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再别康桥》诗两首学案课后知识总结
雨巷知识点归纳整理
雨巷知识点归纳整理
《雨巷知识点归纳整理》
嘿呀,说起《雨巷》,那可真是有好多要讲的呢!
先来说说这雨巷的氛围吧。
哎呀,你就想象一下,那是一条窄窄的巷子,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就好像有一次我走在老家的那条小巷子里,雨水滴滴答答地打在石板路上,那感觉,真的特别安静,特别有味道。
然后就是诗中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哇哦,我记得有一回在公园里,远远地看到一个穿着淡紫色裙子的女生,打着一把油纸伞,那一瞬间,我就觉得她好像就是从雨巷里走出来的丁香姑娘,那种优雅、那种神秘的感觉,真的跟诗里写的好像啊!
还有啊,诗中的那些意象,像雨啊、巷子啊、油纸伞啊,组合在一起,就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就好比我有一次在一个古村落里,也是下着小雨,走在那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安静,让我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雨巷》里的那种感觉。
哎呀呀,总之呢,《雨巷》真的是一首很有意境的诗,每次想起那些画面,都让我觉得特别美好。
希望大家也都能好好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魅力哟!这就是我对雨巷知识点的一些归纳整理啦,嘿嘿。
2-《雨巷》《再别康桥》学案(两个)
《雨巷》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意象及情感。
2.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风格。
3.学习通过典型意象蕴含感情的写作特点。
4.朗读背诵。
一、诗歌朗读指导1、重点字词音与形:寂寥彷徨彳亍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2、节奏、抑扬、感情二、诗歌合作鉴赏1、诗歌感情特点2、表达诗歌感情的词语3、诗歌主要意象:①②③4、诗人为何哀怨低沉?(知人论世)5、丁香姑娘是否出现?6、你怎样理解丁香这一意象?三、本诗对写作的启示有哪些?四、拓展阅读:烦忧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再别康桥》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形式、情感、感受诗意美。
2.抓住关键意象,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悟诗歌“三美”意境的营造。
4.朗读背诵。
一、诗歌朗读指导1、重点字词音与形:荡漾榆阴浮藻沉淀彩虹长篙漫溯斑斓笙箫2、节奏、抑扬、感情二、诗歌合作鉴赏1、诗歌感情特点——复杂2、诗歌主要意象:景和情似乎不一致。
3、思考:①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②这些景物中分别融入作者的哪些感情?③这首诗优美动人,美在何处?4、诗歌之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5、比较阅读:同与异。
柳永《雨霖铃》。
三、本诗对写作的启示有哪些?四、拓展阅读: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不去那冷寞的幽谷,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不去那凄清的山麓,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也不上荒街去惆怅——消溶,消溶,消溶——飞扬,飞扬,飞扬,——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同步练习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021最新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021最新在基础知识方面想要保证不丢分,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不断将做过的语文考卷和日常练习中的基础题做好汇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021最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021最新雨巷【教学目的】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
高考语文必修课《雨巷》《再别康桥》课文分析与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修课《雨巷》《再别康桥》课文分析与知识点总结第2课《诗两首》《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两首》知识点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
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
《雨巷》知识点总结
《雨巷》知识点总结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对雨巷的描写,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这种情感
和情绪,既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反思,是对自我内心的追问与探索。
在这篇文字中,诗人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来表现雨巷的景象。
比如,诗中使用了形容词
修饰词的手法,如“小巷”、“窄巷”、“斜沥”,以及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疏疏”、“旋绕”,来刻画雨巷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走向。
这些诗中使用的描写手法,为读者栩栩如生
地展现了雨巷的真实风景,也帮助读者感受到了雨巷的真实氛围。
此外,诗中的意象也非常丰富,如“翠草”,“雨点”,“斜沥”,“窗沿”,“疏疏”,都是诗人用
来描绘雨巷景象的意象。
这些意象不但突出了雨巷的景象,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令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和情绪。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雨空与雨巷的差异,来表现人生与现实的琐碎。
这些对比不但突出了现实的种种不如意,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追问。
通过上述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巷》这首诗歌的精彩之处,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深入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也能更
好地感受和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因此,《雨巷》这首诗
歌对于我们的现代诗歌发展,以及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雨巷》高中知识点归纳
《〈雨巷〉高中知识点归纳》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现代诗歌。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
下面,我们就来对《雨巷》的高中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 年 11 月 15 日—1950 年 2 月 28 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
《雨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写作背景《雨巷》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三、诗歌内容1.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 狭窄而悠长的雨巷,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
- 绵绵细雨,如丝如缕,进一步增添了雨巷的朦胧氛围。
2. 诗中出现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 她美丽、高洁、哀怨又彷徨。
- 这个姑娘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与迷茫。
3. 诗人在雨巷中独自彷徨。
- 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但始终未能如愿。
- 这种孤独的追寻和失落的情感贯穿全诗。
四、诗歌意象1. 雨巷- 象征着当时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 也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2. 丁香- 丁香在诗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 丁香的颜色、芬芳和柔弱的姿态,与诗人心中的美好理想相契合。
3. 姑娘- 姑娘是诗人理想的化身。
- 她的美丽、哀怨和彷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现实中的无奈。
五、诗歌艺术特色1.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中的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
诗两首《再别康桥》《雨巷》教案
《诗两首》教案本课所选的两首诗均为温婉、沉静的抒情诗,在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本文先将两首诗分别处理,之后再加一节课综合处理本课,以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对而言,《再别康桥》所表达的感情更加单纯、明朗,而《雨巷》所传达的感情则更加朦胧、复杂,因此,先处理《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联想、反复朗读等方式体会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情感。
《再别康桥》:依依别情、悠悠深情、宁静、温柔、细腻。
《雨巷》:着重体会雨巷、丁香和姑娘这两个主要意象,体会诗作中哀怨、朦胧、落寞、惆怅,以及怀着一丝微茫的希望情感。
2、欣赏两首诗的艺术特点共同点:回环、复沓、音乐美、绘画美《再别康桥》:建筑美《雨巷》:虚实难辨、象征手法【教学难点】两首诗,尤其是《雨巷》,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微漠、朦胧,甚至复杂,不像《沁园春•长沙》一般张扬、喷薄,因此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及联想才能体会、捕捉到作者的情感。
与此同时,因其朦胧,不同的人诗歌就有着不同的理解,是故在引导学生恰当体会诗作情感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见解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雨巷》1、导入导入语: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美感。
提问:提到雨、江南和小巷,你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每个人,因其经历、情感状态的不同,在相同的环境下,所感受到的东西也都不一样。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看到、想到以及写下了些什么。
首先请几个同学试着有感情地朗读《雨巷》。
其它同学在听的同时,也要注意感受作者的情感,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从主要意象着手,贯穿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1)读完全诗,大家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请结合诗中具体的字词说明。
《雨巷》 知识清单
《雨巷》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融合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戴望舒在诗歌创作中注重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其作品常常传达出一种忧郁、迷茫的情绪。
二、诗歌背景《雨巷》创作于 1927 年夏天,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新文化运动后的知识分子们在寻找着新的出路和精神寄托。
戴望舒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雨巷》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的迷茫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三、诗歌内容1、雨巷的环境描写诗的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悠长、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通过“悠长”“寂寥”等词语,营造出了一种阴冷、压抑的氛围。
2、姑娘的形象在雨巷中,出现了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这位姑娘的形象是朦胧而美丽的,但又带着一丝忧愁和哀怨。
3、诗人的情感诗人在雨巷中徘徊,希望能与这位姑娘相遇,但最终姑娘“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消失在雨巷的尽头。
诗人的情感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交织,反映了他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四、诗歌的象征意义1、雨巷雨巷象征着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现实,也象征着诗人在现实中迷茫、彷徨的心境。
2、油纸伞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的色彩,增添了诗歌的古典氛围,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对现代社会的不安。
3、丁香姑娘丁香姑娘是美好理想的象征,她的出现给诗人带来了希望,但她的离去又让诗人陷入了失望,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曲折和艰难。
五、诗歌的艺术特色1、音乐美《雨巷》在韵律和节奏上有着独特的美感。
全诗押“ang”韵,如“巷”“娘”“芳”“徨”等,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2、意象美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等,这些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
3、语言美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传达出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全程教案
诗两首全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教学设计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2.通过细节进一步体验感知二、教学步骤读课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听录音,再谈谈你的感觉。
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体会。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这首诗很美。
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
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
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由意象体验意境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
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
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意象:雨巷。
我。
丁香。
姑娘。
太息般的眼光。
颓圮的篱墙……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
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
形象构成了一种特殊关系。
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有人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间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课文《雨巷》是北岛的一首诗歌作品,主要描绘了一个雨夜中的小巷,以及行人在雨
巷中的寻找和回忆的情景。
以下是课文《雨巷》的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主题:诗人通过雨巷这个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寻。
雨巷成为诗人的心灵寄托,是他内心中的一片宁静和回忆的源泉。
2.意象:诗中的雨巷是一个隐喻,它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情感。
诗中描绘的
小巷弥漫着雨的气息,给人一种潮湿、寂静、萧条的感觉,形成了一种昏黄暗淡的氛围。
3.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将小巷拟人,使其具有生命力,以突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之情。
“小巷”,“古道”等字眼都给了小巷人性化的特点。
- 比喻:诗中通过比喻,将小巷与过去的美好回忆联系在一起。
“看过你的繁华”,“琉璃的雨滴”,“花葬我尘土”,都是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向往
和思念之情。
- 感官描写:诗中通过描写雨巷的气味、声音、光线等感官细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独上兰舟”,“玉瘦杏黄”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巷的湿润、寂静
和苍凉。
4.韵律:诗中运用了平仄工整的五言绝句的韵律形式,使诗歌节奏鲜明,抑扬顿挫,
更加美感。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雨巷》是现代作家戴望舒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描写一个雨天里的小巷子,表达了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奈情感。
以下是《雨巷》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内容概述:文章以描写一个雨天里的小巷子为主线,通过对小巷中的场景和人物的
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2. 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描写雨巷中的景象,反映了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孤独和迷茫。
作者借雨巷之景,暗示了人们追求个人价值的困境与无奈。
3. 描写手法:
- 借景抒情:文章通过对雨夜小巷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情景交融:小巷中高楼大厦的影子、雨滴、雨声等景物与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交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
- 拟人化手法:通过拟人化描写,如“小巷里的灯火”,“大地的白昼”,给予了雨巷等景物生命的感觉。
4.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如鸣蚊,细腻无声地飘落”,形象地描绘了细雨的声音。
- 排比句式:如“灯火阑珊处,一盏孤灯伴我闲谈,桌上漫卷的毛泽东选集与房顶上小雨的滴答,交织成我丰富而深刻的回忆”。
- 反问句:如“雨巷是怎样的一个小巷呢?”通过反问,加深了读者对雨巷的印象。
5. 表达手法:
- 运用倒装句:如“大多数人家里,都有一个“尚书”的案头,而我的案头上却冷冷清清”。
- 运用修辞手法:如“身后的大地,似乎在走进雨巷前,已走出雨巷去了”;\。
《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次教学设计的主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诗歌《诗两首》——《雨巷》和《再别康桥》。
这两首诗是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艺术修养的提升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并尽可能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期让学生在享受文学魅力的同时,全面发展自我。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雨巷》和《再别康桥》的背景和诗歌内涵;2. 能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格律、修辞等特点;3. 能写出自己对于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感受,并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有关壮丽山川的典型音乐,引导学生产生热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然后,利用PPT演示有关雨巷和再别康桥的图片,以及与诗歌相关的常识背景。
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情感和时间感去感受诗歌的气氛和情感。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整篇诗歌,并指出一些诗句,以及表现技巧。
在理清《雨巷》的词语、句子、音乐、美术空间,并让学生回答产生何种感情,了解作者的题意,用现代的语言再次描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在《再别康桥》中,通过音调、韵律、意象、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特写,想象作者经历的事实等等。
3. 探究以学生的诗歌理解为基础,从表现形式、韵律特点、修辞运用等方面谈论一下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和理解的讨论,再加深和拓展问题。
如,你是否喜欢这种风格的诗歌?为什么?此外,“再别康桥”的主人公是汉口,有无涉及作者的社会背景?4. 自由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雨巷》和《再别康桥》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感悟文,表达自己对于这两首诗歌的感情和赏识等方面的思考。
并分享自己的文章,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自己的文学审美观。
高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知识讲解
诗两首责编:彭明学习目标1.了解新体诗;2.了解作者及作品风格;3.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知识积累文化常识1.现代诗派:30年代,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的,同时还受到欧洲现代派影响。
代表诗人: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
现代诗派特点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特点。
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
2.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梁实秋等中国现代第一流的诗人。
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3.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4.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及练习
2、诗两首课文精讲 课文指津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并使他赢得“雨巷诗人”的美称,也是他的代 表作。全诗通过描绘“我”在江南梅雨季节,在小巷中渴望寻觅“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却不得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内心梦幻的期待和忧伤的情绪。 全诗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绪,画面美丽而略带伤 感,章节和字句之间,采用反复重叠的方式来吟咏抒情,有一唱三叹之感。 《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的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 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来暗 示的。一切都没有说穿,没有点透,然而我们懂了,感觉到了。正因为诗人 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诗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蓝棣 之) 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的流动、婉转的旋律,不是为了愉悦别人的耳 朵,而是为了创造一种迷离恍惚、如梦似幻的氛围,从而引发读者去追求那 飘忽不定的意象,并进而唤起某追求而不可得的寂寞惆怅的情绪体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众多抒情诗中极有份量的一首。在《再别康桥》中 可以看出留学剑桥的生活对徐志摩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诗人称:“我的眼 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 胚胎的。”因此诗人告别康桥,也就是与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梦告别。这种依 依借别的款款深情在这首《再别康桥》中委婉细腻地表达出来。在《再别康
(1928)、《秋》(1931),另有小说、戏剧、日记、译着等多种结集。1948 年 商务印书馆排印有《志摩遗集》5 集 8 卷。 名作欣赏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阅读鉴赏】 乡愁是游子心中的一种伤痛,一抹永远不会褪色的思念,也是游子的心中 家园和归宿。在中国古今诗歌中,有许多描写乡愁的名篇,本诗是其中突出 的一篇。
(3现代诗二首笔记
以下是对两首现代诗的笔记:
第一首诗:《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广受欢迎的现代诗,以其独
特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以及再次离开时的
无奈和伤感。
诗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
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
冲击。
诗人通过对康桥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
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雨巷》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充满忧郁和伤感的现代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男子在雨巷中寻找自己的丁香般
的姑娘,却始终未能如愿。
诗中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
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
着愁怨的姑娘。
”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男子的孤独和迷茫。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雨巷、油纸伞、丁香
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雨巷》一诗教学总结
其 中 ,找 到 了一 条 既 激 发 了 学 生
践 ,我在备课时将 教学重点放在 了从 诗 意 美 的 角度 来 欣 赏 这 首 诗 ,收到 了良好 的效果 。 第一 步 ,在介绍作 者思 想生
平 的 基 础 上 ,通 过 朗读 让 学 生 把 握 这 首 诗 的感 情 基 调 是 低沉 、 愁 怨 的 ;第 二 步 ,创 设 情 境 让 学 生 大胆 想 象 : “ 一 个 江 南 的小 镇 在
位美 丽多情 的姑娘从 诗人 的身
旁飘过 ,然后很快 消失在雨巷 的
尽 头 。留 给 诗 人 的 只有 失 落 、悲
么 。 因此 ,一 方 面 ,我 们 可 以 把
失望和彷徨 的情绪 。 《 雨巷》 的
Hale Waihona Puke 问 世 除 了诗 人 早 年 生 活 的触 发 外 ,更 是他 在革命 的低 潮 时期 , 躲进 “ 雨巷”的一种忧郁 和苦痛 的复杂思绪 的抒写 。意境上 的朦 胧美也是这首诗 的一大特色 。
基 于 以上 这 几 点 ,在 教 学 这
这首诗 当作一 首爱情诗来读 ;另
一
首诗 时就会 让人 感觉 无从 人 手 , 教师讲得多 ,讲 得累 ,学生反 而
听 得 烦 ,且 完 全 处 于 被 动 接 受 的 地 位 ,到 最 后 还 是 不 能很 好 地 理
方面 ,我们可 以把 “ 姑娘 ”当
作 诗人 心 中朦胧 的理 想 和追 求 。 可 以联系特定 的政 治背景 ,把这 首 诗 的思 想感 情 理解 得更 “ ” 实
20 0 0 9.8文 学 教 育
戴 望 舒 是 现 代 派 的 代 表 诗 人 ,他 的 俩 巷》 包含着一代 知 识分子 曲折 的思 想历程 ,在低 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
1.重点字词
彷徨寂寥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哀怨凄婉太息颓圮
青荇招摇揉碎浮藻长篙漫溯斑斓笙箫
2.文学常识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等。
自由诗,是现代诗的一种,是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它不受格律的严格约束,可以根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必须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
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我国“五四”以来很流行这种诗体。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属于自由诗。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有戴梦鸥/江恩等。
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32年曾赴法国留学,1935年回国。
1936年与卞之琳/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新诗》月刊。
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四部。
《雨巷》是他的前期代表作以及成名作,因此他又有“雨巷诗人”的雅号。
戴望舒早期熟读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作品,受法国象征主义/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
《雨巷》写于1927年,当时《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这样评论这首诗:“它给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
徐志摩(1897~1931),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人。
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大学求学的两年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1923年参与并发起创立新月社(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新月派反对诗歌散文化,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再别康桥》被认为是新月派“三美”主张的完美体现。
3.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当时作者为了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抓捕,避居于家乡松江。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了诗人热切追求理想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虽然字面上写的是“我”对丁香一般的姑娘的追求,但其实是诗人恋爱情绪和政治情绪的契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和对民族/国家的政治担忧相结合,并不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歌。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有争议,一说写于徐志摩1921~1922年留学剑桥大学期间;一说写于1928年徐志摩欧游的归国途中。
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表现了作者对康桥母校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离别之情是全诗的主旋律,而对康桥的追忆/思恋与爱慕是副旋律,两者在全诗第六节(全诗高潮)互相融合——对母校快乐的追忆与爱恋的高潮被现实无情地推开,愉悦的情感瞬间被哀愁所包围,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强烈反差,将离愁别绪推向最高潮。
4.写作特点
(1)《雨巷》
①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狭窄,阴沉,寂寥的雨巷——象征大革命失败后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象征一切人生之逆境
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象征感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徒劳的孤苦的革命进步青年
象征在逆境中仍然顽强地追逐理想,遭受挫折的孤独者
像丁香一样结着忧愁的姑娘——象征诗人的理想
象征在一切逆境中,人类渴望出现的希望
姑娘的形象特点:高洁,淡雅,美丽,飘忽,令人感伤,稍纵即逝,可望而不可即,表现出对理想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
丁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因丁香花常开在暮春时节,花期短,美丽淡雅而容易凋谢,所以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古人常用其象征愁绪。
在丁香般的姑娘这一形象中,《雨巷》将中国古典文学的婉约含蓄之美与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地融合,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诗歌的乐感
A.押韵
B.《雨巷》一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b. 重复(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c. 首尾呼应、回环往复的结构
这些手法形成悦耳动听的乐感,造成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2)《再别康桥》
①音乐美
这首诗韵脚整齐(全诗分为七节,每节二、四句押韵),音节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首尾呼应,结构回环往复,形成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②建筑美
全诗七节,每节四句四行,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奇数行稍短,偶数行稍长),在排列上给人以整齐划一的视觉美感。
③绘画美
a.诗人避开了一切人间烟火,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而是借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笔触清新,在意象的选择上别出心裁,不落窠臼。
b.营造强烈的画面感,用词极为讲究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如云彩,艳影,金柳,青荇,彩虹,斑斓等等。
具有色彩指向和艺术感的词语给读者带来仿佛油画一般的强烈视觉冲击,诗的各个小节都可以看作是一幅色彩鲜明,美不胜收的图画。
c. 在美丽的画面感中,诗人将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地融合。
在诗人眼中,康桥是活的,充满灵性的,对诗人充满爱恋的(和诗人对康桥的情感一样)。
例如: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水草无拘无束,自在安闲的情态,使人联想到灿烂的阳光和清澈见底的河水,感叹康桥风光之秀丽;同时也形象地描绘出康桥对诗人的爱恋与欢迎。
将夕阳中的金柳比作娇羞的新娘,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全诗开头诗人作别西天的云彩,结束时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情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与递进,说明康桥已永远地存在于诗人的胸中;还使读者联想到康桥的云彩仿佛因不舍而拽住诗人衣袖的情景,表现出康桥对诗人的情深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