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法重点

合集下载

简述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简述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简述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
宏观调控法是国家开展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体系,其包含以下构成要素:
1. 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法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调控目标。

通常,这些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平衡等。

通过设定这些目标,国家能够通过宏观调控法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

2. 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实现以上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国家能够对经济运行进行引导和调控。

3. 调控机构:宏观调控法设立了相应的调控机构或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这些机构通常包括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这些机构的职责是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并负责其实施和监督。

4. 法律规章:宏观调控法通过法律途径确保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这些法律规章包括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法律、相关决定和规定等。

这些法律规章为调控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规范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运作。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成上述要素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以达到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它在保证了经济稳定的也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宏观调控法》课件

《宏观调控法》课件

法律手段
通过立法和司法等手段,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 市场秩序。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导 等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 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调控法的监督机制
立法监督
通过立法机关对宏观调 控政策进行监督,确保 政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司法监督
通过司法机关对宏观调 控政策进行监督,维护 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详细描述
2008年金融危机后, 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 松政策,通过购买国 债和抵押支持证券等 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 ,降低长期利率,刺 激经济增长。
2015年底,美联储开 始逐步加息,提高利 率水平,以控制通货 膨胀和稳定金融市场 。
这些货币政策调整对 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 影响,对各国经济增 长、就业和物价等产 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案例三:产业政策调整的案例分析
详细描述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科 技立国”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 产业的投入和支持。
总结词:产业政策调整是指政府 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产业结构、 产业组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 。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一系 列产业政策,包括鼓励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等 。
宏观调控法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依法调控原则
科学决策原则
宏观调控法应当依法进行,遵循法律法规 的规定,保障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 和有效性。
宏观调控法应当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通 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案例二:财政政策调整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财政政策调整是指政府通过调 整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 动。

宏观调控法的制度体系和基本内容

宏观调控法的制度体系和基本内容

宏观调控法的制度体系和基本内容
以下是 6 条关于宏观调控法的制度体系和基本内容:
1. 咱说宏观调控法里的计划法呀,就好比是指引经济大船前行的航海图!计划法规定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地方旅行,得先有个详细的规划吧。

比如国家制定五年计划,这可太重要啦!这能让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至于乱了套呀!
2. 再看看产业政策法,这简直是经济领域的助推器呀!它推动着不同产业的发展。

就像在一场比赛中,给有潜力的选手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呢。

比如说对新兴产业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能助力它们快速成长,这多棒呀!
3. 还有财政法呢,那可是国家经济的稳定器呀!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这不就像家庭的财政管理嘛,该省的省,该花的花。

像国家调整税收政策,对一些行业减税,不就能促进它们发展了嘛?
4. 金融法呀,就如同经济的血脉一样重要呢!它规范着金融市场。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金融法,那金融市场不就乱成一锅粥啦?像对银行的监管,保障了我们的资金安全,这多让人安心呀!
5. 价格法呢,那可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卫士呀!保障价格的合理与稳定。

好比我们去买东西,价格忽高忽低谁受得了呀?国家通过价格法来调控,让一切都井井有条,这不好吗?
6. 最后说说对外经济贸易法,哇塞,这可是国家走向世界的桥梁呀!规范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没有它,咱怎么和其他国家愉快地做生意呢?想想那些进出口贸易,不都靠它来保障嘛,多厉害呀!
我觉得呀,宏观调控法的这些制度体系和基本内容真是太重要啦!它们共同作用,保障着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真的不可或缺!。

经济学——宏观调控之基本知识点

经济学——宏观调控之基本知识点

经济学——宏观调控之基本知识点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经济知识题库《经济学——宏观调控之基本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是我们在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内容。

该考点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是重要的内容,它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紧密相连。

在这里大家需要把握以下内容:第一,基本知识点一、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

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发展就像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一样,它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坎坷,这时我们就需要朋友乃至家人的帮助,而市场经济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从而帮助经济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中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

经济计划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我们的“十三五”规划;而经济政策涵盖内容就比较广泛的,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是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

法律手段也是比较简单的内容,比如我们国家制定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指标、禁止、整顿等。

这里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如像对于房地产的“限购令”,就是行政手段。

好,这里大家需要重点掌握的就是宏观调控有三大手段,而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手段。

三、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这四个方面我们简单概括就是“两增一稳保平衡”。

第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概念解读一、财政政策1.含义:财政政策每本讲义都是最基本的概念,这里我们就不赘述。

简单一说需要把握三点:(1)主体是政府;(2)手段是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3)目的是促进社会的供求平衡。

2.内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主要有:税、利、债、费财政支出主要有:政府购买和转移性支付二、货币政策1.含义:同样这里注意三点:(1)主体是央行;(2)手段是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手段;(3)目的也是实现社会的供求平衡。

[全]经济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最终版

[全]经济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最终版

经济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最终版一、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关系(P143):(1)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发同属于经济法。

这个经济法体系中,宏观调控法是与市场规制法并列的部门法。

它们分别调控的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虽然是不同的经济关系,但同属于经济法说调整的调制关系。

(2)宏观调控关系与市场规制关系之间在逻辑上的并列关系,并不排除他们在客观表现上的密切联系。

宏观调控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分别发生在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而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基于上述密切联系,在针对经济运行研究、拟定经济发展对策时,往往需要同时从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发等多个方面思考。

2.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P147):(1)调控法定原则。

调控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进入市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并受宏观调控发实体性、程序性规范的约束。

(2)调控绩效原则。

调控绩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以提高经济运行的宏观效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目标。

(3)调控公平原则。

调控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增进经济资源配置在地区、产业和国民分配上的公平。

(4)调控适度原则。

调控适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在法律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的范围内,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当以量化的、最佳的效率和公平状态为目标,统筹宏观经济运行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兼顾宏观调控的各项目标,准确、有效地运用各种相关的宏观调控手段,努力实现宏观调控综合效果的最优化。

二、财税法预算法预算法是调整在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预算体系预算体系是指通过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预算管理职权、划分预算收支范围的方式处理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财政法律制度。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市、县、县五级预算。

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预算组成。

科学的宏观调控知识点高三

科学的宏观调控知识点高三

科学的宏观调控知识点高三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三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它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整,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达成。

本文将介绍高三经济学课程中涉及的科学的宏观调控的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1. 宏观经济的目标与任务: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较快的增长。

而经济增长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2.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扩大、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等。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3. 宏观调控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来影响经济增长;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来影响经济增长;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鼓励技术创新等来影响经济增长。

二、就业与宏观调控1. 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刺激有效需求和鼓励企业投资来增加就业机会。

2. 全面就业的核心要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并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等。

3. 宏观调控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等来促进投资和刺激就业;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来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就业政策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等来促进就业。

三、物价与宏观调控1. 物价的影响: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于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的稳定至关重要。

高通胀率和通货膨胀会导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投资风险增加等问题。

2. 宏观调控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来控制物价水平;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来对物价进行影响。

3. 政策目标:保持物价的稳定和合理增长水平。

高一宏观调控知识点

高一宏观调控知识点

高一宏观调控知识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手段,对经济运行总体进行管理和调整,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等目标。

在高一阶段的经济学学习中,宏观调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合理水平、控制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

其中,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合理水平是指经济增长不宜过快或过慢,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控制物价稳定是指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保持物价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稳定;促进就业是指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经济增长过快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来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增长过慢时,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或减少货币供应来控制过热的经济;当经济增长过慢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国际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

国家可以通过升值或贬值本国货币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竞争力,以调节经济的对外收支状况。

4.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支持和引导一些特定的产业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投资和扶持,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宏观调控的难点与挑战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经济运行变化的复杂性使得宏观调控的效果不易预测和控制。

其次,宏观调控需要权衡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平衡。

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的影响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

四、宏观调控的意义和作用宏观调控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增进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宏观调控法重点

宏观调控法重点

宏观调控法重点第一章、宏观调控法概述1、简述宏观调控法概念及调整对象概念:调整国家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而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国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1)调控目标决定宏观调控关系: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具体:计划调控关系,产业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投资调控关系、储备调控关系、涉外调控关系2、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概念:宏观调控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a,以宏观调控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b,以当事人之间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核心3、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1)法理:调控主体,受控主体(2)现实:a:国家:职能调控部门:发改委、财政部、央行;政府相关部门:国务院相关部委b:市场对策主体: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4、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1)宏观调控行为:a,立法,执法;b,基础性,高层次;c,角色,非角色;d,单方,联合;e,积极,消极(2)对策行为:a,选择性,强制性;b,基础性,高层次;c,单方,多方;d,积极,消极5、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表现及特性(1)表现:a,立法权、执法权;b,“计划、产业、财税、金融”调控权;c,决策权、协调权、引导权、强制权、监督权;d,必控权、可控权(2)特性:法定性、不可让与性、综合性、统一性6、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客体的权利表现及特性(1)表现:自主选择权、自主决策权、监督建议权、损失请求权、控告申诉权(2)特性:针对性、选择性、普遍性第二章、计划调控法律制度1、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的概念、特征及分类(1)概念:由国家制定并负责实施的,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是布置、规划、安排和调控未来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行动方案(2)特征:针对性(以相关信息掌握为基础);事前性(计划都是事先指定的);综合性;法定性(必须经人大审批通过);组织性(由专门国家机构制定)(3)分类:a,期限:长期、中期(5年计划)、短期(年度计划)b,实施范围:中央(国家计划)、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基层(县级)c,保障手段及效力:指令性、指导性d,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即涉及社会运行方方面面2、论述计划调控的必要性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功能(1)必要性:市场唯利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使得产业结构失衡,微利行业无人投资,从而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不平稳,因而要借助外力,国家介入产生计划,计划则依法产生计划法(2)功能:a,预测、引导的功能;b,政策协调的功能;c,宏观调控的功能3、简述计划法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调整确认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计划管理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它们之间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计划过程中所发生地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模块三宏观调控法

模块三宏观调控法

司法监督
社会监督
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对宏观调控行为进 行监督,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平正义 原则。
社会公众、媒体和利益相关方对宏观调控 行为进行监督,通过舆论和信息公开等途 径促使宏观调控行为更加透明和公正。
宏观调控法的救济途径
行政复议
当事人对宏观调控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该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 级行政机关或者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
模块三宏观调控法
目录
CONTENTS
• 宏观调控法概述 •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框架 • 宏观调控法的主要内容 • 宏观调控法的实施 • 宏观调控法的监督和救济
01 宏观调控法概述
CHAPTER
宏观调控法的定义
01
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 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02
它包括产业结构调控法、财政法 、金融法、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 法等。
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经济杠杆 调节经济活动,如增加或减少政府支 出、调整利率等。
法律手段
通过立法和司法途径规范市场主体行 为,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信息引导手段
政府通过发布经济信息和指导意见, 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预期和决策。
宏观调控法的实施机构
01
02
03
政府机构
负责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 政策的政府部门,如财政 部、央行等。
环境保护法
规范环境保护行为,防治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民的 环境权益。
安全生产法
规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保 障措施,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
事故的发生。
04 宏观调控法的实施
CHAPTER
宏观调控法的实施方式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命令、指示等方式直接干预 经济活动,如调整税率、规定最低工 资标准等。

《宏观调控法》课件

《宏观调控法》课件

价格制度
价格制度
是指国家通过价格政策和价格监管对 市场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法律制度 。
价格法
是指规定价格管理原则、任务、组织 、权限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反垄断法
是指规定禁止垄断行为和维护市场竞 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价格法的作用
保障国家价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维 护市场价格的稳定和公平竞争,促进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宏观调控法的实施方式
经济手段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 ,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经济 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 观经济目标。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导等手段,直 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以实现 特定的宏观调控目标。
通过立法和执法等手段,规范市场主 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 竞争。
宏观调控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宏观调控法与社会法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点,例如它们都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安全,都 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
社会法为宏观调控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价值导向,宏观调控法在社会法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 ,确保其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
宏观调控法和
THANKS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财政税收制度
财政税收制度
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 政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
行调节和控制的法律制度。
财政法
是指规定国家财政管理原则、 任务、组织、权限和程序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
是指规定税收管理原则、任务 、组织、权限和程序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财政税收法的作用
保障国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包括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规划、货币、财政、产业、区域等方面的管理关系。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精品文档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精品文档

宏观调控大事记
2009年03月11日 10:03 国际金融报 查 看评论 2019 ▲ 3月24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实 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 4月11日,再次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 率,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 10月底,央行决定上调银行存贷款 利率,控制我国宏观经济局部过热。




(一)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条件 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 3、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转变的集中体现 (二)地位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的法的 部门
四、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 方法




(一)基本原则 1、平衡优化原则 2、有限干预原则 3、宏观效益原则 4、统分结合原则
2019 ▲ 8月15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利息税由20%调减为 5%。 ▲ 全年先后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分别提高至4.14%和7.47%;10次提高存款准备 金率至14.5%,创历史新高。2019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 笼基础货币7857.18亿元。总体显现出从稳健型转向从紧型的迹象。 ▲ 多次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 性产品(即“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并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 出口退税率,有效降低贸易顺差。
2019 ▲ 3月18日和6月7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达17.5%的历史高位。 ▲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 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预计总投资约需4万亿元。 ▲ 12月18日,国务院决定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 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逐步取消 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下调油价。 ▲ 自9月15日起至12月23日,央行连续5次降息,4次下调金融 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年内多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刺激经济措施陆续出台。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概述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宏观调控旨在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应对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宏观调控的实施主体通常是国家的经济管理机构,如央行、财政部等。

本文将介绍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手段和影响,以及一些典型的宏观调控政策。

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宏观调控通常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旨在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通过合理调整经济政策,国家可以影响经济中的需求和供给,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就业:宏观调控还致力于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数。

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措施,国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稳定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损害人民的购买力,因此国家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的程度。

4.外汇和贸易平衡:宏观调控还关注外汇和贸易的平衡。

保持合理的汇率水平和贸易平衡有助于国际收支的稳定,维护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

调控手段国家宏观调控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实现: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扩大经济的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刺激经济投资和消费。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行业或领域进行扶持和引导的政策。

通过鼓励和支持关键产业的发展,国家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4.外贸政策:外贸政策是指国家对外贸易进行调控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关税、进出口政策等手段来调整对外贸易的平衡。

影响和效果国家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效果。

宏观调控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法知识讲解

宏观调控法知识讲解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原理 财政法 金融法
宏观调控法原理
▪ 一、概述 ▪ (一)宏观调控 ▪ 1、宏观调控的含义 ▪ 是指调控主体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为了实现宏观变量
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协调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 ▪ 2、宏观调控的特点 ▪ 1)以社会总供求和总需求为调控的宏观目标。 ▪ 2)以间接手段为主要的调控方式 ▪ 3)以经济规律为运作机制。
▪ 2、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 1)合法性原则:从实体和程序法两方面保障依法调控 ▪ 2)尊重市场原则:这是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原则 ▪ 尊重和符合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为市场主体创造一
个安全、有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善于利用利润平均 化规律分配社会财富;善于利用‘‘经济人”规律调控市场行为。 ▪ 3)适度调控原则 ▪ 3、宏观调控法的构成 ▪ 1)计划法、产业政策法 ▪ 2)财政(税收)法、金融法 ▪ 3)国有资产法 ▪ 4)对外贸易法
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 财政法定主义:是对财政法在形式上的要求,它旨在 保障民主原则在制度上的实现。一般表现在财政权力 (利)法定、财政义务法定、财政程序法定、财政责 任法定。
▪ 财政健全主义:所关注的是财政运行的安全稳健,旨 在降低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运行不至于偏离安全稳健 的目标。其核心问题即在于,能否将公债作为财政支 出的资金来源。
▪ 财政转移支付又称财政补助支出。一般表现为 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为解决财政失衡而将部分 财政收入无偿的让渡给下级政府、企业和居民 时所发生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
▪ 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包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和财政补贴两大类。
▪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可划分为下述几种形式:

经济宏观调控知识点总结

经济宏观调控知识点总结

经济宏观调控知识点总结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就是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总量、结构和动态关系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宏观调控是国家采取的各种政策手段,通过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持通货膨胀率和就业水平合理、外汇储备充裕、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综合措施。

二、宏观经济目标1. 经济增长目标: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持续地增长,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

2. 通货膨胀目标:控制通货膨胀率,保持物价稳定。

3. 就业目标: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就业率。

4.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赤字过大。

5.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1. 财政政策:通过制定和调整预算、税收、支出等政策,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2.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影响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

3. 产业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手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4. 外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水平、管理外汇储备等手段,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5. 劳动力政策:通过教育培训、就业援助等手段,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6. 消费政策:通过鼓励消费、调控消费税等手段,刺激总需求与增加经济增长速度。

四、经济增长和稳定1.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投资、消费、出口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经济增长的模型和测度:物质生产和国民收入等模型,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测度。

3. 稳定增长的调控策略: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五、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 通货膨胀的成因:货币供应过多、成本推动、需求推动等因素导致通货膨胀。

2. 通货紧缩的成因:货币供应不足、成本上涨、需求不足等因素导致通货紧缩。

3. 调控通货膨胀的手段: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管制等手段,控制通货膨胀。

4. 调控通货紧缩的手段: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手段,缓解通货紧缩。

宏观调控法 名词解释 简答 精心总结 绝对重点

宏观调控法 名词解释 简答 精心总结  绝对重点

名词解释一、宏观调控法总论部分1.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关系: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p420)3.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420)二、产业法律制度4.产业政策:(广义)国家对本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所有政策的总称;(狭义)指产业结构政策。

(p458)5.产业法:是调整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459)6.产业结构法:产业结构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使产业结构的优化。

(p463)7.产业组织法:是指同一产业组织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合理竞争,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

(p467)8.产业技术法:是产业技术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促进应用技术开发,鼓励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

(p469)9.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是指政府旨在改善一国范围内经济的空间结构所制定的公共干预准则及所有的公共干预行为。

(p471)三、财政法律制度(预算)10.公共财政:是以弥补市场失效、满足整个社会公共需要为基点,由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高公共品(或服务)而构建的政府收入、支出和管理资材当地经济活动的总体。

11.财政法:是调整在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儿取得、使用和管理资材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调整对象——是指在国家取得、使用和管理资材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也即在财政收入、支出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12.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是一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各级参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意向基本制度。

13.财政管理体制法:是指调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等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4.分税制:是指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之间,以税收划分为核心,相应明确各级参政收支范围和权限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高考政治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知识点

高考政治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知识点

高考政治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知识点高考政治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知识点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

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所以,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温馨提示:记住要学会逆向使用和考虑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方案,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方案,如年度方案、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振兴战略等;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

其中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如: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化;发行国债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面对货币供给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动;存贷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

其好处是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标准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宏观调控法知识讲解

宏观调控法知识讲解


财政法
▪ 一、概述 ▪ (一)财政法的概念 ▪ 财政法,简而言之,是调整财政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 财政关系具有财产性 ▪ 财政关系具有管理性 ▪ 财政关系具有社会性 ▪ 财政法是一种强行法 ▪ 财政法是一种确认和规范政府财政行为之法 ▪ 财政法是一种宏观调控法
▪ (二)财政法的原则 ▪ 财政民主主义:着眼于财政的民主基础,在财政法体
▪ (三)调控手段 ▪ 1、调控手段的协调 ▪ 2、调控手段的冲突 ▪ (四)调控程序 ▪ 1、确立宏观调控决策的制定、颁布流程 ▪ 大体包含以下环节: ▪ 提议程序 ▪ 论证程序 ▪ 建议评估机制 ▪ 预警机制 ▪ 应急性机制 ▪ 2、建立救济制度 ▪ 纠偏机制、补偿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保障机制 ▪ 3、建立监督机制
▪ 1、预算管理职权
▪ 2、法定收支范围
▪ 预算收入:税收收入;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 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 预算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文化、 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 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其他支出。
▪ (四)预算编制的原则与程序
▪ 预算编制的程序:
▪ 国务院下达预算编制指示——初步审查——审 查批准——备案——批复预算
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协调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 ▪ 2、宏观调控的特点 ▪ 1)以社会总供求和总需求为调控的宏观目标。 ▪ 2)以间接手段为主要的调控方式 ▪ 3)以经济规律为运作机制。
▪ 2、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 1)合法性原则:从实体和程序法两方面保障依法调控 ▪ 2)尊重市场原则:这是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原则 ▪ 尊重和符合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为市场主体创造一

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

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

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1.加强财政调控。

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费、加大对重点领域投资的支持等,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2.货币政策调控。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经济的总量和流动性,以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3.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民经济发展、鼓励城乡资金流动等方式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加大对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

6.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

通过实施“绿色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环境保护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7.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出现市场垄断和欺诈行为。

8.培育新兴市场。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新兴市场的发展,如消费金融、在线教育、智慧城市等。

9.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0.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有关劳动力、银行业、国际贸易、城市化等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1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它们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12.加强对经济风险的防范。

政府应该预测并防范各种经济风险,如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等。

13.优化政府职能。

政府应该优化自身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宏观调控法复习重点

宏观调控法复习重点

宏观调控法第一章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宏观调控即为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宏观调控目标:1、总量均衡;2、结构优化;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手段:1、财政调控:如转移支付、发行国债等。

2、税收调控:如所得税、消费税、印花税等。

3、金融调控:如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4、计划:如国民经济5年计划。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

宏观调控法:调整在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宏观调控法的初级宗旨即直接目的:规范和保障国家宏观调控行为,预防和克服市场失灵,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均衡和结构的优化,实现物价平衡、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和持续增长。

终极宗旨即根本目的:在实现初级宗旨的基础上,协调和解决国家整体利益和经济个体利益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宏观调控法的原则:(一)调控法定原则:调控行为要有法律授权,依法调控。

(二)调控绩效原则:如经济适用房的“砖头补贴”—暗补和“人头补贴”—明补。

(三)调控公平原则:兼顾产业、地区、收入等方面的公平。

(四)调控适度原则:不能顾此失彼,要考虑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宏观调控主体是宏观调控行为人或行为的施动者,是宏观调控义务的承担者和宏观调控权力的享有者,限于国家。

宏观调控主体的权利:根据权利所处的环节分为立法权和执法权;根据权利所指向的方式分为财政、税收、金融、计划等调控权;根据权利的强制性强弱不同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调控权。

宏观调控主体的义务:依法享有并行使宏观调控权。

宏观调控受体,即宏观调控对象,是宏观调控行为的受动者,也就是宏观调控行为的直接受影响者。

限于市场主体,包括经营者和消费者。

宏观调控受体的权利:市场主体享有经营自由权。

宏观调控受体的义务:接受宏观调控,注意区分指令性和指导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宏观调控法概述1、简述宏观调控法概念及调整对象概念:调整国家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而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国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1)调控目标决定宏观调控关系: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具体:计划调控关系,产业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投资调控关系、储备调控关系、涉外调控关系2、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概念:宏观调控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a,以宏观调控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b,以当事人之间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核心3、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1)法理:调控主体,受控主体(2)现实:a:国家:职能调控部门:发改委、财政部、央行;政府相关部门:国务院相关部委b:市场对策主体: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4、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1)宏观调控行为:a,立法,执法;b,基础性,高层次;c,角色,非角色;d,单方,联合;e,积极,消极(2)对策行为:a,选择性,强制性;b,基础性,高层次;c,单方,多方;d,积极,消极5、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表现及特性(1)表现:a,立法权、执法权;b,“计划、产业、财税、金融”调控权;c,决策权、协调权、引导权、强制权、监督权;d,必控权、可控权(2)特性:法定性、不可让与性、综合性、统一性6、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客体的权利表现及特性(1)表现:自主选择权、自主决策权、监督建议权、损失请求权、控告申诉权(2)特性:针对性、选择性、普遍性第二章、计划调控法律制度1、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的概念、特征及分类(1)概念:由国家制定并负责实施的,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是布置、规划、安排和调控未来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行动方案(2)特征:针对性(以相关信息掌握为基础);事前性(计划都是事先指定的);综合性;法定性(必须经人大审批通过);组织性(由专门国家机构制定)(3)分类:a,期限:长期、中期(5年计划)、短期(年度计划)b,实施范围:中央(国家计划)、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基层(县级)c,保障手段及效力:指令性、指导性d,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即涉及社会运行方方面面2、论述计划调控的必要性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功能(1)必要性:市场唯利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使得产业结构失衡,微利行业无人投资,从而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不平稳,因而要借助外力,国家介入产生计划,计划则依法产生计划法(2)功能:a,预测、引导的功能;b,政策协调的功能;c,宏观调控的功能3、简述计划法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调整确认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计划管理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它们之间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计划过程中所发生地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特征:双重性(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显著地政策性4、简述国民经济计划法的核心内容计划体制:(1)、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并检查、监督该计划实施(2)、国务院:主持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审批中央专项计划、行业计划,领导和监督计划职能机关(3)、政府计划职能机关(国家发改委):a,负责国民经济的统计工作b,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案c,负责国家计划的实施,提出计划实施方案,国家产业政策方案,参与有关国家职能机关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方案的制定d,依照有关规定,实施国家重要计划项目e,依法享有的其他职权(4)、政府相关部门:国务院领导下、职能部门指导下,负责本部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5)、地方计划机关:地方法规计划职权(6)、市场主体:地方政府应当征求市场主体的意见内容:(1)、国家计划任务制度—目标:a,宏观调控目标(计划实现目标)b,产业结构计划c,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2)、计划体系制度:从不同角度表述国家计划内容所组成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有关国家计划的有机结合体(3)、计划指标体系制度:a,反映内容:数量指标,质量指标b,表现形式:实物指标,价值指标d,反映问题繁简程度:综合指标,单项指标e,作用:考核指标,核算指标f,效力:指令性指标,指导性指标5、简述计划程序法的主要内容(1)、编制与审批:a,编制:国务院主持,职能部门操作过程:掌握信息,分析预测;草拟计划目标和相应得实施方案;确定计划方案,交国务院审查决定b,审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确保国民计划严肃性、规范性,使其具有法律效力)(2)、实施:a,指令性计划:强制执行力b,指导性计划:引导、指引、诱导(3)、监督:a,机关:权力机关的监督检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同);行政管理机关:主管机关,计划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专司监督机关;社会的监督检查b,内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程序进行检查;计划的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情况,保证计划执行的措施是实施,实施情况如何;计划执行过程中主体的行为进行检查(是否违法);对指令性计划执行情况严格进行检查6、论述调控主体的调控行为,从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上的主要表现第三章、宏观经济法体系下的产业调节法1、简述产业政策法概念及特征(1)概念:调整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特征:综合性,指导性,针对性,阶段性和灵活性2、简述产业政策法体系结构(1)总体性产业政策法大纲:a,订立产业政策必须遵守的原则b,应解决的重点课题c,专项产业政策法制定程序d,实施的监督e,法律冲突及适用f,法律责任(2)专项产业政策法:a,产业结构调解法律制度b,产业组织法律制度c,产业技术法律制度d,产业布局法律制度3、简述产业扶持政策法的调整范围、调整方法(1)范围: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瓶颈产业、幼稚产业(2)手段:a,指导、诱导、强制b,计划、产业政策、财税、金融4、简述产业组织政策法的体系结构(1)企业并购法:1:包括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2:必要性:a,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b,形成市场的效益竞争,防止垄断c,防止国有资源的流失d,保护民族企业、民族经济(2)企业集团法律制度:1:目标:规模经济与企业竞争活动的关系2:原则:a,自愿互利、积极引导b,鼓励竞争、防止垄断c,优化组合、结构合理d,依靠科技。

增强后劲3:条件:a,企业集团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一般有紧密联合的核心层、半紧密联合层以及松散联合层组成b,采用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提倡母子公司形式c,符合公司设定条件(3)中小企业促进法:1:立法宗旨: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权义结构:a,促进主体权责:制定政策、统筹规划、提供相应指导和服务b,中小企业的利义结构:①依法经营管理②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③不得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④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简述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家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的范围(1)高科技型中小企业;(2)资源综合利用型和环保型的中小企业;(3)农产品深加工型企业;(4)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型企业;(5)出口创汇型企业;地处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种下企业6、简述产业技术创新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目的: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产业技术创新应与产业结构转变相结合,并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基本依据;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2,具体措施:①,资金投入:a,国家财政投资:税收优惠、政府采购b,金融: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政策性银行政策、商业银行贷款c,企业自身富人投入②,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a,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立法工作b,制定《科学成果转化法》配套的法律c,建立并完善技术中介市场法律制度d,完善技术引进的法律,制定《技术引进法》7、简述产业布局政策法的主要内容(1)产业部门布局:农业,工业,第三产业(2)区域布局:a,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5大经济特区,14个港口城市)b,内地c,西北开发d,振兴东北(3)具体:a,制定重点产业布局规划b,强调国家投资的倾斜c,产业布局配套d,完善产业布局转化8、论述产业政策法概念及体系结构概念:调整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体系结构:总体性产业政策法大纲:a,订立产业政策必须遵守的原则b,应解决的重点课题c,专项产业政策法制定程序d,实施的监督e,法律冲突及适用f,法律责任专项产业政策法:a,产业结构调解法律制度b,产业组织法律制度c,产业技术法律制度d,产业布局法律制度第四章、宏观经济法体系下的财政法1、简述财政的概念及其功能(1)概念: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活动的总称(2)功能:收入分配;配置资源;保障稳定2、论述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体现1,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2,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税,并建立中央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3,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支付制度4,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3、简述我国的预算管理职权的划分(1)各级权力机关:a,审查权;b,批准权;c,变更撤销权(2)各级政府:a,编制权;b,报告权;c,执行权;d,决定权;e,监督权;f,变更撤销权(3)各级预算职能部门:a,具体预算的编制权;b,预算的执行权;c,提案权;d,报告全4、简述我国预算收支的范围(1)预算收入的范围:税收收入;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专项收入,专门需要而收取的资金);非税收入;其他收入(罚没收入,规费收入)(2)预算支出的范围:经济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体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出5、简述我国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原则(1)、复式预算原则(2)、不列赤字原则(量入为出)(3)、真实合法原则(4)、节约统筹原则6、简述国债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1)概念:国债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债发行、流通、转让、使用、偿还和管理等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调整对象:发行关系、使用关系、偿还关系、管理关系7、简述国债法的主要内容(1)、国债的形式:a,期限:定期,不定期;b,流通:上市,不上市;c,用途:赤字,建设,特种;d,地域:内债,外债;e,具体: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特种国债(2)、国债的发行:a,条件:种类、对象、数额、价格、利率、附息方式、流动性b,发行方式:直接发行(政府);间接发行(金融机构向社会转售,政府与金融机构协商);销售发行法(委托证券经纪部门通过证券交易所发行);摊派发行法c,程序:取决于发行方式(3)、国债的使用、转让:a,使用:按用途使用(发行时公布条件)b,转让:债权人如何使用国债,使用体现在债权的转让,设置抵押(4)、国债的偿还:a,资金来源:预算盈余、偿债基金、预算拨款、借新债还旧债b,偿还方法:政府或其委托金融机构市场收购、抽签(5)、国债的管理:a,规模管理b,结构管理:期限结构、利率结构、投资结构1、论述政府采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采购法定原则:a,客体:纳入预算;限额以上、b,资金预算、c,程序:报投标法(2)、保障公益原则: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公法性,满足公共欲望(3)、公平交易原则:公开,透明,公平竞争2、简述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招标、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其他采购方式(国务院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可)3、简述转移支付法的概念调整在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简述转移支付的形式(1)、主体:a,中央——地方(政府间)b,中央、地方——企业(政府与企业间)c,中央、地方——居民(政府与居民间)(2)、现行体制:一般性转移支付(政府间的)(3)、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性的(4)、特殊财政转移支付:偶发性的5、简述当前我国确定转移支付时应考虑的因素(1)、财政供养人口(2)、总人口(3)、少数民族人口、贫困人口(4)、疆域面积(5)、农业产值6、简述转移支付的监管主体及方式(1)监管主体:上级财政部门(2)方式:a,决算b,其他:跟踪检查(审计部门);验收项目(检查财政转移)第五章、宏观经济法体系下的税法1、简述税收的功能(1)、获取财政收入的功能(原始功能)(2)、经济职能(宏观调控职能)(3)、监督职能2、论述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2)、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以实现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的有机结合a,税收调控可以发挥经济增长的作用b,税收调控可以发挥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c,税收调控可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d,税收调控可以发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作用(3)、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调控,以实现社会分配公平(4)、对特定的经济或社会活动进行调控3、简述税法的构成要件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期限、纳税环节、减免税、违规处罚4、简述流转税体系所包含的税种及基本构成要素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1)、增值税:a,纳税人:单位,个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b,征税对象:销售货物(有形动产);提供服务(加工、修理、修配、运输);进口货物c,税目:只要是销售有形动产的d,税率: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与日常生活有关),出口税率0(鼓励产品出口)小规模征收率,6%,4%e,纳税期限:1,3,5,10,15日,1个月f,环节:销售(收取销售款)g,减免税h,违规处罚:违反税务管理:未进行税务登记,未建立账目,未按规申报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小于10000元)(2)、营业税:a,纳税人:单位,个人b,征税对象:提供劳务(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服务、文化体育、娱乐);转让无形动产;销售不动产c,税目:建设、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服务、文化体育、娱乐、转让无形动产、销售不动产d,税率:建设,邮电通讯——3%;金融保险,服务,文化体育,转让无形动产,销售不动产——5%;娱乐——5%-25%e,纳税期限:3,5,15日,1个月f,环节:收讫营业款项g,减免税:与人的生老病死有关的减免税(出生,教育,养老院,殡葬);与宗教相关的(门票收入减免税);与农业相关h,违规处罚(3)、消费税:a,纳税人b,征税对象:{生产应税消费品、委托应税消费品、进口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销售数量c,税目:烟、酒、汽油、柴油、烟花、鞭炮、奢侈品(贵重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具、高档手表、一次性木筷、小汽车、游艇、汽车轮胎d,税率e,纳税期限f,环节g,减免税h,违规处罚5、简述所得税体系所包含的税种及基本构成要素(1)、企业所得税→按年征收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纯收益)×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根据年纳税所得额:a,3万元以下→18%b,3~10万元→27%10万元以上→33%(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期限:a,工资薪金:按月征收→九档,超额累计税率:5%~45%b,个体工商户:按年征收→五档,超额累计税率:5%~35%其他所得:按次征收,税率基本为20%第六章、宏观经济法体系下的金融调控法1、简述金融法及金融调控法的概念及金融调控法调整对象(1)金融法:确认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在金融活动中形成的金融管理关系和金融业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金融调控法:调整金融调控关系和金融监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金融调控法调整对象:金融宏观调控关系;金融交易关系;金融市场规制关系2、论述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特点及必要性(1)特点:关键性、灵活性、国际性(2)必要性:a,市场缺陷的存在b,金融活动本身存在高风险3、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并负责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它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4、简述货币政策的概念及特征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5、简述货币政策的体系构成(1)信贷政策:为控制货币量,对信贷活动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