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说课稿
【实用】《离骚》教案四篇
《离骚》教案【实用】《离骚》教案四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共同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步骤】一、导引: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屈原)二、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任楚国三闾大夫,位尊贵显。
在矛盾的旋涡中,屈原如果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只要不说话或是少说话就行了。
他在遭受楚怀王猜忌的情况下,仍然忠心耿耿,他是爱国者,他的眼睛中只有“国”之命运,不一定有“君”的权威;他实在是因为看到了楚国人民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并不在意楚王爱不爱他。
这些是“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的思想在他行为原则中的体现。
以楚王为代表的“国”不爱他,并不妨碍他的爱民和爱国……三、《离骚》简介: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多字。
《离骚》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神话式的艺术形象“吾”――“灵均”。
《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东汉班固的《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
”东汉王逸的《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
”教科书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民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四、布置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将原诗译成现代文。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离骚》。
在这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们通过诵读、品析和探究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离骚》的意蕴,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诗歌,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本篇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困境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在这篇诗歌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自身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离骚》的基本内容和表现手法,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离骚》的意蕴和表达手法,掌握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离骚》,感受到诗人的高尚品质,并从中汲取正能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诵读、讲解、分析和讨论相结合。
2.教学手段:PPT演示、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交流。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离骚》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主题。
2.新课学习:•诗人介绍: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对诗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本分析:《离骚》节选部分的赏析,分析诗歌的主旨、意象和象征手法等。
•品读经典:带领学生一起诵读《离骚》中的名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课堂互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例如,“《离骚》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等等。
4.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深入探究《离骚》中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诗人的精神追求、人生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5.总结与拓展: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
《离骚》教案范文7篇
《离骚》教案范文7篇《离骚》教案范文7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 知能目标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
▲ 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知识库存1.关于《诗经》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
此间创作了《离骚》。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人教版离骚节选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离骚节选优秀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离骚》是屈原在战国时期创作的长篇抒情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离骚》节选部分,旨在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人格,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节选自《离骚》中的经典段落,通过对这些段落的分析,我们将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屈原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以及《离骚》创作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创作动机和情感来源。
2. 文本内容解读:对节选文本进行逐句解读,分析屈原如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如何运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3. 语言艺术特色:探讨《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屈原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
4. 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分析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个人理想与道德追求,以及这些情感和价值观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次说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 导入法: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或者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做好铺垫。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就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本的深层含义。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屈原生平介绍和历史背景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课文朗读:播放《离骚》节选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的魅力。
3. 文本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本,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和象征等元素。
《离骚》教学教案3篇
《离骚》教学教案《离骚》教学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预习1、正音苗裔孟陬揆扈芷汩搴骐骥申椒昌被惮踵荃謇羌2、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老师深情的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引言概述:《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离骚》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内涵和艺术特点,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经典。
一、《离骚》的背景和作者1.1 《离骚》的创作背景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楚国官场上屡受排击,最终遭到贬谪。
在这种痛苦的情况下,他创作了《离骚》这部作品。
1.2 《离骚》的作者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抒发,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
1.3 《离骚》的文学价值《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它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在内容上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二、《离骚》的主题和意境2.1 《离骚》的主题《离骚》主要表现了屈原对楚国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抱怨和感慨。
2.2 《离骚》的意境《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2.3 《离骚》的艺术表现《离骚》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屈原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离骚》的结构和体裁3.1 《离骚》的结构《离骚》共有九章,每章内容丰富,情感跌宕起伏,结构严谨有序,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2 《离骚》的体裁《离骚》是一部长诗,采用了楚辞的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表现了屈原对诗歌的追求和创新。
3.3 《离骚》的文学特点《离骚》融合了楚辞的表现形式和屈原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独特的文学魅力。
四、《离骚》的影响和价值4.1 《离骚》的影响《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 《离骚》的价值《离骚》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学价值,更是一部反映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杰作,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4.3 《离骚》的现代意义《离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人教版离骚节选说课稿
人教版离骚节选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离骚》是屈原在战国时期创作的长篇抒情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次说课稿以人教版《离骚》节选为教学文本,旨在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人格,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1. 文本内容概述《离骚》节选主要讲述了屈原被贬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神话传说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2. 文本特点分析《离骚》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
首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其次,神话传说的引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最后,屈原的爱国情感和个人遭遇贯穿全文,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离骚》节选的文本内容,掌握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够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离骚》的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 整体感知教师朗读节选文本,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 文本解读分小组讨论文本中的比兴手法和神话传说的运用,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屈原和其他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屈原的情感世界。
高中语文说课稿离骚
高中语文说课稿离骚《离骚》是屈原在战国时期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今天,我将以《离骚》为例,来展示如何进行一次高中语文的说课。
一、说教材《离骚》选自《楚辞》中的一篇,是屈原在遭受政治挫折后,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悲愤之作。
全文共有373行,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分析《离骚》的文学特色、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的主要修辞手法和象征意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他们学习屈原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分析文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2. 教学难点:《离骚》语言古朴,意象繁复,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中深层的含义和情感。
四、说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文本。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象征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屈原的时代背景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屈原的生平,激发学生对《离骚》的兴趣。
- 引用《离骚》中的名句,引起学生的思考。
2. 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全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教师简要介绍《离骚》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3. 深入解读- 分析《离骚》的主题思想,探讨屈原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
- 讨论文中的象征意象,如“兰”、“桂”、“蕙”等,理解其深层含义。
4. 艺术鉴赏- 重点分析《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通过对比现代诗歌,让学生感受《离骚》独特的艺术魅力。
《离骚》教案(精选12篇)
《离骚》教案(精选12篇)《离骚》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
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教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
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
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
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
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实用】《离骚》教案三篇
《离骚》教案【实用】《离骚》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骚》教案篇1《离骚》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引言概述:《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离骚》的内容和意义。
一、《离骚》的背景与作者1.1 背景介绍:《离骚》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1.2 作者屈原简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1.3 《离骚》的创作背景:屈原在楚国政治上受到排击,遭受了许多苦难,他通过《离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对时局的思量。
二、《离骚》的主题与结构2.1 主题介绍:《离骚》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2.2 结构分析:《离骚》分为三个部份,分别是离骚篇、九歌篇和天问篇。
每一个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但都贯通着屈原的情感和思想。
2.3 表达手法:《离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三、《离骚》的艺术特点3.1 语言风格:《离骚》的语言优美、雄浑,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
3.2 情感表达:《离骚》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展现了深邃的情感。
3.3 艺术形象:《离骚》中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景物,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四、《离骚》的文化价值4.1 反映时代:《离骚》是对春秋时期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4.2 传承文化:《离骚》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3 人文关心:《离骚》关注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量和对人文关心的呼叫。
五、《离骚》的现实意义5.1 人生哲理:《离骚》通过对作者个人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量和对理想的追求,启示人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5.2 社会关心:《离骚》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苦难,呼叫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人教版离骚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离骚优秀说课稿《离骚》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 学生能够掌握《离骚》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 学生能够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 训练学生运用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分析古典文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离骚》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 《离骚》中的抒情手法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 理解《离骚》深层次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 分析《离骚》中的隐喻和典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熟悉《离骚》文本,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音频和视频材料。
2. 学生准备:- 提前阅读《离骚》,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 收集与《离骚》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屈原的生平介绍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离骚》的创作背景和文学地位。
2. 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朗读《离骚》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学生分组朗读,每组挑选一段进行展示。
3. 深入理解:- 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如“香草”、“美人”等的象征意义。
- 探讨屈原在《离骚》中表达的情感和理想。
4. 语言品味:- 学生尝试翻译《离骚》中的难句,教师点评并讲解。
- 讨论《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5. 文化拓展:- 介绍《离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意义。
- 讨论屈原的爱国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6. 总结与作业:- 总结《离骚》的主要特点和学习收获。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离骚》的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离骚》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2. 学生准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整体感知3. 深入理解4. 语言品味5. 文化拓展6. 总结与作业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关于《离骚》教案3篇
《离骚》教案关于《离骚》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二、能力培养目标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
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
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
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
后来因有人挑拨而被怀王疏远。
《离骚》优秀说课稿
《离骚》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骚》。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离骚》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它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与《诗经》并驾齐驱,其浪漫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所体现的屈原之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古代诗词都有较大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
《离骚》距离今天年代久远,具有浓厚的楚地方色彩,加之辞藻瑰丽,充满神话想象,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学生在学习时会碰到新的疏通障碍,这需要在教学中去努力改变。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辞及其作者,积累相关字词知识。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过程与方法:1.加强诵读,把握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 2、问题引导法; 2、交流讨论法; 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设置以下环节)(一)激趣导入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大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回答是纪念屈原)对!那么,屈原是谁?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走进《离骚》,了解屈原其人其事。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离骚》说课稿引言概述:《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的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长诗。
它描绘了屈原离别故土、流放异乡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人生的沉思。
本文将从《离骚》的背景、主题、结构、艺术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1.1 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出生于楚国长沙(今湖南长沙),是楚国宰相屈瑕的后裔,他曾任楚怀王的左徒,后因被诬陷而被贬谪至汨罗江流放。
1.2 《离骚》的创作背景《离骚》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长诗,写于公元前278年左右。
在流放期间,屈原遭受了严重的政治打压和人生挫折,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写下了这篇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
1.3 《离骚》的流传《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离别诗的代表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题2.1 离愁别绪《离骚》主题明确,抒发了屈原在流放异乡时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人生的沉思。
诗中充满了离别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2.2 抒发情感《离骚》通过对离别之痛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2.3 反映社会现实《离骚》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对当时政治乱象和社会现实的批判。
屈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政治腐败的谴责。
三、结构3.1 体裁特点《离骚》采用楚辞的体裁形式,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整篇诗篇分为九章,每章之间情节连贯,起伏跌宕,节奏感强烈。
3.2 语言特点《离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篇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3.3 表现手法《离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屈原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使诗篇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四、艺术特点4.1 情感真挚《离骚》情感真挚,表达了屈原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让读者感受到了离愁别绪的真实感受。
离骚(节选)说课稿
离骚(节选)说课稿一、说教材《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篇目。
本文所选为《离骚》的节选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楚辞的文学特色,感悟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1)作用与地位《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屈赋”,是学习古文的经典篇目。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辞赋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主要内容本文节选部分主要描绘了屈原在遭受排挤和迫害后,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
文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比兴手法,展现了屈原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离骚》的文学背景,掌握屈原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
3. 分析本文的辞赋特点,如比兴手法、对仗句式等。
(2)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本文节选部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掌握《离骚》的文学背景、屈原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分析本文的辞赋特点,如比兴手法、对仗句式等。
(2)难点1. 文中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的理解与掌握。
2. 感悟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离骚》节选部分的内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1. 启发法:在课堂上,我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例如,通过提问“屈原为何会有‘长太息以掩涕兮’的感慨?”来启发学生探讨屈原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怀。
这种教法鼓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亮点)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我在启发学生时,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内容的解读,还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与屈原的情感产生共鸣。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这首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部分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部分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国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离骚》所在的教材单元以古代诗歌为主,旨在引导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离骚》,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同时也能感受楚辞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艺术特色。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和诗歌鉴赏能力,但对于《离骚》这样篇幅较长、语言晦涩、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离骚》的创作背景。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诗歌的大意。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体会诗歌中追求理想、坚守正义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分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屈原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深层内涵。
2024《离骚》说课稿范文
2024《离骚》说课稿范文教学内容:《离骚》一、说教材1)《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为屈原所作,是乐府赋的代表作之一。
它融合了哲理、抒情、赋体等多种文学元素,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2)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离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敬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想品质。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离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难点是:解读《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采用诵读与欣赏相结合的教法。
通过诵读《离骚》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其文学之美,并通过欣赏相关的图片、音乐与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感悟。
学法是:注重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离骚》的诗词文本、相关的图片、音乐与视频资源,以及学生练习用的习题材料。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与预习1)播放一段背景音乐,以营造古代文学氛围。
2)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并讨论关于屈原和《离骚》的相关知识。
3)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时预习《离骚》的内容,学习相关的词语和句式,并讨论其中的问题与疑惑。
二、诵读与欣赏1)逐段诵读《离骚》,让学生感受其音韵之美和语言之华丽。
2)播放与《离骚》相关的音乐与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3)分段讲解《离骚》的内容与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三、拓展与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离骚》中的某一段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
2)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吸收其他组的见解。
3)引导学生拓展思考,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与联想,探讨《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1)对《离骚》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离骚》说课稿(5篇)
《离骚》说课稿《离骚》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骚》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说课稿1一.关于教材: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二篇。
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五言诗3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
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
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
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关于教学方法结合作品特点,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离骚》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个专题的第五篇文章。
本专题的话题是“号角,为
你长鸣“,本专题围绕人与社会的命题开展,让学生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感
悟人生。
本专题意在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
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了解社会底层人物恪守道德准则,维护社会公正的品格,从他们的
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
就本篇文章而言,是屈原的代表作。
诗人用香草美
人比兴,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表达了自己高尚的品格。
本篇文章是本专题的第一首诗歌,对于之后的诗歌学习具有导向性作用。
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感悟屈原丰富的想象力及
高尚的品格。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诗歌体的文章并不陌生,也能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对诗歌作简要赏析。
但由
于学生认识问题还不够深刻,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学
生走进诗歌中的意境,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并结合本文的文章特点,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情操。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理解
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为: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情操。
四、教法学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突破本节重难点,我确定了本节的教法为:直观演示法,启
示点拨法、诵读法、合作探讨法、问题引导法。
为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采用的学法为:诵读体验法、小组合作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法、圈点勾画法,让学生
在诵读中感悟文本,在合作中分享成功,在探究中实现升华。
五、教学过程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
下面我
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采用问答式导入。
我会问学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指什么呢?
学生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能够回答出这里的骚就是指的离骚。
继而就引出了本课的课题。
这样的导入能促进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尽快地融入
文本中来。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知人论世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屈原及楚辞相关的知识及其这首诗歌
的写作背景。
课上交流展示。
教师做相关补充强调。
这样的检测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
好的预习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
2、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
要求:①听读过程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读,其他同学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停顿等;②思考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突破字音,为后面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奠定感情基调
3、文本研习
在本环节中我会根据新课程标准里面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设计若干问题。
让学生4人为
一组,进行小组内交流,之后小组之间加以评比展示,我只进行必要点拨:
本课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有:
问题一:诗人为什么不惜笔墨表明自己身份高贵,强调自己的先天凛赋及修能?
问题二:文中描写香草的用意?
问题三:品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问题四:本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以上四个问题由学生讨论完成。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对文本的
理解和体味,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进而达成情感目标。
4、巩固提升
班级内进行诗歌朗颂比赛,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美。
让学生尽显自己的
才华,由学生评出读的最好的同学,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此环节意在通过“微型朗诵会”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
课堂也在朗朗读书声中落下帷幕。
环节三:作业布置;
把《离骚》改编成一篇散文
四、说板书设计
对于本节课我采用三分黑板提纲式板书设计:首先在黑板中间位置板书本课的课题及其作者,黑板左侧本书本节课教学目标,中间部分板书本节课的文章结构,黑板右侧作为副板书,板书本节课补充的知识点。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又让
学生看起来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