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 用米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理解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1、理解米和米尺,建立米的长度观点,学会用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联系生活实际,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动手操作的水平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点,会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1米”长度单位理解的体验。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理解长度单位“米”是在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测量时也比较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1米”长度理解的体验。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水平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平台”,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达到了三位一体的参与,使体验成为学习新知识有效的基石。

教学一开始,我充分利用上节课的知识“厘米”为切入点,在复习旧知巩固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创设了“测量黑板”的具体情境。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理解米。介绍米尺后,在米尺与熟悉的学生尺实行比较中,找到1厘米,在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二个层次,在活动中体验1米的长度。直观量出1米的绸带实行展示,想一想,记一记,两臂伸开比一比,结合身高估计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在生活中找一找。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其目的是协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点。

第三个层次,知道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以绸带为例)。在估测、验证1米长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绸带。因为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协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

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填空练习等训练,牢固掌握米的概念、米与厘米的进率,使学生对用米与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更加熟练。结课时由学生自己实行课后小结,整理出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