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邹小兵--孤独症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
儿童孤独症诊断与治疗新动向_邹小兵
文 章 编 号 :1008-6579(2012)04-0294-03
儿童孤独症诊断与治疗新动向
中 国 儿 童 保 健 杂 志 2012 年 04 月 第 20 卷 第 4 期 CJCHC APR.2012,Vol 20,No.4
【专 家 笔 谈 】
邹小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0)
目前 ASD 的发 病 率 数 据 多 引 用 美 国 和 欧 洲 的 流行病学 调 查 数 据,1/110 是 目 前 最 常 见 的 发 病 率 数据。而在 亚 洲 国 家,日 本 是 1.64%,而 由 美 国 耶 鲁大 学 在 韩 国 高 阳 的 调 查 报 道 发 病 率 为 2.64%。 与30年前1/2 000的数据 相 比,各 国 的 发 病 率 显 著 上升,但近来也 出 现 了 对 这 些 不 断 升 高 的 发 病 率 数 据的质疑。我国有多个城市也对孤独症的发病率做 过 调 查 ,尽 管 也 表 现 为 发 病 率 上 升 的 趋 势 ,但 是 报 道 的 发 病 率 与 上 述 国 家 相 比 ,依 然 处 于 较 低 的 水 平 ,最 高者也仅达到1/1 000。是我国的 ASD 发病率的确 很低,还是调查有低估,值得进一步分析。 从我国各 地特殊教育机构和残疾人康复机构收治的疾病分布 情况来看,ASD 患 者 已 经 成 为 主 要 人 群,估 计 ASD 在我国可能有较高的发病率。 2 导 致 发 病 率 升 高 的 原 因
【作者简介】邹小 兵 (1962-),男,儿 科 主 任,教 授,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儿 童发育行为。
不典型孤独症等,ASD 的 名 称 中 更 是 加 入 了 “谱 系” 概 念 ,使 得 那 些 智 力 正 常 或 者 接 近 正 常 ,但 是 符 合 社 会交往障 碍、交 流 障 碍、狭 隘 兴 趣 和 重 复 刻 板 行 为 “三主症”的 儿 童 均 可 被 诊 断 为 ASD。 这 是 否 将 一 些“正常”儿童也诊断为 ASD 了?作者认为,由于这 些所谓的“正 常”儿 童 无 论 是 当 前 还 是 将 来 在 学 习、 生活和工作中 存 在 较 为 严 重 的 功 能 障 碍,如 果 不 给 予 相 当 强 度 的 帮 助 、训 练 和 支 持 ,他 们 将 来 在 就 业 和 生活上绝大多 数 会 出 现 严 重 的 困 难,或 是 成 为 残 疾 状态,或是可能 出 现 严 重 的 行 为 和 情 绪 障 碍,因 此, 将这个人群排 除 出 ASD 范 畴 反 而 是 有 害 的。 这 也 是为什么 DSM-V 草 案 一 经 发 布,就 在 美 国 医 学 界 和 社 会 出 现 强 烈 反 应 (主 要 是 反 对 意 见 )的 原 因 了 。
孤独症的诊疗越早效果越好
孤独症的诊疗越早效果越好
由全国妇联、中国妇基会主办,妇儿帮扶基金承办,于今年4月在厦门启动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关怀行动试点工作,目前已进入专家巡讲、会诊、治疗阶段。
6月14日-15日,主办单位邀请了国内权威孤独症诊断治疗专家邹小兵为厦门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康复训练机构教师和志愿者讲授孤独症诊疗知识,并为孤独症儿童会诊、治疗。
邹小兵在讲课时表示,对孤独症儿童要早发现、早治疗,只要怀疑就治疗。
孤独症孩子的最根本进步是交流的改善,认知促进、情绪调控、行为矫正是康复训练的重点。
别让孤独症孩子一个人闲着,闲着会让孩子助长更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更不利于康复。
他呼吁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孤独症儿童家庭,让孤独症儿童的妈妈喘口气。
邹小兵认为,孤独症患者年龄越小干预的效果越好。
虽然一周岁左右的孩子很难诊断是否得了孤独症,但是在美国,这类孩子只要被发现有异常,就会接受提前干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还鼓励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要有耐心。
他举例说,在印度有一个孤独症儿童,家长从小对他进行不间断的训练,直到18岁时,这孩子仿佛突然开窍,不仅会开口说话,而且会写书,作品传播到了全世界,赚了很多钱。
邹小兵指出,只要你有耐心,不求回报,对孩子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也许有一天孩子会薄积厚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据悉,今后每个月,主办单位都将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为厦
门孤独症儿童家长、康复训练机构教师和志愿者举办讲座、培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会诊。
孤独症论文: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doc
孤独症论文: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doc孤独症论文: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摘要】目的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重复等异常行为。
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在两岁前就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且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的预后。
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识别;干预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在3岁以前起病,具有社会交往、言语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的发育延迟和偏离的特征,表现为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重复等异常行为。
近年来欧美学者倾向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 disorders,ASD)一词,除孤独症外,还包括不典型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Rett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和其他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自从1943年Leo Kanner首先报道孤独症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其患病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1],ASD的患病率在0.9%~1.57%之间[2-4]。
据估计,中国大约有400万~1000万ASD患者,儿童患病人数在100万~300万[1]。
迄今为止,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大多不良。
然而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在两岁前就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孤独症的预后,一般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相关研究领域强调对孤独症进行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一、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与识别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回顾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孤独症的早期行为表现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现了较多关于孤独症早期的预警行为与生理指标,为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1.社会交往性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孤独症患儿自幼即表现出一定的社交障碍。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实操教案及训练方法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05
家庭氛围营造及亲子关系改善措施
1 2 3
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变化敏感,家长应努力营造稳 定、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和噪 音干扰。
加强亲子互动
通过游戏、阅读、户外活动等方式增加亲子互动 时间,提高亲子关系质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 关爱和支持。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实 操教案及训练方法
汇报人: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孤独症概述与早期识别 • 早期干预目标与原则 • 实操教案设计 • 训练方法与技巧 •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孤独症概述与早期
01
识别
孤独症定义及特点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 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等特征。
提升语言能力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 碍,制定个性化的语言训 练计划,提高其语言表达 和理解能力。
改善行为问题
减少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 为,如攻击、自伤、刻板 行为等,增加积极行为。
遵循科学干预原则
早期发现与干预
越早发现孤独症症状并进 行干预,效果越好。因此 ,应重视早期筛查和诊断 。
家庭参与
家庭是孤独症儿童最重要 的支持系统,家长应积极 参与干预过程,与专业人 员紧密合作。
音乐治疗法实施步骤 评估孤独症儿童的音乐能力和兴趣。
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和音乐活动。
音乐治疗法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
设计有针对性的音乐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引导孤独症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邹小兵:“自闭症”与“自闭”不只一字之差
邹小兵:“自闭症”与“自闭”不只一字之差自闭症早期表现产后修复加盟正新鸡排加盟费什么是自闭症披萨加盟店排行榜什么是硬皮病串串香加盟店加盟正新鸡排专家简介:邹小兵,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硕士导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发育行为儿科学。
研究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以儿童孤独症,阿斯博格综合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保健为主。
在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尤其是在孤独症(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智力落后、抽动症、儿童行为矫正以及儿童养育和早产儿早期教育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孤独是心态孤独症是病态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容易将自闭、孤独与自闭症、孤独症混为一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邹小兵强调:虽然孤独症或自闭症与自闭、孤独仅有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直至今时今日,社会公众和部分媒体,包括那些初诊为自闭症患者的家人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度严重偏低,甚至混淆了自闭与自闭症两者的概念。
自闭症大部分的误解正是源自于这种错误的认知。
因此了解自闭症首要是学会鉴别自闭与自闭症。
“孤独”或“自闭”这两个词反映的是人的心理状态。
汉语词典中对自闭的解释是:自我封闭;在家闭门不出,对外界不予理会。
邹主任表示,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感受过“孤独”、经历过“自闭”这样的心理历程。
“与“自闭”、“孤独”明显不同,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行为疾病,发病原因不明,其发生与家庭教养缺失、养育者的冷漠、语言环境复杂等都没有明显关系。
”邹小兵主任说。
患自闭症的孩子,与生俱来地带着某种缺陷来到这个世界,他(她)们可能外观俊俏、动作灵活,但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语言交流有着显著的异常,多数孩子存在狭隘兴趣与重复刻板行为。
若不予干预治疗,无论轻重病例,多数患儿成年后或不能生活自理,或不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察觉自闭症可疑特征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有些孩子平时很少说话,不会与人交流沟通,喜欢独自嬉玩而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凑在一起。
名医邹小兵患者答疑:自闭症的诊断与干预
名医邹小兵患者答疑:自闭症的诊断与干预*导读:本期名医在线邀请著名儿童行为发育专家邹小兵教授就自闭症(孤独症)相关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活动期间(4月11日15:00-16:00),中国移动用户拨打125904030001可与专家语音交流,并有机会获得专家稀缺门诊号。
……*邹小兵儿科主任医师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名医介绍:主任医师,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
广东省儿科学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组长,儿童保健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发育行为儿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各类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儿童孤独症、 ADHD 、儿童学习困难等)诊断治疗等,2008年荣获中国儿科医学最高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患者(男,6岁):孩子六岁的时候感觉呼吸很困难,后来确诊是抽动症。
通过治疗现在呼吸已经没问题了,但是会经常亲亲手、闻闻手这样,那是正常的吗?*邹小兵:抽动症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
你说的那种情况,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家长不是要阻止他闻手或者东摸西摸,而是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去取代他的不良行为。
--------------------*患者(女,1岁):孩子现在一岁七个月,在孩子一岁五个月的时候去医院做了自闭症检查,包括语言测试等相关检查都做了,那唯一不正常的结果就是一份ABC孤独症量表的结果,那这个量表的结果当时是130左右,分数蛮高,但是我回家自己做的结果发现跟医生讲的不太一样,觉得医生评估的分数和我评估的分数出入会比较大。
*邹小兵:一岁七个月的孩子用ABC量表是无效的,用ABC 量表测不出一岁七个月孩子是不是患自闭症。
你可以用我说的几条来和孩子做测试,就是眼睛看人好吗、手指会指物吗、叫他会应吗、妈妈离开会跟吗、开始有语言吗,如果这五个项目都挺好的话,就不用太担心。
但如果这些交往方面的指标有一个两个是不够好的,要让医生去亲自观察。
邹小兵带你了解星星的孩子
邹小兵带你了解星星的孩子他们是一群“星星的孩子”,有着纯真的眼睛,可是从来不看你,叫也不应,逗也不笑;他们也可能滔滔不绝地讲一些很“深奥”的东西,不管你听不听得下去;甚至可能主动过来把玩你身上他感兴趣的东西,不管你们认不认识,愿不愿意……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就像天空中闪烁的遥远的星星。
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就是孤独症儿童。
100个孩子中1个是孤独症患儿广东省儿科学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告诉新快报记者,孤独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
属于先天性疾病,以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障碍,少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目前,中国孤独症的发病率约为1/100,美国发病率为1/68,日本为1.6/100,韩国为2.6/100。
可以说,飙高的发病率让孤独症被认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影响儿童的最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由于孤独症患儿有比较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如果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干预,多数孩子长大后成为残疾人。
男性“老来得子”,后代孤独症几率或升高“发病率的飙高,一方面因为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增高了,诊断标准完善了,诊断率就提高了。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可能存在一些未知因素,导致患儿有绝对数量的增加。
”邹小兵说,很可惜,目前孤独症的病因并不清楚。
自1943年首次描述孤独症,这70多年来,各界都在争议和探索诊断标准、干预措施、预后情况,以及至今全世界投入数十亿美元仍没有找到准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以往认为,孤独症是遗传基因造成,有数据似乎证实了这一观点:第一胎是孤独症,第二胎再得孤独症的几率是15%!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一些未知的环境因素伤害了孕期的胎儿,影响到遗传因素的表达,而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儿童自闭症家庭综合干预(课堂PP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邹小兵
2015年11月12日惠州
1
对自闭症干预治疗的几点认识
• 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尽管没有特效药物 治疗,通过后天干预自闭症预后可以改善
• 各类神经发育障碍中自闭症干预价值最大 • 自闭症有很多类型,有轻中重度之分,不
同类型方法不同,干预效果也不同 • 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自闭症干预方法不同 •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特别意义 • 中国国情下,家庭干预可行!不可或缺!
13
ABA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14
关于ABA(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 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尤其是操作性条件 反射原理
• 自闭症的ABA起源于UCLA • 基本步骤:指令(刺激)-反应-奖励(处罚
)
• 可用于能力培养,也可以用于行为矫正, 包括良好行为建立和异常行为减少。
预模式 • 三次家访,八次小组(每组6个家庭)辅导
,每次大约三小时。 • 内容为帮助自闭症(发育障碍)儿童的核
心技能 • 有证据表明,这个方法奏效!
4
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1. 社会交往障碍,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 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
2. 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器官的 异常
早期缺乏应有的行为,后期表现异常行为
7
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
8
• 1987年Lovaas发表文章,介绍他用应用 行为分析疗法治疗自闭症19例,其中9例 恢复正常学习能力,此后,世界各国相 继开展了自闭症教育训练治疗,显著改 变了自闭症的预后。
9
自闭症治疗的演变
• 早期以精神分析疗法为主,无明显效果 • ABA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有效方法 • TEACCH 为自闭症训练搭建基本框架 • RDI、DIR、社交故事对核心障碍进行训练 • 图片交换属于增强辅助交流(AAC) • 近年各类训练方法出现融合趋势,如
邹小兵对孤独症误区和问题的解答
邹小兵对孤独症误区和问题的解答孤独症误区误区1:孤独症是母亲的冷漠造成的邹小兵表示,孤独症的致病原因很可能是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或基因遗传,但并无证据证明母亲的冷漠等后天环境因素与孤独症直接相关。
母亲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们总在母亲身上找原因。
实际上,研究表明,孤独症可能跟父亲有很大关系,孤独症儿童的基因更多来自于父亲的遗传。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得了孤独症后,就开始怪爹妈、怪爷爷奶奶,这是不对的,最重要的不是去找原因,而是要携手积极乐观地面对。
误区2:孤独症与孩子打预防针有关没有关系!1998年的一项关于孤独症与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的关系研究的文章已经被撤稿,文章第一作者也受到了处罚。
后续的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孤独症与疫苗无关,与疫苗中的重金属中毒也无关。
如果因为孤独症的担忧而拒绝接种疫苗,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危害。
误区3:孤独症患者有智力障碍。
大多数孤独症患者没有智障。
近十几年来的调查发现,约70%的孤独症孩子没有智障,这一比例在未来还会持续升高。
我们建议,家长在得知孩子有孤独症时,不要急着去测孩子的智力,因为孤独症患者的智力存在着“测不准”的现象。
孤独症患者都有社交障碍,到医院做智力测试时往往会不回答医生的问题,孩子不回答医生就认为他不懂,因此很多孩子被判断为智障,这是不准确的。
相反,大约7%-10%的孤独症人士在艺术、科学、自然、工程、技术的某些领域有天赋,其中有少数甚至有极高的天赋,可能为人类做出重要贡献!多数孤独症人士都有特殊兴趣,这些特殊兴趣和特殊能力如果被发现、培养转化得当,可以成为这些孩子们成年后的工作。
误区4:孤独症是治不好的。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孤独症的确无法治愈,但从社会角度,50%以上孤独症患者拥有独立学习、生活、结婚成家的能力。
严重的孤独症,特别是年龄很大的严重孤独症患者,的确缺乏很好的医学手段改善社交缺陷。
但对于轻度、低龄的,尤其是外观正常的孤独症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干预,未来是可以正常独立生活的。
自闭症训练成功的关键六句话
自闭症训练成功的关键六句话(邹小兵)家长对推动孩子进步的意义从2013年开始,按照新的诊断标准,我们可以对自闭症进行程度划分了,通俗地说,从核心症状社交障碍的角度来讲,可以这样看:重度:基本无社会交往,完全处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中度:即是被动的情况下有一定的社会交往,你要是不管他他就一个人玩,但是你跟他一起,要求他跟你表达,这个孩子是会应答一些或者应答很多的,这种叫被动交流。
轻度:就是能够主动交流,但往往以自我中心,我们一看或者跟他交往一深入,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他的交往障碍所在。
所谓的分度实际就是这样。
但是不管什么度,都必须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社会交往、学习,影响到他的家庭功能,如果没有影响,就不能诊断自闭症。
医生也许给你讲了他的诊断,往往也会告诉你接下来要如何帮助孩子,但是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家长回去后是不是会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也不是很确定这样做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很有效。
有些家长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做,有些家长会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做。
其实在自闭症这个行业中,有很多东西的进步是我们家长所推动的——在医学疾病治疗里面真的很少这样的情况!是由我们的孩子家长们所推动的事业进步,自闭症真是特例。
当不同的家长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跟孩子恢复得好的家长慢慢聊,我会问他怎么做的,又偷偷学了很多的经验,在此向广大家长和孩子们表示感谢,我的几乎全部知识都是这些孩子和家长们给予的。
但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很有希望,可家长却没有做什么训练,有时候我就会感到惋惜,会批评家长,有时说话就会比较严厉,借此机会我请这些家长原谅,其实家长是有他自己的难处的。
关键六句话青岛一个孩子,2011年11月11日在我们这里诊断,诊断完后我和家长谈了几次,家长也参加了我们的自闭症康复培训班,回去以后父母对孩子进行了高强度的干预,大概在2014年10月,我在青岛办全国培训班时见到了这个孩子,他基本上恢复正常了,能在正常学校里上学,在行为上与其他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认为他可以脱帽了。
12邹小兵--孤独症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
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2014年12月26日名称问题•自闭症、孤独症、Kanner 综合征•婴儿精神分裂(Infantile schizophrenia)•广泛性发育障碍: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雷特综合征、退化性精神病、不能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现统称自闭症谱系障碍关于自闭症的几点重要认识•孤独症非“感觉孤独”•自闭症非心理受伤后的“自我封闭”•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不是心理疾病•是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的发病不是父母养育不当的后果•大多数自闭症是先天性的,尽管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后天环境塑造可以改变自闭症的预后1943年Kanner首先描述了儿童自闭症自闭症流行病病学•1985年前认为是罕见病,患病率2-4/万•1985年后患病率逐渐上升•2000年以来各国报道患病率急剧上升–2014年,美国1.5%–2011年,韩国2.6%–2009年,英国1.57%–2009年,日本1.6%中国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几个城市的调查患病率1-2/1000•广州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的调查1/133•是否意味着患病率低?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的认识水平依然落后•大量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来•儿童患自闭症人数超过儿童癌症、糖尿病、艾滋病三者的总和•全球约有六千七百万人患有自闭症•自闭症是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性病症•自闭症发病率真的提高了吗?答案并不确定,也许存在患病数量绝对数的提高,但是医学界和公众对该病认识水平的提高、诊断标准的修订和诊断替代可能是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自闭症是目前导致儿童残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自闭症的表现1.社会交往障碍,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2.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器官的异常早期缺乏应有的行为,后期表现异常行为自闭症的语言交流障碍•不会说话或说话迟,是就诊首位原因。
•半数以上患儿终身无语吗?•语言倒退(是否存在退化性自闭症?)•自言自语、听不懂或无意义的语言•电视广告语言•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你我(人称代词)不分•自我中心的话题自闭症的社会交往障碍•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独自嬉玩,不合作•通常不怕陌生人•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无恰当的身体语言,例如点头摇头•极少微笑、难相处•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不恰当、奇怪的或延迟的交流或情感反应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重复动作(看手、转圈、摇晃等)•重复行为(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同一首歌、天线宝宝)•重复刻板语言•强迫行为(睡眠、路线、排便、座位)•强迫思维(重复问题、难以摆脱的痛苦)•对某些物件或事情(科学事实)不寻常兴趣自闭症儿童的感觉异常•听知觉敏感,喜爱某些声音,对另一些声音特别恐惧•触觉异常,表现在对物件的好恶•痛觉异常,多不怕痛•视觉异常:对特别图象的喜好或厌恶、喜欢斜视、倒视•本体觉异常:喜欢坐车、怕坐电梯、喜旋转。
邹小兵:走近读懂“雨人”的有心人
邹小兵:走近读懂“雨人”的有心人稿件来源:校报2009-04-15 | 作者:宣传部| 编辑:| 发布日期:2009-05-04 | 阅读次数:4462邹小兵,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发育行为儿科学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儿科主任,广东省儿科学会发育行为儿科专业组组长,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发育行为儿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各类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儿童孤独症、ADHD、儿童学习困难等)防治;正常儿童早期教育和早产儿高危儿早期干预;儿童气质及其个体化教育。
创建广东省首个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专门机构(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全面开展儿童发育行为研究及其行为障碍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广东省率先开展儿童孤独症,儿童阿斯伯格综合症等疾病的防治,使广东省在儿童孤独症及其相关障碍的防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帮助广东省以及国内多个省市建立了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早期干预教育治疗基地。
主编《现代育儿理论与实践》《发育行为儿科学》。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
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讲座、评论和综述近百篇。
2008年负责的“孤独症诊断与干预适宜技术”项目获得中国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有那么一群孩子,他们就像落在凡间的星星,不和别人交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他们的眼中,人和物没有区别。
他们的内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着光芒,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他们,就是被称为“雨人”的孤独症儿童。
然而为了能够读懂他们,许多有心人做出了不懈努力。
在2008年10月第三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颁奖仪式上,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儿童孤独症早期诊断干预适宜技术的建立和推广”项目荣获中国儿科医学最高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该项目通过建立完整的孤独症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适宜技术并加以推广,初步改变了我国儿童孤独症诊断落后和缺乏干预的现状。
科学干预战胜孤独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邹小兵 2015年7月2日南昌
儿童自闭症及其相关障碍
• 又叫孤独症、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碍、语
言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
• 病情程度有不同,可分为轻、中、重,
因此也称自闭症谱系障碍
• 是目前最常见的儿童致残性疾病
关于自闭症的几点重要认识
目前已经可以根据孩子是否存在基因异 常,了解自闭症的程度
• 也可能与出生前宫内某些环境因素有关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表现多样,但三大主征一定存在 1. 语言交流障碍 2. 社会交往障碍(核心障碍) 3. 狭隘兴趣、重复刻板行为和感知觉异常
自闭症的语言交流障碍
• 不说:不会说话或说话迟(就诊首位原因) • 听力正常或敏感 • 自言自语地说听不懂的语言 • 无交流意义的语言、电视广告语言 • 重复、鹦鹉式语言、语言刻板、延迟语言 • 你我(人称代词)不分 • 指令性语言、无疑问句和商量语句 • 滔滔不绝的自我中心言语(阿斯伯格综合症) • 似乎“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自闭症是不治之症吗? 不,绝对不是!!!
• 1987年Lovaas发表文章,介绍他治疗孤
独症19例,其中9例恢复正常学习能力, 此后,世界各国相继 开展
了孤独症教育训练治疗,
显著改变了孤独症的预后。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
•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 关键反应训练(PRT) • 结构化教育(TEACCH) •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 地板时光(floortime) • 丹佛早期干预法 • 结构化社交行为干预法(BRS法)
自闭症儿童的智力
• 半数智力落后,半数智力正常或超常 • 机械记忆力良好、多数对音乐有兴趣 • 延迟性学习能力(内隐性学习和记忆) • 部分儿童在某一或几方面有特殊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邹小兵
2014年12月26日
名称问题
•自闭症、孤独症、Kanner 综合征
•婴儿精神分裂(Infantile schizophrenia)•广泛性发育障碍: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雷特综合征、退化性精神病、不能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现统称自闭症谱系障碍
关于自闭症的几点重要认识•孤独症非“感觉孤独”
•自闭症非心理受伤后的“自我封闭”•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不是心理疾病•是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自闭症的发病不是父母养育不当的后果•大多数自闭症是先天性的,尽管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后天环境塑造可以改变自闭症的预后
1943年Kanner首先描述了儿童自闭症
自闭症流行病病学
•1985年前认为是罕见病,患病率2-4/万•1985年后患病率逐渐上升
•2000年以来各国报道患病率急剧上升–2014年,美国1.5%
–2011年,韩国2.6%
–2009年,英国1.57%
–2009年,日本1.6%
中国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几个城市的调查患病率1-2/1000
•广州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的调查1/133•是否意味着患病率低?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的认识水平依然落后
•大量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来
•儿童患自闭症人数超过儿童癌症、糖尿病、艾滋病三者的总和
•全球约有六千七百万人患有自闭症•自闭症是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性病症
•自闭症发病率真的提高了吗?答案并不确定,也许存在患病数量绝对数的提高,但是医学界和公众对该病认识水平的提高、诊断标准的修订和诊断替代可能是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自闭症是目前导致儿童残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自闭症的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
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
2.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器官的
异常
早期缺乏应有的行为,后期表现异常行为
自闭症的语言交流障碍
•不会说话或说话迟,是就诊首位原因。
•半数以上患儿终身无语吗?
•语言倒退(是否存在退化性自闭症?)•自言自语、听不懂或无意义的语言
•电视广告语言
•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
•你我(人称代词)不分
•自我中心的话题
自闭症的社会交往障碍
•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
•独自嬉玩,不合作
•通常不怕陌生人
•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
•无恰当的身体语言,例如点头摇头
•极少微笑、难相处
•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
•不恰当、奇怪的或延迟的交流或情感反应
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
•重复动作(看手、转圈、摇晃等)
•重复行为(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同一首歌、天线宝宝)
•重复刻板语言
•强迫行为(睡眠、路线、排便、座位)
•强迫思维(重复问题、难以摆脱的痛苦)•对某些物件或事情(科学事实)不寻常兴趣
自闭症儿童的感觉异常•听知觉敏感,喜爱某些声音,对另一些声音特别恐惧
•触觉异常,表现在对物件的好恶
•痛觉异常,多不怕痛
•视觉异常:对特别图象的喜好或厌恶、喜欢斜视、倒视
•本体觉异常:喜欢坐车、怕坐电梯、喜旋转。
运动一般十分灵活
自闭症儿童的智力
•30%-50%儿童智力落后,半数以上正常超常•优秀机械记忆力
•音乐、绘画和艺术能力
•科学领域的兴趣和能力,少数在某一或几方面有特殊能力
•智障学者(Savant Syndrome)现象
•智力正常范围内儿童智力结构显著异常,通常PIQ>VIQ(阿斯伯格综合症通常VIQ>PIQ)
自闭症的其他表现
•多数儿童多动明显,来回跑动不知疲倦•少数(15%?)儿童有癫痫
•不听话、违拗、攻击、自伤、冲动、固执、激动等行为多见,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有关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
•经典自闭症多数动作灵活,外观正常
自闭症的诊断
•没有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手段
•CT、MRI、SPECT、PET、脑电图、染色体、诱发电位等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自闭症诊断不难
•诊断可根据DSM-IV或ICD-10为标准•CHAT、CARS、ABC是国内常用筛查量表•ADI-R、ADOS是诊断“金标准”,新的筛查量表如SRS考虑了谱系障碍的问题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发现
•目前医学没有预防和根治自闭症的方法•但是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儿童各类致残疾病中,自闭症抢救价值最大
早期警示标志EARLY SIGNS OF AUTISM
自闭症的早期障碍
•不(少)看
•不(少)指
•不(少)应
•不(少)说
•不参照(reference)•不显示、炫耀•不点头
•不摇头
•不寻求安慰
•该怕不怕
•不该怕却怕
•该笑(哭)不笑(哭)
公众水平的宣传(筛查)•六月大时,孩子会对你大笑或做出快乐表情吗?
•九月大时孩子会与你分享笑容或其他面部表情吗?
•十个月大时,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吗?•一岁大时孩子会咿呀学语吗?
•一岁大,孩子会手指指物给你看吗?
•十六个月大时,孩子有语言吗?
•两岁大时,孩子有任何有意义的语言吗?•在任何时候,孩子有语言或社会能力的退化吗?
二级筛查量表(适用儿童保健
)
•修订版婴幼儿自闭症筛查量表(M-CHAT)•婴幼儿自闭症问卷(CSBS-Infant Toddler Checklist)
•社交反应量表(SRS),可以用于各类自闭症谱系(包括阿斯伯格综合症)筛查
•美国儿科学会要求:对所有九个月婴儿进行第一次自闭症筛查
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
•1987年Lovaas发表文章,介绍他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治疗自闭症19例,其中9例恢复正常学习能力,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自闭症教育训练治疗,显著改变了自闭症的预后。
目前ASD的主要治疗方法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结构化教育(TEACCH)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地板时光(Floor time)
•游戏文化介入(PCI)
•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SCERTS模式)•社交故事(social story)
•图片词汇交换系统(PECS)
自闭症的早期家庭干预
如何进行早期干预•绝不让患儿处在独自状态之中
•总是和孩子处在互动之中
•一对一、面对面、有计划的互动•用眼神、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互动•孩子不合作也要与之互动
•借助玩具游戏图书需求日常活动•无处不在的社交互动!
两岁以下自闭症早期干预•自然环境下的干预
•家庭为中心的干预
•以促进孩子社会交往人际发展为主•“别让孩子独自呆着”
•家长必须积极主动地加入孩子的活动中去,通过孩子的需求、通过游戏玩具等各种活动进行干预
•别说“长大就会好”、“观察后再看看”
行为认知人际模式(BCR模式)•自闭症合理准确分型(分类)
•帮助家长建立合理的预期目标(5级)•以行为管理和行为矫正为基本方法•以结构化理念建构训练环境和框架•以人际交往为核心内容
•强调情绪调控、快乐成长和家庭关怀
ASD预后
•预后较难以预测
–症状和行为随时间发生变化
–多数到成年后依然存在谱系障碍,影响独立生
活能力以及就业、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健康•预后良好相关的因素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无认知缺陷
–早期出现语言和非言语交流技巧
–家庭积极参与
路就在脚下,
让我们与您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