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世说新语两侧》咏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https://img.taocdn.com/s3/m/b5cd4c930b1c59eef9c7b4d4.png)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学法指导】1、联合说明 , 运用工具书 , 疏导词句 , 理解文意。
2、联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尝, 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色。
3、掌握本文以叙为主 , 叙中有议的写作特色。
4、朗读法、议论法与点拨法相联合。
【教课过程】[学法导引]《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应先人的家庭教育 , 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点。
《咏雪》表达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 , 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 , 示意作者更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怪父友“无信、无礼”, 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质量 , 聪慧机智 , 正直不阿的性格特色。
此中敢于保护父亲尊严 , 更能够看出其父子亲情。
两文属文言文 , 文章短小 , 可比较说明 , 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 读懂文意。
频频朗读 , 品尝故事的文化内涵 , 感觉家庭温馨的气氛。
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绘手法, 刻画人物形象 , 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色。
一、预习导学1、走进刘义庆 , 认识《世说新语》的特色。
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作者是。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陈太丘与友期》《咏雪》这两篇叙述的都是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②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无奕女()差可拟()尊君在不()谢道韫()俄而()2、阅读课文 , 整体感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子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 , 极精华地交代了时间“”、地址“”、人物“ ”、事件“ ”等因素。
③用“撒盐空中”何“柳絮因风起”来比较“大雪纷繁” , 你以为哪个更好?为何谢太傅大笑乐?你还可以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似喻吗二、讲堂学习:1、解说以下句中加粗的字。
与子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期日中: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则是无信: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e2c4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09.png)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查预习、粗知文1.请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咏雪》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任务二:识文体、知出处1.作者名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东山区师院附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咏雪导学案新人教版
![东山区师院附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咏雪导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9eafb82e3f5727a4e96298.png)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学习目标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儿女:俄而:骤:未若:【常识积累】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知识能力运用【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90a52baf1ffc4ffe47acec.png)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朗读文言文方法,熟读课文。
2、积累、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未若”、“因”、“差可拟”。
3、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与运用,理解比喻中神似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疏通文意。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教师平等参与,与学生共同学习。
3、通过视频感受雪的形、神,分析理解比喻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温馨的家庭氛围,懂得家庭亲情和谐的重要性。
2、认识到家庭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庭亲情、维护社会和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文言文朗读训练2、理解文意3、修辞方法比喻的运用,美句赏析4、写作提高难点了解比喻的形似与神似三、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回顾积累的古代诗歌的咏雪诗句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咏雪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古代家庭,看看两位古代儿童对纷纷大雪做了怎样的描绘。
<二>探索新知1、关于作者和《世说新语》的介绍学生通过看课下注解了解文常教师补充讲解,介绍作品不问政治、清新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8cf6baef8941ea66e0555.png)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咏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
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
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
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
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
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世说新语·咏雪》优秀导学案(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咏雪》优秀导学案(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https://img.taocdn.com/s3/m/9ff8d6abba0d4a7302763a76.png)
《世说新语·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因.地制宜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a03b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d.png)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朗读《咏雪》原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 词语理解: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 句子翻译:能够准确翻译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理解其深层含义。
- 写作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7. 课后习题解答:针对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创作实践:布置与《咏雪》相关的创作实践作业,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咏雪》一文的内容和寓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咏雪》原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2.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雪的景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来描绘雪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比如通过比较雪与撒盐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感觉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5f882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6.png)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难点名称通过《咏雪》,学习评析咏雪佳句。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与以往学习的比喻有所不同,不再局限于找本体和喻体,更讲求形似,赏析难度增大。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小学时学生学习比喻更注重形似,而这节课重点在讲解比喻的神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来赏析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本质。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诗句导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讲解(难点突破)品析《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句(1)撒盐空中差可拟赏析:雪的颜色跟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状物必先求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谢朗就近取譬,用撒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不多可以形容了。
(2)未若柳絮因风起赏析:谢朗虽然有才华,但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与前文的“俄而雪骤”遥相呼应,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正如雪莱在诗中写到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新版)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新版)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338abc2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59.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新版)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新版)新人教1.5两件《世说新语》教材分析: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位著名的才女谢道凯。
永雪记录了她非凡的才能。
有趣的是,在文章的结尾,作者特别介绍了谢道凯“大哥没有彝族女儿,是王宁将军的妻子”。
这句话值得记住。
作者为什么解释谢道凯的身份?这很有启发性。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课文意义,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在阅读中阐明意义,在讨论中阐明原因(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和谐、放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自由。
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_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关宁和华欣一起在花园里锄蔬菜。
有一块金子。
关挥舞着锄头,这和瓷砖和石头没什么区别。
华抓住它,把它扔掉了。
我也在同一张桌子上品尝了阅读的滋味。
有些拿着玄冠的人从门口经过,宁愿像以前一样读书,而辛放弃了这本书。
相反,他把座位分开,说:“我儿子不是我的朋友。
”(美德)通过与华信的比较,赞扬了关宁对名利的漠不关心。
你知道吗?这两个小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
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
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许多被广泛使用的习语也来自这本书,例如:难相处的兄弟,汲取人们的智慧,好斗,深情,等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8c4e8fb84ae45c3a358c79.png)
《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重难点突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古人家庭生活中的雅趣,感受谢氏家族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学习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的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具多媒体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打一自然现象)你们能猜得出是什么吗?对,是雪。
有没有同学知道雪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张雪花的图片)好的,同学们,现在来看下这几张图片上的雪花,我们来观察一下雪花有哪些特点呢?(参考: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同学们描述得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能把它比作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5e1280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9.png)
举例解释:
-通过对《陈元方候袁公》的阅读,学生应能理解“候”在此处表示等待、迎接的意思,并能在其他语境中正确运用。
-在分析《谢太傅夸赞王导》一文时,学生应能指出“藻荇交横”是对雪景的生动描绘,体会古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表达。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的把握,尤其是对古文中特有的停顿和语气变化的感知。
-对古汉语词汇在现代语境中的转换和应用,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将故事中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举例解释:
-学生在朗读文言文时,常常难以把握正确的节奏和语气,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会在适当的地方停顿,理解不同的语气变化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故事中对雪的描绘,体会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3.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反思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创作出富有诗意的咏雪短文。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训练。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咏雪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让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8课《世说新语:咏雪》教案
![第8课《世说新语: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88f5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d.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世说新语: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冬天里是否观察过下雪的情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雪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汉语表达文言文中的雪景描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学生们尝试用现代汉语或古风诗词来描绘一次雪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作品。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部分,我尽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比较来解释,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仅仅依靠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和练习。
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创作自己的咏雪作品。这个环节的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观察到,有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表达上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咏雪主题分析: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咏雪主题,领悟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5.课文翻译:指导学生翻译课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6.课后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阅读:推荐与咏雪主题相关的古诗文,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世说新语:咏雪》中的词汇、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32c2a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f.png)
《咏雪》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4、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二、发布预习任务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东晋。
某日,你在家中闲坐,收到一封来自谢太傅谢安的邀请函,他邀请你参加“冬日茶话会”,与他的家人一同饮茶赏雪,早就听闻谢太傅大名的你欣然答应。
为了能尽快融入这次家宴,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查阅《世说新语》的相关材料,了解谢太傅一家。
1、查找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一家相关资料(1)你了解的刘义庆(2)你了解的《世说新语》时期:编者:体裁:内容:评价:(3)你了解的谢太傅一家谢太傅:谢朗:谢道韫: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句读。
(1)读准字音俄()骤()撒()差()拟()絮()奕()凝()(2)为文章划分正确的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释以下加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①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 ②与儿女③俄而..曰:_____________..雪骤.: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公欣然⑤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撒盐空中差可拟⑦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⑧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⑨白雪纷纷何所似?⑩撒盐空中差可拟⑪未若柳絮因风起。
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课堂学习任务1、小组合作:请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设计剧本,以角色演读的方式将当时的场景真实地还原出来。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学历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学历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bd258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3.png)
《咏雪》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古诗文鉴赏——咏雪”。
我们将围绕《咏雪》这一篇古诗词,深入学习古诗文的美学价值,体会诗人对雪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进而掌握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咏雪》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式;理解诗中描绘的雪景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评价任务1. 朗读能力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咏雪》,注意节奏和韵律。
2. 理解能力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
3. 鉴赏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对古诗文美点的分析和讨论,评价其鉴赏能力。
4.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小组合作情况,综合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雪景,激发学生对《咏雪》的学习兴趣。
2. 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介绍诗人及《咏雪》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境和创作动机。
3. 朗读《咏雪》:教师先示范朗读,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节奏、韵律和感情的表达。
4. 赏析《咏雪》:分析诗中的意象、用词和句式,探讨诗人如何通过雪景抒发情感。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美点,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提高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咏雪》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意、情感和用词等方面。
2.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咏雪》,并写一篇赏析短文,分析诗中的美点及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六、学后反思1. 反思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掌握了鉴赏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
2. 反思学习效果:通过检测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d1ec03fb7e21af45b207a83b.png)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师寄语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海伦•凯勒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宋帆: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自由。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法引导:积累文言词汇,反复朗读思考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多件事了解一个人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走近编者:(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刘义庆《世说新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
(1)给黑体字注音雪骤何所似差可拟柳絮无奕女王凝之(2)读准节奏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不懂的圈画出来。
内集:儿女:俄而:欣然:兄子:差可拟:未若:3.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①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②主要人物是谁?他们谈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课堂探究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①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②你从字里行间能否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③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④古人有许多咏雪的诗句,你帮助分析一下,看看他们写得好不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cb0a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6.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冬天பைடு நூலகம்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下雪的场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雪的美丽和意境的。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仍然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于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我要进一步优化讲解方式,力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仍然显得有些拘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总体来说进行得较为顺利。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本节课主要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咏雪”和“陈元方候袁公”,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学风采,感受古人对雪的赞美和对友情、礼仪的重视。具体内容包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中的文学价值和咏雪的意义。咏雪是古人通过对雪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审美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古代文人墨客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的体现。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02 导学案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02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bae13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f.png)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咏雪【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重点)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
(难点)【资料助读】《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失。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咏雪”的故事了。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所提及。
【学习环节一】自学质疑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欣然:高兴的样子⑥未若:不如,不及(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6f14aac7fd5360cbb1adb2b.png)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冃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徳。
【重点聚焦】“撒盐空、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说说原因。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更能写出雪花随风飘舞的情态。
【难点突破】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 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走进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宋宗室, 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背景追溯】《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木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主要记晋代上大夫的言行、形式,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作风。
【拓展链接】古诗词咏雪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口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一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一一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枚开。
一一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口HH恿,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板书设计】咏雪背景:雪日论诗空撒盐故事:命题答疑若柳絮因风起点题:赞赏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过期不至------ 无信对子骂父------ 无礼据理和驳【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柳絮(XU )差可拟(")尊君在不(f6u )雪骤(处沁)• • • •2古今界义①儿女古义:了侄辈,指家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了女②文义古义:业今义:文章的总思③去古义:今义:到、往④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⑤顾古义:回头看今义:M⑥期古义:约宝今义:ILffl⑦引古义:拉今义:引川3 —词多义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因为)4通假字尊君在不。
2022年咏雪 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022年咏雪 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5590e1c4693daef5ff73de6.png)
8《咏雪》导学案(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学常识:《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是南朝()编写的一部志人()集。
《世说新语》,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
所选两则分别出自()篇和( )篇。
二、解释词语:1、内集:2、儿女:3、文义:4、骤:5、欣然:6、差:7、拟:8、未若:8、因:9、何所似:三、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7、公大笑乐。
8、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问题: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8.《咏雪》导学案(答案)(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文学常识:《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
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 )篇。
五、解释词语:1、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3、文义:文章的义理4、骤:急5、欣然:高兴的样子6、差:大体;7、拟:相比9、因:趁、乘。
10、何所似: 像什么六、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世说新语·咏雪》表格式教学案 (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咏雪》表格式教学案 (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https://img.taocdn.com/s3/m/1982e2b7172ded630b1cb6a7.png)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课外拾零】----《世说新语》小故事1、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
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2、庾公乘的卢马: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①,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②。
效之,不亦达乎!”【注释】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
的卢:马名。
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
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
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
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
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
【译文】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
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8课:咏雪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
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
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
价?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习
流
程
学案导案(学法指导)
一、自学新知
1、《世说新语》
2、作者
3、字音
谢太傅雪骤何所似
差可拟谢道韫王凝之
二、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二)、借助注释,译读课文。
1、重点词语
俄而:未若:
因风起:內集:
公欣然曰:差可拟:
讲论文义:
2、古今异义词
儿女:
文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提到雪
时,你会用哪些词,那些句
子来描绘呢?(学生回忆)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
篇有关雪的文章——《咏
雪》,看看文章里是如何来
描绘白雪的。
二、布置预习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
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
景,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
工作。
三、整体感知
因: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