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全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上课素材素材积累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调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
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创作于1979年4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心中压抑的激情化作对祖国新生的讴歌。
教学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
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
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
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
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
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
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情感。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诗歌中的意象。
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熟读全诗,查阅有关舒婷的资料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79年的春天,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年春天,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的青年诗人舒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她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中国“朦胧诗”的特点,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
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
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
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
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
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进行设计。
具体章节及内容包括:1. 第一单元:小说阅读与欣赏1.1《孔乙己》1.2《范进中举》1.3《变色龙》1.4《我的叔叔于勒》2. 第二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2.1《藤野先生》2.2《三顾茅庐》2.3《口技》2.4《春》3.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3.1《鱼我所欲也》3.2《出师表》3.3《杜甫诗三首》3.4《曹刿论战》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小说、散文、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散文、古诗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现实意义。
2. 新课内容学习:对作品进行阅读、分析、讨论,理解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特色。
结合课文注释,讲解重点词语、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2. 内容:以图表、关键词、线条等形式呈现教学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特色。
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古诗文,理解诗意。
2. 答案:在课后进行批改,为学生提供正确答案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兴趣。
课外活动:组织文学社团、朗诵比赛等,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画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五)品读赏析1、讲析第一幅画面:1)开头一句,写暴风雨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
“苍茫”描写大海气势;“卷集”写乌云翻滚的情景。
然后正面描写海燕。
2)“黑色的闪电”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碰”写它勇敢低飞;“冲”写出迅猛高翔,用拟人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3)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到叫喊,侧面烘托“叫喊”声的威力,用排比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4)第二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等来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丑态,与高傲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启发学习海燕的精神)2、分析第二幅画面:1、全班齐读,领会大海情景和海燕搏击风浪的勇气2、学生主体活动:讨论分析第二幅画面1)找出描写风雷浪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会诗歌的情感美。
2.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诗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3.通过品味、欣赏,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及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
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反复朗读,感悟深情㈠深情范读,先声夺人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倾听总体感受作品的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㈡初步感知,交流所得1.通过听老师的诵读,你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2.诗中哪些形象在你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形象”组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㈢反复诵读,领悟情感1.比较诵读:请同学把这首诗与刚刚学习的《我爱这土地》和《我用残损的手掌》作比较,看看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情感基调读才能更有表现力。
在比较揣摩之后,独立练习朗读。
2.个性化朗读展示,并请学生评价感情表达是否到位。
3.诵读指导。
(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施教)在学生朗读之后,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及时朗读指导。
教师需储备以下资料:把握情感基调,注意节奏和重音。
如读诗可以根据诗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第一节是叙说历史,诗人的情感是深沉的,语速要慢些,语调要深沉些;第二节到“痛苦的希望”,就可以加快语速,语调高昂一些;第三节是充满希望的祖国,就应该是喜悦的心情,语速语调也要相应变化;第四节诗人将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紧紧连在一起,并将为之奉献一切,语调可以适当深沉些,但语速可以不变,最后抒情句要达到情感的高峰,收束要有力。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小说与散文;章节一:《故乡》章节二:《我的叔叔于勒》章节三:《孤独之旅》章节四:《变形记》2. 第二单元:古诗文;章节五:《古诗十九首》章节六:《出师表》章节七:《诗词五首》章节八:《诗词五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与散文的基本文学常识及表达技巧;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2. 教学重点:小说与散文的表达技巧,古诗文的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寒假期间的有趣经历,引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单元小说与散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课文内容;3.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与散文的表达技巧,进行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6. 第二单元古诗文学习:介绍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课文内容;7.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进行例题讲解;8.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10.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设计:章节一:《故乡》章节二:《我的叔叔于勒》章节三:《孤独之旅》章节四:《变形记》表达技巧:描写、抒情、象征等;2. 第二单元板书设计:章节五:《古诗十九首》章节六:《出师表》章节七:《诗词五首》章节八:《诗词五首》理解与鉴赏:意象、意境、韵律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分析《故乡》中的描写手法;选取一首古诗文,进行鉴赏并说明理由;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散文《孤独之旅》的理解。
2. 答案:《故乡》描写手法:对比、象征等;古诗文鉴赏:以《登鹳雀楼》为例,从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孤独之旅》理解:示例:散文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坚持。
九下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教案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主题,精选了具有时代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和高度文学价值的文章。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2)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2)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3)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分析文章独特的艺术特色;(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每篇课文安排2-3课时进行教学。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课时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堂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在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相应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全册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优秀
教案全册三
2023年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课件PPT+教案+习题
这是一整套部编版语文九下同步课件PPT、教学设计和练习资料,由一线教师精心编写内容,能满足老师实际授课教学需求。
课文内容包含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的梅岭三章、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山水画的意境、曹刿论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所有单元章节,PPT课件背景图片精美,内容丰富有趣,旨在培养学生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并提高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本资料是老师教学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套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课件PPT+教案+练习
这是一套根据统编版初三下语文最新教材目录设计的课件,包含配套教案、同步练习,初三下语文,,整套多媒体课件共45份课件,专辑包含初三下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所有单元章节(含6 变色龙课件,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写作学习扩写课件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评优课教学参考,是老师多媒体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套下载。
【2023年春季新课标】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课件+教案
这是一套根据人教部编版初三下学期语文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PPT课件,整套评课PPT课件包含初三下学期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所有单元课文(含断章PPT课件,萧红墓畔口占PPT课件,满江红PPT课件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评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册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全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全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熔铸于祖国的形象之中。
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
这首诗宛如一首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后两节清新、明快,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
诗人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短诗五首》分别为《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断章》(选自《鱼目集》)、《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
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思。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断章》通过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表明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难点)3.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大地上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正是由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与不屈的抗争,才换来了抗战的胜利和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爱国诗歌——《我爱这土地》。
二、预习展示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初读课文,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
(1)初读课文,用“/”划分诗歌的停顿,用“·”标出重读的字词。
明确: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前两句诗句,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把握象征意象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明确: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繁衍养育了中华民族,现在却遭受侵略者欺凌的国土;“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初三部编版初中语文下册(五篇)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初三部编版初中语文下册(五篇)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初三部编版初中语文下册篇一1、通过看图、熟字比拟等方法,熟悉“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妙。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拟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妙。
教学预备: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引导学生沟通四季的特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读好生字“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听教师读课文,留意生字读音。
2、指导学生读课文。
(1)分局部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2)让学生选读课文,重点引导说说春天景物的变化,师相机点拨。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看图学习课文第1局部词语。
(1)出示“春风”图片,指名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认读词语“春风”。
(3)引导想象表达,春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4)指导识记“春”“风”二字,并口头竞赛组词。
(5)学生在课本p2练习书写“春”“风”二字,小组展现,全班展现沟通。
重点指导:“春”在田字格中上宽下窄,“风”的“横折弯钩”不同于以前学过的“九”,“钩”局部写时要稍斜一点。
2、引导总结“春风”一词的学习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夏雨、秋霜、冬雪”等词。
(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
比拟两个字的一样点和不同点,并组词。
(2)全班沟通: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秋天和冬天呢?教师相机讲解“霜”和“雪”的区分。
(3)学生朗读三个词。
(4)指导书写生字“冬”“雪”,并展现沟通。
4、整体诵读四个词。
5、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朦胧诗的创作特点,初步体会诗歌中意象所蕴含的深意以及意象运用的技法。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爱国情感。
3、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激发爱国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言导入:上个世纪70年代末,面对刚经过的十年文革,遍体鳞伤的祖国,青年诗人舒婷创作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真挚而浓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注意语气语调以及情感抒发。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诗句的轻重音、节奏。
3、全班配乐齐声郎读。
4、朗读后思考这首诗大致可分为几部分?试着给每一节加个标题概括。
明确:第一部分:过去的落后第二部分:现在的痛苦第三部分:未来的希望第四部分:自我的奉献(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1、这首诗是使用第几人称写的?如何理解诗中的“我”这一形象?明确:本诗是以第一人称创作的,诗人以自己的口吻向诗中的祖国“你”表达了深沉的关心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其中“我是……”或“我是……”的句式经过反复运用,突出“我”和祖共同经历艰难困苦,共同面对风雨沧桑,“我”和祖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血脉相连。
诗中的“我”是那个时代与祖国同命运、共患难,心系祖国的青年的典型,经过十年浩劫,在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复兴祖国的历史重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一、导语设计(一)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
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二)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
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
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
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教案
【教材名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教案名称】:完美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教案【编制者】:XXX(教师姓名)【教材出版社】:XXX出版社【教材版本】:部编版【适用对象】:九年级语文学科学生第一篇: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学法指导】:学习语文需要多读多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对待语文学习。
3.小组代表上台陈述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第二篇:模块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目标】:1.了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指导】:学习语文需要注重思考和创新,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小组代表上台陈述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第三篇:模块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目标】:1.了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
(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
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
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简介作者及背景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
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
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
全诗共分四节。
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
(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版55页)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版55页)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包含了本册教材的所有篇目,这些篇目既有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也有现代文学作品,还包括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深刻的哲理,也有丰富的情感。
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设置了大量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册教材的所有篇目的内容理解和文学价值的理解。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文学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教材的结构和逻辑,熟悉每个篇目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导学案
九年级(一)班语文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安排靖边五中九年级语文组教学设计蹲组领导签字:后附自学导读《孔乙己》导学案【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阔绰( ) 咸亨酒店( ) 笔墨纸砚( )附和( ) 不屑置辩( ) 颓唐( )二、本文中省略号的作用一般有:A.表示思维的跃进。
B.表因人抢白话未说完。
C.表心情矛盾。
D.表思索在进行。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只填字母。
1.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回。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4.“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短衣帮站着喝酒,穿长衫的慢慢坐喝,这种穷富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别正是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小说中描写的社会背景( )2.“窃书不能算偷”,把“偷”说成“窃”,一是为了遮丑,二是炫耀才学,这正好暴露了孔乙己虚荣心被损伤后的内心痛苦。
( )3.“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己被封建教育毒害至深遭人唾弃的情景。
( )4.“孔乙己自己摇着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其中“多乎哉?不多也。
”引自《论语》,在这里表现了孔乙己书呆子气十足。
( )四、揣摩“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A.孔乙己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从小说看主要是偷哪类东西?B.孔乙己既“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为何又说“品行比别人都好”,这岂非前后矛盾?正是这种表现,正好体现出孔乙己身上怎样的双重性格?1.2.【基本能力达标学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九下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教案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1课:《鱼我所欲也》1.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第2课:《逍遥游》1.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第3课:《出师表》1.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抽象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原文,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 教学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具,如PPT、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六、教学安排1. 第1课:《鱼我所欲也》课时:2课时2. 第2课:《逍遥游》课时:2课时3. 第3课:《出师表》课时:2课时4. 复习课课时:1课时5. 单元测试课时:1课时七、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一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相关资料]1.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旷野》《火把》《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艾青短诗选》等等。
2.时代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整体感知]1.语知归类①生字注音艾ài嘶sī哑yǎ②词语积累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2.理清思路文章层次如下: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3.讨论解惑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②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怎样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③作者通过写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作者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
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
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
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
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
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全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熔铸于祖国的形象之中。
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
这首诗宛如一首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后两节清新、明快,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
诗人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短诗五首》分别为《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断章》(选自《鱼目集》)、《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
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思。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断章》通过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表明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
《风雨吟》通过风雨中的“大地”,大地上的“房舍”以及“我”面对“大地的海”的忧思满怀,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
《统一》通过“叶”“花”“果实”等自然事物,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对立之中蕴含着统一,启示我们要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
《海燕》选自《高尔基文集》,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坚强无畏的精神。
“写作”通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古籍的记录的字数和课文字数的对比,引出扩写的含义。
从而教学扩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侧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掌握与诗文相关的文学常识(文体及作家作品)。
3.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歌包含的思想感情。
4.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1.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
2.明确本单元涉及的文学常识,重点包括文体和作家作品。
3.教读课文,指导学生准确判断朗读的重音和停顿,通过朗读、品味来探情寻意。
4.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5.指导学生能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真,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思考,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朗诵诗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陶冶情操,获得情感上的浸润。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作品的精彩句段,掌握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激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对事物的细微感觉,在头脑中再现诗文描绘的景与境,领略景物之美,获得主观上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诗歌的用语之妙,挖掘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措施1.充分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精读课文以讲解为主,力求细而精,多给例子,多讲方法,激发学生举一反三,产生主动阅读探究的兴趣。
略读课文鼓励学生以自学为主,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上学会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性的泛读与理解。
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进而运用在本单元的背诵中。
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促进学生朗读技巧的熟练与提升。
3.督促学生查找并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篇目,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学习心得,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课时安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课时《梅岭三章》1课时《短诗五首》1课时《海燕》2课时写作1课时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学习中理解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等特点。
2.了解朦胧诗的特征和创作背景。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
2.领悟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在阅读过程中质疑探究、有所发现。
3.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释疑。
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情感。
2.把握诗中蕴含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训练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曾经,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华夏文明沉淀的精华。
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
一群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现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气息,创作了一篇篇精彩华章,装点着中国以及世界诗坛,成为耀眼的明星。
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闻名文坛。
其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感情发自内心,细腻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代表作有《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2.背景资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人们看到了祖国的贫穷落后,热切盼望着祖国早日变成现代化的强国,并且决心为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一切。
诗人敏锐地捕捉并艺术地表现了祖国人民的这种感受,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
3.知识链接(1)朦胧诗的概念。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其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特征。
(2)朦胧诗的艺术特征: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①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有隐约性和多义性。
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定”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②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
象征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③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④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宣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
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
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3)代表诗人:北岛(代表作《回答》《一切》)、顾城(代表作《一代人》《弧线》)、食指(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江河(代表作《星星变奏曲》《纪念碑》)等。
4.文体知识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和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
5.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熏.黑(xūn ) 隧.洞(suì) 蜗.行(wō) 干瘪.(biě) 淤.滩(yū) 驳.船(bó) 纤.绳(qiàn) 簇.新(cù) 胚.芽(pēi ) 笑涡.(wō) 绯.红(fēi ) 伤痕累.累(lěi ) 迷惘.(wǎng ) 薄⎩⎪⎨⎪⎧ (bó)喷薄(báo )薄饼(bò)薄荷 纤⎩⎪⎨⎪⎧(qiàn )纤绳(xiān )纤细 (2)词语释义隧洞: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凿开或挖掘成的通路。
蜗行:像蜗牛那样慢慢爬行,比喻行动迟缓。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路基:铁路和公路的基础,一般分为路堤和路堑。
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
飞天:传统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簇新:极新;全新。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胚芽突破种子的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笑涡:笑时脸颊上现出的小圆窝。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3)词语辨析“迷惘”和“怅惘”两个词都有“失意,精神恍惚”的意思。
“迷惘”侧重于“迷”,指由于分辨不清而深感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怅惘”侧重于“怅”,指由于内心伤感或有心事而没精打采。
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首诗一共有几节?每节写了什么内容?答案示例:一共有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