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_经验主义_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

合集下载

情报学思维:情报学理论走向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情报学思维:情报学理论走向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认识 在 实 践 面 前 的凝 结 , 是 情 报 实 践 经 验 在 人 们 认识 中 的 也 凝结 。就 其 实 质 来 说 , 一 定 的情 报 学 观 及 其 支 配 下 的情 报 是 学操 作思 路 的 统一 体 。情 报 学 思维 的 内在 属性 决 定 了它 在 情 报 学 理论 和实 践之 间将 发 挥 特 殊 的作 用 , 成 为 情 报 学 理 论 会
1 从 情报 学理论 到情报 学思维
“ 情 报 学 理 论 到 情 报 学 思 维 ” 一 命 题 , 先 意 味 着 情 从 这 首
上走 不 出现 象 认 识 的层 次 J所 以 , 则 上 也 不 存 在具 有 理 论 , 原 意义的 、 纯粹 的“ 报 学 是 什 么 ” 情 。应 该 说 , 报 学 理 论 主要 在 情 寻求 情 报 活 动 内 部各 要 素 之 间 的规 律 性 联 系 . 且 , 种 规 律 而 这
1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 在 情 报 学理 论 内 部的 认 识 运 动 对 于情 报 学 理 .
中介 , 学 者 论 及 情 报 行 为 研 究是 情报 学 理 论 和 实 践 相 结 合 有 的中 介 l ]相 对 于 情 报 行 为 研 究 , 3 . 情报 学 思 维 作 为情 报 学 观
报 学 理 论 不 等 于情 报 学 思 维 。无 论 属 于 什 么 类 型 , 报 学 理 情 论 总 力 求 表 达 一 种具 有 普 适 性 的 内涵 。而 情 报 学 思维 作为 情 报 学 观 及其 支 配下 的情 报 学 操 作 思 路 的 总 和 , 不 以 求 得 真 并
理 为 目的 , 只 是 理 想 的 或 是 未 来 的 情 报 行 为 的 思 维 运 演 。 它 无 论 对 于 情报 行 为 个体 . 是对 于 一定 范 围 的情 报 行 为 群 体 . 还 情 报 学 思 维都 是其 情 报 行 为 的 从 识论 和方 法 论 基 础 。其 次 还 意 味 着 情 报学 理 论 必须 走 向情 报 学思 维 。 如果 承 认情 报 学 思 维 是 情报 行为 的先 导 , 么 , 报 学 理 论 不 走 向 情 报 学 思 维 , 那 情

现代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1 引言建立和发展情报学理论,必须要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而情报学的发展史表明,人们一直都在探索适合情报学发展的哲学基础。

从布鲁克斯利用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有关情报改变人类知识结构的情报学理论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流派,它们分别以下列理论为哲学基础:以库恩的科学“范式”、“科学革命发展的动态模式”及以托卡拉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以毛泽东矛盾论为哲学基础;以结构主义的深层、表层结构为哲学基础;以系统论思想和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在批判吸收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基础上,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依据,将客观物质世界分为“4个世界”并以“4个世界”作为情报学哲学基础[1]以及以现代诠释学为哲学基础。

但是,这些被有些学者称为“借来”的理论基础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推动情报学的纵深发展,特别是在网络社会和虚拟社区出现以后更显得无所适从。

在哲学发展历史上,哲学家的研究焦点在不断地变化,从存在到知识,到意义,再到信息。

20世纪末信息哲学的兴起为解决信息社会各种问题提供子哲学基础,也为情报学带来了一个建立自身理论基础的机遇,这正是情报学多年以来苦苦追求的。

学术界认为情报学是一门应用信息哲学,这就意味着情报学可以被看作是应用信息哲学,而信息哲学就可以成为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弗洛里迪在其《关于把图书情报学定义为应用信息哲学》一文中分析了信息哲学、图书情报学、社会认识论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哲学和图书情报学之间存在一种天生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社会认识论所不能为图书情报学提供的[2]。

2001年,美国图书情报学家k.r.herold在《图书馆事业与信息哲学》一文中指出:“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哲学,它试图发现传统图书馆工作信息动态阶段性的根源,以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信息服务为目标[3]”。

文章从图书馆工作的实际经验、权威著作、分类、认识论、逻辑学、存在论、智力等分析了图书情报学与信息哲学的关系,指出:“图书馆学并不一定要选择一个与信息有关的特别的哲学位置。

当代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当代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万方数据 三是情报学理论的应用研究部分, 可通称为应用情
@期
当代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A7
系具体表达出来, 他认为情报学只是一些零散的、 简 单的、 不成熟的理论, 到 !" 世纪 #" 年代还没有形成 严谨的理论体系
[#]
题范围, 与相关学科共同构成的统一的框架结构, 形 成描述 “社会情报活动” 大系统的趋全性、 综合性、 多
$
基于 “科技—交流” 的理论体系
情报学基于 “科技—交流” 的 !" 世纪 ’" 年代,
理论体系开始创建。有两个代表 性 的 观 点。 $C’" 年美国萨拉塞维奇 ( /= D1214*@,4) 的 《情报科学引论》 (E-3295:43,9- 39 E-892;13,9- D4,*-4*) 出版, 认为情报学 是专门研究人类交流现象和交流系统特性的科学, 把情报学分为两大分支: 理论情报学和应用情报学。
特的交流循环圈结合提出的情报产生、 组织、 传递、
[&] 吸收四个环节及对应的四个基本原理 等等。
基于 “科技—交流” 的理论体系推进了情报学研 究的许多重点领域: 科技情报学、 文献计量学、 情报 计量学、 情报控制论、 情报语言学、 情报心理学等。 由于情报学的实践基础情报系统不断发展, 使情报 学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 !#&& 年塞缪尔逊等人阐 述了从科技情报到科技与经济情报发展中的四种系 统: 面向科学的情报系统、 面向任务的情报系统、 专 用的情报系统和面向行动的情报系统。 !#&% 年基 里亚诺在 《进入信息时代》 中按情报价值观的演变划 分了三个时代: 学科情报系统时代 ( !# 世纪至二次 大战) 、 任务情报系统时代 (二次大战至 "( 世纪 ’( 年代) 、 问题情报系统时代 ("( 世纪 &( 年代) 。情报 系统范畴的扩大对传统的面向 “科技—交流” 的情报 学体系提出了挑战。"( 世纪 %( 年代席卷全球的第 三次浪潮和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技术革命, 从学 科性质、 研究范畴、 学科体系、 科研方法等多方面给 情报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也使得面向 “科技—交 流” 的理论体系不能反映现实的变化, 从而需要产生 新的理论体系。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情报史分析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情报史分析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Moder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eories and Methods)
刘细文 2011-09-08
第一章:情报学历史和理论学派
一、情报学贡献与历史

从情报学的贡献谈起


美国学者的看法 中国学者的看法 中国学者的情报学史 西方学者的情报学史

第三大贡献:

情报学工作者在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方面最早将计算机用于处理 文献和文献记录。这项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起步时就 开始了,真正起飞是在60年代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之后。在出现了 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检索功能完成和大规模机读数据库后, 情报学工作者开发了联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最大贡献是将形式 逻辑(布尔算子)用于数据库检索。 情报学家研究了用户信息查寻、需求、爱好以及诸如关联和实用 评估等,硕果垒垒。

第二大贡献:

情报学工作者遏制了信息爆炸。情报学家在索引系统作出了开创 性的创新。这与传统图书馆的主题编目完全不同,它包括自动索 引和文摘、上下文内关键词(KWIC)和上下文外关键词索引 (KWOC) 、引文索引、关键词索引和后控索引( postcoordination)、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检索系统。还为不同的领 域和学科专业开发了同义语词表。
中国情报学研究的7、重点科研项目发挥“耳目、尖兵、 参谋”的作用,为四个现代化提供情报服务。




例如为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决策者提供规划、计划、立项、评估等 决策服务;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情报服务,诸如长江大桥、两弹一 星、首都机场、武钢1米7轧机、载人航天等等; 最早开展“中国2000年研究”,1981年开题,1982年完成,研究了 中国人口、能源、矿产资源、耕地、森林、交通、食物、经济等等, 美国防部全文翻译,作为大学教材; 最早介绍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包括传统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 略,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发展战略,富国裕民发展战略等; 出版了《现代情报研究方法论》,使决策研究更科学、更上层次; 出版了《竞争情报系列丛书》,为企业决策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情报学理论思维与情报学研究变革

情报学理论思维与情报学研究变革

情报学理论思维与情报学研究变革陈文勇2012-7-29 19:31:19 来源:《情报理论与实践》第33卷 2010年第7期摘要:当前情报学面临的困境, 要求研究者从根本上反思情报学的现状、发展水平与生存方式。

研究表明, 情报学理论思维的缺失是制约情报学研究进展的重要因素, 情报学研究的实质性进展必须诉诸于情报学理论思维。

因此, 检视情报学发展史, 反思情报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进而变革情报学研究的路径已成为当前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情报学; 学科发展; 理论研究冷静审视情报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可以发现在情报学理论构建上, 明显存在“品性”不足的缺陷。

情报学研究的肤浅性论证、技术性移植成为一种客观存在, 表面的繁荣与深层的贫困构成当前情报学研究的一大实然景观[1]。

不可否认, 情报学研究一直受制于其他研究领域或学科领地。

由此, 有责任感的研究者不免质问: 情报学理论研究上到底前进了多少? 对情报学又进行了多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 情报学如何为情报利用提供智力支撑? 又如何为克服情报( 或知识) 利用障碍提供理论支援? 尤其是情报学遭遇质疑, 身份认同存在危机的时候, 情报学如何建构一个坚实的自我? 如何挣脱他者的殖民或被边缘化? 如此等等的反思不一而足。

而“情报学理论思维”的提出就是“直面问题本身”, 使情报学摆脱理论“尊称”之憾的研究使然, 也是其获得内在的发展动力[2],取得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与重建学科尊严的应然选择。

情报学发展表明, 情报学要想摆脱当前尴尬的处境, 得到真正发展, 也应当诉诸于情报学理论思维, 因为理论思维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3]。

从某种意义上说, 认真反思情报学理论思维, 就是关怀与重建情报学的未来与希望。

1 情报学理论思维的内涵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 它是一种理性认识, 是一种认识过程或认识能力。

相对于经验思维来说, 理论思维是对理论形态的一种理性思维。

多视角下的当代情报学哲学理论观点分析_王知津

多视角下的当代情报学哲学理论观点分析_王知津

。 四大学派均
不同程度地关注信息 、 知识 、 情报 、 决策等内容, 研究目 的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 、 知识和决策 需求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虽然都拒斥形而上学问 题, 但并不能回避认识论问题( 例如, 人类社会的知识 从哪里来? 人能否认识世界? 应该如何认识世界?) 。
50
第 57 卷 第 22 期 2013 年 11 月
49
多视角下的当代情报学哲学理论观点分析 王知津 韩正彪 周鹏
大战以来, 传统文献就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情报 , “信 学也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 息爆炸” 粉墨登场 。由于新信息媒体的加入, 信息的载 体已不仅限于纸质文献, 信息用户也不再只是科研教 学人员和学生, 无论在内涵或外延上, 信息都大大超越 了文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 情报学就必须思考信息 、 知 识和情报的本质, 并对信息 、 知识和情报与人们认识的 关系进行再思考, 而哲学恰恰是情报学思辨可以借助 “工具 ” 的有效 之一 。 2. 2 理论背景 情报学哲学理论是从哲学角度对情报现象和情报 问题进行的思考 。 情报学是情报学哲学理论的土壤, 哲学是情报学哲学理论的指导, 二者共同促成了这样 一门理论的产生 。 回顾 20 世纪 80 年代哲学的特点, 可以揭示情报学哲学理论产生的哲学依据 。 首先, 哲学学科方面形成科学主义和人本主 义两大思潮 。 西方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古希 腊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 4 个阶段 。 19 世纪中叶以来的西方哲学成为现代西方哲学 。 到 20 世纪 80 年 代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已 经 明 显 形 成 了 科 学 主义( scientism ) 和人本主义 ( humanism ) 两 大 哲 学 思 潮 。 科学主义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 础, 并确信 它 是 能 解 决 一 切 问 题 的 哲 学 观 点 。 它 将 自 然 科 学 奉 为 哲 学 的 标 准,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 科学的方 法 论 和 研 究 成 果 简 单 地 推 论 到 社 会 生 活 中 。 随着科学主义的发展, 逐步延伸出了经验主义 、 理性主义 、 实 证 主 义 等 众 多 哲 学 理 论 流 派。人 本 主 义 则 泛 指 一 切 从 人 本 身 出 发 来 研 究 人 的 本 质、 人与 自然的关 系 、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关 系 的 理 论。它 以 人 为 本体, 认为人应该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强调主体 的创造作用, 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人的意志 、 生命派 生的, 认为 事 物 的 本 质 和 意 义 是 人 赋 予 的 。 强 调 只 有 用 知 觉 的 方 法, 通过体验才能获得对世界本质的 认识 。 随着人本主义的发展, 逐步分化出解释学 、 建 构主义 、 现象学等众多哲学理论流派 。 其次, 情报学与 哲 学 学 科 之 间 不 断 结 合 与 演 进 。情报学形成了经典的四大学派: 文献计量学派 、 科 学交流学派 、 知识学派和决策学派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阐释学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阐释学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阐释学王丽娜/周鹏/马婧CCWang Li'na Zhou Peng Ma Jing2012-11-26 17:13:39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4期【英文标题】Theoretical Trends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Hermeneutics(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作者简介】王丽娜,女,1987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情报学硕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周鹏,男,1981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情报学博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 300071马婧,女,1988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情报学硕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 300071【内容提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和阐释学基本思想,分析了现代情报学和后现代情报学的概念及学科特征,说明了研究重点的转移。

然后分别探讨了现代情报学和后现代情报学中的阐释学观点。

最后论述了阐释学怎样架起现代与后现代情报学之间的桥梁。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idea of the post-modernism and hermeneutic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post-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describes the transfer of research priorities. Then Hermeneutics views i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post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Finally, the paper explains how hermeneutics set up a bridge between modern and post-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关键词】现代情报学/后现代情报学/阐释学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post-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hermeneutics“认知转变”或“认知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得到发展,这种“认知运动”的目标是要将包含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的“世界模型”考虑在内,这种“世界模型”由影响人类精神活动、理性活动和身体活动的因素所决定。

情报学理论流派简述

情报学理论流派简述

情报学理论流派观点简述摘要:情报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年轻学科,其研究流派很多,国外的主要有:科学交流学派、决策功能学派、属性结构流派、智能过程学派等。

国内的主要有:严怡民的学体体系论、卢太宏的三个研究规范论、刘植惠的宏现—中观—微观体系、文岳雄的情报流螺旋环形体系等。

关键词:情报学理论流派简述1、引言人类的情报活动虽自古有之,但是情报学作为一门独的学科,建立起理论体系的历史不算长。

1945年7月,美国学者布什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诚如所思>(As We Maylink)一文,为情报学研究开辟了道路,是情报学真正作为一个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情报学这一术语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我国于1957年正式提出了情报学这一学名称。

从情报学这门学科形成起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展十分迅速,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关于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形成了各种流派。

但由于研究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

现有的理论学派观点各异,充满了显著的时代特色。

任何情报学理论学派都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各个国家的情报实践模式不同及工作模式的多样化,产生了不同的情报学理论学派。

所谓学派,是指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学术观点、倾向、风格有别而形成的派别。

一、国外情报学理论体系流派1.科学交流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米哈依洛夫,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把交流学与情报学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交流理论体系。

按照米哈依洛夫的观点。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情报。

二是科学交流。

米哈依洛夫将交流学和情报学结合起来,建立了情报学交流学派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情报学的关系;科学情报的结构和特性;科学交流及其种类;文献加工和情报检索.科学情报工作的规律、理论、方法、组织和历史;情报用户需求的研究;情报活动的效率;情报学的语言学问题和心理学问题;情报系统的建立等。

该理论体系将情报学仅仅限定在科学交流范围内,否认了情报的商品属性,因而带有一定的狭隘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 概述
2.1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Empericism)是一种诞生于古希腊的 认知论学说,其所持的观点为人类的知识起源于感 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分为温和的经验主义和 激进的经验主义两大学派。二者的区别在于,温和 的经验主义承认意识的机能,比如,语言、记忆和想 象是人的内在能力;激进的经验主义则认为意识是
图 1 理性主义发展脉络
支持理性主义的典型实例为几何学,因为几何 学本身不需要通过经验主义提倡的观察就能构建一 个完整的学科。但需要强调的是,并不能简单地将 观察视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分水岭。理性主义 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培根认为:探讨知识的确定性 是从经验出发,只是确定性的追求源于实验方法,因 此培根强调经验感觉的观察【4】。但培根同时认为:
2.2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认为人的推理可以作 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认知观或哲学思 潮。理性主义经历了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和德国 古典哲学时期,其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研究重点、 代表人物如图 1 所示。从与经验主义相对应的视角 看,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根本来源是先天的观念;认 为理性的知识具有真理性,理性演绎获得的知识是 本质的、普遍的和必然的;在认知方法上,采取的是 “自明原则+演绎”的方法,与自然科学中的数学公 理方法有密切联系【3】。
这两类研究范式在本体论和认知论方面存在着 本质的差别。在本体论层面,实证主义认为研究者 与现实是分隔开的,解释主义则认为二者不可分割; 在认知论层面,实证主义认为现实中观察、研究的对 象独立于研究主体的思想而客观存在,解释主义则 认为世界中的知识是通过人类自身的生活经验而构 建的。也可以利用二者的现象图式描述它们的区 别,实证主义试图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 解释主义则侧重于从相关背景知识(如信念、价值观 等)的角度加以综合分析,如图 2 所示【8】。
Abstract:The paper reviews basic viewpoints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empiricism, rationalism and positivism, then analysis their reflection on individualism or collectivism methodology, relevance, index and assessment on information user satisfac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areas. At last, we conclude their enlightment on establishing metatheory and perfecting methodolog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Key word: information science;epistemology;empiricism;rationalism;positivism;philosophy
性或定量研究方法的偏爱主要体现于特定研究方法 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对研究对象自身是如何 构建的起着重要作用(如研究对象是否客观存在于 人类世界)。对情报学元概念(信息、知识和情报)的 理解也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 实证主义的各种观点都涉及到对知识或者更高层次 真理的探索。从本质上讲,信息、情报和知识亦属于 科学的研究对象,这也正是 Rafael 深入到本体论和 认知论层面来分析信息的内涵的原因所在【9】。
着重分析这三个主义在情报学研究中的个体/集体方法论、相关性、标引和信息用户满意度测评四
个实例中的体现,并得出三个主义对构建情报学元理论和完善情报学方法论的启示。
关键词:情报学;认知论;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2011)12-1761-06
3.1 个体/集体主义方法论实例
情报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以及近年来热推的领 域分析方法都与个体/集体主义方法论紧密相关。 而认知观的基本假设和个体/集体主义方法论的假 设在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上的分歧也非 常明显。为了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从认知观和 个体/集体主义方法论的发展历程来分析。
第29卷第12期 2011 年 12 月
情报科学
Vol.29,No.12 December,2011
·专 论·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
王知津,韩正彪,周 鹏
(南开大学 商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 300071)
摘 要:本文在对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可证实 有意义 科学真理 应当加以 研究;命题或理论 II 不可证实或证伪 无意义
形而上学 谬误 应该加以拒绝。
2.4 综合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知,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
12 期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763
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某些方面却又相互关 联。比如,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认为知识有一 定的基础,获取知识的方法独立于基本概念、原理和 研究者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试图将经验主义与理 性主义结合,且深受传统经验主义的影响。就每种 主义来看,各个阶段甚至每个阶段的多个代表人物 之间也持有不同观点。目前,除了这三个主义的不 同之外,它们在观察对象和演绎对象方面具有更多 相似的理念,实际上,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 义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鸿沟。鉴于我们对经验主 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发展历程和观点进行分 析的目的主要是从实用主义的原则去探索情报学研 究中的相关问题,因此研究重点是分析它们如何体 现于情报学研究中以及与强调社会文化和渗透理论 对知识本身影响的解释学、建构主义、历史相对论等 思潮相区别。
“感觉包含意志和情感的主观因素,不能符合科学的 客观要求,没有理性的指导,感觉本身是迟钝的、无 力的,有时甚至产生出有欺骗性的表象,被伪科学所 利用【5】。”
2.3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 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和哲学思潮。它产 生于 19 世纪 30~40 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 家、社会学始祖孔德等提出;1830 年开始陆续出版 的孔德的 6 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 标志。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 20 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 称为新实证主义【6】。随后逐步扩散至美国和加拿大 等国家,在现象学等观点日趋高涨的境况下,最终走 向后实证主义(post-positivism)阶段。由于后实证 主义阶段的观点开始趋向于多元化,为了与解释主 义(interpretivism)的观点相区分,本文主要阐述老实 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老实证主义代 表人物孔德认为,人并非生而知万事万物(与理性主 义不同),因此必须经过学习过程,通过感知、推理,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 识,实证主义对应于人类进化的实证阶段。尤其是 在关于社会的研究方面,他认为社会的研究可以像 研 究 物 理 世 界 一 样 ,能 够 通 过 研 究 获 得 科 学 的 结 果。而科学的性质应是实在的、事实的、有用的、正 确的和积极的。逻辑实证主义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 为代表。实证主义深受培根和休谟的经验论的影 响,在强调感觉方面带有明显的经验主义色彩。也 有学者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相对于传统实证主义更 接近于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在概念意义方面加 入了逻辑分析,而逻辑分析正好也是老实证主义与 逻辑实证主义的区别点。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 石里克和卡尔纳普等都坚持“可证实性原则”,也就 是说,一个命题或者理论只有在经验中找到相应的 依据,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而也只有有意义的命题 或理论才是科学的命题或理论。可见,逻辑实证主 义 将 命 题 或 理 论 分 为 以 下 两 种【7】:命 题 或 理 论 I
收稿日期:2011-09-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TQ006) 作者简介:王知津(194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762
情报科学
29 卷
通过学习而获得。由于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洛克、 贝克莱和休谟都是英国哲学家,故常常也称经验主 义为“英国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与理性主义和天赋论 学说不断地发生争议而从未间断,只是时而激烈,时 而缓和而已。天赋论主张知识属于与生俱来的本性 之观念,理性主义主张唯有理性推理而非经验观察 才提供了最确实的理论知识体系【2】。通过分析这些 争 议 可 知 ,分 歧 主 要 是 集 中 于 本 体 和 认 知 两 个 方 面。经验主义更偏向于强调人类知识的本源是感觉 经验而不是先天的观念;经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任何仅仅通过推理不能够获得真理;相对应的研究 方法侧重于对经验的归纳总结,采取的是“经验+归 纳”的方法路线,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观察与实验方 法相联系。
1引 言
的认知论,对方法论和特定研究方法起着指导作用, 是各种方法论和特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 V.Bush 于 1945 年 7 月在大西洋月刊 上发表的论文“As We May Think ”,是情报学真正作 为一个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1】。迄今为止,情报学 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但该学科的理论体系相对于其 它较为成熟的学科来说并不完善。然而,构建情报 学理论体系最基础、最重要的是需要探索情报学研 究中涉及的本体论、认知论、方法论和特定研究方法 四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情报学研究中与科学哲学 相关的理论思潮更值得我们去深入思索。这是因 为,从广义上讲,它们贯穿于本体论、认知论、方法论 和特定研究方法之中;从狭义上讲,它们是各种不同
图 2 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现象图式
3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 在情报学研究中的主要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