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武陵春
《词五首》之《武陵春》《望江南》课堂实录

《词五首》之《武陵春》《望江南》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词。
李清照的《武陵春》和温庭筠的《望江南》。
《武陵春》已被配乐传唱,想不想听这首歌?
生:想。
师:请欣赏歌曲武陵春,领略歌曲的风格。
(听后分析)歌曲的风格是欢快明丽的还是婉约幽怨的?
生:婉约幽怨的。
师:这正是李清照的写作风格,词发展到鼎盛时期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关于李清照的介绍,谁再补充一下?
生: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师:的确,李清照的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接下来听《武陵春》的录音朗读,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表达了孤独、幽怨、忧愁的感情。
《武陵春》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武陵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学习运用比较法鉴赏诗词。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5.背诵相关诗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鉴赏诗词。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比较鉴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一首词,他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书博山道中书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们姑且不去探究这首词的本意,它却让我们感受到少年的轻愁,意气风发;中年的沧桑,韶华已逝;人生就是这样,美好的东西总是无可奈何的失去,令人无限怅惘。
但幸运的是,那些睿智而敏感的人用它们的文字记下了心灵的一次次悸动。
今天我们就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看看她如何经过痛苦的'挣扎,完成自己人生的蜕变。
(板书课题)二. 资料交流。
1.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李清照的经历及词作。
2. 老师补充介绍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出示幻灯片(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武陵春》教学实录

《武陵春》、《望江南》教学实录《词五首》——《武陵春》、《望江南》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水平、陶冶情操,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表达了“激情导入——朗读感知——研读欣赏——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同学们好,老师看到你们有一种亲切,你知道为什么?因为我老家就是我们轵城的,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觉得今天,我们应是老乡见老乡,激情在碰撞。
我们一起大声喊出来我们的心声:老乡见老乡,激情在碰撞。
师:“上课“师:提起中华文化,我们就会想起唐诗宋词,她们犹如两朵奇葩,闪耀在文学的星空,而宋人在词坛上更是驰骋其才情和笔力,让宋词更加摇曳多姿。
他们演绎出或豪放或婉约的词风,让后人品之不尽。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宋词《武陵春》和《望江南》生:静听感受。
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首词《武陵春》。
”师用优美简洁的语言简介李清照“她从历史风云中款款走来,洋溢着聪慧与才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刚毅,“凄凄惨惨戚戚”又是她难解的愁情,她是——生答:“李清照”。
生简介李清照情况,南宋著名女词人。
师补充介绍李清照词作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悠闲幸福生活,后期因遭遇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所以留下了类似“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的千古名句。
师:“让我们大声朗读课文,走进作者。
”生放声朗读2~3遍师指定3~4名学生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想用声音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生:“因为从诗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所以想让大家感受这个点。
”师把“愁”板书到黑板上,并引导学生“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作者的愁绪”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生:“欲语泪先流”还没说话眼泪就流下来了,说明她变得很愁。
课文《武陵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武陵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新课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⑴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⑵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⑶“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⑷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2、课文《武陵春》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词句、使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2024年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武陵春》的作者、背景、体裁等相关文学常识。
(2)正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品味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课文,进行仿写、扩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友情、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分析、品味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1)对诗歌意象的深入理解与把握。
(2)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有“词中之神”之称。
(2)展示课文背景:描绘武陵春景,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好意象,感受词人的情感。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感受。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小组汇报:各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深入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2)结合实例,分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
5.实践活动(1)仿写: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艺术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扩写: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故事情节的扩写。
6.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2)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诗词。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
3.搜集宋代诗词,进行欣赏与比较。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教学实录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教学实录
汪晓春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齐):老师好!师(微笑):请坐。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场有意思、有味道的语文之旅。
早晨我来的时候,外面正下着雨,这让我想起了宋代词人秦观写的一首词。
其中,有一句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由此我又联想到了它前面的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
这节语文课,我们大家只需做到"自在"就可以了!没问题吧?
【总页数】4页(P96-99)
【作者】汪晓春
【作者单位】共青团路中学江苏南京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感悟朱自清的《春》——《春》教学实录片断 [J], 李光
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教学实录 [J], 汪晓春
3.解"浓愁"——《武陵春》微课设计 [J], 李欣蔚; 王子昕
4.探究古诗词演唱中的倚音演唱——以《武陵春》《长相知》为例 [J], 马艺菲
5.武陵春·春晚 [J], (宋)李清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陵春》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武陵春》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播放《月满西楼》师:之前听过这首曲子没有?生:没有?师:好,静下心来听一下,跟着哼哼看!一、对联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很高兴和咱们青田华侨的同学们一起来学语文,老师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礼物,这份礼物事一份对联,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生:好师:大家一起来默看一下吧,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吧!生齐读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师:我想聪明的同学们已经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列吧,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一起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08页。
二、吞吐吟诵,感受词的韵律。
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两遍吧。
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顺词意。
生自由读《武陵春》师:可以来吗?生:可以了师:那咱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好的,来,你来!谢谢!生1:读师:鼓掌了,很好!其实呢,我们这首词有很多地方式容易读错,看错的,刚才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看错了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地方是很容易读错的,舴艋舟,栽不动(纠音),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刚才她把不会读的拼音都标在书本上,以后我们读诗文的时候,也要把读不准的拼音注上去,那我们说读词主要读准字音就可以来吗?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来,你来说!生1:要读出感情。
师:怎样读出感情?你觉得语气上要读得……生1:沉重一点师;语速上呢?生1:要缓慢一点!师: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带着你的初理解把这首词朗读一遍!师:很有韵律感,我可以再追问你一下吗?刚才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这首词的?女生2:有点悲伤,心里面有点不舒服,因为想到那些很难过的事情,还有不仅能够感受到词人心里的那个感受,还有自己心里面对词的理解。
师:你的朗读功底很不错,那你觉得这首词流淌着什么地情感?女生2:悲伤师:是的,很悲伤,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跟她比一比的?她朗读出来悲伤,咱们班的播音员来试一试吧!男生3读师:请坐,谢谢!听别人朗读总是有点不过瘾吧,咱们一起来朗读,好吗?记住了,朗读和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朗读要读出这首词的语气,语气要悲伤,语速要缓慢,准备好了没有,那老师就不客气了,《武陵春》开始!生齐读三、品味言语,揣摩词人心理。
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武陵春》2、《杨修之死》

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武陵春》
2、《杨修之死》
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武陵春》2、《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和《破阵子》
《武陵春》课堂实录
执教者舟山林菱(一等奖)
`诗词接力,都是写愁的诗句
师:中国古代就有这样一位旷世才女,我们穿过历史的烟雾来学习这首《武陵春》
先自由朗读课文二遍
男生再读一遍,请女生点评,
生:泪先流,这里没有读好,”泪”应该重读
师:你点评得很好,你能再读一遍吗?
读完后,再请该生推荐别人来读,并问学生推荐理由--读的很有感情
被推荐女生读
师:读得好,高境界,入情入境
本词中的情感是什幺?哦”愁”,带着淡淡地哀愁我们读一遍
接下来,我们去品读一下词的上半阕
幻灯: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作者的内心的哀愁?
生:物是人非,这里--作者睹物思人,......在丧夫之痛后--
生:日晚倦梳头,内心的哀愁使她无心去梳妆,倦,说明内心有愁不在乎外在的打扮......
生:想到自己人老珠黄,无人欣赏。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望江南》和《隆中对》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望江南》和
《隆中对》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望江南》和《隆中对》
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学设计很好,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望江南》课堂实录
执教者绍兴县实验中学茅娟美
11 月19 日上午第一节于金华五中
教师和学生简单交流几分钟,聊了些有关金华五中前段时间校庆的事情,接着就问学生喜欢不喜欢作文,并且打开百度中收录自己的发表文章的信息给展示给学生看
出示幻灯:课文《望江南》
师:文中的主人公在干吗?
生:在等待爱人
师:爱人等到了吗
生:没有
师:那幺她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孤独,寂寞,失望
师:好,说的很好,那幺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认识大声地自由地读三遍读后- -师: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期望,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在梳洗--
师:50 多个同学会有50 多个画面,我们写一下画面
教师巡视,指导--
生: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在清晨坐在窗前,精心打扮(实物投影)。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咱们似乎好多天没有一起听歌了,先来一起共赏一首歌,怎样?(声高 呼。) 播放歌曲:《月满西楼》,部分学生小声跟唱。 师:这首歌大家比较熟悉吧,什幺名字? 生:《月满西楼》。 师:嗯,不错。考考你们,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 生:不知道。(有人小声嘀咕:李清照) 生 1: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师:你们听了有什幺感觉? 生 2:比较忧伤、凄愁。 师:我和你有同感。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
生 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着名女词人,婉约派词人代表。 生 4:李清照的丈夫叫赵明诚,据说他们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她丈夫死 后,李清照写了许多愁词。 生 5:李清照和丈夫相亲相爱,丈夫出远门去了,李清照作了《醉花阴》, 赵明诚在家里闭门思考三天碱夜,作词五十首,然后把清照的词夹于其中, 给他的好友际行夫看,陆行夫只说:只三句绝佳。”恰是李清照所作。 生 6:李清照是从北宋灭亡后逃到南方去的,那时她丈夫已死,满是愁 绪,所以作品多委婉缠绵,前期作品则清新明快。 生 7:我还读过她的《声声慢》,写得很好。 师:看来你们对这个词人还挺了解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武陵 春》,去感受这位女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板书词题及作者)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师:谈话: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 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生 1:我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许多病人的痛
苦,挽救许多病人的生命。 ◆生 2:我想当一名画家,因为我喜欢画画,我想用我的笔描绘出五彩的 世界。 ◆生 3:我想当一名慈善家,把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使他们过上向我 们一样幸福无忧的生活。 ◇师:看来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的远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梁启超先生 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虽然时隔七 十多年但想必同样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点评: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 距离,为落实这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打下基础。简单地对这篇文 章演讲对象进行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简介作者: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补充)。 ◇师: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查到的梁启超的信息? ◆生 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 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武陵春》视频课堂教学实录(上课+评课+课件+教案)

《武陵春》教学设计成都列五联合中学颜军华一、学习主题再读李清照作品,比较阅读《武陵春》及《如梦令》二、学习内容的整体描述作《武陵春》之际,易安历尽乱离,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三、学情分析有词的常识,但需要对两大词风的整体比较性把握;已有较好的诗词诵读习惯,但需要在以声传情上有提升;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需要方法的归纳。
四、教学创意读几遍课文析几个词句解一份清愁写一段文字五、预习要求1.查字典,看注释,读课文,能背诵最好。
2.自读之后,能不能抓出词人的情绪变化。
3.自由欣赏课文的美点。
六、互动环节:(一)导入:利用课堂成语交流的机会切入——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读文:读几遍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自由读,体会词里流淌着怎样的情感。
用原词概括——“愁”(板书)3、再读。
4、四人组用最能渲染情感的方式演绎“武陵春”;(三)品言:析几个词句1、话题:那句话最直接最强烈的抒发了这种愁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板书:直接抒愁考点总结:用哪两个外在行动来传达内心的哀愁的?2、话题:是什么勾起了对六年前刻骨铭心的伤痛的回忆?关注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考点)比较阅读《如梦令》板书:触景生情3、关照下阕:我们仿佛发现此人的心情有所变化,自读,抓出表现心理变化的词语。
再尝试用声音把刚才的理解表达出来:注意速度、节奏、重音的使用。
4、话题:船载愁,怎么理解。
学生尝试找切入点赏析。
(修辞手法入手)(比喻、夸张,化虚为实,愁得重量)板书:比喻摹愁学生总结赏析句子的一个方法;留时间做笔记。
(四)知人论世:解一份清愁一抔愁绪: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板书:百年孤独。
人教初中语文九上25词五首[武陵春]【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初中语文九上25词五首[武陵春]【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326c9c2010661ed9ad51f35c.png)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 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身心的疲乏, 对生活的放弃, 绝望!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 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武陵春
李清照
背景: 金军挥首词。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 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 断和思想情感。
延伸拓展
用“愁” 字组词。
造句:
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 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 ②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 息!
作业:
1、默写《武陵春》 2、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 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你认为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文中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 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 宰相的儿子,他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明诚也能赋诗填词,夫妻感情甚佳。 结婚不久, 明诚出游,清照重阳节作了《醉花阴》词寄给明诚。 明诚自愧不如,但又不肯甘拜下风。于是他三天三 夜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作了五十首词。他故意把 清照的词也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赏 玩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明诚忙问哪三句, 陆德夫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而这正是李清照写的那一首中的三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望江南》和《武陵春》《望江南》课堂实录执教者绍兴县实验中学茅娟美11月19日上午第一节于金华五中教师和学生简单交流几分钟,聊了些有关金华五中前段时间校庆的事情,接着就问学生喜欢不喜欢作文,并且打开百度中收录自己的发表文章的信息给展示给学生看出示幻灯:课文《望江南》师:文中的主人公在干吗?生:在等待爱人师:爱人等到了吗生:没有师:那么她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孤独,寂寞,失望师:好,说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认识大声地自由地读三遍读后——师: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期望,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在梳洗——师:50多个同学会有50多个画面,我们写一下画面教师巡视,指导——生: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在清晨坐在窗前,精心打扮(实物投影)师:有人愿意修改吗?生:“清晨”这里要修改一下,因为没有意境师;这次梳洗比以前的时候都要早吗?这是怎样的一个清晨?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生:是一个晓雾将歇,启明星打开的早晨……生:在凌晨的前后生:月夜朦胧,江水还在悠悠地泛着月光生:惨淡的白色,别人还在睡梦中教师用红笔在投影里将“清晨”俩字划上了红笔,然后问,还有要修改的吗?生:我要梳洗一下等待丈夫回来师:还有吗?关于丈夫她会怎么想?生:等了那么久,还是希望有个全心的面目出现,可惜现在的是一个憔悴的我师:你很敏感,文学就需要你这样的一颗敏感的心师:我们再看看刚才的‘怎样打扮’生:她抹上胭脂,点上绛唇,梳理青丝三千……那青丝等人来绾,她向天边望去……师:你特棒,……那青丝三千也是三千烦恼?从哪里来的?生:从李白的诗歌里来的师:你太厉害,表达能力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还会怎么打扮呢?生:挑上另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走到江边,看着江水东去……师:这简直就是小说……下面,我们挑一个细节,细细地写下来,从(清晨,打扮,心声)三个方面挑一个……三分钟后师:选择早晨背景写作的野马?上来展示一下生:杨柳飘舞,愁绪亦在随风飘舞,天上还是惨淡的白,草上布着朦胧的霜,不知天上挂的那轮淡月,是否知道那女子的心,风吧!带来了几缕凉意,吹落了……师:你写的很有节奏感……风吧!名词活用做了动词生:女子坐在梳妆台前,铜镜里映出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知识没有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她手执了一只金步摇……师叫学生点评了一下,然后师:写得好,点评的也好写心声的也要展示一下生:她想,丈夫远出这么久,他会回来吗?师:恩,你还没有写好,继续生:用桃木梳细细梳过及腰的长发,丝丝从指间滑过,直到指尖泛白,放开,莫郎……我难道终不及你身边的阿娇?师以及全场鼓掌教师将以上三个写的比较好的东西的作品合起来朗诵一遍——(稍稍做了修改)师:你们都睁大了眼睛,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吗?生:有淡淡地哀愁,……的忧愁生:动作描写,梳妆打扮上加了细节环境,动作,心理都作了刻画师:我们平时喜欢写大而空洞的东西,比方说“清晨”……我们要细节背景出示幻灯——舍大取小绘细节师:剩下的几句诗中还有画面,我们就挑其中一句写吧,最难写的“肠断白萍洲”就留给老师吧……幻灯——配背景写动作听心声同时教师立即就在电脑上即兴写了起来——生……师:你笔下的女子的哀愁,除了一江春水没有人能理解生:女子拂袖走过窗前……江上点点白帆都是匆匆的过客,没有一个是我的归人……师:很有音乐感……生:你在江上凝望着,一艘艘的船过去了,一只没有,两只没有,三只也没有,没有,没有,思念,希望一点点减少……继续展示师:有没有写斜晖脉脉的?生:船只……希望落空……落日本无意,流水也无情……师:我们班真是卧龙藏虎,……老师都不敢给你们看了,你们还要看吗?生一齐:要师:那老师只好献丑了……屏幕展示:江水茫茫,一块孤零零的小洲在烟波浩淼的江面上飘荡着,如一株无根的浮萍无处归宿,小洲上不知名的荒草失却了青绿的颜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只离群的孤雁扑啦啦从青草中飞起,发出一声悲鸣,是呼唤?还是哀叹?如血的残阳映照着江面,风夹带的晚露荡漾着,荡漾着,也一定漾进爱人湿漉漉的心……师总结完毕,说:老师送你们几句话(面对作文这座高山(幻灯显示)我们可以仰望但决不跪拜那么,试着换一种简单的方法风景会这边独好《武陵春》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学设计很好,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宁波市海曙区翠柏中学李晶武陵春教学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一、导入新课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1、教师范读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三、品味语言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生答:“人非”(丈夫去世)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3、想起曾相亲强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女生朗读]问:相似点在哪里?[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齐读上阙4、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闻说什么意思?——听说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心动了么?心动了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小结:“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5、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①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②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③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齐读]四、了解词人,解读内心那么浓重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气来,也让读词的人倍感抑郁,于是有人评论李清照的词风格过于低沉,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的呢?&61558; 转入知人论世(当谈到评价文人的作品时,我们有时不妨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打出幻灯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8226;万章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从词人人生经历来看,她的曾享受过幸福美满富足悠闲的生活,也历尽了国家破败家乡沦陷丈夫去世文物丧失等等苦难,这些苦难淤积于心无人可诉无法可解,因为在男权社会中,根本无人愿意聆听她内心苦闷的呐喊!她曾词动京华,名噪一时,可这早已经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种种教条,因此她的词也被斥为“无辜藉”她对幸福的追求又被诬蔑成“无检操”,甚至连我们心仰望之的陆游对她也颇多微词李清照晚年时想把自己一生所学悉心传授于孙姓少女,不料,这位天资聪颖悟性颇高的少女用她十来岁孩子的童音冷冷地拒绝了词人:“才藻非女子时也”是啊,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有何用?她奢望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可到头来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周遭的人都视她为异类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板书:孤独]这份孤独在本已沉重的国愁家愁离愁中又刻上了深重的一笔!五、抒写感受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比如悲愁,愁苦、、、、、、[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再请同学们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展示幻灯片: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②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小结: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最大的感受,老师想借用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朗读《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或许《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包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师生齐读六、总结,布置作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诵、品词、对比以及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赏析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声声慢》,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板书:旷世孤独国破夫亡直接抒愁传细节触景生摹武陵春春晚[1]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2] ,日晚倦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