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逻辑_以成都市城乡统筹实验中的土地制度改革为例_贺雪峰
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此,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统筹解决了城乡土地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难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稳定。
本文将就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进行调查和思考。
一、土地流转方面自2015年起,成都市开始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采取以家庭联片为依托,以家庭作为主体,以集体土地、国有土地、集体林地、集体水面等资源为流转标的和交易价格核算依据的方式推进流转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广大农民走出自家土地、深度从事规模经营种植和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提供的了保障。
据了解,成都市在土地流转的政策方面设置多种利市惠农的措施。
贫困村通过流转土地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用地规模逐年稳步增长,到2018年,涉及流转土地面积达到63.95万亩,建设农业企业达39个,纳税贡献达2.4亿元。
同时,土地流转也解决了农村内部土地利用不均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规范农村土地建设用地成都市为了规范农村土地利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对乡、村两级政府规定的约、定、租方法的探索活动因村情况、环境、资源等各方面因素而不同,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成都市农村建设用地的划拨、出让、拍卖,采取租赁方式使用的原则,村集体或乡政府,及集体整合流转的发展组织形态,有力促进了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和内部培土械的整合,是全面公正排整的。
此外,成都市在建设用地管理中,要求各地实现全流程监管、规范管理,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划拨、出让、租赁等活动的监管,为农村土地规划和发展保驾护航。
三、下乡发展现代农业成都市在推进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下乡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成都市采取政府引导的方式引导农民走向现代化,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结构,扶持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区,提供科技、扶贫等大小救助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使农业生产向绿色有机、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并构建了覆盖农村各地的基层服务体系,提升了全市农民的生活水平。
——成都改革实验的启示(下) 试卷答案(96分)
为什么合法的土地转让权很重要——成都改革实验的启示(下)试卷答案(96分)1、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就是指,农村建设用地收缩一亩,必须和城市的建设用地收缩一亩挂钩。
正确错误2、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成都灾后重建实行联建的政策。
正确错误3、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2008年以后,成都、重庆分别搭建了两个集体土地交易平台。
正确错误4、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优势是“挂钩”的主体和形式清晰明确。
正确错误5、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集体土地的拍卖价格要高于国有土地的价格。
正确错误6、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挂钩”政策是在城市化加速、城乡扩张大量占用耕地的背景下出台的。
正确错误7、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我国对农村土地产权边界有清晰的法律表达。
正确错误8、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空间位置资源配置并非是新的学问,在农业文明时代就已存在。
正确错误9、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城市扩大,需要建设用地指标,农民可以将盖房子的权利卖出。
正确错误10、周其仁院长认为,征地制度有诸多弊端,应该立刻废除。
正确错误11、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为了解决“挂钩”政策存在的问题,成都实行农村产权改革。
正确错误12、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成都实行的农村产权改革以确权颁证作为工作的起点。
正确错误13、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关于土地的产权归属涉及到历史和村庄的记忆。
正确错误14、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农民的产权证由镇人民政府颁布。
正确错误15、周其仁院长认为,老百姓可以根据法律表达保护自己的财产,这是更为有效的保护体系。
正确错误16、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成都在哪一年完成了确权颁证工作?A 2007年B 2008年C 2009年D 2010年17、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成都在哪一年提出“三个集中”?A 2003年B 2004年C 2005年D 2006年18、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三个集中”是哪里发明的?A四川B 广东C 江浙D 山东19、根据周其仁院长所讲,()以后,成都启动农村产权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现场研讨会发言摘登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现场研讨会发言摘登2009-06-12 | 作者:|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大中小】【打印】【关闭】土地确权维护农民权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成都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具有全局意义。
中国不是城就是乡,城乡问题解决好,就是国民经济问题解决好。
我从成都的实践当中所获得的启示,主要有四点:第一点,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在城乡统筹、土地管理改革方面,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是级差土地收入。
因为这个规律,中国逐步从计划体制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个土地级差收益规律,为城乡统筹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点,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确权。
确权不仅仅确保集体所有制归属,而且要确保农户,不是确立一种资源的权利,而是确立农村所有资源,包括山林、耕地、建设用地、宅基地和所有土地资源和房屋的权利。
成都在确权过程中,改革农村的治理结构,组建了村庄的平地会,在当地叫长老委员会。
就是村庄里岁数比较大的、对公共事务比较了解的人来组成一个集体,对每一块土地到底属于哪一家哪一户,经过公示再确权。
这个确权加上流转,才能真正做到同地同价。
如果这个顺序倒过来,同样的土地流转,有可能产生出很多改革者不想要的结果。
第三点,成都的实践不单单是一般的土地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变化,而是非常深刻的改革。
它探索出了由3个环节构成的实现战略目标的现实路径。
第一个环节,是在征地制度的框架内改变分配。
比如,扩大对农民的征地所得的补偿。
第二个环节,征地还可以扩大弹性,这也是级差地租决定的。
第三个环节,除了利用中央所有政策保耕地,成都从自己的土地增值的基金当中一年拿出26亿元补充耕地保护。
最后一点体会,在土地问题上很容易出现意见分歧。
意见分歧的原因是利益分歧,因为空间资源具有唯一性,这个地做了这个用途就不能再做那个用途,用到城市就不能再种地,跟位置的维系是有很大关系。
处理这个矛盾要有追求寻找平衡点的思想方法,不要发生不满,不要让无畏的争论影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地权的逻辑1
地权的逻辑贺雪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在对于土地权利问题上,主流的观点是支持土地权利私有化,给农民更多的土地权利,以促进农民权益的保护,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贺雪峰则认为给农民更大的土地权利不是保护农民的利益,而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降低土地的配置资源。
由于中国当前的土地制度是承接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而来的,由生产队演化而来的村民组是农村土地基本的所有权单位,后期改革分田到户,为了公平,按照远近,肥瘦和水源条件好坏来搭配导致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且规模小、细碎分散化的土地情况,。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当前中国农民往往通过代际分工来同时获得务工和务农两笔收入,当没有务农收入时,家庭很难可以保证温饱和积攒钱。
当农户拥有更大的土地权利,则意味着个体农户有更大的不服从村民组集体的权力,村民组的权力变小了,个体农户有更大的对抗村民组内大多农户决定和利益的能力,但此时村名组所负责的公共和公益事业的衰弱就难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农业生产就更加艰难,也即更大的土地权利并不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和利益,而是更高的集体行动成本。
作者指出,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来说,土地权利并不重要,土地产出和耕作方便最重要。
反公地悲剧是美国经济学家黑勒教授提出的理论模型,在公地上存在很多利益所有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每个权利所有者都有权责之其他人使用该资源或相互设置障碍,而没有人拥有有效的使用权,导致资源的闲置和使用不足,造成浪费,由此产生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悲剧即反公地悲剧,当前中国取消农业税后的农地制度安排,大多数地方农村的集体灌溉系统迅速瓦解,正是反工地悲剧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当前中国农村的农民已发生极大分化,从收入来源来看,可分为纯农户,兼业户和居住在城市的承包农户,收入的多少使之分化成好、中、差不同经济条件的农户,使得农民利益诉求也差异极大,不同意见之间的互斥导致了在村民组范围内的集体行动困境。
贺雪峰:农民真正需要的不是土地的所有权,而是调整权7页word文档
贺雪峰:农民真正需要的不是土地的所有权,而是调整权2019-10-30 14:4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土地制度改革系列访谈二】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
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土地制度成为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之一,甚至可能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和推动力。
就此,光明网记者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贺雪峰教授。
要点摘录:●对于农民而言,拥有多大的土地权利并没有意义。
土地私有化既不能保护农民利益,也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甚至会损害农民利益,中国土地制度不能走私有化道路。
●农民真正需要的不是土地的所有权,而是调整权,也即合法进行土地流转的权利。
●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应在目前宪法秩序范围内,而不能无限度地提高。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支撑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模式的一个核心要素。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现在还富有生命力,应继续坚持和完善。
●中国并没有出现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贫民窟现象,其原因就是我国农民有退路,这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土地换保障政策本身没错,关键是一要看农民意愿,二要控制数量,不能搞成一窝蜂,追求短期效益。
●搞农村研究要告别浮躁,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
专家简介: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三农中国》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科研课题:1996年以来,先后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做农村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村民自治、乡镇财政、税费改革、土地制度、乡村水利、农民福利、乡村社会性质、乡镇选举、农村弱势群体、新农村建设等;主持多项课题,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福特基金会课题;科研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等刊物发表近200篇论文,先后出版《新乡土中国》、《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乡村的前途》等多部著作。
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一、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然而在城市化的同时,成都的土地制度也不断面临着挑战。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已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市用地扩张导致农业用地被转化,乡村土地无法有效利用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政府正在积极地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二、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调查成都市目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情况,并探讨城乡土地统筹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成都及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三、现状1. 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成都市的土地制度主要由城市和农村的土地规划、管理和利用构成。
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很多土地管理上的难题。
比如,城市的土地开发对农村土地利用造成了破坏,而农村用地不能向城市用地流转,导致土地不充分利用和农民收益低下等等。
2. 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成都市政府开始实施土地制度改革。
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土地托管制度,鼓励农民将土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经营实体,实现农地与城市用地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益。
•推进城乡统筹,制定城乡用地总体规划,保护农村土地和生态环境。
•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宅基地规划上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完善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包括形成权属证明、拆迁安置等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以上措施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土地制度体系,更好地满足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开发和管理需求。
四、调查1. 调查方法我们在成都市区和近郊的农村地区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有100份有效问卷。
2. 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会给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70%的受访者认为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民的收益会有所提升。
然而,受访者在政策具体实施上仍然存在很多担忧,比如担心土地流转可能会导致农民的土地收益下降,城市用地扩张造成受访者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
五、思考1. 对土地托管制度的思考由于土地托管制度在实施时涉及到农民的生计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农民的收益不会因为土地流转受损。
论土地资源与土地价值——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面的郊区获取。经济越发展,城市规模越大,聚集程 度越高 ,区位 差异 就越 明显,建设 用地 就越 是 价
值高。
用地 ,具体办法之一是由中央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向地方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地方政府建设用 地不能超过上级下达的指标上限。一般来讲 , 农地被
占用为建设用地很难再复垦 ,而我 国耕地十分有限,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中央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相对偏 紧,就是说 ,与地方的需要相比,中央下达的新增建
势差异。对于农业用地来讲 ,土地资源的核心是肥沃
程度与光照、水利条件 , 对于工商建设用地,土地资
源的核心是 由于其不可移动所造成的区位优势的差
异。因此,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城
[ 收稿 日 期 ]2 0 1 5 — 0 5— 2 5 [ 作者简介] 贺雪峰 ,华中科技 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 究中心主任,教授,博 士生导 师。
地资源和土地价值。土地制度改革一般都要强调集约
节约利用土地,要保护土地资源。土地制度改革的最
不便于强推。中央之所以先试点,是因为土地制度改 革利益涉及面广且事关中国发展战略大计,进行封闭
试点,风险可控,而经验可以总结 ,先行试点表明中 央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的慎重稳妥。正因为试点,就允 许3 3 个试点地区大胆去试 ,允许出错。以3 3 个地区
终 目的就是要保护土地资源。一般来讲 ,这样的说法
也是不错的。问题是,土地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资源, 这种特殊性不仅在于不可再生,而且在于不可移动。 正是土地不可移动,工商建设用地具有极大的区位优
试点为基础再来进行全国土地制度改革 ,可以降低风
险,防止出现重大的误判。 能否搞好土地制度改革 , 最重要的是要对土地资 源和土地价值进行清晰的区分与认识。本文试图分别
论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读
2018年12月23日,第十 三 届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七 次 会 议,审 议 国 务 院 关 于 农 村 征 地 制 度 、集 体 经 营 性 建 设 用 地 、宅 基 地 制 度 改 革 试 点 情况的总结报告 (以 下 简 称 “总 结 报 告”[1])。“总 结 报告”全面总结全 国 33 个 县 市 区 试 点 的 基 本 情 况、 主 要 成 效 和 存 在 问 题 ,并 提 出 了 修 法 意 见 。
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观察了解“三项”试点启动后 各 地 的 试 点 成 效,结 合 对“修 正 案 草
案”解读,评析本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总体结论 是:现 行 征 地 制 度 基 本 合 理;集 体 经 营 性 建 设 用 地 入 市 须 保 持
在 “存 量 ”范 围 内 ;农 村 宅 基 地 退 出 是 一 个 自 然 而 然 的 过 程 ;土 地 制 度 改 革 需 稳 妥 推 进 。
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三 农 ”问 题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19 卷
3.市 价 补 偿 论 。 持 这 类 观 点 人 的 注 意 力 是 在 征 地 补 偿 上 ,认 为 征 地 制 度 最 不 合 理 之 处 在 于 ,政 府 按 照土地原用途价值 补 偿 给 农 民,土 地 增 值 收 益 被 政 府获得。因此,要求取 消 《土 地 管 理 法》规 定 的 土 地 补偿和安置补助最 高 不 超 过 土 地 原 年 产 值 30 倍 的 上 限 ,要 求 大 幅 度 提 高 征 地 补 偿 标 准 ,甚 至 要 求 按 照 “市价”给农民补偿 。 [5]
论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读
一、土地制度改革背景
土 地 制 度 是 国 家 的 基 础 性 制 度 。 《土 地 管 理 法 》 修订面临很大 争 议。 为 稳 妥 推 进 改 革,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部 署 征 地 制 度 、集 体 经 营 性 建 设 用 地 入 市 、宅 基 地制度改革“三项”试 点 任 务,以 期 为 修 法 工 作 提 供 经验支撑。
2.全 面 缩 小 论 。 这 种 观 点 认 为 征 地 制 度 有 必 要 , 原 因 是 市 场 在 土 地 资 源 配 置 存 在 失 灵 ,尤 其 是 公 益 用 地,私人主体(包括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不可 能 提供, 因此需要政府供给。公益用地之外的非公益用地具 有经营开 发 性 质,可 通 过 市 场 供 给,无 需 政 府 征 地。 持 这 种 观 点 的 人 支 持 保 留 征 地 制 度 ,同 时 要 求 缩 小 征 地范围,将政府征地限定在“公共用途”范围内[4]。
2015 年 2 月 27 日 ,十 二 届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第 十 三 次 会 议 审 议 通 过《关 于 授 权 国 务 院 在 北 京 市 大 兴 区 等 三 十 三 个 试 点 县(市 、区)行 政 区 域 暂 时 调 整 实 施 有 关 法 律 规 定 的 决 定》,土 地“三 项”改 革 试 点 全 面 铺 开 。 截 止 到 2018 年 底 ,试 点 工 作 持 续 4 年 ,修 法 工 作 同 步 推进。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第 七 次 会 议 通 过《关 于 延 长 授 权 国 务 院 在 北 京 市 大 兴 区 等 三 十 三 个 试 点 县 (市 、区 )行 政 区 域 暂时调 整 实 施 有 关 法 律 规 定 期 限 的 决 定》,授 权 至 2019年12月31日,试点再延长1年。
地权的逻辑
贺雪峰谈土地流转农村土地能否自由流转以及如何流转,近几年来在学界和媒体上一直聚讼纷纭,而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各种不同形式的土地置换操作。
其间既有顺利实施的,也有强拆事件频发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长期从事农村调查,他新近出版了《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一书,在他看来,目前盛行的资本介入与地方政府推动的不可逆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将使农民退无可退。
在古代中国,王朝更替大多是由民间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引起的,您反对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是否也有相似的考虑,资本力量介入土地流转真的那么可怕吗?贺雪峰:我不反对土地流转,我反对的是不可逆的土地流转,比如由地方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
地方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背后,大都有资本力量的介入,资本介入与政府推动往往是结伴而行。
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实际上一直是在流转,这样的流转往往是自发、小规模、不规范,且局限在村庄内部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这样的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就没有任何问题。
一是之前进城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仍然在村务农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这些流入土地的务农农民经营规模扩大,务农收入较高,甚至超过外出务工收入,这样他们就成为村庄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当前农村人财物外流背景下,正是进城农民没有带走土地,土地留下来由在村务农农民经营,从而在农村产生了一个有较高务农收入的中农阶层,而使农村社会可以继续保持稳定有序;二是进城农民中,大部分人都无法获得在城市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条件,他们年轻时进城,年龄大了就要返乡。
土地自由流转的前提是,农民返乡后可以要回土地。
一旦资本介入,农民返乡后就很难再要回土地。
农民无法在城市扎根,这是一个常识,大学毕业生在城市都生存艰难,何况农民!自发、小规模、不规范及村庄内部的土地流转,好就好在可逆,从而可以避免资本介入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资本介入的不可逆的土地流转将使农民退无可退。
据您所做的社会调查,目前中国农民对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持什么态度,是支持的多还是反对的多?贺雪峰:再强调一遍,就是农村土地经营权一直在自由流转。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逻辑与文本规则的契合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逻辑与文本规则的契合——兼评贺雪峰先生《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2014年02月07日15:52 来源:中国社会学网作者:田鹏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8坊间流传新一届中央政府决定花五年时间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土地“确权”问题,为农村土地制度下一步的改革作铺垫;又有传闻认为中国农村发展下一步有可能走向“家庭农场”,无论这些坊间的传言是否可信,但“确权”和“家庭农场”的实现不仅涉及到中国社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所有这些疑惑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围绕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争议,形成了不同的“话语”,这些话语中有一种以“自由主义”自居的学者们认为,“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土地产权的模糊而导致的农业低效,他们也坚信唯有实现土地的产权明晰,即私有化才能彻底根治中国的“三农”问题。
这看似一个简单而普世的话语,不但浸透着对农民道义上的支持,而且也逐渐为大众媒体和社会所认可。
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贺雪峰先生却极力喝斥这种私有化主张。
而这就促使他完成了一本新作——《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一、什么农村?什么农民?什么土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贺雪峰先生的新作《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是其十几年扎实农村调查的结晶之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讨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读物,他以华中乡土派“蹲基层”特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尤其回应了目前国内关于中国土地制度私有化的言论。
在书中,他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土地和土地的分类及性质。
他认为,中国农村实际上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土地:一是转化为非农用地的建设用地;一是只能用于农业用途的土地。
而土地之属性的特殊地方就在于它的非可再生性以及用途不同而带来的级差价值,这就导致权力拥有者往往受利益驱使实行土地制度用途的严格管制,将土地的所有权垄断在自己手中,并限制土地使用者随意进入土地市场,而这也将一笔丰厚的级差价值收入囊中,这可以从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印证,这是我国农村问题研究学者们的共识之一,也是讨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
中国国情下的土地权利——评《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中国国情下的土地权利——评《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
地制度向何处去》
杜玫娟
【期刊名称】《广东经济》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中国土地制度朝私有化发展还是强化公有制存在学术上的争议,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土地制度应当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但贺雪峰教授通过实践调研证实扩张农民的土地权利并不能够使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反而会阻碍农村的发展.通过《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贺教授剖析了立足于中国国情之中的土地制度现状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长期性,并指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总页数】1页(P260)
【作者】杜玫娟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权:回归村社回归农民——兼评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J], 贾林州;赵晓峰
2.城市土地权利体系的应然与实然——兼评《物权法》关于城市土地权利体系立法的成功与不足 [J], 郭英华;景光强
3.城市土地权利体系的应然与实然——兼评《物权法》关于城市土地权利体系立法的成功与不足 [J], 余承文;景光强
4.城市土地权利体系的应然与实然——兼评《物权法》关于城市土地权利体系立法的成功与不足 [J], 郭英华;景光强
5.论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变革——兼评《物权法》的相关规定[J], 李国英;刘旺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土改的实质
成都土改的实质
贺雪峰
【期刊名称】《决策》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今年暑假在成都调研土地制度,听到最多的儿个关键词是:还权赋能、价值显化、土地价值释放等。
这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农村土地资源流动起来变成真金白银。
农村上地闲置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只有让农村的土地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才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贺雪峰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1
【相关文献】
1.新土改的成都路径
2.成都砂卵石地层渣土改良技术研究
3.成都北编组场成都黏土改良试验
4.成都土改的实质
5.富水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以成都地铁17号线明九区间2^(#)风井—九江北站盾构工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统筹路径研究_以成都城乡统筹实践调查为基础_贺雪峰
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2期城乡统筹路径研究贺雪峰摘要:本文以对成都市城乡统筹实践的调研为基础,深入讨论了该市以土地为媒介、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主要政策工具的城乡统筹模式,并分析了其利弊。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并论证了更具有操作性和普遍意义的以规划为媒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政策手段的新型城乡统筹模式。
文章认为,以规划为媒介的新型城乡统筹模式不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长期看,以规划为媒介的新型城乡统筹模式可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稳定的农村根基,从短期看,新型城乡统筹模式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城乡统筹土地制度转移支付乡村建设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13)02-0074-13———以成都城乡统筹实践调查为基础中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虽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但实际上,这超过50%的城市人口中,有2亿多进城务工或经商的农民工,其中绝大多数农民工未能真正融入城市,其年轻时进城务工经商,年老还需要返回农村。
且年轻人进城务工经商,他们年老父母仍然生活在农村并仍然务农,年幼子女也生活在农村,因为农村生活成本低。
若按户籍来计算,当前中国农村仍然有9.4亿农村户籍人口,这9.4亿农村户籍人口中,有一定比例人口已经在城市获得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机会,他们可以在城市安居乐业,并因此可以算作城市人口。
需要依托农村生活的人口还有8亿多。
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仍然会有极其庞大的农民群体或需要依托农村来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人口,中国这样巨型国家的城市化只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即使中国可以实现城市化,其城市化率达到70%,中国也还有4 ̄5亿农村人口,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其生活状况与质量好坏是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之所以可以取得现代化的快速进展,得益于农村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最为主要的基础。
建国以来的前30年,我国正是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村提取资源,为新中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化提供了基础性积累。
感受逻辑的力量——贺雪峰著作《地权的逻辑》评介
作者: 龚欣一[1];李丽纯[2]
作者机构: [1]中共岳麓区委党校;[2]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101-10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农村;土地制度;逻辑
摘要: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历来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学者甚至直接提出农地私有化主张。
著名三农学者贺雪峰教授的新著《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对近年来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烈交锋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解读和回应,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主张。
就地权逻辑答周其仁教授
Reply to Prefosser Zhou Qi-ren on Logic of Land
Ownership
作者: 贺雪峰[1]
作者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土地制度;土地权利;土地确权;征地制度;成都模式;学术争鸣
摘要: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合理性,有2种不同态度,笔者著作《地权的逻辑》在基本肯定当前中国农地制度和征地制度合理性的前提下,对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激进的土地制度改革思路进行了批评。
针对《地权的逻辑》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基本肯定立场,作为激进土地制度改革思路代表人物的周其仁教授提出了反批评。
本文是对周其仁教授反批评的回应。
回应主要集中在农民土地权利悖论、农村征地制度合理性、建设用地价值来源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
土地确权与城乡统筹——成都“地改”启示录
土地确权与城乡统筹——成都“地改”启示录
张桂玲;罗彦青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2011年,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张桂玲;罗彦青
【作者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450003;吉林省柳河县农业局,1353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成都启示录:土地流转与公共服务
2.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多重逻辑——基于成都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改革的案例分析
3.“八步工作法”做实农村土地确权——成都市温江区开展农村土地实测确权颁证的调查与启示
4.成都"试验区"建设中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创新——以成都市温江区"两股一改"为例
5.成都城乡统筹启示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成为成都市造就新型城乡形态的关键环节 ”
现在的问题是 , 按现行土地管理法 , 成都市领 导认为 , 农民手中拥有的土地权利虚置 , 资源难以 “ 因此 , 在成都市常务副市长孙平看来 , 变成资本 , ‘ 症结在于农村没有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 , 要素市 !2 土地 、 人、 资金 没 有 真 正 激 活 ’ 场没有形成 , 0 0 7 年2月, 成都市委召开了一次城乡一体化工作会 ‘ 议, 用市 场 化 的 办 法 来 解 决 城 乡 一 体 化 的 问 题 ’ 的观点正式抛出 ”② 。 ( 二) 城乡 统 筹 的 四 个 阶 段 成都市用市场化的办法来统筹城乡本身也有 “ 。寄 望 于 所 一个发展 过 程 。 第 一 阶 段 , 三 集 中” , 谓“ 三集中 ” 配合四川省 “ 金土地 ” 土地整理工程 , 希望农民大量进城 , 农业规模经营 , 农村建设用地 用于发展 经 营 性 产 业 , 从而推动城乡经济快速发 从 拆 院 并 院 到 增 减 挂 钩 。2 展 。 第二 阶 段 , 0 0 3年 开始提出 城 乡 统 筹 战 略 思 路 时 , 成都市就提出了 农村拆院并院的建设思路 。 拆院并院即拆小院并 让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 拆院并院时 , 以节约 大院 , 宅基地多 少 而 给 农 民 以 补 偿 , 这个补偿的金额与 “ /亩 , 双放弃 ” 补 偿 数 相 一 致, 一开始是8万元 到 2 0 0 6 年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 农民整理出节余建设用地指 减挂钩的 试 点 地 区 , , 拆 旧 建 新) 由此 标可以在 更 大 范 围 内 流 动 使 用 ( 出现了农 民 通 过 村 庄 建 设 用 地 整 理 , 节余建设用 地指标由 政 府 土 地 储 备 中 心 收 购 , 从而获得新村 建设资金 。2 为筹集 0 0 8 年 汶 川 地 震 后 灾 后 重 建, 灾后重建资金 , 在国家特殊政策下 , 成都市允许灾 区农民以 节 余 建 设 用 地 换 取 灾 后 重 建 资 金 , 以尽 快重建家 园 , 当时成都市共批准了数万亩增减挂 钩指标 , 为灾后重建筹集了约 9 0 亿资金 。 第三个 阶段 , 联 建。 汶 川 地 震 后, 利 用 灾 后 重 建 的 机 会, 成都市在都江堰 、 崇州等三圈层重灾区 , 利用灾后 重建的特 殊 政 策 , 通过“ 联 建” 等政策吸引社会资 本下乡 。 社会资本下乡 , 在一些特殊地理区域 ( 比 , 社会资本进入 如都江堰是成都市传统的避暑地 ) 联建 , 搞商 业 开 发 , 社 会 资 本 有 积 极 性, 农民有多 余宅基地 。 第四阶段 , 城乡统筹 , 重点在乡 。 因为 灾后重建 取 得 良 好 效 果 , 成都市期待全市所有农
从而 然 。 以上三 种 力 量 进 一 步 影 响 到 中 央 决 策 , 在国家政策层面也出现了混乱 。 本文拟以成都市统筹城乡中土地制度改革实 践为例 , 来讨论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逻辑 , 并在此 基础上对与建设用地有关的一些混乱认识进行清 理。 一、 成都市城乡统筹实践过程 一) 钱从哪里来? ( 自2 成 都 在 全 市 实 施 城 乡 统 筹、 0 0 3年 开 始, “ 四位一体 ” 科学发展战略 。 2 0 0 4 年成都市制定实 施《 关于统筹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推 进 城 乡 一 体 化 。 的意见 》 2 0 0 7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成都和重庆为 全国统筹 城 乡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实 验 区 , 成都市因此 开始了 “ 城 乡 统 筹、 重 点 在 乡” 的统筹城乡发展的 改革 。
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逻辑
— 改 革为 例 贺雪峰
( ) 华 中 科 技大 学 , 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4
摘 要: 成 都 市 是 全 国 城乡 统 筹 建 设实 验 区 , 成 都 市 设 计 了 以 土 地 制 度 改 革来 带 动 城乡 统 筹 、 减 少 城乡
关键词 : 土地制度; 征地制度; 增减 挂 钩 ; 城乡 统 筹
( ) 中图分类号 : F 3 0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6 9 2 4 2 0 1 3 0 4-1 0 4-1 1 2
已 当前 关 于 城 乡 建 设 用 地 制 度 认 识 的 混 乱 , 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 造成这种认识混乱有三个源 头 。 一个源头是源自制度经济学教条的黑板经济 学家 , 他们认为 , 只要土地确权 , 自由流转 , 土地资 源就可以 发 挥 出 巨 大 作 用 , 一举扭转当前三农领 域的困境 。 土 地 确 权 也 就 是 土 地 私 有 化 , 土地私 有化进入 市 场 自 由 交 易 , 就不仅可以解决三农问 题, 让农民一夜暴富 , 而且因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土 地资源在 市 场 机 制 下 得 以 流 动 和 有 效 配 置 , 可以 极大地推进中国经济发展 。 第二个源头是从事政 策实践的地方政府 。 因为征地拆迁带来的困扰以 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其他与土地有关的问题长久得 不到合理 解 决 , 地方政府有强烈的较为彻底地解 决相关问题的要求 。 第三个源头是媒体舆论 。 与 土地尤其是征地有关的各种冲突引发媒体极大关 注, 从而有 了 各 种 关 于 良 好 土 地 制 度 安 排 的 想 当
N o . 4 V o l . 2 8 0, A r i l . 2 0 1 3 p
总2 贵州社会科学 8 0期 第4期 0 1 3年 4 月 G u i z h o u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2
差 距 的 实 验方 案 , 并 试 图 借 用市 场 化 手 段 来 筹 集 城 乡 统 筹 资 源 。 从 成 都 市 城 乡 统 筹 实 践 来 看 , 通过城乡统 筹, 成 都 市 农 村建 设发 生 了 很 大变化 , 城乡 收 入 差 距 缩 小 , 城 乡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逐 步 均 等 化。但 是, 本 质 上, 成 都 市城乡 统 筹 实 践 只 是 以 土 地 制 度 改 革 为 媒 介 , 实 现 了 城 市 利 益 向 农 村 的 输 送, 这种利益输送与市场化无 关, 而 只 与再分 配 有 关 。 目 前 有 理论 将 成 都 城乡 统 筹 实 践 理 解 为 建立了市 场 配 置 资 源 的 机制 , 甚至 成 都 市政 府也 是如 此 理 解 , 但 从 成 都 市 的 实 际情 况 分 析 , 这种 理 解 是 有 问 题 的 。
① ②
“ , 《 尹鸿伟 , 魏晨 : 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水 ” 南风窗 》 2 0 1 0 年第 6 期 。 “ , 《 尹鸿伟 , 魏晨 : 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水 ” 南风窗 》 2 0 1 0 年第 6 期 。
1 0 6
贵州 社 会 科 学
总第2 8 0期
村都可以通过增减挂钩来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换取 城市资源 并 高 标 准 建 设 新 农 村 。 为 达 此 目 标 , 成 都市通过 政 府 保 底 价 , 首先推动政府城投公司进 又因为政府城投公司资金量太 入增减挂 钩 项 目 , 小, 无法进行成都市全域土地综合整理 , 而试图引 从 进社会资 金 和 金 融 资 金 投 入 到 项 目 建 设 之 中 , 而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成都市农村的面貌 。 与此同时 , 成立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 试图引进社会资本和通过市场化运作 , 将政府 心, 在城乡统筹中的责任交给市场 。 同时又调用市场 力量来完成政府财政无力完成的任务 。 合计起来 , 在试验区批准以来的五年时间 , 共 有约 6 0 0 亿资金进入到农村 。 这些资金转移进入 极 大 地 改 变 了 农 村 面 貌, 提高了农民的收 农村 , 入, 方便 了 农 民 的 生 产 生 活 , 增加了农民的满意 成都市的城乡统筹功 度 。 正是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讲 , 莫大焉 。 二、 成都市城乡统筹实践初期模式 : 小产权房 为什么政府不投资而仅仅依靠市场 问题 是 , 力量 , 成都市就可以进行城乡统筹 , 就可以为农村 发展提供极大的资源注入 ? 成都市的城乡统筹到 底是市场方式还是再分配方式 ? 成都市在城乡统 筹中所运用土地政策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 笔者对成都市进行城乡统筹的几种主要方式 进行讨论 。 首先讨论小产权房 。 几乎所有大城市郊区都建有小产权房 。 小产 权房 , 即用 集 体 所 有 土 地 ( 一 般 是 集 体 建 设 用 地) 建设的商 品 房 。 国 家 一 直 没 有 承 认 小 产 权 房 , 但 小产权房却在全国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 据不完全
贺雪峰, 华 中 科 技大 学 中国 乡村 治 理研究 中 心 教 授 , 博士 生 导 师 , 主 要 研究 方 向 : 乡村 治 理 与 乡村建 设 。 作者简介 :
第4期
建 设 用 地 制 度 改 革的 逻 辑
1 0 5
城乡统 筹 , 首 先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是 发 展 农 村。 钱从哪里来 , 人往哪里去 , 是成都市主要领导人首 先提出的 问 题 。 城 乡 统 筹 , 就不能只发展城市而 不发展农村 。 如何发展农村 ? 前提是城乡基础设 施和基本 公 共 服 务 水 平 不 能 差 异 太 大 , 而应逐步 就需要有政府大 均等化 。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 笔投入 。 成都市是 大 城 市 带 大 农 村 , 成都市作为西部 四 川 省 省 会, 具 有 比 较 强 的 经 济 实 力, 经济重心 , / 年财政收 入 要 占 到 四 川 全 省 的 1 成都市有 3 强, 一定的财政实力在城乡统筹中为农村提供比较好 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 但因为成都市的农村也 / , 极为庞大 , 主城区人口只占全市人口的1 仅仅 3 在全市农村撒胡 依靠市财 政 能 力 进 行 城 乡 统 筹 , 椒面 , 成都农村的面貌断难改变 , 若只集中做几个 显然与成都市领导希望进行城乡统筹 形象工程 , 的宏大抱负相悖 。 如果不要 政 府 投 资 , 或政府只出很少的钱就 发展农村经济及改变 可以极大 地 提 高 农 民 收 入 , 农村面貌 , 这样的事情就一定容易得到政府的支 持 。 成都市在城乡统筹之初考虑农村发展的钱从 哪里来时 , 做 土 地 文 章 是 自 然 而 然 的 事 情。 最 容 易做的土地文章是允许城郊农民用集体建设用地 从而让城郊农民可以分享城市土地 盖小产权 房 , 收益 , 虽然政策上讲 , 小产权房有很强的打擦边球 的风险 。 成都农村 , 农民都有比较大的宅基地 , 如 果农民愿意进城 而 放 弃 承 包 地 和 宅 基 地 ( 成都称 ) , 之为 “ 双放弃 ” 则政府可以为农民提供进城所需 住房和基 本 社 会 保 障 , 农民放弃的承包地和宅基 地集中起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和用于建设小产权 房等 经 营 性 开 发 。 一 方 面 , 农 民 进 城 了, 另一方 面, 因为农民减少了 , 农业可以规模经营且宅基地 可以集中 起 来 搞 开 发 , 而让农村可以在短时期极 大地改变面貌 。 成都市领导的想法用 《 南风窗 》 记 “ 者的话来 说 就 是 : 成 都 的 改 革 者 认 为, 农民实际 金 饭 碗” 过 着 贫 困 和 相 对 贫 困 的 日 子。 上是端着 “ 改革者希 望 , 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与维护农民利 益结合起 来 , 促 进 土 地 要 素 市 场 化, 进而带动‘ 农 村劳动 力 ’ 要 素 的 自 由 流 动。农 村 产 权 制 度 改 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