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pt课件
15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16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A、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B、新陈代谢
C、阶级斗争规律 D、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注意1: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 万有引力规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 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3
“幡在动!”
4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5
6
思考:这两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反对两种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
慧能大师“心动”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刻舟求剑
7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 —— 唯心主义(如仁者心动)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 —— 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
8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 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 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两种 性 质——基本不变 情形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9 。
思考:这两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的不变论, 飞矢不动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来预报天气,指导生产生活。)
【注】主观能动性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包括: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即通常说的“想”。 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即通常说的“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材料:为确保奥运会开幕式顺利举行,在奥运体育场馆外 围将会有一个“消雨防线” ,如果降雨云系就要来了,在 它还没有到达 防线之前,就会被人工消雨设施进行空中拦 截 ,含有碘化银的炮弹被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 4000 至 5000 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 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 后降落,这样迫使雨 水提前降临
(3)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只承认静止而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否认运动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 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议一议: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②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6
自然界的规律: 80 日 季 止 雁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持 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的规律: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60 复 食 万 出 高 百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人的思维的规律: 40 北 南 封建社会 余 塞 分 规 20 翔 稻 里 北 数 奴隶社会 律
(但是可以‘改变’)
A.甲规律存在的客观条件改变了,取而代之由乙规律发生 作用。即:发生作用的规律种类改变了。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属性,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规 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即: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改变 了。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与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区别
属性:高、挺拔、茂 盛、绿色……
固有属性:细胞运动、 气孔运动……
从哲学的角度,刻舟求剑的楚国人犯了什么错误?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万事都在运动,但只是 在概念中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机械运动——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电荷、光子等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视频》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人类的进化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
四季更替、植物的荣枯交替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1)哲学意义上的“运动”: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人类的进化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
不同的物质具体形态有不 同的运动形态。 四季更替植物的荣枯交替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的思维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 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
(2)规律的特征及方法论要求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②规律具有 客观性
方 法 论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化学运动——原子、离子等
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生产方式
③总之,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 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
学生安静地坐着听课
喜马拉雅山屹立在青藏高原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课件6: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件6: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 27 页
总结: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第 28 页
谢谢观看

第1 页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我们身边的物质运动 春

第2 页


第3 页








生 命 运 动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奴隶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第4 页
人 类 社 会 的 运 动
原始社会

第5 页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道,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
结论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第6 页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现象? 有没有不是物质现象的运动?
物质离不开运动
第7 页
太阳是一颗恒星,它运动吗? “一潭死水”,这水在运动中吗? 我们教学楼它有运动吗?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哲 学结论?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
的 、暂时的;物质世界是来自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要求: 要用运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反对用静止僵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 19 页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 20 页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第 21 页
结论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难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认识简单的运动”为题材,让学生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并知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按照规律处理问题,做到按规律办事。

活动准备:(1)按学生人数分为四大组,组长负责进行合作学习,强调集体主义,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个人的展示,做到民主集中的进行本次活动。

(2)角度定位:组员——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组长——活动的参与者、小结者;教师——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

活动主题:认识简单的运动第一步谈谈我知道的运动提示: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推动哲学的发展。

而这一个知识点就为我们本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学们可以以学习中所学到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作为我们探究活动的相关题材,通过我们的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

根据教师的提示,同学们也可以将运动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之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应结合以下题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问题1:我所知道的运动是。

(归纳出运动的基本形式)问题2:运动是什么东西在动?物质不动行吗?(探索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3: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动,对吗?为什么?(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知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懂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真正意思,进一步来落实课标要求。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浮现在事物表面

隐藏在事物内部
感官直接感知
抽象思维把握

①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 事物内部;②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并

借助于抽象思维,才能揭示客观存在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具有客观性
①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一年四季会更替(自然界有规律) 社会由原始奴隶封建资本到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有规律) 人的认识要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发展过程.(人的思维是 有规律的)
注意区分有规律和规律是客观的
诡辩论:指运用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 思维方法,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中 国古代的惠施、公孙龙和古希腊的克拉底鲁都是诡辩论的著名 代表。
说一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思考与理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认为:当人第一次踏进河流时,河水虽然在流动, 河床也在变动,但毕竟是这条河流;当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时, 这条河流发生了变化,河水已不是原河水,而是新的河水河 床也发生了变化。
①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④万有引力规律
②水往低处流
①守株待兔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价值规律 ③苹果落地

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目 标 01。
三个概念 : 运动、静止、规律
02。
三对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人与规律的关系
03。
两个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 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在西方哲学史上, 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 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 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形态的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离不开运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性是运动;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 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 相对的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 态。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
含义
特点
运动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静止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 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 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 引言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之一。

通过认识运动并把握其规律,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运动的定义、分类和规律,并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2.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运动是指身体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按照规律和节奏进行的活动。

根据运动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将运动分为以下几类:2.1 动作性运动动作性运动是指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实现的运动,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这类运动主要锻炼肌肉和骨骼,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2 体操性运动体操性运动是指通过一系列身体动作和姿势来进行的运动,如瑜伽、健美操等。

这类运动主要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和美感。

2.3 竞技性运动竞技性运动是指通过与他人进行对抗来实现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这类运动主要锻炼身体的耐力、力量和协调能力,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4 器械性运动器械性运动是指借助器械设备进行的运动,如举重、击剑等。

这类运动主要锻炼身体的力量和爆发力,有助于提高肌肉的负荷能力和运动技巧。

3. 运动的规律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运动,提高运动效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运动规律:3.1 恢复规律运动后,身体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调整身体的代谢状态。

根据运动的强度和个人身体素质的不同,恢复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是很重要的。

3.2 适应规律运动是一种刺激,通过适应规律,身体在反复经历刺激和恢复的过程中逐渐适应运动的负荷,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适应规律的关键是要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变化。

3.3 超负荷规律超负荷规律是指在适应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的负荷,以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

通过超负荷训练,身体会逐渐适应更高的运动负荷,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3.鼓励学生积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生活中的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案例亮点
1.议题式教学设计:本节课以“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为核心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探讨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议题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使学生认识到运动与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追求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分享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案例分析、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明白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规律、把握规律。
4.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认识到运动与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共17张PPT)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共17张PPT)

-8-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例题1】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 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 上熄灭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 二Z知识梳理源自HISHISHULI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 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 是根本不存在的。
-6-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 二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 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人类。
-12-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书P34)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
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离开物质 谈运动
唯心主义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 是幡动,仁者心动
刻舟求剑
离开运动 谈物质
形而上学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阅读P32的虚框
1.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2.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
的错误?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什么叫静止?
(1)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① ②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诡辩论 相对主义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A、两种说法自相矛盾
B、两种说法辩证统一
C、两种说法互不相关
D、前一种说法是唯物主义,后一种说法是唯
心主义
3、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 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区别: 静止是事物的空间位置、某一方面性质在一定 时期内基本不变;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的统一。
洪水
地震
飓风。
这些自然界的现 象的出现是否以我们 的意志为转移?
2、规律的特征:
(1)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丌以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 a.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 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b.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而不在于人的喜恶。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 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
★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
♦不是外部强加 ♦不是主观意识赋予的 ♦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价格涨落 3、苹果落地 2、价值规律 4、万有引力规律
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6、水往低处流
注意:规律不是现象的 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现象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苹果落地,水往低 处流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
现象 区
多变易逝 浮现在事物表面
规律(本质联系)
相对平静稳定 隐藏于现象之中 抽象思维把握
别 感官直接感知 联 系
规律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 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现象。
探究:什么是必然、稳定的联系?
否认事物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形 而上学(静止)的观点。

教学设计2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2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种观点:
①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A.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自觉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图片展示:水污染、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空气污染
思考: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的命运?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三、课堂总结。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件(共58张PPT)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件(共58张PPT)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 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 殊的运动
静止的两 种 情 形
根本性质-基本不变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
是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绝对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 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5)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 不舍静。(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的一系列 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 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
芝诺提出,由于箭在其飞行过程中的任何瞬间都有 一个暂时的位置,所以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 区别。中国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过,“飞鸟之影,未 尝动也”的类似说法。
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 注意1: 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于事物 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 是上帝创造的。
例:
万有引力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 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教学设计8: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8: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把握方向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静止和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能力目标: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和言论来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3、情感目标: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

重难点: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全面认识规律的客观性。

【预习引导】——掌握方法、轻松学习1、结合《名师一号》精讲教材中的重难点提示,通读教材,标注重难点部分;2、结合《名师一号》中的探究提示,认真思考并完成教材中的情景材料;3、将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部分完成后,自主完成《名师一号》中学业水平测试题。

【自主预习】——整体感知、夯实基础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指什么?2、试述物质与运动之间的关系?3、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什么?4、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哲学上讲的规律是什么?6、规律具有的特点有哪些?7、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合作探究】——合作共享、探究发现探究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

六万余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对于这一自然灾害,人们无法完全避免。

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探究二: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节律就同生命节律一样开始运行,按照正弦一直延续到死亡。

上述发现,说明了哪些哲学道理?【效果检测】——反馈信息、体验收获1.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表述最正确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据此回答2-3题。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3.“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4.毛泽东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新·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新·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 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 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 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按规律办事的能 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 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学习、生活和工 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1、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2、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 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 化之中。
(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 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现象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宏观物体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同样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坛经》记载:时风 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 进日:“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想一想: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①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
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 神的运动?
②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 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课件9: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件9: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没有规律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第 24 页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 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第 25 页
北京时间10月15日12时23分,中国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 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 发射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 26 页
谢谢观看

√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 18 页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第 19 页
荀子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
第 20 页
2 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 21 页
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本质的: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必然的: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 稳定的:不是多变的、易逝的。
性质相对稳定;位置 静止 物质的具体形态
或运动状态相对稳定
特点 无条件的、绝 对的、永恒的
有条件的、相 对的、暂时的
联系第 17 页
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物 质世界是绝对 运动与相对静
止的统一
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教学设计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分析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3)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电脑)辅助教学课前体验:播放歌曲《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播放视频《天宫一号发射》导入新课2011年9月30日,我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请看大屏幕。

现在,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轨道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在有规律的高速运动着,我们这一节课就围绕天宫一号来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展示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板书)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天宫一号,感受天宫一号的各项运动。

天宫升空,举国欢腾,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的强盛备感骄傲,当然,航天事业的辉煌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们共同看一组材料。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自主探究.读一读:读一读课本31—34页,明确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二、基本观点: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且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学习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学习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客观性。

2.填一填: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和,没有不运动的物质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不是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和。

③万事万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④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

B.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

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3.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静止的事物,它们是真的静止吗?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一:(课本P31)(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二:(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2.释疑解难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的客观性表现: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创建 于1952年,20世纪60年代初, 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 原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北行 (黄河大街巴山路73号)。
2002年8月通过异地置换,沈阳市第十一中学搬迁至黄河北大街135号。
想一想:十一中的哪些发 展体现了万事万物都是运 动的这一哲学观点?
运动的十一
十一中学校址的迁移——黄河北大街135号 十一中学招生——每年吸收大量来自市内的优秀的初中 毕业生,同时,为高等学府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 十一中学民族教育工作——2002年开始承பைடு நூலகம்内地西藏 生(高中)的培养任务 十一中学教学环境的改善——电子白板、各学科教室、 新微格教室、信息平台 十一中学教育理念的更新——生本教育 十一中学课程的丰富——社团活动课等完善的课程体系 十一中学高考成绩——2014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普通 +西藏) 十一中学荣誉——2014年成为辽宁省人文特色实验学校 „„
止的统一。
本课小结

通过十一中学的发展,我们明白了什么是 哲学意义上的运动以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同 时我们也明白了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静止以及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十一中学的“不变”促进 了十一中学的“发展”,说明了物质是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
种特殊形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 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
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静止的十一

十一中学现地址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不变。 十一中学无论在原址还是在现址都叫十一中学。 十一中学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十一中学一直秉承“创办绿色教育,创建绿色校园”的办学理念。 十一中学的民族教育工作的内容基本保持不变。 (教学、医疗、安全、德育、生活) 十一中学的学校精神:“爱国创业、爱校创新、爱岗创造、爱学 创优”保持不变。 十一中学的校风:“搏•爱”保持不变 十一中学的办学方针:“安全为先、质量为本、效益为重、形象 为上”保持不变。 十一中学的办学方针:“精细化、实效化、人文化、特色化”保 持不变
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 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十一中学校址 十一中学招生 十一中学民族教育工作 十一中学教学环境 十一中学教育理念 十一中学课程 十一中学高考成绩 十一中学荣誉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