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其他病原微生物
第四节钩端螺旋体
一、生物学特性
对人畜致病的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长16~20μm,宽0.1~0.2μm,螺旋细密而有规则,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整个菌体常呈C、S、问号等形状,故称似问号钩端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螺旋细密而不易看清,常呈细小的串珠样形态,用姬姆萨染色效果好,镀银法染色呈棕色。
钩端螺旋体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柯氏液培养基(含10%兔血清、磷酸盐缓冲液、蛋白胨,pH7.4)中生长良好。一般接种3~4d开始生长,1~2周大量增殖,培养液呈半透明云雾状浑浊,实验动物以幼龄豚鼠和仓鼠最敏感。
本菌对热、干燥、阳光等都很敏感,加热55℃10min即可致死,但低温、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它的生存。钩端螺旋体对一般消毒剂、链霉素、金霉素、青霉素、四环素都较敏感。
钩端螺旋体有两种抗原结构,即表面抗原(P抗原)和内部抗原(S抗原)。前者具有型特异性,存在于菌体的表面;后者具有群特异性,位于菌体内部。按内部抗原将钩端螺旋体分为若干血清群,各群又根据其表面抗原分为若干血清型。目前已发现有19个血清群,共172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
钩端螺旋体常以水作为传播媒介,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眼和鼻黏膜及消化道侵入机体,最后定位于肾脏,并可从尿中排出,被感染的人畜能长期带菌,是重要的传染源。鼠类是其天然寄主,是危险的传染源。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钩端螺旋体病。家畜中猪、牛、犬、羊、马、骆驼、家兔、猫,家禽中鸭、鹅、鸡、鸽及野禽、野兽均可感染。其中,猪、水牛、牛和鸭易感性较高。发病后呈现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等多种症状,是一种重点防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微生物学诊断
采取高热期动物血液或脏器,或恢复期肾脏组织或尿液,进行暗视野镜检或荧光抗体检查,可发现钩端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可应用凝集溶解试验和ELISA。应用ELISA检查钩端螺旋体时特异性高,可以检出早期感染动物,因而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四、防治
用钩端螺旋体多价苗预防接种,可以预防本病。在本病流行期间紧急接种,一般能在2周内控制流行。治疗可选用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