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模式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模式选择

专业;国际政治

学号;2104053104

姓名;王强

摘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发展相对滞后。东北亚地区各国要避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中被边缘化, 就必须开展地区经济合作,构筑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体系的努力之所以受阻,其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区城内的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各国政治上不信任,战略目标指向冲突,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严重差异,各国民族发展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严重不同,东北亚各国自身因素,要想构筑东北亚区域高层次国际合作体系就必须重组这一区域内的国际政治结构,以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选择应该是,中日韩经济合作先行, 而后逐步吸收俄蒙朝扩展合作,贸易合作先行, 从多边, 以建立自由贸易区为初级目标,建立相互信任制度。

关键词:东北亚;国际合作;战略指向;重组政治结构;朝鲜半岛问题

正文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所谓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推动下, 东北亚地区以经贸合作为主要方式, 面向日本海的俄罗斯沿海部、中国东北部、朝鲜、韩国、以及日本形成紧密的区域经济圈。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理想模式, 是在多层次的次区域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形成所谓“东北亚经济圈。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1. 国际政治环境是影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根本原因。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北亚区域各国对区域合作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尽管如此,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议论与现实的操作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即议论归议论,在现实操作性的层面上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体系的建构甚至还没有进入开始的阶段。吴心伯认为,东北亚区域是各国经济互补性和活力最强的地区,也是在世界上总体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但这一区域因没有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因而无法发挥其潜力,也就出现了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之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弱化现象。

在欧洲,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体系的解体以及冷战的结束为欧洲各国实施大规模经济合作营造了必要的政治环境,得益于此,欧洲各国正力主于区域性经济合作体的扩张。与此相比较,尽管东北亚区域也出现了贸易、技术、投资等方面的合作逐步扩大的趋势,但在经济合作的体系化的层面上却没有多大的进展,这就无法期待与欧盟等区域性经济合作体相竞争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强有力的整体效应。笔者认为,东北亚区域之所以无法建构国际性高层次合作体系,是因为这一区域的政治关系尚不足以为经济合作体的建构提供必要的环境。东北亚正面临着这样一个悖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促使这一区域的各国倾向于一体化,而战略和政治目标的背离又促使这一区域的各国倾向于相互分离的个体化。换言之,东北亚各国的政治关系并不是为这一区域的国际合作开路,相反,这种国际关系给经济合作体系化设置了重大的障碍。因此,要想建构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性合作体系,首先要营造经济合作所需要的政治环境。

分析东北亚区域的政治环境,我们必须着眼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全球性冷战体系的解体并不意味着东北亚区域冷战结构的瓦解。从总体上看,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相对抗的格局已经瓦解,但是,围绕冷战的残留因素而形成的各国背离的利益结构导致了东北亚区域多角警戒态势,这是东北亚区域无法进行高层次经济合作的最根本的原因。对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冷战的残留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朝鲜半岛的分裂现状与朝鲜的未开放状态;二是美国在东北亚区域所追求的战略目标;三是美日、美韩同盟及日本的东北亚区域战略。这三个方面的冷战残留因素构成不利于构筑东北亚区域合作体系的政治环境。由于这一政治环境对东北亚区域国际性合作体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构筑东北亚合作体系所必需的前提是解决政治环境层面的各类问题。

2.朝鲜半岛问题对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国际合作组织(UNDP)提出图们江区域开发构想。当时,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这一区域的国家均非常欢迎这一开发计划,于是东北亚区域合作成了各国政界和学术界的最热门话题。但是,从90年代的中期开始,随着图们江区域发展计划操作层面问题的突现,各国的热情反而逐渐地冷却了下来。尽管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区域各国程度不同地致力于区域合作事宜,其经济合作的规模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应当承认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合作依然局限于一般性国际交流,而与称之为国际合作体系的高层次合作有相当大的距离,甚至可以说,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性合作体系的建构仍处在议论性阶段。

应当说,东北亚区域国际性合作体系的建构之所以受阻的原因不是单一型的而是综合型的。其中,对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产生最大负面影响的因素是国际政治环境。正是由于东北亚各国所处的政治环境影响着其战略的指向,形成了其合作的阻力。在东北亚区域,左右其政治格局的几个主要国家如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和中国显现着不同

的战略指向。美国正在实施控制与合作并行的东北亚区域战略,其合作限定在一般国家间正常的经济交流,而控制则成为美国东北亚区域战略的主调;日本的东北亚区域战略所关注的是利用这一区域冷战结构实现政治军事大国化,而东北亚区域的高层次合作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日本所追求的战略目标;俄罗斯希望实现东北亚区域的稳定与合作,也希望遏制美国在东北亚区域内的势力扩张,但因其战略重心在欧洲,对东北亚区域的高层次合作持待机行事的态度;韩国在东北亚区域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实现和平统一,这就需要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中寻求均衡,其经济发展战略则更多地倾向于区域性的高层次合作;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的目标在于构筑稳定的高层次合作体系。这就是说,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都侧重于稳定与合作,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指向则侧重于制造或利用区域内不稳定因素,这就与倾向于高层次合作的其他国家的战略指向相背离甚至相冲突。

3.经济因素

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呈梯度水平分布, 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处于最高层次的是日本, 它是区域内唯一的、地道的发达国家,韩国处于中间层次, 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中朝俄、蒙四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 该区域合作是以带有依附和不平等性质的垂直分工为主, 日本韩国同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合作主要是基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上。以资本和技术为中心的生产要素的转移短期内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自由化, 这就使得国际间的平等.竞争和互利合作难以体现。具体表现为日本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 韩国主要从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 中国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动, 受损失的必定是处于分工底层的发展中国家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 使经济合作很难进行。

4. 民族发展史、文化和宗教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直接原因是资源优化配置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率。但能否实现有效合作, 其深层次原因却是经济合作中各方竞争与合作博弈的制度规则问题。区域化经济合作在实质上是经济交换范围、交换链条和参与者数目的扩展, 实现这种扩展的最低条件是不能降低交易者对获益的稳定性预期。否则, 交换必然被限制在与风险相适应的范围内。制度是降低风险并保证交易者稳定性预期的装置。从这个角度出发, 区域经济合作是需要制度保证的。在这里, 可以把制度理解为“博弈规则”或是“博弈双方的共有信念和博。弈均衡的概要表征或信息浓缩”¹。虽然东北亚区域内各国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 但相互合作的进展却非常缓慢。究其原因, 正是因为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各参与方缺乏基本的参与博弈的共同信念。这一地区经济合作的主体——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民族文化十分相近, 都深受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对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周边国家影响深远。但实际情况是, 上述三国的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并不相同, 更不用说俄罗斯的东正教—斯拉夫文明了。这和欧盟的单一基督教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加大了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本, 并加剧了合作前景的不确定性。正如亨廷顿所言: “离开了文化, 地理上的临近不会产生共同性, 而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º虽然东北亚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建立协商机制消除外在的正式制度规则( 文本化制度规则) 的差异, 但外在制度的演化受制于内在制度( 文化习俗和道德习惯) 。文化宗教背景的差异, 加上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参差不齐, 无疑构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巨大障碍。

5.东北亚各国自身因素

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长过程来看, 都是由一两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作为引导国, 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欧盟是在法德的推动下,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在美国的积极倡导下发展起来的。而在东北亚地区, 由于各个国家的价值观差异巨大,没有哪一个国家可能发挥主导作用。日本经济实力雄厚, 但是存在着国家道德方面的缺陷, 使其在东北亚事务中发挥作用时面临威望危机。对日本来说, 东北亚一直是一个巨大而富有潜力的市场, 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都深深地吸引着日本但在东北亚地区,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 中、韩、朝在心理上还难以接受由日本来主导东北亚事务。俄罗斯作为原苏联的继承体, 由于私有化改革以来的经济滑坡及国内安全危机, 影响了其处理区域性事务的实力。韩国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由于依赖美国, 在先天上缺乏组织和引导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化与一体化的条件。朝鲜和蒙古作为被边缘化的国家, 无论在发展理念还是经济实力上, 都不构成东北亚区域内其他国家必须重视的条件。中国作为东北亚区域内的大国, 一直奉行各国间的平等协商、和平交流的政策, 已经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国家, 但由于经济实力所限, 还不能成为主导国家。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战略重心多半都没有集中在东北亚, 也是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上述问题都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东北亚的有关各方, 特别是主要各方有合作诚意, 并能加以积极努力地去争取, 上述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发现, 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 使得东北亚的国际经济合作困难很大。但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以地缘优势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国际经济大潮中的主流。对于该地区各国来说, 只有相互合作、求同存异, 共同排除外部干扰, 才能各取所需, 达到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