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次血运重建_王伟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7f70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a.png)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冉聪敏【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4(22)6【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
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行冠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组34例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比对治疗结果。
结果:经比对,两组治疗前相关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血流分级与冠脉血流参数方面,观察组血流分级更高、左前降支收缩期血流峰值、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峰值以及冠脉血流储备均更高(P<0.05);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方面,观察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清丙二醛均更低,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更高(P<0.05)。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可积极控制其冠脉血流参数、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数,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都可得到增强。
【总页数】4页(P21-24)【作者】冉聪敏【作者单位】高阳县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相关文献】1.直接经冠脉介入治疗与溶栓联合直接经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2.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逆向溶栓联合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3.PCI联合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研究4.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5.冠脉内逆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发展历程
![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f5ba5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1.png)
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发展历程近年来,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一种通过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方式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并预防心肌梗死。
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主要采用的是开放性手术方式,即搭桥手术。
这种手术需要切开胸骨,暴露冠状动脉,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移植血管进行搭桥。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但由于技术成熟、效果可靠,长期以来一直是冠脉血运重建的主要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逐渐走向微创化。
介入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替代方式。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不需要切开胸骨,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冠脉血运重建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扩张术通过导丝和球囊扩张器扩大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恢复血液流动。
而支架置入术则是在扩张术后,将支架通过导丝放置在血管内,以保持冠状动脉的通畅。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发展出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突破。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急诊介入治疗通过在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后尽快进行冠状动脉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可以快速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除了介入治疗外,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还发展了一项新技术,即机器人辅助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是一种利用机器人系统来进行手术的方法。
通过机器人系统的精确操作,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并提高手术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的机器人辅助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冠脉血运重建手术更加安全、精确和有效。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血运重建术
![血运重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0b8fe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c.png)
血运重建术血运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手术,用于改善和恢复狭窄或阻塞的血管的血液流动。
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疾病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血运重建术进行详细介绍。
血运重建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心脏供血。
通过血运重建术,医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血运重建术。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从患者的主要血管中取出一段健康的血管,如内胸动脉或桡动脉,并将其搭接到冠状动脉之上,以绕过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段。
这样,血液就可以顺畅地流向心脏,恢复正常的供血功能。
血管成形术是另一种常见的血运重建术。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通过一根细长的导管将一个膨胀性球囊插入到狭窄的血管中。
一旦球囊到达狭窄处,医生会将其充气,以扩大狭窄的血管段。
随后,医生会将一个支架放入血管中,以保持血管的开放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恢复血液流动,并有效减轻冠心病引起的症状。
血运重建术在治疗和管理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它可以帮助恢复血液流动,保证心脏正常供血。
这对于缓解疾病症状尤为重要,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其次,血运重建术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通过扩大和搭接狭窄的血管,它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并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
最后,血运重建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引起的活动受限,而丧失了一定的生活能力。
经过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体力活动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血运重建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本身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和组织损伤。
此外,血运重建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控制冠心病的进展。
这些药物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血运重建术后,患者需要密切注意自己的健康,进行定期的体检和随访。
他们应该遵守医生的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合理饮食和适量锻炼。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75d38e81c758f5f71f6700.png)
冠心病患者 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危险因素分析
王 丹 阳 ,丁 绍 平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术 (PCI)后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的 危 险 因 素。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167例行 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再次行血运重 建 分 为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组 和 无 再 次 血 运 重 建组,比较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资料,并通过 COX风 险 回 归 模 型 分 析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的 危 险 因 素。 结 果 167 例患者中再次血运重建率为 25.75%(43/167);再次血运重建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复发胸痛比例及血 清 Lp(α)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再次血运重建组(P均 <0.05);再次血 运 重 建 组 多 支 病 变 比 例 显 著 高 于 无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组 (P<0.05),首 次 完 全 血 运 重 建 比 例 显 著 低 于 无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组 (P<0.05);Lp(α)、复 发 胸 痛 和 吸 烟 与 冠 心 病 患 者 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密切相关(P均 <0.05)。结论 血清 Lp(α)水平升高以及 吸 烟 史、复 发 胸 痛 是 冠 心 病 患 者 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
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已签署知情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显著调节血管活性递质水平从而保护脏器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 74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8Mar,27(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解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521ab43a5e9856a56126086.png)
业委 员会 结合我 国实 际情 况,组织 编写 了 《经皮冠状 动脉介 入治疗术 后运动康复专 家共识 》,
在此对主要 内容进行解读.
关键 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运动康复;中国医师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861(2018)01.0009.07
《经 皮冠状 动脉 介入治疗 术后运 动康 复专 家共识 》解 读
胡树罡 , 王 磊 , 郭 兰
(1.江 苏省老年医 院 心脏康 复科 ,南京 210024;2.广东省人 民医院 心 内科,广州 510080)
摘要 : 目前 经皮冠状 动脉介入 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己成 为冠心
Treatm en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China.Its m ain contents a r e interpreted in this a r ticle.
Key words: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exercise rehabilitation;Chinese M 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M DA)
第24卷 第1期
上海 天 报 (自然科学版)
2018年2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DOI:10.12066/j.issn.1007-2861.2000
· 精准与转化医学 ·
Vb1.24 No.1 Eeb.2O18
病患者最 重要的血运重 建手段,中国现 已跻身于世界介 入治疗大 国的行列 .但 PCI术后 患者
冠脉介入治疗无再流的药物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无再流的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56989184431b90d6c85c779.png)
2 1 2 钙通 道阻滞 剂 ..
发现,T A P敏感 性 钾 通 道 在心 肌 细 胞 电生 理 及 心 肌 保 在缺 血再 灌 注损 伤 时 , 细胞 内 护 方面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 。J—WID—K T N A P试 验¨ 入
的急性 心肌 梗死 患者 , 结果 : 房利 钠 肽组 患 者 的总 体 心
氯化 钠 注射 液 组 仅 7 % 获 得 了 T MI O I 3级 血 流 ( P<
2 g阿 昔 单 抗 冠 脉 内 注 心 室功 能及 心 脏预 后 等 均 好 于 氯化 钠 注 射 液 组 ; 另 静 脉 内注射 阿 昔 单 抗 相 比 ,0m 减 0d病 死 率 和 心 肌 梗 死 项 临床研 究发 现 , 冠脉 内给予 腺 苷 还 可使 9 % 的 射 可 以提 高 心 肌 灌 注 、 少 3 经 1
一
减 1 0 大隐静 脉桥 血管 的介 入治 疗并 发无 再流 患者 的血 流得 率 、 少 紧 急 靶 血 管 重 建 率 (0 % 比 2 % ,P = 0 0 8 [ . 0 )1 。 5 3 以恢 复 ; 有 证据 显 示 : P I中发生 无 再 流 时 , 还 在 C 联
合使 用腺 苷 ( 中等剂 量 7 g 和硝普 钠 ( 2 ) 中等剂 量 2 0 2 2 2 A P敏感 性 钾 通 道 开 放 剂 尼 可 地 尔 是 硝 酸 0 . . T T g 与单 独使 用腺 苷相 比 , 安全 、 ) 更 更能 提高 TMI 流 酯 类 和 A P敏 感 性 钾 通 道 开 放 剂 的 复合 制 剂 。近 年 I 血
C 超 载 起着重 要 的作 用 。研 究 发 现 , 拉 帕 米 可 以 选 了来 自 日本 6 医 院共 12 6例 拟接 受 再灌 注治 疗 a 维 5所 1 显著缩 短 动 作 电位 时程 , 少 c 2 流 以及 A P消 减 a 内 T 耗 , 低缺 血 心肌 的酸性 化 , 善心 肌 细胞 的代 谢 以及 肌酸 激 酶 水 平 为 6 5 . U L ・h 对 照 组 为 减 改 6 49 9 / ~, 耐受 能力 , 而发挥 心肌 保 护作 用 。U e ua等 的 7 7 . / h 两 组 间 比 值 为 0 8 9 % C 从 mmr 78 8 9U L・ ~, . 5( 5 1 研究 显示 , 脉 内注射维 拉 帕米可使 8 冠 8% 的造 影 无再 0 7 0 9 , . 5— . 7 P=0 0 6 , 意 味 着 梗 死 面 积 减 小 了 .1) 这 流 患者 的 T MI 流 分 级得 到 提 高 ,7% 的患 者恢 复 1 . % ( 5 C . % ~ 4 9 ) 心房 利 钠 肽 组 6~ I 血 7 47 9 % I3 0 2 .% ;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e29e3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2.png)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脉介入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冠脉无复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为了及时识别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本文将着重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一、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冠脉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操作因素两个方面。
1. 患者自身因素(1)年龄:年龄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冠脉无复流的情况。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血管壁变得非常薄,容易被介入性血管插入引起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
(2)基础病情:患者的基础病情也是影响冠脉无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都会影响到患者的血管壁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了冠脉无复流的风险。
2.手术操作因素(1)导管操作技术:在冠脉介入手术操作中,导管的操作技术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
如果在操作中不够细心,轻易损伤到血管壁,就很容易引发冠脉无复流的情况。
(2)手术过程中的血栓形成:在冠脉介入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促进患者体内的血栓形成,导致冠脉无复流。
当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冠脉无复流的情况时,首先需要及时识别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后续的药物治疗做好准备。
二、冠脉无复流的药物治疗冠脉无复流的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使用药物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
1.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在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冠脉无复流的情况时,首先需要使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保持冠脉的通畅。
常见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的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减少缺氧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3. 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也是治疗冠脉无复流的常见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的扩张血管,增加冠脉的通透性,改善冠脉循环情况。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8a27d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3.png)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王伟民 霍勇 葛均波代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专家共识【中图分类号】 R541.4·专家共识·DOI : 10. 3969/j. issn. 1004-8812. 2021. 05. 002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王伟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通信作者:王伟民,Email : weiminwang@ ;霍勇,Email : huoyong@ ;葛均波,Email :ge.junbo@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更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病变,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常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或伴有扭曲、成角、弥漫的严重钙化病变,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正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技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都非常重要。
2014年,来自国内的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共同起草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
该共识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及指南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建议,对我国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4年以来,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相继发表,腔内影像学优化介入治疗,特别是优化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理念逐渐被接受和推广,同时新器械、新技术开始应用于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中。
国内外许多学术机构相继更新或制订了钙化病变介入治疗指南。
2015年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发表《欧洲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专家共识》[2]。
钙化扭曲成角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钙化扭曲成角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492f2b4a7302768e9939e1.png)
扭曲、成角病变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扭曲病变的定义
冠脉近段扭曲病变: 靶病变近端有2个或2个以上75°的弯曲,至少一
个近端弯曲90 °
靶病变近端血管大于45 °的弯曲数目分级:
无或轻度扭曲:近段血管存在0~1个弯曲 中度扭曲:近段存在2个弯曲 重度扭曲:近段血管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弯曲
当病变钙化严重、弥漫导致支架难以到位,可以
放入两个强支撑导丝(buddy wire)将近端血管 拉直有助于支架通过病变 如果导丝缠绕(1)用力推送支架解除缠绕;(2) 从两根导丝缠绕起点重新放置第一根导丝;(3) 球囊或支架远端缠绕者可将导丝回撤到球囊头端, 然后重新放置于远端血管腔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冠脉近段扭曲及成角病变PCI的共同问题
多体位投照并仔细分析靶病变近段情况,重视和
发现扭曲成角病变 选择器械的原则:超支持力。同时强调导引导管 的同轴性和支持性、导丝近段长杆的支持力 导引导管深插可以增强支持力,但可能损伤冠脉 开口 常见并发症:病变近、远端内膜撕裂、血管痉挛、 成角病变斑块未被完全覆盖而突出管腔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成角病变的定义
多数学者认为成角45°者定义为成角病变
轻度成角:<30° 中度成角:45 °~60 ° 中、重度成角:> 60 °
严重成角: > 90 °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支架通过困难,易造成支架脱落率增加 如用高压力(>16atm)仍未使支架充分扩张者,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危险分层和处理策略选择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危险分层和处理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535c7347c850ad02df80410f.png)
危险评分及风险分层评估 , 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 , 使 患 者获 得最 大受 益 。危 险分层 用于 预测 心肌 血运 重建
手术 死 亡率 或术 后不 良心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率 , 常 用 的危 险 评 分 模 型 主 要 有 欧 洲 心 脏 危 险 评 估 系 统 ( E u r o S C O R E ) 、 S Y N T A X评分 系统 、 美 国国家心 血 管注
2 . S Y N T A X 评 分 系 统 : S Y N T A X 评 分 系 统 是
P C 1 人 群 术 后 主要 心 血 管 事 件 的独 立 预 测 因 素 , 可 通 过确 定 P C I 术后 高风 险人 群从 而有 助于选 择最 佳 治疗
策略 , 是冠 心病 介入 医师 最常用 的分 层方 法 。
作者单位 : 1 0 0 0 4 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 中心
对直径 ≥1 . 5 m m、 狭窄程度 ≥5 O %的病变进行综合分 析而最终得到评分结果。该评分系统包括 1 2 个问题 , 包 括优 势类 型 、 病 变 数 目、 累及 节 段 和 病 变 特 征 剖。
临床 内科杂志 2 0 1 3年 7月第 3 0卷第 7期
S Y N T A X评 分 系统 主要 根 据 冠 状 动脉 造 影 结 果 ,
采用冠状动脉树 1 6段法 , 结 合冠状动脉分布 优势类 型、 病变部位 、 狭窄程度 、 病变数 目及病变的具体特征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9 0 5 7 . 2 0 1 3 . 0 7 . 0 0 3
册数据库风险评分体系统 ( N C D R C a t h P C I ) 、 全球急性 冠状 动 脉事件 注册 ( G R A C E ) 、 美 国胸 外科 医师 协会 评
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47413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4.png)
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导语】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共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指用经皮穿刺动脉的方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带有球囊的扩张管插入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然后充气加压,使球囊扩张,通过对冠状动脉壁上粥样斑块的机械挤压及牵张作用,使狭窄血管腔扩张,减少血管狭窄的程度,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应,从而使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痛和/或胸闷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
狭窄血管被扩张后,在病变部位再放置一个支架(stent) 以免被扩张的冠脉血管弹性回缩及减少重新发生狭窄(称再狭窄)。
近年来研制出一种减少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所谓“药物涂层支架”。
该类支架的表面涂有一种特殊药物,可防止或减少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涂层支架”虽然价格比较昂贵,但由于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且方法较为简便、安全,患者也乐于接受。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心绞痛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未能稳定;虽心绞痛症状轻微,但有明确大面积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狭窄病变显著;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管腔再狭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以内,若超过12小时则1-2周后进行介入治疗。
禁忌证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极低的心功能EF<20%、肾功能不全及低肾小球滤过率等,介入治疗后部分存在的有焦虑、腹胀、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穿刺部位出血、术后低血压、造影剂反应、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脏压塞等。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与适应证和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
单支血管病的患者总体来说预后是好的,远期存活率很高(年死亡率<1%),但这些患者同时也存在心绞痛发作活动能力和工作状况下降,而且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等问题。
关于多支血管病的血运重建问题,尤其要考虑的.是患者的伴随疾病,与左室功能状况。
优化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优化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d41e8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f.png)
优化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沈卫峰;张瑞岩【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25)012【总页数】3页(P661-663)【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作者】沈卫峰;张瑞岩【作者单位】20002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20002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迅猛发展。
2016年,全国PCI病例数超过66万,经桡动脉入径广泛使用,各种介入操作和相关影像学技术蓬勃开展[1]。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高危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例如左主干、分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越来越多见。
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仍具挑战性[2-4]。
且PCI患者常存在较多的内科合并症,故而血运重建的决策需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以提高整体临床疗效[5-6]。
在本期《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温尚煜教授及其团队总结了2000年1月至2016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连续248例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旋磨术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关键操作技术[7]。
尽管这些经验来自单中心,却仍值得国内同行们借鉴。
显然,PCI术前冠状动脉病变钙化程度的严格评估、术中介入治疗策略的正确选择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及时防治,是优化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关键。
1 如何评估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严重性在X线透视下清晰可见的冠状动脉钙化,大多为老年退行性冠状动脉Monckeberg钙化(中层钙化)。
但是,真正引起介入操作和支架置入困难的主要是严重冠状动脉内膜钙化(斑块钙化),尤其是当钙化累及范围>270°或整个血管圆周时,冠状动脉造影对此很难识别。
虽然无创性冠状动脉CT造影(CTA)对检出冠状动脉钙化较为敏感,但对内膜钙化的判断尚存在严重不足[8]。
左主干病变的分类及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左主干病变的分类及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24f290bbb68a98271fefab0.png)
左主干病变的分类及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作者:王伟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标签: 关键字:王伟民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病变的定义及分类左主干病变(LM)是指左冠状动脉主干的病变,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另外多发大动脉炎、纵膈放疗或手术损伤等也可导致左主干病变。
左主干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
在解剖上分为三个部分:(1)开口部,即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于主动脉部分。
(2)干段或体部。
(3)末段或分叉部,大多数左主干病变累及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
按侧支情况分为保护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两种亚型,前者指以前经冠状动脉移植搭至左冠状动脉一支或多支主干的通畅血管桥或自身存在自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后者指不存在上述的移植血管桥和自身的侧支循环。
左主干病变的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左主干病变较一般冠状动脉病变为重,特别是伴有重度狭窄的左主干病变危险性更大,药物治疗远期疗效差,死亡率较高,因此左主干病变的治疗主要是血运重建。
80年代左主干病变被视为是PCI的禁忌证。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操作技巧及器械的进步,许多既往被公认的高难病变已成为介入心脏病专家涉足的领域。
自90年代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拓宽了PCI的适应证,心脏介入医生开始应用裸金属支架治疗LM病变,但术后再狭窄率比较高,左主干病变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搭桥术。
2000年后进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支架再狭窄率明显降低,近年来应用DES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有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
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较理想的指征是:(1)左心功能好且左主干病变解剖位置适合支架术者,如开口和干段病变;(2)急诊临床情况如急性左主干闭塞;(3)由于进展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肾功能严重衰竭而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患者;(4)合并左主干的多支血管弥漫病变而解剖部位不适合移植桥吻合的患者。
常用血运重建方法
![常用血运重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cd27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5.png)
常用血运重建方法
血运重建是指通过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方法,为缺血或血液供应不足的组织、器官或身体部位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血运重建方法:
1.血管搭桥术(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用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取自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通常是胸内动脉或桡动脉)进行搭桥,绕过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2.腔内支架(血管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技术,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放置支架,以扩张血管,保持其通畅。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冠脉、颈动脉、肾动脉等的介入治疗。
3.动静脉瘘手术:用于透析患者,通过将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创建一个人工通道,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血液透析。
4.主动脉球囊扩张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主动脉狭窄处,然后充气球囊以扩张狭窄的血管。
5.旁路手术: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周围创建一个旁路,以绕过血管阻塞部位,常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疾病。
6.药物溶栓治疗:通过给予静脉内溶栓药物,溶解血栓,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疾病。
这些方法通常由心脏外科医生、介入心脏专家、血管外科医生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医生进行。
治疗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的部位。
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81673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6.png)
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研究刘健;席晓霞;王伟民;马玉良;李琪;刘传芬;王昭;卢明瑜;赵红【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5(023)010【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124例患者,共127处病变.对所有患者进行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分析其手术特点、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4例患者中95例(76.6%)行直接冠状动脉旋磨术,29例(23.4%)行补救性冠状动脉旋磨术,术后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使用的旋磨头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0.50±0.06),每例患者使用的旋磨头数量为1(1,2)个.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36例患者使用的旋磨头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0.52±0.04),每例患者使用的旋磨头数量为1(1,2)个.术中共有19例(15.3%)患者发生并发症,除1例术后12 h因心原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处理后均获得良好效果.术后随访15.8(1.7,60.0)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4.9% (6/122).结论对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的患者宜选用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总页数】5页(P550-554)【作者】刘健;席晓霞;王伟民;马玉良;李琪;刘传芬;王昭;卢明瑜;赵红【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 [J], 张建起;王燕;梁国庆;刘军祥;姜铁民2.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研究[J], 赵兵兵;李滔;田刚;孙中华3.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严重钙化病变的近期效果分析 [J], 李琪;刘健;卢明瑜;赵红;马玉良;刘传芬;王伟民4.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研究 [J], 叶慧明;卢明瑜;王伟民;刘健;赵红;马玉良;李琪;刘传芬5.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分析[J], 李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与应用
![冠心病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1ffe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a.png)
冠心病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与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
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来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肌功能。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及其应用。
一、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概述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是指通过介入治疗手段,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
常见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血管内球囊反搏术、介入手术等。
1. 冠状动脉扩张术冠状动脉扩张术是通过导管植入至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通畅。
常见的冠状动脉扩张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球囊扩张术。
2. 血管内球囊反搏术血管内球囊反搏术是通过导管将球囊插入主动脉,通过球囊的膨胀和缩小,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增加冠状动脉的压力。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缺血、缺氧病变。
3. 介入手术对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手术手段进行冠状动脉的重建,从而恢复心肌的供血和功能。
二、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的应用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主要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
这些患者常常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需要尽快恢复冠状动脉供血,以保护心肌细胞,并避免进一步心肌损伤。
除此之外,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还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绞痛患者等。
通过改善血液供应,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的效果与风险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并提高心肌功能。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然而,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的风险可能会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心律失常等。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683218c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9.png)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王伟民;霍勇;葛均波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4(022)002
【摘要】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更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病变,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常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或伴有扭曲、成角、弥漫的严重钙化病变,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正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技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都非常重要.
【总页数】5页(P69-73)
【作者】王伟民;霍勇;葛均波
【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从《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发布看中国胰腺癌的规范化综合诊治 [J], 王理伟;陈栋晖
2.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 [J],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3.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J],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4.正向夹层再入真腔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葛均波;霍勇;汝磊生
5.攻克冠脉介入领域“最坚固的堡垒”——《2012冠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草案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CI术后心脏康复共识-PPT
![PCI术后心脏康复共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a126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a.png)
治疗目的应逐量加以调整
患者运动训练的安全性
了解具有警告性的症状及体征 ➢ 出现胸痛、胸闷,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0.5mg ,持续
不缓解应立即就医 ➢ 出现头晕、气短、极度疲乏、明显心悸,及时就医 ➢ 心率过快或过慢,特别是在休息短时间后仍不能回
单纯血运重建不能有效提高运动耐量
急性心梗接受PCI治疗,7-30天后行心肺运动试验,n=326
➢ 单支血管病变患者118例 ➢ 多支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患者112例
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96例
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对运动耐量无明显影响
运动耐量(METs)
10
8
6.7
6
4
2
0
单支血管病变
6.1
有氧运动能力评估
心电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 6分钟步或10RM值的测定 等速肌力测试
柔韧性、协调性、 平衡能力评估
柔韧性评估 协调性评估 平衡能力评估
心理评估
患者的临床特点-介入相关
急诊冠脉介入? 冠脉病变特点和程度 是否完全血运重建 有无介入相关严重并发症 介入治疗径路:桡动脉or 股动脉 PCI术后时间 术后用药情况…… 接受运动评估的目的 ➢ 评价治疗效果 ➢ 指导进一步治疗 ➢ 了解有再发缺血?
心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
热身活动(5~10min)
放松运动 (5~10min)
监护下运动
心脏康复患者运动训练的安全性
合适运动量的主要标志
➢ 运动后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全天感觉舒 适,无持续的疲劳感
➢ 无症状或原症状未加重,饮食、睡眠良好 ➢ 运动后脉搏、血压不能在6~8min内恢复者,说明运动量过大,
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
![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https://img.taocdn.com/s3/m/c1dd0626ad02de80d5d8400b.png)
3月3日星期六上午101会议室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研讨会左主干与分叉病变主持人:王伟民张大东贾绍斌季福绥沈珠军柳景华08:15-08:30从最新临床研究数据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王海昌08:30-08:45斑块的分布对左主干病变PCI策略的影响钱菊英08:45-09:00左主干病变严重程度的最佳评价方法傅国胜09:00-09:15左主干病变PCI后再狭窄与支架内血栓的预测因素于波09:15-09:30结合病例谈IVUS在左主干病变PCI中的应用宋现涛09:30-09:45结合病例谈FFR在左主干病变PCI中的应用郭丽君主持人:杜志民何奔徐亚伟魏盟刘惠亮李屏10:00-10:15分叉病变形成的血流动力学基础杨树森10:15-10:30分叉病变单支架、双支架选择原则陈纪林10:30-10:45分叉病变PCI后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预测因素颜红兵10:45-11:00双支架植入常用术式与选择黄岚11:00-11:15结合病例谈IVUS在分叉病变PCI中的应用郭宁11:15-11:30结合病例谈FFR在分叉病变PCI中的应用叶飞乐普医疗卫星会实践出真知——无载体药物支架Nano的合理应用主持:黄德嘉、光雪峰、李浪、张钲11:30-11:45 第一代药物支架的安全性面临挑战陈韵岱11:45-12:00 新一代无载体药物支架Nano——更安全更有效洪浪12:00-12:15 科学选择药物支架黄岚12:15-12:30 讨论夏勇强生卫星会Cordis 新领域,新思路分享沙龙主持:傅国胜李浪13:15-13:20 开幕致辞13:20-13:35“桡”有洞天:如何经桡动脉开展肾动脉支架术?(含病例分享) 黄伟剑13:35-13:50 支架优化释放:如何正确进行球囊预扩张和后扩张?(含病例分享)陈玉国13:50-14:05 成功基石:经桡动脉如何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含病例分享) 罗助荣14:05-14:15 讨论&总结3月3日星期六下午101会议室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研讨会CTO病变主持人:吕树铮洪涛卢才义谭宁周颖玲张瑞岩14:30-14:45CTO病变PCI治疗:病人选择与适应症葛均波14:45-15:00冠脉造影以及MSCT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吴永健15:00-15:15CTO病变PCI导丝介绍吕树铮15:15-15:30正向技术:导丝通过闭塞段的基本方式、导丝的选择与操作李悦15:30-15:45结合病例谈-正向技术:导丝不在真腔,怎么办?李妍15:45-16:00结合病例谈-正向技术:导丝通过闭塞段后球囊不能通过,怎么办?罗建方主持:王建安王宁夫袁祖贻郑强荪柳弘陈玉国16:15-16:30逆向技术概述葛雷16:30-16:45逆向技术:微导管、导丝的特性与操作荆全民16:45-17:00逆向技术:血管入路与指引导管的选择周玉杰17:00-17:15结合病例谈- 逆向技术:侧支的选择与通过技巧李浪17:15-17:30结合病例谈- 逆向技术:反向CART与CART技术通过闭塞段谭宁17:30-17:45结合病例谈-正向与逆向技术结合处理CTO病变张斌3月3日星期六上午102会议室心电生理与起搏分论坛:室速专场主持人:曹克将万征郑强荪李莉郭成军8:15-8:35冠心病与心脏猝死预防黄德嘉8:35-8:55心脏离子通道病研究进展曹克将8:55-9:15室颤导管消融江洪9:15-9:35非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基础吴林9:35-9:55茶歇主持人:张奎俊邹建刚钟国强单其俊沙勇9:55-10:15心外膜室速诊断与消融孙英贤10:15-10:35心肌梗死后室速标测技术王祖禄10:35-10:55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李毅刚10:55-11:15非经典部位起源室速标测与消融姚焰美敦力卫星会创新引领时代,经典创造神奇主持人:宫建滨、姜铁民、李浪、赵仙先11:30-12:00 革命性的“零折叠”技术- 开创球囊新纪元李浪12:00-12:15 0NC Sprinter 最佳化支架植入效果李建平12:15-12:30 经典创造神奇- EBU、SAL的临床应用杨清吉威卫星会议程大会主席:林英忠、伍伟峰、陈冠昌、马依彤13:15-13:30 可降解支架的最新进展徐广马13:30-13:45 病例报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13:45-14:00 病例报道分叉病变旋磨处理陈竹君14:00-14:15 讨论3月3日星期六下午102会议室精彩病例与并发症专场主席:马长生吴书林讨论者:杨新春王东琦王玉堂丁燕生李莉陈健杨波14:30-14:50房颤射频消融并发症防治刘兴鹏14:50-15:00经心大静脉消融心外膜室性早搏周菁15:00-15:10困难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再诊断与消融张劲林15:10-15:20大动脉转位房室结双径路消融廖自力15:20-15:30法乐氏四联症外科矫正术后房速龙德勇15:30-15:40三维标测指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钟国强15:40-15:50双心房折返房速标测与消融谭宏伟15:50-16:00冠状窦起源房颤诊断与消融黄卫斌16:00-16:10讨论主席:马坚杨杰孚讨论者:王祖禄江洪杨平珍李莉钟国强李学斌16:10-16:20多灶性房速的标测与消融蒋晨阳16:20-16:30起搏器感染特殊病例的处理王龙16:30-16:40ICD电风暴的鉴别与处理梁远红16:40-16:50ICD术中心室多部位R波振幅低下1例刘红樱16:50-17:00CRT无应答解决方案之房室结消融董颖雪17:00-17:10机器人辅助植入左心室起搏电极1例单兆亮17:10-17:20左心室起搏电极导致心包填塞1例覃绍明17:20-17:30讨论3月3日星期六上午103会议室结构性心脏病病例讨论主持人:李华泰侯子山张智伟金梅杨天和张戈军08:15-08:25病例1 马依彤08:25-08:35病例2 曾智08:35-08:45病例3 李奋08:45-08:55病例4 周达新08:55-09:05病例5 潘欣09:05-09:15病例6 沈向前09:15-09:25病例7 王震09:25-09:35病例8 朱鲜阳09:35-09:50休息主持人:王玉林王慧深李奋吴炳祥沈向前盛国太09:50-10:00病例9 王广义10;00-10:10病例10 金梅10:10-10:20病例11 张戈军10:20-10:30病例12 侯子山10:30-10:40病例13 蒲晓群10:40-10:50病例14 张智伟10:50-11:00病例15李贵双11:00-11:10病例16徐乃勋星峰卫星会《手术成功的一半取决于器械》→ASAHI器械使用经验分享主持人:李建平、李浪、朱建华11:30-11:35 开场致辞李浪11:35-11:50 ASAHI新器械使用经验分享钱菊英11:50-12:05 题目待定王斌12:05-12:20 Asahi导丝在PCI临床中的应用李平12:20-12:25 讨论和问答李建平12:25-12:30 总结闭幕朱建华易生卫星会见证“爱立”时刻体验科技创新主席:方唯一杜志民周颖玲杨永健13:15-13:25 开场致辞13:25-13:35 非冠心病患者的肌钙蛋白升高张高星13:35-13:45 精彩病例分享金哲13:45-13:55 精彩病例分享赵刚13:55-14:05 讨论3月3日星期六下午103会议室结构性心脏病病例讨论主持人:赵仙先伍广伟张伟华覃军易岂建马依彤14:30-14:40病例1 孙勇14:40-14:50病例2 孔祥清14:50-15:00病例3 徐岩15:00-15:10病例4 王玉林15:10-15:20病例5 吴炳祥15:20-15:30病例6 华益民15:30-15;40病例7 张玉顺15:40-15:50病例8 王黎明15:50-16:00病例9 王慧深16:00-16:10病例10 杨天和16:10-16:20讨论16:20-16:25休息主持人:孙勇王震李贵双蒲晓群徐乃勋潘欣16:25-16:35病例11 宋志远16:35-16:45病例12 赵仙先16:45-16:55病例13 覃军16:55-17:05病例14 张伟华17:05-17:15病例15盛国太17:15-17:25病例16易岂建17:25-17:35病例17 刘煜昊17:35-17:45病例18 程应樟17:45-17:55病例19 伍广伟17:55-18:05病例20 伍伟峰3月3日星期六上午105会议室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基础知识主持人:盖鲁粤杨明刘斌曲鹏雷寒08:15-08:35心脏、大血管解剖及常见先心病的病理特点程晓曙08:35-08:55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学特点李虹伟08:55-09:15冠脉循环的特点与缺血性胸痛陈良龙09:15-09:35心肌病的最新分类李为民09:35-09:55心脏正常传导系统及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杨新春基本技能主持人:刘梅林郑强荪李瑞杰安毅10:05-10:25心脏听诊的要点和技巧毛节明10:25-10:45心包穿刺术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马根山10:45-11:05心脏临时起搏器置入的指证和方法方全11:05-11:25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张钲诺华卫星会主席:霍勇刘唐威13:15-13:45 倍博特助力国人血压达标陈韵岱13:45-14:15 血脂异常及斑块干预策略魏盟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诊疗策略主持人:曾秋棠赵兴山丁文惠马礼坤金元哲14:30-14;50高血压急症的概念更新及处理原则孙宁玲14:50-15: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和药物选择刘梅林15:10-15:30非ST段抬高ACS的早期治疗策略王斌15:30-15:50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处理要点李学奇15:50-16:10急性胸痛的诊断思路王贵松16:10-16:20休息专业热点主持人:郭静萱张抒扬杨天和程晓曙16:20-16:40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原则和流程张福春16:40-17:00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进展杨天伦17:00-17:20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丁文惠17:20-17:40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现状吴永健3月3日星期六上午106会议室我最难忘的病例报告会主持人:陈纪言朱建华高炜崔连群董平栓高传玉08:15-08:35复杂病变1王慧峰08:35-08:55复杂病变2 王勉08:55-09:15复杂病变3 夏洪远09:15-09:35复杂病变4 熊龙根09:35-09:55复杂病变5 吴强09:55-10:00休息主持人:霍勇葛均波陈方曾秋棠王海昌马根山10:00-10:20复杂病变1郭宁10:20-10:40复杂病变2 庞文跃10:40-11:00复杂病变3 卢成志11:00-11:20复杂病变4 张国兵微创卫星会“微讲堂”--- 左主干专题主席:王伟民联合讨论者:李志忠、刘斌、马礼坤、庞文跃11:30-11:45 病例1 王长谦11:45-12:00 病例2 王炎12:00-12:15 病例3 张励廷12:15-12:30 病例4 邱春光默沙东卫星会主持人:吕树峥13:15-13:45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降脂李建军13:45-12:15 新指南和降脂新趋势赵水平3月3日星期六下午106会议室与专家面对面病例研讨会主持人:徐亚伟周旭晨张抒扬刘惠亮李拥军张军(沧州)彭景添陈明14:30-14:50CABG术后PCI 1例张闻多14:50-15:10多支血管病变PCI治疗策略颜东15:10-15:30前降支“翻山”病变PCI 失败1例马依彤15:30-15:50极高危STEMI患者PCI 1例杨胜利15:50-16:10支架脱载1例陈彦东主持人:姜铁民陈方李国庆韩立宪侯静波刘健王玮程自平汤圣兴16:15-16:35复杂LM分叉病变的DK crush PCI策略李浪16:35-16:55心肌梗死PCI后猝死1例黄进16:55-17:15急诊PCI 1例殷兆芳17:15-17:35经桡动脉7F指引导管处理复杂病变1例傅向华17:35-17:55血栓脱落,防不胜防陈俊17:55-18:15 杂交手术1例王建安3月3日星期六109会议室8:30-17:30 美敦力创新导管室3月3日星期六下午110会议室PCI优化:FFR+OCT和临时起搏专场FFR在PCI中的临床应用主持人:郭丽君杜志民魏盟14:30-14:45FFR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杨峻青14:45-15:00FFR病例1 程标15:00-15:15FFR病例1 胡新央15:15-15:30FFR病例1陆志刚15:30-15:40讨论总结OCT在PCI中的临床应用主持人:陈韵岱陈步星宋现涛15:45-16:05PCI术中OCT的角色陈步星16:05-16:25OCT在易损斑块中的应用宋现涛16:25-16:35讨论总结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主持人:苏晞罗建方16:40-17:00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苏晞17:00-17:20临时起搏在外周介入中的临床使用罗建方17:20-17:30讨论总结3月3日星期六111会议室C-Lvy进阶峰会2012探索篇:围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的早期获益主持人:霍勇葛均波张抒扬08:15-08:35《早期获益,全程关爱》霍勇08:35-09:00新指南、新看点---PCI患者强化他汀治疗时机李浪09:00-09:25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术后无复流的作用机制探讨刘健09:25-09:50他汀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学术进展及临床实践陈良龙09:50-10:00讨论与点评实践篇:全程关爱,坚持术后长期他汀治疗主持人:周玉杰王建安陈韵岱万征10:00-10:25PCI术后坚持强化他汀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吴永健10;25-10;50现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他汀应用的挑战与决策周颖玲10:50-11:15PCI患者规范化随访实践李建平11:15-11:30讨论与总结经导管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4:30-14:50 基本原理和手术器械简介王伟民14:50-15:10 手术操作过程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葛均波15:10-15:30 病例分享卢成志15:30-15:50 现状与展望霍勇3月2-3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技论坛-心血管介入围术期护理新视点主持人:郭静萱侯桂华13:00-13:10 开幕致词霍勇第一节专业护理培训13:10-14:30 专科护士的培养应燕萍14:30-14:50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状况黄惠桥14:50-15:00 茶歇第二节护理热点争鸣主持:李杰刘焱张红梅王英张霞15:00-15:30 PCI术中介冠脉穿孔病例观察药素毓15:30-16:00 主动脉瓣置换突发并发症护理对策辜小芳16:00-16:30 射频术中并发症护理对策杜敏16:30-17:00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护理陈务贤17:00-17:30 房颤射频消融个案病例护理探讨刘君19:00-21:00 晚宴第三节围手术期护理主持:冯琪刘继英杨玉珍李慧珠8:30-8:50 起搏器植入术中配合要点李菲8:50-9:10 肥厚性心肌病介入治疗护理李莉9:10-9:30 冠脉旋磨术中护理马立军9:30-9:50 房颤射频护理难点解析陆芸岚9:50-10:00 茶歇主持:毛燕君岳继华王晓燕李朝晖10:00-10:20 介入护理质量控制童素梅10:20-10:40 急性心梗PCI术后随访杨华10:40-11:00 PCI术后健康教育实施及效果评价王箐11:00-11:20 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新进展陈红雨11:20-12:00 赠书活动侯佳华12:00-13:00 午餐第四节关注护理新视点主持:赵霞邱月红黄晓梅齐自荣13:00-13:30 介入手术安全前提-前检查李淑荣13:30-14:00 射频术中慢经改良对快通道的保护初宁14:00-14:30 电生理射频心电图分析王蕊14:30-15:00 桡动脉入径影像支持张良15:00-15:30 建立心血管介入护理流程侯桂华15:30-17:30 参观导管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狭窄的发生率
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20%-35% 药物涂层支架的再狭窄率约8%-10%
BMS:支架再狭窄的特点
BMS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BMS后再狭窄多为弥漫性(恶性)
DES :支架再狭窄的特点
DES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降低 DES后再狭窄多为局灶性(良性)
再次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 球囊扩张(包括切割球囊)
CABG 斑块旋磨术 斑块旋切术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脉内放疗
BMS再狭窄治疗的特点
再狭窄多为弥漫性(难治性、恶性) 再次PCI(BMS)再狭窄仍然较高 多次PCI? 选择DES(2009 中国PCI指南)
PCI方法的选择-DES
病情稳定的原位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25~4.00 mm I
病变长度<30 mm
能够长期依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IC
慢性完全闭塞
IB
BMS置入后再狭窄病变 分叉病变的主支血管置入DES、侧支球囊扩张 有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长病变(病变长度>30 mm) 急性心肌梗死
Ⅱa B Ⅱa B Ⅱa B Ⅱa B Ⅱa B
研究表明,DES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的结果是有效的、安全的
DES治疗ISR
DES再狭窄的治疗特点
再狭窄多为局限性(良性)囊扩张(包括切
割球囊) ✓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再次置入DES仍为重
要的治疗 ✓ 选择再次置入DES时多采用同种或不同药物的DES
5 mm
Within 5 mm from Stent Margin
支架再狭窄病变
再狭窄的分型
I型(局限性):长度≤10mm,在支架内或在支架 边缘的局部
II型(弥漫性支架内狭窄):长度>10mm,不超 出支架的边缘
III型(弥漫增生性支架内再狭窄):长度>10mm, 并且延伸到邻近的参考节段
何时需要CABG?
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弥 漫性再狭窄病变等
合并糖尿病 多次PCI的再狭窄
DES的特殊表现
支架断裂
无症状无缺血、再狭窄、血栓、血管瘤
DES的特殊表现
晚期贴壁不良
无症状无缺血、血栓
Post procedure
Follow-up I (9 months) Follow-up II (19 months)
括切割球囊)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再次置入DES仍
为重要的治疗选择再次置入DES时多采用同种 或不同药物的DES
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临床情况 糖尿病(最肯定的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 因素)
病变特点 弥漫性病变、长病变、小血管、慢性闭塞病 变、开口病变、分叉病变
操作因素 明显的残余狭窄、支架膨胀不全
支架再狭窄的后果
无症状 无缺血证据 症状复发或加重 缺血证据 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
PCI后再狭窄的血运重建
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次血运重建
王伟民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Beijing. GW Oct. 2009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三个阶段
球囊扩张:简单病变
适应证较窄,再狭窄高
金属裸支架:复杂病变适应证较宽
再狭窄较高(难治性、恶性) 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明显降低
远期效果?(晚期追赶)
再狭窄的概念
再狭窄:指的是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内 径再次狭窄≥50%
DES的特殊表现的治疗
支架断裂: 再次支架置入治疗再狭窄 CABG? 抗血小板治疗
晚期贴壁不良: 抗血小板治疗 CABG?
DES后再狭窄血运重建的原则
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以 及弥漫性再狭窄病变可行搭桥手术治疗或DES
无明显缺血,供血范围小的药物治疗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单纯球囊扩张(包
支架内再狭窄:是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50 %或出现与靶血管相关的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心 肌梗死或心性死亡;在支架边缘外5mm之内的新的 增生性病变一般也考虑为支架相关的支架内再狭窄 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Proximal Edge
in stent
Distal Edge
5 mm
in se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