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圈点批注法作用:一是可以经常提醒你读书要细心,要用脑思考,从而加深印象,帮助记忆。二是可以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或难点、一文岁时标记下来。三是可以真正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并且由此有所发现、创造。
一般分三步走。初读时,圈点的重点应是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再读时,批注的重点应是解决初读时圈点的问题。圈点的重点应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结构段的序号,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据类型等。三读时,主要解决再读过程中圈点的内容和作批注、写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警策。
圈点符号有以下几种:
1.描写的精彩或论述的好:~~~~~(波浪线)
2.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直线)
3.打算摘录的内容:波浪线下面两条直线
4.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5.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的:?
6.表示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的:??
7.表示应熟记和背诵的:★★8.表示需要疏通的生字词:○○
二、探究展示:
1、阅读课文,用符号在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旁边做记号,然后查字典正音。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喜欢“泥泥狗”的理由是:
(2)“我”喜欢“抽陀螺”的理由是:
(3)“我”喜欢“兔儿爷”的理由是:
三、达标检测:
1、文中写怎样玩陀螺时,作者抓住了一系列动作,试将这些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2、话题:你喜欢泥泥狗、陀螺、兔儿爷这一类过去的玩具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言为心声,读一读,品一品下列划线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泥泥狗的色彩,也是极为独特的,在众多的泥玩具里,一眼就能发现它。
(2)我伏在桌子上仔仔细细的端详着。
(3)本是兔儿,偏又以“爷”相称,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
(4)鞭梢儿噼啪噼啪响,陀螺滴溜滴溜转。
二、探究展示
1、大家都觉得很土、不起眼的玩具,作者到了成年仍难以忘怀。想一想,使作者魂牵梦绕的到底是什么?(提示:可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文本,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探寻作者的思想轨迹,在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去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如何评价过去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有没有让现代的孩子感到不如的?
三、达标检测美文赏读
迷宫
制作迷宫是我自小就精通的一大技巧。只用一根线,上盘下旋,左绕右缠,竭尽刁难迷惑之能事,画出宫殿式洞穴式牢狱式或方方圆圆扁扁长长各类迷宫来。画迷宫的兴趣源自走迷宫,是到了走人家设计的迷宫觉得太容易觉得太不过瘾的时候,才能出这法子的,到后来这竟成为我下意识的动作。
制作迷宫是出于无奈,心所向往的其实是真正的迷失。小时候曾住过地处水网的乡下奶奶家,七岁的我带着五岁的弟弟在一天早晨走出村子,走过那座破旧的木桥,在木桥的那端我们起誓非要找到
另一条回来的路不可,决不再走这座桥回家。我们走过难以数计的桥,跨过难以数计的河。有一次我们明明已遥遥看见了奶奶的村庄以及袅袅的炊烟,那一定是午饭时分。但隔着一条宽宽的河,我们过不去。我们只好继续走,直到天黑,直到奶奶派叔叔姑姑们四处寻找然后把我们带回去。我们沮丧地发现,我们还是从早晨出了时走过的那座破旧的木桥回的家。
奶奶哪里知道我们的心思,后来一再叮嘱:不管去哪里,只要记住出发的路,就不会迷失了。
从小这样地被大人们叮嘱惯了,连我自己也渐渐相信,迷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迷失是会有灾祸的。于是,我们上班下班总是选择最近最安全最少岔路最没诱惑的路来走。
于是我们出门不忘带上地图册,到一个地方不忘买一张导游图,这样即使在一个再陌生蝗地方,也可以避免迷失。
于是我们在做每一件大事与小事的时候,无论雄心多么高远,总要考虑好随时抽身退出的后路。
即使有偶尔的疏忽忘情,你还是不容易迷失。因为现代文明世界到处林立着清楚的醒目的路标与箭头,抬头皆是。再不行,还可以“打的”,手一招,便回到了你熟悉的住所。
这世界没有迷宫。
我们没有真正迷失过。
所以我们不会明白,当没有了回路的时候,你才有幸到过另一个地方,领略你从未领略过的风光。
所以我们不会明白,“迷失”二字的搭配其实是多么不安。当你老是害怕“失”去什么的时候,是不可能真正地“迷”上什么的;而当你有所“迷”的时候,你必然有所得。
只好又一次画迷宫,画一个更曲折更复杂的迷宫,让自己真正地迷失一次。
1、“制作迷宫是出于无奈”,这里所说的“无奈”原因是什么?
2、“心所向往的其实是真正的迷失”,从全文看,作者心中“向往”的是什么?
3、小时候带着弟弟出村,作者为什么要发誓“决不再走原来的那座桥回家”?
4、阅读第四段,体会“大人们叮嘱”的具体含义。
5、文章第四、第五、第六段中,连用三个“于是”有何作用?
6、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我们没有真正迷失过”一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