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590-2010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971 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15264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47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8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3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504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兰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 539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90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 618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T 1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空气ambient air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3.2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μm的颗粒物。
3.3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臭氧老化试验箱中的臭氧浓度检测方法(上)
臭氧老化试验箱中的臭氧浓度检测方法(上)
臭氧气体浓度检测方法:
1.紫外光度法
HJ590-201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涉及的紫外光度法是利用臭氧在波长254 nm紫外光的最大吸收值,使紫外光在臭氧气氛中衰减,再经光电元件、电子电路(比较电路,数据处理,数模转换)得到数据输出。
此方法精确,可连续在线测量,具有测定简便、迅速、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已被美国等工业先进国家选为标准方法。
另外,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物理检测方法,它可用于连续实时检测.而且紫外光强度一定时,臭氧的分解速率常数不变。
1.库仑法:
当空气被吸人库仑法臭氧分析仪阴极池后,分析仪中电解液就通过阴极连续循环。
如果空气中含有臭氧,则电解液中的卤索离子立刻被臭氧气体氧化成卤素。
臭氧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是按化学剂量进行的,析出的卤素在阴极还原之前不损失,臭氧浓度与原电池电流成正比,测定扩散电流就可计算出臭氧浓度。
该类型臭氧传感器还需根据PH、温度进行补偿,并需要较长的稳定时间,一般为0.5-24h,同时其对使用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高。
关键词:臭氧老化试验箱、冷热冲击箱、深圳恒温恒湿机维修、砂尘试验箱
东莞环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臭氧老化试验箱维修参考文献。
HJ 590-2010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90-2010代替 GB/T 15438-1995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ozone―Ultraviolet photometric method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0-21发布 2011-01-01实施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目 次前言 (Ⅱ)1适用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3方法原理 (1)4干扰及消除 (2)5试剂和材料 (2)6仪器和设备 (2)7分析步骤 (5)8结果计算 (6)9精密度和准确度 (7)10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附录A(规范性附录)多点臭氧校准仪的一级校准 (8)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中一氧化氮干扰的校正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某些化合物对紫外吸收臭氧测定仪的干扰 (11)附录D(资料性附录)典型的紫外臭氧分析仪性能参数 (12)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紫外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修订了空气中臭氧测定的适用范围及其参考条件。
──修订了“干扰及其消除”条款。
──明确规定了公式 ln(I/I0)= -a C d 中各项代表的物理意义。
增加了臭氧浓度的计算公式。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条款。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款。
──补充完善了检测的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
──增加了对零空气质量的要求和确认步骤。
──增加了附录B、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浅谈环境空气质量臭氧自动监测仪校准方法
浅谈环境空气质量臭氧自动监测仪校准方法作者:叶小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空气质量臭氧自动监测仪校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臭氧以及环境空气质量臭氧自动监测、校准的必要性,然后提出环境空气质量臭氧自动监测仪校准方法,希望为我国臭氧监测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臭氧;自动监测仪;校准臭氧作为光化学反应的主要二次产物,不仅仅关系着环境质量,而且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从2012年开始我国就臭氧问题给出了相应文件和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该标准中就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进行了限定,也正式成为了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常规六项指标之一。
臭氧和其他气态污染物相比化学性质不稳定,导致臭氧监测时的数据校准比较困难,目前国际主要依赖臭氧发生器、臭氧标准光电仪(SRP,臭氧校准实验室)等设备来完成校准,我国也主要借鉴这种方式进行。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具体实施中和这一方法又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与健全。
1.臭氧概述臭氧(O3)属于典型环境空气污染物之一,是微量活性气体,在大气中也有部分含量。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呈现淡蓝色并有特殊臭味。
在近年来我国进程加快过程中涂料以及燃料等的使用,导致了大量光化学烟雾污染,同时伴随有大量臭氧产生,这也是目前臭氧的主要来源。
臭氧的浓度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风速以及太阳辐射等因素。
一般在温度较高、紫外线强度高的状况下,空气中臭氧浓度会相对较高;同样,在温度较低、紫外线强度较弱的状况下臭氧浓度会相对较低。
2环境空气污染物中臭氧监测及其校准必要性2.1环境空气污染物中臭氧监测的必要性近年来臭氧排放量增加,浓度提高,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臭氧问题,而关注臭氧问题的关键是监测臭氧浓度。
我国也在臭氧监测方面进行了大量努力,通过监测数据能够发现臭氧浓度的不断增加,俨然成为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
与环境工程有关的标准目录
与环境工程有关的标准目录刘雅妮GB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0951-2007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5085.7-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5-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4-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排放标准GB19758-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排放标准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排放标准GB19756-200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排放标准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排放标准GB19757-200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排放标准GB11340-2005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排放标准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排放标准GB4569-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排放标准GB16169-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470.2-2002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排放标准GB14470.1-2002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排放标准GB/T18834-2002土壤质量词汇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5086.1-199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监测方法GB/T17139-1997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7134-1997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7141-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7136-1997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7140-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7135-1997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19GB/T17132-1997环境甲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T17133-1997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7131-1997水质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自GB/T17130-1997水质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自2011年11月1日起废止)GB3097-1997代替GB3097-82海水水质标准GB/T16705-1996环境污染类别代码代码GB/T16706-1996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代码GB8978-1996代替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T16489-1996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6310.4-1996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哺乳动物毒性试验方法监测方法GB/T16310.2-1996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积累性试验方法监测方法GB/T16310.3-1996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监测方法GB/T16310.5-1996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危害性评价程序与污染分类方法监测方法GB/T16310.1-1996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监测方法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6-1996生物尿中1-羟基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GB/T15959-1995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仑法监测方法GB/T15950-1995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环境辐射监测的一般要求GB9133-1995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15848-1995铀矿地质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GB/T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2-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HJ/T226-20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建筑用塑料管材环境标志产品HJ/T227-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磁电式水处理器环境标志产品HJ/T201─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环境标志产品HJ/T202─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一次性餐饮具环境标志产品\HJ/T203─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飞碟靶环境标志产品HJ/T204-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包装用纤维干燥剂环境标志产品HJ/T205─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再生纸制品环境标志产品HJ/T206─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无石棉建筑制品环境标志产品HJ/T207─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建筑砌块环境标志产品HJ/T208─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灭火器环境标志产品HJ/T209─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包装制品环境标志产品HJ/T210-2005环境标志产品标准软饮料环境标志产品HJ/T211-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化学石膏制品环境标志产品HJ/T195-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监测方法HJ/T196-2005水质凯氏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监测方法HJ/T198-2005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监测方法HJ/T199-2005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监测方法HJ/T197-2005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监测方法HJ/T200-2005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监测方法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与监测方HJ/T182-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轻型汽车环境标志产品\HJ/T181-2005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试行)技术规范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HJ/T180-2005城市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监测方法GB19821-2005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HJ/T179-2005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工程技术\HJ/T178-2005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烟气循环流化床法工程技术\HJ85-2005长江三峡水库库底固体废物清理技术规范技术规范\\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排放标准GB19758-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排放标准9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排放标准GB19756-200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排放标准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排放标准GB19757-200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排放标准HJ/T177-2005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T176-2005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技术规范HJ/T175-2005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技术要求与监测方HJ/T174-2005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技术要求与监测方GB14763-2005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排放标准HJ605-2011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监测方法HJ604-2011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HJ603-2012水质钡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602-2011水质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601-2011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600-2011水质梯恩梯、黑索今、地恩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HJ599-2011水质梯恩梯的测定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598-2011水质梯恩梯的测定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597-201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26451-2011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6132-20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6131-2010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HJ2502-201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壁纸环境标志产品HJ2501-201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电线电缆环境标志产品HJ2008-2010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2007-2010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2006-2010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2004-2010屠宰与肉类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2003-2010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2002-2010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2001-2010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氨法工程技术HJ595-2010水质彩色显影剂总量的测定成色剂分光光度法(暂行)监测方法HJ594-2010水质显影剂及其氧化物总量的测定碘-淀粉分光光度法(暂行)监测方法HJ593-2010水质单质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暂行)监测方法HJ591-2010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HJ590-2010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监测方法HJ589-20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8-2010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基础标准HJ580-2010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579-2010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578-2010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577-2010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2HJ576-2010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HJ575-2010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工程技术2GB25468-2010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201GB25467-2010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5465-2010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9GB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5463-2010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5462-2010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5461-2010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HJ584-2010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HJ583-2010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HJ587-2010水质阿特拉津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方法HJ586-2010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585-2010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监测方法HJ582-20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环评HJ574-20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技术规范HJ556-2010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基础标准HJ581-2010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清洁生产HJ568-2010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HJ566-201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木制玩具环境标志产品HJ555-2010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基础标准HJ168-2010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基础标准HJ565-2010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HJ561-2010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性能测试技术规范技术规范HJ526-2010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工程技术HJ564-2010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工程技术HJ563-2010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工程技术HJ562-2010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工程技术HJ557-201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监测方法2HJ560-2010清洁生产标准制革工业(羊革)清洁生产HJ559-2010清洁生产标准铜电解业清洁生产HJ558-2010清洁生产标准铜冶炼业清洁生产2HJ554-2010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技术规范HJ553-2010烟度卡HJ527-2010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技术规范HJ537-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监测方法HJ536-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534-2009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20HJ533-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HJ551-2009水质二氧化氯的测定碘量法(暂行)监测方法HJ550-2009水质总钴的测定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暂行)监测方法HJ549-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监测方法HJ548-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监测方法2HJ547-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暂行)监测方法HJ546-2009环境空气五氧化二磷的测定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暂行)监测方法HJ545-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暂行)监测方法HJ525-2009水污染物名称代码代码HJ544-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监测方法2HJ524-2009大气污染物名称代码代码HJ543-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监测方法HJ523-2009废水排放去向代码代码HJ542-2009环境空气汞的测定巯基棉富集-冷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暂行)监测方法2HJ541-2009黄磷生产废气气态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暂行)监测方法HJ522-2009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代码2009-12-302010-4-1GB21909-2008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1908-2008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1907-2008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1906-2008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1905-2008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1904-2008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21902-2008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T15555.5-199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55.9-1995固体废物镍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55.12-1995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监测方法GB/T15555.11-1995固体废物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监测方法GB/T15555.10-1995固体废物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55.1-1995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55.3-1995固体废物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55.2-1995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55.4-1995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55.6-199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55.7-1995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监测方法GB/T15555.8-199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监测方法GB/T15507-1995水质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甲醛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05-1995水质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440-1995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GB/T15503-1995水质钒的测定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441-1995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监测方法GB/T15501-1995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1GB/T15502-1995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516-1995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1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监测方法GB/T15435-199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监测方法GB/T15439-1995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T15444-95铀加工及核燃料制造设施流出物的放射性活度监测规定GB/T15264-94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5265-94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监测方法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技术规范GB/T14674-93牛奶中碘-131的分析方法监测方法GB/T14671-93水质钡的测定电位滴定法监测方法GB/T14672-93水质吡啶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T14673-93水质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4678-93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T1467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4676-93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T14680-93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4675-93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监测方法GB/T1466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监测方法GB/T14668-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监测方法GB14586-93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GB14585-93铀、钍矿冶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技术规定GB14589-93核电厂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技术规定#GB14588-93反应堆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GB/T14584-93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GB/T14583-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2-93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监测方法GB/T14581-93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T14550-93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T14553-93粮食和果蔬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T14551-93生物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7GB/T14529-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52-93水和土壤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14500-93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374-93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与分析方法标准监测方法GB/T14376-93水质偏二甲基肼的测定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4377-93水质三乙胺的测定溴酚蓝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4378-93水质二乙烯三胺的测定水杨醛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4375-93水质一甲基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4317-93核热电厂辐射防护规定GB/T14365-93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方法GB/T14204-93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T13900-92水质黑索今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1GB/T13899-92水质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3898-92水质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1GB/T13906-92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GB/T13897-92水质硫氰酸盐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T13901-92水质二硝基甲苯的测定示波极谱法监测方法GB/T13902-92水质硝化甘油的测定示波极谱法监测方法GB/T13896-92水质铅的测定示波极谱法监测方法GB13695-92核燃料循环放射性流出物归一化排放量管理限值GB13600-92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岩洞处置规定#VALUE!1992-8-1919GB13580.8-92大气降水中硝酸盐测定GB13580.10-92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新氟试剂光度法监测方法GB13580.13-92大气降水中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3580.12-92大气降水中钠、钾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3580.11-92大气降水中氨盐的测定GB13580.9-92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监测方法GB13580.7-92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测定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监测方法GB13580.6-92大气降水中硫酸盐测定GB13580.5-92大气降水中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监测方法GB13580.4-92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电极法监测方法GB13580.1-92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方法总则监测方法GB13580.2-92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GB13580.3-92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监测方法GB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1992GB13456-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13273-91植物、动物甲状腺中碘-131的分析方法监测方法GB5468-91代替GB5468-85锅炉烟尘测试方法监测方法GB/T13266-91水质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监测方法GB/T13267-91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监测方法GB/T3840-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排放标准GB13200-91水质浊度的测定GB13199-91水质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电位滴定法监测方法GB13196-91水质硫酸盐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3195-91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监测方法GB13194-91水质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13192-91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13015-91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T13270-91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模拟大气尘GB/T13268-91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黄土尘GB/T13269-91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煤飞灰GB12524-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方法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监测方法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379-90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8-90空气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TBP萃取荧光法监测方法GB12376-90水中钋-210的分析方法电镀制样法监测方法GB12375-90水中氚的分析方法监测方法GB12377-90空气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激光荧光法监测方法GB11905-89水质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907-89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889-89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892-8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912-89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893-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902-89水质硒的测定2,3-二氨基萘荧光法监测方法GB11895-89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896-89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监测方法GB11899-89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监测方法GB11900-89水质痕量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901-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监测方法GB11903-89水质色度的测定GB11904-89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890-89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监测方法GB11891-89水质凯氏氮的测定GB11906-89水质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监测方法GB11910-89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11911-89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GB11215-89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GB11216-89核设施流出物和环境放射性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一般要求GB11220.2-89土壤中铀的测定三烷基氧膦萃取一固体荧光法监测方法GB11219.1-89土壤中钚的测定萃取色层法监测方法GB11217-89核设施流出物监测的一般规定GB11223.1-89生物样品灰中铀的测定固体荧光法监测方法GB11219.2-89土壤中钚的测定离子交换法监测方法GB11218-89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GB11214-89水中镭-226的分析测定GB11224-89水中钍的分析测定GB11225-89水中钚的分析方法监测方法GB11338-89水中钾-40的分析方法监测方法GB11223.2-89生物样品灰中铀的测定激光液体荧光法监测方法GB11222.2-89生物样品灰中锶-90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离子交换法监测方法GB11222.1-89生物样品灰中锶-90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萃取色层法监测方法GB11221-89生物样品灰中铯-137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监测方法GB10071-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监测方法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9803-88水质五氯酚的测定藏红T分光光度法监测方法GB9801-88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监测方法GB9660-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1-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方法GB9132-88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题库及答案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一、填空题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臭氧对254nm波长的紫外光有特征吸收,当______ __和______交替通过吸收池时,光检测器分别检测(透)光强度,仪器的微处理系统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计算出臭氧的浓度。
答案:零空气样气二、判断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紫外检测器定量接收波长253.7nm的辐射至少占99.0%。
( )答聚:错误正确答案为:紫外检测器定量接收波长253.7nm的辐射至少占99.5%。
2.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进行空气中臭氧测定时,流量计的流量值在要求值的±3%范围以内。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该在±2%范围内。
3.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如果未被去除,可能会在采样管中累积破坏臭氧,使得测定结果偏高,加颗粒物过滤器可去除。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使得测定结果偏低4. 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用于臭氧分析仪校准的传递标准,应至少每6个月用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校准一次,各浓度点的线性误差必须小于±3%。
()答案:正确三、选择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测定空气中臭氧时,颗粒物滤膜孔径为______μm。
( )A.3 B.4.5 C.5答案:C2.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为了缩短样品空气在管线中的停留时间,应尽量采用短的采样管线。
实验证明,如果样品空气在管线中停留时间少于,臭氧损失小于。
( )A. 3s,1% B.4s,2% C. 5s,3% D.5s,1%答案:D四、问答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测定空气中臭氧时,需要使用零空气,什么是零空气?答案:不含能使臭氧分析仪产生可检测响应的空气,也不含与臭氧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和乙烯等物质。
臭氧吸收截面关键参数研究进展
引用格式:王维康, 熊华竞, 李怀平. 臭氧吸收截面关键参数研究进展[J]. 中国测试,2023, 49(9): 73-81. WANG Weikang, XIONG Huajing, LI Huaiping.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key value for ozone absorption cross-section[J]. China Measurement & Test,2023, 49(9): 73-81. DOI: 10.11857/j.issn.1674-5124.2023020025臭氧吸收截面关键参数研究进展王维康, 熊华竞, 李怀平(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1)摘 要: 近期,国际计量局(BIPM )修订臭氧吸收截面的新参数,这是该参数在沿用40余年后的首次变更。
修订后的臭氧吸收截面值为1.132 9×10–17 cm 2·molecule –1,相对标准不确定度0.31%,相对于现行参数,数值上减小了1.23%,不确定度减小到七分之一。
BIPM 建议新参数于2024年开始在全球推广使用。
臭氧吸收截面系数是当前国内外臭氧量值溯源体系中的关键计量参数,该参数的修订将直接影响臭氧气体浓度的测量值及其不确定度,进而影响全球的臭氧浓度监测结果。
我国也同样面临该参数的修订问题,为便于相关工作的推进,该文介绍臭氧吸收截面的研究历程,阐述本次修订的背景和意义,重点讨论气相滴定法与分压法这两种臭氧吸收截面的核心研究方法的原理与技术差异,深入分析这两种方法的技术现状,以期为我国臭氧检测和量值溯源工作的进一步国际化接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臭氧吸收截面; 量值溯源; 气相滴定法; 分压法中图分类号: X51;TB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4–5124(2023)09–0073–09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key value for ozone absorption cross-sectionWANG Weikang, XIONG Huajing, LI Huaiping(Nation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1, China)Abstract : Recently, BIPM has proposed a new value of ozone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OACS).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OACS value, which was used for more than 40 years, was revised. The revised OACS value is 1.132 9×10–17 cm 2·molecule –1 with a relative standard uncertainty of 0.31%. Comparing to the current OACS value, the revised one is a little less, namely 1.23%, with a sixfold smaller relative standard uncertainty. BIPM suggests that this new value should be used by all the countries since 2024. OACS value is the key parameter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zone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system. The revision of OACS value will influence the results and corresponding uncertainties of ozone measurements. Focusing on this important revision,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OACS as well as the detailed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vision. Furthermore, differences i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between gas-phase titration and partial pressure methods, which are the basic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OACS value, are sufficiently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 technology status of these two methods has been deeply analyzed. Above all, this paper lays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zone detection and traceability in China.traceability in收稿日期: 2023-02-06;收到修改稿日期: 2023-04-15基金项目: 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JDKY0001 )作者简介: 王维康(1983-),男,湖北黄陂县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化学计量与标准化研究。
空气污染物中臭氧的监测与防治措施分析
空气污染物中臭氧的监测与防治措施分析2.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3.云南进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650000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对大气污染工作的不断整治下,环境空气污染物含量有较大程度改善。
臭氧作为大气中的微量气体,因其氧化能力较强,对于人的呼吸道、眼睛等产生刺激,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群,或患有呼吸性疾病的特殊人群而言,臭氧超过一定程度,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臭氧的检测对于维持臭氧在大气中的相对稳定,保证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防治措施,能够在应用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空气污染;臭氧;监测;防治措施引言臭氧是大气中氧分子受到太阳辐射,在分解为氧原子后和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化学式为O3,有着较强的氧化能力,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在燃料、涂料的大量使用和工业的发展下,也会提高臭氧的浓度,能造成臭氧污染。
因此有必要做好臭氧污染物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在提高空气环境质量下,满足社会中的环境保护需要。
1臭氧检测现状臭氧作为挥发性有机物与其他前体物在太阳辐射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与其他前体物的排放强度关系密切。
因此在对臭氧的监测过程中,其监管的范围不仅在于形成后的臭氧浓度,还应根据其产生的机理与浓度的变化,对臭氧产生的源头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到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以此实现臭氧监测效率最大化。
现阶段,针对遏制臭氧污染严峻形势的手段,主要为通过监测、立法等方面,相互结合,共同推进。
在这过程中,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臭氧的监测与防治发展具有显著贡献,其具体表现在臭氧监测技术方面的更新换代。
我国臭氧监测相较于西方,发展时间较短,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该领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且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现阶段的臭氧监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技术发展应用,建立监测数据联网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且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融合,对于臭氧监测与防治将发挥更大作用。
环境空气质量臭氧自动监测仪校准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臭氧自动监测仪校准方法发表时间:2020-12-09T07:26:30.04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作者:袁琦[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对能源的消耗过大的同时又加大了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的排放,环境空气质量臭氧的情况在不断变得更加恶劣。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对能源的消耗过大的同时又加大了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的排放,环境空气质量臭氧的情况在不断变得更加恶劣。
本文就通过分析臭氧自动检测仪的操作方法、校准方法、测量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帮助学会如何校准臭氧自动监测仪,从而更好地保护身边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臭氧;校准方法引言:臭氧是光化学反应的二次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大气污染物,且化学性质活跃。
但臭氧的浓度过高时便会影响到人和动物的健康。
由于臭氧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不易监测。
所以通过学习臭氧自动监测仪的校准方法,尽可能保持臭氧的浓度趋于正常值是对环境、人体的保护非常有益处的。
一、我国监测环境空气质量臭氧现状当下,因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我国前些年排放NOx和VOCx的量较大,导致臭氧问题十分突出。
在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下,我国法律《HJ590-201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中明确表示了需要每六个月测定一次臭氧浓度。
而检测主要对象是CO2、NO2、可吸附颗粒以及气象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压力在内的五个参数。
通过对这几项参数的分析,及时解决近期所出现的环境问题,保证绿水青山就是保证金山银山。
二、监测环境空气质量臭氧含量的原因(一)监测臭氧含量的原因因为近年来,我国的空气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大气环境受到污染。
臭氧的排放以及臭氧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在不断增加。
人体吸入大量臭氧便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对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蚀、损害的效果,同时也会增大人体的患病率。
环境空气监测21项修改单
附件 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等21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监测类标准体系,我部决定修改《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等 21 项国家环境监测类标准,修改内容如下:一、《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修改单将“8 结果表示”中“V s——换算成标准状态下(101.325 kPa,273K)的采样体积,L”修改为“V s——换算成参考状态下(298 K,101.325kPa)的采样体积,L”。
二、《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3—2009)修改单将“8 结果表示”中“V s——换算成标准状态下(101.325 kPa,273K)的采样体积,L”修改为“V s——换算成参考状态下(298 K,101.325kPa)的采样体积,L”。
实用标准三、《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修改单将“9 结果表示”中“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101.325kPa,273K)的采样体积,L”修改为“V s——换算成参考状态下(298K,101.325kPa)的采样体积,L”。
四、《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504—2009)修改单将“7 结果表示”中“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101.325kPa,273K)的采样体积,L”修改为“V s——换算成参考状态下(298K,101.325kPa)的采样体积,L”。
五、《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 590—2010)修改单将“8 结果计算”修改为“臭氧分析仪能够测量吸收池内样品空气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测得的数据,按式(4)计算参考状态下臭氧的质量浓度:101.325t 273.15 (4)s p 298实用标准式中:——参考状态下臭氧的质量浓度,mg/m3;——仪器读数,采样温度、压力条件下臭氧的质量浓度,mg/m3;p ——光度计吸收池压力,kPa;t ——光度计吸收池温度,℃。
环境保护部公告公告2010年第77号――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
环境保护部公告公告2010年第77号――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法规类别】环境标准
【发文字号】环境保护部公告公告2010年第77号
【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
【发布日期】2010.10.21
【实施日期】2011.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环境保护部公告公告
(2010年第77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等六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1 / 1。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试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试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试行)1适用范围本规定规定了开展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比对的方法和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对辖区内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质量进行现场核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定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HJ 590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 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tandard Reference Photometer,SRPNIST与EPA于1981年合作开发的标准参考光度计,作为臭氧参考标准。
主要性能指标:测量范围:0-1000 nmol/mol;测量不确定度:±1 nmol/mol(0-100 nmol/mol)、±1%(100-1000 nmol/mol)。
3.2 臭氧传递标准指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量值传递(可经过一级或多级传递)后,可用来进行现场环境臭氧分析仪的比对和向现场的环境臭氧分析仪传递准确度的臭氧校准仪。
4方法原理采用经量值溯源的臭氧传递标准,对正常工作状态的国家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臭氧分析仪进行现场比对,以分析仪测定值与传递标准设定值的相对误差评价子站臭氧分析仪的准确度。
5试剂和材料5.1 采样管线及接头,采样管线采用不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的聚四氟乙烯材料,接头包括三通、两通等常用接头。
5.2 臭氧传递标准运输箱,减少仪器运输过程中的物理震动、位移等。
6仪器和设备6.1 臭氧传递标准可根据比对实施者的实验室条件,选择下列传递标准之一用于现场比对用。
6.1.1 臭氧校准仪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直接校准过的臭氧校准仪。
6.1.2 多种气体校准仪经过臭氧校准仪校准过的多种气体校准仪。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目录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2012-2-29
2016-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 27630-2011
2011-10-27
2012-3-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2002
2002-11-19
GB 14762-2008
2008-4-2
2009-7-1
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
GB 14622-2007
2007-4-3
2008-7-1
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
GB 18176-2007
2007-4-3
2008-7-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
2011-4-2
2011-10-1
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6453-2011
2011-4-2
2011-10-1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7632-2011
2011-10-27
2012-1-1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5464-2010
2010-9-27
2010-10-1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5465-2010
2010-9-27
2010-10-1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5466-2010
2010-9-27
2010-10-1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5467-2010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题库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题库第一节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 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在进行仪器响应上升时间测试时,当待测分析仪器显示值上升至标准气体浓度标称值时,停止计时。
()A.80%B.85%C.90%D.95%答案:C2. 对运行中的气体分析仪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多点校准。
()A.3B.6C.9D. 12答案:B3.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 590-2010)中规定,臭氧分析仪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多点校准,各质量浓度点的线性误差小于。
()A. ±10%B. ±8%C. ±6%D. ±5%答:D4. 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环境空气连续监测系统中,分析仪NO2、O3、SO2的测量范围是。
()A. 0~250ppbB. 0~500ppmC. 0~400ppbD. 0~500ppb答案:D5. 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在测试环境温度对气态连续监测系统影响时,待测分析仪在恒温环境中稳定运行至少。
()A. 10 min B .20 minC. 30 minD.60 min答案:C6.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在测试流量稳定性对气态连续监测系统的影响时,待测分析仪应连续稳定运行d。
()A.5B.6C.7D.8答案:D7. 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在测试电压稳定性对气态连续监测系统的影响时,待测分析仪连续稳定后在正常电压条件下通入 F.S.标准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90-2010
代替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ozone
―Ultraviolet photometric method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0-21发布 2011-01-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 次
前言 (Ⅱ)
1适用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方法原理 (1)
4干扰及消除 (2)
5试剂和材料 (2)
6仪器和设备 (2)
7分析步骤 (5)
8结果计算 (6)
9精密度和准确度 (7)
10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多点臭氧校准仪的一级校准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中一氧化氮干扰的校正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某些化合物对紫外吸收臭氧测定仪的干扰 (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典型的紫外臭氧分析仪性能参数 (12)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紫外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修订了空气中臭氧测定的适用范围及其参考条件。
──修订了“干扰及其消除”条款。
──明确规定了公式 ln(I/I0)= -a C d 中各项代表的物理意义。
增加了臭氧浓度的计算公式。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条款。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款。
──补充完善了检测的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
──增加了对零空气质量的要求和确认步骤。
──增加了附录B、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年3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2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警告:本方法需要使用有毒的气体臭氧,实验室内臭氧的极限浓度为200 µg/m3。
过剩的臭氧应该排入活性炭洗涤器或室外并远离采样入口。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紫外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瞬时测定,也适用于环境空气中臭氧的连续自动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是0.003mg/m3~2mg/m3。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零空气(zero air)
指不含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任何能使臭氧分析仪产生紫外吸收的其他物质的空气。
零空气质量的确认方法和验收标准见附录A。
2.2 传递标准(Transfer Standard)
指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或紫外校准光度计(6.2.1)校准后,可用来向现场的环境臭氧分析仪传递准确度的工作标准。
作为臭氧的传递标准每6个月应至少用标准参考光度计或紫外校准光度计校准一次。
3 方法原理
当样品空气以恒定的流速通过除湿器和颗粒物过滤器进入仪器的气路系统时分成两路,一路为样品空气,一路通过选择性臭氧洗涤器成为零空气,样品空气和零空气在电磁阀的控制下交替进入样品吸收池(或分别进入样品吸收池和参比池),臭氧对253.7nm波长的紫外光有特征吸收。
设零空气通过吸收池时检测的光强度为I0,样品空气通过吸收池时检测的光强度为I,则I/I0为透光率。
仪器的微处理系统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公式(1),由透光率计算臭氧浓度。
ln(I/I0)= -aCd (1)
式中:
I/I0──臭氧样品的透光率,即样品空气和零空气的光强度之比;
──采样温度压力条件下臭氧的质量浓度,µg/m3;
C
d──吸收池的光程,m;
a ──臭氧在253.7nm处的吸收系数,a = 1.44×10-5 m2/ µg。
4干扰及消除
一般环境空气中常见的浓度低于0.2 mg/m3的污染物不会干扰臭氧的测定。
但当空气中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分别为0.94 mg/m3和1.3 mg/m3时,对臭氧的测定分别产生约为
2µg/m3和8µg/m3的正干扰。
空气中的颗粒物如果未被去除,可能会在采样管路中累积破坏臭氧,使得测定结果偏低,加颗粒物过滤器可去除。
样品空气在采样管线中停留期间,其中的一氧化氮与臭氧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反应,关于这种影响的校正见本标准附录B。
其他一些化合物对紫外臭氧测定仪的干扰见本标准附录C。
5 试剂和材料
5.1 采样管线
采样管线须采用玻璃、聚四氟乙烯等不与臭氧起化学反应的惰性材料。
注:为了缩短样品空气在管线中的停留时间,应尽量采用短的采样管线。
实验证明,如果样品空气在管线中停留时间少于5s,臭氧损失小于1%。
5.2 颗粒物过滤器
过滤器由滤膜及其支架组成,其材质应选用聚四氟乙烯等不与臭氧起化学反应的惰性材料。
注:①滤膜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孔径为5μm。
②一般新滤膜需要经过环境空气平衡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稳定的读数。
③应根据环境中颗粒物浓度和采样体积定期更换滤膜,一片滤膜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4d。
当发现在5 min~15 min内臭氧浓度递减5%~10%时,应立即更换滤膜。
5.3 零空气
符合分析校准程序要求的零空气,可以由零气发生装置产生,也可以由零气钢瓶提供。
如果使用合成空气,其中氧的浓度应为合成空气的20.9±2%。
注:来源不同的零空气可能含有不同的残余物质从而产生不同的紫外吸收。
因此,向紫外光度计提供的零空气必须与校准臭氧浓度时臭氧发生器所用的零空气为同一来源。
6 仪器和设备
6.1 环境臭氧分析仪
环境臭氧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典型的紫外光度臭氧测量系统组成见图1。
(1)紫外吸收池
紫外吸收池应由不与臭氧起化学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并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以致光学校准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吸收池温度控制精度为±0.5℃,吸收池中样品空气压力控制精度为±0.2kPa。
(2)紫外光源灯
例如低压汞灯,其发射的紫外单色光集中在253.7nm,而185 nm的光(照射氧产生臭氧)通过石英窗屏蔽去除。
光源灯发出的紫外辐射应足够稳定,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参数见本标准附录D)。
图1 典型的紫外光度臭氧测量系统示意图
(3)紫外检测器
能定量接收波长253.7nm处辐射的99.5%。
其电子组件和传感器的响应稳定,能满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