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斯大陆银行倒闭案例

合集下载

“大而不倒”救助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大而不倒”救助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时更 多 地 考 虑 银 行 的规 模 而 不 是 质 量 ,导 致 市 场 纪 律 松懈 ,不利 于建 立 对 银 行 有 效 的市 场 约 束 ( o g Ge r eG.
Ka f a 。 u m n)
商业 银 行 经 营 方 式 比较 特 殊 ,杠 杆 比率 即 资 产 与 资 本
将 会 干 预 以阻 止 其 倒 闭 。这 就 是 通 常 所 称 的 “ 而 不 大
倒 ” 策 。 般 情 况 下 , 果 一 个 银 行 相 信 自己 达 到 “ 政 一 如 大
致 整 个 银 行 系 统 的危 机 ( o et Hez 1。 因此 大 银 R b rL. te )
而 不倒 ” 的 程 度 时 ,那 么 他 们 就 会 倾 向 于变 得 更 大 且

般 都 对 大银 行 的 倒 闭 和 破 产 持 谨 慎 态 度 ,往 往 采 取 在 金 融 监 管 的 实 践 中一 定 程 度 上 奉 行 “ 而 不倒 ” 策 大
略 。 这 一 做 法 在 各 国金 融 监 管 当局 的 实践 中 可 以得 到 例证 :1 8 5年 美 国联 邦 储 备 委 员 会 大 陆 银 行 实 施 坚 决 9 而 强 大 的 挽 救 ; 18 9 5年 英 格 兰 银 行 对 伦 敦 黄 金 市 场
五 大 成 员 之 一 的 约 翰 曼 特 利 银 行 家 公 司 ( M B )的 挽 J
各 种 措 施 尽 量 挽 救 和 平 息 大 银 行 破 产 和倒 闭 事件 ,即

“ 而 不 倒 ” 救 助 政 策疑 是 2 0世 纪 8 O年 代 美 国 银 行 危 机 中 最 引 人 注 目的事 件 ,也 正 是 在 此 次 救 助行 动
问题 。“ 而 不倒 ” 出并 被 正 式 化 源 于 以下 主 要 理 由: 大 提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

途径:政府出资、 地方政府或国有机构出资 私人银行或部门出资 五种类型:资本结构 a、全资国有型: 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
演进式央行:国家收购私 人资本股份。 加、法、英、德 创建式央行:国家拨付全 部资本金。 1920年之后建立的央行
b、半国有化型: 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共同 组建——公私混合股份 国家资本大多在50%以上 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 c、非国有化型:
b、贷款业务: 金融机构-货币金融机构 非货币金融机构 政府-法律允许的限度 其他放款-特定对象、外国 政府、金融机构
B、证券买卖业务: 回购、逆回购 ↓ 政府公债、国库券 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 C、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国际储备:黄金、外汇 特别提款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储备头寸 ③中间业务: 央行为金融机构办理结算
1999年3月至2006年1月,李达民为他人在抚顺市商 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理人民币贷款业务中给予关照, 事后得到“好处”的人先后给李达民送去人民币 29万元、 美元3.6万元,均被他收下。 1997年2月至2006年4月期间,薛立明利用担任抚顺 城市合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和商业银行副行长职 务上的便利条件,受贿金额人民币32.5万元,美元1万 元,港币2万元及价值人民币1万元的代金券。 陈志斌在担任抚顺市商业银行科技发展部经理期间, 于2004年5月至8月间,利用商业银行计算机系统的升 级改造之机,与承接其计算机采购项目的北京某公司的 金融事业部客户经理牛某协商,分三次接受了牛某送给 其的、降低电脑配置节余的部分货款10万元。
中央银行学
经济金融学院 陶玲琴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 基辛格 在20世纪70年代的名言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国家; 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世界。

当前我国企业实行紧缩策略的必要性于砚

当前我国企业实行紧缩策略的必要性于砚

2012年1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 ov ember 2012 第22期总第27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2T o tal N o .272论当前我国企业实行紧缩策略的必要性于 砚(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 136000) 摘 要:我国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不适合多元化战略,盲目地搞多元化,不仅不能趋利避害,反而容易陷入经营困境。

现在我们必须直面一个企业的普遍病症:“急于求成”。

许多企业没有输在创业,而是死于盲目扩张,往往经济危机时,企业盲目扩张的恶果便显露无遗。

所以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应转变战略思维,收缩战线实现最优规模,以应对经济危机。

关键词:企业;公司紧缩;资产剥离 中图分类号:F 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2—0048—02 自从爆发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已有数千家企业纷纷倒闭,给我国工商业造成严重损失。

经济危机至今还没见底,中国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把倒闭的原因都归结于经济不景气是不对的,企业必须要从困难中找出深层次矛盾,冷静地审视公司战略,然后做出合理调整。

在市场紧缩的大背景下,企业进行自身资源的有效整合,实施“瘦身战略”,即公司紧缩战略,卖掉那些不赚钱、且不具前景的业务板块,把企业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力的业务,不仅是战胜困难的必然选择,而且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1 公司紧缩的含义公司紧缩是一种在公司重组中的相对于公司扩张而言的资本运营方式。

它主要是通过把公司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从公司内部分离并转移到公司外,从而达到缩小公司规模的目的所运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公司紧缩技术现已广泛被各国采用。

公司在重组时不能简单考虑如何扩张,公司紧缩也是公司重组领域的重大方向之一,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思维改变。

公司紧缩的目标是通过收缩战线实现公司的最优规模,是针对公司的总体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重组,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伊利诺斯银行倒闭案分析

伊利诺斯银行倒闭案分析

伊利诺斯银行倒闭案分析1 背景美国伊利诺斯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 Bank)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一家经营实力很强的商业银行,1984年时已拥有400多亿美元的资产。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房地产行业价格暴跌,不少银行损失惨重,可由于伊利诺斯银行当时发放房地产贷款较少,因而是全美帐面盈利最好的商业银行之一。

为此,这家银行曾于1978年当选为美国五家最佳管理企业之一。

这家银行主要从事批发业务,即其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公司:其贷款的来源是没有保险的大额公司存款和存单、欧洲美元和附属债务等形式的资金。

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该银行的管理层实施了错误的公司战略,正是这一战略误导银行走上了破产之路。

当时管理层宣布,银行的目标是成为对美国工商业的最大贷款者。

这就意味着它开始要从其他银行如美洲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化学以及其邻近的竞争对手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手中夺取业务份额。

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该行取消了原先贷款必须通过信贷委员会审批的程序,并扩大了信贷员的贷款权限。

到1981年,全行工商贷款余额达143亿美元,几乎是1974年49亿美元的3倍。

同年,美联储稽核局官员在检查中发现:这家银行能源贷款占工商贷款余额的47%,占贷款总余额的20%;其中375笔余额达24亿美元的贷款,已经有两年没有做过贷后检查。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能源业蓬勃发展,对石油开采和生产的贷款需求旺盛。

该行的一些官员与俄克拉何马州某产油区的一家小银行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

伊利诺斯银行以为,俄州这家银行通晓关于石油贷款的一切事项,于是居然同意买进后者不能维持的银行贷款。

伊利诺斯银行还超越自己法定贷款限制参与其他银行的贷款业务。

当俄州这家银行因坏账损失而倒闭时,伊利诺斯银行的麻烦开始明朗化。

1982年8月,全球性能源危机爆发。

由于该行的能源贷款主要发放给一些实力不强、信用不高的客户,故此后不久就全部变成了呆滞贷款。

案例分析-伊利诺斯大陆银行-ContinentalIllinoisPennSquare-CN10

案例分析-伊利诺斯大陆银行-ContinentalIllinoisPennSquare-CN10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简介芝加哥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美十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斯银行[1]于1984年5月9日开始猛烈反击称其因不良贷款和资金流动性风险而濒临破产的报道。

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伴随着1981年美国的油气产业逐步走向衰退,其巨大资产组合中的能源部门贷款的前景开始变得不再乐观。

在1982年8月欠发达国家的危机大规模爆发之前,这家拥有330亿美元资产的银行,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这使得这一错误愈发严重。

由于投资者和贷款者被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可能破产或被接管的传闻所吓倒,大陆伊利诺斯银行迅速的被其国内和国际批发融资市场排除在外。

至5月17日,监管机构和银行业已经为这家遭受重创的银行业巨头筹集了数十亿的应急资金。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该银行未投保的储户和债权人提供担保,试图通过此方式来阻止银行资金的流失,并使人们相信“银行太大而不能破产”,这一举措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来看,依然极具争议。

紧随此次紧急援助其后的还有一揽子永久措施,这使得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成为美国银行业历史上受到美国政府机构救济的最大银行[2]。

事后经计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承担了该行约为11亿美元的债务[3]。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故事为我们适时提供了一个由于信心的急剧丧失而导致对手方突然撤资[4],并使该机构深陷如19世纪散户储户挤兑风潮一样致命的流动性危机的典型案例。

经验教训对于管理层而言,通过向急需贷款的行业部门提供贷款来促进机构成长是极具诱惑力的。

但这种冲动应建立在正确测度投资组合的集中性风险并在贷款决策中对该风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险予以充分考虑的前提下。

●分散化贷款的决定需要由银行中心进行控制和风险监管。

●不断恶化的信贷组合会引发市场传闻和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资金撤回,甚至会让大型机构倾覆于流动性死亡漩涡。

●从储户和监管者的角度来看,一些银行可能是因为太大而不能破产。

但是最终其股东将会血本无归。

故事梗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开始实施一项发展战略,想在接下来的5年里成为全美工商业的最大贷款者。

巴塞尔协议及其在中国实施的法律问题

巴塞尔协议及其在中国实施的法律问题

巴塞尔协议及其在中国实施的法律问题序言——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提出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金融集团化日益加强,金融业务高度交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其中,跨国银行的活动及其风险的传导性尤为引人注目。

于是,跨国银行监管问题被提出来,具体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金融自由化与跨国银行的扩张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跨国银行的全球布局日益扩大,全球业务不断创新和发展,使一国金融当局对跨国银行业务的单独监管显得力不从心。

2、传统银行监管的弊端传统的监管方法主要以银行的资本与总资产之间的比率作为衡量银行稳健经营程度的标准,并不考虑不同种类资产的不同风险权重,实际上不能真正衡量银行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3、跨国银行对国家监管措施的规避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银行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率,而高收益项目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银行往往设法逃避金融监管,发展法律未予规范的高收益业务,使现行监管措施落空。

4、监管责任不明,监管标准不统一对于跨国银行的活动,如何在银行母国和东道国划分监管责任,长期未能明确。

各国监管标准不统一,使不同国家的银行执行着不同的标准,既存在不安全隐患,又形成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第一章巴塞尔委员会关于监管责任划分的文件一、1975年“巴塞尔协议”1974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和德国赫斯塔特银行倒闭案,暴露出了跨国银行机构或其部分业务暴露出了监管中存在的严重缺陷。

于是,在国际清算银行主持下,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于1974年底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即所谓巴塞尔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75年9月发表了《对国外银行机构监督的原则》,简称《巴塞尔协议》。

该协议明确提出“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督”,并以监督银行的流动性、清偿能力和外汇头寸为中心划分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责任。

据此,协议首先强调母国和东道国对海外银行机构应负共同的监管责任,同时规定东道国主要监督外国分行的流动性和外国子行的清偿能力问题,而母国则主要监督国外分行的清偿能力和国外子行的流动性问题。

银行以案说险经典案例

银行以案说险经典案例

银行以案说险经典案例
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变化中,银行也难免遭遇风险和损失。

为了借鉴经验和教训,银行业界经常会以案说险,分享经典案例。

以下是几个经典案例:
1.雷曼兄弟倒闭
2008年,美国的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这个案例让银行们意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此之后,银行加强了对投资组合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同时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2.巴林银行事件
2008年,巴林银行由于大量投资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而遭遇巨额亏损,导致其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这个案例使银行们认识到了投资组合的分散化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3.瑞士银行事件
2011年,一名瑞士银行员工将机密客户资料泄露给了外部机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这个案例让银行意识到了客户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内部安全管理。

4.汇丰银行洗钱事件
2012年,汇丰银行被曝出大量涉嫌洗钱的案例,导致其声誉受损。

这个案例让银行们认识到了反洗钱风险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客户身份和交易活动的监管和管理。

总的来说,银行以案说险,是为了让银行们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保障客户和自身的利益。

同时也为银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历年英语二真题阅读翻译(01-06)

历年英语二真题阅读翻译(01-06)

2001年真题第一篇美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是通过监督、调节、审查、存款保险以及向陷入困境的银行贷款等手段维持的。

50多年来,这些防范措施防止了银行系统的恐慌。

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些谨慎的呼吁。

芝加哥的大陆伊利诺斯银行与信托公司1984年的倒闭没有破坏美国的银行体系,但是它肯定造成了一些恐慌。

20世纪70年代晚期,大陆银行发展迅速,成为美国中西部地区银行系统的佼佼者。

不过,该银行的部分发展策略具有冒险性,它在能源领域发放了许多贷款,其中包括它从俄克拉荷马市的PSB借贷的10亿美元。

为了获得发放这些贷款所需的资金,大陆银行主要依赖从其他银行的短期借贷以及大量的30天存单,用银行系统的行话来说就是“游资”。

至少一名大陆银行的官员觉察到了危险的迹象,并且向其上级递交了一份警示备忘录,但是,这份备忘录没有引起重视。

虽然通货监理部门按照惯例审查大陆银行,但是它没有意识到该行的问题将有多么严重。

1982年7月,PSB被管理部门关闭。

当能源价格开始下滑时,大陆银行从小银行借来发放出去的10亿美元贷款中的大部分成为呆账。

借贷给像克莱斯勒汽车、国际收割机以及布兰尼弗这类陷入困境的公司的贷款也似乎出了问题。

看到这些问题,“游资”持有者开始从大陆银行撤资。

到1984年春季,大陆银行开始出现挤兑现象。

到5月,银行不得不向联邦政府借贷35亿美元来弥补流失的资金。

但是,这还不够。

为了阻止大陆银行的资金外流,FDIC 同意不仅为最初所定的100,000美元的储户担保,而且为所有储户担保。

不过,挤兑现象仍在继续。

联邦管理部门竭尽全力,希望找到一家可靠的银行收购大陆银行,这是拯救濒临倒闭银行的惯用手法,但是,大陆银行太大了,任何一家银行都购买不起。

到7月,私人银行拯救大陆银行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

管理部门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让大陆银行倒闭,还是由它们自己接管。

‘让该行倒闭似乎太冒险。

据估计,如果大陆银行倒闭的话,100多家在大陆银行投入了足够资金的其他银行就会陷入危险之中,因此,在7月底一个下雨的星期三,FDIC以45亿美元的代价把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收归国有。

伊利诺斯大陆银行倒闭案例

伊利诺斯大陆银行倒闭案例
第11页/共21页
案情分析
在5月9日之后,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数十亿美元的短期资金撤 离,与19世纪典型的银行挤兑现象有些相像。不同的是,后 者是愤怒的客户排队等候在银行外面,而前者则是由欧洲美 元货币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以电子方式进行的。其中,大多数 机构投资者并不需要撤回资金,他们只需要拒绝自动滚存其 在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短期存款。
第10页/共21页
案情分析
1984年春,关于大陆伊利诺斯银行财务状况的流言蜚语大规 模扩散开来。一些国际银行开始向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收取较 高的融资利率。信用价差的不断扩大,使得大陆伊利诺斯银 行在5月8日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从而引发了更多的谣言。5 月9日, 伴随着在东京和其他国际货币市场上的该行的融资 工具均出现挤兑状况,关于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陷入信用危机 和可能会被接管的传闻达到高潮。
第5页/共21页
案情分析
通常,银行通过吸引大量的零售存款来为其贷款 业务融资。然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只有有限的 零售客户,部分原因是由于联邦和当地银行的监 管限制了其设立分支网点的能力。
这意味着伊利诺斯开始 越来越依赖批发货币市 场的融资,事实上,至1981年,大陆伊利诺斯银 行的大多数资金都来自于联邦基金,以及通过在 批发货币市场出售短期大额存单来融资,只有 20%的资金来自于传统零售存款。
Hale Waihona Puke 第20页/共21页感谢您的观赏!
第21页/共21页
第4页/共21页
案情分析 当银行集中向某一行业发放贷款的话,就相当于 是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比较集中。20 世纪70年代后期,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在自己认定擅 长的能源行业努力开拓业务。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为了加速扩展能源资产而采取的 一个方法是,与拥有4.36亿美元资产并以油气行 业贷款见长的俄克拉何马州的佩恩广场银行建立工 作关系 。佩恩广场银行有史以来就向极具风险的 美国能源行业的勘探部门发放巨额贷款,而大陆伊 利诺斯银行通过购买一些较小银行的贷款,最终涉 入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通过向拉丁美洲的欠发达国家 (例如墨西哥)提供贷款,也扩大了其在另一急需 信贷部门拥有的资产。20世纪70年代后期,许多 大型的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同的战略。但是因其异常 的融资战略,伊利诺斯大陆银行的信用敞口进一步 加大。

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在混业经营前提下,美国仍然采用分业监管模式,既没有合并各监管机构成立一个统一的监管当局,也没有设立专门针对混业经营的监管部门。

在金融控股公司框架下,美国仍然采取机构监管的方式,集团下属的银行子公司仍然由原有的(联邦或州)主要银行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和检查。

为了从总体上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督,《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规定,是金融控股公司的“伞型监管者”,从整体上评估和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必要时对银行、证券、保险等子公司拥有仲裁权。

同时,该法案规定当各具体业务的监管机构认为美联储的监管措施不当时,可优先执行各监管机构自身的制度,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在协调性和兼容性方面,要求美联储、与保险管理部门加强协调与合作,相互提供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和各附属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信息。

美联储在履行监管职责时,一般不得直接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的附属机构,而应尽可能采用其功能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以免形成重复监管美国金融体系: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起中央银行作用。

具有发行货币、代理国库及对私人银行进行管理监督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为美国政府制订和执行金融货币政策。

联邦储备系统可以通过它所制订的政策直接影响货币的供应和信贷的增长,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

现在的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包括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联邦;12家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以及数千家私营的会员银行。

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是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由7名委员组成、负责决定全国货币政策,并对联邦储备银行各区域性分行、会员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活动及业务有广泛的监督和管理职责。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联邦储备系统用以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由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7名委员和5名区域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其中必须包括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其余各分行轮流参加)。

银行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商业票据 国外机构存款 其他生息债务
总计
比例%
9.8 15.5
8.8 15.5 1.3 38.1 11.0 100%
• 该银行没有按时付息 的贷款额(超过期90天 还未付息的贷款)占总 资产的4.6%,比其他 大银行的该比率高一 倍以上。
• 该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进一步恶化,易变负 债超过流动资产的数 量约占总资产的53%。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 英国北岩银行
Introduction
1984年,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 Bank)拥有420亿美元资产,与花旗银 行、大通哈曼顿银行一样,是货币中心银行,也 是当时美国中西部最大、全美第八大银行,同时 也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贷款银行。于1984年春夏之 际,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在联邦有关 金融监管当局的多方帮助下,该银行才得以渡过 危机,避免倒闭的命运。
02 导 致 北 岩 银 行 陷 入 流 动 性 危 机 的 根 本 原 因 , 并 不 在 于 发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房贷问题,而是自身发展战略 过于激进,资产负债出现期限错配,流动性管理不善 最终引发流动性危机所致。
Introduction
北岩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
其中安全性最高的现金及 中央银行存款仅占0.946%。 在负债方,北岩银行最主 要的两个融资渠道为消费 者账户以及发行债务工具, 特别是债务工具的发行占 比高达 63.651%,这充分 体现了北岩银行过分依赖 货币市场融资的特征。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资产流动性差 过于依赖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对于核心存款的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层过于乐观,对于流动性紧缩思想准备不足 通过2006年北岩银行的资产负债分布状况,可以得出导致流动性危机 的原因有:

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银行倒闭案

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银行倒闭案

1 2 3
融资流动性
巴塞尔委员会 BIS 定义融资流动
性为银行满足其负债或对到期债 务进行结算的能力。同样 IMF 对
融资流动性定义为需要偿付的机
构同意及时支付的能力。
和交易成本。
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虽然流动性要求并非金融机构所特有,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显得更重要
1、现金流动最频繁,对流动性要求 高。(每天都有进行收付活动)
(二) 扩大存款保险覆盖范围并丰富处置手段
经过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将 FDIC 的职责范围延伸至非存款类 SIFIs 等领域, 赋予了 FDIC 对重要的非存款类机构广泛的后备检查权、强制执行权和应急性债务担保权。 对此,建议我国也将存款保险职责范围扩展至整个金融业,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全覆盖,并 赋予存款保险更加灵活有效和更具有针对性手段。
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资产流动性:资产在不损失或少
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能力
资产流动性
负债流动性: 经济主体以较低风险
负债流动性
或较低成本迅速融资的能力
*流动性实质:一种以机会成本为代价的支付能力的大小
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流动性越弱→机会成本越 低,资产的收益率越高。 流动性越强→机会成本越高, 资产的收益率越低。
2、信用企业,对流动性具有刚性要 求。(靠信用吃饭,没信用无法生存)
3、负债程度高,对流动性的要 求强烈。(负债率高达90%以上) 4、应付竞争,需较高 的流动性。
5、经营较敏感,要保持较高的 流动性。(受政策的影响较大, 资金的松紧)
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商业银行无法提供足额资金来应付资产的 增加需求,或履行到期债务的相关风险
案例分析
(一) 成立独立的存款保险管理机构并赋予其足够权限 完善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议

银行倒闭案例

银行倒闭案例

银行倒闭案例
银行倒闭是指银行由于资金链断裂、资产负债失衡等原因无法继续经营,最终
被监管部门接管或宣布破产清算的情况。

银行倒闭不仅对银行自身和其客户造成影响,也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造成波及。

下面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银行倒闭案例,来探讨银行倒闭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某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最终宣布破产清算。

首先,该银
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存在严重失误,资金链断裂,无法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

其次,银行高管和内部员工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和腐败问题,导致银行资金被挪用、违规放贷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疏漏,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银行经营中的问题,加剧了银行倒闭的风险。

银行倒闭对各方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银行倒闭将导致客户存款无法兑现,造成客户财产损失,影响客户的信心和信誉。

其次,银行倒闭将对金融体系稳定和市场信心造成冲击,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传导和系统性风险。

此外,银行倒闭还将对银行员工和相关利益相关方造成损失,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针对银行倒闭案例,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监管部门应加
强对银行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其次,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防范各类风险。

此外,银行应加强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严格遵守金融法规,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银行倒闭是一种严重的金融风险事件,对各方造成严重影响。

相关
各方应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共同努力,防范银行倒闭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美国伊利诺斯银行危机分析

美国伊利诺斯银行危机分析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与监管的探讨——基于美国伊利诺斯银行危机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遭遇的流动性危机,分析了该银行流动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美国监管当局对此次危机的处理方式,着重探讨了此次危机对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和监管的启示。

关键词:流动性危机伊利诺斯银行金融监管启示一.伊利诺斯银行危机简介自1964年成立以来,作为美国十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坐拥420亿美元资产,与花旗银行、大通哈曼顿银行一样,是货币中心银行,巅峰期该行在跨国银行中列第六位(按资产规模排序),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和工业贷款人。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该行的最高管理层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信贷扩张计划——成为对美国工商业的最大贷款者。

该计划允许信贷员发放大额贷款,为赢得顾客信贷员给出的贷款利率往往低于其他的竞争对手。

于是,该银行的贷款总额迅速膨胀,从1976至1981年的5年间,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贷款额以每年19.8%的增长,而同期美国其他几家最大银行的平均贷款增长率仅为14.7%。

在利润方面,大陆伊利诺斯银行也高于其他竞争银行的平均数。

然而急剧的资产扩张却蕴含着潜在的危机。

至1984年初,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因坏账过多以及资金无保险的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的挤兑而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同年,该行不得不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借入36亿美元来填补流失的存款,以维持必要的流动性。

与此同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向公众保证该行的所有存款户和债权人的利益将得到完全保护,并宣布将和其它几家的银行一起向该行注资。

但是,上述措施并没有立即化解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存款还在继续流失,该银行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共损失了150亿美元的存款。

1984年7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开始接管该银行,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才得以帮助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度过危机。

二.伊利诺斯银行流动性危机产生的原因2.1激进的发展策略在1974年开始,伊利诺斯银行实施了致命的发展策略——迅速扩大资产规模。

银行危机

银行危机

严重的经济危机。再加上美元升值,偿还美元贷款的负担加重,外国提供的贷款都变成
不良资产。这是伊利诺斯银行的收益状况急速恶化的外部原因。
4、详细银行危机的案例—伊利诺斯银行 危机(4)
采取的措施:
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通过建立公众对该行的信任而使该行能在货币市场上继续出售可转让定期存单 或借入资金。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很快牵头组成一个银团为该行筹集了 45 亿美元的贷款额度;美联储要 求该行把 170 亿美元的资产存入美联储作为今后借款的抵押品;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宣布为该 行的所有存款者(无论额度大小)提供担保;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 7 家大银行联合向该行注入 20 亿美 元资本金;美联储保证继续向该行提供贴现窗口借款等。(权宜之计)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立即购买伊利诺斯银行 20 亿美元的有问题贷款(按账面价值),并承担该行在联 储的 20 亿美元的债务。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立即把 10 亿美元贷款作为损失冲销,相应把该银行资本金的 账面价值降低到 8 亿美元。 伊利诺斯银行有权在以后 3 年内出售另外的 15 亿美元的非正常贷款。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购买伊利诺斯银行新发行的 10 亿美元的优先股,并将其转换成 1.6 亿股普通股。伊 利诺斯银行 4 000 万股股票的持有者把他们的股票换成新组建的持股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持余下的 4 000 万股股份。这样,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就立即拥有了该行 80% 的股份。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因购买有问题贷款而受损,所以它有权购买新持股公司的 4000 万股股票。联邦存 款保险公司的总损失包括支付给联储的利息费用和托收成本,将在 5 年以后计算。 伊利诺斯银行的现有股东每持有一份股票,就有权购买该行的一份股票,如在 60 天内购买,每份价 值为 4.5 美元,如在 60 天以后购买,价格为 6 美元。

大而不能倒

大而不能倒

大而不能倒作者:刘颖李明敬来源:《金融理财》2016年第07期1984年6月,美国国会举行了一场听证会,听证会的被质疑者是美国货币总监署总监C T Conover,因为Conover动用纳税人10亿美元救助濒临破产的商业银行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美国联邦保险公司用了45亿美元买下它的不良资产。

而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麻烦来自于经营不善和错误的投资决策,于是银行爆发价值100亿美元存款的“挤兑”现象和随之而来的毁灭性的流动性危机。

Conover只给出了一句话作为它的辩护词:“大到不能让他倒下。

”只因为这一句话,C T Conove在这次听证会上完胜!自此开始,并不符合市场自由精神的“大而不能倒掉”被大家所广泛认可。

如同我们上期封面文章中所提到的,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金融监督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决定以全球为视角,为金融系统中较为重要的机构拉出一个已经大到无法倒掉的企业名单。

2011年11月4日,这份名单G-SIBs正式落地,首期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的29家银行纳入其中。

到2015年公布的G-SIBs新名单,全球共有30家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G-SIBs在做什么?金融稳定理事会通过梳理监管目标、策略和文化,完善监管组织架构、改进监管方法和工具、加强监管合作、提升监管独立性和资源配置,这样能防止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过大,同时对单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加入了附加资本等要求,制定恢复处置计划(RRP),以求达到在任何危机期间均能维系银行的关键性服务功能,把对消费者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将因政府处置和干预活动导致纳税人受损的程度降至最低。

据了解,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RRP)由恢复计划(Recovery Plan)、处置计划(Resolution Plan)及自救机制(Bail-in)组成,其一般性要素包括:战略性分析、触发执行RRP干预措施的必要和充分条件、RRP要求执行的干预措施、为有效执行干预措施所做的准备性活动、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关于执行和实施RRP的责任分工、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需要和要求的所有相关性信息。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

以下内容转自来源互联网资料一美国是当今世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运行机制最为完善的国家。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FederalDepositInsuranceCorporation?熏以下简称FDIC)成立迄今72年来,历经金融危机与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功地维护了美国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持了公众对金融行业的信心,也使美国金融霸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成立于1933年的FDIC,总部设在华盛顿,目前在全美设有6个大区办事处和80个分区办事机构。

其中,大区办事处向总部负责,分区办事机构向大区办事处负责。

它们按照国会法案,在全美境内为银行和存款机构提供存款保险。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在成立后的72年中,不断改进并日臻完善。

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美国银行业和储贷协会爆发了大规模危机,这场危机不仅暴露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和美国金融监管的不足,而且事后分析发现由存款保险机构制约权力的缺乏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也是导致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开始意识到银行监管体制及存款保险制度方面的缺陷,随开始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赋予存款保险公司以更大的权力。

其主要的改进措施包括:扩大FDIC的援助方式、限制实行大银行不能倒闭政策、引入立即纠正机制和实行风险差别费率制度。

FDIC成立之时具有重组和经营破产银行的权利与代替破产银行理赔的责任,但处理内容与方式都较为单一,后逐渐尝试新的处理方式,如1968年首次采用收购与承担方式处理破产银行。

1982年以前存款保险机构应付银行倒闭的权力受到限制,面对20世纪80年代存款机构尤其是储贷协会倒闭率增长问题,存款保险机构几乎束手无策。

1982年通过的《加恩-圣-杰尔曼存款机构法》加强了存款保险机构应付银行倒闭的权力。

1987年《平等竞争法》赋予存款保险机构更大的权力,允许对有倒闭危险的银行进行收购。

由于大银行倒闭时对整个金融业的打击甚于中小银行倒闭,所以美国一直实行“大而不倒”的政策,如1984年对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救助即为典型一例。

银行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总计
比例% 9.8 15.5 8.8 15.5 1.3 38.1 11.0 100%
.
• 该银行没有按 时付息的贷款 额(超过期90天
还未付息的贷 款)占总资产的 4.6%,比其他
大银行的该比 率高一倍以上。
• 该银行的流动 性状况进一步
恶化,易变负
债超过流动资
产的数量约占 总资产的53%。
• 当市场上开始 流传大陆伊利 诺银行将要倒 闭的消息时, 其他银行拒绝 购买该银行发 行的定期存单, 原有的存款人 也拒绝延展到 期的定期存单 和欧洲美元。
.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联邦救助
5月11日,该银行从美国联邦储 备银行借入36亿美元来填补流 失的存款,以维持必需的流动性
5月17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介入 并向公众保证该银行的所有存款 户和债权人的利益将能得到完全 的保护。
1984年7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接管该银行(拥有该银行股份的80 %),最终帮助大陆伊利诺银行渡 过了此次危机。
当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到欧洲 短期资金市场时,北岩银行 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融资 出现困难,引发了英国近 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 在陷入流动性危机泥潭长达6 个月之久后,英国议会2008 年2月21日通过了将其国有 化的议案,这也成为了上世 纪70 年代以来英国的首起企 业国有化案例。
.
Introduction
贷存比
.
Introduction
1983年的经营指标
单位:%
指标
伊利诺斯
权益资本 增长率
资本/总贷 款
非正常资 产/总资产
贷款损失/ 总贷款
5.95 6.03 4.6 1.24
贷款/存款 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 不可转让定期存款 可转让定期存单 回购协议借款 商业票据 国外机构存款 其他生息债务 总计 比例% 比例% 9.8 15.5 8.8 15.5 1.3 38.1 11.0 100%
案情
此时挤兑风潮已经开始。在290亿美元的存 款中,只有40亿得到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 保险。由于社会上流传该行有大量呆账即将 倒闭的谣言,大额储户极度恐慌,大额存单 到期后,大公司、货币市场基金和外国客户 迅速撤资,几天内存款减少了100亿美元, 约占存款的1/3;存款者拒绝将大额可转让 存单和欧洲美元存单展期;结果大陆银行不 得不借款36亿美元,弥补存款流失,以致失 去市场信誉。
案情
• 救助措施: • 1、摩根信托组织了银团贷款45亿,大陆 银行将170亿美元资产存入美联储作抵押 • 2、无论金额大小,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一 律提供担保。 • 3、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七大银行注入20 亿美元资本金。 • 4、联储将最初规定的私人银行借款限额 扩大到55亿, 由28家私人银行承担。 • 5、美联储继续保持对其再贴现。
案情
该行在能源领域有长期的利益和公认 的专长,大部分贷款投向能源行业, 迎合了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背景下借 款企业追逐利润的需要。 随着石油价格的回落,借款企业出 现了严重问题。特别是从俄克拉荷马 城某银行购入的与能源有关的贷款出 了问题,银行必须自行消化损失。
1983年的经营指标
单位:%
指标 伊利诺斯 同等规模银行 5.95 11.53 权益资本增长率 6.03 7.62 资本/ 资本/总贷款 4.6 2.3 非正常资产/ 非正常资产/总资产 1.24 1.21 贷款损失/ 贷款损失/总贷款 79 67 贷款/ 贷款/存款
美国伊利诺斯大陆银行的 挤兑风潮
案情
• 伊利诺斯大陆银行拥有420亿美元资产,与花 旗银行、大通哈曼顿银行一样,是货币中心 银行,也是当时美国中西部最大、全美第八 大银行。该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大公司、货 币市场互助基金和大额存户。1984年5月发 生挤兑风潮。等待取款的人排了几个街口。
• 经营背景:
案情
1977-1981年,该行确定了19.82%的贷款 增长速度,同等规模的银行14.67%。 该行由于核心存款不足,因而大量借款, 同期借入资金的年增长率高达22%。游资 来源几乎是同等规模银行的2倍。 主要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从外国客 户借款120亿美元,该行贷款与存款的比 率为79%,同等银行为67%,全美银行平 均为56%。
案情
• 但是大陆银行的存款继续流失,7月 初,用50亿资产清偿债务后,大陆 银行仍欠美联储40亿美元、欠28家 私人银行40亿美元、欠联邦存款保 险公司20亿美元。 两个月存款流失 20 150亿美元,最终由联邦存款保险公 司公司收购。

讨论
大陆银行倒闭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