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形成对抗日战争的客观认识。同时,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使学生能够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战争策略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时空背景,并能够将抗日战争放入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时空中进行认识。最后,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
简短介绍抗日战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抗日战争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九、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2.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认同: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2.价值观培养:
(1)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传承和弘扬民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重大战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3.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口述历史、课堂讨论等方式,获取和整理历史信息。
4.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设计有关抗日战争的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和问题实质。
2.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重大战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育学生珍视和平,反对战争,关爱他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必修一历史《抗日战争》教案
授课内容: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历史图片等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原则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
教学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教学准备: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文字、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
简要说课一、说教材:本课主要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理性思考启示多。
二、说教学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
全面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重点是理解“全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说教学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它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抗战,充分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所具有的特别突出的意义、地位;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有现实意义。
学生在深层次理性思考这些问题上估计有困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个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感悟。
2.针对课堂练习中设计的题目,请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测,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在家长监督下完成一套类似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指定阅读:阅读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如历史书籍、纪录片等,提高对抗日战争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抗日战争为鉴,追求和平、进步、公正的社会。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战争背景、具体战役及历史意义方面仍有不足。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兴趣较浓:抗日战争作为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话题普遍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胜利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歧,以及国内外各种因素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尤其是对民族觉醒、民主运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抗日战争相关任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历史思维品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请同学们立正,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国歌和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播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侵我中华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然而在这些侵略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突出,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呢?我们从一组图来回顾一下。
(展示图片)(一)日本侵华步骤主题二:万众一心,保家卫国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时如何实现的?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来完成下列填空。
(展示题目)(一)全民族抗战形成的条件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形成共识,准备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a.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b.请简要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请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掌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等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胜利原因、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提醒学生珍惜和平,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深入分析,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1、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
日军侵华的罪行。
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性质。
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通过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5、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教材总体分析】:本课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基本特征:从社会矛盾看,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从中国抗战看,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从战争态势看,中日双方进行了一场持久战。
最终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教材侧重分析】: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发表见解。
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导入新课一.战争的起因:【师】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不断侵略中国。
你们知道的有哪些侵略史实?(讨论回答)【PPT】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获得《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台湾。
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获得《辛丑条约》。
1914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5年日本发动了华北事变,控制了华北。
1937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近代日本不断侵略中国?我提供两段资料帮助大家思考。
【PPT】(19世纪后期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资料中看,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它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严重不足的限制。
历史教学设计,必修一第四单元抗日战争
第 16 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大会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中国远征军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任何历史观点都必须以史实为依据。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白历史的真谛应该是越辩越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国家民族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体会抗日军民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放天皇宣布投降的录音,结合书本引言,导入新课(同学们,经过8 年的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让日本低下了其高贵的头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如何真正理想看待历史,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在教师指导下,唤起对学生能带着某种爱国感情抗日战争的记忆认识,快进入新课的学习速进入本课学习。
板书:一、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问题设置( ppt)①回顾日本近代侵华的史实,给出问题:在 20 世纪30 年代,日本为何还要入侵中国?资料引入:①田中奏折② 20世纪 20 年代经济危机③英美绥靖政策材料四:国共内战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日本①使得学生明确日本侵华侵华的原因?并得出答的深层次原因。
案。
②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①大陆政策的延续)力(②经济危机的困扰)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③英美等国的纵容)质的能力(④国共内战的时机)板书二、全民族的抗战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设置:日本在20 世纪 30(九一八事变,一二八年代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事变,扶持伪满洲国,华(待学生回答完毕,给出答案,北事变)并作必要的分析)使得学生懂得研读文本,知道如何利用书本。
明确基础知识要以书本为本。
(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曾经对立十年的国共两党也不计前嫌走在了一起)板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资料引入①中共瓦窑堡会议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明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材料研读明确两党在民立族危机下逐步改变双方培养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政策走到一起的史实,得明确论从史出的治学态度出结论:兄弟阋于墙外御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③国民党派遣邓文仪等打探中共下落④西安事变⑤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的宣言》⑥蒋介石发表对中共合作宣言的谈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期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抗日战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抗战精神的传承,以及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思考。
目的: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书籍、文章,如《抗日战争回顾》、《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等,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5.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抗战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动力,以抗日战争为鉴,珍惜当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目的:检验学生对抗日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问答题: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简要阐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
-介绍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胜利意义,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反思,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珍爱生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影像、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载体,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战争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影像,如抗日战争爆发的纪录片、战争中的真实场景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术语和概念,如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等。
3.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了解其战略意义。
4.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提高历史素养。
4.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做好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影像、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增强历史感知能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使他们对抗日战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doc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史料阅读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
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然而2005年,当世界人民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却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为什么两国对待历史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日本右翼势力支持,严重歪曲事实的《新历史教科书》已经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抗日战争》,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
讲授新课:出示课标。
那么我们主要就从三个环节来一起重温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一、日军的滔天罪行。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 时了解学生需求。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参与抗日战争主题的文艺演出 或诗歌朗诵会,传承和弘扬民 族精神。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注意力集中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回答问题情况
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评估其思维活跃 度。
小组合作能力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 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
观性和生动性。
情境教学法
通过模拟抗日战争时期 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
境地感受历史。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抗日战争的主要经过、胜利原因 及意义。
难点
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进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评价国 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 用;如何认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
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技巧
以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抗日战争相关的 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导入
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一个与 抗日战争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发学 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时事热点导入
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如抗战胜利 纪念日等,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 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民的英勇抗战精神。
解析方法
对于重点内容,要详细讲解,深 入分析;对于难点内容,要引导 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同时 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进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和反思
4.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拓宽国际视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共同的认识。
2.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辅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抗日战争。
4.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种教学反思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符合终身学习理念。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掌握上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同时,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待提高,我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英雄人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创设抗日战争背景下的课堂情景,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抗战岁月,增强历史使命感。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1.列举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试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原因:田中义一内阁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侵华方针,继续推行“大陆方针”现实原因:日本要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国际因素:国际绥靖政策盛行外部条件: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为其提供了方便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扩张性和侵略性局部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大屠杀,遇害人数超过30万1941年初日伪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杀害1200多人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成为“七三一”部队1、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流砥柱)2、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3、1937年9月八路军配合友军取得平型关大捷4、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华北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1、正面战场组织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国民党2、淞沪会战中坚守宝山县城500官兵,营长姚子青率领,全部牺牲3、淞沪会战中副团长谢晋元率800官兵坚守四行仓库,奋战四昼夜4、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内: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全民族的抗战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奋起抵抗,历时八年,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战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世界东方之林。
新课学习一、全民族的抗战: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视频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教师亲自讲述抗战故事,让学生感受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创设抗日战争模拟场景,如战争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抗战历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问题导向
2.实施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选取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完成抗日战争主题的手抄报、PPT等展示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实施阶段性测试,检测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相关话题的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相关歌曲,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事件、战役和人物,激发学生思考。
2.设计历史辩论赛,让学生就抗日战争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思考抗战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战略战术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抗日战争”为主题,以“战争的经过、重大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以及抗战中的民族精神”为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而难点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魔难和牺牲,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顽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抗日战争的教案。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随后扩大至全国范围。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人民开始了长期而难点的斗争。
二、抗日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在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中国人民采取了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等多种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力量。
同时,中国人民还利用地形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战斗。
四、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勇无畏的抗战英雄。
例如,林彪、刘伯承、陈毅等将领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珍贵的胜利。
同时,还有许多无名英雄默默奉献,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抗日战争的影响与启示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其次,抗日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六、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在于传承和宏扬抗战精神。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勇气和顽强。
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一个反思历史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珍惜和平与发展。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难点而伟大的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共1课时)
5.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2)开展抗日战争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英雄事迹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
2.课堂活动:
(1)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再现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和表达能力。
(3)史料研究: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分析抗日战争的性质、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黑白照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氛围。随后,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背后的故事吗?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它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示?”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抗日战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通过查阅资料、分享故事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伟大精神。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历史感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影响,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和作用,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于一切的;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
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开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学习史论结合及论从史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导入新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发动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变,中国人民头上始终笼罩着战争的阴云.1936年日本又制定“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日本为了摆脱新危机,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从而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主要是说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进一步提问:这对国共两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这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开始走上合作抗战。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栏目,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危机之中形势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
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
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教师在讲述时可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栏目,列举了从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的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一下,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必然的联系是:日本侵略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是国共两党走向合作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2.全面抗战路线面对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洛川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然后指出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十几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对于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相互关系,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结果。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根据地的创立,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支援。
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抗日战争开始后存在着两个战场。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
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这时期正面战场的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著名的五大会战.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第一,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第三,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第四,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但这时期也正是在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在讲述正面战场的情况时,重点让学生了解淞沪会战以及中国将士的浴血奋战。
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10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淞沪会战"或“淞沪抗战”。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守卫宝山的十八军五八三团三营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与入城之敌巷战肉搏,激战两昼夜,五百余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10月26日晚,八十八师五二五团团长谢晋元奉令率八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坚持战斗了四昼夜,毙敌二百余人后,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
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军二十余万,伤亡六万多人,才占领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是本课难点。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四点:第一,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第二,从总体上说除个别战役外,中国的会战总体上打的是败仗。
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
毛泽东指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第一等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依然是一个弱国”,无论“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
”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结果。
最后指出:1938年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
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罪行数不胜数。
由于教材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只选了日军暴行中的三件事。
一是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最残暴的罪行之一,也是历史教科书的传统内容。
二是潘家峪惨案。
这是日军侵华期间在敌占区制造的大屠杀惨案。
三是日本“七三一部队”。
“七三一部队”是日本侵略军的细菌部队,它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解剖、细菌等各种试验,制造细菌武器,残害大批中国人。
这三件事只是侵华日军暴行的缩影。
这不仅仅是战争的罪行,从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来看,是灭绝人性的反人类罪行,不仅为中国人民不齿,也为全人类所痛恨,包括日本人民。
这些史实促使学生思考导入框中提出的问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对于本目内容讲到的三个事件,可进行以下材料的补充,以了解日本侵略军在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长达六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总计屠杀无辜居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在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南京大屠杀》影片、录像片或幻灯片.1938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烧杀抢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并焚尸灭迹的有十九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的有十五万多人,总共有三十多万人丧生.在南京城郊,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仓库、商店、民宅、村舍,古玩文物,鸡鸭猪牛、粮食蔬菜,无所不抢.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军烧毁。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2.血洗潘家峪血洗潘家峪,只是日本侵略军在为消灭八路军、新四军,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在对解放区的血腥扫荡中,彻底推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欠下了累累血债的一部分。
在抗日战争的八年间共被杀害318万人,被抓走276万人,1952万间房屋被烧毁,损失粮食1149亿斤、耕畜631万头、猪羊4800万只、农具家具2亿2270万件、被服2亿2963万件。
从这一笔一笔的血债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军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是多么野蛮、多么凶残!3.七三一部队1927年在有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出席的”东方会议"上,公然提出了”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侵略主张,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于1932年也采纳了石井四郎进行生物武器这一灭绝人性的主张,在日本成立了所谓"防疫研究室",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究和试验。
一九三一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在中国东北组织了石井细菌研究所。
他们纠集了一批日本细菌学者秘密地进行细菌武器研究.曾任日本关东军医务局局长的梶冢龙二,就是运用细菌武器的鼓吹者,他竭力支持和推荐石井四郎以侵略战争为目的而加紧研究细菌武器。
731部队为了迅速有效地研制出细菌武器,竟惨无人道地在活人身上进行各种细菌试验,残酷杀害无辜生灵,据不完全统计,其实验方法竟多达几十种之多。
据被俘的731部队成员供认,以1939年到1945年,短短的几年中,就以细菌试验的方法残杀了三千多人。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的14年间,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千千万万的生灵惨遭涂炭。
中华民族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最残酷的蹂躏和摧残。
这段历史我们不应忘记,也不能忘记!通过本目的讲述给学生进行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总是给我们借鉴和警示作用。
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应记住侵华日军这段罪恶的历史,这具有现实意义。
讲叙这段历史,应紧密联系现实.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为日军侵华罪行辩护,从东史即事件,到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再到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引起了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强烈的反感和谴责.这些都是现实,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掩盖日军战争罪行的企图,不能不让亚洲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这也正是学习抗日战争历史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