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中国历代选官制度与人才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与人才培养

(1).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①.西周分封制,爵位特权世袭。②.秦商鞅变法,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秦朝的御使大夫执掌群臣, 皆由皇帝直接任免。③.西汉选官途径是察举、皇帝征召等,即自下而上推选人才选官制度。东汉察举则限于门第望族,其后果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起来。④.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创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⑤.唐朝继承完善,贞观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为广招人才, 她还创立破格录用的“自荐”求官的制度。开元年间,高官主持考试,后成定制。(评价: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繁荣。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⑥.北宋发展科举制。严格程序: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由皇帝掌握;完善方法,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增加名额。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废明经诸科, 进士科考经义、时务策, 设明法,考律令、断案,更注重实用。⑦.明朝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 文体死板, 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僵化了思想, 窒息了社会, 培养忠实于皇帝的奴仆。八股取士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 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是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说明, 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衰落时期,文化专制极端加强。⑧.清朝沿袭八股取士, 在后来的百日维新中, 改试策论, 开设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所需要的考试科目,取消八股取士,说明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1905年废除科举制。此后留学人员和新式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重用。

(2).中国历代人才培养

①春秋时期, 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使平民子弟也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者强调仁和礼。②秦朝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教育由官府垄断, 严禁私学。③汉武帝创立太学和郡国两级官学, 确立了中国封建官学制度。④王安石整顿太学。重新解释儒家三经, 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 以资鼓励。⑤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 由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 培养翻译、技术、军事人才。它与旧式学校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不同。选派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 开留学风气之先。康有为曾创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万木草堂;变法中颁布创办京师大学堂和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兼习中西学科。清末颁布新学制, 废除科举制, 加快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落后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和长期战乱, 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缓慢。民国初, 不读四书五经, 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民的宗

旨,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奠定了思想基础。⑥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教育现代化进入了新时期, 创立了人民教育制度。改革开放以来,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迅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