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12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分类
典型情志病证 以情志刺激为主要诱因而产生的情志病证,其临床表 现也以情志异常为主,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常用分类
内科情志病证 内科杂病中,多数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 有的是由于疾病痛苦带给病人的情志异常;而有的是病人不了解病情,对疾病 有恐惧感所产生的情志异常等。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 临床应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
目录
CONTENT
第一部分 | 概述 第二部分 | 情志病生理病理认识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第四部分 | 中医药临床施治应用
第一部分 概述
基本概念
情志病高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及城 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 及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 ,人们在拥有了更多的物质享 受和更大的独立空间的同时, 实际上又面临了更为陌生的社 会环境
基本概念
情志病
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和功能的正常运行,致人生病。 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明名医张仲景于 《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 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郁”“惊悸”“脏躁 ”“梅核气”及“百合”等,而对情志异常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则主要涉及“郑声”“ 重言”“妄言”“妄闻”“妄见”“健忘”“不欲闻人之声”“心神恍惚”等。而情志 为病影响患者身心两面,相比一般疾病更为棘手,非药石可简单调之。
(三)多对应相应脏腑
七情分属五脏,,如喜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忧为肺之 志,惊、恐为肾之志。各种情志对五脏各有其特异性,情志致病,五志对五 脏各有所伤,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等。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四)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
常用分类
外科情志病证 外科手术中,也有部分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 手术后,病人心情影响疾病康复。比如:若手术不顺利,病人的心情往往更加 焦虑,此时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常用分类
妇科情志病证 不孕症、月经病等是妇科常见病,这些疾病也大多影响病人的情绪。如不孕症, 盼子心切的夫妇,若婚后喜得贵子,则心情愉悦;若婚后久盼无子后,则心情 抑郁,四处求医。情绪的异常又常常影响女子排卵,不容易受孕。
心理治疗
情志相胜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治法 中医药药物治疗
经前舒、经前平、逍遥丸、顺气导痰汤、黄连阿胶汤、朱砂安 神丸、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温胆汤、归脾汤等方剂。
常用中药则有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远志、 酸枣仁、龙骨、牡蛎、半夏、陈皮、炙甘草、竹沥水等。
非药物治疗
常见情志病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 如郁证、癫、狂等
01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 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 病)等身心疾病;
02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 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 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 现。
03
常用分类
典型情志病证 以情志刺激为主要诱因而产生的情志病证,其临床表 现也以情志异常为主,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五)情志变化影响病情预后
情志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影响着情志疾病的预后。如果情志调畅,气 血和顺,则疾病好转。如果情志异常波动,往往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第三部分 防治理论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预防
养性调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
体魄锻炼
《吕氏春秋·达郁》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 例,阐释了“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 郁”。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1.病与医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首重治神,注意患者的个性特征
治则
3.谨守病机,阻断形神之间的恶性 循环
4.杂合以治,借助多种方法综合治 疗
第三部分 | 防治理论
常用分类
肿瘤科情志病证 肿瘤病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病患者,大多产生恐慌的感觉,情绪消沉,悲观 失望。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果开导病人使 其情绪积极乐观,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则有利 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第二部分 生理病理认识
第二部分 | 生理基础
第二部分 | 生理基础
情志与气血 情志与气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失调是情志致病的本质。
情志与血
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 衡,同时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一)广泛性、多样性 (二)多为内伤 (三)多对应相应脏腑 (四)影响脏腑气机 (五)情志变化影响病情预后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一) 广泛性、多样性
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情志的变化伴随 着相应脏腑的气血、外在形体、精神等方面的变化。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二) 多为内伤
《灵枢·百病始生》云“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所谓“阴” 者是指内也。
第二部分 | 病理特点
情志与脏腑
中医学认为情志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 人有复杂多样的心理活动,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喜、怒、忧、思、悲、恐、 惊,即七情。 七情与人体五脏相对应,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中医认为不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志异常致病时各自影响不同的脏腑,如喜伤心、怒伤肝、思 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基本概念
情志 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用,并不和用。《说文解字》解 “志”为“意”。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也是中医七情学说的核心概念。 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基本概念
情绪 情绪是人或动物所有的一种心理形式,不同于认识活动,具有独特的主 观体验形式(喜怒等感受),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等)及独特的 生理基础(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