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实验范式32页PPT
合集下载
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后果的评估ppt课件 22页PPT
1.3182
1.5932
男 (n=53)
M
3.5849
4.9787
5.4528
4.5283
4.4340
SD
1.3928
1.6761
1.6001
1.7165
1.5255
女 (n=47)
M
3.2128
4.8679
4.9787
4.1064
3.4468
SD
.9074
1.0932
1.6217
1.3061
1.2478
一、研究设计
A
以往的研究发现,与非攻击 儿童相比,攻击性强的儿童 对自己通过攻击性行为方式 解决问题常常估计过高,对 攻击行为的后果常常抱有乐 观的期待。再对自己通过攻 击性行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 能力的估计上,男生常常高 于女生。在对攻击行为的后 果的期待上男生常常比女生
更加乐观。
B
本节研究拟用过问卷调查来 探两类(工读生、普通人) 两种性别的学生在攻击性行 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 的后果的评估上是否存在差 异,是否和以往的研究结果
是一个特殊群体。
2.研究材料:
(1)问卷:
对攻击性行为自我效能感的测验问卷参考保 蒂扎等人所编写的问卷,并对部分情境稍加 调整,以更符合中国国情。攻击性行为自我 效能感和行为反应的后果评估研究问卷如下。
(1)问卷
• 问卷包括以下五种认知(五个量表尺度): • ①对攻击性自我效能的感知(儿童对自己采取攻击性行为的能力
比较项目
T
df
Ⅰ攻击性自我效能感
7.444···
157
Ⅱ期望获得奖赏
3.012···
157
Ⅲ期望受伤害者遭受痛苦 .660
第七章 攻击性行为课件
• (2)受害者性别
• 受害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在面对其他男孩时,比面 对女孩时更具攻击性,女孩不论面对男孩还是女孩攻击性都 是相同的。当时,女孩攻击方法不同。面对男孩倾向于使用 肢体攻击,而面对女孩时候则选择语言攻击或其他间接攻击 。 •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为攻击行为的受害者。有更多的男孩报 告他们受到肢体攻击。 • 2000年,美国刑事统计数据显示,被谋杀的男性是女性的3.2 倍。
• (3)不同观点
• 成年男女的攻击行为并无区别。特别是现如今竞争 激烈的社会,无论男女面临的压力都很大,女性的 某些行为也能被社会接受,反过来强化了女性的攻 击性。 • 在攻击行为中,男性和女性给予的言语和身体攻击 差别并不大,但是表现的愤怒和敌对情绪明显分化 ,女性比男性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女性的间接攻击行为高于男性
二、成年期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 早期观点:男性比女性更易在不确定/无缘故的情况下产生 攻击行为。女性受刺激或是有正当理由时,会和男性一样 有攻击性。 • 1.报复与成年人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 曾玲娟(2001)认为女性会考虑到报复的可能性。不愿意使 用那些可能招致可怕报复的攻击行为。这就减少了她们实施 人身攻击的可能性。虽然报复的危险永远存在,但是间接的 攻击比正面对抗可能受到报复的几率小,所以女性更愿意用 这一策略进行攻击。
认知理论
① 认知理论关注:不同人对同一情境的反应取决于他们 如何对其进行解释,而非环境本身。 ② 关于攻击性的认知模型,最具影响力的有三个:信息 加工模型、社会问题解决模型以及归因模型。 ③ Dodge在80年代初提出了攻击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 通过模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高攻击性人之所以更多地 做出攻击性反应,是因为他们更多地倾向于将他人的 意图进行敌意归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26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 ppt课件 专家讲座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家从人种、文化和社会学、心理学角 度对人的攻击性成因进行过许多探索,发现了很多影响的因素,其 主要的有家庭氛围因素,媒体因素及心理环境因素。
(一)家庭氛围 1.家长的抚养与教育方式对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学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 会行为。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抚养与教育方 式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如今,家庭氛围对幼儿 园儿童的抚养与教育方式主要有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及民主型。
(二)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及网络媒体成为人们尤 其是儿童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影视、游戏、网络 等媒体中的争斗与暴力内容对幼儿园儿童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 注,国内外有关媒体暴力对幼儿园儿童不良影响的理论探讨、实证研 究和新闻报道逐年递增。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学习理论认为,在整个儿童期,观察学习和 模仿是获取运动与社会技能的主要方式。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专门用于模仿的神经结构,些神经结构有助于幼儿 通过观察模仿,快速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 教师、兄弟姐妹和同伴,儿童还可以从媒体,如影视、网络、电子游 戏和视听CD中获得丰富的榜样资源,再加上儿童缺乏完善的认知能力 和道德判断,就很容易造成不加选择的模仿和尝试。
(三)儿童自身的心理的环境 1.挫折的行为反应
挫折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由于挫折威胁一 个人的尊严,阻碍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剥夺某某活动动机的需求,因 而当儿童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当然,挫折引起的 反应方式,也是因人而异,存在着个性差异的。一般讲,独立性强的 儿童,挫折后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依赖性大的儿童,挫折后则 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优质课件
(三)整理资料,分析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 (四)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提出干预对策 (五)持续追踪,改进干预策略
三、案例示范:
幼儿园中班的安安经常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在走廊玩,平 时游戏的时候远远地站在其他幼儿的后面,为了帮助安安改善 不参与活动行为。保育员陈老师计划运用观察法,记录安安的 行为,制定有利于社会性发展的策略,帮助安安改变同伴关系, 使其愿意参与活动。
二、应对幼儿的破坏行为
(二)运用观察法收集破坏行为的资料
1.实施对幼儿破坏行为的观察
(1)记录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观察情境; (2)破坏行为的持续时间: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行为开始和结束时间; (3)破坏行为出现的主要经过:观察目标说了什么,和谁说的,破坏行为在哪 里发生的,现场有哪些人,正在进行什么活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还发生了什 么事。
【任务要求】
1.掌握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定义、表现及成因; 2.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步骤; 3.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结合相关策略应对幼儿的退缩行为。
一、社会退缩行为概述
(一)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含义 (二)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1.沉默寡言型(害羞沉默) 2.安静孤独型(主动退缩) 3.活跃孤独型(被动退缩) (三)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2.家庭原因 3.同伴原因
三、案例示范:
(一)观察开始前的准备
1.明确观察目的:
(1)小欣什么时候会破坏其他幼儿的作品? (2)在破坏他人作品之前,小欣在做什么? (3)在破坏他人作品之后,小欣会做些什么? (4)通常谁是这个行为的受害者? (5)小欣通常会破坏哪些东西呢? (6)小欣通常是怎么破坏他人的作品的?
2.选择观察方法:事件取样法,选用描述叙事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案例示范:
幼儿园中班的安安经常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在走廊玩,平 时游戏的时候远远地站在其他幼儿的后面,为了帮助安安改善 不参与活动行为。保育员陈老师计划运用观察法,记录安安的 行为,制定有利于社会性发展的策略,帮助安安改变同伴关系, 使其愿意参与活动。
二、应对幼儿的破坏行为
(二)运用观察法收集破坏行为的资料
1.实施对幼儿破坏行为的观察
(1)记录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观察情境; (2)破坏行为的持续时间: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行为开始和结束时间; (3)破坏行为出现的主要经过:观察目标说了什么,和谁说的,破坏行为在哪 里发生的,现场有哪些人,正在进行什么活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还发生了什 么事。
【任务要求】
1.掌握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定义、表现及成因; 2.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步骤; 3.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结合相关策略应对幼儿的退缩行为。
一、社会退缩行为概述
(一)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含义 (二)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1.沉默寡言型(害羞沉默) 2.安静孤独型(主动退缩) 3.活跃孤独型(被动退缩) (三)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2.家庭原因 3.同伴原因
三、案例示范:
(一)观察开始前的准备
1.明确观察目的:
(1)小欣什么时候会破坏其他幼儿的作品? (2)在破坏他人作品之前,小欣在做什么? (3)在破坏他人作品之后,小欣会做些什么? (4)通常谁是这个行为的受害者? (5)小欣通常会破坏哪些东西呢? (6)小欣通常是怎么破坏他人的作品的?
2.选择观察方法:事件取样法,选用描述叙事的方式进行记录。
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心理学家韦斯特曾进行了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 发现,70% 的暴力少年犯在13岁时就被定为有攻击性行 为,有48% 的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确认为有攻击性行为。 而且,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 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
4
.
5
.
6
.
7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敌意性攻击行为和非敌意性攻击行为 主动性攻击行为和反应性攻击行为
.
23
第三节 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
一、教给儿童正确的情感宣泄途径 应教会儿童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到的攻击性情
绪; 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
心无法排遣的挫折、愤怒与烦恼
.
24
教会他们迁怒那些毫无生命价值的“替罪羊”, 如用手拍打墙壁,
让儿童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等置换活动,转移儿 童的攻击性情绪。
.
25
.
26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
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空间、营养丰富的食品、各种 娱乐器材、有趣的书籍等。
还可以为儿童提供机会,观察、学习人际互助, 鼓励他们去与别人合作,通过强化而形成稳固的 亲社会行为模式。
.
27
教育者本人应该起到榜样作用,言行一致,以身 作则,做儿童的表率。
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在同学间形成团结向上、 互助友爱、和睦融洽的氛围。
否是攻击性行为的最关键的因素
.
2
攻击性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侵犯,即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攻 击他人等;
二是言语攻击,指通过取笑、讽刺、诽谤、漫骂 方式对他人人格进行欺侮;
三是关系欺侮,是指通过恶意造谣和社会拒斥等 方式使他人在同伴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
早期教育中攻击性行为PPT
早期教育中的攻击性 行为
—Ally
早期教育中的攻击性行为简介
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 足,或者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采 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打人 骂人 推人 踢人 咬人 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 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 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幼儿攻击性的成因
(一)幼儿受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 行为的重要原因 1.家长过分溺爱幼儿。 2.家长过分要求幼儿。 3.家长过分放任幼儿。 (三)社会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 行为的成因之一
突出表现之三:破坏性 行为
两岁以前:好奇心 两岁以后:挫折感
八大方法帮助宝宝改正其破坏性 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对策
一、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并注重成人 的榜样作用 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对各种 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的学习 模仿,因此作为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 的言行,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 则,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
冷处理
移情换位,培养 其同感心
七招缓解宝宝的攻击 性行为
⑴ 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击性行为。 ⑵ 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电视。
⑶ 平时要教育宝宝讲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友好,不 要打人骂人,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 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特别是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
⑸ 教孩子讲出愤怒的情绪,家长加以适当的疏导。
突出表现之二:打人, 吐口水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 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 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 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Ally
早期教育中的攻击性行为简介
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 足,或者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采 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打人 骂人 推人 踢人 咬人 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 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 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幼儿攻击性的成因
(一)幼儿受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 行为的重要原因 1.家长过分溺爱幼儿。 2.家长过分要求幼儿。 3.家长过分放任幼儿。 (三)社会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 行为的成因之一
突出表现之三:破坏性 行为
两岁以前:好奇心 两岁以后:挫折感
八大方法帮助宝宝改正其破坏性 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对策
一、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并注重成人 的榜样作用 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对各种 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的学习 模仿,因此作为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 的言行,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 则,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
冷处理
移情换位,培养 其同感心
七招缓解宝宝的攻击 性行为
⑴ 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击性行为。 ⑵ 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电视。
⑶ 平时要教育宝宝讲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友好,不 要打人骂人,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 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特别是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
⑸ 教孩子讲出愤怒的情绪,家长加以适当的疏导。
突出表现之二:打人, 吐口水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 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 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 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实验 PPT
班杜拉简介
• 阿尔伯特.班杜拉,加拿大 人,获博士学位,在斯坦福 大学工作,涉及心理治疗、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行为的 观察学习以及自我效能感等 多方面的研究。
• 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之一。
• 创立观察学习理论——行为 学习的三大原理之一。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实验
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 题:(1)榜样攻击行为 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 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 (影响)(2)儿童是否 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 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 击行为。(能)
〔案例二〕奶奶带着强强在小区里玩, 强强看见西西正 在荡秋千, 于是他跑过去对西西大声说: “你快下来, 给我玩。” 西西说: “不行, 我还没玩够呢。” 奶 奶说: “西西乖, 让强强玩一会儿。” 西西仍不肯。 突然, 强强把西西推下秋千, 并迅速坐在秋千上。奶 奶对强强笑着说: “嗯, 我们强强以后不会受别人欺 负了。”
观察学习中相继的步骤
榜样表现出 来的行为
学习者注 意榜样
学习者将行为 编码并保留
学习者的认知历程
行为 表现
习得符号 编码
学习者表 现此行为 的动机
学习者 从事这 种行为 的能力
学习者的认知历程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 概念。他认为靠直接经验获得的任何行为都 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获得。观察学习 不同于模仿,模仿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 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 学习过程,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 信息。其中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 仿。
二、分析(结合教育方法欠妥。
(一) 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但缺乏正确的 教育方法。
许多家长在被告知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 第一反应是愤怒, 接着就是 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一顿。这不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 反而还激发了孩 子的不良情绪, 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 继续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案例一中的妈妈想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 但由于方法不科学而 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幼儿攻击性行为 PPT课件
11
Your company slogan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基因;婴儿气质类型) 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家长教育方式 “棍棒教育” “宠溺式教育” 家长对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压制(以暴制暴)、漠视(姑息)、鼓励
有的成人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采取的是鼓励和助长的态度。他们认为当今社会 竞争日益激烈,要使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不能吃亏 的意识,有的家长还教孩子攻击别人,其实,这样做是把进取性和攻击性混淆在一起 了。孩子的进取性是不伤害别人的方法,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确实 应该鼓励和培养;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却是应反对和消除的,因为它是以别人痛苦或 实行报复来博取自己利益的,是孩子个性发展中的一种不良倾向。成人的这种助长态 度,实际上是教会或进一步强化了儿童的错误行为,它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社会化, 容易形成儿童将来的反社会型人格 同伴因素:(1,观察;2,同伴群体的相互感染、去个性化作用导致其相互模
提高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攻击行为的真正控制依赖于个人自己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低就越取向于忽规他人的痛苦利益和并福而道德水平越高儿竡也就越容易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和思考问题行为也就越趋近于正好不攻击相反的亲社会斱向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费希巳赫等人研究表明秱情能力不攻击行为乊间是负相关的关系秱情能力越低也就越倾向于对别人采取攻击行为而让攻击者更多地了解他的攻击行为给对斱造成的丌良后果觉察和体验到别人的痛苦则能有效地减少其攻击性
塑造儿童的健康人格
15 Your company slogan
13 Your company slogan
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方法)
教会儿童合理地心理宣泄。 弗洛伊德认为,应该鼓励人们不时地表现他们的攻击性冲动,否则积聚 到一定水平就会触发暴力性发泄,因而他大力推崇精神宣泄法;攻击的 挫折理论也认为,人们一旦为挫折的情境惹怒,愤怒的情绪状态就会作 为一种有攻击危险的心理准备而存在,被激起的愤怒情绪必须得到宣泄 ,才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的攻击性;而心理实验研究也表明,实际进行攻 击、想象攻击行为和观察他人攻击都具有宣泄作用,宣泄是一种很好的 消除人的怨恨和攻击冲动的方法。因此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教会 儿童通过从事体育运动、找师长好友尽情倾诉或进行一些没有破坏性的 幻想的攻击行为等方法合理地进行心理宣泄,有助于儿童控制并消除自 己的攻击行为。 教给儿童有效地减少冲突的策略 攻击行为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效果很差,并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冲突行为可以避免,如用轮流排队,同伴合作,剪刀石头布。 多鼓励正确的冲突解决方法,有助于孩子学习与模仿。
攻击性的实验范式
2、论文评定方法( Essay Evaluation)
“师- 生”范式的变式。原理一致,区别在于 “记忆任务”替换成了“文章评价任务”。 *两类方法的优势: 因变量指标的记录可以严格的量化 *两类方法的缺陷: 在操作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不足 ① 无法激发被试的敌意性动机。使用包含着虚 构故事的指导语, 会误导被试认为对对方实施电 击惩罚的目的是促进对方进步, 因此, 引发被试
1、自然观察法
*观察时不安排活动主题,儿童自由活动,向儿童 提供皮球、图书、积木或木马、滑梯等公共玩具。 *观察包括室内和室外两种情境,两种情境下的 观察采取ABBA顺序分开进行。每一情境下观察 20分钟,每个被试共有40分钟观察记录。 *计分: 每出现一次目标行为,记相应攻击行为1分,儿童同 时做出的身体、言语、间接和胁迫攻击,在观察记 录表的不同目标行为下分别记录,即双重编码计分。 将4类行为次数分别转换为标准分作为儿童攻击 行为的自然观察指标分。
4、玩偶模仿范式(班杜拉)
*研究结果: 录像中成人的攻击行为得到奖励时, 儿童随后出现 攻击性行为的概率及行为的强度都更高。
*优势: 这一范式自产生之后一直引领着攻击性的社会情境 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发展。众多研究已表明, 参与 暴力游戏或观看暴力影片会提高个体的攻击性然而,
*质疑: 儿童在实验中出现的并非确定是表征攻击的行为, 也许仅是由于他们喜欢扭打玩耍而已。
4、玩偶模仿范式(班杜拉)
基于社会行为替代性学习的理论观点。 *实施过程: 让儿童被试通过录像观看成人在游戏房里做出的 一些暴力举动( 比如, 用棍子击打一个巨大的充气玩 偶, 或是把玩偶摔倒在地上,或者用拳头反复击打玩 偶的头部等)。同时, 儿童还会看录像中有研究者会 走进游戏房, 并对成人的攻击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的 镜头。 研究者要求被试尽量回忆他们所看到的成人行为, 并操纵奖惩的模式及次数等变量, 观察记录被试在随 后与进行玩偶游戏时的暴力行为。
相关主题