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名人故居有感
参观名人故居心得体会

参观名人故居心得体会一、名人故居的美丽当我踏入这位名人的故居时,扑面而来的是一阵历史的气息。
位于静谧的乡村,故居被四周的绿树环绕着,仿佛是一个隐居的天地。
周围的景色让人感到宁静与宜人,使人不禁远离喧嚣与压力。
而故居本身,建筑风格独特、别致,石砌的院墙、典雅的楼阁,无不显露出主人的高贵气质和文化底蕴。
二、名人故居的历史这位名人的故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几百年的岁月未曾磨灭其辉煌的面貌。
每一块石头都带有历史的印记,每一道墙壁都保留着曾经的故事。
在这里,我仿佛回到了过去,目睹着历史的变迁。
故居中的陈设、家具、文物都生动地诉说着过去的光辉岁月。
这里曾是名人策划大计的地方,也是名家鉴赏艺术的舞台。
名人的智慧和才情在这些文物中得以凝聚和传承。
三、名人故居的内涵参观名人故居并不仅仅是欣赏其美丽的外观和历史的积淀,更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的内涵和精神。
每一座名人故居都是一面传承者的旗帜,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通过参观,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这位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开创性的贡献,更从中感受到了名人精神的伟大。
名人故居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名人故居的教益名人故居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美丽风景和文化底蕴的场所,更是一个寄托着名人智慧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殿堂。
在参观过程中,通过观察名人的生活细节和工作环境,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事业的专注和奉献。
他们的才华和追求引发了我对自己的思考和反思,也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名人故居成为了我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动力之源。
五、名人故居的意义名人故居作为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它们的存在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名人故居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要保持其原有的面貌和风貌,更要通过科学的展示和教育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瑰宝。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六、个人体会参观名人故居让我受益匪浅。
参观名人故居汲取精神力量作文精选10篇

篇1:参观名人故居汲取精神力量作文那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参观名人故居的征程。
那个地方,曾经住过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名字,叫刘震云。
故居不大,但每一寸土地都似乎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息。
我走进院落,眼前出现了一扇略显陈旧的门。
我轻轻推开门,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仿佛刘震云的影子就在我的眼前晃动。
故居里的摆设很简单,一张木桌,一把藤椅,一张书桌,几本泛黄的书,这就是我所能看到的全部。
我想象着刘震云坐在藤椅上,笔耕不辍的样子。
我想象着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手指在键盘上跳跃,他的笔尖在纸上舞动。
我走进书房,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刘震云的照片。
他穿着一件普通的衣服,嘴角上挂着微笑。
我仿佛看到了他年轻时的模样,那是一张充满活力的脸庞,眼神里透着对文学的热爱。
我坐在书桌前,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
书里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仿佛刘震云的精神就蕴藏在其中。
我读着读着,不禁感叹:原来,一个人的精神力量竟然如此强大!就在这时,我听到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我起身开门,看到一位老者站在门外。
他满脸皱纹,头发花白,但眼神里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立刻认出,他就是刘震云。
我热情地邀请他进屋,他笑着点点头。
我们坐在藤椅上,开始聊天。
我向他请教写作的技巧,他告诉我:“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
”我感慨万分,原来,刘震云的写作精神竟然如此朴素。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美好,他的精神力量,正是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告别刘震云,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这次参观名人故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可以汲取的。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追求美好,我们也能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如今,每当我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刘震云,想起他的人生故事,想起他的精神力量。
这股力量,让我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就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篇2:参观名人故居汲取精神力量作文那天,我独自一人走进了名人故居,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游梁启超故居有感

游梁启超故居有感《游梁启超故居有感》篇一去梁启超故居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书上那干巴巴的几行文字,什么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啦,什么近代思想启蒙家之类的。
嘿,就这么个模糊的概念,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当我真正站在梁启超故居的门口时,一种莫名的庄重感就像潮水一样向我涌来。
那古旧的建筑,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故居,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我看到了梁启超曾经用过的书桌,那斑驳的桌面就像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笔耕不辍。
也许,就在这张桌子上,梁启超写下了那些振聋发聩的文章,他的思想就像一颗颗种子,从这里播撒出去,在那个沉闷的旧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我在想,当时他是不是也会像我写作业写到头疼的时候一样,抓耳挠腮呢?嘿嘿,这想法可能有点滑稽,但这就是我真实的感受。
我在故居里慢慢地走着,看着墙上挂着的梁启超的画像,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看穿岁月的迷雾。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像一只小蚂蚁站在巨人面前。
他在那个时代敢于提出变革,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就问自己,如果我处在那个时代,我有这个胆量吗?可能我早就被那些守旧的势力给吓得躲起来了吧。
从故居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梁启超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我觉得,现在的我们有时候太过于安逸了,缺少了像他那样的担当和勇气。
就像我们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当鸵鸟,把头埋起来装作看不见。
而梁启超呢,他可是拼了命地去呐喊,去改变。
这故居之行,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
难道我们就只能在这舒适圈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吗?不,我们应该像梁启超学习,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努力,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一趟游梁启超故居,真的是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游梁启超故居有感》篇二梁启超故居,一个充满了历史韵味的地方,就像一个藏着无数宝藏的神秘城堡,吸引着我去探寻。
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精选8篇

篇1: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那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参观了某个名人故居。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了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
一进门,那股子岁月沉淀的味道就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过去那些风流才子才女的欢笑和吟诵。
故居里最吸引我的是那间书房。
我走进去,只见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桌上还堆放着一些笔墨纸砚。
我想象着这位名人在这里奋笔疾书的情景,不禁感叹:哇,原来他小时候就这么勤奋啊!这时,我的朋友小王突然问我:“你觉得这位名人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我稍作沉思,说:“我觉得是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吧。
你看,他年轻时遭遇了那么多挫折,可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最后终于成为了大家。
”小王笑了笑,说:“说得也是。
我还有个问题,你觉得他在这里生活过,最让他感到幸福的是什么?”我略微一愣,说:“这个嘛,应该是那些陪伴他度过难关的挚友吧。
你看,他桌上摆放的这些信件,每一封都承载着他们深厚的友谊。
”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讨论着这位名人的生平。
当我们走进他的卧室时,我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幅他的画像。
画中的他神情庄重,目光坚定,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故事。
我感慨地说:“你看他这眼神,简直太有神了!”参观完故居,我们走出大门,来到故居旁的小院。
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摆着几张石桌石凳。
我们坐在树荫下,吃着零食,聊着天,感觉无比惬意。
这时,小王突然提议:“咱们来个比赛吧,看谁能够背出这位名人的名言!”于是,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背起了那位名人的名言。
我一边背,一边想:“哇,这位名人真是才华横溢啊!”比赛结束后,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故居。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今天的所见所闻,心里充满了感慨。
这位名人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里。
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这种精神,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次参观名人故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先辈们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想,这种精神将会激励我一生,让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参观伟人故居的感悟

参观伟人故居的感悟去伟人故居参观,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
一走进那扇门,就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拉进了历史的画卷里。
那古旧的房子,斑驳的墙壁,每一道痕迹都像是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房子里的陈设很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会惊讶,这就是伟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吗?就好比你以为会看到满屋子金碧辉煌的东西,结果发现都是些再普通不过的桌椅板凳。
可别小瞧了这些物件,它们虽然朴素,却有着巨大的能量。
那桌椅就像是忠诚的伙伴,见证了伟人无数个日夜的思考与奋斗。
你站在伟人曾经睡过的床边,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些画面。
伟人在这张床上,是不是也有过辗转反侧的夜晚,思考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幸福?就像我们平常人,也会在自己的小床上思考明天要做什么,不过伟人思考的可是大事,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命运的大事。
这小小的床,此时就像一艘承载着伟大梦想的船,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航行。
故居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
那些摆放着的书籍,纸张都有些发黄了,但是上面的文字却好像还散发着光芒。
你拿起一本翻一翻,就好像能看到伟人在烛光下认真阅读的样子。
这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知识和智慧的大门,伟人就是拿着这样的钥匙,一步步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和我们现在读书是多么不同啊,我们读书有时候是为了考试,为了自己的小目标,可伟人读书是为了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
在故居的院子里,可能有一棵大树,它就静静地站在那里,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这棵树就像是一个无声的见证者,看着岁月的变迁,看着伟人在这里成长、出发。
它就像一个老朋友,一直守在那里,不离不弃。
你在树下站一会儿,感受着微风,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
参观伟人故居,不只是看几间房子,几件旧物。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己灵魂的叩问。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住着宽敞的房子,享受着各种便利,可我们有没有像伟人那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更大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呢?伟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做出那么伟大的贡献,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自己吗?我们每天纠结于一些小烦恼,小利益,而伟人心中装的是整个天下。
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精选6篇

篇1: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那天,我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走进那间小小的屋子里,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忧患的年代。
故居里摆设很简单,鲁迅的床、桌、椅、书架,都保留着当年的样子。
我仔细端详着这些陈旧的家具,想象着鲁迅先生当年在这里奋笔疾书的样子。
他的眼神里透着坚定和执着,他的文字里流淌着激情和热血。
我注意到鲁迅先生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有文学名著,有历史书籍,还有政治论文。
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对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
我想象着他每天晚上熬夜读书的情景,不禁为之动容。
故居里还有一间小屋,是鲁迅先生的写作室。
我轻轻推开房门,一股浓重的墨香味扑面而来。
我走到书桌前,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鲁迅先生的墨水瓶、笔筒、砚台都摆得整整齐齐。
我仿佛看到了他挥毫泼墨的情景,他那充满激情的笔触,仿佛在诉说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切。
参观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正在故居里参观的年轻人。
他问我:“你觉得鲁迅先生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沉思片刻,说:“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精神就是敢于担当、勇于批判。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敢于用笔为刀,为民众呐喊,为国家的命运担忧。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观结束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充满了感慨。
我想,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个小小的故居,仿佛是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了一位伟人的精神。
这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担当责任的信念。
我相信,只要我们传承鲁迅先生的精神,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篇2: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了这座城市里的一座名人故居。
这个名人,你们可能不熟悉,但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城市里,他却是一个传奇。
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精选10篇

篇1: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那天,我踏进了这座名人故居,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一进门,就看到那黑漆漆的大门,上面刻着几个大字,我仔细辨认,竟然是那名人留下的墨宝。
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故居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陈旧,但我却觉得这种陈旧里有一种别样的魅力。
一墙之隔,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那个名人的故事。
我走进客厅,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了那句“岁月静好”。
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这个名人小时候的样子,那双眼睛,透着一股灵气,好像在说话:“看,我小时候多可爱!”我走到书桌前,那上面的文具还是那么整齐,好像主人刚走。
我摸了摸那沾着灰尘的笔,突然觉得心里酸酸的。
我在想,这位名人,曾经在这样一张桌子上,写着多少伟大的文章,影响着多少人的思想。
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书房。
书房里摆满了书,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
我翻开一本,看到上面写着:“人生如梦,转眼即逝。
”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敬意,这位名人,真的是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我走到窗前,窗外是那个时代的风景,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
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那个名人,在窗前沉思,在窗前感叹。
我突然明白了,这位名人,他不是在做学问,他在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
我参观完了整个故居,心里感慨万千。
那位名人,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留给我们的,是那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思考。
我站起身来,深深地鞠了一躬,仿佛在向那位名人致敬。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位名人,他的一生,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的付出。
我突然觉得,我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要像他一样,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这次参观名人故居,让我深刻感悟到了先辈的精神。
那种精神,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相信,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篇2:参观名人故居感悟先辈精神作文那天,阳光明媚,我兴冲冲地来到了名人故居。
一进门,仿佛时间倒流,我被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
参观名人故居汲取精神力量作文精选8篇

篇1:参观名人故居汲取精神力量作文那天,我来到了张爱玲的故居,心想,就是想来看看这位传奇女作家的生活痕迹,感受一下她笔下的那份沧桑和柔情。
一进门,我就被这所老房子吸引住了。
灰色的砖墙,褪色的门牌,还有那院子里飘荡的落叶,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我记得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走进她的书房,里面堆满了书籍和稿件,墙上挂着她的画像,那眼神似乎在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坚韧。
我轻轻触摸着那些泛黄的纸张,仿佛能感受到她的心跳和呼吸。
这时,一位老人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深色的衣服,背有些驼,但眼神却格外有神。
我向他打招呼,他微笑着回应了我。
他告诉我,他是张爱玲的邻居,曾经和张爱玲有过不少交往。
“张爱玲是个很特别的人。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她虽然身居繁华都市,却总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玻璃瓶里。
她的文字,就像是从瓶子里溢出来的空气,充满了力量。
”我听着老人的话,不禁想起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这繁华的都市里,我们都是孤独的旅人。
”是啊,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独自旅行,但张爱玲却用她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彼此的温暖。
参观完故居,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了解了张爱玲,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悟。
而这些经历和感悟,就像张爱玲的文字一样,都有着无穷的力量。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哼起了歌。
我知道,这份力量,会陪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就像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的:“生命是一首诗,每个人都是诗人。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美好,让生命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篇2:参观名人故居汲取精神力量作文那天,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了名人故居。
故居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名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故居的大门紧紧闭着,我轻轻敲了敲门,门里传来一个慈祥的声音:“请进。
”我推开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院子里的小花开得正盛,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名人故居有感
一、钱钟书纪念馆
一个城市总是有它特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基础。
初来无锡的我对无锡的历史文化并不熟悉,后来在课堂上思修老师很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无锡著名的文化历史的承载物,这让我对无锡历史的探访有了很大的兴趣。
钱钟书故居是我的第一站,也是我最有兴趣的一站。
一个无事的周六,我和宿舍的小伙伴们便一起去参观充满幽明清爽的书香气息的钱钟书故居。
这次参观不仅是为了完成思修老师的任务,更是为了欣赏无锡的文化,领略钱钟书先生的文化精神与素养。
以前对钱钟书先生的了解仅局限于他的作品,也正是因为他的作品让我对这位恬淡,宁静的文学大师充满了好奇。
先生曾说过:“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一个对人心如此看透的人想必对自己也是如此。
如此淡泊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想必也是优雅的。
带着些许的揣测,我们来到了先生的故居。
很快,在与喧闹的大街格格不入的巷落深处,一扇古朴的大门跃入了我们的眼帘,带着些许兴奋我们快步走入了先生故居的大门。
一缕书香扑面而来,仿佛在向我们叙述着先生的过去。
整个故居的景致典雅而朴素,很是符合先生的气质。
幽静的江南小
院里散发出一股豪情大气,飘荡着令人驻足的清幽书香,让人浮想联翩,对先生的钦佩不由得又加深了许多。
整个小院都极其的安静,我们脚步轻轻的浏览着故居,生怕自己打搅这份在现实生活中难得的静谧。
院中只有一位管理员,静静的阅览者图书,仿佛已经融入了这静谧的小院中。
院中绿茵葱葱,路砖上爬满了青苔,无声的叙述着这所故居的清幽淡雅。
院落一脚有一方褐釉老缸,几条鲤鱼在里面摆着尾畅快的游戏,尽情的享受这书香的熏陶。
这是属于清末时代的建筑,古色古香,正堂是高悬着“绳武堂”匾额的大厅,镂空的窗板,正中间挂着一幅山水图,中规中矩的古时布置暗示着故居保存的完好性。
故居的院落很多,共有平房二十八间,二层楼房四间,大小庭院十一个,备弄两条,古井三口,东有厨房,后有花园,其中主体建筑绳武堂面阔七间。
我们安静地一一浏览着这些古朴建筑,其中一间房间里布满了钱钟书先生的墨笔,有书法,有绘画,大气而不张扬。
虽然我并不懂艺术,但这些作品扔给我以自然舒畅之感,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创作这些作品的作者内心的平和大气。
都说字如其人,果真如此。
还有一间屋中陈列的是先生的生平事迹。
国家也特地为先生打造了一尊头像以供世人瞻仰。
当然房间里还有先生的生活照以及他与妻子杨绛女士的合照。
照片上的他随和亲切,丝毫没有身为文学大家的骄傲自满。
我们按着顺序一一游览着这些庭院,一切的一切,好像进入了某部电影的现场,一位身穿青蓝长袍的男士端坐于绳武堂,正在埋首写作,一位身着旗袍
的美丽女士则为他添茶送水,场面极尽家庭的温馨。
那是只属于先生时代的怀旧色,令人向往。
据说先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抓周时抓了一本书,或许正是这无意识的选择造就了他今后的文学路。
这让我想起了同样名字来源的沈从文先生。
虽然他们在文学路上前者选择直面黑暗的世界,后者则极力歌颂真善美,却又是殊途同归,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这也是我们的憧憬。
钱钟书先生的故居游览完毕后,我们便轻轻的离开了,生怕打扰了先生。
故居的游客并不多,但我却很自私的希望不要有太多的游客以免打搅了先生,毁了这难得的宁静。
这份冷清或许也是先生想要的吧,伴着缕缕书香,我和小伙伴们静静的离开了。
二、顾毓秀纪念馆
离开钱先生的纪念馆后,我和舍友们又坐地铁来到了繁华的学前街上,去拜访那位与我们江大有着极大渊源的顾毓秀先生的故居。
“清风,明月,劲松;学者,诗人,教授”是世人对他的评价。
既表现了他的气节,又赞扬了他的学识渊博,涉猎广泛。
面对这位曾是江泽民老师的集科学家,诗人,教育家于一身的伟人,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怀揣着忐忑与激动,踏进了那与繁华大街并不相称的深深庭院的门槛,同时也向顾毓秀先生的灿烂人生走近了一步。
这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原称“燕誉堂”,是顾氏祖居。
故居原五进五开间,计740多平方米,2000年,学前街拓宽时拆除了第五进。
2004年,顾毓琇
故居正式启动修复保护工程。
改建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968平方米,建筑面积848平方米,保留了典型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现存五开间四进。
纪念馆着重从顾毓琇先生的生平简介、科教泰斗、文坛大家、成才之路、爱国情深五个部分详细记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动人传奇故事,生动展现了他在物理学术、文化艺术、教书育人等方面的高深造诣和杰出成就,充分体现了无锡钟灵毓秀的文化特质和尚文重教的人文精神。
顾先生的故居并不像钱先生的故居那样静谧,安详,却也透露着大家之气,豪迈却也低调。
为顾毓秀先生所铸造的人像也是栩栩如生。
“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这段佳传无疑表达了人们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
1923年毕业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电机工程学士、硕士、科学博士学位。
1929年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工学院院长。
1928年起,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
在此期间,曾兼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
1950年旅居美国,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正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荣誉教授。
看着这位德艺双馨的科学巨擘的辉煌历史,让我不禁为自己能身处他曾所在的大学而感到自豪。
即使再多的荣耀,再多的丰碑,他还是选择了回国,用自己的热血为莘莘学子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执着的乡土情结,让他毅然放弃国外的荣耀,选择回国安安静静的做学问,这从他故居的摆设便可知晓,淡然清新。
在自己的
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快乐,如此不追名利的人现在又有多少。
社会在发展,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替,但顾先生那颗淡泊宁静却又对文学,教育,科学执着的心却在一直燃烧,他的精神亦会永久的回荡在人们的脑海中。
带着尊敬与钦佩,我们缓缓地走出了先生的故居,生怕扰了他的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