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苏轼的诗词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凭栏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时,也许会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月夜里思乡怀远、黯然神伤时,可能会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漫步在西子湖畔,定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需要宽慰、需要排解内心的抑郁时,总会想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今天,我们就怀着虔诚的心,通过对苏轼的词的赏析,仰视这位文化巨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等。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后赤壁赋》等。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谪至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至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县),后北还,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观景时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1.宋词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正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2.一尊还酹.江月

酹: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长江滚滚向东奔流而去,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波浪淘尽了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多少杰出的英雄人物。古时候军队营垒遗迹的西边,有人说,那儿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我不禁想起当年的周公瑾,美丽的小乔刚刚嫁与他,(他)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英气勃发,勇武刚烈。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军的战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我神游于当年三国的古战场,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了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在世犹如大梦一场,还是洒一杯酒祭献给江中伴我的明月吧。

定风波

三月七日, 沙湖 道中 遇雨。 雨具 三月七日,我在去沙湖的路上遇到下雨。拿着雨具的

先去, 同行 皆 狼狈, 余独 不觉。仆人已先离去,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只有我感觉不到。

已而 遂晴, 故 作 此。不久天就晴了,因此,我写了这首词。⎣⎢⎡

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

1.识记字音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1)大江

..东去

古义:长江。

今义:大河的泛指。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4.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

(2)羽扇纶巾

....(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

(3)樯橹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4)竹杖芒鞋

....轻胜马.(名词作动词,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骑马)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文/蒋勋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在长江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他很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曾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对他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那么笨,那么拙,歪歪扭扭,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他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对他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由此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上喝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归来仿佛三更”,则是说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理家务,但是他睡着了,正打着呼噜。“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他之前的诗词可知,如果敲门都不应,他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他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换个角度欣赏周围的风景。他那时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个满身刺青的壮汉,那壮汉把他打倒在地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了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