a +b =m ,ab =n ,即22=m ,a >b ).m =7,n =12,由于4+3=7,4×3=12,即22=7×=2+请根据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 .(2.思路引领:(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得出答案;(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解:(1―(2m =21,n =108,∵9+12=21,9×12=108,即22=21×===3.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1.(2022秋•例如:3224=6+数化简中的作用.建立模型:只要我们找到两个数a ,b ,使a +b =m ,ab =n ,这样22==ma>b),m=7,n=12,由于4+3=7,4×3=12,即22=7×=2+模型应用1:利用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化简下列各式:(1(2模型应用2:(3)在Rt△ABC中,∠C=90°,AB=4―AC=BC边的长为多少?(结果化成最简).思路引领:(1)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再求出即可;(2)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再求出即可;(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1)这里m=6,n=5,由于1+5=6,1×5=5,即12+2=6,1====1(2m=13,n=40,由于5+8=13,5×8=40,2+2=13=====(3)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所以,2+BC2=(42所以,BC==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分母有理化,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类型三整体思想运算典例3(2022秋•皇姑区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已知x=1,求代数式x2﹣2x﹣5的值.王红的做法是:根据x=1得(x﹣1)2=2,∴x2﹣2x+1=2,得:x2﹣2x=1.把x2﹣2x作为整体代入:得x2﹣2x﹣5=1﹣5=﹣4.即:把已知条件适当变形,再整体代入解决问题.请你用上述方法解决下面问题:(1)已知x―2,求代数式x2+4x﹣5的值;(2)已知x x3+x2+1的值.思路引领:(1)仿照阅读材料解答即可;(2)把已知变形可得x2+x=1,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1)∵x―2,∴x+2=∴(x+2)22,∴x2+4x=﹣1,∴x2+4x﹣5=﹣6;,(2)∵x=2∴2x+1=∴(2x+1)22,变形整理得:x2+x=1,∴x3+x2+1=x(x2+x)+1=x+1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能将已知式子适当变形.针对训练1.(2022春•江都区期末)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已知x=,求代数式x2﹣4x﹣7的值.小明的做法是:根据x=得(x﹣2)2=5,∴x2﹣4x+4=5,x2﹣4x=1.把x2﹣4x作为整体代入,得:x2﹣4x﹣7=1﹣7=﹣6.即:把已知条件适当变形,再整体代入解决问题.仿照上述方法解决问题:(1)已知x=―3,求代数式x2+6x﹣8的值;(2)已知x=x3+2x2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x=3求出x+3x2+6x+9=10,求出x2+6x=1,再代入求出答案即可;(2)根据x2x+1=4x2+4x+1=5,求出x2+x=1,再变形后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1)∵x3,∴x+3=两边平方得:(x+3)2=10,即x2+6x+9=10,∴x2+6x=1,∴x2+6x﹣8=1﹣8=﹣7;(2)∵x=∴2x―1,∴2x +1=两边平方,得(2x +1)2=5,即4x 2+4x +1=5,∴4x 2+4x =4,即x 2+x =1,∴x 3+2x 2=x 3+x 2+x 2=x (x 2+x )+x 2=x ×1+x 2=x +x 2=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加减等知识点,能够整体代入是解此题的关键.类型四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典例4(2021春•新泰市期中)观察,计算,判断:(只填写符号:>,<,=或≥,≤)(1)①当a =2,b =2②当a =3,b =3③当a =4,b =4④当a =3,b =5(2)观察以上式子,猜想写出关于a b 2与a >0,b >0)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进行探究证明;(提示:2≥0)(3)实践应用: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写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为 .思路引领:(1)把各组a 、b 的值分别代入a b 2和(22≥0,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变形后可得到a b 2≥(3)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xm ,ym ,则xy =1,利用(2)中的结论得到x y2≥2(x +y )≥4,然后可确定镜框周长的最小值.解:(1)当a =2,b =2时,a b 2=2=2,则a b 2=②当a =3,b =3时,,a b2=33,则a b 2③当a =4,b =4时,a b2=44,则a b 2=④当a =3,b =5时,a b2=4,则a b 2>故答案为:=,=,=,>;(2)a b 2≥2≥0,∴a ﹣b ≥0,∴a +b ≥∴a b 2≥故答案为:a b 2≥(3)设长方形的长为xm ,宽是ym ,则xy =1,∵x y2≥∴x +y ≥2,∴2(x +y )≥4,即镜框周长的最小值为4米.故答案为:4米.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变式训练1.(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材料: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和《乘法公式》,聪明的你可以发现:当a >0,b >0时:2=a ﹣b ≥0,∴a +b ≥a =b 时取等号.请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以下问题:(1)请直接写出答案:当x >0时,x +1x的最小值为 .当x <0时,x +1x的最大值为 .(2)若y =x 22x 10x 1(x >﹣1),求y 的最小值.(3)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COD 的面积分别为4和10,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思路引领:(1)根据公式计算即可;(2)先配方,化简,运用公式计算即可;(3)设△BOC 的面积为x ,根据△AOB 与AOD ,△BOC 与△COD 为等高的三角形,且△AOB 与△BOC ,△AOD 与△COD 为同底的三角形,得到S △BOC :S △COD =S △AOB :S △AOD ,求出S △AOD =40x,利用公式求面积的最小值即可.解:(1)当x >0时,1x>0,∴x +1x≥=2,∴x +1x的最小值是2;当x <0时,﹣x >0,―1x >0,∴x +1x =―(﹣x ―1x),∵﹣x ―1x ≥2,∴﹣(﹣x ―1x)≤﹣2,∴x +1x的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2;﹣2;(2)y =x=x +1+9x 1,∵x >﹣1,∴x +1>0,∴y ≥=2×3=6,∴y 的最小值为6;(3)设△BOC 的面积为x ,∵△AOB 与AOD ,△BOC 与△COD 为等高的三角形,且△AOB 与△BOC ,△AOD 与△COD 为同底的三角形,∴S △BOC :S △COD =S △AOB :S △AOD ,∴x :10=4:S △AOD ,∴S △AOD =40x,∴四边形ABCD 的面积=4+10+x +40x≥=14+2×=当且仅当x =40x,即x =∴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为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列出四边形ABCD 面积的表达式解题的关键.类型五 a =的化简典例5 (2022秋•仁寿县校级月考)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一般先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有用信息作为已知条件,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但是有的题目信息比较明显,我们把这样的信息称为显性条件;而有的信息不太明显,需要结合图形、特殊式子成立的条件、实际问题等发现隐含信息作为条件,我们把这样的条件称为隐含条件;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体会如何发现隐含条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化简:2﹣|1﹣x |.解:隐含条件1﹣3x ≥0,解得x ≤13,∴1﹣x >0,∴原式=(1﹣3x )﹣(1﹣x )=1﹣3x ﹣1+x =﹣2x.(12;(2)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化简(3)已知a、b a+3a―b+1,求ab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得出2﹣x≥0,求出x≤2,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得答案;(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性质进而分析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解:(1)隐含条件2﹣x≥0,解得:x≤2,―2=3﹣x﹣(2﹣x)=3﹣x﹣2+x=1;(2)∵a,b,c为△ABC的三边长,∴a﹣b<c,a+c>b,c﹣b<a,∴a﹣b﹣c<0,b﹣a﹣c<0,c﹣b﹣a<0,=(a+b+c)﹣(a﹣b﹣c)﹣(b﹣a﹣c)﹣(c﹣b﹣a)=a+b+c﹣a+b+c﹣b+a+c﹣c+b+a=2a+2b+2c;(3=a+3,若a≥2,则a﹣2=a+3,不成立,故a<2,∴2﹣a=a+3,∴a=―1 2,=a﹣b+1,∴a﹣b+1=1或0,∴b=―12或12,∴ab=±1 4.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数轴与实数,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等知识点,能熟记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2022秋•唐河县月考)阅读下列解题过程:2,求a的取值范围.解:原式=|a﹣1|+|a﹣3|,当a<1时,原式=(1﹣a)+(3﹣a)=4﹣2a=2,解得a=1(舍去).当1≤a≤3时,原式=(a﹣1)+(3﹣a)=2,符合条件.当a>3时,原式=(a﹣1)+(a﹣3)=2a﹣4=2,解得a=3(舍去).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1≤a≤3.上述解题过程主要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请你根据上述理解,解答下列问题.(1)当2≤a≤5 ;(2=4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思路引领:(1)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先将等式的左边进行化简,然后分情况讨论即可求出答案.解:(1)∵2≤a≤5,∴a﹣2≥0,a﹣5≤0,∴原式=|a﹣2|+|a﹣5|=a﹣2﹣(a﹣5)=3;(2)由题意可知:|3﹣a|+|a﹣7|=4,当a≤3时,∴3﹣a≥0,a﹣7<0,∴原方程化为:3﹣a﹣(a﹣7)=4,∴a=3,符合题意;当3<a<7时,∴3﹣a<0,a﹣7<0,∴﹣(3﹣a)﹣(a﹣7)=4,∴4=4,故3<a<7符合题意;当a≥7时,∴3﹣a<0,a﹣7≥0,∴﹣(3﹣a)+(a﹣7)=4,∴a=7,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7;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类型六纠正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典例6(2022秋•金水区校级期中)计算:下面是李明同学在解答某个题目时的计算过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任务.222+22+2……第一步=10……第三步任务一:填空:以上步骤中,从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 ;任务二:请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任务三:除纠正上述错误外,请你根据平时的学习经验,就二次根式运算时还需注意的事项给其他同学提一条建议.思路引领:任务一: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任务二: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再算加减,即可解答;任务三:根据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结果必须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即可解答.解:任务一:填空:以上步骤中,从第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完全平方公式运用错误,故答案为:一,完全平方公式运用错误;任务二:222+2﹣[2﹣+2]=5﹣(6﹣+5)=5﹣5=任务三: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结果必须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针对训练1.(2022春•12(的过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12(―12(2第一步―12×―12×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任务一:小明同学的解答过程从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 .任务二:请你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思路引领: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再算加减,即可解答.解:(1)任务一:小明同学的解答过程从第二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去括号后,括号内第二项没有变号,故答案为:二;去括号后,括号内第二项没有变号;(2―12(―12(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类型7 分子有理化求最值和比较大小典例7 (2020秋•梁平区期末)阅读下述材料:我们在学习二次根式时,熟悉了分母有理化及其应用.其实,有一个类似的方法叫做“分子有理化”:―分子有理化可以用来比较某些二次根式的大小,也可以用来处理一些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例如:――=1,―+―再例如:求y ―解:由x +2≥0,x ﹣2≥0可知x ≥2,而y =4.当x =2+2,所以y 的最大值是2.解决下述问题:(1)比较―4和(2)求y =思路引领:(1)利用分母有理化得到4=2,=2,利用4>4<(2)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到由1+x ≥0,x ≥0,则x ≥0,利用分母有理化得到y =1,由于x =01,从而得到y 的最大值.解:(1)∵―4==2,=而4∴+4>∴―4<(2)由1+x ≥0,x ≥0得x ≥0,而y ―1,∵x=01,∴y的最大值为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是指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也考查了平方差公式.针对训练1.(2021秋•即墨区期中)我们在学习二次根式时,了解了分母有理化及其应用.其实,还有一个类似的方法叫做“分子有理化”,即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子的有理化因式,从而消除分子中的根式.1.分子有理化可以用来比较某些二次根式的大小,也可以用来处理一些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例如:比较:―+再例如,求y―解:由x+2≥0,x﹣2≥0可知x≥2,而y=4.当x=2+2.所以y的最大值是2.利用上面的方法,完成下面问题:(1(2)求y=+2的最大值.思路引领:(1)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子有理化计算,从而比较大小;(2)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确定x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利用平方差公式对原式进行分子有理化变形,从而确定其最大值.解:(1=1;=++――(2)∵x+1≥0且x﹣1≥0,∴x≥1,原式=2,当x=1时,2有最大值为此时,原式有最大值为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有理化计算,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结构是解题关键.第二部分专题提优训练1.(2022秋•萧县期中)先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再解答相应的问题:x的值是多少?∴x﹣1≥0且1﹣x≥0.又∵x﹣1和1﹣x互为相反数,∴x﹣1=0,且1﹣x=0,∴x=1.问题:若y=+2,求x y的值.思路引领:根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x的值,进而得出y的值,然后代入所求式子计算即可.解:由题意得:2x―1≥01―2x≥0,∴2x﹣1=0,解得x=1 2,所以y=2,所以x y=(12)2=14.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得出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2.(2022秋•驻马店期中)阅读材料:(一)如果我们能找到两个正整数x,y使x+y=a且xy=b,这样“和谐二次根式”,则上述过程就称之为化简“和谐二次根式”.=1+(二)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时,我们有时还会碰上如2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12=1.那么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分式的分母有理化.根据阅读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化简“和谐二次根式”: ; .(2)已知m =n ,求m nm n 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阅读材料(一)化简“和谐二次根式”即可;(2)先根据阅读材料(一)化简m 与n 的分母,再根据阅读材料(二)进行分母有理化即可.(1)解:=+2;=2―+2;2―(2)解:∵m =11n =11+∴m ﹣n ―m +n =+∴m n m n=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弄懂题意,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2021秋•广平县期末)阅读下列解题过程―(1)观察上面的解答过程,请写出1= .(2⋅⋅⋅思路引领:(1(2)把各加数分母有理化,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解:(1(2)1+11⋅⋅⋅+11=―1+―...=1=10﹣1=9.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确定最简公分母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是关键.4.(2022秋•南召县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解答后面提出的问题:在二次根式计算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2+×(2―=1,×=3,它们的积不含根号,我们说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有理化因式.于是,二次根式的除法可以这样解:7+像这样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的方法,叫做分母有理化.解决问题:(1)4+ .(2)已知x =y ,则1x +1y = .(3)利用上面所提供的解法,请化简1+1+1+⋯+1+1.思路引领:(1)根据有理化因式的概念解答;(2)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3)根据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加法法则计算.解:(1)∵(4+(416﹣7=9,∴44―故答案为:4(2)∵x =∴1x =2=5﹣同理,1y =∴1x+1y =5﹣=10,故答案为:10;(3)原式=―1++⋯+=10﹣1=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母有理化,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5.(2022秋•峄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再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5,221=1.以上这种化简的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1)请根据以上方法化简:①4;②4;③1(2)直接写出:2― ;(3)计算:⋯⋯+⋅思路引领:(1)根据阅读材料分母有理化即可;(2)根据倒数的概念列式,再分母有理化即可;(3)将括号内各数分母有理化,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后再算乘法.解:(14+1;1(2)2―=2+故答案为:2(3―......+×+1)―1)1)=202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掌握分母有理化的方法.6.(2022春•昭化区期末)=a (a ≥0),+1)―1)=b ﹣1(b ≥0)这样的+1―1,都互为有理化因式.进行含有二次根式的分式计算时,利用有理化因式,可以化去分母中的根号.【解决问题】(1―3的有理化因式为 ;(2)已知正整数a ,bb3―a ,b 的值.思路引领:(1―3的有理化因式;(2)根据题意,将题目中的式子变形,然后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 、b 的值即可.解:(1―3)+3)=7﹣9=﹣2,―3+3,+3;(2)∵a=3―=3﹣∴a +1)=3﹣+a ―=3﹣∴(a ―12b a =3﹣∴a ―12b =―2a =3,解得a =3b =10,即a 的值是3,b 的值是10.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母有理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和分母有理化的方法.7.(2022春•新余期末)阅读下列解题过程:=2,求a 的取值.解:原式=|a ﹣2|+|a ﹣4|,当a<2时,原式=(2﹣a)+(4﹣a)=6﹣2a=2,解得a=2(舍去);当2≤a<4时,原式=(a﹣2)+(4﹣a)=2,等式恒成立;当a≥4时,原式=(a﹣2)+(a﹣4)=2a﹣6=2,解得a=4;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2≤a≤4.上述解题过程主要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请你根据上述理解,解答下列问题:(1)当3≤a≤7(26,求a的取值;(3=5的a的取值范围 .思路引领:(1)根据已知可得3﹣a≤0,a﹣7≤0,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按照例题的思路,分类讨论进行计算即可解答;(3)按照例题的思路,分类讨论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3≤a≤7,∴3﹣a≤0,a﹣7≤0,=|3﹣a|+|a﹣7|=a﹣3+7﹣a=4;(2)原式=|a+1|+|a﹣3|,当a<﹣1时,原式=﹣a﹣1+3﹣a=﹣2a+2=6,解得a=﹣2;当﹣1≤a<3时,原式=a+1+3﹣a=4,等式不成立;当a≥3时,原式=a+1+a﹣3=2a﹣2=6,解得a=4;所以,a的值为﹣2或4;(3)原式=|a﹣1|+|a﹣6|,当a<1时,原式=1﹣a+6﹣a=7﹣2a=5,解得a=1(舍去);当1≤a<6时,原式=a﹣1+6﹣a=5,等式恒成立;当a≥6时,原式=a﹣1+a﹣6=2a﹣7=5,解得a=6;∴a的取值范围:1≤a≤6,故答案为:1≤a≤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是解题的关键.8.(2022秋•辉县市期中)【阅读学习】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1+ 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m+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m2+2n2.∴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a+【解决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m+2,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 ,b= ;(2)利用(1)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m≠n),使得a+(m+2成立,且a+b+m+n 的值最小.请直接写出a,b,m,n的值;(3)若a=(m+2,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阅读材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式右边展开,即可求出a、b的值;(2)根据(1)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3)根据题意得到a=m2+5n2,b=2mn,求得mn=3,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结论.解:(1)(m+2=m2+3n2=m2+3n2+2∴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当n=1,m=2时,a=22+3×1=7,b=2mn=4,故a=7,b=4,m=2,n=1时,a+b+m+n的值最小.(3)(m+2=m2+5n2=a∴a=m2+5n2,6=2mn,∴mn=3,∵a、m、n均为正整数,∴令m=1,n=3或m=3,n=1;当m=1,n=3时,a=12+5×32=46.当m=3,n=1时,a=32+5×12=14.综上,a的值为14或4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加减,理解题意,弄清阅读材料中把一个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2022春•邗江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把形如a+a﹣a、b为有理数且b>0,m为正整数且开方开不尽)的两个实数称为共轭实数.(1)请你举出一对共轭实数: 3+ 3―(2)﹣a、b的值;(3)若两个共轭实数的和是10,差的绝对值是思路引领:(1)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一组共轭实数,本题答案不唯一;(2)根据共轭实数的定义,可以判断﹣a和b即可;(3)根据两个共轭实数的和是10,差的绝对值是a、b、m的值,从而可以写出这两个共轭实数.解:(1)由题意可得,3+3―故答案为:33―(2)﹣a=0,b=2;(3)设这两个共轭实数为a+a﹣∵两个共轭实数的和是10,差的绝对值是∴(a++(a﹣10,|(a+a﹣|=∴2a=10,|2∴a=5,b=2或b=﹣2(舍去),m=3,∴这两个共轭实数是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新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会用新定义解答问题.10.(2022春•武江区校级期末)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已知x=2,求代数式x2﹣4x﹣7的值.小敏的做法是:根据x+2得(x﹣2)2=5,∴x2﹣4x+4=5,得:x2﹣4x=1.把x2﹣4x作为整体代入:得x2﹣4x﹣7=1﹣7=﹣6.即:把已知条件适当变形,再整体代入解决问题.请你用上述方法解决下面问题:(1)已知x―2,求代数式x2+4x﹣10的值;(2)已知x x 3+x 2+1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求出x 2+4x =1,代入计算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答案.解:(1)∵x ―2,∴(x +2)2=5,∴x 2+4x +4=5,∴x 2+4x =1,∴x 2+4x ﹣10=1﹣10=﹣9;(2)∵x =∴x 22=则x 3=x •x 2=2×22,∴x 3+x 2+1=2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1.(2021秋•宽城县期末)(1)计算:+1;(2―2;(3)下面是王鑫同学进行实数运算的过程,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问题:×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①以上化简步骤中第一步化简的依据是: ;②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原因 ,该运算正确结果应是  .思路引领:(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先把各二次根式化简,然后合并即可;(3)①第一步化简的依据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②第二步去括号错误,然后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解:(1)原式=5﹣3+1=3;(2)原式=+912×5=―5=+5;(3)①化简步骤中第一步化简的依据是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算术平方根的商;故答案为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算术平方根的商;②第二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原因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第二项没有变号;,该运算正确结果应是故答案为:二;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第二项没有变号;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2021秋•岳阳期末)王老师让同学们根据二次根式的相关内容编写一道题,以下是王老师选出的两道题和她自己编写的一道题.先阅读,再回答问题.(1)小青编的题,观察下列等式:2123―1;2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2 ;2(n 为正整数)= ;(2)小明编的题,由二次根式的乘法可知:+1)2=2=+2=a +b a ≥0,b ≥0);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得:+1a ≥0,b ≥0);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 , ;(3)王老师编的题,根据你的发现,完成以下计算:(2+2222)思路引领:(1)根据分母有理化化简即可得出答案;(2=|a|化简即可;(3|a|化简,根据平方差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17=n1=n为正整数);(2===+1;===―1;===2+1―1,2+(3)原式==1―――1))=11﹣1=10.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探索二次根式计算中的规律,将第一个多项式的每项分母有理化,裂项相消是解题的关键.13.(嘉祥县期中)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整数a,b2≥0,∴a﹣b≥0,∴a+b≥a=b时,等号成立;结论:在a+b≥2 a、b均为正实数)中,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若a+b=9≤ ;(2)若m>0,当m为何值时,m+1m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思路引领:(1)根据a+b≥2 a、b均为正实数),进而得出即可;(2)根据a+b≥2 a、b均为正实数),进而得出即可.解:(1)∵a+b≥2 a、b均为正实数),∴a+b=9,则a+b≥9 2;故答案为:9 2;(2)由(1)得:m +1m≥即m +1m ≥2,当m =1m 时,m =1(负数舍去),故m +1m有最小值,最小值是2.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根据题意结合a +b ≥2 a 、b 均为正实数)求出是解题关键.14.(2021春•莆田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同学们上学期学习分式,整式还有这个学期的二次根式,小明发现像m +n ,mnp 如果任意交换两个字母的位置,式子的值都不变.太神奇了!于是他把这样的式子命名为神奇对称式.他还发现像m 2+n 2,(m ﹣1)(n ﹣1)等神奇对称式都可以用mn ,m +n 表示.例如:m 2+n 2=(m +n )2﹣2mn ,(m ﹣1)(n ﹣1)=mn ﹣(m +n )+1.于是丽丽把mn 和m +n 称为基本神奇对称式.请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代数式①2,②m 2﹣n 2,③n m ,x ≥0,y ≥0,z ≥0)中,属于神奇对称式的是 (填序号);(2)已知(x ﹣m )(x ﹣n )=x 2﹣px +q .①若p =3,q =﹣2,则神奇对称式1m +1n= ;②―q =0,求神奇对称式m 31m +n 31n的最小值.思路引领:(1)根据神奇对称式的概念进行判断;(2)①首先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法则计算求得mn ,m +n 的值,然后利用分式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②利用分式的运算法则将原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求值,结合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解:(1①是神奇对称式;只有当m +n =0或m ﹣n =0时,m 2﹣n 2=n 2﹣m 2,∴m 2﹣n 2不一定等于n 2﹣m 2,故②不是神奇对称式;只有当m =n ≠0或m =﹣n 时,n m =m n ,∴n m 不一定等于m n ,故③不是神奇对称式;++④是神奇对称式;故答案为:①④;(2)①∵(x﹣m)(x﹣n)=x2﹣(m+n)x+mn==x2﹣px+q,∴m+n=p=3,mn=q=﹣2,∴1m+1n=m nmn=―32,故答案为:―3 2;②∵(x﹣m)(x﹣n)=x2﹣(m+n)x+mn==x2﹣px+q,∴m+n=p,mn=q,原式=m2+1m+n2+1n=(m+n)2﹣2mn+m n mn=p2﹣2q+p q,q,∴p=±q,当p=q时,原式=p2﹣2q+1=(p﹣1)2≥0,∴此时,原式的最小值是0;当p=﹣q时,原式=p2﹣2q﹣1=(p﹣1)2﹣2≥﹣2,∴此时,原式的最小值是﹣2;综上,m31m+n31n的最小值是﹣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理解新定义,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

初中数学教学变式训练题1、一膄快艇与孟关良的皮艇同在起点,快艇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20米孟关良为了追上快艇,必须奋力前划,他如果以每秒6米的速度划行多少秒才能追上快艇?变式1:一膄快艇与孟关良的皮艇同在起点,快艇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20秒,孟关良为了追上快艇,必须奋力前划,同学们,请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6米的速度划行多少秒才能追上快艇?(从先行20米改为先行了20秒)变式2:我们学校有一块300米的跑道在比赛跑步时经常会涉及到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现有甲、乙两人比赛跑步,甲的速度是10米/秒,乙的速度是8米/秒,他们两人同地出发(1)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几秒两人相遇。

(2)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经过几秒两第一次相遇。

(3)乙先出发5秒,然后甲开始出发,问甲经过几秒两人第一次相遇。

变式3:一膄快艇与孟关良的皮艇同在起点,快艇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10秒,教练要求他用45秒追上快艇,孟关良为了追上快艇,必须奋力前划,他以每秒6米的速度划行,划了5秒后他发现用这样的速度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追上,请问他的想法用45秒不能追上快艇对不对?如果他要追上请你算一算孟关良后来要用多少速度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追上快艇?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变式1:16的平方根是。

变式2:的平方根是。

变式3:已知a的算术方根是2,则a= 。

3、“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变式1: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2: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3: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4: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5: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变式6: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可以得到矩形?4、例题: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OB、O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图1变式训练:变式1: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点E、F三等分对角线BD,其它条件不变,问上述结论成立吗?为什么?变式2: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BE=DF,其它条件不变,结论成立吗?为什么?变式3: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E、F为直线BD上两点且BE=DF,结论成立吗?为什么?5、如图14,已知,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式一、求直线与轴的交点的坐标及△的面积;变式二、求方程的解(请直接写出答案);变式三、求不等式的解集(请直接写出案).6、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公共顶点A,将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1)发现:当E点旋转到D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ABE与△ADG的面积关系是: ____________.(2)引申:当正方形AEFG旋转任意一个角度时(如图2),△ABE与△ADG的面积关系是:____________.并证明你的结论(3)运用:已知三角形ABC,AB=5cm,AC=3cm,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方形(如图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最大值是. ____________7、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G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CD或CD的延长线上.分别连接BD、BF、FD,得到△BFD.(1)在图①~图③中,若正方形CEFG的边长分别为1、3、4,且正方形ABCD的边长均为3,请通过计算填写下表:正方形CEFG的边长 1 3 4△BFD的面积(2)若正方形CEFG的边长为a,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b,猜想S△BFD的大小,并结合图③证明你的猜想.8、如图(1),四边形ABCD内部有一点P,使得S△APD +S△BPC=S△PAB+S△PCD填空或解答:点B、C、E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直线CE的同侧,AB=AC,EC=ED,∠BAC=∠CED,直线AE、BD交于点F。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题2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题2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10道变式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 (0,3),点C 是坐标轴上的点,并且△ABC 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满足要求的所有点C 的坐标 .答案(0,0)(49-,0)(0,316-) 变式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6,3),B (1,3),点C 是坐标轴上的点,并且△ABC 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满足要求的所有点C 的坐标 .答案(1,0)(6,0)变式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2),B (5, 2),点C 是x 轴上的点,并且△ABC 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满足要求的所有点C 的坐标 .答案(0,0)(1,0)(4,0)(5,0)变式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 (-2,2),点C 是坐标轴上的点,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要求的所有点C 有 个.答案 8个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 (0,3),点C 是坐标轴上的点,并且△ABC 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满足要求的所有点C 的坐标 .答案(0,0)(49-,0)(0,316-) 变式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B (5, 0),点C 是直线2y x =-上的点,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点C 的坐标为 .答案(1,-1)(5,3)(275-,271-)(275+,271+) 变式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0),B (2, 0),点C 是双曲线 上的点,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要求的点C 的个数为 个.答案 3变式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0),B (0, 4),点C 是抛物线 的对称轴上的点,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点C 的坐标为 .答案(4,2)(4,7)(4,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 (0,3),点C 是坐标轴上的点,并且△ABC 为直x y 2=1682+-=x x y 43角三角形,请求出满足要求的所有点C 的坐标 .答案(0,0)(49-,0)(0,316-)变式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 (0,3),点C 是坐标轴上的点,点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使 A 、B 、C 、D 为矩形,则点C 的坐标为 .答案(0,0)(49-,0)(0,316-) 变式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2),B (5, 2),点C 是x 轴上的点,点D 在第一象限内,使 A 、B 、C 、D 为矩形,则点D 的坐标为 .答案(1,4)(4,4)变式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B (5, 0),点C 是直线2y x =-上的点,点C 是坐标轴上的点,点D 在平面内,使 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则点C 的坐标为 .答案(1,-1)(5,3)(275-,271-)(275+,271+)4:直角梯形ABCD 中,AD=1, BC=4 , DC =4。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变式题组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变式题组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变式题组(一)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1、P45.4、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到x 轴距离2个单位长度,到y 轴距离4个单位长度,则点P 的坐标为( )(A ) (2,-4) (B )(4,-2) (C )(-2,4) (D )(-4,2)2、P61.3、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若a ⊥b,b ⊥c,c ⊥d ,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 )a ∥d (B)b ⊥d (C)a ⊥d (D)b ∥c3、P15例、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下线a ⊥b,c ⊥b,则a ⊥c(B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C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三角形的任意一内角(D )若直线a ∥b,b ∥c,则a ∥c4、P23.6、直线AB ∥CD ,∠A=70°,∠C=40°,则∠E=( )(A )30° (B )40° (C )60° (D )70°5、在三角形、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中,不能单独镶嵌平面的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6、(P98,1)把方程132=-y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的形式为( ) A .233-=x y B .123-=x y C .323-=x y D .233x y -= 7、(P116)把二元一次方程的每组解可看成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的坐标。

如方程53=+y x 的解:x=2,y=-1则其坐标为(2,-1),试判断下列各点的坐标是方程53=+y x 的解的是( )A.(1,-2)B.(-1,2)C.(0,5)D.(2,0)8、若关于x 的不等式m x m ->-1)1(的解集是1-<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1>mB.1<mC.1≠mD.1-<m9、关于x 的不等式03>-a x 只有3个负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912<≤-aB.912≤<-aC.34-≤<-aD. 34-<≤-a10、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 )为了解生产的5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

初中数学教材变式题

初中数学教材变式题

变式题1、原题: 计算:2)32(-.(9年级上册P5第2(4)题)变式1 填空: 94= ,412= .变式2 当x 时,式子2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变式3 若23-n 是整数,求正整数n 的值(至少写出3个). 变式4 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231+n 是有理数?若存在,求出一个n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原题: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AEF = 90︒,且EF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 于点F .求证:AE = EF .(提示:取AB 的中点G ,连结EG )(8年级下册P122页第15题)变式1 连结AC ,则点A 、E 、C 、F 四点在一个圆上(利用圆周角的性质,结论AE = EF 立即自明).变式2 连结AH ,则AH = AB + CH ,∠BAE =∠EAH .变式3 如图,设E 是边BC 上的任意一点,① AE ⊥EF ,② CF 是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③ AE = EF .则可得 ①② ⇒ ③,①③ ⇒ ②,②③ ⇒ ①,共三个命题,不难证明它们都是正确的.变式4 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中BC 边上的任意一点,连结AE ,过E 作EF ⊥AE 交CD 于H ,设∠BAE = α,∠EAH = β.求tan α + tan β 的值.变式5 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E 是BC 边(不含端点B 、C )上任意一点,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F 是∠ACD 的平分线上一点.(1)若∠AEF = 60°,求证:AE = EF ;(2)若将题中的“正三角形ABC ”改为“正多边形A n B n C n D n …X n ”,其它条件不变,请你猜想:当∠A n E n F n= °时,结论A n E n = E n F n 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证明)︒⨯-1802nn 变式6 如图,矩形ABCD 中(AB <BC ),E 是边BC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 = 90︒,使EF 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CF 于点F .(1)试问边B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EF = AE ?说明理由;(2)试探究点E 在边BC 的何处时,使得1=-ABBCAE EF 成立?E α β DA B C HH C E D A B F FD BE C A AB C E FD3、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边OC 在x 轴上,边OA 在y 轴上,点D 在边OC 上,将△DBC 沿BD 所在的直线翻折,使点C 落在对角线OB 上的点E 处,直线BD 交y 轴于点F ,线段OA 的长是04822=-+x x 的一个根,且53=∠ABO Sin .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B 的坐标;(2)求直线BD 的解析式;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PO 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中的几道变式题所引发的思考的研1

初中数学中的几道变式题所引发的思考的研1

《初中数学中的几道变式题所引发的思考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教育为归宿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要贯穿“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的原则。

现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获得数学思想和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加强在教学中注重变式训练,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向发散,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找解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有意识地展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所谓数学变式训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

数学教学,使学生理解知识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变式其实就是创新。

当然变式不是盲目的变,应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式。

实施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的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多问、多思、多用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深刻性。

下面本人结合理论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理论依据最早对“变式”定义的是张兆琪1981年在《天津教育》发表题为“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义为“在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的过程中,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感性材料,要不断变化其表现形式,使那些非本质属性变化出现,而使其本质属性在所有材料中都出现,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为“变式”。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05与整式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之六大题型(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05与整式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之六大题型(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5 与整式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之六大题型单项式规律题例题:(2023下·云南玉溪·七年级统考期末)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3579112,4,8,16,32,64x x x x x x ×××,第n 个单项式是( )A .()211n n x -+B .212n n x -C .221n n x +D .212n nx +【答案】B【分析】找出给出的一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规律即可解答.【详解】解:因为给出的一列单项式的系数分别是1234522,42,82,162,322=====L ,次数的规律是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所以第n 个单项式是212n n 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的规律探寻,根据给出的单项式找出系数和次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2023下·云南昭通·八年级统考期末)一列单项式按以下规律排列:x ,23x -,25x ,7x -,29x ,211x -,13x ,L ,则第2023个单项式是( )A .4045xB .24045x -C .24045x D .4045x-【答案】A【分析】根据规律,系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且第偶数个是负数,第奇数个是正数,x 的指数是3个循还一次,且分别是1,2,2,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x ,23x -,25x ,7x -,29x ,211x -,13x ,L ,所以系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且第偶数个是负数,第奇数个是正数,有理数中分数的规律问题【变式训练】有理数的运算末位数字问题∴20233的末位数字为:7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数字类变化规律,根据题意得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有理数的新运算规律问题【变式训练】有理数中分数运算的规律问题【变式训练】图形类规律探究问题(1)数一数,完成下列表格.直线的条数2345【变式训练】1.(2023上·河北邢台·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各图均由边长相同的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接而成,请你观察、分析并解决下列问题:(1)第5个图中的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__;(2)求第n 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答案】(1)16(2)31n +【分析】(1)第1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3311=´+,第2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7321=´+,第3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10331=´+,则第n 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31n +,即可得;(2)由(1)即可得.【详解】(1)解:第1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3311=´+,第2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7321=´+,第3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10331=´+,…则第n 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31n +,即第5个图中的正方形的个数是:35116´+=,故答案为:16;(2)解:由(1)得,第n 个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31n +.(1)填写下表:三角形个数12345…故答案为:()21n +;(3)不存在三角形的个数是x 由2022根火柴棒拼成.理由如下:由(2)得出的规律可得:212022x +=,解得1010.5x =,∵火柴棒根数x 为正整数,∴1010.5x =不合题意,舍去,∴不存在三角形的个数是x 由2022根火柴棒拼成.【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类的变化规律,关键是通过观察图形,得出火柴棒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一、单选题A.63个B.87个C.91个【答案】D【分析】根据所给图形得到后面图形比前面图形多的“树枝”的个数用底数为而可得出答案.A.4044B.4046C.6069【答案】D二、填空题【答案】6068【分析】先根据题中的图形进行研究,分析出图形规律即可作答.【详解】解:第一个图的十字星是2个;(1)第四次裁剪后,得到的最小图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______.(2)请你利用(1)中的结论,求下列各式的值:①23202211112222+++×××+=5112347解得78n =,答:需78张餐桌拼成一张大餐桌;(3)如图:由(1)同理可知,n 张桌子共坐()42n +人,42240n +=,解得59.5n =,n 是正整数,6078n =<,答:最少要用60张餐桌.【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规律的探究与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题意观察、发现数据规律.。

初中数学例题习题变式拓展辅导

初中数学例题习题变式拓展辅导
综合拓展
拓展6
6.(2015威海)(1)如图1,已知∠ACB=∠DCE=90°,AC=BC=6, CD=CE,AE=3,∠CAE=45°,求AD的长. (2)如图2,已知∠ACB=∠DCE=90°,∠ABC=∠CED=∠CAE=30°, AC=3,AE=8,求AD的长.
综合拓展
拓展7
7.(2015梅州)在Rt△ABC中,∠A=90°,AC=AB=4, D,E分别是
;(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

(2)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
?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
(3)拓展延伸: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延长BA交CF于点G,连
接GE.若已知AB=2 ,CD= BC,请求出GE的长.
综合拓展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直接填写结果)
综合拓展
拓展8
8.(2016达州)△ABC中,∠BAC=90°,AB=AC,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
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CF.
(1)观察猜想: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
①BC与CF的位置关系为:

②BC,CD,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若∠EAF=45°,求△CEF的周长.
A
D
F
B
EC
基本模型
变式2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点E ,F分别在BC,CD边上, BE=4,分别连接AE ,AF,EF,若∠EAF=45°,求△AEF的面积.
A
D
F
B
EC
基本模型
变式3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 F分别在BC,CD边上,分别连接AE,AF,EF,

数学变式训练

数学变式训练

数学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刘艳杰《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

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文化的内涵,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呢?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合理利用变式训练能有效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那么,什么是数学变式训练呢?所谓数学变式训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的形式或内容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也就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化归、迁移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数学教学改革专家顾泠沅创立的青浦四条经验中,其中一条“组织好课堂层次序列,进行变式教学”,就强调了变式训练的重要性.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提高数学题目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综合运用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充分理解数学本质属性的作用.这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训练,激活数学思维。

一、概念的变式训练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概念的形成,尤其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因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多方面呈现概念的外延和触及一些“貌似神离”的情况,以便突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能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概念。

如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变式训练,例题:16的平方根是。

此例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平方根的概念。

但本节课还介绍了“正的平方根,负的平方根这两个概念,学生在刚刚学习这几个概念时,往往区分不开,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几个概念的理解,我在例题的基础上设置了变式1,变式1:16的正的平方根是。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八上第二章 5逆命题和逆定理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八上第二章 5逆命题和逆定理

一、精题精练例题:(八上教材P66例1)说出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变式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a=0,b=0,那么ab=0.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2:写出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变式3:请写出一个命题,使它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并证明此逆命题.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逆命题:变式4:写出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中线互相重合”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本课题的重点是写出逆命题,并证明逆定理,通过设置多个类似的熟悉的已学的命题,逐步理清写出某个定理的逆命题的基本方法,以及证明逆定理的一般步骤与构成。

证明一个命题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图形、已知、求证、证明等,可根据命题中的条件画出具体的图形,便于后面几个环节可以用几何语言的描述,根据图形,把已知条件与求证的结论写完整,最后进行证明。

初中数学改编题

初中数学改编题
B M M N
解 (3 )点 : B 能叠M 在 上 D . .直 . ....线 ............................1 ...分 ..... 由2 ) (得 P M , ∽ B NM ; B NM D NM N 沿直 M折 N 线 叠纸 B 能 片 叠 , M 在 上 点 D . .直 . ....2 线 .分 ....
证:( 明 1 ) PN M BN 1 Q 8 0 0 90 0 90 0 PN M PM 9N 0 0 ; BN Q PM ...N .......2 .分 ... 又 NP M BQ 9 N 0 0 ; NM ∽ B PN ...Q ....3 .分 ...
片展开
(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

到折痕BM。同时得到了线段BN。
变式一:
沿MN线折叠得折痕MH,点B在直线MD上,利用展开图探究:

△BMH是什么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改编目的:通过对原题的
引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
性思维,识图能力和灵活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原题出自:人教版八 年级(下册)课本115 页教学活动1
大家好
1
原题:如果我们身旁没有量角器或三角尺,需要做600,300,150

的角等大小的角,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
片展开
(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
片展开
(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

到折痕BM。同时得到了线段BN。
变式三: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二)1、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实际上是解题或证明定理、公式的变式,因为它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问的同一必然的本质联系,运用这种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位、用各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这样,既可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又能够拓广学生思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思维向多方向发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几何证明题。

已知: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OA=4,OB=5,OC=3求∠AOC的度数。

练习:把此题适当变式:变式在△ABC中,AB=AC,∠BAC=90°OA=4,OB=6,OC=2求∠AOC的度数。

变式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 ∠BOC=135°试问:(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求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 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2、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是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者变换题目的形式,而题目的实质不变,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本质,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思索,设法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防止和消除呆板和僵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可以改变条件,保留结论;也可以保留条件,改变结论;或者同时改变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将某项条件与结论对换等等。

例如:已知:C 为AB 上一点,△ACM 和△CBN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求证:AN=BM(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一:设CM 、CN 分别交AN 、BM 于P 、Q ,AN 、BM 交于点R 。

初中数学几何专题-对角互补模型变式训练题

初中数学几何专题-对角互补模型变式训练题

FE D A 对角互补模型变式一、基本图形如图,点D 为△ABC 外一点,连接BD ,CD ,过点A 作AE ⊥BD 交BD 延长线于点E ,作AF ⊥CD 于点F .①AB =AC (可换为“点A 在线段BC 中垂线上”或“∠ABC =∠ACB ”)②∠BAC =∠BDC (可换为“∠ABD =∠ACD ”或“∠BAC +∠EDF =180°”) ③AD 平分∠EDF (可换为“∠ADC =90°-12∠BDC ”或“AE =AF ”)④CD -BD =2DE (可换为“CD -BD =2DF ”或“CD +BD =2BE ”或“CD +BD =2CF ”) ⑤∠ADC =∠ABC (可换为“∠BAD =∠BCD ”或“∠ADE =∠ACB ”) 结论如下:(1)若①②成立,则③④⑤成立; (2)若①③成立,则②④⑤成立;(3)若②③成立,则①④⑤成立;(4)若③④成立,则①②⑤成立; (5)若①④成立,则③④⑤成立; (6)若①⑤成立,则②③④成立. (7)若②④成立,则①③⑤成立; 注:(1)-(3)要熟知,(4)(5)(6)要会,(7)能懂即可,不要求掌握.二、应用举例 【例】1、(2015年武昌7校八上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C ,∠ABD =60°,∠ADB =78°,∠BDC =24°,则∠DBC =( ) A .18° B .20° C .25° D .15°A BCD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C ,E 在边AB 上,连接DE ,CE . (1)如图1,若AD ∥BC ,∠AED =∠ACD ,求证:DC =DE ; (2)如图2,若DC =DE ,∠CDE =∠BAC ,求证:AD ∥BC .图1图2EDCBAABCDE【练】1、在四边形ABCD 中,连接AC 、BD ,若∠ACD =∠ADC =α,∠ACB =∠ADB ,则∠CBD =__________.AD2、如图,点C 为△ABD 外一点,连接CA ,CD .(1)如图1,若∠B =∠C ,∠ADB =90°﹣12∠BDC ,求证:AB =AC ;(2)如图2,若∠B =∠C ,AB =AC ,请探究∠ADB 与∠BDC 的数量关系; (3)如图3,若AB =AC ,∠ADB =90°﹣12∠BDC ,求证:∠B =∠C .图3图2图1ABDABD D BA【例】1、(2015武昌八上期末、2016洪山八上期中)已知△ABC 和△DEF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DE =DF ,∠BAC =∠EDF ,点E 在AB 上,点F 在射线AC 上. (1)如图1,若∠BAC =60°,点F 与点C 重合,求证:AF =AE +AD ; (2)如图2,若AD =AB ,求证:AF =AE +BC .图1图2FE DC BAF ( )E DC BA2、如图,点A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D 为△ABC 外一点,连接DA 、DB 、DC . (1)过点A 作AE ⊥BD 交BD 延长于点E ,若∠BDC =∠BAC ,BE =5,求BD +CD 的值; (2)若∠DAB =∠DCB ,∠BDC =60°,求证:AD +BD =CD .E AB DDA【练】1、如图,△ABC 中,AB =AC ,D 是△ABC 外一点,且∠ABD =∠ACD =60°,求证:BD +DC =AB .DCBA2、(2015七一八上10月)如图,BD =CD . (1)如图,若AD 平分∠BAC 的外角,①求证:∠ABD =∠ACD ;②试探究∠BAD 与∠BCD 的关系并证明;(2)如图,若∠ADB =∠ACB ,求证:AD 平分∠BAC 的外角.EDC B AEDCB A【例】1、(2016年勤学早八上轴对称周练)如图1,A 是O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P 为y 轴上一点且∠OPB =∠OAB . (1)若∠AOB =60°,PB =4,求点P 坐标; (2)在(1)的条件下,求证:P A +PO =PB ;(3)如图2,若点A 是O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已知A (2,5),求PO +PB 的值.图2图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A 、B 分别在x 轴负半轴和正半轴上,且关于y 轴对称,点C 在y 轴正半轴,连接AC ,BC ,BD . (1)若∠ACD =2∠ABD ,求证:AC =CD ;(2)在(1)的条件下,若点E 、F 分别在AC 的延长线和CB 的延长线上,且DE =DF , 求CF -CE CO的值.【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的坐标是(1 ,0),点C 的坐标是(1,0),点D 为y 轴上一点,点A 为第二象限内一动点,且∠BAC =2∠BDO ,过D 作DM ⊥AC 于M . (1)求证:∠ABD =∠ACD ;(2)若点E 在BA 延长线上,求证:AD 平分∠CAE ;(3)当A 点运动时,AC -AB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 =OB =OC =2,点P 从C 点出发沿y 轴正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上运动,连接P A 、PB ,D 为AC 的中点.(1)如图1,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问:当t 为何值时,DP 与DB 垂直且相等;(2)如图2,若P A =AB ,在第一象限内有一动点Q ,连QA 、QB 、QP ,且∠PQA =60°,问:当Q 在第一象限内运动时,∠APQ +∠ABQ 的度数和是否会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说明理由并求这个不变的值.图1图2。

(完整word)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经典例题与变式练习(精选题目)

(完整word)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经典例题与变式练习(精选题目)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下图,如果1l ∥2l ∥3l ,则BC EF AC DF =,AB DE AC DF =,AB ACDE DF=. l 3l 2l 1FE D CB A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如图,在三角形中,如果DE BC ∥,则AD AE DEAB AC BC==ABCDEEDC B A3. 平行的判定定理:如上图,如果有BCDEAC AE AB AD ==,那么DE ∥ BC 。

专题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基本应用【例1】 如图,DE BC ∥,且DB AE =,若510AB AC ==,,求AE 的长。

EDCBA【例2】 如图,已知////AB EF CD ,若AB a =,CD b =,EF c =,求证:111c a b=+.FE DCBA【巩固】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BD 相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证明:111AB CD EF+=. FEDCBA【巩固】如图,找出ABD S ∆、BED S ∆、BCD S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FE DCBA【例3】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29AB CD ==,,过对角线交点O 作EF CD ∥交AD BC ,于E F ,,求EF 的长。

OFED CBA【巩固】(上海市数学竞赛题)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a BC b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AF 交BE 于P ,CE 交DF 于Q ,求PQ 的长。

QPFED CBA专题二、定理及推论与中点有关的问题 【例4】 (2007年北师大附中期末试题)(1)如图(1),在ABC ∆中,M 是AC 的中点,E 是AB 上一点,且14AE AB =, 连接EM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D ,则BCCD=_______. (2)如图(2),已知ABC ∆中,:1:3AE EB =,:2:1BD DC =,AD 与CE 相交于F ,则EF AFFC FD+ 的值为( )A.52 B.1 C.32D.2(1)MEDC BA(2)F ED CA【例5】 (2001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E 为 AC 边上的任意一点,BE 交AD 于点O . (1)当1A 2AE C =时,求AOAD的值;E AO(2)当11A 34AE C =、时,求AOAD的值; (3)试猜想1A 1AE C n =+时AOAD的值,并证明你的猜想.【例6】 (2003年湖北恩施中考题)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点E 在AD 上,F 是BE 延长线与AC 的交点.(1)如果E 是AD 的中点,求证:12AF FC =; (2)由(1)知,当E 是AD 中点时,12AF AEFC ED=⋅成立,若E 是AD 上任意一点(E 与A 、D 不重合),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F E DCBA【巩固】(天津市竞赛题)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中的几道变式训练题一、 已知: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OA=4,OB=5,OC=3 求∠AOC 的度数。

变式1: 在△ABC 中,AB=AC ,∠ OA=4,OB=6,OC=2 求∠AOC 的度数。

变式2: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AOB=110°, ∠BOC=135° 试问:(1)以OA 、OB 、OC 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求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果∠AOB 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 等于多少度时, 以OA 、OB 、OC 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二、已知:C 为AB 上一点,△ACM 和△CBN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求证:AN=BM(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ABC O A C A BC OMACB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一:设CM、CN分别交AN、BM于P、Q,AN、BM交于点R。

问此题中还有其他的边相等以及特殊角、特殊图形吗?给予证明。

探索二:△ACM和△BCN如在AB两旁,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探索三:△ACM和△BCN分别为以AC、BC为底且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探索四: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AN=BM 成立吗?三、轴对称:已知直线l及同侧两点A、B,试在直线l上选一点C,使点C到点A、B的距离和最小。

变式1:如图,请你设计出两种方案的路线和最短的行走路线(画图并说明理由)方案1:小华由家先去河边,再去姥姥家;方案2:小华由家先去姥姥家,再去河边;小华家河流BAl变式2:已知: AB 、AC 表示两条交叉的小河, P 点是河水化验室, 现想从P 点出发, 先到AB 河取点水样, 然后再到AC 河取点水样, 最后回到P 处化验河水, 怎么走路程最短呢?实验员小王说:“我从P 点笔直向A 走, 同时取好两河水样再原路返回, 这样走, 路最近。

”化验员小吴否定了小王的路线, 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 小吴走怎样的路线? 变式B CABP AD变式4:如图,XY外有一点P,试于XY 上求两点A 、B,使PA+PB 为最短,而AB 等于定长a.变式5:如图,在河的两侧有A 、B 两个村庄,现要在河上修一座桥,规定桥必须与河岸垂直,要使A 村到B 村的路程最短,问桥应修在何处?(河宽为定长为m)解:(1)过B 作BC ⊥a,且使BC = m; (2)连接AC 交b 于P;(3)过点P 作PQ ⊥a,垂足为点Q,那么PQ 就是桥的位置.四、1、如图①,一架梯子长2.5米,顶端A 靠在墙AC 上,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相距1.5米. (1) 这架梯子的顶端距地面多高?aXY·PA ··Ba bXY · ·P /·P //a aBA PBC C a b·BA ·C PQ(2)如果这架梯子滑动后停留在DE 位置(如图②所示),测得BD 长为0.5米,这时梯子顶端下落多少米?图① 图② 变式:梯子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 到墙根O 的距离2米,梯子的顶端B 到地面的距离为7米,现将梯子的底端向外移动到C ,使梯子底端C 到墙根O 的距离等于3米,同时梯子的顶端B 下降至D ,那么BD ( )A 、等于1米;B 、大于1米;C 、小于1米;D 、以上结果都不对。

四、1.小明把一根70cm 长的木棒放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cm 、40cm 、50cm 的木箱中,他能放进去吗?答: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2、有一个长、宽各2米,高3米且封闭的长方形纸盒,一只昆虫从顶点A 要爬到与A 点相对的顶点B ,那么这只昆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米。

A 、3;B 、4;C 、5;D 、6。

变式1:一个圆柱的高为36,底面圆的半径为5,一只蚂蚁从上底面的点A 处爬到与点A 相对应的下底面点B 处的最端路程是多少?Π值取3。

变式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AAC C B B DE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__.变式3:如图,沿OA 将圆锥侧面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是扇形OAB.(1) 扇形的弧AB 的长与圆锥底面圆周的长是怎样的关系?点A 和点B 在圆锥的侧面上是怎样的位置关系?(2) 若角∠AOB=90°,则圆锥底面圆半径r 与扇形OAB 的半径R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 若点A 在圆锥侧面上运动一圈后又回到原位,则点A 运动的最短路程应该怎样设计?若5.02x ,且∠AOB=90°,求点A 运动的最短路程。

五、变式1:求下列不等式的解 (1)2X 〉3 (2)-4X 〉52032ABAOB2,4____4;2____23,_______;,45X 2kx-1<2k-x x<1,K X 2kx-1<2k-x K a b a b a b x y ax ay a x y <--<<< 变式: 若则 变式: 若则中,应满足 若则ax>ay 中,a 应满足_______. 变式: 解不等式:(k+2)x>5变式: 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取值范围 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x>1,求的取值范围六、图1中,在ΔABC 中,∠C=90°在ΔABC 外,分别以AB 、BC 、CA 为边作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记为1,2,3s s s ,探索1,2,3s s s 之间的关系。

图1 图2 图3 变式1:如图2,在ΔABC 中,∠C=90°在ΔABC 外,分别以AB 、BC 、CA 为边作正三角形,这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记为1,2,3s s s ,请探索1,2,3s s s 之间的关系。

变式2:如图3,在ΔABC 中,∠C=90°在ΔABC 外,分别以AB 、BC 、CA 为直径作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分别记为1,2,3s s s 请探索1,2,3s s s 之间的关系。

变式3:你认为所作的图形具备什么特征时,1,2,3s s s 均有这样的关系。

七、如图(1)A 是CD 上一点,⊿ABC 、⊿ADE 都是正三角形,求证CE=BD:如图2,⊿ABD 、⊿ACE 都是正三角形,求证CD=BE 题3:如图3,分别以⊿ABC 的边AB 、AC 为一边画正方形AEDB 和正方形ACFG ,连接CE 、BG ,求证BG=CE问题1:你能从(1),(2),(3)三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吗? 问题2:三个命题的证明方式为什么是一样的?用到了哪些知识点? 问题3:这些命题在证明过程中哪些条件起到解决问题的决定性作用?变式1:如图4,有公共顶点的两个正方形ABCD 、BEFG ,连接AG 、EC ,求证AG=EC 对吗?变式2:在图4中,若将正方形BEFG 绕点B 旋转任意角度α,AG=EC 还成立吗?变式3:如图5,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 ’重合,若PB=3,求PP ’八、当x__________时,分式321-+x x 的值为零?变形1:当x__________时,分式3212--x x 的值为零?(分子为零时x=1±)变形2:当x__________时,分式112--x x 的值为零?(1=x 时分母为零因此要舍去)变形3:当x__________时,分式654322----x x x x 的值为零?(此时分母可以因式分解为)1)(6(+-x x ,因此x 的取值就不能等于6且不能等于-1)九、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3,0)、B (1,0)、C (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次函数y=-x-3的图像与x 轴、y 轴的交点A 、C ,并且经过点B (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2: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B (1,0)、C (0,-3)。

且对称轴是直线x=-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式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0),且在y 轴上的截距是-1,它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 (1,m )、B(n,4)两点,又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x=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十、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OB 、OD 的中点,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分析,完成此例题)变式1: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 、F 分别是OB 、OD 的中点改为点E 、F 三等分对角线BD ,其它条件不变,问上述结论成立吗?为什么?变式2: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 、F 分别是OB 、OD 的中点改为BE=DF ,其它条件不变,结论成立吗?为什么?变式3: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 、F 分别是OB 、OD 的中点改为E 、F 为直线BD 上两点且BE=DF ,结论成立吗?为什么?变式4:如图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H、G、E、F分别为线段BO、DO、AO、CO的中点,问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若结论成立,那么直线EG、FH有什么位置关系?图7 图8变式5:如图8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点;G、H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

已知AE=CF,DG=BH,上述结论仍旧成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