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章末归纳总结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章末总结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直线 l 的方程为 x + y =1 或 x + y =1,即 3x+4y-24=0 或 3x+4y+24=0.
86
8 6
规律方法 巧设直线方程解决问题 求直线方程时,要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直线方程的形式,并注意其适用范 围:点斜式和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 垂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虽然可 以表示任何直线,但要注意A,B不同时为零,必要时要对特殊情况进行讨论. 若不做特殊说明,求出的直线方程一般化为一般式.
a 6a 当 a=2 时,直线 l: x + y =1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24 当 a=3 时,直线 l: x y =1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33 综上得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2x+y-4=0,或 x+y-3=0.
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典例 3】 已知两直线 l1:(m+3)x+5y=5-3m,l2:2x+(m+6)y=8,当 m 为何值时,l1 与 l2(1) 相交; (2)平行;(3)重合;(4)垂直.
即时训练 3 1:直线 y=-2x+a 与直线 y=(a2-6)x+2 平行,则 a=
.
解析:由题意得
2
a2
6,
解得
a=-2.
a 2,
答案: -2
四、距离问题 【典例4】 已知点A(0,2),B(2,0).若点C在函数y=x2的图象上,则使得△ABC的 面积为2的点C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解:(1)当 m=-6 时,直线 l1 方程为-3x+5y=23,l2 方程为 x=4,显然两直 线相交;
人教高中数学人教A必修2课件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章末总结
章末总结网络建构主题串讲网络建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直线的倾斜角1—范ffl[0M80°)定义》aX90。
时,^=tana 直线的斜率一T公式肛铝B衍&2〉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与方程网络点拨1.一种关系: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2.五种直线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 U 3•两种直线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4•三种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5•两种求直线方程方法:直接法、待定系数法.一、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典例1】(2015珠海希望之星月考)已知直线I 过原点,点M,N 坐标分别为 (3订),亿3),则当I 与线段MN 相交时I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如图所示,当1与线段MN 相交时,直线1的倾斜角a G[a b a 2],答案: 规律方法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及其关系关注点:主题串讲其中tan <ii=- 3所以直线1的斜率kG tan⑴倾斜角a的范围是0°<a<180°.(2)倾斜角a与斜率k的对应关系.①CCH90。
时,k=tan a;②a=90。
时水不存在・⑶倾斜角与斜率的单调性问题.当直线啲倾斜角为0(0[0:90。
)时,直线1的斜率将随着角度的増大而増大; 当直线啲倾斜角aW(9(FJ80。
)时,直线啲斜率将随着角度的増大而减小.⑷斜率公式:经过A(xi, yi), B(X2, y2)(xiHx?)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二一-X2 - X](X1HX2),应用时注意其适用的条件X1HX2,当X1二X2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规律方法巧设直线方程解决问题求直线方程时,要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直线方程的形式,并注意其适用范围:点斜式和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虽然可以表示任何直线,但要注意A,B不同时为零,必要时要对特殊情况进行讨论•若不做特殊说明,求击的直线方程一般化为一般式.即时训练2T:直线I过点亿2)和第一、二、四象限,若直线I在x轴上的截距与在y轴上的截距之和为6,求直线I的方程.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典例3]已知两直线11: (m+3) x+5y=5-3m, 12: 2x+ (m+6) y=8,当m为何值时,h与12⑴相交;⑵平行;⑶重合;⑷垂直.IT! 小、亠加+ 3m如 v 11⑶由丁二;丁得"'所以当HF-1时,直线h与I2重合.⑷由2 (m+3) +5 (m+6) =0 得m二-—7 所以当DF-丰时,直线h与12垂直.规律方法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⑴两条直线11:丫=1<必+叽12:尸1<2乂+匕2斜率都存在人11 l2<=>k x=k2s SHbJi丄斜率不存在时单独考虑间心1<2中有一个为零另_个不存在,则两条直线垂直,若&水2均不存在,则两直线平行・⑵当两条直线给出一般式时,平行与垂直关系利用系数关系解决•即l x: A x x+B x y+C X=0;l2: A2x+B2y+C2=0」^ II !2<=>A1B2-A2B1=0f HB1C2-B2C1#0;l1 ±I2«A1A2+63^82=0.即时训练3-1 :直线y=-2x+a与直线y= (a2-6)x+2平行,则a=四、距离问题【典例4】已知点A(0,2),B(2,0)•若点C在函数y=x2的图象上则使得AABC的面积为2 的点C的个数为()(A)4 (B)3 (C)2 (D)1规律方法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解策略:⑴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只需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方程,直接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⑵若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参数时,只需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方程求解参数即可.I + E +tf i l M s g 0 匕 二源«鼠(00・9) 6 E 6 E 6 1轻7—§i l 1M z l (0) i —s z — (v) 旨■轴奚<邀202+A +X P 二 S M (2 .9)« ,(寸—co —)<長录J 二—寸熾B s t l a不看起步看进步点击进入检测试题Thanks!。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课件: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章末知识整合
[解析] 作出直线 3x+y-4=0 如图,其斜率 k =- 3,倾斜角为 120° ,因为直线 y=kx- 3经 过点(0,- 3),由数形结合可知,当直线 l 的斜 率 k∈(-∞,- 3)时,即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90° ,120° )时,l 与直线 3x+y-4=0 的交点在第二象限.
[答案] C
在高考中,本章内容的考查主要分两部分: (1)直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但却是每年必考的内容,重点是
两条直线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对称以及对称的应用. (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直线与其他知识的融合,在这类问 题中,直线知识的应用一般做为解题的起点出现,正确 处理直线的有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解]
(1)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 x=2 符合题意.
当斜率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y+1=k(x-2), 即 kx-y-2k-1=0. |-2k-1| 由条件知 =2, k2 + 1 3 ∴k= ,直线方程为 3x-4y-10=0. 4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x=2 或 3x-4y-10=0.
|2k+1| (2)由 d= 2 ,整理得(d2-4)k2-4k+d2-1=0. k +1 3 若 d2-4=0,则 k= ; 4 若 d2-4≠0,由 Δ≥0,得 0≤d≤ 5,d 最大值为 5, 此时 k=2,直线方程为 2x-y-5=0. (3)由(2)知过点 P 的直线与原点距离 d≤ 5, ∵6> 5,∴不存在.
追求卓越,崇尚一流。 主编:齐继鹏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 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斜率
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
高中数学人教A版 必修2第三章3.2.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课件(22张ppt)
任意直线l,在其上任取一点 p0 (x0 , y0 )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
yy0k(xx0)
kx(1)yy0kx00①
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
xx0
x0yx00
②
结论:方程①②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任何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 成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Ax+B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的形式.
思考3 每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其中A,B不 同时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吗?分几种情况讨论?
跟踪练习 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方程,并化为一般式方程. (1)斜率为2,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1; (2)经过点P1(-2,1),P2(3,2)两点; (3)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5; (4)经过点P(4,-3),且垂直于x轴.
【解】 (1)由题意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 y=2x+1,化为 一般式方程为 2x-y+1=0. (2)由题意知,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为y-1=x+2,化为一般式
y y1 x x1 y2 y1 x2 x1
( y2 y1)x (x1 x2) y x1( y1 y2) y1(x2 x1) 0
x y 1 ab
bx ay (ab) 0
上述四式都可以写成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Ax+By+C=0, A、B不同时为0的形式。
思考2 任意一条直线都能写成形如Ax+By+C=0(A、B不 同时为0)的统一形式吗?
两方面含义: (1)直线方程都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2)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构成一条直线.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特殊式的互化. 注意B=0
3.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 转化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3_3.3.4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1.(点到直线的距离)原点到直线 x+2y-5=0 的距离为( D )
(A)1
(B) 3 (C)2
(D) 5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为( B ) (A)3x-4y-1=0 (B)3x-4y-1=0或3x-4y-21=0 (C)3x-4y+1=0 (D)3x-4y-21=0
新知探求·素养养成
点击进入 情境导学
知识探究
1.点到直线的距离
| Ax0 By0 C |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 P0(x0,y0)到直线 l:Ax+By+C=0 的距离为 d= A2 B2 (当
A=0 或 B=0 时,也成立).
(2)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点到直线距离:①点P0(x0,y0)到x轴的距离d=|y0|; ②点P0(x0,y0)到y轴的距离d=|x0|; ③点P0(x0,y0)到与x轴平行的直线y=a(a≠0)的距离d=|y0-a|; ④点P0(x0,y0)到与y轴平行的直线x=b(b≠0)的距离d=|x0-b|.
的最小值是( )
(A)2
(B)2 2 (C)4
(D)2 3
解 析 : 因 为 (m,n) 在 4x+3y-10=0 上 , 所 以 m2+n2 的 最 小 值 表 示 原 点 到 直 线 4x+3y-10=0 的距离的平方,即( 10 )2=4.故选 C.
42 32
【备用例3】 过点P(1,2)引直线,使A(2,3),B(4,-5)到它的距离相等,求这 条直线的方程.
数m=
.
解析:(1)由题意,得 | 9 16 7 | = |18 4m 7 | ,
5
5
直线与方程人教版 必修2第三章——小结与复习PPT完美课件
A.[0,π)
B.0,π4∪34π,π
C.0,π4
D.0,π4∪π2,π
(2)已知线段PQ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P(-1,1)和Q(2,2),若直
线l:x+my+m=0与线段PQ有交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解析] (1)因为直线xsin α+y+2=0的斜率k=-sin α,又
直线与方程人教版 必修2 第三章— — 小结与复习P P T 完美课件
直线与方程人教版 必修2 第三章— — 小结与复习P P T 完美课件
[例2] (1)已知直线l1:3x+2ay-5=0,l2:(3a-1)x-ay-2
=0,若l1∥l2,则a的值为
()
A.-16
B.6
C.0
D.0或-16
(2)已知经过点A(-2,0)和点B(1,3a)的直线l1与经过点P(0,-1) 和点Q(a,-2a)的直线l2互相垂直,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直线与方程人教版 必修2 第三章— — 小结与复习P P T 完美课件
直线与方程人教版 必修2 第三章— — 小结与复习P P T 完美课件
讲练区 研透高考· 完成情况
[全析考法]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都有斜率,二者的关系具 体如下:
斜率k k=tan α>0 k=0 k=tan α<0 不存在
直线与方程人教版 必修2 第三章— — 小结与复习P P T 完美课件
直线与方程人教版 必修2 第三章— — 小结与复习P P T 完美课件
[方法技巧]
已知两直线一般方程的两直线位置关系的表示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课件: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章末归纳总结
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求直线方程时,要善于根据条件,合理选用直线方程 的形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其基本步骤是:
①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②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 ③解方程(组)求出参数 ④将参数的值代入所设方程
5.直线方程的设法 (1) 过定点 P(x0 , y0) 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y - y0 = k(x - x0) ,
符号表 示
注意:两条不重合直线斜率都不存在,则它们平行.
4.直线的方程
方程名称 点斜式 方程形式 y-y1=k(x-x1) 方程局限性 不能表示垂直于 x 轴 的直线 不能表示垂直于 x 轴 的直线 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 轴的直线 不能表示过原点或与 坐标轴垂直的直线 能表示任一直线
斜截式
y=kx+b y-y1 x-x1 = y2-y1 x2-x1 x y + =1 a b Ax+By+C=0(A2+B2≠0)
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两条直线都有斜率 如果它们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文字表述 反之, 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它们互相垂 直 l1y=k1x+b1 l1A1x+B1y+C1=0 l2y=k2x+b2 l2A2x+B2y+C2=0 符号表示 l1⊥l2⇔k1·k2=-1 l1⊥l2⇔A1A2+B1B2=0
追求卓越,崇尚一流。 主编:齐继鹏
1.解析几何是通过建立坐标系,用坐标法来研究几何 问题的学科,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因此学习本章要深刻体
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明确二元一次方程和直线的关系,熟
悉各种常见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1)坐标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 x、y的 二元一次方程;每一个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 条直线.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本章回顾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2)
15
规律技巧 将条件与目标函数都赋于几何意义后使问题更加 明朗易解,使它与点到直线的距离联系起来.
完整版ppt
16
3.分类讨论思想. 【例3】 求经过A(m,3),B(1,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并指出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ppt
17
【解】 当m=1时,直线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α
=90°.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完整版ppt
1
本章回顾
完整版ppt
2
知识结构
完整版ppt
3
方法总结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直线方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们
从“形”与“数”两个方面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当倾斜角
α≠90°时,斜率k=tanα,当倾斜角α=90°时,k不存在.因此,任 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倾斜角的范围是
=0的距离为d,求d的最大值.
【分析】 解答本题可以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让直线绕定
点转动,观察距离的变化情况,从而得d的最大值.
完整版ppt
9
【解】 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x+y-2+λ(3x+y-5)=0, 由x3+x+y-y-2=5=0,0,
完整版ppt
10
解得xy==3212,.
直线l过定点
A32,12. 如图,d≤|PA|.
当m≠1时,由斜率公式,可得k=m3--21=m-1 1,
①当m>1时,k=m-1 1>0,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0°<α<90°;②当m<1时,k=
1 m-1
<0,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
围是:90°<α<18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章末专题整合(共28张PPT)
d=
|C2-C1| A2+B2
例4 已知A(4,-3),B(2,-1)和直线l:4x+3y-2= 0,求一点P,使|PA|=|PB|,且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
【解】 法一:设点 P(x,y),因为|PA|=|PB|,
所以 x-42+ y+32= x-22+ y+12.①
又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2,
•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高中数学课件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章末专题整合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一 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1)对应关系 ①当 α≠90°时,k=tan α. ②当 α=90°时,斜率不存在. (2)单调性 当 α 由 0°→90°→180°(不含 180°)变化时,k 由 0(含 0)逐渐 增大到+∞(不存在),然后由-∞(不存在)逐渐增大到 0(不 含 0).
l1⊥l2⇔A1A2+ B1B2=0
(1)例若3直线x+ay+2=0和2x+3y+1=0互相垂直,则a等
于( )
A.-23
2 B.3
C.-32
3 D.2
(2)下列直线中与直线 y+1=23x 平行的直线是(
)
A.2x-3y+m=0(m≠-3)
B.2x-3y+m=0(m≠1)
C.2x+3y+m=0(m≠-3)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件
斜率和一点坐标 斜率k和截距b
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坐标
两点式 点斜式
yy0k(xx0)
y kxb
y y1 x x1 y2 y1 x2 x1
yy0k(xx0)
两个截距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 线的一 般式方 程课件 【精品 】
化成一般式
截距式
x y 1 ab
Ax+By+C=0
1)x的系数为正; 2)x,y的系数及常数项一般不出现分数; 3)按含x项,含y项、常数项顺序排列.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 线的一 般式方 程课件 【精品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 线的一 般式方 程课件 【精品 】
例 2 把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 x-2y+6=0 化成斜截式, 求出L的斜率以及它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 形。
方程为:AxBym0
(其中m≠C,m为待定系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 线的一 般式方 程课件 【精品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 线的一 般式方 程课件 【精品 】
三、直线系方程:
2)与直线l:AxByC0垂直的直线系 方程为:BxAym0
(其中m为待定系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 线的一 般式方 程课件 【精品 】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 (m2-2m-3)x+(2m2+m-1)y=2m-6,分别根据下列
条件确定m的值: (1) l 在X轴上的截距是-3; (2)斜率是-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 线的一 般式方 程课件 【精品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2.3直 线的一 般式方 程课件 【精品 】
(人教A版)必修2课件: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BC:x-4y-1=0,AC:x-y+2=0.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专题三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已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l1:y=k1x+b1,l2:y=k2x+ b2,则l1∥l2⇔k1=k2,且b1≠b2; l1⊥l2⇔k1k2=-1; l1与l2相交⇔k1≠k2.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有|2x0-y0+3|= 5
52·|x0+y20-1|,
即|2x0-y0+3|=|x0+y0-1|, ∴x0-2y0+4=0或3x0+2=0;
由于P在第一象限,∴3x0+2=0不可能.
联立方程2x0-y0+123=0和x0-2y0+4=0,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由题意,得|AB|=5,
∴(
3k-2 k+1
-
3k-7 k+1
)2+(-
4k-1 k+1
+
9k-1 k+1
)2=52,解得k=0.
∴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1.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解析] 设AB、AC边的中线分别为CD、BE,其中D、E 为中点,
∵点B在中线y-1=0上, ∴设点B的坐标为(xB,1). ∵点D为AB的中点,又点A的坐标为(1,3), ∴点D的坐标为(xB+2 1,2). ∵点D在中线CD:x-2y+1=0上, ∴xB+2 1-2×2+1=0,∴xB=5.
[剖析]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以直线斜率存在为前提的,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建立和使用直线的点斜式方 程.在错解中,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1,已经默认了 直线l的斜率存在,从而漏去了直线l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而本 题中过P点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恰好符合题意,所以错解丢掉 了一个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2),先得出关于a,b的关系,再由原点到l1,l2的距离相等 求解.
[解析] (1)∵l1⊥l2,∴a(a-1)+(-b)=0,即 a2-a-b=
0. ①
又点(-3,-1)在 l1 上,∴-3a+b+4=0.
②
由①②解得 a=2,b=2.
(1)求 a 的值; (2)能否找到一点 P,使得 P 点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P 是第一象限的点; ②P 点到 l1 的距离是 P 点到 l2 的距离的12; ③P 点到 l1 的距离与 P 点到 l3 的距离之比是 2∶ 5.若能, 求出 P 点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By+C1=0;与其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Ay+C2=0.
已知两条直线l1:ax-by+4=0 和l2:(a-1)x+y+b=0,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b的值.
(1)直线l1过点(-3,-1),并且直线l1与直线l2垂直; (2) 直 线 l1 与 直 线 l2 平 行 , 并 且 坐 标 原 点 到 l1 , l2 的 距 离 相 等.
(2)∵l1∥l2 且 l2 的斜率为 1-a,
∴l1 的斜率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ab=1-a,b=1-a a,
故 l1 与 l2 的方程分别为 l1:(a-1)x+y+4aa-1=0,l2:(a-1)x+y+1-a a=0. ∵坐标原点到 l1,l2 的距离相等, ∴4|a-a 1|=|1-a a|,a=2 或 a=23.
(4)当直线垂直于坐标轴时画图求解即可,不必用公式.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要注意把直线方程化成一般式的形 式;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时,先把平行线方程中 x,y 的对应 项系数转化为相等的形式,再利用距离公式求解,也可转化成 点到直线的距离求解.
已知三条直线 l1:2x-y+a=0(a>0),直线 l2: -4x+2y+1=0 和直线 l3:x+y-1=0,且 l1 与 l2 的距离是170 5.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直线与方程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第三章
1
知识结构
2
专题突破
知识结构
专题突破
专题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直线方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 们从“形”与“数”两个方面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 (1)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 (2)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 ①α≠90°时,k=tanα; ②α=90°时,斜率不存在.
已知直线l过点P(1,1)且与以A(- 1,0)、B(3,-4)为端点的线段相交,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 围.
[探究]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观察直线的变化情况,根据 斜率公式及范围求解,要特别注意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的情 形.
[解析] 如图所示,直线PA的斜率
kPA=1-1--01=12, 直线 PB 的斜率 kPB=1-1--34=-52. 当直线 l 绕着点 P 由 PA 旋转到与 y 轴平行的位置 PC 时, 它的斜率变化范围是[12,+∞), 当直线 l 绕着点 P 由 PC 旋转到 PB 的位置时,它的斜率的 变化范围是(-∞,-52]. ∴直线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52]∪[12,+∞).
∴AC 的中点 E 的坐标为(t,t+2 3). ∵点 E 在中线 BE:y=1 上, ∴t+2 3=1,∴t=-1. ∴点 C 的坐标为(-3,-1), ∴△ABC 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AB:x+2y-7=0;BC: x-4y-1=0,AC:x-y+2=0.
专题三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已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l1:y=k1x+b1,l2:y=k2x+ b2,则l1∥l2⇔k1=k2,且b1≠b2;
因此ab= =2-,2,
或a=23, b=2.
专题四 点、直线间的距离 (1) 两 点 P1(x1 , y1) , P2(x2 , y2) 间 的 距 离 公 式 |P1P2| = x1-x22+y1-y22. (2)点 P(x0,y0)到直线 l:Ax+By+C=0 的距离为 d= |Ax0+A2B+y0B+2 C|. (3)两平行直线 l1:Ax+By+C1=0,l2:Ax+By+C2= 0(C1≠C2)之间的距离为 d= |CA1-2+CB2|2.
l1⊥l2⇔k1k2=-1; l1与l2相交⇔k1≠k2.
(2)已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l1:A1x+B1y+C1=0, l2:A2x+B2y+C2=0, 则:l1∥l2⇔A1B2=A2B1且A1C2≠A2C1; l1⊥l2⇔A1A2+B1B2=0; l1与l2相交⇔A1B2≠A2B1. (3)与直线l: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可设为Ax+
(3)倾斜角与斜率的单调性问题 当直线 l 的倾斜角 α 从 0°增大到 90°时,直线 l 的斜率从 0 增大到+∞;当直线 l 的倾斜角 α 从 90°增大到 180°时,直线 l 的斜率从-∞增大到 0. (4)斜率公式:经过 A(x1,y1),B(x2,y2)(x1≠x2)两点的直线 的斜率公式 k=yx22--yx11(x1≠x2),应用时注意其适用的条件 x1≠x2, 当 x1=x2 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规律总结: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既 可以定性地分析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也可以定量地求解倾斜 角与斜率的取值范围,此外在特殊位置处应利用分类讨论的思 想方法.
专题二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的应用问题 已知△ABC中,A(1,3),AB、AC
边上中线方程为x-2y+1=0和y-1=0,求△ABC各边所在的 直线方程.
[探究] 本题利用中线的特点(即AB的中点D在AB边的中线 上)可解出各顶点的坐标,然后利用两点式可求出各边的方程.
[解析] 设AB、AC边的中线分别为CD、BE,其中D、E为 中点,
∵点B在中线y-1=0上, ∴设点B的坐标为(xB,1).
∵点 D 为 AB 的中点,又点 A 的坐标为(1,3), ∴点 D 的坐标为(xB+2 1,2). ∵点 D 在中线 CD:x-2y+1=0 上, ∴xB+2 1-2×2+1=0,∴xB=5. ∴点 B 的坐标为(5,1). ∵点 C 在直线 x-2y+1=0 上, ∴设点 C 的坐标为(2t-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