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湿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治方案及病因病机等。

在中医内科学中,有着丰富的病名名解,这些名解的背后蕴含着对疾病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逐一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内科学病名名解,以增进对中医内科学的了解。

一、暑湿伤脾暑湿伤脾是一种以潮热、口渴、纳差等为特征的疾病。

其中,暑湿指的是由外界暑湿邪气侵袭人体,影响脾脏功能的不良情况。

伤脾主要指的是暑湿邪气对脾脏产生的损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若受暑湿困扰,脾脏功能受损,就会出现潮热、口渴等症状。

二、肺燥咳嗽肺燥咳嗽是指由肺部干燥引起的咳嗽症状。

肺为人体的呼吸之源,肺气的升降宣发决定着呼吸的畅顺与否。

若肺部失于润泽,就会导致肺气失宣,形成肺燥,从而引发咳嗽。

中医认为,肺燥咳嗽多见于秋冬季节,与干燥环境、饮食无节制等因素有关。

三、肝郁脾虚肝郁脾虚是一种以肝气郁结和脾虚为主要病机的疾病。

肝为人体功能最强大的脏腑之一,具有疏泄、调畅的作用,而脾则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

当肝气郁结、失于调畅时,就会影响脾脏的功能,引发脾虚,进而出现胸闷、疏泄不畅、食欲减退等症状。

四、心火亢盛心火亢盛是指由心火上升过多或失于控制所引起的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心火代表了心脏活动的力量与热量,它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平衡稳定。

当心火过旺时,就会出现心慌、口苦等症状。

心火亢盛通常与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肾虚阳亢肾虚阳亢是一种以肾虚和阳气亢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司藏精气,主生长发育、滋阴养血等功能。

当肾气不足时,就会导致阳气无所依附,出现阳亢症状,包括烦躁不安、盗汗等。

肾虚阳亢通常与年龄增长、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

六、脾虚湿阻脾虚湿阻是一种由脾虚和湿邪滞阻所引起的疾病。

脾主运化水湿,同时也是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

当脾脏功能不健全时,容易引发湿邪滞阻,导致胃脘胀满、厌食等症状。

脾虚湿阻通常与饮食习惯不当、生活节奏紊乱等因素有关。

暑湿

暑湿

【辨证论治】
基本治法:清暑祛湿 初起邪遏卫表——清暑化湿 暑湿阻于少阳——清泄少阳 暑湿中阻——清暑化湿 暑湿弥漫三焦——宣通三焦 暑湿后期——清涤余邪 暑湿化燥化火则可参考暑温证治
(一)邪遏卫气(暑湿在卫)
【证候】身热,微恶寒,无汗或微汗,头痛胀重,
身重肢节酸楚,脘痞,口不渴,舌红,苔白腻或 微黄腻,脉浮数或濡数。
暑温与暑湿均发生在夏季,但暑温病的热象更为突出, 病初即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大等,热势炽盛, 多有闭窍动风之变。无明显的身重,胸痞,腹胀,口 淡,苔腻等湿邪内阻之象。
湿温起病较为缓慢,初起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痛、 身重肢倦、脘痞苔腻等湿热郁遏卫气的湿重热轻证候 为主要表现;以病势缠绵,脾胃为病变中心,邪多留 恋气分,病程较长是其特征。
【治法】 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方药】 卫分宣湿饮:香薷、青蒿、鲜荷叶芳
化暑湿;杏仁宣肺;滑石、茯苓、通草、竹叶、 冬瓜皮甘淡分利暑湿; 若兼有寒邪束表,用新加香薷饮:香薷辛温芳 香宣化暑湿,兼解表散寒,银花、连翘辛凉清 热解暑,扁豆花、厚朴消暑化湿和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邪干胃肠
【证候】发热,心烦躁扰,腹痛,口渴喜饮,呕吐,腹泻, 泻下急迫秽臭,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濡数。
本病例8月12日起病,初见发热,微恶风寒, 头痛,身痛,咽喉不适,胸闷脘痞,心烦 尿黄,全身疲乏等暑湿阻遏肺卫表现。
可用卫分宣湿饮涤暑化湿,透邪达表。
8月13日恶寒消失,发热升高,汗出较多, 心烦口渴,脘痞腹胀,胸闷,咳痰带血, 大便溏烂,小便短赤,面赤,舌红苔黄滑, 脉滑数。
暑湿闭阻上焦,肺气不畅,损伤肺络,故胸闷咳 痰中带血;熏灼清空则面赤。
如此加减治疗5天退热,再用清涤余邪,宣肺止咳 之法善后。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气未消,昼夜温差加大,此时人体容易受到风寒暑湿的侵袭。

调理好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和大家详细说一说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风寒暑湿对人体的影响。

风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立秋后,早晚的凉风容易侵袭人体的头部、面部、肩颈等部位,导致头痛、头晕、面瘫、颈椎病等问题。

寒邪,其性凝滞、收引。

此时若不注意保暖,寒邪容易侵入人体,导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出现关节疼痛、胃痛、痛经等症状。

暑邪,立秋时节仍有余暑,暑邪伤人多表现为高热、心烦、口渴、多汗等。

湿邪,其性重浊、黏滞。

这个季节,湿气依然较重,湿邪困脾,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困重等。

那么,立秋后我们应该如何调理呢?饮食调理是关键。

立秋后,饮食应以温润、滋阴、健脾为主。

可以多吃一些梨、百合、银耳、山药、莲藕等食物,这些食物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健脾益胃的作用。

同时,要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湿气。

适当运动也有助于调理风寒暑湿。

立秋后,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

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

起居方面,要注意保暖。

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关节、腹部等部位,避免受寒。

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有利于阳气的收敛和阴气的生长。

另外,艾灸也是一种不错的调理方法。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

可以艾灸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 15-20 分钟,每周 2-3 次。

但要注意艾灸时的温度和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按摩也是调理风寒暑湿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按摩风池、大椎、命门、涌泉等穴位,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保持心情舒畅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脏腑的功能。

夏季常见的暑湿热邪

夏季常见的暑湿热邪

夏季常见的暑湿热邪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夏至之后,直到立秋,自然界的火热之邪都可称为「暑邪」,由暑邪所致生之病称为「暑病」。

《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

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燥,其色为赤……」夏季上火,容易口干口苦,天热加晒,更易皮肤烫红,暑天容易流汗,大量的汗出,不但伤津液,水分电解质流失,也耗气,让人感觉疲累。

暑热让地气蒸发,多雨潮湿,因此暑邪常与湿邪一起来,除了发热烦渴以外,还加上湿重困顿的症状,四肢痠软无力,胸闷呕吐,甚至大便溏软不爽等湿阻症状。

《素问.刺志论》中提出:「气盛身寒,得之伤寒。

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天冷毛细孔紧闭,天热则相反,毛细孔大开,流汗出,伤于火热且气虚无力,称为伤暑,症状还有头痛无力、噁心胸闷等。

火邪严重者,甚会昏倒不省人事,脉大而虚,要用些甘寒清热的药物来治疗,如甘露饮、五汁饮等。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指出:「湿胜则濡泻,甚则水闭肿。

」夏天小肠吸收比较好,常让人便祕,但暑热贪凉,常饮冰水,加上时有梅雨,内湿引动外湿,反而有时容易腹泻,湿邪重的甚至出现下肢水肿。

湿性重浊,让人容易沉重困顿,人体排泄物与分泌物等秽浊不清的东西都会增加。

湿邪还有一特点,就是凝滞,黏滞不爽,缠绵难癒,表现常在肠胃道,如排便稀软溏泄却拉不干净,一吃油黏之物即便秽臭浊,病程较长,要痊癒需节制冰冷黏滑油腻之物,调养一段时间才会好。

「阳胜则热」,阳热旺于夏季,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因此热邪也可称作「温热之邪」或「火热之邪」。

其实人体很需要火,火是一种能量,能给人带来生命活力。

有温煦作用又可给人活动力的称为「少火」,人就靠少火维持生存续;但火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让人元气消耗、身体发炎,称为「壮火」,这种火只会让人生病,身体虚弱。

「热性炎上」,说明火热有藩灼向上的特性,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症状多在上部表现,如头长疔疮,脸部冒痘痘等;而且热邪侵扰久了,甚会引动肝风,称为「热极生风」,出现高热、抽搐、两目上视等症。

浅谈小儿暑湿的治疗

浅谈小儿暑湿的治疗
连翘 8g 芦 根 1 。 , 0g
适 应症 : 身热 颧 红 , 足 心热 甚 于手 足 背 , 手 口干
咽燥 , 脉虚神 倦 , 白稍 腻 , 苔 脉形 小数 。
方解 : 本方 由《 方》 薷 散加 银 花 、 局 香 连翘 、 根 芦 而成 , 有祛暑解 表 、 具 清热化 湿功效 。笔者 用 于暑湿
JA X OU AL O T ADII ING IJ RN F R TONA HI S MEDI I L C NE E CNE
浅 谈 小 儿 暑湿 的治 疗
★ 刘根 芳 ( 江省衢 州市柯 城 区人 民医 院 衢州 34 0 ) 浙 2- 0 0
关键 词 : 小儿 ; 湿 暑
适应症 : 外感 暑湿 之邪 , 面赤足 冷 , 上脘 痞塞 , 身 热不扬 , 恶心 , 吐 , 呕 尿赤 , 便溏 , 苔黄腻 , 脉濡数 。 基本 方 : 蒿 6g 连翘 6g 黄芩 5g 陈皮 5g 青 , , , ,
法半 夏 5g 枳 壳 5g 淡竹 茹 9g 茯苓 9g 碧玉 散 9 , , , ,
基本 方 : 生地 1 , 0g 玄参 4g麦冬 4g知母 5g , , ,
地 骨皮 5g 芦 根 1 , , 0g 黄连 2g 。
初起 , 复感于寒。暑为火热之气 , 夏月感受暑邪则见 壮热 口干 , 干 , 大便 小便黄 少 , 浮数 等 ; 因 冒受 风 脉 但 寒, 外感 寒 凉 , 腠理 闭塞 , 故形 寒 无汗 ; 腻 , 湿 困 苔 为
现介绍 如下 :
1 暑湿 郁表 。 邪在 上焦
重于 热 ( 热 缠 绵 , 热 退 后 又 复升 , 身 或 胸痞 脘 胀 , 苔 腻 , 溏 ) 藿 香、 兰、 草 , 不 甚 可去 山栀。 便 加 佩 通 热 ( ) 热伴 便秘加 生 大黄 、 萎仁 、 明粉 。 3发 瓜 玄

暑湿感冒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暑湿感冒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暑湿感冒的诊断方法有哪些暑湿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暑湿邪气入侵体内引起的,其主要特点是头痛、发热、咳嗽、喉咙肿痛等症状。

下面是暑湿感冒的一些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诊断:暑湿感冒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头痛、发热、咳嗽、喉咙肿痛、流鼻涕、咽喉干燥等,这些症状与普通感冒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暑湿感冒中更为明显。

因此,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来判断是否为暑湿感冒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

2.体征诊断:暑湿感冒的体征表现主要包括体温升高(通常低于39)、咽喉红肿、扁桃体肿胀、两侧颈淋巴结肿大、鼻腔充血等。

当患者出现这些体征时,可以初步判断为暑湿感冒。

3.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辅助诊断暑湿感冒。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痰液培养、鼻咽拭子培养等。

血常规可以检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发现炎症指标升高;痰液培养和鼻咽拭子培养可以检查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药敏结果,帮助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病史询问: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病程、症状的缓解与加重规律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暑湿感冒的病程多在1-2周左右,暑湿感冒的发病时间多在夏季,病程中症状多为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

通过仔细询问这些问题,有助于确认暑湿感冒的诊断。

5.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扫描、肺功能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感冒引起的肺部病变程度,判断是否发生并发症,并指导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暑湿感冒的诊断是一项综合性的判断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指标来判断。

此外,诊断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

最后,为了确诊和治疗暑湿感冒,建议及早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人群拥挤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暑湿感冒中医辩证治疗方法

暑湿感冒中医辩证治疗方法

暑湿感冒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概述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与冬天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有区别的。

风寒感冒主要是感受了风寒之邪。

风热感冒是感受了风热之邪,春天较多。

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比如吹空调等,感受了风寒之邪。

从症状上来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症状都有鼻塞、流涕、发烧。

区别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和春秋季,是发热轻、恶寒重。

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

种类根据中医辨证对感冒的理解,夏季的感冒症状一般分为暑湿感冒和暑热感冒。

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都发生在夏季,都因感受暑气而生。

但两证的病因和病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夹湿,病因的有所区别决定了两证的病位有差异和临床表现特点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区别。

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出汗多但是不解热。

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如果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就会不好,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

病因暑湿感冒的病因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

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

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的症状。

中医对暑湿感冒的治疗,主要采用清暑祛湿的方药。

常见的中成药有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气滴丸、清暑益气丸和小儿暑感宁糖浆等。

暑热感冒是因久旱酷热而生,属于纯粹的阳热证候。

此类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热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症状较重的一种类型。

因暑热之邪,侵袭肺卫,热蒸肌表,兼以耗伤津气,所以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苔黄,脉浮大而数等症状。

对于暑热感冒则采用清热生津的疗法,常见的中成药有暑热感冒冲剂、清凉冲剂和银黄注射液等.“对号入座”鉴别夏季感冒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因凉而起的夏季感冒,困扰不少人群。

中医内科指导:暑湿感冒的主治方剂

中医内科指导:暑湿感冒的主治方剂

暑湿感冒宜治以清暑化湿,解表达邪。

主治方剂如下:
(1) 新加香薷饮本方为治疗夏日感冒暑湿证之主方。

方用辛而微温芳香之香薷为君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

李时珍曰:“香薷乃夏月发汗之药,犹冬月之麻黄。

”厚朴苦辛而温,助香薷化湿和中,扁豆花甘淡解暑化湿,二者共为臣药;金银花、连翘辛凉达肺经之表,以消暑气,共为佐使药。

全方具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能。

(2) 六一散本方为治疗暑病的常用方剂。

方中滑石味淡性寒,淡能渗湿,寒能清热,且质重而滑,通利小便,能荡涤暑湿之邪气从小便而泄;甘草生用凉而泻火,又具和中之性,利于健脾化湿。

二药合用,具有解暑、利湿、和中的功效。

(3) 白虎加苍术汤本方是治疗湿热病证的名方。

方中白虎汤的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是清热的主要药物,其中石膏、知母辛寒与苦寒配伍,为清热卓效的常用之品。

苍术苦温辛燥,有除湿解表之功。

全方清热功效大于祛湿,对于暑湿证热重于湿者尤为适宜。

中医的风寒暑湿燥火

中医的风寒暑湿燥火

一、风: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

风邪最易伤人,四时都可发病,其他外邪都依附于风而侵入人体致病。

如风寒、风热、风温、风湿.风病起病多急骤,辩证又可外风、内风。

外风指外感风邪,伤风等;内风指内部疾病引起的眩晕、肢麻、抽筋、昏迷、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寒、分为外寒、内寒。

外寒主要指外界寒冷的气候.受寒邪后可出现怕冷、发热、无汗、头痛、腹痛、关节痛等。

呼吸道感染常与外寒有关。

内寒常发生于体质较弱者,有面色寡白、腹痛、腹泻、小便清长等症状。

三、暑:暑是热的另一名词,主要表现为壮热口渴,心烦自汗,甚至不省人事,多发于暑夏.由于暑多挟湿,还可有另一表现“暑湿”,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胸闷、恶心欲吐等.此外小儿汗闭性暑热也是暑邪所致。

四、湿:也分内湿、外湿。

外湿指长期涉水、淋雨、或环境潮湿而致病,如足肿、关节痛、腰背酸痛等.内湿主要表现为胃口不好、头重头胀、妇女带下等.湿症口多不渴,摄苔滑腻.
五、燥;(外燥、内燥)外燥指干燥的气候,可以引起鼻干、咽痛、目涩、肤燥、鼻衄等。

内燥指由于消耗性疾病或者用药不当(过伤津液)导致的津液不足,表现为口干舌燥,尿少便干,皮肤指甲干枯等。

六、火:与热同属一气,热之极为火。

分内火、对火,外火(实火)多属风、寒、暑、燥等邪侵入体后转化而成,多有壮热、面红耳赤、渴喜冷饮、心烦、舌苔黄燥、脉数而有力等。

内火(虚火)因内部疾病和情志引起。

如临床上表现为潮热盗汗,舌干红无苔,脉细数。

暑湿和湿温的鉴别要点

暑湿和湿温的鉴别要点

暑湿和湿温的鉴别要点以下是 8 条关于暑湿和湿温鉴别要点:1. 发病季节不一样呀!暑湿主要在夏天,你想想,夏天那个热呀,湿度又大,就容易得暑湿。

湿温呢,任何季节都可能有。

就像冬天会下雪,夏天会下雨,这两者出现的时间可有不同呢。

比如你夏天出去玩,回来后感觉不舒服,那可能就是暑湿,而不是湿温。

2. 症状表现也有差别呢!暑湿常常会让你感觉头很胀很痛,还可能呕吐。

湿温呢,可能会发热但热度不会那么高。

你可以把暑湿想象成一场狂风暴雨,来势汹汹;湿温就像是绵绵细雨,持续不断。

有次我朋友在夏天旅游回来就头痛欲裂,这不就是明显的暑湿症状嘛。

3. 体温变化也不同啊!暑湿的体温有时高得吓人,有时又会降下来。

湿温呢,一般比较平稳。

这就好比坐过山车和坐小船,暑湿是过山车,忽上忽下;湿温是小船,稳稳当当。

要是你发现自己体温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暑湿啦。

4. 口渴的感觉也有区别呀!暑湿的人可能会很口渴,疯狂想喝水。

湿温就不一定那么口渴。

你就想想沙漠里的人和在湖边的人,沙漠里的人会极度口渴,就像暑湿的情况;湖边的人可能就没那么渴,这就类似湿温啦。

我有次感觉特别口渴,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暑湿。

5. 舌苔的样子也不同哦!暑湿的舌苔可能比较厚腻。

湿温的舌苔也许会有些黄腻。

这不就像看树叶,暑湿的舌苔就像是沾满灰尘的叶子,湿温的舌苔像是有点泛黄的叶子。

要是你发现自己舌苔不正常,可得好好分辨一下。

6. 精神状态也不一样呢!暑湿可能让你没什么精神,特别容易疲惫。

湿温的影响相对小一些。

这就像晴天和阴天,暑湿是阴天让人懒懒的,湿温是那种有点阴但还不至于让人没精神的天气。

我记得有次看到一个人无精打采的,一问才知道可能是暑湿导致的。

7. 对二便的影响也不同哟!暑湿可能让你大便不成形,小便也不顺畅。

湿温可能就没这么明显。

这就好像路上的交通,暑湿是到处堵塞,湿温是有些地方不太通畅。

当你发现自己二便不太正常时,要多留个心眼呀。

8. 病情的发展也有分别呀!暑湿的病情发展可能快一些,湿温相对温和一点。

风寒风热暑湿感冒鉴别与治疗

风寒风热暑湿感冒鉴别与治疗

风寒风热暑湿感冒鉴别与治疗
风寒感冒症状:捂寒重,发烧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身重,流清鼻涕,喉咙痒,咳嗽,痰色白,口不渴,喜欢喝热水,舌苔薄白,脉浮(轻按跳得很紧和有力)
风热感冒症状:捂寒轻,发烧重,汗出不畅,头胀痛,鼻塞,身重,流黄鼻涕,喉咙肿痛,咳嗽,痰色黄且稠,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尖红刺,容易心烦,脉浮烁
寒包火感冒症状:即有表寒又有内热,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喝,便秘等
暑湿感冒症状:身热(低热),微捂风,汗出热不解,肢体酸重,头胀,身乏,咳嗽,痰粘,流浊鼻涕,心烦口渴,大便塘,胸满胃涨。

暑湿感冒分阴暑和阳暑,阴暑是吹空调、吃冷饮和吃生冷瓜果所导致的,阳暑是在长时间在太阳下劳动或工作所导致的。

通过上述判断,就基本上能知道自已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当然还有寒包火、暑热感冒。

风寒感冒用: 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午时茶、防风通圣丸、葛根汤颗粒、感冒疏风片
风热感冒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小柴胡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
寒包火:防风通圣丸、四季感冒片、风寒感冒颗粒+银翘解毒片(低热时)、风寒感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儿感清口服液
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液、午时茶、保济丸。

暑湿是怎么回事?

暑湿是怎么回事?

暑湿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暑湿的病理病因,暑湿主要是由
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暑湿病因
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复感暑湿之邪而引起的以身热不扬、微恶风寒、微汗、头身困重、胸脘痞满、纳呆、苔腻、脉濡数等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病。

暑湿感冒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

夏日气候炎热,阴雨霖霖,天暑下逼,地湿上蒸,致暑湿肆疟。

暑性大热,毛窍开泄,加之贪凉饮冷,以致暑湿为风寒所遏而发本病。

由于暑湿感冒的病因是夏季感冒夹湿冒寒,所以又称为“寒伏暑”或是“夏日伤寒”。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暑湿病因,暑湿是由什么原因引
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暑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暑湿”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风寒暑湿燥火的解释

风寒暑湿燥火的解释

风寒暑湿燥火的解释是中医理论中与人体外感疾病相关的六种邪气。

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六种邪气就容易侵入机体,引发疾病。

风邪:分为外风和内风。

外风是邪侵肌表,导致肺卫不固;内风是肝阳上亢,化火生风。

风邪的主要症状是头痛、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皮肤干燥等。

寒邪:寒邪侵袭人体,会使人体机能降低,出现恶寒、头痛、四肢冰冷等症状。

寒邪常与风邪合并侵袭人体,称为风寒。

暑邪:暑邪是夏季的火热之气,常导致人体出汗过多、口渴、心烦、面赤、头晕等症状。

暑邪常与湿邪结合,称为暑湿。

湿邪:湿邪是指体内水湿内停或外界潮湿环境引起的湿气入侵人体。

湿邪的主要症状是肢体困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

湿邪常与寒邪结合,称为寒湿。

燥邪:燥邪是指秋季的干燥之气,常导致人体皮肤干燥、口鼻干燥、便秘等症状。

燥邪常与热邪结合,称为燥热。

火邪:火邪是指体内的火热之气或外界的热邪入侵人体。

火邪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口渴、尿多、烦躁等。

火邪常与燥邪结合,称为燥火。

中成药解暑分清暑湿暑热

中成药解暑分清暑湿暑热

龙源期刊网
中成药解暑分清暑湿暑热
作者:钟薇
来源:《百姓生活》2014年第07期
不同暑症的自我鉴别
暑热症和暑湿症的鉴别主要是全身表现,发热、咽干咽痛比较明显者为暑热症;胸闷、身体沉重无力感比较明显者为暑湿症。

另外,还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舌苔,舌头颜色较红、上面有一层黄色舌苔、看起来比较干燥的为暑热症;而舌头颜色比较淡、舌头表面比较湿润、舌苔厚的为暑湿症。

暑热症常用中成药
六一散适应证:夏季见发热、口渴、泄泻、小便黄少比较明显者。

用法:调服或包煎服,每次6~9克,每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

孕妇忌服;外用时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皮肤破溃处忌用。

清暑益气丸适应证:平时身体较弱,头晕、身热、四肢疲倦、汗多者。

用法: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龙虎人丹适应证:中暑后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明显者及晕车、晕船者。

用法:口服或含服,每次4~8粒。

药品含朱砂,注意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婴幼儿及小儿不宜服用。

清暑解毒冲剂适应证:夏季身上易出疖肿、痱子者及头痛、咽干咽痛者。

用法:开水冲服或含服,每次1袋,每日4~5次。

暑湿症常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适应证:胃肠型感冒,呕吐泄泻、头痛昏重。

用法: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用时摇匀。

①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②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暑湿的科普知识

暑湿的科普知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暑湿的科普知 识
目录 引言 暑湿的影响因素 预防和缓解暑湿的方法 小贴士:如何区分暑湿与其他 不适 急救措施
引言
引言
暑湿的定义:暑湿是中医学中 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夏季高温 潮湿的天气环境。
暑湿的特征:高温、多湿、闷 热、容易引起人体不适。
引言
暑湿对身体的影响:容易引起疲劳、头 晕、口渴、纳差、胃口不振等症状。
小贴士:如何区分暑湿与 其他不适
腹泻: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与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有关。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冷敷: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头 部和颈部,可以缓解头晕的症 状。
补水:多饮清凉的水、温开水 或含电解质的饮料,补充身体 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
急救措施
休息:找个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避 免暴露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
暑湿的影响因 素
暑湿的影响因素
外界环境:高温潮湿的天气环 境是主要的暑湿因素。 饮食习惯:过多食用寒凉食物 、生冷食物、辛辣食物会增加 暑湿的影响。
暑湿的影响因素
生活习惯: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 乏锻炼、熬夜等,也会增加暑湿的困扰 。
预防和缓解暑 湿的方法
预防和缓解暑湿的方法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饮食,多 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 用过于寒凉和辛辣的食物。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的睡 眠,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暑湿的方法
保持清爽: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穿 透气、吸湿性好的衣物。
小贴士:如何 区分暑湿与其
他不适
小贴士:如何区分暑湿与 其他不适
暑湿: 多汗、口渴、纳差、胃 口不振等症状,与高温潮湿的 环境有关。

中医临床课程:暑湿病因[南开大学]

中医临床课程:暑湿病因[南开大学]
暑湿致病
天津市南开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于盼盼
暑邪
《素问》:“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 暑。”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 立秋以前,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 病暑。”
暑邪致病特点
暑邪
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 气伤津;暑多挟湿。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 属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 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按语:患者平素饮食不节, 使脾胃受损, 运化失职, 聚湿成痰, 此次又进食大量膏粱厚味, 食、湿滞中 阻, 气机不畅, 痰阻脉络, 胸阳不展而致胸痹。处 方以藿香正气散加减, 全方化痰除湿, 消食祛滞, 使气机调畅, 心脉通利, 胸阳得展故胸痹自减。因 此, 临床不同疾病, 只要病机相同, 药证相符, 使 用同一处方, 并化裁得当, 皆可应手而愈。藿香正 气散在临床的灵活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的原则。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5g, 桔梗10g, 陈皮 15g, 半夏10g, 厚朴10g, 大腹皮20g, 茯苓20g, 苍术10g, 白术10g, 鸡内金10g, 焦神曲10g, 焦 山楂10g, 炒麦芽10g,白豆蔻15g, 桃仁15g, 红 花15g, 甘草6g。水煎取300mL, 早、晚分服。服 药7天后胸痛缓解, 食欲好转,原方去鸡内金加郁 金10g, 继服7剂, 胸痛消失。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 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 喜饮,尿赤短少等症;
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 大量汗出,则气随津泄,而致气虚;伤于暑邪,可

暑湿入营案例

暑湿入营案例

暑湿入营案例
哎呀呀,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一个暑湿入营的案例,这可真是让我印象
深刻呢!
你知道吗,前几天我遇到了小李。

他呀,这段时间一直觉得浑身不对劲,整天没精打采的。

我就问他咋啦,他说感觉身体沉重,脑袋也昏昏沉沉的,还老是犯困。

这不就是典型的暑湿入营的症状嘛!我就跟他说:“你这可不对劲啊,得赶紧注意了!”
然后我给他详细讲了讲。

就好比夏天的闷热天气就像是一团湿漉漉的雾气,把人紧紧裹住。

暑湿之气就像那无孔不入的小虫子,慢慢钻进了身体里。

小李一听,瞪大了眼睛,说:“哎呀,这么严重啊!”我说:“可不是嘛!你想想,要是任由这暑湿在身体里捣乱,那还得了!”
就像我们家里的东西,如果不及时清理,不就会变得乱七八糟的吗?身
体也是一样的道理呀。

小李连忙点头,问我该咋办。

我告诉他,首先得注意防暑降温,别在大太阳下待太久。

再就是饮食上要清淡些,那些油腻腻、辣乎乎的东西就得少吃。

还要多喝水,把身体里的毒素排出去。

后来过了几天,我又碰到小李,他说按照我说的做,感觉好多了。

我笑着说:“看,我说的没错吧!”
我觉得啊,对于暑湿入营这种情况,大家真的得重视起来。

别小看这些小症状,要是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大问题呢!
所以呀,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别让暑湿趁机而入!要时刻保持警惕,关爱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健健康康地度过夏天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人对本病的认识
明王纶《明医杂著》:“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 最好”。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实暑湿而设。
喻嘉言“凡治中暑病,不兼治其湿者,医之过也” 清 叶天士:“暑必兼湿” 王孟英:“暑多兼湿”
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发于夏季——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胃肠炎 钩端螺旋体病 夏季热 登革热 肠伤寒 某些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例】
谢男,20岁。因发热、咳嗽5天于7月29日就诊 5天前外出受暑,晚间露宿纳凉时感恶寒、头痛, 随后出现发热、咳嗽;服止咳退热药未效,仍 咳嗽频作、发热(38.6℃)、咽痒、痰白、胸 闷脘痞、口渴、纳呆、尿赤、大便两日未解、 舌苔薄腻微黄、脉濡数。血象:WBC 6.4×109/L,N 56%,L 44%;胸透无异常。 中医诊断:暑湿 辨证:暑湿伤卫,寒邪外束,肺气失宣
3 、既有暑热之性易耗津伤气、化燥化火、伤络动血、
(三)病变过程示意图
暑 湿 病 邪
初起——暑湿在卫
暑伤肺络 邪干胃肠 气分 困阻中焦 弥漫三焦 暑湿伤气 营血分与暑温相似
三、诊断要点
1、发病季节:夏令酷暑湿盛季节。
2 、起病急骤,初起以暑湿郁阻肺卫证候为 主,表寒内郁暑湿者亦多见。 3、临床:发热、心烦、尿赤——暑热内盛 兼有湿邪内阻的表现。 4、病程中可有出血、发黄之变证。
临床运用
若热闭上焦心包为主者—可配合加味清宫汤和 紫雪丹
暑温弥漫三焦,舌滑微黄,邪在气分者,三石汤主之。 邪气久留,舌绛苔少,热搏血分者,加味清宫汤主之; 神识不清,热闭内窍者,先与紫雪丹,再与清宫汤。
若湿热蒙蔽上焦心包为主者—可配合菖蒲郁金 汤和安宫牛黄丸
临床运用
若以上焦暑湿蕴肺为主者—配合杏仁汤加减
若伤及肺络而见痰中带血者—加用白茅根、仙鹤 草、竹沥、藕节、丝瓜络等 若以暑湿困阻中焦为主者—配合杏仁石膏汤 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尿赤,病属三焦里证, 杏仁石膏汤主之
临床运用
若暑湿下注大肠而致暑泻明显者—配合桂苓甘露饮 或连朴饮加减 若暑湿积滞肠道明显者—配合枳实导滞汤或宣清导 浊汤加减 若暑湿流注小肠膀胱致小便不畅明显者—配合导赤 散或茯苓皮汤加减 若气分暑湿未解,暑热又入血分而出斑疹者 —配 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2、暑湿弥漫三焦
证候 上焦:身热,面赤,头晕、耳聋,咳痰带血,
中焦:不甚渴饮,胸闷脘痞,恶心呕吐,
下焦:大便溏臭,小便短、舌红赤
舌脉: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方药 清暑祛湿,宣通三焦 三石汤《温病条辨》
杏仁—宣开上焦肺 石膏、竹茹—清泄中焦邪热 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下焦湿热 银花、金汁—涤暑解毒
治法:疏表化湿,清暑宣肺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处方:香薷10 银花15 杏仁10
厚朴5 连翘15 川贝10
鲜扁豆花20 桑叶10 牛蒡子10
效果:4剂后咳嗽显著减少,寒热解,口干转润 原方去厚朴继进3剂而愈
【案例】
患者,男性,44岁,初诊日期:1986年8月14日。 主诉:高热,头痛、身痛3天。 病史:患者于8月12日“感冒”起病,初见发热, 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咽喉不适,胸闷脘痞,心 烦尿黄,全身疲乏等。因插秧繁忙,末予就诊,自 服解热止痛散,银翘解毒丸治疗。第二天,病情加 重。恶寒消失,发热升高,体温达39℃,持续不退, 午后尤甚,汗出较多,心烦口渴,脘痞腹胀。就诊 于当地卫生院,经用复方安基比林,四环素等,仍 无改善。并见咳痰带血,大便溏烂,小便短赤,面 赤,胸闷,舌红苔黄滑,脉滑数。 胸部X线透视报告:右下肺片状阴影。 血分析:WBC:10.0×109/L MO+GR%:69%
【病例】
卢儿,3岁,8月7日初诊 患儿感冒发热时适逢服食小儿麻痹糖丸,以 后发热持续不退,伴肌肉疼痛,双下肢瘫痪, 不能坐立,在某医院治疗一直不能退热,体 温39~40℃,每于下午或夜间为甚,无汗出, 晨起热退,胃纳可,口渴,尿多色黄,消瘦, 极度疲倦,舌红而干苔少,脉细数无力。
临床运用
东垣清暑益气汤证:以气虚为主,阴伤为次,湿邪较甚
四、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暑温、湿温和伏暑等 作鉴别。
伏暑、暑温、湿温,正本一源,前 后互参,不可偏执
五、辨治原则
基本治法:清暑热、化湿浊 调气机、和脾胃 结合病变部位和兼变症对证治疗 暑湿化燥化火——则可参考暑温证治
六、辨证论治
暑湿伤卫 邪干胃肠 暑湿困阻中焦 暑湿弥漫三焦 暑伤肺络 暑湿伤气 暑湿余邪未尽
3、暑湿伤气
证候 身热(多为低热,或发热不甚),自汗,
心烦,口渴,胸闷气短,四肢困倦, 神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溏薄, 舌苔腻,脉大无力或濡滑带数。 治法 清暑化湿,益气和中
方药—东垣:清暑益气汤
党参、黄芪、甘草—益气固表 当归—养血和阴 苍术、白术—健脾燥湿 泽泻—利水渗湿 麦冬、五味子—养肺生津 黄柏—泻火存阴 青皮、陈皮—理气和中 六曲—和胃消食 升麻、葛根—发散表热,升举清气
案例分析
中医诊断:暑湿 初证:暑湿阻遏肺卫 现证:暑湿弥漫三焦 治法: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处方:飞滑石15g,生石膏(先煎)40g,寒水石 (先煎)30g,杏仁10g,竹茹10g,金银花10g, 白通草10g,黄连6g,黄芩12g,橘红9g,水煎服, 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疗效:治疗5天退热,再用清涤余邪,宣肺止咳之 法善后
暑 湿
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
陈银环
一、概述
定义:暑湿是感受暑湿病邪引起,初起以 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的一种急性外感 热病。
初起证候表现:寒热、头胀、胸闷、身体 痛楚为主要表现。 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或夏秋之交。
前人对本病的认识
前人多将暑湿放在暑病或暑温中论述。
《内经》“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
【案例】
患者,男性,44岁,初诊日期:1986年8月14日。 主诉:高热,头痛、身痛3天。 病史:患者于8月12日“感冒”起病,初见发热, 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咽喉不适,胸闷脘痞,心 烦尿黄,全身疲乏等。因插秧繁忙,末予就诊,自 服解热止痛散,银翘解毒丸治疗。第二天,病情加 重。恶寒消失,发热升高,体温达39℃,持续不退, 午后尤甚,汗出较多,心烦口渴,脘痞腹胀。就诊 于当地卫生院,经用复方安基比林,四环素等,仍 无改善。并见咳痰带血,大便溏烂,小便短赤,面 赤,胸闷,舌红苔黄滑,脉滑数。 胸部X线透视报告:右下肺片状阴影。 血分析:WBC:10.0×109/L MO+GR%:69%
可参考暑湿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 ) 病 因
内因:正气虚弱,脾胃先伤,元气不足。
外因:外感暑湿病邪。
此外:贪凉饮冷易发暑湿兼寒。
(二)病机特点
1 、发病急骤,初起以寒热、身痛等暑湿郁遏卫气或
暑湿兼寒束表证候为主。 2、继之进入气分,蒸腾上、中、下三焦。 郁结发黄等病机变化——暑热见症突出 又有湿邪重浊粘滞易困阻中焦——湿邪郁阻。 4 、暑湿化热后,进入营血分,病变与暑温邪在营血 阶段相似。
1、暑湿伤卫
病机:暑湿郁遏卫气分 证候: 阳暑—身热,汗出,微恶寒,头痛胀重, 身重肢节酸楚,脘痞,口不渴, 舌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数或濡数。 阴暑—发热无汗,恶寒甚则寒战,身形拘急,
身重疼痛,脘痞,心烦,时有呕恶,
苔腻,脉浮弦或浮紧。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身重肢痛,脘痞苔腻
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方药:卫分宣湿饮或新加香薷饮 香薷—疏表散湿 香薷—疏表散湿 青蒿—清解暑邪、透解湿邪 银花、连翘—清热涤暑 鲜荷叶—清暑利湿 厚朴—行气化湿 滑石、茯苓、通草、淡竹叶、扁豆花—消暑化湿 冬瓜皮—淡渗湿热 杏仁—宣通肺气
《金匮要略》: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 汤主之”。 “太阳中暍,身热疼痛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 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散主之”
宋代陈无择《三因方》“暑湿者,恶寒反热,自汗,关节尽 痛,头目昏眩,手足倦怠,不自胜持,此并伤暑湿所致也”
六、辨证论治
治法 方药
暑湿伤卫 暑湿弥漫三焦
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卫分宣湿饮或新 加香薷饮 清暑祛湿,宣通三焦 三石汤 清暑化湿,益气和中 东垣清暑益气汤
清化暑湿余邪 清络饮加减
暑湿伤气
暑湿余邪未尽
暑 湿
暑多兼湿
暑湿、湿温、伏暑,正本一源,
前后互参,不可偏执
4、暑湿余邪未净
【证候】 暑湿悉减,低热未除口渴不甚,头目不清,
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 【治法】 清化暑湿余邪 【方药】 清络饮加减 西瓜翠衣、鲜银花、丝瓜皮——清解暑热,利湿 扁豆花、鲜荷叶——清暑化湿 竹叶心——清心利水
临床运用
若病变过程中湿邪较盛,后期表现余湿留扰,脾胃 不醒,脘闷知饥不食者—用五叶芦根汤加减。 若暑湿未尽,气阴耗伤—配合薛氏参脉汤,或以竹 叶石膏汤加减 若邪气已尽,但肺胃阴伤未复—可沙参麦冬汤加减
临床运用
如寒郁或湿邪不甚—香薷可减量; 寒郁甚而无汗者—选加荆芥、防风等; 湿郁较甚者—选加苏叶、藿香、佩兰、生姜皮
汗出明显者—应弃用香薷; 可用苏叶、藿香代替香薷;
暑热较甚而躁烦者—选加黄连、栀子、莲子心
口干明显者—加芦根、花粉 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连翘、射干、马勃、桔 梗、甘草,或配银翘马勃散 头痛甚者—加蔓荆子、柴胡、野菊花 肢体重痛明显者—加薏苡仁、忍冬藤、茯苓皮 兼咳嗽者—选加枇杷叶、桑叶、贝母、桔梗 有呕恶者—选加竹茹、苏叶、姜半夏
王氏清暑益气汤证:以阴津损伤为主,有气随液伤的表 现,病邪以暑热为主,湿邪甚少 若暑湿尚较盛,可去当归、苍术之温燥,人参以太子参 或西洋参代。
本方温燥药物较多,应辨证确当方可予之,正如吴鞠通 所言:“虚者得宜,实者禁用,汗不出而但热者禁用”, 尤拙吾也认为“若体实脉盛,或虽虚而不甚,及津涸烦 渴多火者,则不可混投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