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数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2人教版
2.2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类比讨论、总结出去括号法那么;②理解去括号就是将分配律用于整式运算,掌握去括号法那么;③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④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那么,能够列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类比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那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经历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以及整式加减的运用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②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展交流的重要工具。
2教学重点 / 难点 / 易考点2.1教学重点①准确应用去括号法那么将整式化简。
②整式的加减。
2.2教学难点①括号前面是“ - 〞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②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运算法那么。
3专家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我们进展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过程。
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
这一节课,从去括号法那么,到整式的加减运算。
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到达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4教学方法问题引入 ----类比探究----去括号法那么----整式加减运算法那么----课堂小结----稳固练习5教学用具6教学过程6.1问题引入问题一:用火柴棍拼成一排正方形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 1、2、3 或 4 个正方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如果图形中含有 n 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教师说明】 总结同学们的答案,共有三种方法〔 1〕第一个正方形用 4 根火柴棍,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 3 根火柴棍,搭 n 个正方形就需要 [4+ 3(n - 1)]根火柴棍.〔〕把每一个正方形2都看成用 4 根火柴棍搭成的,然后再减去多算的火柴棍,得到需要 [4n - ( n -1)] 根火柴棍.( 3〕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 3 根火柴棍加 1 根火柴棍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 3 根,搭 n 个正方形共需要 (3 n + 1) 根火柴棍.6.2 类比探究我们看以下两个简单问题:〔1〕4+(3 -1)〔2〕4-(3 -1)方法一: =4+2方法一: = 4 -2=6=2方法二: =4+3-1方法二: =4-3+1=6=26.3 交流讨论1.4 + 3(n -1) 应如何计算?2.4n -(n -1) 应如何计算?【教师说明】 算式 1:=4+3n-3算式 2: =4n-n+1=3n+1=3n+1所以在问题一中的三种算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说课稿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思维。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察。
针对反思结果,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2.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3.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巩固整式加减去括号法则。
2.布置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探索整式加减去括号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
1.理解并掌握整式加减去括号法则。
2.能够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简化。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去括号的形式。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式加减去括号法则。
-能够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整式。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去括号的形式。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引入部分展示实际情境,主体部分呈现整式加减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总结部分提炼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板书风格将采用图文结合,以简洁的线条和关键词为主,辅以色彩标注,突出重点和难点。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代数运算指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等。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整式加减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包括代数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习到更多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重点题型整理
1. 去括号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例题:去括号:-(a + b)= -a - b
(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例题:去括号:-(a - b)= a - b
2. 合并同类项
(1)找出整式中的同类项,即具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
(2)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
例题:综合应用:计算购物找零:28 - 5(3 + 2) - 1 = 28 - 5*5 - 1 = 28 - 25 - 1 = 2
5. 整式加减的实际应用
(1)将整式加减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例题:实际应用:计算购物找零:32 - 5(4 + 2) = 32 - 5*6 = 32 - 30 = 2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这两个重点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特别强调了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小组讨论,我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本章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整式的加减去括号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1.学生对整式概念的理解程度,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整式的定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学生在去括号和整式加减运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符号错误、运算顺序混乱等,教师应适时纠正,帮助学生巩固运算规则。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法。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针对整式的加减去括号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从基本的去括号题目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强调运算规则和符号变化。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检查,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整式加减去括号知识。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整式的定义、性质以及加减去括号法则。接着,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最后,教师强调整式的加减去括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行程安排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整式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整式加减中需要去括号?去括号后如何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法则的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学生的观点和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去括号法则,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去括号法则,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去括号法则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去括号法则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之后的一个课题。
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这节课所学与前面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去括号法则是建立在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之上,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本节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由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正确的去括号并化简整式。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这节课学法设计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
我设计的主要方法是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中的独立思考问题等);小组合作探讨(包括小组交流议论、同桌交流议论);归纳总结、倾听老师讲解等具体的学习方法。
学法确定,教法必须与学法对应,配合学生自主学习,教法是教师学前进行点拨指导、学后进行重点强调;配合小组合作探讨,教法是老师在学生思考问题前明确要求,讨论中随机指导、启发,讨论后总结归纳、拓展提升;鉴于问题超出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已有学习方式与习惯,理解掌握有难度,我采用讲解法。
2.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七年级数学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由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整式的化简和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后续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是是以后分解因式、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这个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去括号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2.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合并同类项,而且在小学就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其进行简便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式的运算还不太熟悉,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问题,接下来要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类比数学习式,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让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充分体会“数式通性”,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从而实现数到式的飞跃。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三)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选用“类比——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充分注意变号法则的应用。
2.数学思考:利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发展学生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经历计算并视察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过程,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视察、分析、归纳能力。
4. 情感态度:通过共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计算,视察、分析和归纳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重点)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三、学法指点1.教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思路:设置新旧知识冲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技能3.学法:计算视察归纳——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引导学生由数到式,由特殊到一般,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创设情境引发冲突)用PPT 演示:1.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2.计算:3ab-a2-ab+2a2设计意图: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承上启下。
(二)探究新知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括号去掉吗?⎪⎭⎫ ⎝⎛+⨯326112 ⎪⎭⎫ ⎝⎛-⨯-314112 带号乘带号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请你类比上面的方法将下列各式的括号去掉:(1)2(x+8)=2x+16(2)-2(x+8)=-2x-16(3)2(x-8)=2x-16(4)-2(x-8)=-2x+16视察讨论:去括号前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归纳并板书去括号法则: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本来的符号相同;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本来的符号相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视察四个式子的异同。
根据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视察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从而训练学生的视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人教版七(上)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你记得有理数乘法法则吗?2.你还记得乘法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3.化简:(1) -(+5) (2) +(+5) (3) -(-7) (4) +(-7)二、新授想一想:根据分配律,你能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吗?①+(- a+c)②- (- a-c)分析:+(-a+c)可以看作+1×(-a+c)- (- a-c)可以看作-1×(-a-c). -a-c=(-a)+(-c)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板书]解:+(- a+c)解:- (- a-c)=+1×(-a+c) =(-1)x(-a-c)=1×(-a)+1×c =(-1)x(-a)+(-1)x (-c)=-a+c = a+c观察这两组算式,看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1)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2)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用屏幕展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相反 )。
归纳: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符号不变;括号前是“ -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符号都改变。
2.2.2去括号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学习探究
特别地: x 3 x 3 ; x 3 x 3 .
x 3 与 x 3 可以分别看作1与-1乘 x 3 .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 3 x 3, x 3 x 3.
注意各项 符号和项数
学以致用
1. 填空:
(1) a b c a b c ; (2) a b c a b c; (3) a b c a b c ; (4) a b c d a b c d ; (5) a b c d a b c d .
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km? 追问1: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类比数的运算,它们应如何化 简? 追问2:比较上面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归纳:
学习探究
➢【互学】(2分钟)(组长主持,主动参与,分工合作) ①有序交流:C2先说,其余补充;②汇总意见:组长汇总,作好记 录;③准备展示:任务分工,全员展示.
号和括号后每一项都不变号.
去括号时要注意: 去括号时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要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
另外,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然有几项.
学以致用 任务二 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自学】 完成《学习任务单》例1(3分钟).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 8a 2b 5a b;
2.不改变代数式的值,把代数式括号前的“-”号变成“+”号, a-(b-3c)结果应是( D )
A. a+(b-3c) C. a+(b+3c)
B. a+(-b-3c) D. a+(-b+3c)
学习测评
3. 已知a-b=-3,c+d=2,则(b+c)-(a-d)的值为( B )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认识到去括号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去括号运算的练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勇于挑战。
三、教学策略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为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章节。本章节主要内容为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运算,是学生掌握整式运算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此章节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2.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通过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总价,引出整式加减去括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故事情境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和小华比赛算术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整式加减去括号的主题。
3.利用游戏情境导入:设计一个数学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整式加减去括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对去括号运算的理解和心得。
2.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整式去括号的基本概念。去括号是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它通过分配律将括号内的项与外面的系数相乘,从而简化整式的结构。这一步骤对于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3(x - 2y) + 4(x + 3y)。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应用分配律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举例:
(1)重点讲解3(x - 2y) + 4(x + 3y)的去括号过程,强调分配律的运用。
(2)详细解释合并同类项的规则,如合并x项和y项时的注意事项。
(3)通过实际问题,如小明水果问题的示例,展示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整式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
-理解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分配律是去括号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乘法在分配过程中的作用。
(2)错误分析:分析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符号错误、计算错误等,并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
(3)策略指导:针对合并同类项的难点,提供解题策略,如先识别同类项,再进行合并,以及如何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合并不同类型的物品的情况?”比如,我们购物时可能会买几件衣服和一些玩具,然后需要计算总共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整式的加减(去括号)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整式去括号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分配律将整式中的括号去掉,并将括号内的符号改变后与其他项合并。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第四课时)整式的加减(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 2整式的加减(第四课时)整式的加减(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准确化简求值.2 .体会整体代入法的作用.3 .准确的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求值.(二)学习重点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化简求值.(三)学习难点准确的运用整体代入的方法化简求值.体会整体的代入方法的作用.二、教学设计(-)课前设计1 .预习任务整式的化简求值一般先一化简,再求值 .2 .预习自测(1)化简:-(a -h)2+\ 3(a - b)2 - 8(« - b)2 + 7(a - b)2. 2【知识点】合并同类项.【数学思想】整体思想.1 25【解题过程】解:原式=(一 + 13-8 + 7)(0-。
)2 二一(々一。
)2. 2 2【思路点拨】根据同类项,把同类项结合到一起,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9S【答案】—(a-b)2. 2(2)化简:6x2y + 2xy^-3x2y2 -7x-5yx-4y2x2 -6x2y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解题过程】解:原式二—7/),2—3邛—7-【思路点拨】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求解即可.【答案】-7x2r-3^-7x.(3)化简求值:(7〃?。
-4〃?〃 -4,/)一(2"/ 一+ 2/J);其中/7? = ■!■ ; // =-- 22【知识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解题过程】解:原式=7〃/一4〃〃?一4/一2〃72+〃〃?一2万=5m2 -3//Z/Z-6/?2当〃2 =—, 〃 = 一工时,5m2 -36〃-6/ =5x(—)2 - 3x — x(--)-6x(--)2 =— 2 2 2 2 22 2【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答案】2(4)化简求值:(1〃2_2〃-6)-1(!〃2-4a-7),其中〃=2.3 2 2【知识点】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L『-2«-6)--(—i/2-4a-7) =-a2 -2a-6- — a2+2a + — = — a2-- 3 2 2 3 4 2 12 2i 5 i Q当a = 2时,原式二上x2?—二二一上.12 2 6【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13【答案】—上6(二)课堂设计1 .知识回顾(1)去括号法则是.注意:①去括号,看符号,是“+”不变号,是“一”全变号.②括号前的因数分配到括号内不要漏乘项.③去括号前后项数一致.(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3)整式加减运算实际是,2 .问题探究探究一•活动①(整合旧知,探究整式的化简求值)化简求值:4x?),一[6个一3(4\y-2)-x1] + l,其中x = 2,2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方法.抽两个不同方法的学生板书(一个是直接代入求值,另一个先化简再求值)师问:比较两解法,哪种方法更简单?生答:先化简再求值更简单一些.师问:你们能总结整式的化简求值的方法步骤吗?生答:先化简,再求值【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化简求值的格式要求.探究二•活动①(大胆操作,探究整体思想代入求值)已知代数式2/+3y + l的值是2,求6r+9)、-7的值.师问:题目没有直接告知x和y的值,如何求值呢?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整体思想的作用.・活动②(集思广益,证明整体代入的方法)师问:注意观察条件和结论中含字母的部分的系数有何特征?生答:成倍数关系师问:这类型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求值呢?法一、由条件向结果转化V 2x2+3y + \ = 2,则3(2x2+3y + l) = 3x2,则6』+9y + 3 = 6, A 6x2+9y = 3. ・•.把6/ + 9 y作为整体带入6/ + 9 y - 7得值是-4法二、由结果向条件转化6/+9),一7:3(2/+3乃一7,再由2丁+3y + l = 2得2/+3y = 1,・••原式二—4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整体带入的数学思想使运算化简更简便.探究三运用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活动①i i 3 1 ?例L 求Lx — 2(x —:y2) +(—, x + =),2)的值,其中工=—2,),=二.2 3 2 3 3【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1 1 3 1【解题过程】解:ix-2(x-ir)+(--x+ir)2 3 2 31 个2)3 1 ,=—x-2x + — ~ — x + - y2 3, 2 3.= -3x+y2当x = -2, y = g时,原式二(一3)乂(一2) + ($2=6 + [=62.【思路点拨】先化简,再求值.4【答案】6-.9练习:先化简,再求值:1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整式的加减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同时,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去括号法则,能够灵活运用到整式的加减运算中。
-能够正确识别和合并同类项,提高整式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实际应用题:布置2道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运算。这类题目旨在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4.思考总结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包括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整式加减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还包括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运用。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教学拓展:
-结合本章节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整式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更广泛应用。
-开展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2.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时是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2单元第2节课,主要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理和运用去括号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学准备为了能够有效地教授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教案和课件•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黑板和粉笔•各种整式的例题和练习题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整式的定义和加减法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介绍整式的去括号方法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展示括号中的项如何进入的去括号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理和规则。
3. 整式的加减法则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展示整式的加减法则,包括同类项相加减和不同类项相加减的步骤和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5. 拓展思考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整式的运算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在练习与巩固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智慧板教学法结合智慧教育技术,使用智慧板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种整式的加减过程和去括号的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自我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回答、解题过程,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2. 学生评估通过给学生一些作业题目,让他们在课后完成,再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去括号公式:(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b - c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
•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
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 ③
-120(t-0.5)=-120+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鼓励学生
通过观
察,试用
自己的语
言叙述去
括号法
则,然后
教师板书
(或用屏
幕)展示:
解答过程
按课本,
可由学生
口述,教
师板书.
老师让
学生上
黑板
全班集中
交流以上
结论,归
纳引出去
括号法
则。
两个学生
上黑板做
题,其他
同学在练
习本上完
成。
初中数学七年级《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优秀教学设计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 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 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归纳去括号的法则:
法则1: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法则2: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2)(5a-3b)-3(a2-2b);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
章节名称
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
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类比思想。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100t+120(t-0.5)=100t+=
100t-120(t-0.5)=100t=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③-120(t-0.5)=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法则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整式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应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中的去括号法则。
1. 什么是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是指将一个整式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先将括号里的内容乘以括号外的系数,再按照正负号的规则进行运算。
2. 去括号法则的应用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将表达式 3a + (2a - 5b) - (4a + b) 进行加减运算。
•第一步:将括号里的内容乘以括号外的系数,我们有: 3a + 2a - 5b - 4a - b•第二步:按照正负号的规则进行运算,我们有: (3a + 2a - 4a) + (-5b - b)•第三步:进行合并运算,我们有: a - 6b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去括号法则的步骤: 1. 将括号里的内容乘以括号外的系数。
2. 按照正负号的规则进行运算。
3. 进行合并运算。
3. 去括号法则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去括号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注意正负号的运算规则,即正数加正数为正数,负数加负数为负数,正数加负数要看绝对值大小。
- 注意特殊符号的运算,如乘号和减号的运算规则。
- 注意整式中的字母项,字母项之间可以合并,系数之间可以进行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兴趣。
问题: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分别是12元、15元和18元,他使用了一张30元的优惠券,那么他还需要付多少钱?2. 概念解释与例子演示在导入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去括号法则的概念,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例子1问题:计算表达式 3a + (2a - 5b) - (4a + b) 的值。
解答:首先根据去括号法则,将括号里的内容乘以括号外的系数,得到: 3a + 2a - 5b - 4a - b接着按照正负号的规则进行运算,得到: (3a + 2a - 4a) + (-5b - b)最后进行合并运算,得到: a - 6b答案:表达式 3a + (2a - 5b) - (4a + b) 的值为 a - 6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整式的去括号法则.2.内容解析整式的去括号法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本节课类比数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怎样去掉括号,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搞清楚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式子中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学习将为学习整式加减的运算做好铺垫,使得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水到渠成.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式通性”的数学研究方法.(2)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法则,并能进行整式的化简.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使学生明白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由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准确地化简例2中的4道小题,掌握去括号的过程中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学生在进行去括号时,有时不能做到改变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经常没有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出现漏乘的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括号中符号的处理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本节课先通过三个问题引出列出三个等量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同步教学设计
4.总结反思题: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整式加减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这部分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写学习心得、制作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小组合作任务:安排一个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个或多个较复杂的整式加减去括号问题。这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整式的加减和去括号,我设想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引入阶段:通过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对整式加减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探究,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自行发现整式加减的规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演示阶段: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展示整式加减和去括号的步骤,强调关键点和易错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操作流程。
-教学中强调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培养学以致用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方面仍需加强。学生对整式的概念理解尚不深刻,对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掌握程度不一。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反思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提炼解题策略,形成个人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进入整式的加减去括号的学习。例如,我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超市购物,买了几件价格不同的物品,如何计算总价并找零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整式的加减运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接着,我会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什么是同类项?
2、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3、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 (2)(5a-3b)-3(a 2-2b )
两个式子中都有同类项,但是有的项在括号内,因此要想合并同类项,必须先把括号去掉。
那么如何去括号呢?有什么规律吗?今天我们就学习整式加减的第二课时——去括号。
新课讲解:
一、(1)下面有一组练习,都是第一章做过的,看看同学们做过后能否从中找到去括号的方法:
(3) 16(t-1) (4) -16(t-1)
根据上面的结果:
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吗?项数呢?你知道它们变化的依据吗?与同伴交流一下。
)216141(12)1(-+⨯)2
16141(12)2(-+⨯-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去括号的法则:有两种情况: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2)、辩一辩
指出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原因
(1)a-(b-c+d) = a-b+c+d
(2)-(a-b)+(-c+d)= a+b-c-d
(3)a-3(b-2c)=a-3b+2c
(4)x-2(-y-3z+1)=x-2y+6z
注意:去括号只是改变式子的形状,但不改变式子的值,它属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这就是指“形变而值不变”;去括号去掉的是括号及其前面的符号,“不变”和“改变”是指括号中的各项。
括号前是“-”时每一项都要变号;括号前的系数不是1时要用系数去乘括号内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二、例题分析: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2)(5a-3b) -3(a2-2b)
三、固本淘金
练习1:化简下列各式
1、(5a-3b) – 3(a2 -2b)+7(3b+2a)
2、3b -2c - +c
3、18x 2y 3-
评析:第3小题若先去中括号,则小括号前的“-”变为“+”号,再去小括号时,括号内各项不用变号,这样就减少某些项的反复变号,不易错了。
因此,对于多重符号,要去掉时,我们既可以由内向外逐层去括号,也可以由外向内去括号。
同学们要根据整式的特点,灵活选择。
练习2:求下列式子的值:
练习3: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的速度是a 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去括号的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相同 );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相反 )。
)3123()31(22122y x y x x +-+--3
2
,2=-=y x 31,21)3()3(52222==+--b a b a ab ab b a 其中
2、用去括号的法则化简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