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中的数学教案
《奥运中的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奥运中的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运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奥运中的数学知识。
2. 奥运中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奥运中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奥运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奥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奥运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向学生展示一些奥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奥运的兴趣。
二、奥运中的数学知识(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奥运中的数学知识,如奥运会的奖牌榜、奥运会的比赛时间表等。
2. 通过实例讲解奥运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奥运中的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奥运中的数学问题解决(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奥运中的数学问题,如奥运会的奖牌榜问题、奥运会的比赛时间表问题等。
2. 通过实例讲解奥运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奥运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奥运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5分钟)1. 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强调奥运中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奥运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奥运中的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实例讲解奥运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奥运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奥运中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一部分。
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运中的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师大版

奥运中的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师大版在奥运中的数学这一课中,我希望通过实际的奥运情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将会用到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四章“奥运中的数学”。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会通过奥运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来学习数学的统计和概率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奥运数据和统计图表。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奥运比赛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奥运比赛中,哪个项目最好看?”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新课导入:我会利用教材中的例子,讲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例如,通过奥运比赛的得分统计,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是中位数等。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奥运比赛的概率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率,如何计算概率等。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某项奥运比赛某国家的胜率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奥运会某项目的金牌数量,以及某国家在该项目上的胜率。
答案:金牌数量为枚,某国家在该项目上的胜率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深入了解奥运中的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奥运中的数学这一课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奥运会中的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奥运会中的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之一,每四年一次,此次比赛的名额是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的。
数学在奥运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奥运会的预算到赞助商的合作,都需要数学的支持。
作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我们同样能通过数学知识掌握奥运会的一些规则,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给大家介绍一份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通过这份教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奥运会与数学的关系,同时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1. 奥运会中的数学知识2. 奥运会成绩的统计3. 国际奥委会奖牌计算公式4. 测试奥运选手成绩5. 其他与奥运会相关的数学问题二、教案内容1. 奥运会中的数学知识奥运会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其中最主要的是数学的统计和运算。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统计队伍的人数、参赛项目的数量、参赛国家的数量等来掌握奥运会的规模和范围。
2. 奥运会成绩的统计奥运会成绩的统计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说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的时间、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等。
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计算,才能够得出最终的成绩。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知道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跑步速度以及比赛距离,我们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他的成绩。
这个公式就是成绩=距离÷速度。
3. 国际奥委会奖牌计算公式国际奥委会奖牌计算公式是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设定的,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运动员的成绩排名。
这个公式的计算方式与成绩的统计类似,需要考虑到很多不同的因素,比如说比赛成绩、比赛等级、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等。
4. 测试奥运选手成绩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能力测试奥运选手的成绩排名。
这个任务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数学技巧和计算能力,能够理解各个体育项目的成绩计算方式,还需要掌握单位换算和小数的运算方法等知识点。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要测试跳高项目的成绩排名,需要了解跳高的计算公式,包括运动员的身高、跳杆弹性、风力等因素,将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成绩排名。
数学好玩《奥运中的数学》教案

在《奥运中的数学》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奥运会的实际情境中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奖牌统计、对称图形、时间计算等数学活动,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堂上,我尝试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回顾他们在观看奥运会时可能忽略的数学元素,这个环节的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奥运中数学的观察和理解,这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举例:以游泳比赛为例,根据比赛距离和运动员用时计算速度,以及多个比赛项目成绩的综合计算。
(4)奥运场馆面积和体积计算:掌握面积和体积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举例:根据给定的奥运场馆尺寸,计算其面积和体积,了解场馆的空间结构。
(5)奥运火炬传递路线规划:运用方向和几何图形知识,设计合理的火炬传递路线。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不仅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中,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是不够自信而不愿意积极参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鼓励性的评价,以及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核心素养目标
《奥运中的数学》核心素养目标:
1.数据观念:通过分析奥运会奖牌数据,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据观念。
2.空间观念:观察奥运五环及场馆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逻辑思维:在计算奥运比赛时间和规划火炬传递路线的过程中,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好玩2奥运中的数学-田径(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2奥运中的数学-田径(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发现田径运动中的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中的时间、距离、速度等数学概念。
2. 田径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计算方法。
3. 田径运动中的比赛规则、成绩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田径运动中的时间、距离、速度等数学概念,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田径运动中的比赛规则、成绩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奥运会田径比赛的精彩瞬间,引导学生关注田径运动中的数学知识。
2. 新课讲解(1)介绍田径运动中的时间、距离、速度等数学概念。
时间: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
距离:田径比赛中,运动员所跑的路程。
速度: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所跑的距离。
(2)讲解田径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总距离除以总时间。
瞬时速度: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极限思维求得。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求得。
(3)介绍田径运动中的比赛规则、成绩计算方法。
比赛规则:田径比赛中的各项规则,如起跑、冲刺、计时等。
成绩计算方法:根据比赛项目的不同,成绩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如:短跑项目按时间计算成绩,长跑项目按距离计算成绩。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田径运动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分享。
2. 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自己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
4年级数学北师 大版下册 教案数学好玩《奥运中的数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奥运中的数学》是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中的第2节课。
一、课程分析1.教材分析:《奥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是一节综合一用课,它以奥运会为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学的问题。
课本在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不是简单的呈现一些奥运信息,还提出了“奥运会中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及在全班交流。
这样的设计既激发学生学习生活中数学的兴趣,也可为课堂提供更为丰富的的生成资源。
2.学情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奥运中的数学”情境,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激发了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知识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3.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奥运赛场上的有关问题。
(2)感受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思路这节课课本设计应该是在第五单元学完之后才学,我再上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后就上这节课。
因为这节课本身就应用的是小数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刚好趁着这单元学完后来及时的巩固和应用。
为了增添这节课的学习乐趣,我给这节课增添了一个情境课题:激情奥运。
课前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关于雅典、北京、伦敦这三届奥运会的资料,课堂上来互相分享。
课中,将课堂变成赛场,分为:田径、跳水、射击这三场比赛来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每一场比赛都是由一个吉祥物带领进入。
课后,再以这节课作为育人的材料,激励学生努力拼搏。
三、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情境引入1.观看历届奥运会视频师:同学们刚才观看的视频就是以往几届奥运会的精彩瞬间。
我看大家看的特别投入,的确,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总是能牵起全世界人民的心,赛场上奥运健儿们矫健的身姿总是让人们心潮澎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好玩”《奥运中的数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案:“数学好玩”《奥运中的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奥运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奥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如时间、距离、速度、分数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奥运中的时间问题:如比赛时间、计时方法等。
2. 奥运中的距离问题:如比赛距离、单位换算等。
3. 奥运中的速度问题: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
4. 奥运中的分数问题:如比赛成绩、排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奥运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奥运比赛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讲授法:讲解奥运中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奥运比赛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奥运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奥运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奥运中的数学现象。
2.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奥运比赛中的时间、距离、速度等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奥运中的数学知识,如时间、距离、速度、分数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4. 案例分析:分析奥运比赛中的数学问题,如比赛成绩的计算、排名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奥运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奥运中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与奥运中的数学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与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奥运中的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奥运中的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奥运会比赛成绩的表示方式。
2.能够通过折线图来比较不同选手或不同国家/地区在同一个项目中的成绩表现。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图表表示出来。
4.能够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并灵活使用图表来呈现。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以奥运比赛为主题,对数学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学习奥运比赛的方式增加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一、认识奥运会比赛的记分方式通过介绍各种奥运比赛的记分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对奥运比赛中记分规则和标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对于某些学生而言,这些规则和标准看起来可能很复杂,所以这部分内容需要老师进行生动有趣的示范,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些规则和标准。
二、图表的作用通过介绍折线图的作用和用途,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是如何应用在奥运比赛和其他实际生活问题中的。
这也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呈现方式。
三、实际问题通过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图表的作用,并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
在这个部分,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呈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程开始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放一些奥运比赛录像,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奥运比赛的氛围。
也可以通过一些奥运比赛相关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们的兴趣。
二、主体内容1.分别向学生们介绍了不同奥运比赛的记分方式,并带领学生们模拟一下记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们展示如何正确的使用数学知识去应对实际问题。
2.通过介绍折线图,并让学生们模仿绘制,以此来加深对图表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图表,并解释它所呈现的意义。
3.让学生们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通过引导学生们把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图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应当对本节课程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们反思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奥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奥运”信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赛场上的相关问题,从而体会数学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进一步理解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通过解决体育赛场的有关问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小数运算知识,解决体育中的数学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在实践与应用中,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奥运会资料(学生)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什么日子吗?在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同学们,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在赛场上徐徐升起,嘹亮的国歌声在你耳边响起时,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激动吗?(激动)是啊,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我们被屈辱地称作“东亚病夫”到今天令世界瞩目的奥运强国,中国的运动健儿们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顽强地拼博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健儿们也取得的优异的成绩呢!(课件出示:2004、2008、2012年奥运会的前三名奖牌榜)看到这些奖牌榜,你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奥运会里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坐着时光机穿越时空隧道去奥运会的会场领略那里的激情奥运吧!
二、田径赛场比拼
1.交流:在2004年的田径奥运赛场上,有一个来自中国小伙子的突出表现,令每一个国人震惊,令世界对每一个中国人刮目相看。
你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刘翔的图片)
刘翔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当时男子110米栏的奥运会记录是12.95秒,刘翔打破了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平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
刘翔成功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他高兴。
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刘翔在当时的决赛中的成绩是多少吗?(生:12.91秒)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刘翔用的时间比当时的奥运会纪录少
了多少秒?生:12.95-12.91=0.04(秒)
2.冠军属于刘翔,那第二名、第三名的获得者是谁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出示表格)根据表格中的数学信息,请大家算一下他们的成绩分别相差多少秒?
生计算并汇报:刘翔比特拉梅尔快:13.18-12.91=0.27(秒)
刘翔比加西亚快:13.20-12.91=0.29(秒)
特拉梅尔比加西亚快:13.20-13.18=0.02(秒)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我们了解了三名运动员的名次排列情况,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了他们三人之间的成绩差。
“同学们!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3: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判断下面两幅图看看哪幅图能描述当时决赛的冲刺情况?学生讨论交流
三、射击赛场
看来奥运会里还真有许多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进入下一个闯关:射击赛场。
这幅图是我国选手郭文珺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参加射击比赛时的场景,当射击手射击的时候,中外记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射击手进行了拍照。
教材中有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辨认一下这四幅图片分别是记者在哪个位置拍摄的?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汇报自己的想法。
1、现在比赛已经打完了前7枪,(决赛打完7枪后,郭文珺比格少维拉少
0.2环)只剩下3枪就知道冠军属于谁了,当时所有人都为郭文珺捏了一
把汗。
下面是两人第8枪和第9枪射击环数,(出示表格)第10枪郭文
珺打出了10.8环,格贝维拉需要打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
2、格贝维拉第10枪的成绩是8.8环,两人总成绩相差了多少环?
学生思考:方法一:9.8+10.4+10.8—(10.4+10.1+8.8)=1.7(环)
1.7>0.2
方法二:(9.8—8.8)+(10.4—10.4)+(10.8—10.1)=1.7(环)
1.7>0.2
所以郭文珺是最后的冠军。
1.7—0.2=1.5(环)
四、课堂练习。
让我们继续走进2008年的跳水赛场,领略奥运冠军的风采。
2008年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比赛中,何冲以领先第二名德斯帕蒂耶斯32.45分的优势进入到最后一跳,秦凯则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排名第三。
下面是三名运动员最后一跳的得分(出示表格)
1.全班交流:最后一跳前,秦凯落后何冲多少分?
32.45+7.65=40.1(分)
教师可以呈现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
2.谁是第1名,谁是第2名,谁是第3名?全班交流。
五、自主构建拓展延伸
1.唐功红是本届奥运会的75千克以上级举重冠军。
在决赛中,亚军韩国选手张美兰抓举成绩是130千克,挺举成绩是17
2. 5千克,张美兰抓举和挺举的总成绩比唐功红少2.5千克。
唐功红抓举和挺举的总成绩是多少千克?
2.奥运会男子跳水3米板比赛,中国选手彭勃凭借出色的发挥摘得金牌,总成绩是787.38分。
比获得铜牌的俄罗斯老将萨乌丁高了34.11分,而萨乌丁比获得银牌的加拿大选手德斯帕蒂少了2.7分,而德斯帕蒂的总成绩是多少分?787.38-34.11+2.7=755.97(分);
六、课堂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可谓是千年文明史,百世奥运情。
每当我们在奥动会赛场上听到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和国歌的时候,每当我们看到一面面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空冉冉升起之时,作为一名中国人都一定会为之心潮澎湃,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2016,相信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中国健儿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后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像中国健儿们一样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