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效前提。

同时,也值得我们现代的领导者们学习和借鉴。

四、“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
曹操“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与现代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的“公平理论”不谋而合。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研究分析人的积极性与分配方法的关系时指出: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

•曹操在其《孙子注》中也明确提出:“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公元207年,曹操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后,为了激励将士继续为统一战争贡献力量,下令封赏功臣。

他说: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

天下虽未
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意思是说,我(曹操)起义兵平叛十九年来,每战必胜,这并不是个人的功劳,都是与将士谋臣的奋勇作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的。

现在天下并没有安定统一,我应当同大家一起去为之努力,而又怎能安。

三国管理智慧之曹操

三国管理智慧之曹操

三国管理智慧之曹操第一讲曹操的管理之道(一)曹操是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他本姓夏侯氏,因为他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他小时候读书不认真,但是特别有权谋,应变能力很强,这些在战场当中有很卓越的表现。

曹操20岁出山创业,一生在战争中成就显赫,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曹操虽然个子小,但是他的步伐却是铿锵有力。

曹魏政权在三国时代实力最强大,占领了整个中国的北方。

曹操在事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取之道。

一、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在三国时代用人不光讲究能力、才干,还要讲究出身,但曹操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打破了这个常规,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略,这个举动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形成了荀彧,荀攸,刘烨,郭嘉,许褚,徐晃等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使曹操人才阵容鼎盛。

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纵横天下。

曹操的唯才是举在当时除了吸引了人才之外还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

当时的传媒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主要是靠口碑宣传,以街谈巷议的方式传播出去,这样就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实现了曹操的目标。

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是非常重要一点。

“顺则为人,逆则为仙”,用常规的的方式去做事,得到的是常规的结果,如果符合企事业发展的方向而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很可能得到惊喜的回报,这是曹操打破传统用人观得到的理想回报。

现代案例:浙江金义集团陈金义先生浙江金义集团的陈金义先生,在十多年以前,他被称为民营企业集团第一个用CEO的一个企业家。

不管他企业经营的成败,当初陈先生管理的决策是值得今天的企业家们学习和借鉴的。

他企业做大了以后,需要CEO来统筹全局,这个时候,他没有用自己家里的人,而用了重庆分公司的一个经理来出任CEO,用了这个CEO之后,企业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对待家族成员的问题上,按现代企业管理的机制运作,选择CEO时,没有任人唯亲,而是举贤任能。

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

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

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曹操长于罗致人才和爱惜人才,广开贤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以下是精心的关于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治国方面的措施很多,在招纳、使用人才不拘一格,只要有“治国用兵之道”即使有严重缺点的人,都提拔重用。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风格,通过跨越时空的艺术想象,在深入研究史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讲述了曹操管理和经营的故事。

一、努力招聘到理想的人才:曹操提到在聘用新进人员,或是负责经营最大事业部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完全与公司的哲学和目标一致。

如果这个人可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也了了解公司目前的营运和努力的方向,那么他不但会努力达到眼前目标,也会对组织的更大目标有所贡献。

在沙丁鱼和鲇鱼中受到启发,招收一些“鲇鱼式”人物,利用这些人的干劲,创造竞争气氛,以增加群体活力和组织发展的动力。

招募善用“歪门邪道”的人,因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你必须有能力战胜别人,否则就会被人“吃掉”招募那些善用“歪门邪道”的人,对公司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会很有帮助。

二、为每个人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善用人者都采取“五湖四海”的政策。

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针,这就突破了分品做官的人事制度,不管出身于什么门第,或有否品行,只要有本事建功勋就有官做,这就为下层士人及广大平民广开仕进之路。

但对人才们却又是持的双重标准,并非才才组皆爱。

重视善于思考、有主见及对下属的施差异管理。

并将人分为四种风格偏好:“卓越型”、“行动型”、“理想型”、“和谐型”。

并指出有差异才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才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比较,才有竞争,才有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

爱提意见的人有时可能拥有真理,而互相的探讨和启示会有创新的思维。

三、把握好管人的分寸和尺度:曹操强调,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管人治事。

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大多具备突出的才干,不然也当不领导。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摘要:曹操建立的魏国在三国中最强盛的原因也在于他成功的用人方法。

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虽都善于管理人事,但总体来讲曹操的用人术应该在他们两者之上。

他不仅讲义气、讲情谊,还会注重奖赏、保证官位稳定,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当时他就已经采用了现代管理技术。

关键词:曹操;人才;领导;领导力;三国志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时候叫阿瞒,沛国郡人,原姓夏侯。

其父曹嵩自小是大宦官曹腾的义子,后把姓改成曹氏。

有人给曹操看相,预测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也”。

此话果然应验,在没落的汉朝乱世时期,曹操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代奸雄而举世闻名。

三国争天下,乱世之时,他带领着无数人才纵横大陆,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唯才是举的用人术曹操建立的魏国在三国中最强盛的原因也在于他成功的用人方法。

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虽都善于管理人事,但总体来讲曹操的用人术应该在他们两者之上。

他不仅讲义气、讲情谊,还会注重奖赏、保证官位稳定,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当时他就已经采用了现代管理技术。

人才纷纷云集到曹操低下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他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争取人才。

曹操在55岁的时候,为了吸引人才颁布了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能力比道德更重要的曹操的人才观。

实际上,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中原而引起的官渡之大战。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强强对决的半决赛。

当时袁绍的参谋许攸向曹操投降,他的这一举动就成了决定成败去向的分岔口。

不管许攸拿出多好的计策袁绍都不听,于是许攸就拿着机密文书找到了曹操。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第一篇: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来源:河南亦锐营销策划曹操或可称为中华历史上少数同时兼具众多正面与负面评价的历史人物,我们想跳脱政治与历史的评价范畴,单纯从今日商业策略管理的角度,来学习曹操这两项成功战略,希望能给我们不同角度的分享与学习。

曹操自幼聪慧过人,通权达变,综观曹操一生崛起,个人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先迎汉献帝的政治眼光,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策略,应是曹操最重要的两项成功战略。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曹操对手诸葛孔明与《三国演义》的说法,若按《三国志·毛传》,则为“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当时荀与毛给曹操的建议策略。

当时东汉政权可算名存实亡,汉献帝已成为流亡政府,十三路诸侯各拥兵自重,人人忙于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而曹操眼光独具,采纳了荀与毛的建议,率先“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迎至自己总部,建立了高于其他诸侯的政治地位。

自此之后,曹操一方面可借汉献帝对其他诸侯发号施令(虽然未必起得了实质的作用),但更可借汉献帝的“正统”,吸引各地人才投靠,壮大自己集团的势力。

以今观之,当其他诸侯只忙于扩张地盘(日常营运),而曹操已率先做好明确的策略定位,充分展现了其更为深远的眼光。

官渡之战为三国时代第一场以少胜多的关键性战役。

当时曹操虽已迎汉献帝,但军事力量仍远不如袁绍,但曹操充分把握“明确方向,稳定军心”,不受袁绍强大军队而影响士气,与“集中资源,创造局部优势”,攻击袁绍乌巢粮仓,最后更以“不计前嫌,广纳人才”,焚毁集团内部分官员作战期间与袁绍往来的书信,不仅赢得了内部人才的肯定,甚至更获得了外部人才的投靠信心,进而吸收更多人才的投靠。

以今观之,以小搏大,本非易事,曹操在此的三个策略,堪为所有企业的管理经典——明确公司的方向与向心力,进而集中资源与局部的优势,攻击强大的对手的要害,再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纳人才。

曹操与管理

曹操与管理

曹操与当代管理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军事上的谋略与现代的管理有着相似的地方。

曹操管理的法治思想。

曹操为了做到有法可依,曹操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屯田令》、《褒赏令》、《求贤令》、《收田租令》、《明罚令》、《分租与诸将掾属令》、《让县自明本志令》、《礼让令》、《清时令》、《军策令》等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

而曹操本人也是遵守规则。

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

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

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

,曹操于是就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

这虽然只是割一绺头发,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不敢轻伤。

”而且刑不上大夫,所以曹操那也算是受了惩罚。

曹操的之人善用、爱招纳能士。

这也是有例子的。

崔琰和毛玠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

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

他知道关羽的能力就不余余力的想的到,用尽各种办法。

知人善用网罗精英,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没有哪个成功的管理者没有用人的能力。

微软的成功也不得抹去比尔·盖茨的用人功劳。

加州“硅谷”的两位计算机奇才———吉姆.格雷和戈登.贝尔,比尔.盖茨为了的到他们在“硅谷”为他们建立了一个研究院。

而且为了留住人才一股份作奖励。

这让微软聚集了世界的精英,也成就了微软的财富。

曹操广纳意见。

作为一个管理者,若能主动接纳下属意见,不仅有利于避免一人的思想局限,集思广益利于事,而且在这样使下属有被重视的感觉,下属有归属感。

我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

我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

我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在曹操的一生政治军事生涯中,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

本文从“唯才是举”、“选将量敌”、“褒亡厚往”、“赏罚分明”四个方面来论述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深刻挖掘这位传奇人物的用人艺术。

曹操(公元155 —220 年)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 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对保守;重视实践,反对空想。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曹操在其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把古代典籍上关于政治、军事方面的经验与现实管理相结合,摸索总结出了大量政治、军事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其中包含着许多管理心理思想的内容,主要反映在其《曹操集》和《孙子注》两部著作当中。

一、“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操一贯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注重从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提出“举贤勿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可以大胆起用。

他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 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①意思是说,品行高尚的人不一定就有才能,而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行。

曹操举例说:陈平并不是一个纯厚的人,苏秦也并不守信用,然而陈平辅佐汉高祖奠定了西汉的帝业,苏秦救助了弱小的燕国。

因此曹操认为:有才能的人即使有某些短处和缺点,又怎能废置他们不用呢? 这段话较好地体现了曹操“唯才是举”、“勿拘品行”的主要精神。

公元196 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后,决心革新政治,曾给献帝上了一份表章,提出十四条改革建议。

他在前言中强调了要富国强兵,必须推行“用贤任能”②的政策,体现了他注重从能力这个角度考虑人才选拔的思想,直接激励了将士谋臣们的能力发展。

此外,曹操还继承了先秦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③的用人思想,“拨于禁、乐进于行列之间,取张辽于亡虏之内”④ ,且上表汉献帝,均封三人为将军。

第七讲 曹操的管理之道(三)

第七讲  曹操的管理之道(三)

第七讲曹操的管理之道(三)一、善于纳谏善于纳谏,就是善意听进不同人的意见。

当企业家创业或者管理者在企业一定位置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他的人生是得到肯定的,当别人给他提意见的时候,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他的说法,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有难度。

曹操有一个口头禅“闻过则喜”,一个人的进步,一个企业的进步是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欢迎听到不同的意见,改进自己的缺点,这是进步之道;而如果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家每天都听到阿谀奉承之词,或者说正面的语言,就不可能进步。

人无完人,企业也没有完美的企业,要进步,要超越今天走向明天,走向未来,首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改进它,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一)“闻过则喜,善纳忠言,决策中集思广益。

”济州之战,曹操战胜了争夺北方霸权的最大对手孙权,取得了北方的霸权,曹操占领济州之时喜形于色,被崔琰批评,当场接受。

操即召琰为本州别驾从事,因谓曰:“昨按本州户籍,共计三十万众,可谓大州。

”琰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相争,冀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校户籍,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操闻言,改容谢之,待为上宾。

崔琰大意是说济州是大地方,但是原来袁绍他们一家人在这里盘踞,对老百姓非常的苛刻,加之连年的征战,使老百姓的尸首暴尸于荒野,这是现状,现在丞相占领了济州,不首先来呼吁居民安定地方,而高兴开心自己占领了一个大的地方,这不是我们老百姓所期望的,老百姓希望的是修养生息。

曹操听了之后,没有发怒,反而对崔岩更加的敬重。

启示: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特别是我们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有这种风范,应该有这种工作的习惯,不管别人说我们的企业多么优秀,自己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甚至要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来经营一个企业,很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善于采纳下属意见(一)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北方霸权在官渡相持,旷日持久,不能取胜,信心已经有点动摇了。

在官渡他的人马没有袁绍多,这一仗打的很艰苦,相持了几个月,粮草将尽,后勤供应上很难保障,这种情况再打下去很艰苦,有退兵之心。

曹操的企业管理之道

曹操的企业管理之道

曹操的企业管理之道曹操,有人评价其“奸诈、毒辣”,但笔者认为曹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企业家”。

他肯与属下共舞、共鸣,他诚信、识才、爱才,注重团队士气打造,还有统筹管理之道,虔诚纳贤之道等等,是当今很多企业家需要学习并借鉴的。

一、学习曹操出榜招贤,因贤求贤《三国》中曹操曾下了三次《求贤令》,三次出榜招贤,因贤求贤。

为了更多的人才,曹操还鼓励大家积极推荐人才,比如说荀彧(yu)推荐了郭嘉,郭嘉推荐了程昱(yu),正因为如此,魏国才人才济济。

这些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的思想,“得人者得天下”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曹操在人才的使用上,总是先详细了解每个人才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专长后,再有针对性的使用。

而且他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只看才华如何。

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懂得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责。

中国有句俗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企业家要认识到再好的战略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二、学习曹操讲究民主,集思广益曹操曾发出一道《求言令》,旨在敞开言路,鼓励大家建言献策,让部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看有没有跟自己的观点相符的。

曹操从不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来束缚属下的思想。

每次战争前,每当对军国大事做出决策时,曹操都召集大家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讲究民主。

曹操由于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这是曹操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曹操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打了胜仗,夸奖属下,打了败仗,检讨自己。

这样就使得手下人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献计献策之时无所顾及。

而且曹操在官邸里很严肃,但在生活中可以和平常百姓打成一片,说说笑笑,打打哈哈,不摆官架子,这样曹操就有了一种亲和力。

笔者认为,做为一个企业家太严肃了不好,会让员工觉得不可亲近。

此外,企业家还应向曹操一样集众智,用众力,不搞一言堂,这样才能做好市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三、学习曹操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曹操有一首诗叫《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曹操-管理之道

曹操-管理之道

曹操,乃好老板也自古以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使用人才的一个原则,一直被世人称道,几乎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也是中国官方和企业等领导层用人的标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信不过的人不能任用;对被启用的人,则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不必怀疑会干坏事、错事。

这句话,作为传统的用人观被长期推广。

今天看来,既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容易产生一些弊端。

所谓“用人不疑”,因为不疑,所以放心,所以可以出成绩,所以事业可以延续发展。

笔者以为在古代政治权力私相授受、信息沟通困难的情况下,“用人不疑”确实有一定的适用空间。

临阵拜将,疑心重重,不是用人所长,反倒对冲锋陷阵的将士心生疑窦,是很难齐心协力、克敌制胜的。

尤其是在战争中,由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人不疑”对于发挥将领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相当作用。

即使在今天,“用人不疑”作为政府行政或企业管理的授权原则,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假如继续把“用人不疑”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一项原则,则会带来较大的损害。

“疑人不用”好像也无可挑剔,但谁能真正做到呢?笔者有一些不同看法。

一、用人当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中国传统的信任方式,用在企业管理上那就是要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尝试,不要什么都管。

无独有偶,美国通用电气CEO韦尔奇的经营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

这是管理的辩证法,也是管理的一种最理想境界,更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经营管理平台。

凡是人才都希望被信任。

信任,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使人才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资治通鉴》中提醒后人:如果用人多疑,“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

由于有时情况不明,可能产生的流言蜚语,特别是由于忌能者的诬陷进谗,以至于误伤人才,毁掉事业者,古今举不胜举。

三国时的刘备举贤任能,知人善任,他的部下,文有孔明、庞统、法正等相佐;武有“五虎上将”效力,可谓盛极一时。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从刘邦的用人之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首先,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应 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和优势。其次,在团队建 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为整个团队做出贡献。最后,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化解 矛盾和分歧,保持良好的合质,还非常注重个人的品质和忠诚 度。他深知一个忠诚的员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和安全感,还能够为企 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用人之道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时会因为过于注重忠诚 度而忽略了其他能力和素质。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用人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优秀的领导能力、 人格魅力和沟通能力。他能够把不同的人集结在一起,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斗志, 使得整个团队更加凝聚和高效。同时,他也能够化解团队中的矛盾和分歧,协 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张楚廷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深深植根于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敬畏。他 强调“大学之精神”,即大学应该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 不仅体现在大学的组织管理上,更体现在大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他认 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以追求真理、探索知识为己任,以培养具有独立思 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
其次,曹操重视团队建设,善于协调矛盾。他明白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对于 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倡内部团结,注重化解矛盾。在曹操的团队中, 文臣武将之间虽然性格迥异、各有特色,但都能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 强大的战斗力。
再者,曹操相信和发挥人才的能力和作用,不拘泥于细节。他善于发掘每个人 的优点和长处,根据他们的才能和特点安排合适的职位和任务。同时,曹操也 能够包容人才的缺点和不足,充分发挥其潜力。这种用人之道的灵活性使得曹 操在战争和治理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曹操的人才思想管理

曹操的人才思想管理

曹操的人才管理思想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他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起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

在长达近三十年的统一战争中,他始终执行贯穿了一条“以人为本”的用人路线,清醒地意识到人才在统一战争中的决定性作。

接下来我们着重为大家介绍曹操的人才管理思想。

一、求贤若渴曹操曾经颁布过三道《求贤令》,这是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做过的。

网罗人才自然不能靠一纸榜文就能解决,但这三道求贤令显然也不是在做秀,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真是跃然纸上,让人心动。

被众多人奉为古代爱才的典范,常常使后世很多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

他在其中曾经说过“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那样,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不论品德如何,都可重用而一再强调以“才”举人、用人,从而扩大了取才范围。

接下来我们看看曹操是如何“求贤如渴”的。

1.惜才爱才曹操的爱才是出名的,甚至对于敌方的人才,他都想聘用。

为了争夺关羽,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对于关羽提出的众多过分要求一概答应,甚至将赤兔马赠送给他,还向汉帝上书封他为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劲心机。

后来关羽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离曹操而去,曹操也没有阻拦,甚至对他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也没有追究。

可见曹操对于人才的爱惜。

还有曹操慧眼识许攸,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而官渡之战也是奠定了曹操的军事实力的重要一战。

同样体现曹操爱才的还有徐庶,虽然徐庶这样一个人才归降曹操,却未为曹操所用,可曹操却没有除了这个没有为自己效忠的人才,同样表现他十分爱才。

2.用人不疑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曹操这里有一点特殊,曹操他身处乱世,乱世的特点是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操的话说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

而曹操大胆突破了这一点,只要是他看中的人,无论之前是什么样,他都会重用。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社会学院10(2)班 41号汤蕾摘要: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曹操凭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独霸一方的枭雄。

曹操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

他诡谲、狡诈、冷酷、残忍,但同时他也是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的,他运筹帷幄,征讨四方,广纳贤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建立霸业于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人仇恨,通过自己在经济,行政,文化,人才以及军事方面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把一方水土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当世当之无愧的“英雄”。

关键词:以礼教化;大气豁达;知才善任;唯才是用;文武兼重一、经济管理思想1、实行屯田制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

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颁布《置屯田令》。

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

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

屯田农民称屯田客。

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

屯田农民不再负担徭役和兵役。

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抑制土地兼并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颁布的《抑兼并令》,主要内容: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

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

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

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董仲舒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儒学是包含了一些道家、法家思想在内的新儒学,毕竟要抑制土地兼并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更需要有法治做后台,这也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也因此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手段则体现法家思想。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中國古代的管理心理學思想春秋末年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一書中就寫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孫武強調領導與下屬之間意願協調一致的重要性,這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學原則。

荀子認為“今主人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惡》)。

孟子則認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

中國古代管理心理學思想已經受到管理心理學家的廣泛重視,中國的有關古籍也成了一些國家培養管理人員的必讀書目。

談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對現實的實踐意義曹操是歷史上成功的“管理”者,其歷史功績世人皆知。

在曹操一生的政治軍事生涯中,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豐富的理論內涵。

本文從“唯才是舉”、“選將量敵”、“褒亡厚往”、“賞罰分明”等內容上提煉出許多管理心理方面的思想,特別是對“唯才是舉”的重新詮釋,使這一古老的用人方針,在我國現階段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具有更為深遠的借鑒意義。

曹操(西元155 —220 年) ,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 人。

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對保守;重視實踐,反對空想。

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曹操在其一生的政治、軍事生涯中“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把古代典籍上關於政治、軍事方面的經驗與現實管理相結合,摸索總結出了大量政治、軍事方面的思想和理論,其中包含著許多管理心理思想的內容,主要反映在其《曹操集》和《孫子注》兩部著作當中一、“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曹操一貫實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注重從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

提出“舉賢勿拘品行”、“取士勿廢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都可以大膽起用。

他說: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 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 ①意思是說,品行高尚的人不一定就有才能,而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行。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管理人才方面有一些观点和做法,对现代管理也有一定的启示。

1.重视人才选拔:曹操注重发现和选拔人才,不拘泥于出身和背景,而是注重个人的才能和潜力。

这对于现代管理也很重要,要注重人才的能力和潜力,而非单纯看重其背景和资历。

2.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曹操注重培养和发展手下的人才,通过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使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现代管理也强调员工的持续学习和成长,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3.激励和奖惩并重:曹操善于运用激励和奖惩机制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重用有才能的人,给予丰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同时对表现不佳者采取严厉的惩罚。

现代管理也强调激励和奖惩的有效运用,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4.重视团队合作:曹操注重建设团队,注重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他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才能,使团队整体的业绩得到提升。

现代管理也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注重构建高效的团队和协作机制。

5.知人善用:曹操善于洞察人才的长处和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这对于现代管理也很重要,要善于了解员工的优势和特长,并将其合理地配置和利用。

6.强调领导者的榜样作用:曹操注重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他自己身体力行,勇于冒险、勤奋努力,并且在困难时期表现出坚定的领导力。

这对现代管理来说也很重要,领导者应该成为员工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动和价值观影响和激励团队。

7.灵活运用人才:曹操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任务灵活运用人才,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

这对现代管理来说也很重要,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和任务分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8.善于倾听和沟通:曹操重视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他注重与下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使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现代管理也强调领导者的倾听和沟通能力,倾听员工的声音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提升团队效能。

曹操的人力资本控制思想述评

曹操的人力资本控制思想述评

曹操的人力资本控制思想述评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治国理政、经济发展以及军事指挥方面具有非常出色的才能和成就。

曹操的思想非常深刻,他对人力资本控制方面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本文将对曹操的人力资本控制思想进行述评。

一、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解曹操在撰写《政典》时曾有“治国之道,必先以经济为本”之说。

他认为,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必须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在他的治国理念中,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曹操在组织和管理军队时,提出了“多考、多用、熟练、勇锐”四个方针,这也是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体现。

他认为,要将人才用到最好的地方,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熟练训练,以提高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种理念也导致了他长期地招募士兵和将领,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考核,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和品德素质。

二、曹操的选拔标准曹操在选拔人才时,注重个人能力和道德品质,重视个人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在他的选拔标准中,身份和背景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他认为,只有真正的能力和品德才是最重要的。

他曾经说过:“任人之法,唯才是举,不问其族谱。

”此外,曹操还注重对人才的考核和评价。

他提出了“考核三年,査其有无”之说,而这种考核不仅限于军事,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说服力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获得曹操的信任和重用,进一步发挥个人的价值。

三、曹操的奖励措施在曹操的治国理念中,奖励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控制手段。

他通过奖励鼓励士兵与将领努力拼搏,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投入和积极性。

在战争和平时期,曹操都会给予丰厚的物质奖赏和荣誉称号,以表彰和鼓励个人的杰出表现。

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人才的队伍建设和发挥。

四、曹操的惩罚手段与奖励相对应的是惩罚,曹操在人力资源控制领域中,也提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对于不合格和失职的人员,曹操会出重手予以惩戒,给广大的群众以威慑。

他曾经说过:“有功者奖,无功者罚,以此为治。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作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在政治、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中,曹操在人才观方面的做法和看法,对现代管理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曹操的人才观出发,探讨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二、曹操的人才观曹操在管理团队和选拔人才方面具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做法,这些做法在现代管理中仍然值得借鉴。

1.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曹操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无论是身边的士兵还是文官,曹操都能凭借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发现其潜力和才华。

曹操曾言:“治世之英雄必出于此,愿以身殉国,何愁不得英雄!”可见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才能胜于背景曹操对人才的要求主要是看重其才能,而非出身背景。

他曾说:“吾欲料其君天子,饶必有所长。

”曹操重视人才的个人能力和贡献,而不仅仅是出身或职位。

这种才能胜于背景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也有启示意义,更应该注重人才的能力和价值,而非单纯看重其社会地位。

三、曹操人才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曹操的人才观对现代管理有着许多启示,表现在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等方面。

1. 积极发现和选拔人才现代管理需要积极寻找和选拔具有潜力和能力的人才。

这需要管理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善于发现和挖掘潜在的人才。

与曹操一样,现代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表现、评估其能力和潜力,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来发现并选拔人才。

2. 重视个人能力和贡献现代管理应该注重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而非单纯看重其出身或职位。

管理者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贡献,并给予适当的回报和认可,激励员工持续进取和创新。

3. 强调团队合作和协同效应曹操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和协同效应。

他善于将不同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

现代管理者也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搭建良好的团队组织架构,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论曹操学管理_初中作文

论曹操学管理_初中作文

论曹操学管理
曹操作为三国第一主公,几乎是家喻户晓,在他身上,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光彩,还有我们对他能力的肯定。

1,曹操之感染力。

我们从曹操身上得到的是感染力,一个人不但得做到自己厉害,还得让身边的人厉害,虎父无犬子,曹操的儿子个个能文能武,这可以说是遗传的,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的感染力。

曹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给他一座城,再难他都守得住,他是曹操的族弟。

夏侯惇夏侯渊,一样也是曹操哦啊手下悍将,论武力超于曹仁,他们是谁?还是曹操的族弟。

再论曹洪和曹纯,虽然差一点,但仍然是悍将。

有这五猛将,对曹操奠基很有帮助。

2,风险投资,放长线钓大鱼。

曹操起初的时候,手中不会区区几万兵,说具体点大概是两万多,但他起兵的位置够狠,不选择濮阳这种离陶谦孔融的安全位置,反而呆在离虎牢关最近的陈留。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曹操是匹夫之勇,他选择了陈留,陈留作为通天下第一之道,打天下方便,被天下打也容易,由此可见:曹操敢冒大风险,获大收益。

1/ 2
3,惜才如金
关羽当年暂时头像曹操,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供着,送十个美女天天供着。

实实在在。

如果换成天下人才第二多的刘备只会哭着三请,比曹操弱很多。

再谈贾诩,贾诩他是三国第一智者,苦于细份少。

当年张绣就是靠他把曹操打的人仰马翻,以至于曹操说了一句话“以后抓住贾诩,一定把他烤了。


可后来呢?曹操不仅没烤他,反而款待,并对手下说:“你们谁也不要提我要烤了贾诩的事啊。

”这句话是曹操当贾诩面说的。

2/ 2。

学习曹操管理的智慧

学习曹操管理的智慧

曹操三国的一代枭雄,可谓家喻户晓,成败众说纷纭,如何古为今用,将曹操的一些特点特质特长总结提炼为当下的领导者管理者运用在企业,人生中,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以笔者来看,高远而坚定的志向,行动而非抱怨的人生,交际与爱才的一贯作风,情感而不情绪的情感控制实为曹操成功的法宝。

高远而坚定的志向:一开始的燕雀焉知鸿图,立意高远的救国救民,敢为天下之先,注定了他一生的冒险,一生的不同凡响,他即在现实中冒险,使得志向更加宏大,又兼顾今朝存活发展,使得当下的资源和人际一切为目标的完成所用;行动而不抱怨的人生:这会使自己的一生保持成长而不是原地踏步,从早期的刺杀董卓,到误杀一家几口,到救驾皇帝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后来的东征西伐,官渡之战,追讨马超,到赤壁大战,均身先士卒,敢为天下之先;交际而爱才的一贯作风:从开始的在宫廷为官,到十八路诸侯,到青州亲兵,到迎接许攸的,吸纳徐庶的种种作为,到关羽的过五关暂六将,驰骋当阳长阪的赵云雄姿,到赤壁战前被凤雏庞统的欺骗,从曹操大宴铜雀台到对于战败将领的博大心胸,从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到赤壁后的大哭郭嘉,无不显示他的爱才和善于交际的团队管理之道。

情感而不情绪的情感控制:曹操在三国中,哭笑多次,每次都获得出奇的效果,以曹操的笑为例来看,或在司徒王允设宴后堂,召文武百官商议匡汉讨董之计。

众皆大哭,独曹操“抚掌大笑”。

众人不解,曹公慷慨掷言:“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到哭死董卓否?笑他人的胆小如鼠,笑声成为振奋军心的力量;或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但是久战不胜,曹操大为苦恼。

某一天,“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大笑,笑自己即将宏图大展;或赤壁一战,曹操惨败,本望统一天下,不想落了个狼狈逃命、生死不保的惨局。

当他带领一群残兵败将逃到乌林之西的时候,忽然在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笑在坎坷流离中志向弥坚;或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能入此门?’操大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古琴已经趋于成熟,主要表现为:汉代已经出现题解琴曲标题的古
琴专著《琴操》。三国著名琴家嵇康在其所著《琴操》书中记载“徽以 中山之玉”。这说明了当时的人们知道古琴上徽位泛音的产生。 宋时期对于音乐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中值得可圈可点的地方, 远远不止上文所论述的,其欠缺的地方同样也还有很多。比如宋哲 宗时期,宰相虞城提出的必须对每年收集到的音乐史料数量和入档 的音乐数量加以统计,就已经具备了数字化管理的意识;而后期把 科举考试和官僚习气等思想作风带人音乐档案工作当中,导致音乐 史料的管理制度的创新的迟滞,又是很大的缺陷。但总体而言,宋朝 对于音乐的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归档和最终利用,都是较有 成效而值得后世借鉴和学习的。值得特别提出的一点是,宋代是音 乐类地方志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水平。然而,在“皇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以及封建等级思 想的影响下,这些档案资料并不向平民百姓开放。这又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音乐档案工作的开展和创新。
割据环境里,曹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人拥护、为人所附,其中
重要的一点,也是后人多以之诟骂和批评他的,就是他所采取的法 治。亲身经历汉末政治腐败的曹操深刻认识到:“夫治定之化,以礼 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111683因而不论是早期为官洛阳、济南,还
也给自己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譬如有人就因此骂他是“汉贼”[嘶11,、
参考文献
思维的基础五声音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而七声至少在商、殷
时已经出现。 秦汉时期,开始出现“乐府”,用于演唱的词,被称为乐府诗。汉 乐府继承了前代的采风制度,专门机构用于搜集、整理和改编民间 音乐,大量乐工开始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后来,乐府引申 为泛指各种人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有些戏曲和器乐都称为乐 府。汉主要的歌曲是从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形式,渐渐发 展为有丝、竹等乐器伴奏的“相和大曲”的相和歌形式。然而在汉代 的西北边疆则兴起了鼓吹乐。它以横吹、骑吹、黄门鼓吹等等不同乐 器编制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多种鼓吹形式,它们或在行军中 演奏,或在马上演奏,大多用于军乐礼仪、宫廷宴饮以及民间娱乐。 保存到现在的民间吹打乐,有汉代鼓吹的遗绪131。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相和歌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清商乐受到了曹
“国贼”H即,而在统治内部不少人也因此认为他“有不逊之志”[1}32,甚
的萌芽,是孕而未化的语言。在奴隶社会夏商两朝,乐舞逐渐脱离了 原始氏族舞蹈的特点,转化成了奴隶主占有。在内容上,乐舞由以前 对原始图腾崇拜为主转换成对征服自然的强者的歌颂。例如歌颂夏
魏统治者的重视,并设置了清商署。两晋之交,清商乐开始流入南 方,并与南方的吴歌和西曲相融合。到了北魏时期,南北融合的清商 乐回到了北方,并成为在全国广为流传的重要乐种之一。汉以来,随 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诸国的歌曲也开始传到内地。北凉时的吕 光将在隋唐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龟兹乐”带到内地。由此可见,在 当时,人们在音乐上的交流十分广泛。同一时期,音乐文化的代表乐
贯彻法一不二的原则,由此建立起一套严格而平等的人事运转机 制,为整个群体提供了一种公平的进取环境。在这种机制和环境下, 将士们和诸士大夫不但少有违反法令者,且多能依照规章制度做好 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利益而不断奋斗。此正如其谋士郭嘉所说:“汉末 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111+3・汉 末混乱的社会因此不但重新恢复秩序,整个社会也皆知守法的重 要,由此营造出一种公平人事机制和进取环境,使得众人在资源面 前不仅得以同等享受,面对危机、损失、惩罚上也能同等担当,从而 使所有人员多能心甘情愿地各尽所能、各尽其职,为集体利益、国家 利益贡献着力量和智慧。 二、管理方法上:因时变通。效率优先 在长期的军事、政治生涯里,曹操不论是治军还是治国,在管理 上既能坚持原则也能讲求方法。事实上,在董卓之乱后群雄并争的 恶劣环境中,势力原本弱小的曹操如果在治军和随后的统治中不讲 究管理方法的多样性而只知坚持原则的不变性是很难成功的。综观 曹操管理方法,其最富有特色的表现在以下两点: 1.因时用才,有才必用:对人才实行有效的整合。在汉末乱世要 崛起并强大起来没有Zelj-是做不到的,要强大起来并征服群雄没有 足够的人才也很难办到,而要最后真正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没有 服务于己的大量人才,政治理想再宏大也不可能实现,所以曹操从兴 义兵讨董卓起就不断聚集).Tj-,并于这一过程中发出“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印帅来呼唤人才的归附。这期间他一方面既以儒家标准揽用 人才,如对孔融、祢衡、苟或、崔琰、和洽、邢颐、刘劭、傅干等的择用就 是因为这些人或儒行著名或才德并称;另一方面也用非儒标准招揽人 士,譬如颁发的“唯才三令”就突出了对才能的重视,认为只要有能、有 才,就是品德不端也可举用。这种不拘一格而因时变通用人方法的实 行,不但使曹操得以“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 内,……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喁,还因此不断吸引着 敌对阵营人才的靠拢,从而有效地整合了人才,使麾下才士济济。 2.奖惩结合,赏罚分明:实行公正的效率考核机制。曹操一生不 论是御军还是治国,在管理匕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注重奖惩结
一个英雄并出的时代,企图代汉称帝者非是一人二人,意欲建功立
业者也不止十个百个,所以这时期非但称雄者想尽办法招揽人才, 而人才也在择主而辅。曹操能成为众多人士归附甚至舍其旧主而投 奔的主要对象,其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曹操能在管理上执行与 群下甘苦与共、利益最大分享的理念。 2.注重对百姓国家主体地位的保护:稳固统治基础。曹操一生 中不管其政治目的最终如何,从宏观上考量,其主要宗旨之一是平 天下,为百姓再建一个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随着对外征战的 胜利和统治的逐步建立,曹操也在不断有意识地把对百姓的管理放
在重要位置。为此他先后颁发《军谯令》、《抑兼并令》、《存恤令》、《给 贷令》等法令条文,积极采取一些稳民安民的救恤政策和促进农业
发展的措施,对在战争、瘟疫中丧生的将士家属从赋税、生活、教育、 祭祀上给予安排、照顾。这一切既是政权发展奠定基础的举措。因此可认
合和赏罚分明的执行,并以之作为考核措施。在军中他既施行“有事
赏功能”的奖励方法,也贯彻“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I瞄的惩罚 措施。在这样的管理方法促进下,他手下将士们大多都能奋勇杀敌、 多建勋功。苟或因此评赞日:“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 死”。liltB事实上,苟有利于国家利益者,不论言行,曹操都予以奖赏。 如建安十二年他北征三郡乌丸,诸将、士多有谏阻。既胜而还,曹操查 问先前谏阻者,谏阻者不知原因,个个吓得战战兢兢,生怕要被砍头, 而曹操却给予了他们丰厚的赏赐并称赞说:“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 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印 御军如此,治国上他也同样要求。吕虔任职泰山郡期间,平定境 内暴乱,又采取措施稳定百姓生活,他即举之为茂才。王必忠贞职 守、勤恳王事,他认为是“国之良吏”Im,将他升为丞相府领长史。然 而当大臣有重大错误时,他又会不论官职高低、亲疏远近、功劳大小 皆予以惩罚。如刘勋归附他后,“自恃与太祖有宿,日骄慢,数犯法,
40兰台世界2014・3月下旬
[1】张悲鸣.音乐档案资料研究M】.华夏出版社,2012. [2】王福星冲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3l古史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万方数据
是后来领军征战并统治一方,他都毫不犹豫地把以刑罚为主的法治 作为主要统治管理手段之一,并在推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办事,
二瑁
口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洪卫中
摘要在汉末军阀割据的环境里,曹操能征服群雄,统一北方,除了有多谋善断的政治智慧外,还在于他实行了一些切合实际
的管理思想,以此不仅调动了跟随他的将士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激发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曹操管理思想原则方法理念 汉末,曹操所以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者,最后取得统一 中国北方的成功,从管理学角度而言,除了他拥有作为领导者所不 可缺少的丰富的理论、实践知识以及因时对不同政治思想进行综合 运用外,还在于他在不断变化的时局中采用了切合于现实的管理思 想。下文笔者即对此作一浅论。 一、管理原则上:坚持领导地位和法的统一性 在汉末诸侯长期战争中,曹操在北方能逐一征服群雄,除了有 着杰出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和其他为学界所论说的因素外,还突出 地表现在管理上对涉及根本性的原则他能始终坚定不移地予以坚 持。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 1.强化领导的权威性:坚持主权领导地位的不可动摇。在统一 北方的过程中,曹操虽几经挫折,但最终还是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这 期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带来一定有利条件和优势的同时, 至一些亲汉势力还不断谋反发动政变。面对政权内外这些逆向不和 谐因素,曹操在加强对汉献帝控制下,一方面著《让县自明本志令》 宣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欲孤便尔 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 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 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lp2对异己者、谋反叛乱者采取果断镇压。 可以说,曹操能从最初率领数千人的队伍最后发展为建立起对大半 个中国的统治,在管理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不为谗言恶语所左 右而能一直坚持自身主权领导地位的不动摇,并对不断反抗其领导 地位的各种势力进行坚决的镇压。 2.依法办事,法一不二:坚持法治的统一性。在激烈竞争的汉末
为,正是在政治管理中突出了对百姓利益的某种保护,曹操所统治 的北方社会经济才得以迅速恢复,实力才得以不断增长。 3.移风易俗,发展文化教育:扭转不良之俗,弘扬社会正风。在 重建统一过程中,曹操不仅通过征战消除了汉末政治混乱局面,对 汉末颓丧的社会风气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改变。这主要表现在他既 在吏治上积极推行廉洁之风建设,也积极地对社会风俗予以纠偏整 治。为此,他一方面颁发婷L让令》、《禁比周令》、《禁寒食令》等法令 来清除陋习,对社会上是非不分、以白为黑、欺上瞒下等风习予以整 治厘清,一方面又适时制定法令全面推行节俭措施,纠正社会上奢 侈浪费之风,使节俭成为社会良习。而且为了根本改变社会风尚,提 高社会道德文化水平,他还大力推行学校教育,要求各郡国兴建学 校,弘扬“先王之道”。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推行,曹操不仅整顿了汉末 陋风恶习,弘扬了社会文明风尚,还在道德层面上以正确的是非观 引导着世人对真善美的认知,从而净化了社会人文环境,提高了民 众意识,改善了民风。 总之,在汉末群雄争战的环境里,曹操能最后征服群雄,基本统 --Jt',方,除了他有多谋善断的政治智慧等因素外,还在于他有效地 运用了切合现实的管理思想,以此调动了全体士大夫和将士的智慧 和力量,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形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