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管理之道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智慧与现代领导力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智慧与现代领导力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留下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名人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对现代的领导者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结合几位古代历史名人的故事,探讨他们的智慧与现代领导力的联系。
一、孔子的见贤思齐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倡的“见贤思齐”思想,强调领导者应该善于聚集人才,吸纳各方优秀之士,实现团队的良性循环。
这与现代领导力中的“招贤纳士”战略不谋而合。
在当今社会,优秀的领导者也应该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只有通过吸纳和培养具有潜力的人才,才能为团队或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孔子的智慧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发现和欣赏身边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事业中发光发热。
二、刘备的仁德之道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蜀国的创立者,他以“仁德”著称。
仁德之道注重以仁爱和德行来治理国家和统御人心,刘备以其温和、谦虚而又坚定的领导风格,在战乱时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支持。
现代领导者也应该具备仁德之德,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去引导团队,赢得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仁爱和德行不仅能够倡导团队的凝聚力,还能够为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激励团队积极向前。
三、曹操的智略过人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名将和政治家,他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展现了出色的智略。
曹操善于制定战略和战术,善于根据形势变化做出应对,其对于人心的洞察力和智慧出类拔萃。
现代领导者需要具备曹操类似的智略。
只有对外部环境有准确的判断和洞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引领团队向前发展的战略。
同时,作为领导者还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不断优化战略和路径。
四、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他以深思熟虑的谋略和卓越的才智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经典战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军事领域。
现代领导者需要学习诸葛亮那种谋略和智慧。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刘备和曹操的用人之道
2、聚焦完美,离析缺陷
刘备可谓义薄云天,拥有了安邦之师,定国之相。但用情过 度,把义气与正气本末倒置,丢了性命,失了江山。管理中, 我们认识到义气的狭隘性,正气的必要性。义气有着冲动的 分子,使你有着达成目标的决心,但不能使你走向达成目标 的结果。正气就必要了,它能使你在不放弃原则的前提下, 坚决的完成目标。 刘备除了一个稀里糊涂的“皇族后裔”,算是“白手起家”。 他从“落水狗”地东奔西走到形成“三分天下”的势均力敌 之师,我们不得不望洋兴叹。刘备谦恭,随和,大义,重情, 这应该是其利处。企业需要这样的人物,员工需要这样的领 导。如果你常以领导自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那么,你 永远也无法走到员工心中去,你怎么也无法听到真实的建议, 你也不会得到栋梁之才。要避免像刘备一样“因同宗不取荆 州”、“因仁义不接徐州”,这是其弊端,当今社会,现代 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告诉你适者才能生存?
三、总结
吸取精华 去其糟粕
1.领导艺术:刘备VS曹操
领导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渔夫,另一种
是园丁。他们分别信奉两种不同的管理学: 一种信奉渔夫的管理学,为的是获取、占有 和控制财富;一种信奉园丁的管理学,关注 的则是如何培育和创造财富的过程。 《三国 演义》中就描写了两位富有领导力的英雄。 一位是看重绩效的领导者--曹操;另一位是看 重人情的领导者--刘备。
看重绩效,更看重人情
看重绩效,更看重人情。领导者好比是交响乐的指挥,通过 他的努力、想象和指挥,使其乐器融为一幕精彩的音乐表演。 重绩效不重人情,达不到长远发展。重人情不重绩效达不到 成功。二者应该相辅相成。 曹操是一个渔夫式的管理专家。本应统一三国。他在道德上 缺少令人信赖的人格,不重人情,疑心重重,最终只能"天 下三分"。 刘备真可谓园丁的"先觉者",三顾茅庐语出"先生不出,如苍 生何",为赵云"单骑救主"掷子于地。刘备很重人情,在绩效 上却优柔寡断。最终导致"白帝城托孤"。
管理制度古诗词
管理制度古诗词古往今来,管理制度是组织运行的灵魂,它承载着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命运,所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组织运作的基石。
今天,我们用古诗词的形式,来探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
一、制度之基——章句清晰,法度严明《礼记》中曰:“礼之敬止也,法之恭,伦也。
”管理制度之于组织,犹如礼法之于君子,章句清晰,法度严明,是管理制度的基础。
制度如磐石,不可动摇,章节分明,权责明确。
《论语》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管理制度也如北辰般坚定不移,指引着组织前行。
《三国演义》中刘备曰:“莫靠天公,别有天公。
”意思是说,制度是组织的法则,任何人都要服从其规范。
二、制度之道——权责统一,审慎执行管理制度要做到权责统一,权利与义务相匹配。
《资治通鉴》中有“庶政由民,富国由治”的名言,意味着管理制度必须依法行政,才能保障组织的长远发展。
孟子曰:“知者因时制宜。
”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因时制宜,灵活变通。
《红楼梦》中宝玉曰:“小事小议,大事大议。
”管理制度的执行也需要审慎应对,细致入微,遇事不慌不忙,按照制度执行,保持组织的运转。
三、制度之功——规范行为,促进发展管理制度的作用不仅在于规范行为,更在于促进组织的发展。
《庄子》中有言:“管理之道,观乎埒考。
”管理制度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组织前行的方向。
制度约束了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保障了组织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管理制度还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和潜力,带动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李白曰:“江山如画,日月如梭。
”管理制度就如江山一般,承载着组织的梦想和愿景,为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舞台。
四、制度之害——僵化陈旧,束缚发展管理制度若僵化陈旧,就会束缚组织的发展。
魏颗在《世说新语》中说:“成法不动,亡国之基。
”管理制度若不与时俱进,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会成为组织的负担,阻碍组织的发展。
三国管理智慧
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领导者的智慧:《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策略
领导者的智慧:《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策略1. 引言在中国文化中,曹操、刘备和孙权被视为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领导者之一。
他们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被收录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这几位领导者所展现出来的出色才能和策略,并从中提取出可供现实世界领导者借鉴的智慧。
2. 曹操:谋略胜过勇力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才华和战术眼光的领导者之一。
他善于分析形势,制定长远计划,并善于运用谋略进行政治斗争。
例如,在与袁绍作战时,曹操采用了离间计、连环计等多种策略,最终击败了敌人并统一北方。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也是一个善于招贤纳士、发掘人才的领导者。
他重视人才并给予机会发展,例如举荐荀彧和贾诩等人。
这种英明的用人之道使曹操队伍中的人才层出不穷,为他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刘备:仁义之道与协调能力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为人称道的领导者。
他以仁德而闻名,对待部下广泛采纳他们的意见,并与之达成共识。
刘备也是一个有重大目标和长远规划的领导者,他志存高远地建立蜀汉。
在与孙权合作时,刘备展现出卓越的协调能力。
他与孙权成功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一起对抗曹魏。
这种协调能力使得刘备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保持稳定,并取得了重要胜利。
4. 孙权:平衡实力与外交手段孙权是《三国演义》中最年轻但富有天赋和智慧的领导者之一。
他深谙保持实力平衡和灵活运用外交手段的重要性。
例如,在与曹操及刘备对峙时,孙权善于借助两方势力进行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他与曹操签订了“黄盖投降”奇计,以此掩护自己对刘备进行秘密交涉,最终获得合作机会。
此外,孙权也展现出对人才的重视和善于用人之道。
例如,他重用张昭、顾雍等重要参谋,并借助他们的帮助制定战略和政策。
5. 结论从《三国演义》中了解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些领导者的智慧是非常有价值的。
他们不仅展示出高明的战略眼光和智谋,还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善于招贤纳士、协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外交手段等方面的智慧。
《水煮三国》管理之道
管理之道一:HR管理(曹操煮酒论人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人:(3步骤) 1)界定职位所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 界定最适合人选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职 业性向、资历、能力等; 让候选人才与他所负责的职务相匹配。 2)知人。运用人员测评工具,分析每位 员工的性格特征,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 才。 3)重视员工教育培训。
薪酬管理要胡萝卜加大棒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 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薪酬管理犹如买菜与卖菜,越是通过各种形式 克扣员工的工资,员工也就越发消极假装勤 奋,短斤缺两。
不需要花钱的胡萝卜
天女散花 表示关怀 假装关怀 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 让工作充满挑战的刺 激 颁发奖状 和员工一起共进午餐 给员工制定工作目标 的机会 策划员工之间的竞争 有效授权
性格分为四类:活泼型、力量型、完 美型、和平型。
真正的企业家是“完美+力量”型性 格。英气兼而有之,雄气兼而有之。 有深度、爱思考、善于分析、有创造 力、有条理、注意细节;眼界高远、 目标破明确、行动果敢、意志坚强; 胸怀大志、腹有良谋、藏宇宙之机、 吞天地之志,具有杰出的智慧和领袖 魅力。
管理之道二:有效的时间管理(诸葛亮大铁桶里 的奥秘) 铁桶最大的容量,象征着在一段 时间内,一个人的最大工作量。
不重要 C(细沙型的事务) 1、不速之客的接待 2、某些信件、文件、电话的处理 3、某些会议的出席 4、某些必要围而不重要的会议、 活动
管理之道三:薪酬管理(刘备的菜市场理 论)
薪酬管理并非用“最低的人力资 本”去购买“最高的营业绩效”。 首先,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标价时要顾及员工的尊严; 其次员工工作的追求不仅仅是为 了工资,更多的是寻求自我发展、 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员工希望能与老板分享公 司的营业绩效。
刘备管理之道
刘备管理之道——商业模式(一)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刘备的商业模式核心之一就是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刘备在经营态势的把握上是非常独到的,“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今天在我们学习企业成功经验的时候,我们提出的一个理念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二)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相匹配要让一个商业模式取得成功,在管理上还需要让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匹配。
占人和是刘备定的商业模式,要完成这种模式走向成功,首先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进行资源整合。
1.聚才聚才就是聚集人才,刘备用的聚才方法是对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
今天企业去招聘一个职业经理人,可能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或者在专门的招聘网站上发布信息,或者到人才市场,或者通过猎头公司招聘等,无论哪种招聘方式都有一个企业介绍,关于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创业历程、企业现状和成果以及企业的目标等等,应聘者或者求聘者首先要了解这个企业,至少是在一个比较粗的层面上去了解,然后知道这个职位适不适合自己,才可能去应聘。
2.用才刘备的用才方法是信任,搭建舞台,人尽其才。
首先是看准人才,能够慧眼识英才,其次是给英才搭建信任的舞台,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很好的舞台去成就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
刘备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众,首先他为英才成功的搭建信任的舞台,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刘备聚才用才方面卓越的表现。
3.强调资源整合能力没有聚才就谈不上人力资源的整合,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这里,人和是非常重要,但是聚集了人才不能用才,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聚才、用才是建立团队成就事业重要的两个方面,聚才才有用才的可能,用好人才发挥能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三)现代管理的启示1.兔子不用骆驼术管理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实际,这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常说“兔子不用骆驼术”,管理兔子之道不能用管理骆驼的办法。
成功企业的经验不能照搬照套,所以有的企业照搬了标杆企业之后,使企业整体出现了下滑,甚至出更大的问题,这是因为管理和企业实际不匹配,企业是否能适应根据现状从实际出发是很重要的。
7个经典故事,道尽古代人才管理真髓
7个经典故事,道尽古代人才管理真髓实人才不难得,难得的是让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做贡献,原因就在于很多领导者在人才管理方面不得要领,或引不来,或不会用,或留不住,等等。
本文用7个经典故事,演绎古代人才管理的经典招数。
1、留才: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分分合合,职场中已司空见惯。
因此,引才难,留才也难,而留住高才的心似乎难于上青天。
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
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
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
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
”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
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
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
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
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坂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一命。
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
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会为你效命。
2、引才:秦昭王五跪得范雎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
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
范雎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
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雎,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
”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语。
秦昭王又跪,说:“先生真的就不愿意教寡人吗?”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
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的。
”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团队建设案例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团队建设案例分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历史上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人物故事。
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领导力风格和团队建设情景。
本文将通过分析其中几个关键案例来探讨《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主体1. 刘备的仁德之道刘备是《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仁者”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以仁爱、宽容和诚信为核心原则,在团队建设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
他始终信任和尊重他人,积极倾听并采纳意见,给予下属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责任。
这种强调感情和关怀的领导风格,使得刘备能够有效地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并构建起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团队。
2. 曹操的权谋策略曹操是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他以独特的权谋手段和强硬的决策能力著称。
虽然曹操的领导风格不像刘备那样强调仁德,但他通过精准地运用权力和信息,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高效而实施严密的组织。
曹操善于分析形势,抓住机会,并采取果断行动,这种机智与决策力使得团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 孙权的柔性战略孙权则是表现出一种温和、灵活而富有洞察力的领导风格。
他善于借助外部势力、平衡利益关系,并与其他诸侯国保持稳定的关系。
孙权在团队建设方面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在管理团队过程中尊重个人思想和创新能力。
他自始至终保持稳定和谐的团队氛围,并通过合作与妥协来确保长期发展。
4. 赤壁之战中吴蜀联军的合作模式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展示了吴蜀联军在刘备和孙权的领导下成功合作的案例。
这场战役中,刘备和孙权相互信任、密切配合,并共同制定了可行的战略计划。
他们充分利用各自团队中的优势,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而果断的决策,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案例揭示了领导者之间互相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协作来实现共同目标。
结论《三国演义》中展示了不同领导风格对团队建设的影响。
刘备以仁爱为核心原则,曹操以权谋为主导策略,孙权强调柔性战略与协作合作,而赤壁之战则是一个成功的团队合作案例。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之道
曹操类型的领导者:
看重绩效
✓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说明了曹操那种雷 厉风行的行动力。
✓ 他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目光所向,无坚不摧。
✓ 他比任何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崇尚行动,似乎拥 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总是能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 他们总是在意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 大关心。他们喜欢控制一切,并强硬地按照自己的 意愿发出指令。他们显得是那样霸道、粗鲁、冷酷 无情 。
3. 员工忠诚度的危机,荆州地主武装的 潜在威胁,以及汉献帝身边反曹势力 可能造成的后果,使得曹操在受到打 击之后,不顾一切地穿越华容道, 500里长程大溃退赶回襄阳,并迅速 回到许昌,以控制局势。
曹操的困 惑
什么是员工忠诚度?
关羽为什么宁可挂印封金,甚 至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 投奔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了蜀汉事 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获得领导力的6种 途径
❖ 法定性的领导地位 ❖ 强制性的措施 ❖ 诱惑性的奖赏 ❖ 专家性的意见 ❖ 鼓舞人心的口才 ❖ 值得信赖的人格魅力
曹操 VS 刘备
❖ 一位明星级老板,与一位非明星级 老板的实力对抗。
❖ 究竟谁更有领导力?
赤壁大战:一部传奇的 管理学案例
❖ 《三国志》:“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 是大疫,士卒多死伤,乃引军还。”
对酒且当歌,歌声多悲壮。 曹操的歌声穿过了千年的时空,掀起我心中的巨浪。
曹操的困 惑
什么是员工忠诚度?
关羽为什么宁可挂印封金,甚 至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 投奔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了蜀汉事 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薪可以买到 人才,
但买不到忠诚。 老板付出薪水利用员工,
员工付出时间利用老板。 老板在混员工的时间, 员工在混老板的薪水。 老板在假装关怀员工, 员工在假装忠诚于企业。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权谋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权谋导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历史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各大势力之间的斗争和内部纷争。
其中,策略与权谋是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涌现出来的各种策略和权谋手段。
1. 孙权的东吴江山稳固之道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统治者,他在掌握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首先,孙权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在曹操和刘备之间保持平衡,并借助周瑜等人才实现战略合作。
其次,他积极发展农业、加强经济基础,增加财富积累和士兵培训。
此外,孙权还重视文化教育,在民众中普及知识和法律,并建立起健全的官僚体系来管理政务。
2. 曹操的奇谋与权力争夺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具权力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被赞誉为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首先,他善于利用战术上的奇谋,如火烧连营、空城计等,击败了敌对势力并获得战略优势。
其次,曹操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3. 刘备的仁义之道与联合抗敌刘备作为三国时期一个受人尊敬和支持的领导者,以其仁义之道和联合抗敌而闻名于世。
刘备通过示弱外交策略来获取盟友,并协同关羽、张飞等将领实施包围魏武功计划,在长坂坡大败曹军。
此外,刘备注重人民福祉,推行仁政,赢得民众支持。
4. 诸葛亮的智谋与治国良方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也是三国演义中最负盛名的智者之一。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智谋和治国良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
他提出了“先斩后奏”、“空城计”等多个策略,并运用兵法来制定战略、提升军队素质。
此外,诸葛亮注重教育和知识普及,推行科学技术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结论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权谋呈现了一个激烈而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
各个领导者在统治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双重角色中游刃有余,并通过巧妙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些策略与权谋在历史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学习管理智慧有着重要意义。
汉朝的刘备时期蜀汉的兴衰与刘备的治国
汉朝的刘备时期蜀汉的兴衰与刘备的治国刘备,字玄德,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蜀汉的开国皇帝。
他生活在东汉末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奠基者和统一南方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刘备时期,蜀汉经历了兴盛和衰落两个阶段,同时也见证了刘备的聪明才智和治国能力。
一、蜀汉的兴盛阶段刘备即位后,他以巩固政权、稳定民心为首要任务。
他重用贤能之士,如诸葛亮、刘禅等,同时推行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
首先,刘备恢复了法制,加强了统治地区的治理,为蜀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注重农耕生产,修建水利和道路,提倡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在外交方面,刘备稳定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争取了各方支持。
在军事上,刘备重视军队建设,注重士兵的训练和统一指挥。
蜀汉的军队逐渐壮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如汉中之战、当阳之战等,这些军事胜利为蜀汉的巩固和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刘备也非常注重外交手段,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来稳固国内和平,争取外界支持。
二、蜀汉的衰落阶段蜀汉的兴盛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刘备去世后,蜀汉逐渐走向衰落。
首先,刘备的继承人不如他有政治才能,导致了政权内部的动荡。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但他年幼无法有效统治国家,权臣、宦官等在政权中积聚了权力,导致朝政腐败,国家治理陷入困境。
其次,由于刘备在治国时依靠了诸葛亮等许多贤能之士,而他去世后诸葛亮也相继辞去官职,导致政权缺乏良好的管理人才。
蜀汉的统治阶层出现了明显的能力不足和分裂,影响了国家的治理和军事力量。
此外,蜀汉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威胁和侵略。
东吴和魏国先后对蜀汉发动了多次战争,虽然在诸葛亮时期蜀军多次取得了胜利,但蜀汉在统治后期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国力逐渐衰弱。
三、刘备的治国之道刘备在治国时期秉持着以仁爱为本的理念,注重与百姓的联系,倾听民意,通过给予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他懂得以德服人,广纳贤能,诸葛亮就是他的得力助手。
从刘备看管理之道
从刘备看管理之道刘备的用人之道:《三国演义》它其中的管理问题,就是要顾及到《三国演义》里它的三个政治集团主要领导人他们的作为与事业成败的关系。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看到的这三个政治集团,刘、关、张是最不成功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所得到的地盘最小、存在的时间短,我们用天命论来解释,时运不济才造成了他们的事业不能成功,我觉得其实不是这样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一定与他的所作所为有关系,《三国演义》是一部管理学的经典之作,究竟怎么来学习它,在学习了管理学后,结合我的理解,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先说刘备的用人之道。
在《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之所以被歌颂,实际上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刘、关、张这些人,他反映了老百姓的一个愿望,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农业社会里,只有读书人有出路,就是走科举之路成为国家的管理者,成为达官贵人,享荣华富贵。
对于农民和市民来说,他们是非常无助的人,他们想要成功,就是拜结义弟兄,而刘、关、张就是通过结义这种方式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这三个人的出身,刘备当时被称之为“织席贩屨之徒”,张飞是屠夫。
关羽是山西人,从山西跑到了河北,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天下间要大乱的时候,这三个人走到了一块,在桃园里结拜成了弟兄,而在这个过程中,刘备相对于一般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是比较成功的。
刘备的成功之道:从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的人,能够当了一个蜀国的皇帝,不能不说他有他的成功之道。
他最大的成功之道就是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让他们有了这样一个行动纲领和远大目标,在桃园结义的时候是这样的:”我们三个虽然不是一个姓氏,但是从今结拜以后,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有违此心天人共辱”。
“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也就是他们希望能为国家出力这么一个理想。
这种结义的方式,使他们三个人从此以后几乎变成了一个人,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核心凝聚力。
这是刘备最大的一个成功之处。
第二个成功之道是待人以诚、重视情谊。
它是增强内部凝聚力、增强内部团结,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法宝。
三国的企业管理智慧
上海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
24
小结
看到这里大家有何感想?
清晰、具体的企业目标会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引导力和凝聚力,是企业丌断前 迚的源动力
上雪中飞实业有限公 司
11
媒介计划
上海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
24
曹操篇——曹操的人员管理
唯 才 是 用
“任 空用 降 兵 ”
榜身 样先 激士 励卒
上海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
17
谢谢观赏!
上海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
18
3
媒介计划
刘备的企业文化
刘备的企业核心文化是以“义”。
1,桃园三结义 2,历叱主流价值观 — 男人要讲“义”气
企业文化是激励团队不断向前的源动力
上海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
24
刘备的企业愿景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丌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 ”
伸大义于天下
上海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
24
3
3
《隆中对》中诸葛亮对政治栺局的分析
14
曹操篇——
任用“空降兵”
曹操擅洞察人性,对”空降兵”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使其尽快融入团队 ,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用原吕布部将张辽、张辽在合肥之战以寡敌众,击退孙权十万来犯之兵。
原刘表部将文聘归降曹操后,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 使外敌丌敢侵犯。
上海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
“荆州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丌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 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 民殷国富,而丌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亍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阷,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 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刘邦、刘备的用人之道
刘邦、刘备的用人之道散财得人心,古今中外皆然刘邦和刘备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豪,他们之所以得天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成功的用人之道。
所以,学习他们吸引、留住人才的办法,对帮助中国企业家解决“人才无处觅,人才留不住”的难题,大有裨益。
寻觅人才、留住人才的第一项工作是给待遇。
刘邦给韩信的,刘备给诸葛亮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待遇。
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对当今企业而言,这种待遇要给得有竞争力,就要注意三点。
第一,待遇应当是和公司内部的高管比,而不是和他本人原来的收入比。
在一个企业内部,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怀著一个共同的挣钱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因此,内部相互之间有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
不管过去拿多少钱,只要进了同一家公司,就要按现在的统一标准来。
第二,待遇应当是和中国市场的整个行业比,而不是和本地区比。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水平,这是事实,但由于现在人才的全国性竞争,因而人才是在行业内全国性大循环。
高级人才的比较基准是不分企业地理位置、不分企业性质的,就如同地处偏僻的企业也有全国行业老大一样。
第三,要设好位置,定好待遇标准,然后按图索骥,去三顾茅庐。
很多企业对这一点不以为然,没有专门的方案规划,某次开会或出差偶然遇到或听说了,便即兴开价,却一没有考虑原来的体系,二提出得不完善。
所以,给待遇要有竞争力,“觅”也是一门小学问。
寻觅人才、留住人才的第二项工作是给事业空间。
对刘邦和刘备而言,目标都是一样的:平天下、坐天下。
对企业老总而言,大目标是行业领先。
在这样的大事业战略下,给事业空间时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是给予全局工作的战略制定参与权。
全局的战略,应该有一个规范的决策流程,而且是事先声明好的。
重大战略决策,看不清的,宁缓勿躁,宁求高度一致,勿求求同存异。
一般性的管理决策,不求高度一致,宁求求同存异。
第二是给予局部工作(或职能或产品或地区)的战略决策权。
对于局部决策,一看结果,二看过程。
过程正确而结果不佳,可能是水平问题,也可能是经验问题;过程错误而结果正确,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个体水平高;过程错误而结果错误者,才是需要介入之时。
向刘备学习“理才”之道
向刘备学习“理才”之道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是个“窝囊”人,论武功不如关张,论计谋不如诸葛,可他为什么就能得到天下,并把一大群文臣武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有人说,刘备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他有“三低”。
一是“低身交朋友”。
刘备一生中两个最知心的朋友,无疑就是关羽和张飞。
谁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
父亲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
刘备当时虽然没有做官,但也胸怀大志,梦想“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再看关羽和张飞,一个是在逃的杀人犯,正在被通缉,另一个则是酒贩屠户。
按说,刘备与关、张二人,无论出身、志向还是学识、性格,都有很大的差距。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备遇到他们后竟然“一见钟情”,并焚香盟誓,结为兄弟。
你把别人看高,别人才会把你看高;你把别人看低,别人也会把你看低。
自恃优越而眼睛向上的人,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也难成就一番事业。
二是“低头拜贤才”。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成为历代求贤的经典。
论年龄,刘备比诸葛亮要大好几岁;论身份,刘备是“司隶校尉、领豫州牧”,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级;论势力,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队伍和地盘,而且还有关羽、张飞相助。
而诸葛亮呢?充其量只是一个读过几本书的农民,“猫”在山旮旯里,躬耕垅上,悄无声息。
然而,刘备第三次拜见诸葛亮时,他却仰卧于草堂几榻之上,让刘备站在阶下干等。
将及一时,仍不起来,以至于关羽着急,张飞发怒。
又立一个时辰,直到刘备浑身倦困、强支不辞时,诸葛亮才慢悠悠地伸个懒腰,并口中念念有词:“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而刘备却一点怨言都没有,赶紧弯腰曲背,虚心求教。
一般的领导者,是很难低头请求别人指教的。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走上领导岗位,就标志着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都高人一截。
像诸葛亮这样摆谱的人,他们早就拂袖而去了。
三是“低眉待来宾”。
这在刘备“礼遇张松”的故事中表现最为明显。
一开始,张松想把西川的地图献给曹操。
但到了许都曹营之后,曹操一见张松其貌不扬,就没有了好感。
刘备的管理之道
刘备的组织—团队建设
刘备深知,一个好 汉三个帮,仅凭自己一 己之力,单枪匹马纵使 出浑身解数,也很难成 功。因此,必须有一批 志同道合之人同生共死, 共创大业。 与关羽张飞组成了 自己的核心团队,为事 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刘备的领导—知人善用
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 基本素质。 知人,就是要 求全面地了解 人的 长处、 短处,学识、 能力、性格; 善任, 就是要扬长避短、 科学地、合理地任用人才, 授之以权。 刘备通过 “桃园结 义”、“三顾茅庐”两大 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 事长,孔明为 CEO。关羽、 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 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 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 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 实质是合伙私营。
刘备的计划—确立目标
刘备创业历经坎 坷,成败起伏,但他 始终明确自己的目标 “匡扶汉室,申大义 与天下”即便是在最 失意的时候,他任然 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 标。 三顾茅庐见到诸 葛亮后首先谈到自己 的目标:“备不量力, 欲申大义于天下”
刘备的组织—招贤纳士
与曹操相比,刘备自身 的业务能力并不强。刘备意 识到了智谋之士的重要性, 他心里非常清楚,他要取得 快速发展,扩大自己的地盘, 急需一位职业经理人来辅佐 他。 这位职业经理人必须要 具备刘备及身边人所没有的 条件:有较强的战略眼光; 有较强的分析思维;有较强 的求职动机;有一定的管理 能力;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 虑。
刘备的领导—凝聚人心
刘备以仁为本的领导 观,使他能赢得社会各界 尤其是底层民众的广泛同 情与支持。 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树立良好个人形象, 因 曹 操 追 兵 将至, 众将劝刘备弃却百姓先行 撤退时,他道出了心腹之 言:“举大事者以人为本。 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刘 备正是以儒家仁的要求来 规范自己,从而树立了自 己的政治声望,为自己积 累了图霸天下的政治资本。
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
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纷争的时代。
为了生存和发展,各个势力勇猛善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战略思维。
本文将从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出发,分析他们的战略和战术,并对其影响进行剖析。
一、谋事在人:刘备的和平思维刘备以“仁者爱人”为核心思想,奉行温和、仁爱的政策,广纳贤士,以人为本,倡导和平与稳定。
他深明仁者无敌之理,坚持以德服人,使得南方势力对他寄予厚望。
刘备以“卧龙”诸葛亮为军师,聪明才智、知人善任。
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了战略愿景的实现。
二、韬光养晦:曹操的谋略之道曹操以“有备无患”为战略原则,充分发挥兵力之强,以独特谋略制胜,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家之一。
他善于韬光养晦,避免与敌人直接对抗,力求在敌人疲惫时乘机发起进攻。
曹操非常重视情报的收集与利用,深入敌方背后,实行秘密布局,使得敌人无法预料。
三、分而治之:孙权的灵活战术孙权在战略上采用分而治之的战术,利用地理优势和敌人之间的矛盾,实施灵活战术,从而取得了不少胜利。
他善于联合各军队,共同作战,在战术上充分利用水军的优势,形成了独特的“草船借箭”等作战方法。
孙权也善于利用外交手段,拉拢各方势力,增强自身的实力。
四、变法创新:刘备、曹操与孙权的差异在战略思维方面,刘备、曹操和孙权有着不同的特点。
刘备强调和平与仁爱,注重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倡导和谐的国家关系。
曹操则注重实际的政治与军事手段,以干练的谋略和强大的权力为基础,规模辽阔。
孙权灵活应变,注重战略的灵活性,依靠水军和外交手段,融合南方地理特点。
五、战略延续:三国遗产与影响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备、曹操和孙权各自的战略思想,对后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刘备的和平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影响了后来天下一统的统治者。
曹操的韬光养晦和实际政治手段,为后世的政治家提供了借鉴。
孙权的灵活战术和联合作战思想,对后来军事战略有着不小的影响。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与实际应用,展示了三个势力在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备的管理之道(二)刘备的管理之道(二)二、刘备的商业模式(一)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刘备的商业模式核心之一就是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刘备在经营态势的把握上是非常独到的,“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今天在我们学习企业成功经验的时候,我们提出的一个理念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二)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相匹配要让一个商业模式取得成功,在管理上还需要让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匹配。
占人和是刘备定的商业模式,要完成这种商业模式走向成功,首先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进行资源整合。
1.聚才聚才就是聚集人才,刘备用的聚才方法是对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
今天企业去招聘一个职业经理人,可能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或者在专门的招聘网站上发布信息,或者到人才市场,或者通过猎头公司招聘等,无论哪种招聘方式都有一个企业介绍,关于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创业历程、企业现状和成果以及企业的目标等等,应聘者或者求聘者首先要了解这个企业,至少是在一个比较粗的层面上去了解,然后知道这个职位适不适合自己,才可能去应聘。
2.用才刘备的用才方法是信任,搭建舞台,人尽其才。
首先是看准人才,能够慧眼识英才,其次是给英才搭建信任的舞台,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很好的舞台去成就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
刘备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众,首先他为英才成功的搭建信任的舞台,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刘备聚才用才方面卓越的表现。
3.强调资源整合能力没有聚才就谈不上人力资源的整合,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这里,人和是非常重要,但是聚集了人才不能用才,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例如,三国时代的袁绍,袁绍与曹操决战的时候有70万大军,实力远远强过曹操,但最后失败了,因为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不能用好人才,乃至于内部的谋士自相内斗。
所以聚才、用才是建立团队成就事业重要的两个方面,聚才才有用才的可能,用好人才发挥能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三)现代管理的启示1.兔子不用骆驼术管理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实际,这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常说“兔子不用骆驼术”,管理兔子之道不能用管理骆驼的办法。
成功企业的经验不能照搬照套。
所有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到标杆企业取得的成绩,就去学习、取经,照搬标杆企业的管理制度,甚至有的人言世界五百强前几年是怎么做的,我就怎么做,必成世界五百强,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企业管理架构有中国式的特点,例如,一个集团公司可能在北京,上海、广东设分公司;而世界五百强企业一般是事业部制,它所设立的是电子企业部、手机部、相机部等等。
所以有的企业照搬了标杆企业之后,使企业整体出现了下滑,甚至出更大的问题,这是因为管理和企业实际不匹配,企业是否能适应根据现状从实际出发是很重要的。
中国企业的成长过程相对于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如一只兔子,而世界五百强如一头大骆驼,兔子用骆驼的方式去生存和发展,结论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学习成功的经验,不是单一直接照搬的“拿来主义”,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有思想的拿来主义”。
例如,在管理的方式上,日本企业早上有早课,都会喊口号。
很多中国企业就照搬,但毕竟日本人的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是有差别的,照搬之后没有新意是不一定适合的;应用在员工的管理的形式上,每天一看员工都在早课,口号喊的很热烈,但内心不一定完全认同,因为公司规定口号不能不喊,如果不喊,领导会的分会降低,甚至会出现收入上的影响,所以必须喊。
2.改变坏习惯中国人有一个特点,总以为自己的聪明度比较高,个性比较强,思维方式、思考能力也比较强,而且中国人的口气也很大。
德国人可以造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奔驰、宝马,但中国人却认为德国人笨。
例如,德国人生产仪器,拿到中国之后,操作手册上说仪器上的螺丝拧七圈半之后再回半圈,中国人就认为德国人真笨,七圈半再回半圈不就是七圈嘛,还要再回半圈,可实际上那是经过多少次试验证明的,只有拧过去再拧回来才会保证其松紧度,德国人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但是中国人往往自以为是,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坏习惯;还有,使用一个新产品,中国人不习惯先看说明书,而是自己搞不明白了,才会去翻说明书是怎么说的,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不坏习惯,我们要极力改掉。
三、刘备的团队建设(一)吸引人才:无形资产的吸引帝王之相→汉室宗亲→刘皇叔→仁义之主刘备的团队建设是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
刘备的无形资产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他并不是要求一次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1.帝王之相刘备是有资产的,他是帝王之相,长的“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我们今天要跟着一个企业家去创业,首先要明确能够有怎样的未来,一个企业有很豪华的办公楼,它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我们就想去,因为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前途。
而刘备没有钱,他的工资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跟随刘备呢?在那个年代是很迷信的,就是因为他的帝王之相,很多人认为他长的特别,将来定能大福大贵,所以关羽、张飞愿意跟着他创业,正是这样的迷信之说使员工们相信并跟随他创业,这是他的第一个无形资产。
2.汉室中青刘备是汉室中青。
当时,姓刘就是资本,因为皇帝也姓刘,加之他长的奇特,帝王之相,所以大家认为他将来必然能成就大业,员工们就不会因为刘总暂时没有钱而离开刘总,他们愿意继续跟着刘总去创业。
3.刘皇叔身份刘备去见汉献帝的时候,汉献帝封他为皇叔,请入偏殿,续叔侄之礼;在见汉献帝之前,都是刘备自己说是自己是汉氏中青,今天皇帝封他为刘皇叔,使他的无形资产大大增长。
刘备在创业当中无形资产积累的线索非常清晰,最后变成仁义之主,一生行仁义。
刘备与曹操相反,曹操管理很厉害,施之于严,比较严酷。
刘备行仁政,三让徐州;他没钱,但在逃时还协民渡江,十几万老百姓跟着他撤退。
曹兵在后面随之追来,刘备还跟老百姓同在,“百姓跟我至此,安忍弃之。
”他的人性光辉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回报,有一批虔诚的核心团队成员愿意跟随他,跟随他一直走到自己企业的目标终点。
有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这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关键,真正的人才要到训练卓越的企业去加盟。
团队成员始终相信企业愿景,相信企业领袖。
尽管在某一个时段有些困难,困难还可能很艰巨,但是他们始终相信企业领袖一定能够成功,信心没有动摇,军心没有浮动。
在没有成就大业的时候刘备就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这就是理想的结果。
(二)创业核心团队建设感召力:志存高远,人格魅力----桃园三结义刘备组建创业核心团队是以家喻户晓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开始的,刘备、关羽、张飞初次见面时,刘备就自我介绍说:“我本汉室中青,姓刘名备,字玄德,今闻黄巾战乱,有志破贼安宁......”。
从他的自我介绍中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志存高远,他的人格魅力的无形资产就显现出来了。
桃园结义只是刘备创业的一个开头,刘备从挑着担子卖草席、草鞋到有了两个兄弟跟随,一个人变三个人,从量上看是一小步,但是在战略意义上来讲是一大步,桃园三结义使刘备有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创业核心团队,这是刘备事业成功的一大步。
对这个核心团队成员要有感召力,志存高远,在人格魅力上也要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桃园结义是刘、关、张以结义的形式建立了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在那个年代“义”最具有凝聚力,经过1800多年,在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里面还是以“义”为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很多的企业,特别是南方的一些企业还在供奉着关羽,这就说明“义”这种特殊的心理深深地在中国人的血液里面存在。
从企业的角度来提示我们如何做企业文化建设,如果今天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定型,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建立以什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案例}刘备对关羽的感召关羽作战失利之后被曹操收降了,曹操爱才,为了让关羽跟随他,对他非常仁厚。
首先给了关羽一匹赤兔马,赤兔马如同今天世界上一部最有名的豪车之一,给关羽房子、车子、金钱、美女等不计其数,每天到五星级酒店吃饭,这是曹操针对人性的若干设计。
今天,如果我们去一家企业做事,董事长提供给我们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我们直面人性来讲,离开的可能性都非常小,但是关羽走了。
不是因为刘备更有钱,而是“义”的感召把关羽召回来的,刘备知道关羽被曹操收降之后,他非常有信心,他写了一封信给关羽,“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
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先提过去的事情,有一点责备的口气,然后笔锋一转写到:“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怀着一种赴死之心,刘备把这样的一封信,托人带到了关羽那里,关羽看信后大哭,知道了兄长的下落,态度非常明确,“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毅然辞别曹操。
因为他们之间有约定,如果知道刘备的下落曹操要放关羽走,曹操爱才,舍不得让他走,就回避,每天不见他,最后关羽“挂印封金”,把曹操从汉献帝那里拿来的汉授金印挂在房梁上,库存里的金银珠宝全部封存在那里,只要了一匹赤兔马,叩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最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如果没有当初创业时候义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如果没有刘、关、张三人的结拜,刘备的这封信都无法写,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我们要做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企业都有“求实,诚信,团结奋进”的标语,刘备的企业文化是以“义”为核心,今天要做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做适合我们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有核心,符合企业的核心。
(三)现代企业的团队建设{现代案例}雷氏照明的吴长江雷氏照明的吴长江1998年在广东的惠州开始创业,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照明行业的一线品牌,今天,北京的鸟巢、水立方里面的灯光工程就有雷氏照明的参与,吴长江创业的时候他在惠州租了一个很破旧的民房,他对着生产型企业100多员工讲了一句话,“雷氏要创世界品牌,做行业第一”,员工非常激动,老板想做大的事业,可回头一看厂房心里凉了半截,因为这个厂房是行业第一破厂房(媒体是这么写的)。
因为定位的准确,目标的远大,感召聚来高层次的人才使雷世照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央视二套也曾经报道过这个企业。
吴长江自我解释当时在那种背景下为什么有那么足的信心的原因是:a. 中国市场高速崛起,潜力巨大;b. 欧洲品质打中国市场;c. 大乱必大治,是诞生品牌的最佳时机。
现在企业团队建设是成就卓越,建立良好的事业发展态势的主要要点。
1.核心团队要团结,坚强有力,坚不可摧不管股东核心层的结构是两个股东,三个、五个,或者是更多,不管它的数量,它理想的状态是要坚强有力,坚不可摧,这就要就依赖于共同的价值取向理念。
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吴长江犯过一个错误,吴长江的雷世照明是三个人的核心团队,吴长江追求的是企业发展,每年的盈利都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股东就没有分红。
2005年底,在雷士照明已经做到了6个多亿的时候,其他两个股东突然提出来要分钱,两票对一票,或者吴长江出局,或者两个股东套现走人,吴长江必须在半个月之内拿出几个亿的现金让这两个股东套现走人,这个时候企业就出现问题了,吴长江差点没有度过这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