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解析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详析(1)——无声练习:张大口

为什么要做“张大口”练习:

1、训练咽部肌肉的坚强。平时,我们自然说话的音量与歌唱相比较是较小的,所以,普通人咽部的肌肉是柔软的,咽音训练是将咽部调节成发音管,当气流通过时与管壁摩

擦产生振动而引起共鸣,这时,声音的音质很大程度取决于管壁的韧性,例如,同样的声音通过同样长度同样粗细的木管、竹管和金属管所发出的声音是大不相同的。如果咽壁肌

肉坚实的话,所发出的声音必然是明亮、结实而带金属性的。“张大口”是训练咽壁肌肉坚韧最初步的练习。

2、养成歌唱中正确的张口习惯。人们平时说话时习惯上下唇同时张开,下巴肌肉会用力,但是,歌唱时下巴的用力会造成声音的僵硬和抖动,而且,下巴肌肉的用力不利于

“发音管”的形成,所以歌唱时要求下巴松弛,通过后颈用力抬头的训练,可以逐步改变下巴用力的习惯。

3、体会舌骨升高的感觉。歌唱时舌骨的位置很重要,当舌骨升高和后倾时有利于喉腔共鸣。平时,人们很难体会舌骨的位置,而伸舌时,由于肌肉的拉动,舌骨会自然升高,

久而久之,就容易体会舌骨升高的状态。将“张大口”作为咽音练声八个步骤的第一个步骤里的第一个练习,可见其重要性。

“张大口”练习的方法,简要归结为:

1、略微弯身,使头部稍微前倾。

2、把下巴轻轻靠在钢琴上,或者用一本书代替。

3、在胸廓固定的情况下把气息从腹上部提到颈后部,在感觉气提到颈后的一刹那,用后颈的力量把头抬起看天花板。

4、上唇以笑的姿态往上抬起,以促使口自然张开,同时,使舌头推出口外。

5、头往上抬起时下巴一直不离开钢琴或书,下巴始终处于被动而完全放松状态,这时,口张大了,紧靠下巴的钢琴或书的表面却没有受力的感觉。

注意的是:

1、提气的感觉与吸气相似,只是不吸进空气。

2、口的张开不是有意识的,否则就会引起下巴的紧张,应该是由于后颈肌肉的用力而带动的。

3、舌头是“推”出,而不是“伸”出,“推”出,是茎突舌骨肌把舌骨提高而被动的结果,“伸”出,则是舌头本身用力的结果。

“张大口”练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1、抬头幅度小,眼睛向前或向下看,没有看天花板的动作,这样,后颈力度不够,咽部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

2、张嘴时笑肌没有抬起,而是绷着脸,造成脸下部肌肉紧张,口不能完全打开。

3、只注意张口,而没有提气的动作。

4、舌头是靠舌尖的力量往前伸,而不是被动地“推”出来的。

5、下巴始终不能放松,颈部肌肉紧张,说明没有将力量放在后颈或上下唇在同时用力。

初学者练习时每天做400—500个,可分4—5次完成。刚开始练习后会感觉后颈肌肉酸痛,坚持一两周后,会习惯成自然。单独做这个练习,不间断至少两个月。

《用“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详析(2)——无声练习:震摇下巴

歌唱时下巴和舌部如果有明显紧张的现象,说明是应用喉头挤卡的错误发音方法,以此方法歌唱或说话,声带极易疲劳,长久会导致声音嘶哑和声带能力消退。所以,必

须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以解除下巴和舌头紧张的状态。通过“张大口”和这个练习,可以增强咽部与调节“发音管”有关肌肉的能力。

“震摇下巴”练习必须在熟练掌握前一个“张大口”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方法是:

1、头和颈略前倾。

2、用“张大口”的方法使口张开。

3、用“张大口”的方法是舌自然“推”出口外。

4、头部以后颈与头顶的连线作为轴心向左右方向来回转动,幅度约为90度,同时,下巴和舌头被动地跟着甩动。

5、开始每秒两下,以后可逐渐加快至每秒4-5下。每次持续20-30秒。连做4-5次,每天可接着“张大口”练习做。

“震摇下巴”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1、如果只注重震摇下巴,舌头只有很少一部分露出口外,在甩动时就很难体会舌头的松弛。所以,“推”出的舌应该尽可能地长些,在甩动时应该明显地感到舌头像一根软布条一

样来回摆动,这个练习的完整名称为“震摇下巴与甩舌”较为确切。

2、“推”舌时下巴肌肉不能紧张,否则下巴就难以松弛。所以,在张口“推”舌时,笑肌应该抬起,这样,促使舌骨后部位置升高以解除下巴的紧张,做到头部转动时似乎感觉不

到下巴的存在。

3、头部左右转动时应以后颈为支点,后颈绷直而平稳,头部和颈部要坚定,切不可偏离上述的“轴心”,一旦偏离了“轴心”,很快就会感到头晕,就说明颈部肌肉用力不够。所以,转动时头会不会晕是检验练习动作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

《用“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详析(3)——推舌骨练习

“推舌骨”练习,在《八个步骤》里没有单独列出,但是,在很多章节里都提到“手治法”,实际上“手治法”就是“推舌骨”练习。六十年代本人在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时,

第一节课,薛天航老师教我两个练习,一个是“小开口”发声,另一个就是“推舌骨”(当时,还没有完整的《八个步骤》),可见“推舌骨”的重要。

为什么要做“推舌骨”练习呢?

用手指触摸体验,会发现人们在平时说话状态下舌骨和甲状骨(喉头)是靠在一起的,在歌唱时有的人由于下巴肌肉紧张,造成舌骨后部下压,致使舌骨和甲状骨叠加在一起,

两者之间没有空隙,而引起声音的“挤卡”。要改变声音习惯性地“挤卡”,可以采取“手治”的办法。而对每个练习咽音的人来说,“手治”也是必须的,从喉咽腔的解剖图了解,舌骨在甲状骨的后上方,舌骨是一块扁平的、前低后高的软骨,舌骨和甲状骨之间是可以移动的,当舌骨位置向后上方升高时,舌骨和甲状骨之间的距离拉长,意味喉腔“基音管”

拉长,同时,喉腔前壁由于倾斜而有利形成倒喇叭状,使喉腔共鸣体积增大,也就是常说的“喉咙打开”(这里指喉腔,此外还有咽腔),这时,发出的声音音量会增大,音质会更明亮。经常做这个练习,锻炼拉动舌骨的茎突舌肌的能力,发高音时舌骨会很容易升高,“打开喉咙”时甲状骨会稳定地下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