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子的冲突与决裂

“对我来说,你是难以忍受的负担,因此我不 能和你在一起,我越了解你,越感觉增加困苦。 只要不和你在一起生活,我什么都可以牺牲。 “我可以告诉你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但 我遏止了这种愿望,因为我知道你怎样爱思考 人类的痛苦,我不愿意让你得到这样的满足。 你那忧郁的心境,你对人世万物的抱怨,你那 闷闷不乐的脸色,你的古怪的见解……所有这 一切都令我沮丧和烦恼……你对世上愚行的种 种辩解和对人类苦难的无尽悲叹,常常使我坐 卧不宁,寝食难安。”
三、人是意志的最高显现
1、意志对精神世界的支配 意志高于认识:“思的意愿”高于“思”; 意志——“刚强勇猛的瞎子”, 理性——“亮眼的瘸子” 理性由意志背负着,为意志“指路”
2、意志对肉体世界的支配 头脑——思想意志的体现; 循环器官——血液流通意志的体现; 嘴、肠、胃——消化意志的体现。 “身体的各部分必须完全和意志所宣泄的 各主要欲望相契合,必须是欲望的可见 的表现”
“等你的著作连破屋子都不藏
一本的时候,人们还会读我 的书。” “你只会因我而留名后世的” ——这是叔本华给他母亲留下 的最后一句话。
1820年,叔本华与黑格尔发
生争执。叔本华第一个,也 是唯一的一个讲座——《整 个哲学就是关于世界的本质 和人的精神的学说》失败。
第一节

哲学的转向
一、从洛克到康德 二、从康德到叔本华 第二节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一、世界是我的表象 二、意志是表象的本源 三、人是意志的最高显现 四、对生命意志的肯定是痛苦之源 五、对生命意志的否定是解脱之根 六、痛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意志是绝对自由的,没有任何原因,不 服从任何目的。 人只是意志个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受意志的支配,因此是不自由的。 4、意志活动的两个阶段: 生命意志的肯定阶段: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 生命意志的否定阶段: 平息意志的一切挣扎
四、对生命意志的肯定是痛苦之源
(一)意志导致痛苦的原因之一:欲望无穷满 足有限。 痛苦是意志在受到阻障或压抑时产生的感觉。 挣扎是生命的特征——一方面是对自身状况的 不满足,另一方面又意味着意志在满足欲望过 程中存在阻力,从而产生争夺与痛苦。 欲望无止境痛苦无边际。
的意志,否定其他个体的意志。要求别 人的各种力量只为他服务。 非义的承受者所遭受到的痛苦会大大超 过施行非义者在非义行为中得到的享受。 恶毒与残忍——“损人不利己地企图给别 人找痛苦”。
人生象“一条由炽热的煤炭铺成的
环形跑道”。 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 快乐只是短暂的休止符 新的欲望使人产生新的痛苦 欲望无穷、满足有限,欲望无止境, 痛苦无边际。
第六章 精神分析学的先驱: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
“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能够迈出这 一步,首先要指出我们的前辈,可 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尤其 要首推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 的无意识‘意志’相当于精神分 析中的精神欲望.”
---------弗洛伊德
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立, 动摇了长期以来“理性主义” 哲学唯我独尊的局面。 但在他的哲学中,又有一种特 别突出的悲观主义情绪。
人之所以成为一个哲学家,来自总是(由于)他自求解脱一 种疑难。 ——叔本华
哲学应该始于“人生之心
境情调” ——海德格尔
叔本华(1788-1860)的时代与人生
令人叹息的时代 19世纪的欧洲,是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充满战 争苦难的时代—战争导致倾家荡产、满目疮痍。 悲观的时代产生了悲观主义的诗人,悲观主义的 作家和悲观主义的音乐家。 “我得感谢上帝,在这么一个彻底完蛋了的世界 里,我已经不是一个年轻人” ——歌德
五、对意志的否定是解脱之根
人象关在铁笼子里的大象——开始的时候 猛烈咆哮、狂蹦乱跳,当知道这一切都 徒劳无益后便转为安然接受,泰然处之。 在历经生命意志肯定阶段的各种苦难之 后,人才会突然转向内心,达到最大程 度的觉醒,努力压服意志,彻底否定生 命意志本身,拉断意志这条缠住人心、 折磨人的绳索。

(二)意志导致痛苦的原因之二:意 志的“个体化原理”
每一个体都把作为世界本源的意志复制
于自身之中,各自成为一个小宇宙。 把自己当作是世界的中心,把其他个体 只看成是自己这一“小宇宙”之中的表 象,否认其他个体也存在着与自己同样 的意志。
意志“个体化原理” 导致“非义”
“非义”者奉行利己主义——只承认自己
第一节 哲学的转向
叔本华完成了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 洛克——康德——叔本华 洛克:认识有时不能达到实体 康德:认识永远不能达到实体——表象 与“自在之物”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叔本华:世界本无实体——“自在之物是 一个没有根据的假设”
第二节 世界是表象与意志的统一
一、“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既非物质,也非精神,而是表象” 1、表象类别: 直观表象:感知中的表象 抽象表象:理性认识中的表象,“殊相”中 的“共相”,“只能被思维,不能加以直观”。 2、表象世界由两个半面(客体与主体)构成: “任何一个半面都只能是由于另一个半面而有 意义和存在:存则共存,亡则共亡。”
令人感伤的人生 叔本华1788年生于德国但泽市(今波兰格坦斯 克)一个商人家庭。天资很高,好学深思却又 性格孤僻,一生没交上朋友。 “性格遗传自父亲,智慧遗传自母亲”。 父亲经商,精明能干、性格暴躁、崇尚自立、 喜爱自由。母亲是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 之一。父母不和,母子敌对。叔本华从未体验 过母爱,甚至只有“母恨”,视父亲为唯一亲 人。 17岁时 父亲的惨死使叔本华深感人生之悲哀。

二、意志是世界的本源
1、 意志是表象之源 表象世界能够被感知,是数学和经验科学的研究 范围。 意志无法被感知,但它是表象之源——意志在 “客体化”的过程中产生出表象。 意志“客体化”过程的不同级别: 非生命—植物—动物—人 2、生命意志充满各种争夺与冲突 植物吸取土壤中的养份,动物以别的动物为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