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背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 怀有“致君尧舜上” 的理想,却因奸臣李 林甫当道,屡试不第, 756年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时被俘, 757年逃出虎口,投奔 肃宗,任左拾遗。759 年,关内大饥,遂弃 官西行至成都,在西 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 栖身。
《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 年(761),即杜甫在草 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 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 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 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 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 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 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 屋,大雨又至。诗人长 夜难眠,感慨万千,写 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 篇。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雨脚如麻未断绝
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一个 “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 映村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思考: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你觉得 哪些词语运用得较为传神?
明确:表现了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 苦生活。如:“麻”字形象地说明雨点的密集;“铁” 字道出了被子的陈旧、脏硬、量少等,说明了杜甫生活 的困窘。
小结
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 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 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 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拓 展 延 伸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 而显得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 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 类的器官和代表。
秋风破屋 风 白天 屋外 事
关心
现实 (痛惜)
自己 民生
写景叙事 群童盗茅 (痛心)
推 己
忧国 忧民
破屋漏雨 (痛苦)

黑夜
屋内
及 人人
济世 情怀
天下
理想 广厦千万间
寒士
直抒胸臆
小结: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既写
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
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忧国忧民、体察人间
冷暖的济世情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课堂练习
杜甫名句填空
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3、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4、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5、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6、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忧 国 忧 民 的 诗 句
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忧国忧 民的济世情怀。
吾何呜风大安
庐时呼雨庇得
独眼!不天广
破前 动下厦
受突 安寒千
冻兀 如士万
死见 山俱间
亦此 。欢,
足屋

!,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 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感受 作者感情的变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为四节,试概括每节的 内容,并说说其中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写秋风怒,吹飞屋上茅草,——表现 出痛惜之情;
第二节,写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焦灼而 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第三节,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 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
第四节,写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 露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的广阔无私忧国 忧民胸怀。
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自经丧乱”,已 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酒泪沾襟又有何用 呢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 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 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是, 如果眼前出现这样高大坚实的房屋,能够温暖天 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 的一种情怀呢?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 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 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第四节赏析:
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思考: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表现了诗人 怎样情怀?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 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 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 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 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 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 心力憔悴啊。
--〔前苏联〕别林斯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延续七年多 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诗人在剑南喜闻蓟北光复,想到 国家可以重新安定,人民可过安定生活,自己可以携眷还 乡,喜极而涕。诗人的“喜”,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他忧 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全诗毫无点饰,情真意切。读这首诗, 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 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 诗。”
第一节:秋风破屋 心苦痛惜 第二节:群童抱茅 无奈痛心
第三节:破屋漏雨 忧思痛苦 第四节:祈求广厦 忧国忧民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 “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 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 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 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 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深)(怒吼)(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江边的地方) (高高的树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茅草飞得低的()落)
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
翻译课文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 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 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 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 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
—范仲淹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让我们回顾一下,看一下我们还 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
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 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思索。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像墨一样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衾qīn:被子) (睡觉不老实)(被里子)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
还有:“飞”——“洒”——“挂”—— “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风吹 茅草的情状。渲染了风的威力。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卷茅
思考:这节诗使你想像到了怎样的情景?哪些 词语渲染了风的威力?
明确:秋风肆虐之中,诗人茅屋的屋顶茅草被风 卷走的惨状。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沉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 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 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 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 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扫除障碍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háo
juàn cháng
怒号 挂罥 长林梢
•自从安史之乱后,已不知有过多少 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 用呢?
第三节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破屋漏雨
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 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 给人以压抑之感;不言大雨,而大雨 迫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之所以伟大,因为他写出了许 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重要的是他的人 格与精神已远远超越诗人之上。即使他 没有写过一句诗,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 体察人间冷暖的心灵,有如释迦牟尼、 耶稣。
------------卢光政
课堂练习
按原文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2、表现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 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睡得很少.指失眠)(何由:即“由何”。由:凭。)
(彻:到天明。作动词)
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 难入眠的痛苦。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 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 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 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 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 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 麻线一样不断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怎能得到.安:疑问代词,怎么) (全部庇覆) (所有贫苦人)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得像山一样)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xiàn:同”现”)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小屋)
写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 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 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 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 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竟然忍心这样)(做 动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公开,与“对面”呼应) (呼喊也没有结果)
归来倚仗自叹息。
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表现 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 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 竹林里去。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 “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 拟人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
卷我屋上三重茅——狂风威力之大。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 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 处?
bì 庇护
Biblioteka Baidu
wù qīn chóng
ào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
zhuǎn qǐng sàng shà xiàn 飘 转 俄 顷 丧 乱 广 厦 见 此屋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明了大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 甫
风 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 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 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 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 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 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 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 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2、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 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 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自 己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