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总结】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

合集下载

麻醉科术中低血压处理策略

麻醉科术中低血压处理策略

麻醉科术中低血压处理策略在麻醉科术中,低血压是一个常见但又严重的并发症。

低血压可能会导致心血管功能受损、组织灌注不足等严重后果,因此有效的低血压处理策略对于麻醉科术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一. 低血压的定义和诊断低血压是指患者在麻醉科术过程中,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低于60mmHg的状态。

针对低血压的处理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诊断低血压需要通过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生理指标,并结合患者的症状来综合判断。

二. 低血压的处理原则针对低血压的处理,在保证麻醉科术的同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提供足够的有效循环容量:通过静脉输注平衡液等液体来扩充血容量,提高有效循环容量,从而增加组织灌注压。

2. 优化血氧供应:麻醉科术过程中低血压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因此需要保证患者的血氧供应充足,可通过提高吸氧浓度、辅助通气等方式来维持血氧饱和度。

3. 维持心脏功能:通过药物等方式增强心脏收缩力,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保证血液循环的稳定。

4. 快速纠正原发病因:麻醉科术中低血压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如失血、过度麻醉等,需要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及时纠正。

三. 低血压的药物治疗在低血压处理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策略。

常用的药物包括:1. 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能够收缩血管,提高血管张力,增加血液循环系统的血压,从而改善低血压状态。

2.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能够增加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脏排血量,起到增加血压的作用。

3.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能够收缩血管,提高血压。

4. 输血:对于麻醉科术中的失血导致的低血压,输血是一种有效的处理策略,可以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量,提高血压。

四. 基于原发病因的特殊处理策略在处理麻醉科术中的低血压时,根据不同的原发病因可以选择特殊的处理策略,如:1. 失血性低血压:针对失血导致的低血压,需要迅速止血,并及时输血,补充体液。

妇科术后低血压护理措施

妇科术后低血压护理措施

妇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

低血压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引发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

因此,对妇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妇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了解低血压的原因1. 手术因素: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此外,手术创伤、失血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低血压。

2. 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

3. 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感染、肺栓塞、心脏功能障碍等,都可能引起低血压。

二、护理措施1. 严密监测血压(1)术后每小时监测血压1次,若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应立即通知医生。

(2)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低血压症状。

2. 体位护理(1)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以减轻头部充血,增加回心血量。

(2)若患者血压持续下降,可采取中凹卧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

3. 避免剧烈活动(1)术后初期,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血压下降。

(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四肢屈伸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4. 营养支持(1)术后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以满足机体恢复所需。

(2)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术中失血和水分。

5. 药物治疗(1)根据医生嘱托,给予患者升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2)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6. 心理护理(1)向患者解释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7. 预防并发症(1)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

(2)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预防术后感染。

8.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监测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麻醉科中的低血压与高血压的处理

麻醉科中的低血压与高血压的处理

麻醉科中的低血压与高血压的处理一、低血压的定义与原因低血压,又称为低血压症,是指人体静脉或动脉血压降低到一定程度,常伴有症状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低血压的定义因年龄、性别、体位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诊断为低血压。

低血压的原因主要包括:1. 血容量不足:如出血、脱水等;2. 心脏泵功能下降:如心肌病、心律失常等;3. 血管床扩张:如感染、过敏反应等;4.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血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等。

二、低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处理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包括头晕、乏力、心悸、出汗、恶心等,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

低血压的处理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论述。

1. 补充血容量:对于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低血压,应迅速补充液体,如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或胶体液体。

2. 心脏泵功能下降的处理:针对心脏泵功能下降造成的低血压,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增强心肌收缩力,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或者通过心肺复苏等措施进行处理。

3. 血管床扩张的处理:对于血管床扩张引起的低血压,可考虑收缩血管,增加阻力,提高血压。

常用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和酚妥拉明等。

4.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处理:针对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低血压,可以通过控制自主神经功能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血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低血压,可使用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等。

三、高血压的定义与原因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症,是指动脉血压长期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其病因多为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不良和年龄等因素所致。

高血压的原因主要包括:1. 遗传因素: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2. 生活方式不良:如长期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精神压力大等。

3.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容易升高。

4. 其他因素: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引起的等。

手术后出现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在手术之后,患者有时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术后低血压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恢复,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一、血容量不足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出血、液体丢失(如出汗、尿液排出)或者术前术后长时间禁食禁水,导致血容量减少。

当血容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时,就会出现低血压。

二、麻醉药物的影响麻醉药物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不同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对血压的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三、心脏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可能就存在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手术创伤和应激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发低血压。

四、血管张力调节失常手术刺激、疼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等,都可能影响血管的张力调节,导致血管过度扩张,使血压降低。

五、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手术创伤会引发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激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导致低血压。

六、术后感染如果手术后发生感染,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导致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造成液体渗漏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血容量相对不足和低血压。

七、体位变化患者在术后从平卧改为直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可能会淤积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

面对术后低血压,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首先,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

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检查尿量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循环状况。

其次,补充血容量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血浆、红细胞等,以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

但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术后血压低护理措施

术后血压低护理措施

术后血压低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恢复和预后有较大影响。

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及治疗术后血压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术后血压低的一些护理措施:一、病因分析1. 麻醉药物:术后血压低可能与麻醉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心脏抑制有关。

2. 手术创伤:手术创伤可能导致失血、组织损伤,引起血压下降。

3. 术中失血:术中失血过多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

4. 心律失常:术后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射血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

5. 感染:术后感染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6. 心脏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心脏射血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

二、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1)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心率、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血压下降的迹象。

(2)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末梢循环情况,了解患者的血容量状况。

(3)监测心电图、血气分析等,评估心脏功能及酸碱平衡状况。

2. 调整体位(1)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以减轻心脏负荷。

(2)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床头高度,以改善颈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3. 补充血容量(1)根据患者失血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

(2)遵医嘱给予晶体液、胶体液等,维持血容量。

4. 药物治疗(1)根据血压下降的程度,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观察药物疗效。

5. 预防感染(1)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6. 心理护理(1)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 饮食护理(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饮食量,避免过度饱食。

8. 基础护理(1)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2)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预防交叉感染。

(3)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心脏介入术后低血压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

心脏介入术后低血压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

心脏介入术后低血压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术后低血压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

方法予以心电监护,而且要每天都对12导联心电图进行记录。

按照心电监护示波器留意异常波形,完善病房巡视,若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以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等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师,进而配合处理。

结果此组病例发生低血压的9例患者中,其中包括2例血管迷走反应;3例血容量匮乏;1例介入术严重并发症的延迟反应,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中误穿心房;1例延迟发生心包压塞,术中出现重度二尖瓣返流;2例延迟发生急性左心衰。

上述患者通过积极处理,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心脏介入术后的护理以及心电、生命征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介入术的迟发性严重性并发症。

同时介入术过程里要慎用利尿剂。

若根据实际情况一定要使用的话,那么用量要小。

标签:心脏介入术;低血压;常见原因;分析;处理心脏介入治疗是利用外周血管穿刺把特制导管送到心脏的病灶区域,直接对心脏疾病予以治疗。

文章将以心脏介入术后低血压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自2011年4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包括120例男性,80例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6)岁。

术后全部住进心内科ICC病房,予以24h监护。

不同原因造成的低血压患者为9例。

1.2方法对患者进行变换体位、排便等适应性训练,可避免术后尿潴留。

充分的解释工作,能有效预防患者在拔管时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低血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

询问其穿刺口的感觉。

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每0.5~1 h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没有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穿刺口的敷料是否干躁,有没有活动性渗血,皮肤是否湿冷,术肢的足背动脉搏动,末梢的感觉、温度,与对侧的比较。

术后血压低护理措施及措施

术后血压低护理措施及措施

术后血压低护理措施及措施引言术后血压低是指手术后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通常是由于手术导致的血压调节功能障碍或手术引起的体液丢失等原因导致的。

术后血压低可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氧和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血压低的护理措施及措施。

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术后血压低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

包括但不限于:•血压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等参数。

•心率观察: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注意是否出现心律失常。

•皮肤观察:观察患者的肤色变化,是否苍白或发绀。

2. 平卧休息对于术后血压低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平卧休息。

平卧可以提高下肢血液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改善组织器官灌注。

同时,要确保床铺的舒适度,避免过硬或过软的床垫。

3. 补液术后低血压患者往往伴有体液丢失,因此需要适当补充液体。

补液可增加血容量,提高心输出量,稳定血压。

补液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主要包括静脉输液和口服补液两种方式。

•静脉输液:对于血压低的患者,可以选择多种液体进行输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输液的速度要适当,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口服补液:对于轻度血压低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液体进行补液。

常见的口服补液有盐水、电解质溶液等。

4. 保暖措施术后血压低患者由于血管扩张,容易出现寒战等情况。

因此,保持患者的体温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保暖:•给予足够的被褥,确保患者的体温不下降。

•使用温热水袋、电热毯等器械给予热敷,提高局部的温度。

5. 规范饮食对于血压低的患者,应采取规范的饮食措施。

建议低盐饮食,限制过咸和过辛辣的食物摄入。

合理膳食摄入可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有助于提高血压。

6. 心理疏导术后血压低的患者常常伴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因此,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关心和鼓励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低血压典型案例总结范文

低血压典型案例总结范文

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范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一例低血压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低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于2020年6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

1. 病史采集患者自述,近半年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尤其在站立或行走时明显,伴有眼前发黑,有时伴有恶心、呕吐。

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2.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心率90次/分,血压80/50mmHg,脉搏细弱,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无压痛,神经系统无异常。

3. 辅助检查(1)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

(2)心脏彩超: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心脏收缩功能良好。

(3)血液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低血压。

三、治疗及预后1. 治疗方案(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适量药物治疗,如调整剂量、增加药物种类等。

(3)中医治疗:采用中药调理,以补气养血、温阳固脱为主要治法。

2. 预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四、案例分析本例低血压患者,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生活压力:患者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2. 饮食习惯:患者饮食不规律,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血压调节。

3. 运动不足:患者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

五、总结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低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对低血压的识别和诊断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麻醉科手术中的低血压处理策略

麻醉科手术中的低血压处理策略

麻醉科手术中的低血压处理策略在麻醉科手术中,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风险和并发症。

因此,寻找适当的低血压处理策略,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良好的康复是我们医护人员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手术中常用的低血压处理策略,旨在帮助和指导医护人员在低血压发生时能够做出准确和有效的处理。

一、背景与意义麻醉科手术中的低血压是指患者术中或术后血压明显降低的情况。

低血压可能导致患者的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引发术后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缺血、心肌梗死等。

因此,针对低血压的处理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常见的低血压处理策略1. 药物治疗在麻醉科手术中,药物是处理低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加压药、容量药物和肾上腺素类药物。

(1)血管加压药物:血管加压药物主要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增加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来增加血压。

例如,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2)容量药物:容量药物主要用于补充循环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

临床上常用的包括晶体液体和胶体液体。

晶体液体包括生理盐水和林格液等,而胶体液体则包括等渗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等。

(3)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可通过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血压。

临床上常用的肾上腺素类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

2. 液体管理充足的液体管理在低血压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术前和术中的积极液体管理可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并维持良好的循环状态。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液体的种类和剂量。

3. 体位调整合理的体位调整可以有效改善低血压的情况。

例如,平卧位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从而提高血压。

但对于特定类型的手术,如颈部手术和腹部手术等,特殊体位要求需要遵循。

4. 使用监测设备在麻醉科手术中,使用监测设备有助于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血管状况。

有效的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低血压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处理。

病例讨论:PACU低血压 PPT精品课件

病例讨论:PACU低血压 PPT精品课件

病史摘要
▪ 男性, 69岁, 在全麻下行TURP术, 术时90min, 深麻醉下
拔管送入PACU
▪ 患者入PACU后生命体征平稳, 20min后苏醒, 但烦躁伴
寒战; ECG: 窦速, HR 140 bpm; BP 80/35 mmHg, RR 40 bpm, SpO2 92%
▪ 既往前壁心梗病史
可能原因: TURP冲洗液入血、心肌缺血或梗死
根据临床表现的分析
▪ 腹部检查
临床表现: 腹壁强直、腹膨隆 可能原因: 膀胱穿孔 处理: 剖腹探查
▪ 观察引流
实验室检查
▪ 12导联心电图: 心肌缺血、梗死、电解质紊乱 ▪ 胸片: 肺淤血、误吸、气胸、心脏扩大 ▪ 心超: 舒张末容积、心肌收缩功能、瓣膜功能 ▪ 血气分析: Hb、Hct、电解质 ▪ 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DIC相关检查
病例讨论:PACU低血压
病史摘要
▪ 男性, 69岁, 在全麻下行TURP术, 术时90min, 深麻醉下
拔管送入PACU
▪ 患者入PACU后生命体征平稳, 20min后苏醒, 但烦躁伴
寒战;ECG: 窦速, HR 140 bpm; BP 80/35 mmHg, RR 40 bpm, SpO2 92%
▪ 既往前壁心梗病史
讨论
▪ 哪些原因可导致患者低血压 ▪ 需要哪些证据支持判断 ▪ 本病例低血压应如何处理
PACU内低血压的原因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 为大多数原因 • 单纯容量不足:补液不足、组织持续液体吸收、术后出血 • 相对容量不足:椎管内麻醉、血管舒张、α受体阻滞剂、
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
根据临床表现的分析
对血容量的判断
▪ 检查末梢循环状况

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调理建议

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调理建议

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调理建议在经历手术之后,患者有时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恢复,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和潜在的风险。

了解手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调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较为复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一、血容量不足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失血、液体丢失或者摄入不足而导致血容量减少。

比如,大型手术中的出血可能是大量的,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血液或液体,就容易引发低血压。

此外,术前长时间的禁食禁水、术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导致的摄入不足,以及术后伤口渗出等情况,也会使体内的液体量减少,进而影响血压。

二、麻醉药物的影响麻醉剂在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一些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心脏的收缩力,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同时,麻醉药物还可能影响血管的张力,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

三、心脏功能异常手术对身体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应激,可能会影响心脏的功能。

如果患者原本就有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手术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功能不全,进而引起低血压。

另外,手术中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造成血压降低。

四、内分泌系统紊乱手术创伤和应激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

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影响血管的张力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导致血压下降。

此外,胰岛素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与手术后低血压有关。

五、感染和炎症手术后的感染和炎症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和张力,导致血管扩张和液体渗漏,从而引发低血压。

六、体位变化术后患者从平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如果身体不能及时适应这种体位的改变,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这是因为重力作用导致血液在下肢积聚,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进而引起血压下降。

针对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以下是一些调理建议:一、补充血容量对于因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低血压,及时补充液体和血液是关键。

嗜铬细胞瘤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护理

嗜铬细胞瘤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护理

嗜铬细胞瘤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护理发表时间:2016-02-22T13:48:21.2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作者:裘婷婷[导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关键词:嗜铬细胞瘤;低血压;护理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

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多为良性肿瘤。

当肿瘤切除后,由于体内的儿茶酚胺物质骤然消失,血管容积相对增大,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减少,可发生难以控制的低血压,这也是导致嗜铬细胞瘤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因此,加强术后血压的观察,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并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我院泌尿科于2015.7.8收入一例左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一月余前因右侧腰部酸痛至我院就诊,行相关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占位,腹部CT增强示:两侧肾上腺占位,嗜铬细胞瘤考虑。

于2015.7.10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瘤切除术。

术后1930入麻醉复苏室,即拔管,ABP180/100mmhg,麻醉师交班术中血压稳定,无较大波动。

1945ABP150/92mmhg。

2000ABP130/90mmhg,给予拔除动脉置管,监测无创血压,为100/62mmhg。

2010BP90/65mmhg,嘴唇苍白,腹引管引流液约20ml。

遵医嘱测静脉血气,HB11.5,给予加快补液。

2020BP 95/62mmhg。

2030BP72/52mmhg,遵医嘱给予间羟胺0.5mgIV,测CBC,告知主管医生。

2040BP89/65mmhg,主管医生评估后怀疑嗜铬细胞瘤术后引起的低血压,给予加快补液,同时给予0.5mg去甲肾上腺素化至NS50mlIVPUMP30ml/hr,血压一直维持在90-95/60-65mmhg之间。

2145主管医生评估后,去甲肾上腺素微泵维持回病房。

浅谈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浅谈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浅谈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具有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住院时间短及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的诸多优点。

1 临床资料随着医疗发展进程,心血管介入治疗,目前在许多医院已广泛开展。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观察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一种精确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判断有重要帮助,但其由于属于创伤性检查,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低血压就是其中之一。

患者突然发生或较快的出现胸闷、恶心,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湿冷等症状,但意识清晰,问话可答。

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测、护士密切观察、巡视病房时发现,并给予了及时、熟练抢救,转危为安。

2 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心脏介入术后低血压是危险的急性并发症。

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应认真评估,消除紧张情绪,结合临床数据和临床症状,有效地判断低血压的出现,还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心电监护的变化。

若收缩压<78mmhg舒张压<60mmhg应迅速处理。

应用肝素抗凝要观察皮肤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2.1 穿刺部位出血经桡动脉的穿刺部位包扎过紧可能出现桡动脉闭塞,手部肿胀,过松出现穿刺部位出血。

2.2 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低血压反应。

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晕厥,即迷走神经过度反射所致。

2.3 血容量不足。

介入治疗术前进食较少,术后部分患者担心进食或喝水后会增加床上大小便机会,有意识的控制进食和喝水,加之补充液体又不够,造成血容量不足,不但术后容易发生低血压,而且还会不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2.4 尿潴留。

尿潴留诱发迷走神经反射。

术后患者需要行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护限制患者肢体活动,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而致尿潴留,致使膀胱过度充盈、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病例讨论总结】

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病例讨论总结】

旗开得胜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一、血压的一般概念基础血压:在特定的基础情况下,受测者身体、精神及代谢都处于静息状态时(如清晨刚醒而未起床的时刻)测到的血压值低血压:SBP<100mmHg和/或较基础值降低>30%二、低血压的危害1.脑卒中风险➢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30%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直接相关➢低血压每多持续1分钟,术后脑卒中风险增加1.3%2.心肌缺血及心梗风险一项低危非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心梗风险因素评估的回顾性研究,SBP<100mmHg且持续10分钟,术后一周心梗发生率增加3.肾脏损伤风险当MAP<55mmHg持续时间在1~5、6~10、11~20、>20min时,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分别增高18%、19%、32%、51%,心肌损伤发生风险增高30%、47%、79%、82%。

4.增加术后死亡率术中收缩压<80mmHg,持续时间每增加1min,患者术后一年死亡率风险则增高3.6%。

三、术中低血压的易发因素1.患者因素➢年龄≥50岁➢高血压史1旗开得胜➢BMI增加➢ASA III-V级➢嗜酒➢术前MAP<70mmHg或≥110mmHg➢体能减退(12min行走小于400米)➢低血容量2.手术因素➢创伤较大的手术(开胸、开腹)➢长时间手术3.麻醉因素➢全身麻醉(常见于诱导期)➢腰麻➢硬膜外阻滞(平面高于T6)➢全麻+硬膜外四、麻醉围术期低血压的原因1.血管内血容量不足➢持续性血容量丧失➢第三间隙液体过量丢失➢术前肠道准备2.外科手术中出血➢输液不足➢毛细血管内液体渗漏,如脓毒症,严重烧伤,与输液相关的急性肺损伤3.心肌收缩力降低➢围术期心肌缺血/梗死➢术前合并心室功能障碍(心肌病,心瓣膜病)2旗开得胜➢心包填塞➢严重的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性紊乱➢肺栓塞➢张力性气胸➢负性肌力作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4.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脓毒症➢急性变态反应(过敏或类过敏性反应)➢脊髓休克(急性脊髓损伤,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五、处理1.回顾病史,有无内科夹杂症,手术过程有无异常,麻醉过程有无异常2.检查生命体征,重复测量血压,观察皮肤颜色,指甲颜色,毛细血管床充盈时间,有无皮疹3.监测ECG、SpO2、ETCO2、CVP、尿量、指尖Hb、血糖和血气分析4.检查外科创面和引流,核对出血量,体检腹部有无膨隆5.有硬膜外的病人,首选停用硬膜外,测量阻滞平面,回抽硬膜外导管6.扩充血容量:合理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7.纠正酸中毒8.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新福林、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9.如果低血压是由外科因素引起的,及时联系外科医生3。

术后低血压护理,正确评估是关键

术后低血压护理,正确评估是关键

识 、精 神 正 常 , 第二 天 中 午 血 压 才 升 到 9()/50mmHg,期 间 无休 克表 现 ,却 让 夜 间 值 班 的 医护 人 员和 患 者 家 属 忐 忑 了一 夜 术 后 低 血 压 的 患 者 应 该 如 何 照 看 ?
术后 (术 日当晚 )评估 1.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 患者手术当 晚 flJ现 低血 压 ,值班 医护 人 员暖查 看患
r rJ、静脉 、尿比重及rf【l常规的‘

州 , 分 0 f趣 』 『f木兜的 原冈 .
果 ,尤其注意叭清 电解 质水 的变化 。 心 一 I1、},卜j患 家霭 进{了沟
3.并 发症评估 有7己术后出『血等急性
进 ·

仃 厄rj】越 术

小例 、指憾 。r慨郏 忡瘤 除 , k 坪发症的发生 f1戈 素。
丧现 ..若 覆盖 f J的敷料 被 Jf『【液 渗湿 、
I渴
0 术情况 、术 J 捐
J 输 液的 、成 分和输 往速瞍 , 疑行 r术切 口¨I 时 ,应 打丌敷 料检 查 榆 结 粜 I也 术后情f .划断 其临床
胀 r j 的 人小 、患者 器官 功能状 念 以 确 出…l情况 和原 因 .了解 各引流 管 l{『J时动,冬. ●
38 四 在校
/卜 休 , :点是血 和心率 ..何的 体 ;了 解切 口部 位及敷料 包扎情 况 ; 等 心 州 反 应 原 f』_=1 常 i ̄l'H J患 和1宋

的 嘱 .唯恐 患 者在 术 L I 丁 引流管的 种类 、数 目 、引流部位和 ,
填置 斥,及时 采 措施 ,稳定
州 低 m 临 味 护 人 员应 密 情7 和|】u收活动 嘘 ,观 察皮帙 的温 度和 了解 患 眨家 哺心 感,辽 , ’ 紧l长、

【病例讨论总结】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

【病例讨论总结】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

【病例讨论总结】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
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
一、血压的一般概念
基础血压:在特定的基础情况下,受测者身体、精神及代谢都处于静息状态时(如清晨刚醒而未起床的时刻)测到的血压值低血压:SBP<100mmHg和/或较基础值降低>30%
二、低血压的危害
1.脑卒中风险
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30%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直接相关
低血压每多持续1分钟,术后脑卒中风险增加1.3%
2.心肌缺血及心梗风险
一项低危非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心梗风险因素评估的回顾性研究,SBP<100mmHg且持续10分钟,术后一周心梗发生率增加
3.肾脏损伤风险
当MAP<55mmHg持续时间在1~5、6~10、11~20、>20min 时,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分别增高18%、19%、32%、51%,心肌损伤发生风险增高30%、47%、79%、82%。

4.增加术后死亡率
术中收缩压<80mmHg,持续时间每增加1min,患者术后一年死亡率风险则增高3.6%。

三、术中低血压的易发因素
1.患者因素
年龄≥50岁
高血压史
BMI增加
ASA III-V级
嗜酒
术前MAP<70mmHg或≥110mmHg
体能减退(12min行走小于400米)
低血容量
2.手术因素
创伤较大的手术(开胸、开腹)长时间手术
3.麻醉因素
全身麻醉(常见于诱导期)
腰麻
硬膜外阻滞(平面高于T6)
全麻+硬膜外
四、麻醉围术期低血压的原因
1.血管内血容量不足
持续性血容量丧失
第三间隙液体过量丢失
术前肠道准备。

低血压休克总结报告范文(3篇)

低血压休克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低血压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是指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心排出量减少或血管张力降低等原因,导致血压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低血压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较高的病死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低血压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本报告对低血压休克的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低血压休克的治疗原则1. 早期识别:对低血压休克患者,应尽快识别其病因,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2. 补充血容量:低血压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循环血容量不足,因此,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低血压休克的关键。

3. 改善心功能:通过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手段,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排出量。

4. 纠正酸碱平衡:低血压休克患者常伴有酸碱平衡紊乱,应及时纠正。

5. 预防并发症:低血压休克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应积极预防。

三、低血压休克的治疗方法1.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确保有效循环血容量。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抗凝药物等,以改善心功能、纠正酸碱平衡。

3. 机械通气:对于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4.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性低血压休克,应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5. 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支持患者的营养需求。

四、低血压休克的治疗效果评价1. 血压稳定:治疗后的血压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血压过低。

2. 心率稳定:治疗后的心率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心率过快或过慢。

3. 尿量充足:治疗后的尿量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尿量过少。

4. 生命体征稳定: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应稳定。

5. 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应明显降低。

五、总结低血压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通过对低血压休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医院手术室低血压的抢救技术

医院手术室低血压的抢救技术

医院手术室低血压的抢救技术
1定义:指由于术中失血过多、麻醉过深、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内脏牵拉反应、腔静脉变化,低温,缺氧,与严重高碳酸血症、体位改变以及术前与术中用药不当等。

2.临床表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湿冷等。

3.急救措施:
(1)协助医生迅速查明原因,予以针对治疗。

(2)如为低血容量性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

(3)保持输液通畅,加快输液速度。

(4)减浅麻醉、手术操作的刺激或用局麻药做局部封闭。

(5)积极处理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6)根据医嘱静注麻黄碱收缩血管,提高血压。

4.监测要点: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波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
一、血压的一般概念
基础血压:在特定的基础情况下,受测者身体、精神及代谢都处于静息状态时(如清晨刚醒而未起床的时刻)测到的血压值
低血压:SBP<100mmHg和/或较基础值降低>30%
二、低血压的危害
1.脑卒中风险
➢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30%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直接相关
➢低血压每多持续1分钟,术后脑卒中风险增加1.3%
2.心肌缺血及心梗风险
一项低危非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心梗风险因素评估的回顾性研究,SBP<100mmHg且持续10分钟,术后一周心梗发生率增加
3.肾脏损伤风险
当MAP<55mmHg持续时间在1~5、6~10、11~20、>20min时,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分别增高18%、19%、32%、51%,心肌损伤发生风险增高30%、47%、79%、82%。

4.增加术后死亡率
术中收缩压<80mmHg,持续时间每增加1min,患者术后一年死亡率风险则增高3.6%。

三、术中低血压的易发因素
1.患者因素
➢年龄≥50岁
➢高血压史
➢BMI增加
➢ASA III-V级
➢嗜酒
➢术前MAP<70mmHg或≥110mmHg
➢体能减退(12min行走小于400米)
➢低血容量
2.手术因素
➢创伤较大的手术(开胸、开腹)
➢长时间手术
3.麻醉因素
➢全身麻醉(常见于诱导期)
➢腰麻
➢硬膜外阻滞(平面高于T6)
➢全麻+硬膜外
四、麻醉围术期低血压的原因
1.血管内血容量不足
➢持续性血容量丧失
➢第三间隙液体过量丢失
➢术前肠道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