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对应相应脏腑
七情分属五脏,,如喜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忧为肺之 志,惊、恐为肾之志。各种情志对五脏各有其特异性,情志致病,五志对五 脏各有所伤,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等。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四)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一) 广泛性、多样性
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情志的变化伴随 着相应脏腑的气血、外在形体、精神等方面的变化。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二) 多为内伤
《灵枢·百病始生》云“喜怒不节则伤脏,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则病起于阴也”,所谓“阴” 者是指内也。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基本概念
情志 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用,并不和用。《说文解字》解 “志”为“意”。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也是中医七情学说的核心概念。 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基本概念
情绪 情绪是人或动物所有的一种心理形式,不同于认识活动,具有独特的主 观体验形式(喜怒等感受),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等)及独特的 生理基础(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
常见情志病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 如郁证、癫、狂等
01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 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 病)等身心疾病;
02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 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 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 现。
03
常用分类
典型情志病证 以情志刺激为主要诱因而产生的情志病证,其临床表 现也以情志异常为主,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第二部分 | 生理基础
情志与气血 情志与气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失调是情志致病的本质。
情志与血
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 衡,同时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一)广泛性、多样性 (二)多为内伤 (三)多对应相应脏腑 (四)影响脏腑气机 (五)情志变化影响病情预后
常用分类
外科情志病证 外科手术中,也有部分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 手术后,病人心情影响疾病康复。比如:若手术不顺利,病人的心情往往更加 焦虑,此时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常用分类
妇科情志病证 不孕症、月经病等是妇科常见病,这些疾病也大多影响病人的情绪。如不孕症, 盼子心切的夫妇,若婚后喜得贵子,则心情愉悦;若婚后久盼无子后,则心情 抑郁,四处求医。情绪的异常又常常影响女子排卵,不容易受孕。
体魄锻炼
《吕氏春秋·达郁》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 例,阐释了“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 郁”。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1.病与医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首重治神,注意患者的个性特征
治则
3.谨守病机,阻断形神之间的恶性 循环
4.杂合以治,借助多种方法综合治 疗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五)情志变化影响病情预后
情志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影响着情志疾病的预后。如果情志调畅,气 血和顺,则疾病好转。如果情志异常波动,往往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第三部分 防治理论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预防
养性调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 临床应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
目录
CONTENT
第一部分 | 概述 第二部分 | 情志病生理病理认识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第四部分 | 中医药临床施治应用
第一部分 概述
基本概念
情志病高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及城 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 及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 ,人们在拥有了更多的物质享 受和更大的独立空间的同时, 实际上又面临了更为陌生的社 会环境
常用分类
典型情志病证 以情志刺激为主要诱因而产生的情志病证,其临床表 现也以情志异常为主,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常用分类
内科情志病证 内科杂病中,多数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 有的是由于疾病痛苦带给病人的情志异常;而有的是病人不了解病情,对疾病 有恐惧感所产生的情志异常等。
情志与脏腑
中医学认为情志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 人有复杂多样的心理活动,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喜、怒、忧、思、悲、恐、 惊,即七情。 七情与人体五脏相对应,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异常致病时各自影响不同的脏腑,如喜伤心、怒伤肝、思 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基本概念
情志病
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和功能的正常运行,致人生病。 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明名医张仲景于 《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 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郁”“惊悸”“脏躁 ”“梅核气”及“百合”等,而对情志异常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则主要涉及“郑声”“ 重言”“妄言”“妄闻”“妄见”“健忘”“不欲闻人之声”“心神恍惚”等。而情志 为病影响患者身心两面,相比一般疾病更为棘手,非药石可简单调之。
心理治疗
情志相胜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治法 中医药药物治疗
经前舒、经前平、逍遥丸、顺气导痰汤、黄连阿胶汤、朱砂安 神丸、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温胆汤、归脾汤等方剂。
常用中药则有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远志、 酸枣仁、龙骨、牡蛎、半夏、陈皮、炙甘草、竹沥水等。
非药物治疗
常用分类
肿瘤科情志病证 肿瘤病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病患者,大多产生恐慌的感觉,情绪消沉,悲观 失望。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果开导病人使 其情绪积极乐观,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则有利 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第二部分 生理病理认识
第二部分 | 生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