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一)(二)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特征
重于 抽象概 括 , 么 , 罗 马人 的 自然教 育思想 侧重 那 古
自然教 育思 想的 萌芽
于具 体 阐述 。塞 涅 卡认 为 , 过 教育 可 以改 变人 的 通 天性 , 促进人 的 天性 的发 展 。他 主 张取 消 流行 于古
古 希腊 、 罗 马 以及 文 艺 复兴 时 期 的 自然教 育 古
21 0 1年 5月
武 陵 学 刊
J u a fW ui g or l n o l n
Ma 01 v2 1 Vo_ 6 No 3 I3 .
第 3 第 3期 6卷
论 西 方 自然 主 义 教 育 思 想 的 历 史 嬗 变 及 其 特 征
刘 黎 明
( 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 湖 湖南 长 沙 40 8 ) 10 1
魂说 。他 的 “ 育 效 法 自然 ” 原 理 是 立 足人 的本 教 的
性 的 , 实质是 遵循 儿 童 的灵 魂 或 心 灵发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 其
秩序 。“ 自然教 育 的 目的在 于开 发智 力 。 因为智 力 和判 断是 一 个 人 区别 于 野 蛮 人 的最 显 著 的标 志 之
一
的认识经历 了由量 变到质 变的过程 ; 自然适应性原则 的探 讨是从外部深入 到 内部 的; 尚用“自然” 对 崇 的方式表 达 自然和谐的教育 ; 探讨教 育与儿童 自然 ( 天性 ) 发展 的关 系是其研 究主题 ; 自然教育思想 内部形成 了不同学派 , 动 推
了 西方 自然 教 育 思 想 和教 育 科 学 的 发展 。 关 键 词 : 西 方 自然 教 育思 想 ; 变 ; 征 嬗 特
收稿 1期 :0 1 3—1 3 2 1 —0 0
2021年高考真题:海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 海南卷(含解析)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海南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一、单选题1.《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反映了孔子( )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2.《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
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 )A.德政教化的成效B.断狱决疑的能力C.博闻辩智的才情D.慎独律己的修养3.《旧唐书》载,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
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
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
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
这些措施旨在( )A.无为而治,道法自然B.鉴往知来,文以化成C.礼法并施,三教合一D.体恤百姓,休养生息4.《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到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描述此“戏”的是( )A.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B.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C.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D.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5.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
与时俱进——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理论成果与文化成就+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和“实
北洋军 业救国”成为两大思潮,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促使资产
阀统治 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
前期 国广泛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912~ (2)文化: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
传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 义的中心。
系统介绍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的介绍了马 克思主义学说;
建立社团
发展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甲午中 日战争 后至辛 亥革命 (1895~ 1912年)
(1)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宗旨宣 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的 潮流。 (2)民主共和思想: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实业救国思潮: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等人提出实业救国思想,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潮
拓展1: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拓展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 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 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 法运动的实现。
第2讲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二)一体化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两者密不可分,不能孤 立地存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 英国的斯坦豪斯就特别强调课程与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 相互作用;美国课程论学者坦纳夫断言,把课程与教学 看成是相互孤立的要素,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误入 歧途。应打破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分裂状态,把课程与教 学综合成一个问题而不是把它们分成孤立的问题来进行 研究。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 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的是每个学生及其 学习的范围,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行为;课程与教学不 是平面和单向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课程 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4.课程论思想:泰勒 泰勒课程论思想的形成与他所主持的八年 研究有着直接的关联。1949年,泰勒出版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奠定了 现代课程研究领域的理论构架。泰勒将课 程编制过程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 织经验和评价结果四个环节。其中,确定目 标最为关键,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 的。
从历史上看,课程问题最初都是在教学范畴内 被讨论的。随着课程论在某些英语国家成为一 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 英语国家一般倾向于采用“课程论”概念系统 来包纳教学论; 欧洲大陆的德语、法语、俄语国家倾向于采用 “教学论”概念系统来包纳课程论。 我国的课程论研究长期以来也是从属于教学论 范畴,课程只是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被 加以研究,对课程研制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区别 不甚关注。
教学领域存在的特殊矛盾则是新课程对学生各基 本素质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素质水平滞后于课 程要求的矛盾。为使新教学能为解决这一特殊矛 盾而发挥有力的作用,教学研究者就须针对教学 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 究。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主要是教与学之间的 互动关系问题,即教与学的外部活动同学生发展 的内部活动的关系问题,以及教与学统一的尺度、 条件、机制、策略、方法问题,等等。只有对这 一系列教学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建 立正确处理教师恰当施教与学生主动学习的互动 关系的理论,即当代教学论。可见,当代教学论须 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8 求真——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国家出路的抉择课件
【解析】 中共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口号,反映了中共根据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适合国情的策略,以适应革命的发展,故 选C项;“始终把握”绝对化,建党初期的“赤化大地”有些脱离中国 国情,整个近代中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不具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 条件,排除A项;“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是红军长征的胜利,排 除 B 项 ; 与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合 作 的 革 命 统 一 战 线 存 在 于 1924—1927 年 , “打土豪,分田地”之时,国共为敌对关系,排除D项。
【解析】 “苏联的解体”是在1991年,阐述社会主义本质是在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故选C项;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1978年, 排除A项;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82年的十二大,排除B 项;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80年代初,排除D项。
话题三 道路抉择——近代中国人在探索独立、强国之路中走过的三条 道路
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3. (2022·湖南省新高考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孙中山在《实业计 划》中提出,要使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西方各发达国家,就必须 实行“开放主义”,“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 义”。他同时指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材 料表明,孙中山旨在( D )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
观念之争 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
(是否学) 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内容之争 (学什么)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论美国科学教育的历史嬗变及启示
工艺的实用教育。这就是美国以发展农业为重点而自成体 世界各国的众多科学精英纷纷涌入美国, 世界科学技术的中 制的“ 赠地学院” 。后来, 一些公立、 私立大学也开办农学院 心也由欧洲转移到了北美。得力于世界各国科技人才的力 美国逐渐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制度, 首先是在 或附设农业与机械工程学校。到 1 世纪末, 9 仅联邦政府拨 量,
霸中, 美国决策者们又重新评估了科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 —
地” 法案补助, 讲授农业科学的高等学校, 11年达到 6 代外语( 到 96 8 即所谓“ 新三艺”的教学。 随后, ) 在同前苏联的争
年, 农业中学从 20 所发展到 46 30 65所, 两年间增加一倍以 培养有“ 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 。当时的决策者认为,
赠办学的土地就有 1亿英亩, 5 约等于 7 个英格兰或者相当
于法国、 瑞士、 比利时三国领土面积的总和。而受这项“ 赠 所。同时, 8 年后 , 18 8 还发展了农业中学。从 11 年至 11 93 95
18 9 年通过了“ 5 国防教育法案” 。其中, 该法案提出的第一条 “ 重要紧急措施”就是加强普通学校的 自然科学、 , 数学和现
“ 阿波罗计划”不仅是美国科学教育走向成熟完善的牵引 ,
的, 如何得到验证的, 最后又是怎样得出结论的……科学探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一、单项选择题1.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
A.意大利B.古罗马C.希腊D.北欧【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它最先发生于意大利,后传至北欧,使人文主义新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2.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开办(),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A.宫廷学校B.骑士学校C.文法学校D.快乐之家【答案】D【解析】维多里诺热衷于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他对教育实践热忱很高,曾于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并于此终生执教,他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3.关于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人道主义B.古典主义C.世俗性D.解放性【答案】D【解析】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教育上的具体表现:①人本主义。
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②古典主义。
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③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④宗教性。
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⑤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
不包括解放性。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存在的三种教育势力,不包括()。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基督教教育【答案】D【解析】基督教教育属于中世纪时期的一种教育势力。
5.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
A.《乌托邦》B.《太阳城》C.《巨人传》D.《散文传》【答案】C【解析】拉伯雷是后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巨人传》中,要点如下:①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自由观;②主张身心并行发展,重视体育;③要求认识所有事物;④提出了新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
时代特征·教育目的·课程目标之关系的历史嬗变
时代特征教育目的课程目标之关系的历史嬗变
张效珍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4)001
【摘要】对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二战时期的资本主义上升到二战时期等主要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嬗变过程作了回顾,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作了初步分析.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张效珍
【作者单位】宁波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分院,浙江,宁波,3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4
【相关文献】
1.西方场馆教育目的的历史嬗变与时代诉求 [J], 王乐
2.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学和课程目标关系的再思考 [J], 康琪;丁邦平
3.时代特征·教育目的·课程目标之关系的现实分析 [J], 周建达;张效珍;王晶晶
4.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变迁看体育课程目标选择的历史嬗变 [J], 田国祥;杨英杰
5.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人性取向的历史嬗变 [J], 王增文;李青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一)(二)
5.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激烈
变革的时代,而当时美国的学校教育却因
承袭过去,立足学科教学,强调记忆和训 练,不仅脱离了儿童自身发展特征,将儿 童置于被动地位;同时也脱离了社会生活, 跟不上社会变革的节拍。
主要教育思想:
1.实验教育学; 2.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教育改革和实验 3.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随着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教育培养更多人才、解 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社会重建; 2.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人们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 3.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变革 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4.各种教育研究和实验开展,试图建立“科学的教 育学”;
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
教材的统治地位;
如,园艺、烹饪、印刷、缝纫、纺织、绘画、唱歌、讲故 事、书写、阅读等;
===“做中学”:既适应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又满足 了社会性的需要,还使得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 统一性和完整性;
(5)教学内容:“活动课程”
• 杜威反对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成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以符号和文字为主; 超出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经验; 学科划分肢解了儿童的经验世界; “上一堂课等于受一次苦役” ; • 以“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代替学科课程: “以社会性、活动性的作业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 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经验中的知识获得; 教育要为儿童准备充分的活动场所和材料工具; 活动中校内外的生活经验得以融通;
五、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1.19世纪,英、法、德、俄、美等国政治经济发生 巨大变化,发展进程不一,提出了不同的教育需 求 2.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 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
西方灌输概念的历史嬗变、当代阐释及其启示
念 的嬗 变 大体经 历 了如下 阶段 :
其二 , 输 与教 育 分化 阶段 。随着 文 艺复 兴 和启 蒙运 灌
一
、
灌输 与教 育 : 西方 灌输概 念 历史 嬗变 的思想 主线
动 的兴起 以及 随之 而来 的资 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的 发展 , 灌输
开 始 由 一 个 与 教 育 同 义 并 且 毫 无 偏 见 的 概 念 , 渐 被 赋 予 逐
根 据 现 有 研 究 成 果 及 相 关 西 方 教 育 思 想 史 材 料 , 们 我 不 难 发 现 :方 灌 输 概 以 西
强 制 教 育 的 内 涵 , 始 与 教 育 概 念 发 生 分 化 。 在 这 一 时 开 期 , 欧 开始 出现质 疑 灌输 的 声音 , 以法 国思 想 家卢 梭 、 西 并
情。
这 一 时期 灌 输与 教 育关 系 的演 进特 点 概括 为 :()灌 输 ’ “ 1‘
一
词 范 围拓 宽 , 指 整个 教 育过 程 ;2 教育 变 得如 此受 控 意 ()
制 , 内涵 并 不 比植 入 教 条 多 出很 多 内容 , 此 成 为 ‘ 其 因 灌
输 ’ 同 义 词 。 的 ”
行 为 必 须 遵 守 自 己 所 学 习 的 社 会 道 德 习 俗 , 教 育 过 程 中 在 不 允 许 违 背 这 些 行 为 准 则 或 者 对 它 们 有 所 批 评 ” 当 时 ” 。
一
些 教 育 思 想 家 的 著 述 就 从 不 同 侧 面 反 映 了这 一 状 况 。
例 如 , 希 腊 教 育 家 安 提 西 尼 的 “ 子 说 ” 为 , 埋 入 泥 土 古 种 认 “ 中 的 是 什 么 种 子 , 长 出来 的 也 就 是 什 么 果 实 。 如 果 在 青 生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18-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
辛亥革命(2018-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2013年1.(2023年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传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下,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传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3年新课标卷)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
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
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
”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
据材料“1910 年” 具有“谘议局议长和士绅” “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模仿西方地方议会的谘议局在各省逐渐建立,士绅联合谘议局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引起专制守旧官员的不满,所以材料可以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过程中更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强化清廷权威,排除A项;据材料“上奏朝廷” “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可以得出谘议局并未架空了督抚权力,地方势力并未控制官场,排除B、C项。
高二历史第20课西学东渐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7、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 只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 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 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商富即国 富……此西 国所以恃商 为国本欤。 --王韬 《弢园文录》 卷十
王韬
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 商战--郑观应《盛世危言》
郑观应(塑像)
思想嬗变: (1)中法战争之前 ——支持洋务派,投身洋务 支持中体西用 A、思想立场: B、主要活动: 斥责顽固派;投身洋务运动 王韬、郑观应 C、代表人物: (2)中法战争之后 ——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洋务弊端暴露,发觉富强之本在于 A、原因: “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 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思想主张: C、影响: 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启蒙作用
视野拓展:
倭仁(1804—1871),蒙古正 红旗人。长期反对清政府兴办洋 务。1871年授文华殿大学士,遗 著辑为《倭文端公遗书》。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 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 在技艺。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 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25日大学 研究保守派倭仁的著作 士倭仁折》
二、内容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体用之争 洋务派 顽固派
视野拓展: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学源源而入,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倡导“中体西用”到输入进化论,再到主张共和革命,中国的思想变革由浅人深,逐次递进。
高举“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新学制的建立,使新式教育得以迅速推广。
近代科技的引进、西学书籍的大量翻译出版以及报刊业的繁荣,在传播西学新知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改进,民间社团的兴起以及社会习俗的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的嬗变,以及经济、政治的变革,推动着中国会逐步向现代转型1、西学东渐概况:早期(明末清初)和近代(晚清民初)2、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1)思想潮流的演进——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2)教育文化的发展——新式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变化;(3)科技引进与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4)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经济、政治的变革,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的嬗变,推动着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转型。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初”两个时期。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西学东渐”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传教授徒,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等。
西学东渐概况一、思想潮流的演进专题主线: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历程即探求救国道路的历程1、19世纪中期(两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来华西人的逐渐增多和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学再度传人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创生进路共3篇
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创生进路共3篇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创生进路1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创生进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创生进路。
第一阶段:劳动教育的漫无目的性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劳动教育的漫无目的性非常明显。
在劳动过程中,人们没有系统性的学习和训练,整个教育过程是随机的、不计划的,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二阶段:劳动教育的适应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大国开始将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劳动教育体系。
中国知识分子和教育家开始借鉴这种体系,并逐渐促进了国内劳动教育的发展。
此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教学,劳动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最终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性。
第三阶段:劳动教育启蒙时期20世纪20年代,随着民族工业的崛起,劳动教育也开始发生变化。
知识分子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究教育的性质、方法和途径,劳动教育也逐渐进入了启蒙时期。
此时的劳动教育强调科学性和规范性,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进行理论研究,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阶段:劳动教育现代化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教育也发生了更多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劳动教育已经进入了现代化阶段,是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现代劳动教育不仅强调职业技能训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旨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随着新创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劳动教育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更全面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进一步推动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实践和思想发展。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漫无目的性到适应性、启蒙时期再到现代化,是社会进步所必然形成的。
而现代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让劳动教育成为推动自由、平等和民主的一种关键力量,塑造更美好的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劳动教育也逐渐从单一的技能训练向全面的素质培养转变。
生疏的记忆:现代终身教育思潮的历史递嬗及其启示
生 。在校 期 间 学 到 的东西 将 终 生受 用 。” 即便 如 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 另类 的” 启示 。宗教所倡
此, 单一学校教育的局 限及其人们的不满 , 使得终 导的终身教育观念 ,也意味着人们对生命与教育 身教育的意识仍未根绝 ,尽管学校教育成了教育 之关 系的深度思考 ,其经验和思想对人们探讨现 “ 制度 、 方法提供 了弥足珍贵 的素 的主流 , 但是 , 教育在人的一生 中的作用 以及对于 代终身教育思想 、
观念 意 义上 的终 身 教育 有 着悠 久 的历 史 。它
的视域中 , 才能抽绎其本质 , 把握其时代意义与实 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共始终 ,与人类教育的脚步相
践 价值 。如 今 , 无论 是 作 为一种 思 想还 是 实践 , 终 合拍。“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 ,终身教育就存在 身 教育都 已经成 为 一个 教 育事 实 而被广 泛 认 肯与 了。”1 共知 , 『 2 人所 人类 最早 的教 育活 动产 生 于人们
非一种独立 的教育形态 。在人们渐趋淡忘 了终身 限定。生命的全程都有教育的需要 , 人生的每一个
教育 思想 由 以产 生 、流 变 的历史 轨 迹及 其 真确 内 式 主义 的病 症 ,其成 效也 难 以达 臻人 们 的思 想 预
阶段都是教育的契机 。中国先祖总结 的“ 活到老 , 的教育观念等都蕴 含着终身教 育思想 的某种胚
涵 之情况 下 , 实践 运 作就 难 以规避 机 械 主义 、 其 形 学 到老”古代阿拉伯 民族总结的“ , 从摇篮到坟墓” 期 。惟有 从 历史 还原 的视角 捕捉 其 历史 嬗 变 的轨 芽 。时至今 日, 这些思想仍成为人们考察终身教育
迹 ,并在历史与逻辑 的统一中寻觅隐藏于其背后 最素朴的参照。 彼得 ・ 霍尔在其{0 0 2 0 年的欧洲》 一 的历史足迹及现实面貌 , 方能把握其思想 的精髓 , 书中就深有感触 :如果说终身教育不是从摇篮一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课件(共24张PPT)
课标要求
命题视角
了解鸦片战争 运用全球史观分析
后中国人学习 “开眼看世界”“中
西方、寻求变 体西用”思想、维新
革的思想历程,思潮的背景;运用整
理解维新变法 体史观分析“开眼看
思想在近代中 世界”思潮与洋务思
国社会发展进 潮、早期维新思潮与
程中所起的作 维新思潮的关系;运
用
用近代史观理解“开
眼看世界”“中体西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 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 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 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 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 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 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涌动的思潮——强国之梦
即制夷之梦、中体西用之梦、维新之梦(19世纪中后期)
主要思 潮
主体
时 (人 思想主 间 物或 张
派别)
实践活 动
影响
合作探究
(二)风起云涌——探寻思想演进的动因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 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 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 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 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 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中的记载,反映出西周时期()记载(译文)出处五名奴隶的身价相当于一匹马加一束丝智(hū)鼎铭文国家设有专门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周礼•地官•质人》A.奴隶社会开始形成B.奴隶买卖普遍存在C.国家治理职能完备D.商业活动非常活跃2.战国末期,李斯向秦王嬴政上《谏逐客书》:“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李斯这一谏书意在()A.游说嬴政施行变法B.颂扬秦国广纳贤才C.规劝秦王改变主张D.指责秦王下逐客令3.有学者指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
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实现的关键在于()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郡县制兴起与发展C.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D.三公九卿制的确立4.西汉初年,汉高祖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王、侯皆可置家吏、得赋敛;汉武帝分封王、侯多达数百人,但是“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且王、侯不得过问封国政事。
这表明西汉()A.王国问题得以基本解决B.诸侯割据局面始终存在C.政治统治依赖血缘关系D.疆域范围得到不断拓展5.唐朝时,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胡旋舞盛极一时,在众多领域有所体现如龙门石窟万佛洞凿有胡旋舞者像;敦煌莫高窟刻有《胡旋舞》壁画;白居易著有《胡旋女》长诗。
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A.西域乐舞艺术感染力强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艺术文化成就达到顶峰D.异域文化影响巨大6.1313年,宰相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专立德行明经科。
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
”仁宗下诏施行。
这一结果表明当时()A.词赋创作影响社会风气B.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规范C.四书五经开始成为经典D.儒学思想符合统治需要7.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条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仪式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确认人选报朝廷批准。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儿童观的历史演变刘黎明【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西方自然主义儿童观是在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和演变的。
在这一过程中,每个时期的自然教育家都对儿童观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贡献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颇具“自然主义”特色儿童观。
它不仅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而且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The view on children of western naturalism was formed and evolv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naturalist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is process, naturalism educators in every period published their unique insights and contributed their own perspectives, forming the unique children-view which c ontains rich contents and“natural-ist”characteristics. This kind of children-view not only provid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naturalist educational thought, but also is worthwhile for u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总页数】6页(P24-29)【作者】刘黎明【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9【相关文献】1.浅析西方自然主义视野下的儿童教育观 [J], 骆卡娜;2.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儿童观的变迁 [J], 李敏3.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从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变中作观析 [J], 傅小芳;王淑宁4.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狄更斯的儿童教育观 [J], 张静;范晓红5.西方自然主义儿童教育理论的历史演变 [J], 王小丁;高志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的历史嬗变
浅论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的历史嬗变作者:蒋心怡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9期摘要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产生于不同时期,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下,教育理念也发生演变。
研究二者之间的源流关系,有助于指导现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关键词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嬗变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可以说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古典先驱。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最初的自由教育思想,到19世纪初美国的新兴教育家提倡通识教育,自由教育在这漫长的历史源流中,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它的内涵意义。
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高等教育的理念不断发展创新,从19世纪初的美国开始,自由教育逐渐向通识教育演变,但这并不代表否定了自由教育。
从本质上来说,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思想基础,也是通识教育的灵魂所在。
1 自由教育的起源自由教育,又称博雅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教育,它推崇的是对道德和智慧的培养,摈弃实用与功利,以达到身心和谐。
在古典传统中的自由教育,是指“对自由人的教育”,或“适合于自由人的教育”。
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手工业和海外贸易比较发达,文化、科学、哲学、艺术等人类文明也相应地发展较早。
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的古希腊教育发展起来了,并天然地带有严格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在那个时代,只有非奴隶身份的“自由人”才能接受正规化的教育,当时的理解认为,自由是由“地位、个人的不可侵犯、经济活动的自由以及不受限制的行动权利”组成的,而奴隶“就是这四项属性的缺失。
”①这个时期的自由教育,是专门面向自由民、只有自由人才能享有的教育。
从其承担机构来看,自由教育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阿卡德米学院(Academy),是由柏拉图创立的,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中世纪西方古典大学的雏形。
当时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艺”(文法、修辞学、辨证法)和“四艺”(算术、天文、几何和音乐)。
从欧美高等教育史看大学的职能演变
一、高等教育职能的历史演变高等教育职能是高等教育的作用,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职能呈现出由单一性到多元性,由经院性到社会化的发展轨迹,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高等教育的职能经历了从单纯的培养人才发展到教育与科研并重、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并进,进而产生第三职能———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这三大职能的生成与相互关系有其深刻的历史嬗变。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Academy ),甚至还要早。
现在所称的大学一般指的是以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的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实施机构,故大学的职能是指具有中世纪大学结构之特征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
最早建立并且延续至今的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
具有行会性质的中世纪大学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教师、官吏、法官、牧师和医生等专门人才,因此,培养专门人才就成了教育活动的首要的职能,也是大学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
此时的大学主要是人文教育,而较少科学教育,大学主张把“学”与“术”分开,认为“术”登不了大雅之堂。
追溯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历程,不得不提到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 ),他是传统大学理念的捍卫者,他在《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一书中从“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这一命题出发,指出:“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进知识为目的。
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的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要有学生;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宗教的训练,我不明白它如何能成为文学和科学的中心。
”他进而指出,“从本质上讲,大学是教学的场所(a place of instruction )”他是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职能,而且也需要不同的才能,但同时兼备这两种才能的人并不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
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教会的文化革命运动;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歌颂人的价值和尊严;
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反对禁欲、尊重儿童天性) 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 提倡学术、尊重理性;
3.“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道德原理应该成为学校主要课程”;
4.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5.教师要德才兼备、宽严相济;
古希腊罗马教育特点品析:
1.西方教育思想的开端; 2.浓厚的哲学意蕴; 教育终极问题、本质问题的追问; 3.精英化;
4.一般社会问题的追问,没有专门的教育问
题意识;
二、中世纪教育思想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公办教育替代私人教育:“教育是政府的事”;
2.“灵魂三分”与“和谐教育论”;
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体育、德育、智育;
3.教育分段:
胎教、婴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
(四)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1.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2.先研究儿童的天赋、年龄、才能,再进行教学;
五、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1.19世纪,英、法、德、俄、美等国政治经济发生 巨大变化,发展进程不一,提出了不同的教育需 求 2.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 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
六、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西方教育思想
现 代 西 方 教 育 思 想 流 派
课程内容目录:
第一讲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 第二讲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第六讲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第七讲 终身教育思想
课程考核:
平时(20%)+考试(80%)=期末总成绩; 缺勤两次,取消成绩;
第一讲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轨迹:
二、中世纪教育思想(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三、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四、17-18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五、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六、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西方教育思想 七、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一、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公元前2000年-公元5世纪)
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 ;
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 ; 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 ; 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 ; 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
4.杜威的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
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而非未来生活的预备。
杜威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而不 是为固定的成人生活作准备。他说:“教育是生活 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 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 勃的生活。”
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2.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地位确立;
3.欧洲教育从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 转向注重科学实践; “知识就是力量”
主要教育思想:
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化; 各科教学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最高的、唯一的目的就是道德”;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四段教学法”;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为人的来世做准备;
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万物秩序”、“屠宰场”
3.“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4.教学原则:直观性、巩固性、量力性、循序渐进 5.分科教学; 6.“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7.班级授课制;
四、17-18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
(2)“教育即生长”
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
记诵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去为遥不 可及的未来做准备。” 主张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 生长:儿童与外部条件、内外条件相互作用,持 续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尊重但不放纵;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对待儿童,
尊重是儿童充分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随着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教育培养更多人才、解 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社会重建; 2.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人们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 3.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变革 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4.各种教育研究和实验开展,试图建立“科学的教 育学”;
(2)“教育即生长”
·“教育决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 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 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 ·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 “一切社会和政治的检验标准,应该是它们对社会 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所做的贡献。”
一、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关注道德、政治问题(“美德即知识”、“美德 可教”);==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2.苏格拉底讽刺:产婆术(早期的启发式教学) 3.“有教无类”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政治与教育的结合:《理想国》的“哲学王”;
2.教育的根本目的:“灵魂转向”; 3.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
理想的学校生活:
(1)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 童的需要和兴趣,使校园成为儿童乐园,而非囚笼 和监牢; (2)学校生活应与外界社会生活相契合,而不是脱 离社会生活。
(“更有活力、更有乐趣、更有实效,既利于儿童发展,又益 于社会改造”)
“学校生活应该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 (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合乎儿童发展的雏 形的社会)
5.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激烈
变革的时代,而当时美国的学校教育却因
承袭过去,立足学科教学,强调记忆和训 练,不仅脱离了儿童自身发展特征,将儿 童置于被动地位;同时也脱离了社会生活, 跟不上社会变革的节拍。
主要教育思想:
1.实验教育学; 2.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教育改革和实验 3.进步主义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